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城市大洗牌》4星

序言 风云神州,一首追求自由繁荣的史诗

  • 📌 2002年11月,一篇万字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将这种迷茫推至顶点。彼时,深圳也就是诸多二线城市中平庸的一个。一本颇有前沿气质的刊物《新周刊》评选谁是北上广之外的第四城,当选者是成都。现在看来有些哑然,那时却是深圳迷茫的如实反映。“被谁抛弃”之问后的十多年,深圳却意外地获得了新生,近几年达至顶点。深圳近乎完美地承载了中国对于城市发展的所有理想要素。第一,有世界级的可与最强者竞争的东西。

    • ⏱ 2023-07-11 07:22:01
  • 📌 人口红利向产业链红利的转型,绝大多数地方没能完成。深圳是罕例。

    • ⏱ 2023-07-11 07:22:53
  • 📌 目前能够对北京、上海两座超级城市构成挑战的,深圳是唯一。被定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对其实力和未来的肯定与期许。在美国,事实上存在东西海岸两个经济中心,分别代表金融和科技。未来中国的经济中心会否是沪深的双峰格局?

    • ⏱ 2023-07-11 07:23:59
  • 📌 雄安被称为千年大计,生生地在一片泽国中打造出新都市。这一系列调整的影响是:第一,北京的定位在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之处是彻底放弃对经济中心的追求,专注于政治、文化的职能。

    • ⏱ 2023-07-11 07:25:16
  • 📌 1980年,北京GDP仅相当于上海的44.6%,到了2018年,这个数值已经攀升到了92.78%。不再追求经济中心,意味着非首都功能及经济资源会往外疏解,疏解到哪里去?一部分会按规划到雄安,到副中心,到周边。另外一些,也许会继续南下,到其他区域。如此,引发的经济版图的变动将是巨大的。

    • ⏱ 2023-07-11 07:28:00
  • 📌 第二,雄安的量级会有多大,这将决定未来华北格局的走向。是诞生一个类似海牙式的以办公、行政为核心,但人口不会太多,小而美的高端精品城市,还是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从零打造一个深圳,建设一个在这个时代风头无两的城市?这是一个巨大的悬念。

    • ⏱ 2023-07-11 07:28:45
  • 📌 中国长久以来表现出来的是东西差距,而最近几年,南北差距的问题有超越东西差距之势。

    • ⏱ 2023-07-11 07:28:52
  • 📌 反观南北,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初的10个百分点扩大到了18个百分点,南方全面碾压北方。即便同是西部,西南的表现强过西北,同是东部,东南就“吊打”东北。

    • ⏱ 2023-07-11 07:29:16
  • 📌 1.东北的失落。这是一个整体性事件,人口流出,资金流出,“共和国长子”荣光不再。2.京津冀重构。北京不再担负经济中心角色;天津一度有超越广州之势,但在投资拉动时代过去之后,速度慢了下来;河北始终如一,扮演为首都服务的角色。3.即使是北方的沿海发达省份也开始显现出一些疲态。比如山东,贵为GDP第三大省,但省委书记连续刷屏讲话提醒“我们落后了”,16个地方集体南下考察学习,并感叹,跟南方不在一个时代。4.一些资源性地区衰落,因其不再享受短缺红利,比如山西等。

    • ⏱ 2023-07-11 07:29:42
  • 📌 .城市之间的差距会加大。房价“鹤岗化”和“香港化”同时出现。人口流出、资源较少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不会持续上涨,有的会像鹤岗一样出现几万元一套的抛售价。而大城市和都市圈,由于人口和资源的持续涌入,房价有坚挺的需求支撑,香港水平的房价并不是天方夜谭。

    • ⏱ 2023-07-11 07:30:18
  • 📌 一个城市变大,制造业会逐渐向城市外圈移动,核心区高房价留下的是金融与总部经济(华为总部仍留在深圳)。

    • ⏱ 2023-07-11 07:30:48
  • 📌 从之前的得政策者得天下(特区、新区),到后来得资金者得天下(招商引资),再到现在的得人口者得天下,这是一条中国城市大洗牌的变迁之路。

    • ⏱ 2023-07-17 09:13:18
  • 📌 天津的高光时刻就是在2008年4万亿计划之后的那几年,它的属性是投资驱动型,获得了大量的投资加持,一度有超过广州之势。但投资驱动的热度渐渐消退之后,天津失速比较明显。

    • ⏱ 2023-07-11 07:32:33

第一章 巨变中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 📌 同样是土地紧张的东亚地区,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分布却是发射状的。这得益于东京都建设了密密麻麻的轨道交通,将周边的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囊括进来,形成了一个半径50公里的都市圈。有数据显示,东京都日间人口数约为1558万人,夜间约为1316万人,每天大概有240万人交通往返。

    • ⏱ 2023-07-11 08:49:05
  • 📌 2019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已高达2420万,接近东京都的两倍。尽管早前魔都曾签下军令状,到2035年将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人口往超大城市聚集,是不可逆的自然规律。除非上海自我肢解,经济大幅下滑,否则迟早会突破这个天花板。

    • ⏱ 2023-07-11 09:09:29
  • 📌 所以说中日的世纪之争,谁赢谁败,并不是看两个国家谁的经济规模更大,而是看上海与东京谁的实力更强。

    • ⏱ 2023-07-11 09:09:29
  • 📌 北京的追赶运动戛然而止了。因为今天的北京,正在剥离经济色彩,强化首都功能。它停办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腾退主城区的批发市场,以每天几千个足球场面积的速度拆除违建,给予货币补偿让东城西城区的直管公房退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控制人口。它还外迁制造、零售、批发、运输、仓储等业态,疏解部分央企、金融机构、百强中学和三甲医院。设立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两个“千年大计”,作为中心城六区的泄洪区。

