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5星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2021年 增补版)|200

第一章 童年

  • 📌 五年五个皇帝
    1328—1333,这是元的多事之秋。

    • ⏱ 2024-01-09 09:18:59
  • 📌 他还提议:杀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但这五姓是中原大姓,元帝怕人死得太多而否决了。其实从伯颜的角度来看,他是想通过极端控制民族界限的方式,重启当年忽必烈的盛世,他从心底认为这样做是保证元朝长治久安的重要方式。

    • ⏱ 2024-01-09 09:20:06

第二章 灾难

  • 📌 开河”和“变钞”两项,则被后世认为是直接导致元朝倾覆的措施。

    • ⏱ 2024-01-09 09:26:08
  • 📌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

    • ⏱ 2024-01-09 09:26:30
  • 📌 朱重八选择的地方是附近的皇觉寺。在寺里,他从事着类似长工的工作,他突然发现那些和尚除了没有头发,对待他的态度比刘德好不了多少。这些和尚自己有田地,还能结婚(元代),如果钱多还可以去开当铺。
    但他们也需要人给他们打杂,在那里的和尚不念经、不拜佛,甚至连佛祖金身也不擦,这些活自然而然地由刚进庙的新人朱重八来完成。

    • ⏱ 2024-01-09 12:11:20
  • 📌 明教
    发端于古代波斯的摩尼教传入中国后,因其崇拜光明,被形象地称为“明教”。中国的明教成功地融合了佛道两派及白莲教的成分,从五代始就是农民起义的常用工具。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深知明教的力量,于是下令把取缔明教写进“宪法”——《明律》中。

    • ⏱ 2024-01-09 12:12:01
  • 📌 他还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他相信当黑暗笼罩大地的时候,伟大的弥勒佛一定会降世的。其实就他的身世遭遇来说,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弥勒倒是很难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心中真正的弥勒是他自己。

    • ⏱ 2024-01-09 12:12:25

第三章 踏上征途

  • 📌 ,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了。他们的起义与以往起义并没有不同,照例要搞个宗教组织,这次是白莲教。

    • ⏱ 2024-01-10 09:28:50
  • 📌 白莲教大概算是中国历史上最神秘、最有号召力,也最有杀伤力的民间教派。东晋时佛教净土宗祖慧远建莲池讲坛,曰白莲社,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茅子元据此创净土分支白莲宗,主张素食,故其教徒被称为“白莲菜人”。历来都是农民起义的重要力量,从元到清,一直不断。

    • ⏱ 2024-01-10 09:29:21
  • 📌 元统治下的四个等级
    法律规定,蒙古人、色目人殴打汉人、南人,后者不得还击、报复

    • ⏱ 2024-01-11 22:31:56
  • 📌 汤和就这样成了朱重八的第一个战友。他在今后的日子里将陪同朱重八一起走完这条艰苦的道路。
    然而汤和也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居然是唯一一个陪他走完这条路的人

    • ⏱ 2024-02-11 23:13:47

第四章 就从这里起步

  • 📌 朱重八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 所谓璋 是一种尖锐的玉器
    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 朱重八把他自己比成诛灭元朝的利器

    • ⏱ 2024-02-11 23:14:17
  • 📌 在军队里,朱元璋娶了老婆。与后来的那些妃嫔相比,这个老婆可以算是朱元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女孩是郭子兴的义女,她的父亲姓马,是郭子兴的朋友,后来死去,将这个女孩托付给郭子兴,女孩名字不详,军队里的人都叫她马姑娘。就这样,朱元璋成了元帅的女婿,而郭子兴则多了一个帮手。

    • ⏱ 2024-02-12 15:39:33

第五章 储蓄资本

  • 📌 此人名叫李善长,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 ⏱ 2024-02-12 15:44:13

第六章 霸业的开始

  • 📌 南京就是这么一个地方,紫金山纵横南北,恰似巨龙潜伏,而石头山则临江陡峭,如虎盘踞,这就是南京龙盘虎踞的来历。

    • ⏱ 2024-02-12 15:48:39
  • 📌 朱元璋于至正十五年(1355)八月和九月连续两次攻击集庆,都被元军击败。然而失败对朱元璋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在这两次战斗中,郭天叙和张天祐都战死了,朱元璋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都元帅。

    • ⏱ 2024-02-12 16:06:49

第七章 可怕的对手

  • 📌 这两个人都是当世之豪杰,如果他们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朝代,应该都能成就大业,可惜,历史注定要让这个时代热闹一点。
    这是一场淘汰赛,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获得胜利。

    • ⏱ 2024-02-12 16:08:17
  • 📌 到了隋唐时期,贩卖一石(约一百斤)私盐就要处死刑。大家知道,程咬金就是私盐贩子,看他的块头,应该不止卖一百斤私盐,居然还能通过大赦出狱,确实让人费解。

    • ⏱ 2024-02-12 16:09:42
  • 📌 至正十三年,张士诚起兵后,连续攻占泰州、兴化等地,在高邮建都,称诚王,国号大周,以天祐为纪年。

    • ⏱ 2024-02-12 16:10:16
  • 📌 张士诚的王位还没有坐多久,元朝就派兵打来了。其实元朝的官员们也是认死理的,谁称王就去打谁,要是碰到个埋头造反不称王的,他反倒是不理的,朱元璋就是占了这个便宜。

    • ⏱ 2024-02-12 16:10:32
  • 📌 他的国号很值得一提,堪称自古以来最为奇特,叫天完(不是年号)。这国号是怎么来的呢?请大家和我一起做一个拆字游戏,把天完两个字的上面去掉,就可以发现是大元,这位布贩子唯恐自己的国号不能压制元朝,就想了这么个馊主意,在字上面讨个便宜。我每次看到这个国号总觉得是过几天就完蛋的意思。

    • ⏱ 2024-02-12 16:25:32

第八章 可怕的陈友谅

  • 📌 此时的徐寿辉真正成为光杆司令,是陈友谅手中的棋子,于是在几乎所有的历史书中都出现了这么一段奇怪的描述:至正二十年,徐寿辉在陈友谅的挟持下进攻朱元璋。
    进攻,还是被人挟持的,做皇帝做到了这个地步,还不如死了好。

    • ⏱ 2024-02-12 16:28:58
  • 📌 陈友谅虽然算是个不折不扣的不讲道义的人,但他却是一个敢做敢当的人,他的大汉国的年号是“大义”。
    真是够狠,弑君夺位的人居然敢把自己的年号取为大义,这件事告诉我们,陈友谅是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在他眼里,什么仁义道德都是狗屁,你们不是不齿于弑君的行为吗?道学先生们,我就做给你们看看,我的年号就叫大义!

    • ⏱ 2024-02-12 16:30:00
  • 📌 古语有云,杀降不祥,从道义上说,对方已经投降,再动手似乎就不那么光彩,可他偏偏嗜好这个,这个嗜好也为朱元璋惹来了大祸。

    • ⏱ 2024-02-12 16:31:50

第九章 决战不可避免

  • 📌 第一个决策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正是这个决定让他避开了天下人的注意,当其他农民起义领袖帝王思想膨胀、扯张虎皮做大旗、锅里没几两米就敢开几千人的饭时,朱元璋充分利用了时间,不断发展自己的实力。

    • ⏱ 2024-02-12 16:48:32
  • 📌 张士诚的特点是器小,陈友谅的特点是志骄;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如果我进攻陈友谅,张士诚必然不会救他;而进攻张士诚,陈友谅就一定会动员全国兵力来救,我就要两线作战,到时就很难说了。

    • ⏱ 2024-02-12 16:49:11
  • 📌 今天的人们对天文学的兴趣有限,可在当时,这可是一项了不起的本事,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属于帝王之学的一种。地上的君主们觉得辽阔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虚荣,便把自己的命运和天上的星星联系在一起,出生的时候是天星下凡(一般要刮风下雨),即位时候是紫微星闪耀,被人夺位是异星夺宫,死的时候是流星落地。
    总而言之,都和星星有关,懂这门学问的何止是人才,简直是奇才。

    • ⏱ 2024-02-12 16:53:13

第十章 等待最好的时机

  • 📌 应该说陈友谅为我国的造船事业作出了贡献,后来伟大的郑和船队使用的航船技术和造船技巧就是从陈友谅那里继承过来的,当然,也算是抢过来的。

    • ⏱ 2024-02-17 15:29:33
  • 📌 安丰失守,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却于乱军中被他救了出来。
    这是一个让朱元璋哭笑不得的结果,不但没有守住门户,反而多了个累赘。

    • ⏱ 2024-02-17 15:35:07

第十一章 洪都的奇迹

  • 📌 在朱元璋手下,有着很多天才将领,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功绩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名将。在这众多的将星中,朱文正是耀眼的一颗。
    按照军事天赋和功劳,朱文正大致可以排在将领中的第五位,这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前面的四个人都是无法超越的。

    • ⏱ 2024-02-18 10:55:48
  • 📌 元末的火枪经过宋代和元代的改造,已经非常先进,可以大规模投入使用,但由于这种东西操作麻烦,很多人(如陈友谅)不愿意装备,虽然他们也偶尔使用,但真正将火枪作为一个单独兵种使用的只有朱元璋,后来的明军三大营中的神机营就是火枪营。

    • ⏱ 2024-02-18 11:00:13
  • 📌 如此大的战役,朱元璋一定已经得到了消息,为何他还不增援朱文正?
    这并不能怪朱元璋。
    因为朱文正根本就没有向他求援!

    • ⏱ 2024-02-19 23:07:40
  • 📌 张子明从洪都出发,去找朱元璋,为了保险起见,他白天不赶路,而是找地方睡觉,晚上趁人少才出发(有点类似倒时差)。这种没有效率的走路方法,使得他走了半个月才到应天找到朱元璋。

    • ⏱ 2024-02-19 23:08:13

第十二章 鄱阳湖!决死战!

  • 📌 这些人各有专长,如徐达善谋略、李文忠善奔袭、常遇春善突击、冯胜善侧击、朱文正善防守。但要说到勇猛,天下无出张定边之右

    • ⏱ 2024-02-19 23:11:08
  • 📌 陈友谅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怒掩盖了他所有的理智,他下令凡是抓到朱元璋的士兵和将领,就地处决!
    而朱元璋得知此命令后,却下了一道相反的命令,凡是抓到陈友谅军的俘虏,一律好好对待,然后放走。
    这两道命令的发布彻底断送了陈友谅的军心。士兵们对陈友谅极其不满,纷纷逃亡。

    • ⏱ 2024-02-19 23:15:58
  • 📌 值得一提的是张定边,他把对陈友谅的忠诚保留到了最后,部分履行了他当年结拜的诺言,他拒绝了朱元璋的任用,去干了朱元璋原先干过的工作,出家当了和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似乎要和朱元璋斗气,一口气活到永乐十五年(1417)才死,年一百岁。朱元璋死后,他还活了二十年,也算是给陈友谅报了仇。诸位可以借鉴,遇到恨透一个人、想要拿刀去砍人的时候,用张定边的事迹勉励一下自己,不要生气,修身养性,活得比他长就是了。

    • ⏱ 2024-02-19 23:18:12

第十三章 下一个目标,张士诚!

  • 📌 正在他征战江苏的时候,密探告诉他,他的亲侄子、战功卓著的朱文正已经勾结了张士诚,准备出兵讨伐他。
    • ⏱ 2024-02-19 23:23:27

第十四章 复仇

  • 📌 在朱元璋扫平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中,为了麻痹元朝,朱元璋不称王、不称帝,并暗中表示不与元朝为敌。他还给当时的元朝大将察罕帖木儿送去了厚礼。

    • ⏱ 2024-02-19 23:41:58
  • 📌 要说明一下的是,很多人都认为蒙古的强大是自铁木真之后才开始,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蒙古人的战斗力一直相当的强,他们是天生的战士。

    • ⏱ 2024-02-19 23:42:55
  • 📌 蒙古的军事制度虽然简单,却很实用,他们没有南宋那些无用的官僚机构,作战时采用小股骑兵试探,然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对敌方薄弱部位实施冲击。一旦攻击受挫,立刻撤走,然后寻机从侧面突破。
    机动,这是蒙古军队的最大优点。

    • ⏱ 2024-02-19 23:43:37
  • 📌 当你碰到蒙古骑兵时,你的噩梦就开始了。进攻前射箭,进攻的过程中射箭,甚至在他逃跑时,还在射箭。你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着,这种类似无赖的打法足以把人逼疯!

