0%

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02-老子之道

老子是中国思想文化之元祖。中国文化思想史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东西方文化总是相反的,它们不仅在内容上形式上经常相反,它们甚至连发展方式,运行脉络都大相径庭。西方文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历经神学阶段、哲学阶段、科学阶段,但中国文化反着来,它是由高级向低级下流。

1.1 老子是什么时代的人?

中国的整个国学思想奠基,全部发生在先秦时代,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此后中国在思想文化的发展上,从此几乎没有任何重大建树,只有一件事情例外,那就是东汉中期,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即使放在先秦时代看,在先秦时代,思想最高点仍然在先秦思想第一元祖老子那去。

老子的书《道德经》不是《老子》书的原名。《道德经》这个书名。据说是西汉初年一个著名老子注学者叫河上公的人,给他追加的名字。老子《道德经》讲的绝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人伦道德。

到两汉时代,老子的学说,一脉高超的虚学思想已经沉沦为黄老之学的实用之学。黄老之学,所谓黄就是黄帝,所谓老就是老子。所谓黄老之学,就是把老子的一脉虚学思想扭曲为一种政治实务操作,这当然是对老子高超思静的贬低。

民国时候有一个著名学者叫吕思勉, 他说:今老子书,词义甚古,又全书之义,女权皆优于男权。具足征其时代之早。

老子书现在我们所拿到的道德经不是老子书的原本,学界早就知道,它实际上是四个后世文人注本的综合版。那就是西汉早年河上公的注本,东汉时候一个著名学者叫严遵的注本,三国时代曹魏出一个著名学者叫王弼的注本,直至唐代初期,一个叫傅奕的史官的注本。所谓道德经是这四大著本的综合本,因此学界把它叫传世通行本,也就是学界很清楚,他不是老子的原著。

1.2 神秘的老子:可能不是一个人

民国时代,中国最著名的学者像梁启超、钱穆、冯友兰等等,他们都认为老子是比孔子迟得多的战国中期时代的人。

司马迁自己都搞不清老子是谁。老子的第七代孙子给汉文帝刘恒做官。古人结婚很早,一代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年,我们就算30年一代人,七代人往后推,也只能推200年左右。如果从汉文帝刘恒往前推200年,那么老子确实是战国中期人,比孔子迟了上百年。这就是为什么导致学界始终搞不清老子是谁的原因。

学界看道德经,会见到大量远比春秋时代迟的文字痕迹。比如战国中期,儒道两家争论的文字,人意对句等等,都出现在道德经中。这当然也是后人怀疑老子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的原因。实际上由于老子书是后人注本的综合本,大家知道古人没有印刷术,一本书写成他是没有办法流传的。它的传播方式是靠每一个人抄写。在一个一个誊抄的过程中,发生笔误,发生错讹,甚至有些人把自己的理解加入其中,这都在所难免。

我们先看老子的籍贯,司马迁说:老子,楚国苦县人。《后汉书》说苦这个地方归陈。这倒让我们怀疑,老子确有可能是陈国人。但是在庄子的书中,庄子却一再表述,说老子居于沛地。庄子对老子死亡的一段描述,原话说: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因此老子晚年出函谷关西向归秦,死在秦地。

我们下面看一下老子尊号,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还有一个字,传说叫重耳。胡适讲,老子姓老氏李。而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子姓李氏老。在原始氏族血缘族群中共有一个共同徽号者为姓。人类社会有血缘社会逐步向超血缘社会发展,氏族社会的人群最后星散,散开以后各自保留原性,却另外给自己追加一个分化出来的标号叫氏。所以氏小于姓。

东晋时候有一本书叫《玄妙内篇》,他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意思是老子的母亲怀老子在肚子里就怀了81年。老子生出来的时候已经82岁了,所以满头白发,因为怀的时间太长,从产道中生不出来,只好割开左腋,从腋下把他拉出来了。

聃,耳漫也。说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耳朵长得很阔大的含义。唐代的时候,由于李唐王朝不是汉人,李世民3/4以上的血统是鲜卑人,因此他为了证明自己是汉人,就封老子李耳为自己的祖先。因此在唐代尊奉的国教是道教。

1.3 《道德经》里的文字,很多可能不是老子写的

老子也是有很多弟子的。我们只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实老子的弟子更有名,比如孔丘,比如杨朱,史称杨子,比如文子,文子何许人也。越王勾践有一位重臣叫范蠡,范蠡的老师据《史记》记载叫计然。而计然就是文子,换句话说,范蠡是老子的徒孙。再还有尹喜、亢仓子、涓子、柏矩等等,所以老子的弟子也很多。

老子可能并非老聃一人,而是老聃家系的总称。我前面讲过,古代官员是世袭的,血缘世袭,老子很可能是家系都做史官,这才是老子。老聃是因为他收了著名的若干徒弟,孔丘、杨子等等。这一些著名的徒弟最终把它点亮在历史中。因此我们错把老聃是为老子。

老子书应为老子史官世家的思想记录,未必全是老聃一人之手笔,而且不能排除包括周太史聃在内的战国乃至汉魏之后多人的委托串演,但原意即古意未失。现存的老子文本,无论是传世通行本,抑或是出土古善本,都不能被确定为是截止于老聃的家传原本或初始手本,而只能视其为流传个阶段的不同誊抄本或删录本。

1.4 老子为什么激烈地批评孔子?

孔子是老聃的弟子,这一点是确证无疑的。但是孔子和老子两个人的文化品格却截然相反。最能代表孔子文化基调的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叫“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话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句话的原话。他的意思是说,我明知道我做不到,我都会努力做下去。

老子却恰恰相反,它的文化品格极端消极。最能代表老子文化品格的是在道德经中不断出现的六个字,叫“无为而无不为”。它的意思是:我一无所为却无所不为。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什么都不做,却把什么都做成了。

孔子说他动不动就梦见周公,因为周公是谁?周武王的弟弟西周早年第一任宰相。成王年幼,全凭第一任宰相周公旦主持国政。孔子由于对周公、西周早年的封建礼制极其推崇,因此好梦周公。老子批评他,说这人死的连骨头都朽掉了,你整天提它干什么?

老子又训斥孔子,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一个好的商人,深藏若虚,财不露白,绝不显示自己很有钱。他说一个君子,即使只是有盛德,有厚德,他在外貌上也必须显得很谦卑,甚至很愚钝。

孔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见龙也。这就是著名的犹龙之说。他说:我今日见到老子,我终于知道龙是什么样子了,可见孔子对老子评价之高。老子对孔子这个弟子其实并没有给过高评价,全是批评的话。而孔子这个学生对老子这位老师却是至为尊重,视之为龙。

1.5 老子的“道”和古希腊的logos是一样的吗?

读完了,打赏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