    • ⏱ 2023-07-11 08:52:42
  • 📌 中央给北京最重要的两个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前者是服务于中央党政军的政务活动,后者是服务于重大外交外事活动。在中心城六区的范围内,只要是干扰到这两个核心功能的,都会被中央开启离心机模式一一甩出。

    • ⏱ 2023-07-11 08:53:08
  • 📌 中国当代史就是充满了戏剧性。过去,北京站在鄙视链的最顶端,睥睨众生,未来可能要倒过来,由全国各地来“支援”北京了。但不管怎么样,京津冀版图站在了百年巨变的起点。未来通州是北京,五环内才是首都。东西两城,则是大国的权力中枢。这个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的地方,将作为国家象征,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到那个时候,帝都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不考核GDP的大城市。

    • ⏱ 2023-07-11 08:54:56
  • 📌 京津冀讲究政治地位,长三角同质化竞争严重,大湾区则互补性特别强。香港是金融中心,深圳是科创中心,广州是商贸中心,澳门是休闲中心,佛山、东莞是制造中心。

    • ⏱ 2023-07-17 09:13:01

二线城市篇:天花板终于被挪开,中央正在给大城市松绑

  • 📌 今后的城镇化进程将贯穿一个新的主题,叫作“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所有的资源都会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这个过程会持续很多年,直至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接近尾声。可以预料,未来中国的区域发展只会有一个赢家——大城市。

    • ⏱ 2023-07-18 22:34:20
  • 📌 这种“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规划思路,间接催生了两朵“恶之花”,即高房价和城乡割裂。

    • ⏱ 2023-07-11 08:55:54
  • 📌 坚硬的户籍壁垒将低端劳动力拒之门外,很多农民工为大城市燃烧了大半生青春,最后还是落不了户,享受不到该有的公共服务,最终逃回衰退的十八线老家,这样就拉低了全社会的消费能力,加剧了阶层固化。

    • ⏱ 2023-07-11 08:56:19
  • 📌 今天,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8%。恒大研究院任泽平等人的研究表明,按照世界的普遍经验,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一旦超过55%,就会开启城镇化的第二个阶段,即大都市圈化阶段。

    • ⏱ 2023-07-11 08:58:34
  • 📌 就是以前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所有规模的城市都能“雨露均沾”,不管你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能扩张。而进入大都市圈化时代后,中小城市的人口增长会开始放缓,甚至会出现人口净流出,中小城市人口跟着农村人口一起向大城市转移,进入大城市的中心、郊区和卫星城,从而形成大都市圈。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都是这样的。

    • ⏱ 2023-07-11 08:59:01
  • 📌 清华大学副研究员龙瀛也做过统计,2000—2010年,中国5万多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其中有1万多个的人口在流失。请注意这里的统计区域,是“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换句话说,中国人口变少的地方不光是农村,还有城市。可以预见,除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都市圈以内的三、四线城市,其他中小城市难逃“收缩”的命运。

    • ⏱ 2023-07-11 08:59:56
  •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自2018年开始,有一个词开始热了起来,叫作“强省会”,几乎全国各地都在搞强“市”扩张。2011年合肥拆分巢湖市,2016年成都吃了简阳市,2017年西安代管西咸新区,2018年济南又吞了莱芜。这几年强省会的动作越来越频繁了。以后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城市。

    • ⏱ 2023-07-11 09:00:10

中小城市篇:警惕地方财政危机

  • 📌 别看中国GDP已飙升至82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实广大五、六线城市外强中干着呢。

    • ⏱ 2023-07-11 09:00:42
  • 📌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地方政府宁愿扛着违法的嫌疑,也要咬住牙拖拖拖,是什么令他们迟迟不肯“开锅”?两个字,没钱!

    • ⏱ 2023-07-11 09:01:47
  • 📌 除了安徽阜阳之外,目前被曝光欠薪的十几个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都非常乏力,基本都处于下滑通道。像滁州、蚌埠、宿州、淮北的增速从往年的两位数直接跌到2017年的个位数。马鞍山、武冈、铜陵三个城市更不忍睹,直接是负增长了。

    • ⏱ 2023-07-11 09:01:58
  • 📌 细细研究我们会发现,这些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值高得吓人,没有一个低于90%的,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高于100%。

    • ⏱ 2023-07-11 09:02:32
  • 📌 在中国一些地方,高科技项目引不进来,但为了GDP基层政府还是硬上投资,大量投资停留在低端化的产业结构中,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投资效率偏低,对财政收入的刺激大打折扣。

    • ⏱ 2023-07-17 19:47:29
  • 📌 在“营改增”之前,政府才不管企业亏不亏损,只要开门营业了就可以收营业税,所以就算经济下滑,政府也能撑一撑。现在改征增值税后,企业只要没活干,就无增值税可收。财政收入之困难可想而知。

    • ⏱ 2023-07-11 09:03:10
  • 📌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中国了。来个大项目,也不够当地吃多久。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如果砸下大把钱只是收上来的税少一点,我们也就认了。更要命的是,很多投资项目都是地方政府从银行借贷搞起来的,或者是政府以担保、明股实债的形式诱导企业下水的。那些投下去的钱,最终都变成了地方政府直接债务、或有债务,这些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累计的风险也越来越突出。