    • ⏱ 2024-02-19 23:44:00
  • 📌 蒙古的狂潮席卷全球,不过欧洲人似乎更有自律精神,他们认为无端出来这么些恐怖的家伙,是因为自己犯的错太多,上帝用鞭子来教训自己,所以他们称呼蒙古人为“上帝之鞭”。
    这一荣誉称号的授予在欧洲历史上是第二次,第一次是给了匈奴王阿提拉。

    • ⏱ 2024-02-19 23:44:58
  • 📌 跨上马,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这些子孙中最优秀的一个,叫做扩廓帖木儿。
    他还有个为人所熟知的名字:王保保。

    • ⏱ 2024-02-19 23:48:16
  • 📌 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挥师北伐。这次北伐是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公元十世纪初,石敬瑭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将北边险要之地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
    此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罪人之一。其人格之无耻、行为之卑劣、脸皮之厚度,后人难以匹敌。
    他的这一行为使得从此中原王朝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斗争中处于无险可守的被动地位

    • ⏱ 2024-02-21 09:32:26
  • 📌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
    当然,在此之前,必然有一大批大臣劝朱元璋登基,而朱元璋的反应自然也是十分惊讶,然后连连推辞。

    • ⏱ 2024-02-22 09:18:09
  • 📌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朱元璋留着韩林儿只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当他灭掉陈友谅和张士诚后,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诸侯都没了,要天子干什么?

    • ⏱ 2024-02-22 09:19:44
  • 📌 中原政权失去四百年的燕云地区终于收复了,盛唐之后,经历长达四百年的战乱,中原政权终于真正且完全掌握了这片大地的统治权,在这片土地上,在明王朝的保护下,农民勤劳耕作,商人来回奔波,先进的生产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这是不朽的历史功绩。

    • ⏱ 2024-02-22 09:21:11
  • 📌 元顺帝退出了大都后,逃到了上都(今开平,内蒙古正蓝旗境内),继续做他的皇帝,历史上称之为北元。元作为一个全国性政权的时代结束。

    • ⏱ 2024-02-22 09:21:36
  • 📌 新王朝对旧王朝都有赶尽杀绝的习惯,如南宋的残余部队逃到了崖山(今广东新会),元朝军队还不放过,硬是把他们赶到了海上全部消灭。世易时移,现在轮到朱元璋了。

    • ⏱ 2024-02-23 09:24:53
  • 📌 朱元璋对王保保的重视程度相当高:“高帝谓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一、少传国玺;一、王保保未擒;一、元太子无音问。”看来,王保保在咱们朱元璋的心中排名第二,比元太子还要高。尽管王保保杀死的明军不知凡几,朱元璋依旧想要招降他,不过都被王保保拒绝了(很聪明)。朱元璋无奈,只得大举伐杀。

    • ⏱ 2024-02-23 09:30:57
  • 📌 无论是徐达、常遇春、王保保还是后来的戚继光、袁崇焕都是这样的名将,他们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们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成长经历而骄傲和自豪。
    所以当不成名将的各位学员,你们完全不必为此而悲伤失望,因为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干的,甚至可以说,不是人能干的。诸位普通学员,还是回去做老百姓吧,那才是快乐的生活。

    • ⏱ 2024-02-23 09:33:36

第十五章 远征沙漠

  • 📌 十一月,中路军徐达、右路军李文忠由于战况不利,也先后班师。在这次北伐中,朱元璋并没有达到他肃清北元的目的,而北元却认识到了明的强大,双方就此进入僵持状态,明朝的第一代名将们也结束了他们的传奇,即将面对未来的命运。
    • ⏱ 2024-02-25 10:10:30

第十六章 建国

  • 📌 洪武三年,他规定凡是开垦荒地的,就免除三年租税,而且为了鼓舞开荒,他制定法令,只要你开了荒地,这块地就是你的,就算原先的主人找来,你也不用怕,我朱元璋给你撑腰。这就大大地促进了开荒的进行

    • ⏱ 2024-02-25 10:11:36
  • 📌 现在你已经当上了秀才,从此就摆脱了平民的身份,大小也是个知识分子了,你有某些特权,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但你并不是官,还差得远。

    • ⏱ 2024-02-25 10:13:20
  • 📌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你可千万别误会,这个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统考。请注意,乡试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之所以说是有资格,是因为这个级别是不能包你一定当官的,也就类似今天的大学毕业不包分配。

    • ⏱ 2024-02-25 10:13:43
  • 📌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这些可怜的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头的,他们只能战战兢兢地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

    • ⏱ 2024-02-25 10:18:02
  • 📌 事实也是如此,但状元虽很难得,三年才有一个,产量很低,但毕竟还是有的,所以读书人心中的最高荣誉并不是状元,而是另一种称号,这才是每个读书人朝思暮想的,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将成为传说中的人物,为万人景仰!
    这一称号就是连中三元,具体说来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这是真正的高难度动作,必须保证全省考第一,然后在会试中全国考第一,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这就要求考生光是学问好还不够,必须反应快,长得比较帅,才有可能获得这一称号。所以要得到这一称号是要有一定运气的,祖坟上岂止是冒青烟,简直是要喷火。

    • ⏱ 2024-02-25 10:19:40
  • 📌 这种人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中只出现过一个,此人就是正统年间的商辂,非常厉害。

    • ⏱ 2024-02-25 10:19:54
  • 📌 选中的举人就可以当官了,这些举人虽然没有考上进士,但也算是上过榜的,所以他们叫做一榜出身,而进士就叫两榜出身,大家毕竟都是考试出来的,所以进士们也把举人看成自己的同类,也就是所谓清流。

    • ⏱ 2024-02-25 10:22:08
  • 📌 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才可成为庶吉士,他们的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帮皇帝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权力很大,到了明朝中期,更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当大学士的惯例。

    • ⏱ 2024-02-25 10:24:24
  • 📌 八股可以说是明朝的发明创造,这套玩意儿自朱元璋起,到明朝中期发展完善,影响了后来近五百年的知识分子,不可不说。
    学子们的考试科目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第二场考实用文体写作;第三场考时务策论,也就是给你个事情让你分析,颇有点应用文的意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义,这是取士的关键。

    • ⏱ 2024-02-25 10:27:01
  • 📌 八股考试的弊端是很多的,选出的人才很多都是书呆子。著名的明朝学者宋濂形容过八股选出来的某些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活脱脱一副白痴面孔。

    • ⏱ 2024-02-25 10:31:00
  • 📌 比如陈独秀和当时的北大校长蒋梦麟都是前清的秀才,陈独秀曾经问蒋梦麟考的是什么秀才,蒋梦麟回答是策论秀才,陈独秀非常得意,哈哈大笑,说自己考的是八股秀才,比策论秀才值钱。蒋梦麟连忙作揖。八股之强悍可见一斑。

    • ⏱ 2024-02-25 10:32:46
  • 📌 如果把刘基比作张良,那么李善长就是萧何

    • ⏱ 2024-02-25 10:35:30
  • 📌 他用了以小制大的方法,这些御史都是七品官,可以说是芝麻官,赋予他们监管长官的权力,就使得他们不敢过于张狂。有个官名叫八府巡按(周星驰电影里出现过),乍一听,八府的巡按,官一定很大,其实也就是个芝麻官,往往是朝廷临时委派监察御史担任的,就相当于以前所谓的特派员,官极小,权极大。

    • ⏱ 2024-02-26 09:02:17
  • 📌 自古以来,就有言官的设置,这些人不管具体事情,他们的任务就是提意见,而历来的封建王朝也形成了一个传统——不杀言官。历史上无论多昏庸的皇帝,也很少有胆量敢杀言官的。所以在朝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言官在下面说皇帝的不是,一点不给皇帝留面子,还洋洋自得,很有点你能把老子怎么样的气魄;而皇帝只能在上面一边听,一边咬牙切齿,想着明天就把你调个位置再整治你,确实威风凛凛。

    • ⏱ 2024-02-26 09:22:59
  • 📌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他很早就追随朱元璋,却一直不得意,总是干些知县之类的小官,但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得到李善长的首肯后,他成为了淮西集团新的领袖。这场斗争最终将在他手中结束。

    • ⏱ 2024-02-26 09:26:40
  • 📌 胡惟庸成为了丞相,他没有放过刘基,指使手下状告刘基。
    此时刘基已经没有官位,还能告他什么呢?
    但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在是至理名言。刘基的罪状是占据了一块有王气的地。所谓王气实在是个说不清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没有也没有,只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 ⏱ 2024-02-26 09:28:21

第十七章 胡惟庸案件

  • 📌 他这样委屈自己,只因他的目标对手太过强大,这个对手并不是李善长,也不是淮西集团,而是胡惟庸身后那延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

    • ⏱ 2024-02-26 09:31:02
  • 📌 审案官员自然大喜,上奏皇帝,再去抓其他人,于是案件越来越大,从洪武十三年(1380)案发,连续查了好几年,被杀者超过一万人。
    胡惟庸精心筹划多年的计划和组织就这么被摧毁了,事实证明,朱元璋要消灭他十分容易,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胡惟庸都只是一个跳梁小丑,他唯一有成效的工作就是拉了上万人和他一起共赴黄泉。

    • ⏱ 2024-02-26 09:38:23
  • 📌 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在处死胡惟庸后仅一个月,就撤销了丞相这个延续上千年的职位,取消了中书省的设置,安排机构分流人员。

    • ⏱ 2024-02-26 09:38:46
  • 📌 但皇权的无限扩大性与皇帝的精力有限性的矛盾,必然导致丞相制度的产生。

    • ⏱ 2024-02-26 21:14:27
  • 📌 事实证明,历史的辩证法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它搞出了一批名叫内阁大学士的人,这些人除了名字不是丞相外,其余的一切和丞相都没有什么区别,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的权力甚至要大于前朝的任何丞相。

    • ⏱ 2024-02-26 21:18:15
  • 📌 她说:人的生死是由命运决定的,求神拜佛是没有用的,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如果让医生为我医治,服药无效,陛下一定会降罪于医生,这是我不想看到的。

    • ⏱ 2024-02-26 21:21:46
  • 📌 先说老祖宗汉朝吧,他们实行的是五天一休制,也就是干五天休息一天,可不是休息星期六或者星期天,而是轮到哪天休哪天,这一天还有个名字叫“休沐”,在这一天,官员们可以回家,这样看来汉朝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 ⏱ 2024-02-26 21:26:02
  • 📌 朱元璋规定了休假的制度,倒还真是简单易行,一年休息三天!分别是过年、冬至、本人朱元璋的生日

    • ⏱ 2024-02-26 21:26:37

第十八章 扫除一切腐败者!

  • 📌 此后,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越来越严厉,他创造了一个以往封建统治者想都不敢想的政策,即规定普通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检查站必须放行,如果有人敢阻挡,不但要处死,还要株连九族!这在中国法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 2024-02-26 21:30:03

第十九章 空印案 郭桓案

  • 📌 综合各方面分析,空印案之所以给朱元璋如此大的触动,是因为他认为这些官员们轻视他的权力,居然敢不向他请示就私下擅自盖印。这是藐视他的权威。

    • ⏱ 2024-02-27 09:19:20
  • 📌 此案一共杀掉了三万余人,结果是“百姓中产之家大抵皆破”,算得上是把朝廷上下一扫而空了。
    这样看来,我们不得不佩服在郭桓案件中幸存下来的官员,真不容易啊,怎么把你们给漏了呢?

    • ⏱ 2024-02-27 09:21:19
  • 📌 郭桓案事发后。为了吸取前车之鉴、杜绝财务混乱,朱元璋在财务上采取了一些有创意的管理措施,包括在账务登记时,把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全部大写,大写数字涂改起来困难,可以防止作弊。这种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 ⏱ 2024-02-27 09:22:14
  • 📌 散朝的时候,老婆孩子在家门口等着,如果看到活人回家,就会大事庆祝一番,庆祝的内容是今天我又活了一天。
    这些并不是玩笑,而是真实的历史景象,在不知明日祸福这种极大的压力下,很多官员承受不住,纷纷表示自己就当白读了几十年书,情愿回家种地。

    • ⏱ 2024-02-27 09:23:26
  • 📌 朱元璋自然知道李善长没有必要去谋反,但他却有必要杀掉李善长。
    念及李善长跟随自己多年,在临刑前朱元璋见了李善长最后一面。
    朱元璋坐在自己的宝座上,看着跪在下面的李善长。
    这个人曾经是我最信任的部下,现在我要杀他。
    李善长跪在地上,抬头望着朱元璋。
    这个人曾经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现在他要杀我。
    还能说什么呢,什么都不用说了。

    • ⏱ 2024-02-27 09:27:23

第二十章 最后的名将——蓝玉

  • 📌 蓝玉的性格缺陷大致如此,处事考虑不周,性格过于强横,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对方敬酒你喝就是了,给了对方面子,事情也能圆满完成。死扛,也就只能死了。

    • ⏱ 2024-02-27 09:41:34
  • 📌 捕鱼儿海战役就此结束,此战彻底歼灭了北元的武装力量,俘获北元皇帝次子地保奴、太子妃并公主内眷等一百余人、王公贵族三千余人、士兵七万余人、牛羊十余万头,缴获了元朝皇帝使用了上百年的印玺。

    • ⏱ 2024-02-27 21:18:04
  • 📌 他看着满朝文武,说出了他一生中对部下将领的最高评价:
    “蓝玉就是我的仲卿、药师啊(仲卿是汉大将军卫青,而药师就是唐时名将李靖)!”