    • ⏱ 2023-07-11 09:03:30
  • 📌 翻译成白话就是:顶不住了千万别硬扛,提前一两个月吱下声;那些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流着泪也要还;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撑死就还1/2,不能再多了;有救助责任的债务,你们就看自己兜里,有多少就给多少,重要的是要把事情摆平了,群众情绪要稳定。

    • ⏱ 2023-07-11 09:04:54
  • 📌 有人说,想要化解中小城市身上的天量地方债,要么借新还旧,要么就是发行货币稀释,通过通胀由百姓买单。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手段。

    • ⏱ 2023-07-11 09:05:58

政绩考核篇:GDP“注水”催生数据统计新革命

  • 📌 2018年1月3日,内蒙古披露该区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四成造假,需要减去2900亿元;相应的,2016年地方GDP也要砍掉一大块。8天后,天津市滨海新区跳出来说,滨海新区2016年GDP也没有此前公布的10000亿那么多,实际数大概只有6654亿元,缩水约1/3。多年来,不少地方GDP注水早已是“传说”中的秘密。它就像皇帝的新衣,人们都怀疑它有问题,但真正能揭穿它的、最权威的还是当事人自己。

    • ⏱ 2023-07-11 09:06:47
  • 📌 在中国GDP总量飙升至80万亿元的关口上,我们的地方政府缺钱,实在缺钱!

    • ⏱ 2023-07-11 09:06:53
  • 📌 这种天量级别的“差额”,过去官方基本不会把它归结为“泡沫”,而是说误差的出现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

    • ⏱ 2023-07-11 09:07:28
  • 📌 熟悉体制运行的人知道,地方数据造假的手段无非是两种。第一是空转。比如,一笔财政资金入库后,设置一个虚假的项目,把钱支出去,最后又重新入库回到原始位置上,来来回回都是同一笔资金,但是收入和支出都叠加了好几次,数据一下子就变漂亮了。这里头的手段有很多,想象力再丰富的编剧也写不出来。第二是虚增。早前财政部曾公开披露辽宁数据造假手法,在2011至2014年那段“辉煌”的岁月里,辽宁通过虚构应税事项和纳税依据,虚增了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地方税收收入。而且地方相当聪明,一般会拿来虚增的税种都是全口径归地方的税种,而不是国税,这样就不用掏出真金白银上缴给中央。

    • ⏱ 2023-07-11 09:08:26
  • 📌 地方的可支配财力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其大头是税收;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头是土地出让金;最后是各种各样的举债,包括城投债、非标融资与委托贷款等。

    • ⏱ 2023-07-17 19:47:28
  • 📌 期待各地自动挤出水分,难度无异于让一个开惯豪车的富二代扔下奔驰骑摩拜。口碑变差了不说,还可能搭上自己的仕途。但是,有一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假的终究是假的。

    • ⏱ 2023-07-11 09:09:19

南北差距篇:比起东富西穷,南强北弱更令人着急?

  • 📌 早前,官方曾列出“中国三大差距”: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以及东西部差距。
    • ⏱ 2023-07-17 23:26:23

抢人大战篇:30多个城市拿命抢人

  • 📌 说句实话,选城市真跟讨老婆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找准符合自身气质的城市,甚至比你的个人奋斗还重要。
    • ⏱ 2023-07-17 23:16:18

天津疯狂“抢人”,是对上轮经济周期的大清算

  • 📌 A股上市公司数量基本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民营经济指数、资本活跃度和创业创新活力,比GDP更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2017年,GDP刚刚跨入万亿俱乐部的“新贵”长沙(10200亿)、无锡(10511亿)分别新增了11个、15个上市公司,而天津(18595亿)的这一数据却是零,实在对不起直辖市这个名头。
    • ⏱ 2023-07-18 22:35:03

一张白纸的雄安,凭什么叫“千年大计”?

  • 📌 结合近来雄安爆出的消息看,未来新区的住房政策将是“租购并举、以租为主”,而且还会建立起一套完全不同于现行制度的“住房租赁积分制度”。初步设想如下:第一,来了就是雄安人,政府提供租赁住房包你有房住;第二,租购同权,如果租房不爽想买房,那你要工作时间长、贡献多,攒够一定积分才能下单;第三,楼市半冻结,房子必须持有20年以后才可出售,而且出售的时候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 ⏱ 2023-07-17 23:17:44

燕郊,正在成为梦寐以求的“北京”

  • 📌 有人形容说,北京“吸血”环京一带,虹吸了周边大量人口和资本,最终形成了环京贫困带。而上海则恰恰相反,上海更像是在给苏州等卫星城“输血”,让后者为其产业做配套,最后助力上海越来越强,周边城市也不弱。所以,北京越富庶,环京一带就越贫困。这一点,和国家发展大都市群的理念是相悖的。

    • ⏱ 2023-07-17 23:21:37
  • 📌 协同发展的紧迫性很强,坊间开始盛传,北京将会吞并廊坊北三县(香河、大厂、三河),用这种方式给北三县注入强大势能。不过,在我们看来,短期内变革北三县行政区划的概率很低。第一,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北京对人口的控制目标是2300万,现在已经达到2150万,几乎快到极限了。如果吞并北三县,人口就会超标。第二,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为了消除环京贫困带,带领河北共同富裕,向全世界证明中国首都没有“灯下黑”。如果廊坊北三县是通过变成“北京”而致富的,就证明不了。因为那还是北京名下的地区富了,而不是河北富了。

    • ⏱ 2023-07-17 23:23:35
  • 📌 北京要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最大的任务就是服务好中央党政军的政务活动、服务于重大外交外事活动。与此无关的功能,都会被北京开启离心机模式,一一甩出。所以,高等院校、金融机构、三甲医院等板块会尽快转移到城市副中心通州以及雄安新区。

    • ⏱ 2023-07-17 23:24:59

粤港澳大湾区横空出世,剑指全球科创中心

  • 📌 今天,引领世界格局变动的无非是两股力量,科技和金融。
    • ⏱ 2023-07-17 23:26:54

大国博弈炸出中国最牛街道办

  • 📌 上海人口是东京都的两倍,面积是东京都的三倍,但上海的GDP只有3.06万亿,仅为东京的1/2。只有当上海的经济体量高过东京时,才能说中国真正超越了日本。只有当上海的人均收入超越东京时,才能说中国碾压了日本。

    • ⏱ 2023-07-17 23:28:15
  • 📌 毕竟,东京都心区(千代田区、港区、中央区)的人均收入,可是高达45万元人民币/年,比起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万元,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同样都是每平方米10万元的房价,哪里的中产阶级会更脆弱?目前,中国经济体量已是世界老二。中国绝不能再炫耀总量了,而必须讲究起亩产和密度,努力用更少的资源、更少的投入,来撬动更多的发展。这样,中国才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 ⏱ 2023-07-17 23:28:38
  • 📌 若真是这样,那么中国永不衰落的地方可能只有两个,一个是北京的西城区,一个是深圳的南山区。前者是政治核心,负责发号施令,改变全球政经规则。后者是经济核心,负责全力冲刺,挑动全球经济脉络。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未来某一天,当华为真的站上世界最高点的时候,深圳就不会是今天受制于人的模样了。

    • ⏱ 2023-07-17 23:25:48

汕头最盛产首富,也最为失落

  • 📌 在潮汕这个宗族发达的熟人社会,“人情关系”有时胜于法律规则,胜于契约精神。关系渗透进社会的每个角落,文化上排外,潜规则盛行,政商关系过于紧密。加之人多地少,人与人、人与地之间关系非常紧张,父母非常希望子女能够获个一官半职,以荫庇家族。从这一点来看,汕头就是“南方的山东”。
    • ⏱ 2023-07-17 23:19:35

杭州被G20选中的秘密:不按套路出了三张牌

  • 📌 杭州有四大创业系,阿里巴巴IPO后出来创业的阿里系、浙大为代表的高校系、以千人计划人才为代表的海归系,以及创二代、新生代为代表的浙商系,俗称“新四军”,其中阿里系是第一大系。
    • ⏱ 2023-07-17 23:16:57

“佛系”杭州,全靠卖地支撑?

  • 📌 我们认为,当一个城市同时出现以下特征时,最有可能放松限购:第一,土地财政依赖度高;第二,“地王”迟迟未动工或捂盘;第三,土地出现流拍频发或者溢价率走低。这些特征说明开发商处于观望状态,入市意愿较为低迷,土地市场有步入下滑的征兆。长久下来,地方政府有可能会扛不住。结合三个特征一排查,有几个城市就上了名单,南京、珠海、合肥以及杭州。
    • ⏱ 2023-07-17 23:20:57

千年古都西安,陷入了一场生死赛跑

  • 📌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和互动虽然频繁,但是彼此独立,更遵守契约精神,社会关系呈“蜂巢状”;在西安这样的内陆二线城市,社会关系则倾向于“树根状”,裙带关系盘根错节,丛林精神更多一些。
    • ⏱ 2023-07-17 23:25:26

第六章 生娃,就是为国办大事

  • 📌 2019年1月14日,浙江人口第二大城市温州公布了出生人口数据:2018年,该市总出生人口96903人,同比减少了15.7%,十年来首次低于10万人。数据最吓人的地方在于,这里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也是浙江最敢生、最能生的城市,出生率长期位居全省十一个城市之首。如今,连这个一向秉持“多子多福”观念的“东方犹太人”群体,也开始生不动了。当年温州炒房团带给全国的痛处,今天正在加倍地返还给温州人。有钱人外迁,没钱人逃离……

    • ⏱ 2023-07-11 09:12:12
  • 📌 温州人这么喜欢生小孩,不是无缘无故的。在20世纪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温州人先知先觉,敢为人先,发展起民营经济,率先积累了第一桶金。住房市场化后,敏锐的温州人开始组团出击,暴击全国楼市,房子不是一套一套地买,而是一层一层、一幢一幢、一片一片地买。多少人的财富在一片争议中扶摇直上。有些炒房客腰挂60把钥匙,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挤着公交,挨家挨户收租金。这里豪车遍地,有钱人众多,宗族文化又保留得比较好,哪有辛辛苦苦赚了钱交给外人管理的道理?生子承业自然就成为一种合乎情理的强烈愿望。更何况,温州人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商业版图遍布海内外,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发展壮大,也需要血缘关系的纽带,所以续香火的传统观念格外突出。

    • ⏱ 2023-07-11 09:13:22
  • 📌 时至今日,在温州低迷的楼市中,房价仍是温州人最好的避孕药。

    • ⏱ 2023-07-11 09:15:00
  • 📌 没有一张房产证,哪来的勇气要准生证?