    • ⏱ 2024-02-27 21:18:31
  • 📌 黄金家族的最后一位继承者坤帖木儿死于建文四年(1402),他的部将鬼力赤篡夺了汗位,取消了元的国号,恢复了鞑靼的古称

    • ⏱ 2024-02-27 21:20:20

第二十一章 蓝玉的覆灭

  • 📌 在归途中,蓝玉干出了一件颇为让人不齿的事情,他欺负了元主的老婆,而这位女性性情也甚是刚烈,自杀了(私元主妃,妃惭自尽死)。
    蓝玉的行为违反了朱元璋的民族政策,也十分不得人心。朱元璋十分愤怒,但由于考虑到蓝玉功劳很大,便没有去更深地追究他,而蓝玉却以为这是默许的表现,更加猖狂起来。

    • ⏱ 2024-02-28 09:44:50
  • 📌 有一次出征前,蓝玉与十几人去向朱元璋辞行,朱元璋打算只留蓝玉一人议事,让诸将先走。朱元璋连续三次示意诸将退下,诸将却毫无反应,这时只见蓝玉举袖轻轻一挥,诸将立即告退。这一事件更增加了朱元璋对蓝玉的不满情绪。

    • ⏱ 2024-02-28 09:19:04
  • 📌 蓝玉案把洪武年间的功臣宿将几乎一扫而空,从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开始,到此也应该告一段落了,该杀的杀了,不该杀的也杀了,大家歇歇吧。

    • ⏱ 2024-02-28 09:20:31
  • 📌 然而上天似乎是要惩罚朱元璋,朱标比朱元璋更早去世,这个噩耗彻底摧垮了朱元璋,他不顾大臣的劝阻,将皇位传给了年纪尚小的朱允炆。这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儿子的感情之深。
    朱标,是实至名归的继承人。

    • ⏱ 2024-02-28 09:23:49

第二十二章 制度后的秘密

  • 📌 此外他还禁止农民进城打工,规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活动,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关卡,人们要走出规定地域,必须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这玩意儿可千万要收好,如果丢了,守关卡的士兵会直接把你当成逃犯,抓走充军,目的地是去不成了,家也不用回去了,很可能过那么几年,这位丢了路引的兄弟也站在关卡当检查员了。

    • ⏱ 2024-02-28 09:28:04
  • 📌 锦衣卫这个名字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历史概念,但明朝的人们提起这个名字却是谈虎色变。这是一个奇特的机构,它原本只是一支军队,是皇帝的亲军二十六卫之一。这些部队由皇帝本人指挥,各有各的职责。

    • ⏱ 2024-02-28 09:29:50
  • 📌 此外锦衣卫还负责收集军事情报、策反敌军高级军官的工作,如在后来的万历朝鲜之战中,锦衣卫表现得相当活跃,收集了大量日军情报,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 ⏱ 2024-02-28 09:30:45
  • 📌 冯胜和蓝玉率领军队打败纳哈出,控制了辽东,并在辽东设了铁岭卫都指挥使司,控制了铁岭。这是个敏感地带,因为铁岭在元朝时就是元朝和高丽之间的国界。高丽一直想占据这个缓冲地带,而明朝的军事行动无疑打乱了高丽王朝的如意算盘。

    • ⏱ 2024-02-28 09:32:41
  • 📌 大军到达铁岭后,李成桂并没有发动进攻,他另有打算。
    这位统兵大将先做通了曹敏修的工作,然后一咬牙、一跺脚,造反了!
    他带领军队打回了老家,废黜了辛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就是著名的李氏王朝。
    为了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派使臣向明朝称臣,他向朱元璋递交了国书,新人新气象,李成桂废除了高丽的称呼,这个新的王朝需要一个新的名字。
    这个庄严的使命落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他经过慎重考虑,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为这个王朝确定了新的名字——朝鲜。

    • ⏱ 2024-02-28 09:33:56

第二十三章 终点,起点:最后的朋友们

  • 📌 当朱标在舒适的皇宫中学习孔孟之道、圣人之言的时候,朱棣正在凄风冷月的大漠里徘徊,在满布尸首的战场上前行。并没有人教导他将来要如何去做一个好皇帝、如何统治他的臣民,对此时的朱棣而言,在战场上活下去就是唯一的目标。兵书是不管用的,别人的经验也不能照搬,而要在这个战场中取得胜利,只能依靠自己。

    • ⏱ 2024-02-28 09:40:32
  • 📌 答案很简单:朱棣有着两副不同的面孔不是因为他有精神病或者双重人格,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头脑极其清醒的人。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些什么,这两副面孔绝不会同时出现,它们分别有不同的用途。
    和善慈悲的面孔用来应付服从他的人,残暴凶狠的面孔用来对付他的敌人。

    • ⏱ 2024-02-28 09:42:14
  • 📌 位武当祖师,一直活到英宗时期,享年二百一十二岁(张三丰享年为近年考古研究所确认)。

    • ⏱ 2024-02-28 09:44:35
  • 📌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

    • ⏱ 2024-02-28 09:45:47

第一章 建文帝:建文的忧虑

  • 📌 朱元璋告诉朱允炆,方孝孺是绝对可以信任的,他一生都会效忠于你,并能为你治理国家,开创太平盛世。
    这话他只说对了一半。

    • ⏱ 2024-02-28 21:39:51
  • 📌 朱允炆不用担心,他说:“诸王的兵力只能用来自保而已,如果他们敢造反,朝廷发兵攻击他们,一定能够取胜!”然后他又列举了汉景帝时七国之乱的故事来鼓励朱允炆,表示只要朝廷出兵,叛乱一定会被平定。

    • ⏱ 2024-02-28 21:42:19

第二章 等待中的朱棣:朱棣的痛苦

  • 📌 “大王若能用我,贫僧愿意送一顶白帽子给大王!”
    朱棣闻听此言,勃然变色,他虽然读书有限,但王上加白是什么字他还是清楚的,他快步走到道衍面前,怒斥道:“你到底是什么人,不要命了吗?!”

    • ⏱ 2024-03-06 21:13:41
  • 📌 第三种叫救世之臣。这可是稀有品种,其遗传率和现世率比熊猫还低,往往上百年才出一个。这些人兼有上述两种人的特点,既学孔孟之道,又习权谋诡计。他们能够灵活地使用各种手段治理天下,并用自己的能力去延续一个衰败朝代的寿命。其代表人物是张居正。这种人很少见,他们属于维护者

    • ⏱ 2024-03-06 21:14:31
  • 📌 而这位道衍就是一个典型的乱世之臣。

    • ⏱ 2024-03-06 21:14:38
  • 📌 袁珙并不认识道衍,但当他看到道衍时却大吃一惊,便如同今日街上算命的人一样,追上道衍硬要给他算一卦(收没收钱不知道),并给了他一个评语:“世上怎么会有你这样奇异的和尚!长着一双三角眼,就像生病的老虎,你这样的人天性嗜好杀戮,将来你一定会成为刘秉忠那样的人!”

    • ⏱ 2024-03-06 21:16:05

第三章 准备行动

  • 📌 此时,建文帝才登基一个月。但他显然没有到新单位上班的羞涩和谦虚,开始收拾起他的那些叔叔。周王是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而且周王很快就会发现与后来者的遭遇相比,去云南旅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 2024-03-06 21:17:59
  • 📌 湘王朱柏不愧是朱元璋的子孙,甚有骨气。他在得知有人要来抓他的消息后,笑着对自己的手下说:“我亲眼看到很多在太祖手下获罪的大臣都不愿受辱,自杀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够为了求一条活路而被狱吏侮辱!”
    他没有开门迎接使臣,而是把老婆孩子都召集起来,紧闭宫门,自焚而死。

    • ⏱ 2024-03-06 21:18:27
  • 📌 在那个时代,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所有的藩王都是他的属下,别说你是皇帝的叔叔,就算你是他爷爷,只要他是皇帝,你也得听他的。说句难听点的话,削藩问罪还是客气的,算是给足了面子,如果藩王不服气明着来的话,自然也有大刀大棍伺候。
    至此,建文帝已经完全违反了他自己向朱元璋作出的承诺,什么以德服人都被丢到九霄云外,他就像是一个刚上擂台的拳击手,急风暴雨般挥出一轮王八拳,看似痛快凌厉,效果却有限。

    • ⏱ 2024-03-06 21:19:30
  • 📌 按照规定,建文帝登基后,藩王应入朝觐见皇帝,由于当时局势十分紧张,很多人都认为朱棣不敢如期拜见新皇帝,但大家万万没有想到,他不但来了,还干出了惊人之举。
    建文元年(1399)三月,燕王入朝参拜新君。按说来到别人的地盘就老实点吧,可这位仁兄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可见朱棣嚣张到了何种地步。
    朱棣的无礼举动引起了群臣的愤怒,户部侍郎卓敬多次上奏,要求就地解决朱棣,建文帝竟然以燕王是自己的至亲为由拒绝了这一正确提议。

    • ⏱ 2024-03-06 21:21:27
  • 📌 可是老爹的忌日不去也是不行的,于是他派长子朱高炽及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代他祭拜。一下子派出三个儿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视此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朝廷,自己没有异心。

    • ⏱ 2024-03-06 21:23:54
  • 📌 紧接着,徐辉祖特别说到了朱高煦这个人。他告诉朱允炆,在他这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最为勇猛过人也最为无赖,他不但不会忠于陛下,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
    不能不服啊,徐辉祖的这一卦居然算到了二十多年后,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远远超过了天气预报。

    • ⏱ 2024-03-06 22:36:37

第四章 不得不反了!

  • 📌 “靖难”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充分说明朱棣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权谋规则中的一条重要原理:
    如果你喜欢别人的东西,就把它拿过来,辩护律师总是找得到的。
    ——腓特烈二世原创

    • ⏱ 2024-03-06 22:44:23
  • 📌 朱允炆十分清楚,他的叔叔朱棣这次是来玩命的,马虎不得,于是他将三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耿炳文,希望他将叛军一举荡平。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他还亲自送耿炳文出征,也就是在这次送行活动中,朱允炆干出了他一生中最愚蠢的事情。
    他在将军队交给耿炳文的同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请你务必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啊。”
    虽然他一生中干过很多蠢事,但我认为这件事是最愚蠢的。

    • ⏱ 2024-03-06 22:48:02

第五章 你死我活的战争

  • 📌 时间对于耿炳文来说并不重要,他大可每天喝喝茶、浇浇花打发时间,但对于朱棣来说,时间比黄金还要宝贵。因为朱棣是一个造反者。造反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归入假冒伪劣产品之列,这种东西在乱世可能还很有市场,但现在是太平天下,对政府不满的人并不多,要想找闹事的人实在并不容易,万一哪一天这些人不想造反了改当良民,把自己一个人丢下当光杆司令,那可就不妙了。

    • ⏱ 2024-03-06 22:54:02
  • 📌 人真是靠不住啊,以善谋著称的宁王就这样被另一个善谋的人挟持,一同踏上了靖难之路。他郁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目前这个环境中,他只能屈服,而他的这种态度也让朱棣十分满意,最后把他和他的子孙安置到了江西,也算给了他一个好的结局。
    当然朱棣绝不会想到,一百年后,这位宁王的子孙也会依葫芦画瓢,去造他后代的反。这真是应了那句名言: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 ⏱ 2024-03-06 22:57:35
  • 📌 在这场战役中,李景隆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的无能名声并非虚传,也算是证明了自己。朱棣获得了大量生力军并初步确立了战场的主动权。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借助北平防御战的胜利获得了父亲的重视和喜爱,积累了政治资本。
    而那位叫马三保的人也因在此战中的优秀表现为朱棣所重用,并引为心腹,此人出生时父母以世道平和、平安成长之意,曾给他取名为和,又由于他在郑村坝立下大功,被朱棣赐姓“郑”。
    此后他便改名为郑和。

    • ⏱ 2024-03-06 23:03:03
  • 📌 就在最后的时刻,朱棣居然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他决定再玩一次花招。
    他不顾危险,骑马跑到河堤的最高处,不断地挥舞马鞭做出召唤人的动作,这似乎有剽窃《三国演义》中张飞守长坂桥的手法的嫌疑。朱棣这样做并不是想成为箭靶子,他的行为类似今天街上的流氓打架时那一声吆喝:“你小子别走,等我叫人来收拾你!”

    • ⏱ 2024-03-06 23:09:12

第六章 朱棣的对手

  • 📌 事情滑稽就滑稽在这里,铁铉挂出的这些玩意儿一点不值钱,但却是真要命,就算你打死朱棣他也是不敢开炮的。
    因为铁铉同志找人连夜做了十几个大牌子,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了“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几个大字,挂在城墙的四周。

    • ⏱ 2024-03-07 21:12:23
  • 📌 东昌之战成就了盛庸的名声,朱棣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打破。

    • ⏱ 2024-03-07 21:19:39
  • 📌 这一罕见现象的缔造者正是朱棣的死对头朱允炆,正是他的那道不能伤害朱棣性命的旨意使得朱棣数次死里逃生。而那些打仗的士兵们并不是傻瓜,他们十分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

    • ⏱ 2024-03-07 21:20:05
  • 📌 失败的盛庸并不需要为战败感到羞耻,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而他也应该从这次战役中间领悟颇多,他完全可以向天喊出“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之类的话,因为事实本就如此。而沙尘暴的频繁出现及其影响也告诉我们,环境保护实在是个大问题,某些时候还会演变成严肃的政治军事问题。

    • ⏱ 2024-03-10 12:45:07

第七章 离胜利只差一步!