    • ⏱ 2023-07-11 09:15:11
  • 📌 但是要知道,温州的房价高,租金自然不会便宜到哪里去。这个城市的GDP只有5000多亿,单位房租却能排到全国第11名,远超GDP万亿俱乐部的成员天津、武汉、成都、重庆。原本花一两百块就能盘下一间民房,如今要多花一千块,去租那些带有保安的小区商品房。租房成本大涨,逼迫底层外来人口开始逃离。数据显示,2017年温州市三区常住人口同比减少0.32%,暂住人口同比减少10.3%。连带着,这里的辣椒成交量都开始跌出“十大蔬菜”排行榜。原本只发生在北、上、深一线城市的棚改后遗症,如今也落在了这座房价畸形的城市,而且症状同样明显。

    • ⏱ 2023-07-11 22:09:38
  • 📌 高净值、低生育率的富人跑了,低净值、高生育率的穷人也跑了。这样一看,2018年的生育率坠崖式下跌,似乎也就不奇怪了。当年温州炒房团带给全国民众的痛楚,今天正在加倍地返还给温州人。当年的狂欢,注定会酿下今日的苦果。

    • ⏱ 2023-07-11 22:09:55
  • 📌 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抢的不是人,是城市的未来。没有人哪来买房的需求,没有买房的需求土地哪能卖得这么贵,土地不卖得这么贵,财政哪来的钱……环环相扣,造成了一个难解的地方财政困境。未来,城市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资源都会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而那些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会加速掉落停滞陷阱。那些因为棚改效应而价格飙涨的房子,也恐成烫手山芋。

    • ⏱ 2023-07-11 22:10:51
  • 📌 生育与楼市分别坐在跷跷板两端,你高我低。

    • ⏱ 2023-07-11 22:11:03

房价终结婚姻,人口滑坡之后再迎家庭崩解?

  • 📌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60年前,中国人为了分到一套房子而匆忙结婚,60年后,中国人为了能多买一套房子而排队离婚。

    • ⏱ 2023-07-11 22:11:26
  • 📌 面对着猝不及防就会砸在头上的裁员信,面对着动不动就996的加班制度,面对着一不留神就被“挤怀孕”的下班路,中产阶级是一地鸡毛,心力交瘁。应付完股灾、应付完直销骗局,哪还有工夫维持一个家庭的和和美美?表面来看,这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同样是东亚文化圈,同样是“社畜”遍地的国际化大都市,为什么东京、首尔却和北京大不相同?

    • ⏱ 2023-07-11 22:12:14
  • 📌 从21世纪开始,东京和首尔的粗离婚率就以平稳的速度缓慢下滑,而北京的却急速上升。到2010年,北京的离婚率首次超过东京、首尔,正式与二者分道扬镳,差距越拉越大。这种趋势,无疑透露出一股吊诡气息。同样是生活高压,为什么东京和首尔的粗离婚率向下走,北京却是向上走?放眼全球,离婚率较高的国家大多是囿于贫困、风俗。怎么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婚姻反而更加脆弱,想离就离?背后的原因,指向了房地产。

    • ⏱ 2023-07-11 22:12:27
  • 📌 2017年,南京高新区有一个村搞拆迁,全村160多对夫妻,上至八十多岁老两口、下至刚结婚不久的小夫妻,90%都离了婚。记者采访村里一位78岁的离婚大爷:“这样做不怕闹笑话吗?”大爷双手背在身后,悠然自得地答道:“一百岁也照样离。”因为离婚的好处可多了,多出来一户,就能多拿70平方米的房屋面积,以及13.1万元补偿款。如果你还不愿意相信是房子左右了中国人的婚姻,我们可以再看两个数据: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人去法院办理离婚的比例从2010年的25%降到了15%。越来越多的夫妻,和和美美地走进民政局领离婚证,很可能就是已经谈好了为买房“和平分手”,所以不需要法院介入调解。

    • ⏱ 2023-07-11 22:13:29
  • 📌 问:我是已婚MM,在本市市区有小套房,现在想换套大房子,把小房送给父母,但是咨询了一下,过户费太高了。请问怎么减免相关费用呢?某律师回复:与老公离婚,房产给老公,房产证去掉你的名字;爸妈离婚,老公和老妈结婚,房产证加老妈名字;老妈和老公离婚,房给老妈,去老公名字;然后各自复婚,房产证加老爸名字。如此操作,结婚共3次,工本费每次5元,共15元;离婚共3次,工本费每次9元,共27元,总计42元,省去过户费,且获首套房优惠政策。段子越幽默,越折射出婚姻的扭曲。金钱上获益了,道德的包袱却丢得一干二净,甚至还发生“夫妻为买房假离婚、妻子拒绝复婚被丈夫割喉”的惨案。多少荒唐事,尽藏楼市中。

    • ⏱ 2023-07-11 22:14:10
  • 📌 当时政策规定,城镇职工只有结婚后,才能享受分房福利。如果你是单身,一般来说只能和别人挤宿舍,再有钱都没用。那时候,很多人内心都会一种憧憬,早点结婚!所以,说不上什么喜结良缘,当时为了房子而草率结婚的事,时有发生。六十年沧海桑田。中国变了很多,有些东西又似乎没变。每个人的命运沉沉浮浮,背后总有一只手从未离开。

    • ⏱ 2023-07-11 22:14:31

藏在1000个数据背后的真相:珠三角超越长三角已无悬念

  • 📌 在研究了1000个数据后,我们得出如下几个基本判断:1.中国人口老化已经十分严重,不可阻遏;2.经济头部地区之一的长三角,衰老速度惊人,未来有隐忧;3.中国区域竞争将由人口结构决定,人才竞争将会愈发惨烈;4.头部地区之争,年轻的珠三角希望最大。

    • ⏱ 2023-07-17 23:27:33
  • 📌 哪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年轻?这个问题会让大多数中国人一脸蒙。答案是1964年。1963年是中国人口生育率最高的年份,当时一个妇女平均要生育好几个孩子。由此,1964年也是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一年,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4%,14岁以下人口超过40%。从1964年开始,中国就开始持续“变老”。迄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现在有多老?哪里年轻点,哪里老些?老化程度和财富、智力分布密集度是否有关?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最有发展后劲和提升空间的地方究竟在哪?

    • ⏱ 2023-07-11 22:14:58
  • 📌 最年轻的城市(老人占比最低):深圳最老的城市(老人占比最高):南通最没后劲的城市(少年儿童占比最低):上海最看不清未来的城市(少年儿童占比最高):贵阳这四个之最,估计没有人能全说中。

    • ⏱ 2023-07-11 22:15:53
  • 📌 我们观察的49个一、二线城市中含有:京津冀都市圈3个(北京、天津、石家庄);长三角都市圈12个(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无锡、常州、嘉兴、南通、金华、绍兴、台州);珠三角都市圈7个(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就城市经济的均衡发展而言,长三角大于珠三角再大于京津冀,长三角是中国大陆真正接近“均富”的区域,但是一看年龄结构,长三角就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长三角城市人口结构高度老化,几乎就是除了东北之外,全部一、二线城市中人口老化最严重的地区。整体计算长三角12市,14岁以下人口占比为10.8%,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2.1%;珠三角7市对应的数据是,14岁以下13.9%,65岁以上5.8%。也就是说珠三角整体属于“成年型”,而长三角则属于中度“老年型”,平均年龄相差10—20岁

    • ⏱ 2023-07-11 22:16:53
  • 📌 4个东北城市最惨不忍睹的地方在于,14岁以下人口占比实在太少。除了人口流失的原因之外,就是过去计划生育执行得比较好。

    • ⏱ 2023-07-11 22:17:27

杀入“500万俱乐部”,越来越难

  • 📌 中国人口净增曲线无情地验证了人口学者的睿智预言: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口增长不用控制也一定会放缓。中国在进步,人口这个基本数据没过去那么难统计了,出现两级统计数据“打架”的情况也少了。只有黑龙江、吉林两省的4个城市坚持使用“户籍人口”,2017年乌鲁木齐也加入这个阵营。

    • ⏱ 2023-07-17 09:07:36
  • 📌 很久之前,中国政府就说要控制大城市规模,努力发展中小城市,后来确实有一些效果,但人们无论如何就是偏爱大城市。

    • ⏱ 2023-07-11 22:19:20
  • 📌 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足60%,不用说与90%的韩国、日本相比,即使是与78%的德国以及超过80%的美国相比,差距也很大。因此,城镇化的红利至少还有十年的发展空间。

    • ⏱ 2023-07-11 22:21:02

第七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

  • 📌 在中国,如果一个省会城市的房价太低,似乎是要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前几年,西安房价与郑州大致齐平,但是到了2017年初,郑州房价已经是西安的两倍。或许在那个时候,西安已下定决心,要从沉寂走向爆发。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下同),2017年1月西安房价为7152元/平方米。到了2018年1月,西安房价涨到了10977元/平方米,一年涨了53%。2019年6月,西安的平均房价为14500元/平方米,西安有房一族在短短一年半内就实现了资产翻倍。
    • ⏱ 2023-07-11 22:22:22

二线城市闹“房荒”,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 📌 地方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索性给个窗口指导价好了,限价!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烂招,一来限价根本就不可能压住房价,二来也会导致市场上公布的房价数据失真。其实地方也知道这是一个死结,不过它们也有自己的逻辑所在:炒房客的心态是买涨不买跌,只要“房价”看起来降低了,就能抑制大家的投资需求。管住价格不可能,但可以管理心理预期。理想很美好,但现实总是很骨感。房企的眼里只有利益,偶尔出个低价楼盘,与地方维护好人情未尝不可,说不定以后还可以置换下其他的好处,但长期亏本的生意傻子才会做。如果面包一定要便宜过面粉,开发商就只能延迟竣工、捂盘惜售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入市的房源变少了,库存告急。由于限价的地方多是二线城市,也导致了房荒的重灾区发生在二线城市。生活在二线的广大群众开始叫苦!刚逃离北上深,就陷入了抢房大战。

    • ⏱ 2023-07-11 22:25:45
  • 📌 财经专栏作家刘晓博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都是“经营型政府”。由于房地产税尚未开征,所以住宅能给政府带来的收入,主要在卖地、卖房阶段,持有阶段不产生税收。但“非住宅”就不同了,进驻的是商家,会带来持续的税收。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在产业空心焦虑症的作用下规划了大量的非住宅,严重挤压住宅。最终,大城市住宅变得稀缺、价格飙升,新增人口只能大量居住在郊外。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长沙、株洲、湘潭、衡阳……也发生在抢房抢得头破血流的部分二线城市。

    • ⏱ 2023-07-11 22:26:49

前方预警,你将买到有史以来质量最差的房子

  • 📌 其实从2018年初开始,就不断有业内人士断言,近两年买到的房屋将会是史上质量最差的,就连房企大佬也开始劝人别买房。2018年博鳌论坛上,绿城董事长李军苦口婆心地说道:“这两年是中国房地产业最糟糕的两年。我们看到了市场的疯狂,但我一直劝我的同事们在这两年不要买房,很多同事想不明白,觉得会错过很多个可能增值的机会。但我想说的是,这两年买到的房子可能是最差的。”

    • ⏱ 2023-07-11 22:27:58
  • 📌 接下来是通州沦陷。通州一处楼盘售价从2017年8月份的40000元/平方米降到2018年8月的22000元/平方米,第一批购房的业主们房还没到手,资产就缩水一半,一气之下,也把售楼处围得水泄不通。