  • 📌 当时的京城是由富商沈万三赞助与明朝政府一同修建的,城墙都是用花岗石混合糯米石灰砌成,十分坚固。而城内还有十余万军队,要想攻下谈何容易
    • ⏱ 2024-03-10 13:06:31

第八章 殉国、疑团、残暴、软弱

  • 📌 黄观作为朱允炆的亲信和殉节者,遭到了朱棣的妒恨,他把黄观的名字从登科榜上划去,于是明朝的历史上只留下了一位连中三元者的记载:
    黄观,洪武年间连中三元,其登科名为篡权者朱棣划去,尽忠而死。
    我相信,真相是永远无法掩盖的。

    • ⏱ 2024-03-10 13:12:59
  • 📌 朱棣首先找到的是方孝孺。他知道方孝孺名满天下,而且道衍早在他攻下京城之前就对他说过:“殿下攻下京城后,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但你一定不能杀他!如果杀了他,天下的读书种子就会绝了!”

    • ⏱ 2024-03-10 13:19:18
  • 📌 方孝孺的最终结局是:凌迟,灭十族。
    历史上从来只有九族,但人类又一次展现了他惊人的创造力。那多出来的一族要感谢朱棣的发明创造,他为了凑数,在屠杀的目录中加入了方孝孺的朋友和学生。

    • ⏱ 2024-03-10 13:23:13

第九章 帝王的烦恼

  • 📌 新朝伊始,万象更新。翰林院提议拟年号为“永清”,可能朱棣这人害怕寂寞,不太喜欢“清”字,最后把年号改成了“永乐”。一般帝王起年号时,都会尽量避免与以前重复。“永乐”这个年号,十六国时前凉的张重华用过,五代时的张遇贤用过,北宋时的方腊也用过,到了朱棣这里,已经是第四次使用了,堪称史上最抢手的年号

    • ⏱ 2024-03-10 13:33:00
  • 📌 亲生母亲被他扔到了脑后,马皇后成为了他的嫡母

    • ⏱ 2024-03-11 09:40:32
  • 📌 在我看来,姚广孝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他是个聪明人,像他这样的智谋之人,如果过于放肆,朱棣是一定容不下他的。功高震主这句话始终被他牢牢地记在心里。
    其二,他与其他人不同,他造反的目的就是造反。

    你为什么要读书?一般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建设祖国、为国争光之类,当然真正的目的大多是升官、发财、满足欲望,等等。但事实告诉我们,为了名利去做一件事情也许可以获得动力和成功,但要成就大的事业,需要的是另一种决心和回答——为了读书而读书。

    • ⏱ 2024-03-11 09:24:04
  • 📌 宁王被朱棣打发到南昌之后,深感前途无望,遂寄情文娱,并显露出了惊人的才气。他是著名的音乐家,著有《神奇秘谱》和《太和正音谱》,所制作的“飞瀑连珠”琴,位列明代四大名琴之首;他又是著名的茶道专家,著有《茶谱》,为品茶的经典之作;在戏曲方面,有《大罗天》《私奔相如》等十多部作品;在宗教方面,他拜道门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为师

    • ⏱ 2024-03-11 09:26:44
  • 📌 《南京太常寺志》中确实写明,朱棣的母亲是碽妃,而孝陵神位的摆放为左一位李淑妃,生太子朱标、秦王、晋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朱棣。

    • ⏱ 2024-03-11 09:29:49
  • 📌 根据明代万历年间出版的《致身录》一书所记载,建文帝在城破之日万念俱灰,想要自杀,此时,一个太监突然站出来说道:“高祖驾崩时,留下了一个箱子,说遇到大难之时才可打开,现在是时候了,请皇上打开箱子吧。”
    然后,他们把箱子取出并打开,发现里面东西一应俱全,包括和尚的度牒、袈裟、僧帽、剃刀,甚至还有十两白金。更让人称奇的是,里面还有朱元璋同志的亲笔批示,指示了逃跑路线。于是,建文帝等一干人就此逃出生天。

    • ⏱ 2024-03-11 09:35:02

第十章 帝王的荣耀

  • 📌 一个皇帝从不需要用个人的良好品格来证明自己的英明,恰恰相反,在历史上,干皇帝这行的人基本都不是什么好人,因为好人干不了皇帝,朱允炆就是铁证。
    一个人从登上皇位成为皇帝的那一天起,他所得到的就绝不仅仅是权位而已,还有许许多多的敌人,他不但要和天斗、和地斗,还要和自己身边的几乎每一个人斗,大臣、太监、老婆(很多)、老婆的亲戚(也很多)、兄弟姐妹,甚至还有父母(如果都还活着的话),他成为了所有人的目标。如果不拿出点手段,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很容易被人找到空子踢下皇位,而历史证明,被踢下皇位的皇帝生存率是很低的。

    • ⏱ 2024-03-11 09:40:32
  • 📌 为了皇位,为了性命,必须学会权谋诡计,必须六亲不认,他要比最强横的恶霸更强横,比最无赖的流氓更无赖,他不能相信任何人。所以我认为,孤家寡人实在是对皇帝最好的称呼。
    朱棣就是这样的一个恶霸无赖,也是一个好皇帝。

    • ⏱ 2024-03-11 09:40:37
  • 📌 他要修一部古往今来最齐备、最完美、最优秀的书,一部千年之后,依旧无比光辉的书。
    他做到了,他修成了一部光耀史册、流芳千古的伟大书籍——《永乐大典》。

    • ⏱ 2024-03-11 09:40:55
  • 📌 丢掉的状元状元是天子门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脸面,长得太丑实在不好拿出手。纵观大明历史,还有不少人跟王艮一样,由于外形不佳而失去了光耀门楣的机会:比如洪武四年辛亥科,原拟状元郭翀因貌不压众,被降为榜眼;正统四年己未科,初拟张和为状元,因其一只眼睛有毛病,降为第四名;弘治十二年己未科,原定丰熙为状元,因其脚不方便,遂降为第二。在中国历代,外形美丑也是评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甚至还是选择帝王的标准。

    • ⏱ 2024-03-11 13:06:35
  • 📌 永乐五年十一月,这部大典终于完成。
    此书收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种,共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
    全部由人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而成。

    • ⏱ 2024-03-13 21:13:20
  • 📌 《永乐大典》编成之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嘉靖三十六年,宫中起了大火,皇帝连夜下三道金牌,才将其及时抢救出来。为了防止今后再遭此祸患,嘉靖下令立刻重录《永乐大典》。当时的名臣如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实际调度;吏部和礼部主持,召选书法高手执笔;责令内府调拨大批画匠、砑光匠、纸匠等配合;同时,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则分别负责木炭、酒饭和“月米”的供应。所有人通力配合,耗时整整六年才完成。抄好的副本被放置在新建的皇史宬内,史称“嘉靖副本”。

    • ⏱ 2024-03-13 21:14:46
  • 📌 其实这二位殿下的矛盾从靖难之时起就已经存在了,大臣们心中都有数,朱棣心里也明白。其实就其本心而言,确实是想传位给朱高煦的,因为朱高煦立有大功,而且长得比较帅。而朱高炽却是个残疾,眼睛还有点问题,要当国家领导人,形象上确实差点。

    • ⏱ 2024-03-14 21:08:56
  • 📌 哪里有他出没,哪里就不太平。十处敲锣,九处有他,他活在这个时代,真可以说是生逢其时。

    • ⏱ 2024-03-14 21:09:51

第十一章 帝王的抉择

  • 📌 可是修整河道绝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提出的事情,大家应该还记得,元朝灭亡的导火线就是治理河道。水利工程无论在哪个年代都绝对是国家重点投入的项目,需要大笔的金钱和众多的劳力。而且万一花钱太多,动摇了国家根本,问题可就严重了(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就是例子),所以这件事情和修书一样,不是强国盛世你连想都不要想。

    • ⏱ 2024-03-14 21:16:35
  • 📌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故宫和天坛等北京著名建筑,都是朱棣时代打下的基础(此后清朝曾经整修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故宫,它占地十七万平方米,征用无数劳力,用了二十年完成,它原先只是供皇帝居住的地方,老百姓绝对与之无缘,也没有买票参观这一说,但这并不能影响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现在故宫已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 ⏱ 2024-03-14 21:17:58

第十二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 📌 这是因为郑和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而所有的伊斯兰教徒心底都有着一个最大的愿望——去圣城麦加朝圣。

    • ⏱ 2024-03-15 09:34:12
  • 📌 战后,很多儿童成为了战俘,按说战俘就战俘吧,拉去干苦力也就是了,可当时对待儿童战俘有一个极为残忍的惯例——阉割。
    这种惯例的目的不言而喻,也实在让人不忍多说,而年仅十一岁的马三保正是这些不幸孩子中的一员。

    • ⏱ 2024-03-15 09:34:13
  • 📌 要知道,皇帝赐姓是明代至高无上的荣耀,后来的郑成功被皇帝赐姓后,便将之作为自己一生中的最大光荣,他的手下也称呼他为“国姓爷”,可见朱棣对郑和的评价之高。

    • ⏱ 2024-03-15 09:33:31
  • 📌 实话实说,在中国强盛之时,虽然也因其势力的扩大与外国发生过领土争端和战争(如唐与阿拉伯之战),也曾发动过对近邻国家的战争(如征高丽之战),但总体而言,中国的外交政策还是比较开明的,我们慷慨地给予外来者帮助,并将中华民族的先进科学文化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地,四大发明就是最大的例证。

    • ⏱ 2024-03-15 09:34:02
  • 📌 郑和在之后的五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已经转变为了和平交流和官方贸易,当然他和他的舰队在这几次航程中也干过一些小事,如下:
    一 调节国家矛盾,维护世界和平(暹罗与苏门答腊);
    二 收拾拦路打劫的、不听招呼的国家(锡兰山国),把国王抓回中国坐牢(够狠);
    三 带其他国家国王到中国观光(苏禄国代表团,国王亲自带队,总计人数三百四十余人,吃了一个多月才回去);
    四 带回了中国人向往几千年的野兽——麒麟(后来证实是长颈鹿)。

    • ⏱ 2024-03-15 09:39:35
  • 📌 郑和几十年来日思夜想的地方——麦加。
    伊斯兰教派有三大圣地,分别是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其中麦加是第一圣地,伟大的穆罕默德就在这里创建了伊斯兰教。穆斯林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到此地朝圣。
    这也是郑和的梦想,他梦想着能像他的父亲一样,触摸到那神圣的圣石,实现自己的梦想。

    • ⏱ 2024-03-15 09:41:50
  • 📌 古里的人们再也没有能够看到大明的船队,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六十多年后,一支由四艘船只组成的船队又来到了古里,这支船队的率领者叫达·伽马。
    这些葡萄牙人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寻找所谓的财宝,当他们得知这里盛产香料、丝绸时,欣喜若狂,这下真的要发财了。
    找到这个可以发大财的地方后,达·伽马十分得意,便在古里竖立了一根标柱,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根标柱象征着葡萄牙的主权。
    在别人的土地上树立自己的主权,这是什么逻辑?其实也不用奇怪,这位达·伽马在他的这次航行的所到之地都竖了类似的标柱,用这种乱搭乱建的方式去树立他所谓的主权,这就是西方殖民者的逻辑。

    • ⏱ 2024-03-15 09:42:20

第十三章 纵横天下

  • 📌 洪武年间,朝鲜成为了明朝的属国,自此之后,朝鲜国凡册立太子、国王登基必先告知明朝皇帝,并获得皇帝的许可和正式册封,方可生效。永乐元年,新任国王李芳远即派遣使臣到中国朝贡,此惯例之后二百余年一直未变。
    而郑和下西洋后,许多东南亚国家也纷纷前来朝贡,不过其中某些国家的朝贡方式十分特别。
    按说朝贡只要派个大臣充当使者来就行了,但某些国家的使臣竟然就是他们的国王!

    • ⏱ 2024-03-15 09:43:08
  • 📌 据统计,仅在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盛况空前。而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每次来到中国的使团都是国王带队,而且这些国王来访绝不像今天的国家元首访问,待个两三天就走,他们往往要住上一两个月,带着几百个使团成员吃好玩好再走,与其说是使团,更类似观光旅游团。
    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居然有多达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是如此的钦慕中国,在遗嘱中竟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华大地。而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厚葬了他们。

    • ⏱ 2024-03-15 09:43:29
  • 📌 这件事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源平合战,源平两家都是日本著名的武士家族,当时源氏的领军人物源赖朝在他的弟弟、日本第一传奇人物源义经的帮助下打败了平氏,获得了日本的统治权。源赖朝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德川家康一直奉此人为偶像。他为了更好地控制政权,在京都之外建立了幕府,作为武士统治的基地。由于幕府建在镰仓,日本史称镰仓幕府。源赖朝还给了自己一个特别的封号——征夷大将军,这就是后来日本历史上所谓幕府将军的来历。

    • ⏱ 2024-03-15 12:51:07
  • 📌 明治维新之后,天皇已经掌握了实权)

    • ⏱ 2024-03-15 21:02:43
  • 📌 永乐元年,安南国王照例派人朝贺,朱棣和礼部的官员都惊奇地发现,在朝贺文书上,安南国王不再姓陈,而是姓胡。文书中还自称陈氏无后,自己是陈氏外甥,被百姓拥立为国王,请求得到大明皇帝的册封。这篇文书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破绽,事情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政治经验丰富的朱棣感觉到其中一定有问题,便派遣礼部官员到安南探访实情。被派出的官员名叫杨渤,他带着随从到了安南,由于某些未知原因,他在安南转了一圈,回朝后便证明安南国王所说属实,并无虚构。朱棣这才相信,正式册封其为安南国王。于是安南的秘密被继续掩盖。事后看来,这位杨渤如果不是犯了形式主义错误,就是犯了受贿罪。但黑幕终究会被揭开的。永乐二年,安南国大臣裴伯耆突然出现在中国,并说有紧急事情向皇帝禀报,他随即被送往京城,在得到朱棣接见后,他终于以见证人的身份说出了安南事件的真相。原来在建文帝时期,安南丞相黎季犛突然发难,杀害了原来的国王及拥护国王的大臣,此后他改名为胡一元,并传位给他的儿子胡[插图],并设计欺骗大明皇帝,骗取封号。

    • ⏱ 2024-03-15 12:54:04
  • 📌 黄中护送陈天平到了安南之后,安南军竟然设置伏兵在黄中眼皮底下杀害了陈天平,还顺道杀掉了明朝使臣,封锁道路,阻止明军前进。消息传到了京城之后,朱棣被激怒了,被真正地激怒了。

    • ⏱ 2024-03-15 12:58:28
  • 📌 出征安南时,朱棣向朱能交代了两件事:第一,虽然安南天气炎热,但夜间很凉,晚上不盖被子容易生病,所以军中人人都要带上棉被;第二,当地人喜欢下毒药,所以要时刻提高警惕,官兵喝水要亲自凿井,而且饭要自己做着吃,不乱吃陌生人的东西。有这么细心体贴的领导,想不打胜仗也难。

    • ⏱ 2024-03-15 12:59:31
  • 📌 考虑到画的狮子虽然威武,但也只能吓人而已,不一定能吓大象,张辅另外准备了很多马匹,并把这些马匹的眼睛蒙了起来,在外面罩上狮子皮(画的),等到大象出现的时候便驱赶马匹往前冲,虽然从动物的天性来说,马绝对不敢和大象作对,但蒙上眼睛的马就算是恐龙来了也会往前冲的。与此同时,张辅还大量使用火枪攻击大象,杀伤力可能不大,但是火枪的威慑作用却相当厉害。在张辅的这几招作用下,安南军队的大象吓得不轻,结果纷纷掉头逃跑,冲散了后面准备捡便宜的安南军,在丧失了所有的希望后,安南军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气,明军一举攻克多邦城。

    • ⏱ 2024-03-15 13:02:14
  • 📌 在安南平定后,朱棣曾下旨寻找陈氏后代,但并无结果,此时又有上千安南人向明朝政府请愿,表示安南以前就是中国领地,陈氏已无后代,希望能归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一个郡。朱棣同意了这一提议,并于永乐五年六月,改安南为交阯,并设置了布政使司,使之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于是自汉唐之后,安南又一次成为中国领土。

    • ⏱ 2024-03-15 13:02:30

第十四章 天子守国门!

  • 📌 原来的元朝被打成了北元(后代称谓),再从北元被打成鞑靼(蒙古古称),可是不管怎么打,就是没消停过。几十年打下来,蒙古军队从政府军、正规军被打成了杂牌军、游击队,但该抢的地方还是抢,该来的时候还是来。

    • ⏱ 2024-03-15 13:02:52
  • 📌 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派遣冯胜远征辽东。冯胜兵不血刃地降伏了纳哈出,并设置了泰宁、福余、朵颜三卫(军事单位)。后统称朵颜三卫,并在此安置投降的蒙古人。朱元璋将这些人划归宁王朱权统领之下。靖难之战中,朱棣绑架宁王,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想得到这些战斗力极强的蒙古骑兵。而这些骑兵在靖难中也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战后,朱棣封赏了朵颜三卫,并与其互通贸易,他们占据着辽东一带,向明朝朝贡,接受明朝的指挥。

    • ⏱ 2024-03-15 13:04:51
  • 📌 首先,鞑靼部落自认为是蒙古正统,瞧不起其他两个部落,而且他们和明朝有深仇大恨,一直以来都采取敌对态度。瓦剌就不同了,他们原先受黄金家族管辖,黄金家族衰落后,他们趁机崛起,企图获得蒙古的统治权。明朝政府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加以利用,他们通过给予瓦剌封号,并提供援助的方式扶持瓦剌势力,以对抗鞑靼。

    • ⏱ 2024-03-15 13:05:17

第十五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

  • 📌 不管瓦剌和鞑靼有什么样的矛盾,但他们毕竟都是蒙古人。“攘外必先安内”也并不单单是汉族的传统。在打垮了鞑靼后,瓦剌的马哈木也动起了统一蒙古、恢复帝国的念头。他立答里巴(黄金家族阿里不哥系)为汗,还侵占了和林。

    • ⏱ 2024-03-19 21:27:03
  • 📌 事实证明,中国人在发明火药之后,并不仅仅用它制作鞭炮,经过上百年的演化改进,明代时候朱元璋的军队中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火器,包括火炮和火铳等

    • ⏱ 2024-03-19 21:34:01
  • 📌 后来的时代里也有很多类似品。
    三百多年后,一位矮个子开始使用与朱棣类似的战法,他的战术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砍,最后步兵上。

    • ⏱ 2024-03-19 21:36:40

第十六章 帝王的财产

  • 📌 这个机构就是内阁。
    永乐初年,被政事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终于无法忍受下去了。他总算领教了自己老爹朱元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自己纵然全力以赴没日没夜地干工作,还是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他任命解缙等七人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这七个人组成了明朝的第一任内阁,自此之后,朱棣但凡战争、用人、甚至立太子这样的事情都要与这七个人讨论方做决定,其职权责任不可谓不大。

    • ⏱ 2024-03-19 21:38:00
  • 📌 永乐十八年(1420),朱棣设置东厂,这个明代最大的特务机构就此登上历史舞台,其权力之大、作恶之多、名声之臭实在罕有匹敌。
    由于其机构位于东安门,所以被命名为东厂,家住北京的朋友有兴趣可以去原址看看,具体地址是今天的北京王府井大街北部,名字还叫东厂胡同。

    • ⏱ 2024-03-19 21:39:32
  • 📌 在东厂成立之前,锦衣卫也算是个有前途的职业,许多“有志青年”出于各种目的,纷纷投身于明朝的特务事业,但东厂机构出现后,其势头就盖过了锦衣卫,抢了锦衣卫的风头。
    原因也很简单,东厂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而且其首领东厂掌印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与皇帝的关系不一般,也不是锦衣卫的首领锦衣卫指挥使能够相比的。
    所以在之后的明代历史发展中,原本是平级的锦衣卫和东厂逐渐变成了上下级关系,有些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掌印太监甚至要下跪叩头

    • ⏱ 2024-03-20 00:12:25
  • 📌 为了处理这三个和尚的问题,中央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中央派人下去管理全省事务,这个类似中央特派员的人就叫巡抚。

    • ⏱ 2024-03-20 00:13:36
  • 📌 为了处理这种情况,中央只得再派出更高级别的官员(一般是尚书正部级),到地方去处理事务,专门管巡抚。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总督。
    总督一般管两个省或是一个大省(如四川总督只管四川),可以对巡抚发令。

    • ⏱ 2024-03-20 00:14:45

第十七章 生死相搏

  • 📌 他却并没有骗人,他确实是想立朱高煦的。
    父亲总是喜欢像自己的儿子,朱高煦就很像自己,都很英武、都很擅长军事、都很精明、也都很无赖。
    朱高炽却大不相同,这个儿子胖得像头猪,臃肿不堪,小时候得病成了瘸子(可能是小儿麻痹症),走路都要人扶,简直就是半个废人。

    • ⏱ 2024-03-20 12:40:19
  • 📌 “太子监国期间努力处理政事,能够听取大臣的合理意见,但对于不对的意见,也绝不会随便同意,对于近臣不恰当的要求,他会当面驳斥和批评。”

    • ⏱ 2024-03-20 21:14:35

第十八章 最后的秘密

  • 📌 他造反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抱负实现了,也就心满意足了。此外,他还十分清楚自己的那位“朋友”朱棣根本不是什么善类,他是绝对不会容忍一个知道他太多秘密,比他还聪明的人一直守在身边的。
    所以他隐藏了自己,只求平静地生活下去。

    • ⏱ 2024-03-20 21:19:32
  • 📌 胡濙见到了朱棣,告诉了他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两人交谈了很长时间(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释)。
    相信很多人都会问,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这个悬疑二十年的谜团的谜底到底是什么?
    我必须饱含悲痛地告诉大家,我也不知道。

    • ⏱ 2024-03-20 21:23:40
  • 📌 因为建文帝对胡濙说过的话,必然就是胡濙和朱棣的谈话内容!

    • ⏱ 2024-03-20 21:25:12
  • 📌 “二十年过去了,我也不想再争了,安心做你的皇帝吧,我只想一个人继续活下去。”
    我相信,这就是最后的答案,因为只有这样的答案才能平息这场二十多年的纷争,才能彻底解脱这两个人的恐惧。

    • ⏱ 2024-03-20 21:26:17

第一章 朱高炽的勇气和疑团

  • 📌 朱高炽没有辜负杨士奇的期望,他确实是一个好皇帝。
    虽然他是一个短命的皇帝,皇位还没坐热,就去向他父亲报到了,但在其短短一年的执政时间内,他维持了大明帝国的繁荣。

    • ⏱ 2024-03-20 21:30:24
  • 📌 我们已经说过,朱棣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去世的,根据规定,如无特殊情况,皇太子在父亲死后可以马上登基为帝,但是,绝对不能马上将当年改换成自己的年号元年,必须等到第二年,老爹的尸体凉透了,才能立下自己的字号。
    比如朱棣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去世,朱高炽立即即位,并有了自己的年号洪熙。从七月到十二月,实际上已经是他的统治时期,但这段时间还是只能算在永乐二十二年内,只有到第二年,才能被称为洪熙元年。

    • ⏱ 2024-03-20 21:30:55
  • 📌 他接着问:“方孝孺可有后代?”
    大臣们目瞪口呆。
    方孝孺?您说的是那个灭了十族的方孝孺?
    十族都灭了,还去哪里找后代?您不会是拿死人开心吧!

    • ⏱ 2024-03-20 21:31:28
  • 📌 其实方法是有的,也是唯一的可能性。
    如果这一说法属实,我们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朱瞻基不能预知未来,却创造了未来。
    他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 ⏱ 2024-03-20 21:35:05
  • 📌 纵欲而死也好,被谋杀也好,反正不是自然死亡(很少有皇帝能遇上这个殊荣)。

    • ⏱ 2024-03-20 21:35:53
  • 📌 尽管皇帝是一份很诱人的职业,但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据统计,历史上一共有八百多人从事过这份工作。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九岁,除了个别幸运儿外,很多人属于非正常死亡:有被毒死的,有被勒死的,有被饿死的,有被砍死的,有被闷死的,有被烧死的,有得怪病死的,有纵欲过度死的,甚至还有掉厕所里淹死的。

    • ⏱ 2024-03-22 23:16:16

第二章 朱瞻基是个好同志

  • 📌 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不是小好,是大好。

    • ⏱ 2024-03-22 23:16:33
  • 📌 朱瞻基充分了解了战场局势和士兵心理,派人将敕令捆在箭上射入城中。敕令上说明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原则,并给朱高煦很周到地标上了生擒和击毙两种价码。城中的人顿时蠢蠢欲动,就连朱高煦身边的侍卫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看着朱高煦时的眼神,就如同看着一个金灿灿的猪头。

    • ⏱ 2024-03-22 23:20:52
  • 📌 朱瞻基从头到尾见识了这场闹剧,他再也无法忍耐了,于是派人把大缸按住,然后找来很多煤炭,压在缸上,把煤点燃烧红,处死了朱高煦。

    • ⏱ 2024-03-22 23:23:17
  • 📌 朱瞻基的统治时间并不长,只有十年,加上他父亲的统治时间,也只有十一年,但他和他父亲统治的这短短十一年,却被后代史学家公认为是堪与“文景之治”相比的“仁宣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 ⏱ 2024-03-22 23:23:33
  • 📌 这位明宣宗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活动,却有一个小爱好——闲暇之余斗蛐蛐

    • ⏱ 2024-03-22 23:25:45
  • 📌 但就连这点小小的爱好,也被文官们批判了很多次,后来不知是谁缺德,竟然给这位为工作和江山累得半死不活的好皇帝取了个外号——“蛐蛐皇帝”。