    • ⏱ 2023-07-11 22:29:46
  • 📌 第二,政府限价。限价带来了一、二手房的房价严重倒挂,不少“想占便宜”的购房者会忽视质量风险,盲目抢购。像千人维权的成都,也是全国限价限得最厉害的城市,倒挂程度从4000元到10000元不等,会算数的都知道买到即赚到。而限价同时也压缩了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开发商不可能让利,只能控成本、降低精装房的质量。

    • ⏱ 2023-07-11 22:30:36

租客的末日时代,昨天买不起房,今天租不起房

  • 📌 2018年8月,北京天通苑一位业主在“水木社区”论坛上发帖称,“自家有120平三居室的房子要出租,原本心理预期是7500元/月就很不错了,来了自如和蛋壳两帮人,自如报价8500元/月给11个月,蛋壳给加价到9000元。自如报价提高到9500元,蛋壳急了,说总比自如高300元,最后几轮过后蛋壳给到10800/月给11个月,明显的赔本买卖,傻吗?”这位业主继而发出警告:资本盯上了房租,要吸干年轻人的血!帖子立马点燃了大众的情绪:好啊,原来是这些长租平台烧钱圈地,一心只想要垄断市场房源,哄抬租金,企图赚取暴利差价。

    • ⏱ 2023-07-11 22:33:57
  • 📌 北京的房屋建筑总面积为8.82亿平方米,一年拆掉近6000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相当于每年拆掉全市1/14以上的房子。

    • ⏱ 2023-07-11 22:35:08
  • 📌 统计2017年全球各大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可以发现中国城市的租金回报率没有任何长进,北上广深租金回报率皆不达2%,全球垫底。

    • ⏱ 2023-07-11 22:35:38
  • 📌 但是从民众角度来看,中国一线城市光有国际大都市的房价,可一线城市的居民却没有国际大都市的平均收入。美国住房及城市发展部有一个标准,一个家庭的租金开销如果超过可支配收入的30%,挤压了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即为负担沉重的家庭。照这种标准来看,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的租金收入比达到45%以上,已经严重超标。

    • ⏱ 2023-07-17 08:47:56
  • 📌 自2013年起,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就没跑赢过GDP,如果现阶段放任租金肆意上涨,对于普通人来说结局无非是一个:之前睡卧室的,今天睡客厅,之前睡客厅的,今天睡公厕旁边。

    • ⏱ 2023-07-17 08:48:03
  • 📌 头部力量、利益集团早已拥有社会大量财富,多数人却还在一个“小三房”里日日劳碌。如果将房价上升的那套玩法用到房租上来,租房市场将变得非常危险。2018年中国成功地稳住了房价,接下来如何稳住房租,实现“居者有其屋”是一道大难题。

    • ⏱ 2023-07-17 08:48:17

中国式棚改,扭转三、四线房价的洪荒之力

  • 📌 中央政府拿出了一项堪称世界经济史上最奇思妙想的发明——棚改货币化安置。2014年,中国央行创设出一种对房地产定向投放货币的新型水龙头——抵押补充贷款(PSL)。玩法是这样的,央行先通过PSL把钱贷给了国家开发银行,地方政府接着从国开行那里获取贷款,拿到钱后再从棚户区居民手中换取了土地。而此时,没地方住的棚改居民只好拿着这笔棚改款,到市场上购买商品房,需求突然增多,库存随之下降。开发商的日子也好过了,有钱继续买地了。这时候地方就有动力再去进行棚改、拿地,依靠土地出让来偿还国开行的贷款,一个完美的资金闭环就形成了。可以看出,PSL这个货币新工具,锚在土地上。

    • ⏱ 2023-07-17 08:51:38
  • 📌 这种印钞方式对中国的房价而言意味着什么?只有一个结果:涨价。当手持货币入市的人数飙涨之后,市场价格立马会作出回应。在2016年12月的70城房价数据里,已经进入调控视野中的一线和强二线环比出现了微弱的下跌,而唐山、温州、泉州、宜昌、安庆等强三线城市都出现了反弹。进入2017年,全国三、四线楼市房价继续飙涨,有些贫困县从1000多元的均价一下子冲到5000元甚至过万的新闻频上头条。在此之前,房价上万是一座二线城市的标准,现在三线城市若房价不过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参加过棚改。事实上,在楼市涨价的背后还有两条普通人没有注意到的逻辑隐线。第一,棚改在基层实施中走了样。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捉襟见肘,借了国开行的钱搞棚改,这些钱早晚都是要还的。如何让盘下的棚户区土地发挥最大价值,一些地方政府绞尽脑汁。有的就借着棚改的名义强行扩大棚改区范围,把原本不需要改善的宅基地住房、城郊的城中村统统纳进拆迁范围,紧接着再让资金雄厚的地方国企来配合演出,“拍下”地王,充当着抬高房价的先锋。以此循环渐入,最大化变现“棚改土地”。

    • ⏱ 2023-07-17 08:53:18
  • 📌 经历了两年的狂飙猛进,2017年5月三、四线的楼市销售就达到了顶峰,当时看空三、四线城市房价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密集。多数的小城市劳动力外流严重、缺乏产业支撑,房价这么高难道就不存在泡沫吗?随着去库存目标的实现,货币化棚改逐渐走到了政策临界点。在2017年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高层定调“去杠杆”为2018年工作任务之首,去库存不再是重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货币化安置”的提法也消失了。

    • ⏱ 2023-07-17 08:54:11
  • 📌 政策基调悄然变化,而2018年上半年的楼市乱象,更是直接促成了政策大转向。西安、成都、杭州、长沙等二线城市原本就因旧城改造和棚改加速,导致需求暴增,再加上抢人、住宅用地供应稀缺、开发商捂盘等,人为制造了一场又一场全款抢房大片。这种情况下,又吸引了更多三、四线居民拿到货币化安置后跑到二线投资,再次推高房价,背离了房住不炒。

    • ⏱ 2023-07-17 08:54:29
  • 📌 从2018年开始,棚改的伟大使命已不再是去库存,而是保增长了。

    • ⏱ 2023-07-17 09:05:46

一份超级文件出世,变相捅破“限购”

  • 📌 根据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300万以下;Ⅰ型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特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超大城市:1000万以上。

    • ⏱ 2023-07-17 08:56:42
  • 📌 第一,农村地带不统计。河北保定常住人口超过一千万,在全国能排前十,但是保定最多算Ⅱ型大城市,别说超大城市了,连特大城市都没摸到边。因为保定的城镇化率较低,农村人口过多。第二,地级市所代管的县级市,以及地级市所管辖的县所管辖的人口不统计。苏州全域的常住人口有1072万,比南京人口843万还多。但南京被《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定为特大城市,苏州仅为大城市,就是因为苏州下边有很多县级市如昆山、太仓等,所以统计城区常住人口的时候远远小于南京。

    • ⏱ 2023-07-17 08:57:27
  • 📌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是出手最快的。早在2019年3月,“国际庄”就出台文件彻底放开户籍制度,外地人拿着户口本和身份证就能零门槛落户。预计很快就会有更多省会城市跟进。

    • ⏱ 2023-07-17 08:58:33
  • 📌 但《新型城镇化》的出台,等于宣告了这十几个城市的限购政策沦为一张废纸。以后外地人通过零门槛落户的方式,便可以长驱直入,限购徒有虚名。不过,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值得上车。处于大都市圈的无锡、常州、珠海、佛山,楼市具备增长潜力,而赣州、保定、淮安、秦皇岛等城市不值得考虑,因为这几个城市距离超大城市、特大城市都超过100公里以上。100公里是大城市核心辐射的极限距离。

    • ⏱ 2023-07-17 08:59:08
  • 📌 目前重点群体共分为八类,前四类均为低学历人群,包括农村青年参军退伍、转业后升学将户口迁入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的人口;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新生代农民工。后四类为较高学历人群,包括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结合地方上发布的文件精神推测,国内对于这几类群体会实施不同的政策指向。其一,对低学历人群是全面放宽。未来这十几个Ⅰ型大城市将对农民工取消一些歧视性门槛,并在积分入户的设置上对农民工提高分值、增加权重。以后农民工落户厦门、大连、青岛、合肥会容易很多。其二,对较高学历人群是全面放开。做到能放全放、应落尽落,取消年龄、社保、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限制。厦门已经率先放开了,只要与该市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依法持有营业执照后,便能落户。虽然这十几个Ⅰ型大城市,没办法像Ⅱ型大城市石家庄那样能够自由落户,但未来的门槛真的会低到史无前例。

    • ⏱ 2023-07-17 09:00:28
  • 📌 在中国,文凭就是房票、文凭就是楼市通行证的趋势越来越强。厦门、合肥一直是二线城市当中的楼市热点,未来更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 ⏱ 2023-07-17 09:00:40
  • 📌 北京、上海确定无疑是要做减量发展的,截至2020年,北上各自的常住人口分别限定为2300万人、2500万人,目前都已经快顶到天花板了,未来这两个超级城市仍会继续管控人口流入。所以北京、上海的“大幅增加落户规模”,只是在“存量”中做文章:两座城市把人口规模的总盘子限定死,但在既有的人口存量中,会对入户政策进行技术性调整,降低年龄、学历的权重,提高社保缴纳年限、居住年限的权重,尽量消化一些非本地户籍人士。该政策最利好的,是那些已经在北上工作好几年、切切实实作出过贡献的普通人。反观广州、深圳,虽然这两座城市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未来仍会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即便大幅增加落户规模,也主要是降低郊区、新区的落户条件,推动新增人口往外围集聚。

    • ⏱ 2023-07-17 09:02:19
  • 📌 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中国有10个特大城市,分别为武汉、重庆、天津、成都、东莞、南京、郑州、杭州、长沙、沈阳。

    • ⏱ 2023-07-17 09:02:58
  • 📌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一直有两种路线之争,一种是发展大城市,一种是就地城镇化发展中小城市,两种路线打架打得很厉害,中央选择的是第二种。所以长期以来,中国的规划思路一直是“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的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中央的调控思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央正在给大城市的扩张松绑。决策者已经明确无误地表示,以后要发展大城市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越来越意识到,户籍制度严重阻碍大城市发挥规模效应;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又将大规模减税降负,财政收支会比较紧张,所以需要导入人口,捡起房地产这根拐杖。

    • ⏱ 2023-07-17 09:05:18

读书笔记

序言 风云神州,一首追求自由繁荣的史诗

划线评论

  • 📌 这几年郑州、西安、成都、合肥等地房价的飙升,都与强省会现象有关。 ^225207353-7JClW62xj
    • 💭 2023年的今天,已经过时了。
    • ⏱ 2023-07-11 07:31:42

一张白纸的雄安,凭什么叫“千年大计”?

划线评论

  • 📌 今日之雄安,可谓是明日之中国。它就像是一个刺破机制脓包的剑客,一个挑战既有秩序的勇者。所有不关心雄安的人,都将无法洞察中国未来的走向。 ^225207353-7JMtLKh7P
    • 💭 纯属扯淡
    • ⏱ 2023-07-17 23:18:01

本书评论

读完了,打赏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