    • ⏱ 2024-03-22 23:26:06
  • 📌 至此,到明宣宗时,皇帝的权力被正式分为了“票拟”和“批红”两大部分。朱元璋做梦也不会想到,仅仅过了不到三十年,他苦心经营的政治体系就被轻易地击破并改动。
    此后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中,“票拟”的权力一直为内阁大学士所占有,而“批红”的权力却并非一直握在皇帝的手中,在不久之后,这一权力将被另一群登上政治舞台的人所占据。
    这些人就是太监。

    • ⏱ 2024-03-22 23:26:56
  • 📌 明代宦官有很多级别,刚进宫时只能当典簿、长随、奉御,如果表现良好,就能被升迁为监丞,监丞再往上升是少监,少监的顶头上司就是闻名遐迩的太监。

    • ⏱ 2024-03-22 23:28:47
  • 📌 司礼监就是专门掌管内外章奏的,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我们前面说过,皇帝把票拟的权力给了内阁,自己保留了批红权。
    而到了明宣宗时候,由于文件太多,朱瞻基自己也没有时间看完,便会让司礼监的人按照票拟的内容抄下来,代理自己行使批红的权力。
    这个为皇帝代笔的人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司礼监秉笔太监。
    于是,天下唯一可以压制内阁票拟权的批红权就落在了秉笔太监的手中。

    • ⏱ 2024-03-22 23:29:23
  • 📌 但是这位秉笔太监却还不是权力最大的太监,在他的上头还有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很好理解,在印章文化十分发达的中国,你写再多,我不给你盖章你也没办法。
    而一旦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了东厂太监(如冯保和魏忠贤),那就真是权倾四海,威震天下。事实上,几乎所有明代的著名太监都出自司礼监,如果当年有名监展览馆,司礼监必然是所挂画像最多的地方。

    • ⏱ 2024-03-22 23:30:02
  • 📌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所谓御马监不是管马的,而是管理御用兵符。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知道为什么御马监是个有前途的部门了。
    司礼监和御马监一文一武,成为最为显赫的太监部门,宫中宦官无不尽心竭力,想进入这两个部门。

    • ⏱ 2024-03-22 23:30:46
  • 📌 于是在太祖皇帝死去二十年后,绳子失去了平衡,获得了票拟权的内阁集团变得更强大,皇帝一个人就要支撑不住了。这样下去,他将被大臣们任意摆布。
    苦苦支撑的朱瞻基一步步地被拉了过去,正在这时,他看见旁边站着一个人,于是他对这个人说:“你来,和我一起拔!”
    从此这个人就参加了拔河,并成为这场游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太监。

    • ⏱ 2024-03-22 23:31:57
  • 📌 明代的最高文官不是尚书,而是三个名誉称号——太师、太傅、太保。虽然这三个称号都是一品,却也有大小之分,其中以太师为最大。大家知道,所谓荣誉称号很多时候都是送给死人的,而能够在死后混到这三个称号的,也是十分厉害的人。

    • ⏱ 2024-03-22 23:34:48

第三章 祸根

  • 📌 朱祁镇对王振极其恭敬,言听计从,有时候商讨政事时,一旦看见王振走来,他都要起身行礼,再唤上一声“王先生”。上行下效,王公大臣们为了巴结王振,都厚着脸皮称呼他为“翁父”——这位王太监,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儿女满天下的“王爸爸”。既然认了翁父,那见面就得跪。最开始,当街跪拜王振的都是一些逢迎拍马、急欲攀附的朝堂小人。不过一个人也拜,两个人也拜,时间一长,跪拜就变成了一种规矩,而王振也把这当成了自己的一项特权。有胆敢不跪的,不是被扔进大牢,就是被贬官发配。

    • ⏱ 2024-03-22 23:36:32
  • 📌 而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要论人生的传奇色彩与命运的跌宕起伏,估计除了朱元璋外,无人可与这位皇帝匹敌。

    • ⏱ 2024-03-22 23:38:09
  • 📌 太皇太后,估计是古代一个女人所能得到的最尊贵的身份了。据统计,从西汉的吕后,到清朝的慈禧,历史上一共有四十二个女人曾经站上这个制高点。这其中,最年轻的太皇太后非汉代的上官氏莫属。她六岁就成了刘弗陵的皇后。十年后,刘弗陵驾崩,昌邑王刘贺继位,她又成了皇太后。结果不到一个月,刘贺被废,汉宣帝继位,她又成了太皇太后!虽然汉宣帝比她大三岁,但按辈分却要叫她一声“奶奶”。

    • ⏱ 2024-03-22 23:41:19
  • 📌 正统四年(1439),壮志未酬的脱欢死掉了,可是明朝并没有因此得到和平,因为替代他的,是一个更为可怕的对手——也先。

    • ⏱ 2024-03-22 23:48:07

第四章 土木堡

  • 📌 在王振的怂恿下,英宗朱祁镇下达了亲征的命令,召集大军共二十万,立刻准备出征。

    • ⏱ 2024-03-22 23:51:45
  • 📌 军事指挥就如同一座金字塔,指挥的人数和指挥官的指挥能力是成正比的,指挥的人数越多,对能力的要求就越高。从古至今,有能力站在塔顶的人是很少的。

    • ⏱ 2024-03-22 23:53:33
  • 📌 王振是一个小人兼暴发户,他的所有行为模式都是依据这一身份而定位的,而像他这一类的暴发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炫耀。
    王振的家在蔚县,当时属于大同府的管辖范围,于是他决定请皇帝到自己的家乡看看,小小的蔚县有什么好看的呢?
    其实王振的目的很简单,就如同现在的有钱人喜欢开着车回到自己的老家,大按几声喇叭,把全村的人都叫醒,然后让全村老小出来看自己的新车、新衣服一样。
    王振带了皇帝和二十万人,回自己的家乡也就是这个目的。
    他无非是想炫耀一下而已,当年那个穷学官,现在出人头地了!
    虽然已经变成了太监。

    • ⏱ 2024-03-22 23:58:28

第五章 力挽狂澜

  • 📌 从后来的事情发展看,大臣们的意见应该是:皇帝死了比活着好。
    朱祁镇,你还是死了吧,反正这一次把你祖宗的面子都丢光了,你死后我们好重新立一个皇帝,简单方便,别又搞出个建文帝来,折腾几十年。
    有的时候,皇帝的命也是不值钱的。

    • ⏱ 2024-03-23 00:04:06
  • 📌 “子额森(也先)乎?伯颜帖木儿(也先之弟)乎?赛刊王(猜对了)乎?”
    赛刊王大惊失色,俘虏见得多了,但这样的真没有见过,派头实在不是一般的大,胆量也确实过人,他也拿不定主意了,只好跑去找他的领导——也先。

    • ⏱ 2024-03-23 00:06:09
  • 📌 根据绑匪集团的内部安排,朱祁镇由绑匪第二把手伯颜帖木儿看管,但估计这位二当家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朱祁镇是个有着特殊才能的人。

    朱祁镇的才能,就是他的人缘。

    • ⏱ 2024-03-23 00:07:06
  • 📌 在被敌人俘虏的窘境中,在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阴影下,在异国他乡的茫茫大漠里,朱祁镇始终保持着镇定自若的态度,即使对自己的敌人也是有礼有节,时间一长,连看管他的蒙古士兵和军官都心甘情愿为他效力。
    其中甚至还包括二当家伯颜帖木儿。
    而朱祁镇的这种能力作用还不限于此,甚至在他回国后被弟弟关押起来时,奉命看守他的大臣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任他驱使,为他出力。

    • ⏱ 2024-03-23 00:07:40
  • 📌 可是朱祁镇先生却开创了历史,他创造了“土木堡征候群”,在他的这种能力的影响下,绑匪竟然会主动站在人质一边!此后伯颜帖木儿不但数次要求释放朱祁镇,还主动为其争取皇位,每每看到这些记载,都让我目瞪口呆。
    这真是一种可怕的能力。

    • ⏱ 2024-03-23 00:08:10
  • 📌 千真万确,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皇帝还是容易立的。大明王朝的子孙繁衍速度是很快的,排队等皇位的人足以从东直门排到西直门。如果不赶紧,万一新立皇帝,手上的这个活宝就不值钱了。

    • ⏱ 2024-03-23 00:09:16

第六章 决断!

  • 📌 当时的通州并不是北京城的一部分,事实上,它和京城还是有着相当一段距离的。通州粮仓里的粮食虽然很多,却很难运进京城,因为如果要安排民工运输,耗用大量人力不说,还很危险。

    • ⏱ 2024-03-23 11:35:35
  • 📌 这是一个难题,看来除了一把火烧掉之外,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可是于谦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一个十分巧妙的方法。
    这就是他的第二道命令:
    “所有受召军队进发时应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城。”
    问题就此解决,通州的粮食将由十余万士兵运送入京。
    看到了吧,这就是水平。

    • ⏱ 2024-03-23 11:36:20
  • 📌 最先被考虑的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不过这位仁兄当时只有三岁,别说处理朝政,话都说不好,字也认不全,立他当皇帝就是抓瞎。
    唯一可能的人选只有朱祁钰。
    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立朱祁钰为皇帝。

    • ⏱ 2024-03-23 11:44:09
  • 📌 坐在皇位上的朱祁钰想必是不太安心的,他这才明白,皇帝也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要你干你就要干,不干也不行。

    • ⏱ 2024-03-23 11:44:49

第八章 北京保卫战

  • 📌 此刻的也先正在大营等待着胜利的消息,可他等来的却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青年起,他继承父亲伟业,四处征战,灭兀良哈,平女真,统一蒙古,横扫天下。
    而土木堡之战,他连对方的皇帝也抓了过来。如此武功,连自己的祖父马哈木也无法比拟,他似乎已经看到,这座宏伟的京城即将归为己有,而恢复大元的梦想也会在自己手中实现,并开创帝国基业,自己的名字将与成吉思汗、忽必烈一起名留青史!
    但是于谦给了他一闷棍,将他彻底打醒,并在他的耳边大声喊道:
    也先,醒醒,快点起床吧。

    • ⏱ 2024-03-23 16:40:14
  • 📌 北京保卫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战役,如果此战失败,中国历史将会改写,因为京城一旦失陷,北方将无险可守,半壁江山必然难保,大明王朝的国运也将被改变。在这场决定历史的战争中,明朝政府在主力被歼、皇上被俘、兵力不足、士气全无的情况下,采用了正确的军事和外交方针,最终击败了来犯的蒙古军队,保住了帝国的北部领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 2024-03-23 16:49:58

第十章 回家

  • 📌 杨善这才看似很不情愿地接着说了下去:“土木之战时,我们的主力部队不在京城,全部出征了(壮者悉数南征)。王振率军轻敌而入,才会失败。现在南征的部队已经全部回来了,有二十万人啊。再加上新练的三十万军队,全部经过严格的训练,随时可以作战!”

    • ⏱ 2024-03-23 17:17:58
  • 📌 伯颜帖木儿阻挠朱祁镇回去,但原因却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必须保证朱祁镇回去后能够当上皇帝,才能放他走!”
    从伯颜帖木儿和朱祁镇的关系看,他不想让朱祁镇就这么回去,很有可能是怕他回去后被自己的弟弟(朱祁钰)欺负,会吃亏受苦,而事实也证明他的这种猜测是对的。

    • ⏱ 2024-03-23 17:24:30

第十一章 囚徒朱祁镇

  • 📌 朱祁钰把事情做绝了。
    他虽然迫于压力,没有杀掉自己的哥哥,但也做了几乎所有不该做的事情,给他的哥哥判了一个终身监禁。
    • ⏱ 2024-03-23 23:27:17

第十二章 夺门

  • 📌 朱祁镇坐上了阔别已久的宝座。八年前,他离开了这里,沦为异族的俘虏;之后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京城,却又被自己弟弟关押起来,吃了七年的牢饭。
    • ⏱ 2024-03-23 23:44:00

第十三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 📌 就在同一天,徐有贞便下令逮捕了于谦和王文等人,把他们关进了监狱。对于徐有贞而言,他已经忍得太久了,此时不报,更待何时!
    • ⏱ 2024-03-23 23:45:15

第十四章 隐藏的敌人

  • 📌 徐有贞彻底完了,他被关进了当年于谦待过的地方——诏狱,整日唉声叹气,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反思着自己。一切都宛如梦幻,他用尽心思机巧,胆大包天,最终斗垮了于谦,却也只高兴了四个月,就沦为了囚犯。人生对于他而言,已经落幕了。

    • ⏱ 2024-03-23 23:57:55
  • 📌 徐有贞,宣德八年(1433)进士,混迹官场十六年,毫无成就,正统十四年因为说错一句话,被人取笑嘲弄,隐姓埋名七年,天顺元年元月投机成功,飞扬跋扈,冤杀于谦。四个月后被关入监狱,免死充军云南,最后回到故乡,在人们的鄙视和谩骂中死去。

    • ⏱ 2024-03-24 00:01:24

第十五章 公道

  • 📌 最后补充几个人的处理结果:当夜,朱祁镇在午门召开大会,宣布判处曹吉祥死刑(注:凌迟处死),与他一同被处决的还有在曹家混饭吃的冯益(多说了一句话)、业务不精的天文学家汤序(其实我认为他应该算是有功之臣)。
    至此,经过历时五年、惊心动魄的激烈斗争,“还乡团”的成员们全军覆没,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

    “于谦,公道还是存在于世上的啊!”
    在那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李贤露出了笑容。
    • ⏱ 2024-03-24 00:21:20

第十六章 不伦之恋

  • 📌 然后,这位即将离世的皇帝思虑良久,对朱见深说出了他最后的遗愿,正是这个遗愿,给他的人生添加了最为亮丽的一抹颜色:
    “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我一定会照办的。”
    跪在床前的朱见深郑重地许下了他的允诺。

    • ⏱ 2024-03-24 00:23:04
  • 📌 她派出的亲信是一个姓万的宫女,从此这位宫女开始无微不至地照料幼童朱见深。
    那一年,她十九岁,他两岁。

    • ⏱ 2024-03-24 00:26:36
  • 📌 据说最猛的风是十二级的暴风,这位吴小姐的举动也真可谓是暴风骤雨,但事实证明,在历史中,最猛烈的风不是暴风,而是枕头风。

    • ⏱ 2024-03-24 00:32:06

第十七章 武林大会

  • 📌 而西监派掌门汪直,自从被韩雍大军带到京城,挨了一刀变成宦官之后,奋发图强,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积极进取(拍马屁),努力争取盟主朱见深的信任,并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精神在西安门开办了西厂,他的办厂准则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 ⏱ 2024-03-24 00:50:21
  • 📌 在清代,官员之间商谈事情,若端起茶杯,就意味着本人不想再谈,请你走人,即所谓端茶送客。

    • ⏱ 2024-03-24 14:46:01
  • 📌 可是汪直实在是一个很执著的人,他下定决心要打破尚铭的垄断,开创特务工作的新局面。禁不住他的反复要求,成化十三年(1477),朱见深终于特批汪直开办新型企业——西厂。
    新官上任的汪直对此倾注了全部的心力,他立刻颁布了厂规和指导方针,大致可以概括为:
    东厂害不了的,我们害;东厂整不死的,我们整;东厂做不到的,我们做!

    • ⏱ 2024-03-24 14:49:06
  • 📌 所谓“弹琵琶”,并不是演奏音乐,而是一种独特的行为艺术。具体说来,就是用利刃去剃人的肋骨,据说行刑之时痛苦万分,足可以让你后悔生出来。这一招当年开国时老朱也没想出来,是东厂的独立发明创造。

    • ⏱ 2024-03-24 14:51:06
  • 📌 成化二十一年,四月,泰山地震。
    古代虽然没有地震局普及科学知识,但地震也算是司空见惯的常事了,没有啥稀奇的,可这次地震实在不一般。

    要知道,这次地震的可是泰山,那是古代帝王封禅的地方,秦皇汉武才够资格上去,光武帝同志斗胆上去了一次,还被人骂了几句。朱元璋一穷二白打天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也没敢去干这项工作。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座山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 ⏱ 2024-03-24 15:08:08
  • 📌 万贵妃去世之后,竟然不顾内廷外朝所有人的反对,将万贵妃以皇后级别的礼仪下葬,然后辍朝七日,从此便茶饭不思,直到最后郁郁寡欢而亡。

    • ⏱ 2024-03-24 15:09:44

第一章 明君

  • 📌 弘治五年秋,二十一岁的李梦阳奔赴西安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不巧的是,等他赶到考场的时候,考房已经停止办理登记手续了。一想到自己还要再等三年,李梦阳万分懊恼,遂放出狂言:“梦阳不入试,本科无解首!”所谓解首,又称解元,乃乡试第一名的俗称。主考官员一听来者是享有盛名的李梦阳,于是破例开门让他进去。发榜时,李梦阳果然名列第一。一时间,陕西狂人李梦阳的名声响遍全国。

    • ⏱ 2024-03-26 21:16:41
  • 📌 参加唐寅酒宴的这三位朋友分别是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他们四人被合称为“吴中四才子”,也有人称他们为“江南四大才子”。

    • ⏱ 2024-03-26 21:17:59
  • 📌 李东阳到底经验丰富,当时就已估计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马上报告了皇帝陛下。
    朱祐樘当即下令核查试卷,事实果然如传言那样,唐寅确实是今科会元的不二人选。而选定唐寅的人正是程敏政。

    • ⏱ 2024-03-26 21:24:24
  • 📌 而徐经功亏一篑,对科举也是恨之入骨,回家就开始烧四书五经,还告诫他的子孙,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一句屁话,还不如学点儿有用的好。
    他的家教收到了良好效果,八十八年后,他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出世,取名徐振之,此人不爱读书,只喜欢旅游,别号徐霞客。

    • ⏱ 2024-03-26 21:27:46

第二章 斗争,还是隐忍?

  • 📌 可是不久之后,麻烦就来了,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再也看不下去了,便上书希望朱厚照兄不要再玩下去,要好好地做皇帝,并且他还在书中列明了朱厚照的几条罪状,比如不在正殿坐着,却四处闲逛看热闹,擅自骑马划船,随便乱吃东西,等等。

    • ⏱ 2024-03-26 21:30:47
  • 📌 公正地讲,刘瑾是一个很有追求的太监,他进宫之后勤奋学习,发愤用功,很快具备了初级文化水平,这在宫里已经是很难得了,于是他被选为朱厚照的侍从。
    从王振到刘瑾,他们的发家之路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即使当了太监,也应该坚持学习。还是俗话说得好:知识改变命运。

    • ⏱ 2024-03-26 21:32:27

第三章 传奇就此开始

  • 📌 成化十七年(1481),十岁的王守仁离开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了北京,因为他家的坟头冒了青烟,父亲王华考中了这一年的状元。
    这下王家更是了不得,王华的责任感也大大增强,毕竟老子英雄儿好汉,自己已经是状元了,儿子将来就算不能超过自己做个好汉,也不能当笨蛋。于是他请了很多老师来教王守仁读书。
    • ⏱ 2024-03-28 00:39:01

第四章 悟道

  • 📌 这里先提一下朱圣人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观点,说起来真可谓是家喻户晓、鼎鼎大名——“存天理,去人欲”,这句话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则更为著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 2024-03-28 00:45:35
  • 📌 我历经千辛万苦,虚度十九年光阴,寻遍天涯海角,却始终找不到那个神秘的“理”。
    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答案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如此明了、如此简单,它从未离开过我,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我,等待着我的醒悟。
    “理”在心中。

    • ⏱ 2024-03-28 00:52:10

第五章 机会终于到来

  • 📌 此外,刘公公还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他连自己手下的特务也信不过,别出心裁,设置了一个内行厂,这个厂连老牌特务组织东厂也不放过,经常跑到东厂上演特务抓特务的好戏。

    • ⏱ 2024-03-28 00:58:16
  • 📌 刘公公总有好创意
    作为一个当红的太监,刘瑾总是能随心所欲地作出一些创举:首先,他认为京师之地不宜有太多外来人口,城内所有外来务工人员,不管是不是紧缺人才,全部被驱逐出城;接着,他下令所有寡妇改嫁,鼓励她们勇敢地寻找自己的第二春;随后,他开始搞起了火葬——但凡停丧未葬者,全部一把火烧掉,至于骨灰,那就不属于他的考虑范围了。在他的这一番折腾下,京城内一时间鸡飞狗跳,险些激起民变。

    • ⏱ 2024-03-28 01:06:00

第六章 必杀刘瑾

  • 📌 杨一清并不喜欢张永。
    他知道这个人也是“八虎”之一,是刘瑾的同党。所以他先期出发,日夜兼程,只是不想和这位仁兄打交道。

    • ⏱ 2024-03-28 01:11:30
  • 📌 《华尔街日报》曾经评选过全球一千年来最富有的五十人,有六名中国人上榜,他们分别是:横扫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元帝国的建立者忽必烈、明朝太监刘瑾、清朝巨贪和珅、晚清商人伍秉鉴、民国财政部长宋子文。这其中,刘瑾的上榜尤其惹人注目,这位既无背景、又无过人之才的太监,却凭借着手段,逐渐积累了数额惊人的财富,竟富可敌国。

    • ⏱ 2024-03-28 09:26:05

第七章 皇帝的幸福生活

  • 📌 为什么养豹子呢?要知道这可是朱厚照先生经过千挑万选、反复试验才决定的,他经常把野兽养在地牢里,然后把肉吊在竹竿上,让野兽来咬,久而久之,许多野兽也被他玩残了。通过仔细观察和科学实践,他发现只有豹子的积极性最高、扑咬动作最凶狠,所以他最喜欢养豹子。

    • ⏱ 2024-03-28 13:09:14
  • 📌 经多方史料反映,朱厚照先生确有可能是逛过妓院的。当然,他是换掉那套上班的黄色制服才去的,而且他也确实比较守规矩,据说从来没有赖过账。

    • ⏱ 2024-03-28 13:10:08
  • 📌 他不喜欢年方二八、刚选入宫的少女,却喜欢结过婚的女人,汉族的看厌了,就挑少数民族的。总之,跟别人不一样就是了。

    • ⏱ 2024-03-28 13:10:23

第八章 无人知晓的胜利

  • 📌 小王子就是鞑靼部落最为卓越的人才,一位优异的军事指挥官。在他的指挥下,蒙古军队不断入侵明朝边境,把当时的明朝名将打了个遍(王守仁还没出来),从未逢敌手。

    • ⏱ 2024-03-28 13:16:51
  • 📌 这是一场没有详写的战争,并非我偷懒,实在是史料记载太少,因为朱厚照兄是偷偷出来的,身边没有史官,文人也很少,他自己是半个文盲,江彬、张永、王勋都是比他还粗的粗人,总不能指望他们吧。

    • ⏱ 2024-03-28 13:22:24
  • 📌 值得一提的是此战的战果,史书记载明军死亡五十二人,蒙古军死亡十六人,然后还有朱厚照先生的口述历史——“我亲手杀了一个!”,仅此而已。我之前曾多次对史书上的记载提出过质疑,但这次我却可以肯定地说,这个记载的的确确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是一个违背了常识的结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十万人是个什么概念,换在今天,那就是十个师,别说打仗,就是搞个军事演习,也经常死那么十来个人,即使双方拿的都是板砖,互拍几下也不止这个数。事实上,双方是真刀真枪的互砍,而且是足足砍了一天,参战的双方既不是慈悲为怀的和尚,也不是练过气功的义和团,而金钟罩、铁布衫之类的高级货,至少蒙古人那里肯定是没有普及的。再谈谈朱厚照讲的那句话——“我亲手杀了一个!”这句话经常被后人拿来嘲笑他吹牛,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他说的很有可能是实话。

    • ⏱ 2024-03-28 13:22:55
  • 📌 所以结论是:朱厚照被抹黑了,应州之战也被人为抹黑了。抹黑他的人我们不好猜测,却也不难猜测。可笑的是,抹黑的证据竟然是如此确凿,甚至连史书的记载者也留下了破绽——“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原来只是死了十六个人,赫赫有名的小王子就“不敢深入”,这样看来,他真是名不副实、虚有其表。在明代的所有战役中,被故意忽视的应州之战本就不显眼,但这场被忽视的战役,却是朱厚照勇猛无畏的唯一证明。

    • ⏱ 2024-03-28 13:23:27

第九章 东山再起

  • 📌 一百一十九年前,宁王朱权遇到了前来拜会他的燕王朱棣,由于一时大意,这位所有皇子中最为善战的仁兄上了哥哥的当,被绑票到了北京,帮着打天下靖难。为了让宁王卖命,朱棣还许诺,一旦成功取得天下,就来个中分,大家一人一半。

    • ⏱ 2024-03-28 13:25:46
  • 📌 宁王不是没有脾气的,只是他十分清楚,发脾气或是抗议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他没有讲条件的实力。但他的愤怒是无法平息的,他嘱咐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自己曾经受过的耻辱。仇恨的种子代代相传,终于在这个时刻开花结果,而将其化为果实的那个人,叫做朱宸濠。

    • ⏱ 2024-03-28 13:26:02
  • 📌 二十多年后,有两个人先后读了他的书,却都看到了“知行合一”这句话,一个人看懂了,另一个人没有看懂。
    看懂的那个人叫张居正,没有看懂的那个人叫海瑞。

    • ⏱ 2024-03-28 21:17:36
  • 📌 但孙燧拒绝了,他还了礼物,谢绝探访。这是因为他很明白,拿了人家的东西,就要给人家办事。而宁王要办的事情叫做谋反,现在收了东西,将来是要拿脑袋去还的。

    • ⏱ 2024-03-28 21:19:24
  • 📌 唐伯虎到底是才子,装疯也装得很有风格,比当年吃狗屎的袁凯厉害得多,因为他想出了一个绝招——裸奔。
    真是舍得下本钱啊。

    • ⏱ 2024-03-28 21:21:33

第十一章 奋战

  • 📌 必须说明的是,这封文书上的人名全部属实,但情节全属虚构,除王守仁外,其余人等压根儿就不知道这回事。

    • ⏱ 2024-03-31 08:35:28
  • 📌 宁王打开书信,真正被吓了一跳。

    书信内容是这样的:李士实、刘养正两位先生,你们干得很好,朝廷一定会好好嘉奖你们,现在希望你们配合行动,劝说宁王离开洪都,进攻南京,事不宜迟!
    两位难得的“人才”竟然投敌,宁王还算是个明白人,也不怎么相信。偏巧就在这个时候,手下通报,李士实、刘养正来访。
    李士实先生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捅破了天:
    “殿下,此地不宜久留,应立即带兵进攻南京!”
    王守仁的台词实在写得太好,李士实也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这下子不由得宁王兄不信了。

    • ⏱ 2024-03-31 08:36:12
  • 📌 王守仁终于收敛了笑容,郑重地回答道:
    “你所说的固然不错,却并非兵家上乘之策。所谓兵法之奥秘,在我看来,只有八个字而已。”
    “此心不动,随机而行。”

    • ⏱ 2024-03-31 08:38:55
  • 📌 安庆,位处南京上游门户,自古沿长江而下用兵者,若攻取安庆,南京必是囊中之物。后世太平天国时,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猛攻安庆城,虽损兵折将,旷日持久,却是死也不走,直至轰塌城墙,占据城池,方才仰天狂呼:“贼破矣!”
    不久之后,他率军顺流而下,一举攻陷了南京,太平天国覆灭。

    • ⏱ 2024-03-31 23:05:07
  • 📌 七月二十七日,宁王之乱正式平定,朱宸濠准备十年,在南昌起兵叛乱,后为赣南巡抚王守仁一举剿灭,前后历时共三十五日。

    • ⏱ 2024-03-31 23:17:09

第十二章 死亡的阴谋

  • 📌 “我怕阁下来去辛苦,特备薄礼(确实够薄),没想到阁下竟如此廉洁,居然分文不取!我这个人没有别的用处,就是会写文章,今后必定为阁下写一篇文章,让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阁下的高风亮节!”

    • ⏱ 2024-04-01 21:10:39
  • 📌 朱宸濠却得意地笑了:
    “你知道什么,我不过是给钱临时找个仓库而已(寄之库耳),到时候自然会拿回来的。”
    朱宸濠实在是个黑吃黑的高手,他的意思很简单,等到将来他夺了江山做皇帝,就可以把这些行贿的钱再收回来。连造反都打算要做无本生意,真可谓是官场中的极品,流氓中的流氓。

    • ⏱ 2024-04-01 21:12:56

第十三章 沉默的较量

  • 📌 扬州瘦马
    扬州自古繁华,富商巨贾云集,特别是两淮地区的盐商都聚集于此。饱暖思淫欲,于是便诞生了“养瘦马”的现象。所谓“瘦马”,说白了就是专门为有钱人培养的预备情人,这些女子个个苗条消瘦,如瘦弱的马儿一样可以任意驱使。在明清时期,“养瘦马”因其暴利,催生出了一个专门的产业:先用极低的价钱将贫苦人家中面容娇好的女孩买回来,然后从文化修养、仪容形体等诸多方面进行精心调教,之后便通过中介寻找买主,以期卖个好价钱。由于扬州瘦马十分出名,于是便有了“要娶小,扬州讨”的说法,一直流传到民国时期。

    • ⏱ 2024-04-01 21:15:00
  • 📌 江彬的狂妄是有根据的,他不但接替钱宁成为了锦衣卫指挥使,还被任命兼管东厂,可谓是天字第一号大特务,向来无人敢惹。但他之所以敢如此嚣张,还是因为他曾经获得过的一个封号——威武副将军。

    • ⏱ 2024-04-01 21:22:59

第十四章 终结的归宿

  • 📌 嘉靖元年(1522),新登基的皇帝看到王守仁的功绩,赞叹有加,决定把他应得的荣誉还给他,还当众发了脾气:
    “这样的人才,为什么放在外面,即刻调他入京办事!”

    • ⏱ 2024-04-01 21:34:28
  • 📌 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此学派影响极大,精英辈出,主要传人有王栋、徐樾、赵贞吉、何心隐等,这些人身份相差极大,如赵贞吉是朝廷高级官员,何心隐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经常闹事,实在是五花八门,龙蛇混杂。

    • ⏱ 2024-04-01 21:42:14
  • 📌 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 2024-04-01 21:45:37

第十五章 新的开始

  • 📌 古人讲究避讳,对于那些刚去世的皇帝,统一尊称为“大行皇帝”。所谓“大行”,就是永远离去的意思。大行皇帝的谥号和庙号一旦确定,就改以谥号和庙号作为其正式的称呼了。同样的,对于刚刚去世的皇后,一般都要尊称为“大行皇后”。
    • ⏱ 2024-04-01 21:48:20

第十六章 皇帝很脆弱

  • 📌 他拿出了朱厚照的遗诏,告诉他们自己是根据法律文书继承皇位,不是来给人当儿子的。
    搞完普法教育,朱厚熜又开展了屠刀教育:如果你们再敢挡道,将来登基后第一个就收拾掉你们。

    • ⏱ 2024-04-01 21:53:13
  • 📌 大明门为“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曾短暂地改称为大顺门。等到清朝,又将其改名为了大清门。民国成立后,政府决定将大清门改为中华门。由于做牌匾的石料不好找,当时的人图省事儿,就想直接用原来的牌匾在反面刻字。谁知把“大清门”的牌匾摘下来后,才发现背后赫然刻有“大明门”三个字,原来这个懒办法早在两百多年前就被人用过了。不得已,政府只好又赶制了一块牌匾。1954年,为了扩建天安门广场,中华门被拆除。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又在原址上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 ⏱ 2024-04-01 21:54:20

第十七章 大臣很强悍

  • 📌 嘉靖在高兴之余,又有几分纳闷,为什么这个权倾天下、无数次阻挠自己的老头子会突然自动投降呢?
    这是一个萦绕他多年的谜团,直到四十多年后,他才找到了答案。

    同样的疑问也困扰着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廷和的儿子,叫做杨慎。
    • ⏱ 2024-04-01 22:12:46

第十八章 解脱

  • 📌 杨慎自不必提,乃明代第一才子。黄娥则是工部尚书黄珂之女,精通文史,能诗擅赋,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女。杨廷和和黄珂同朝为官,私交很好,便结成了亲家。婚后,杨慎和黄娥十分恩爱,夫妻间多有诗词唱和。但好景不长,五年后,杨慎被流放云南,黄娥却始终不离不弃,她守在四川家中,一面操持家务,一面等待丈夫归来。这一等就是三十年,直到杨慎去世,都没能再见上一面。

    • ⏱ 2024-04-02 09:26:29
  • 📌 毛宗岗是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效仿金圣叹删减《水浒传》的做法,对原本《三国演义》做了一次大手术,在情节、回目、诗文等方面都做了重大的变动。现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版本,就是他的杰作。不过,毛宗岗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著作权意识:首先是杨慎的《临江仙》,被他拿去做了开篇词,却不给杨慎署名;其次是名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他自己写的,但也不署名。这种做法产生了误导,为了表达对偶像金圣叹的敬意,他居然还把自己的修改本署名为金圣叹,实在是低调到了极点

    • ⏱ 2024-04-02 09:31:47

第十九章 龙争虎斗

  • 📌 中国最早的普通话叫“雅言”,以洛阳语音作为标准音。五胡乱华时,情况有了一些改变,北方政权一般仍以洛阳话为准,南方政权则一般以建康(今南京)话为准。隋朝建立后,编著《切韵》,音系以建康话为主。唐代又在其基础上制定《唐韵》,以长安话作为标准音。到了宋代,又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总体上变化不大。元代则以大都话作为标准音。明朝建立后,南京话就成了正式的官话,之后虽然迁都北京,但由于北京人多是从南京周边迁过去的,所以北京多数人仍然说南京官话。清朝定都北京后,满族人的方言和北京的方言开始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北京话。

    • ⏱ 2024-04-02 21:41:20
  • 📌 见首辅大人如此暴跳如雷,周围的人都捏了一把汗,桂萼出于好心,不断向此人使眼色,可这位兄弟似乎是打算把理论进行到底,慢条斯理地作出了回答:
    “依在下看来,所谓背叛均出自依附,可是我并未依附过阁下,背叛又从何谈起?”
    说完,行礼,走人。
    所有人都被镇住了,目送着英雄的离去,而站在中间的张璁却已经气得浑身发抖,大吼一声:
    “不教训你,首辅我就不干了!”
    这位勇敢的翰林名叫徐阶,时年二十七岁。这是他漫长人生中的第一次斗争,也是最为勇敢的一次。

    • ⏱ 2024-04-02 23:35:51
  • 📌 黯然离京的张璁踏上了回家的路,十一年前(嘉靖三年,1524),他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春风得意地迈入京城,十余年的风雨飘摇,由小人物而起,却也因小人物而落,世道变化,反复无常,不过如此而已。

    但张璁并不知道,其实,他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对比后来几位继任者,这位仁兄已经算是功德圆满了,他亲手燃起了嘉靖朝的斗争火焰,却没有被烧死,实在是阿弥陀佛,上帝保佑。

    • ⏱ 2024-04-02 23:44:49

第二十章 锋芒

  • 📌 在明代,由于之前有朱老四(朱棣)的光辉榜样和成功经验,历代皇帝都把藩王兄弟视作眼中钉,如藩王不领圣旨擅自入京,就是造反,可以立即派兵讨伐。

    • ⏱ 2024-04-02 23:55:00
  • 📌 可等到首任老总过世,继任董事长能力不足,无法解决企业问题,无奈之下,只能对外招聘人才(科举制度),并聘任其中的精英当总经理(内阁首辅)帮助管理。
    然而问题在于,这位总经理并不一定听话,这在经济学上称为代理问题,而能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爬到这个位置的,一般都极其狡猾,绝对不是什么善类,娇生惯养的家族企业董事长很可能不是他的对手。
    为了能够控制局面,董事长又引进了新型人才——秘书(太监)。这类人学历不高,品行不好,心理也有问题,还喜欢欺负员工,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听话,对董事长而言,这就足够了。

    • ⏱ 2024-04-02 23:57:58

第一章 最阴险的敌人

  • 📌 根据明代规定,死了爹的,要在家守制三年。

    • ⏱ 2024-04-03 00:10:56
  • 📌 严嵩向现实妥协了,他改变了自己,开始逢迎皇帝,阿谀奉承,但这似乎也很正常。
    因为在朝廷中,拍马屁不是为了升官,而是为了生存。

    • ⏱ 2024-04-03 00:15:16
  • 📌 干不干得好是能力问题,干不干那就是态度问题了。相对而言,夏言就是一个态度极不端正的人。而让嘉靖下定决心整治夏言的,是这样两件事情。

    • ⏱ 2024-04-03 00:21:07
  • 📌 嘉靖为了显示自己的虔诚,每次上班时都不戴皇帝金冠,而是改戴道士的香叶冠,此外,他还特意亲手制作了五顶香叶冠,分别赐给自己最亲近的大臣。

    • ⏱ 2024-04-03 21:32:46
  • 📌 应该说,夏言把弄权术,掌握朝权,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治理国家、整顿朝政。而严嵩的目的就单纯得多了,他玩这么多花样,只是为了自己的爱好——贪污受贿

    • ⏱ 2024-04-03 21:36:17
  • 📌 综合来看,夏言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却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孤傲。
    越接近权力的中心,朋友会越来越少,敌人则越来越多。
    一般来说,要摆脱这一规则,唯一的方法是装孙子。很遗憾,夏言为人刚毅正直,实在装不了孙子,自从嘉靖十五年(1536)进入内阁之后,他的缺点越来越明显,脾气越来越大,犯的错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直到三年后那个致命的失误。

    • ⏱ 2024-04-03 21:38:37

第二章 徐阶的觉醒

  • 📌 这位父亲大人即刻放声大哭。枯井多少还有个盼头,悬崖底下就是阎王的地盘了,地府招人那叫一收一个准儿。
    痛快哭完了,还得去下面收尸,父亲带了几个帮手绕到了悬崖下,可是左找右找,却始终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总不能飞了吧,父亲抬起头,看见了挂在树上的儿子。
    从此以后,徐阶的经历就成了街知巷闻的奇谈,所有的人都认为如此大难竟然不死,此人必有后福。

    • ⏱ 2024-04-03 21:40:22
  • 📌 “当日我虽未曾拜师,却蒙他倾囊以授,我所教给你的一切,都是当年他传授与我的,你今此去前途未卜,望你用心领悟此学,必有大用。”
    “此学即所谓‘致良知’之心学,传我此学者,名王守仁。”
    致命的考验
    徐阶牢牢地记住了王守仁这个名字,他拜别聂豹,就此翻开了自己传奇人生的第一页。

    • ⏱ 2024-04-03 21:42:09
  • 📌 正所谓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为了远大前程、幸福家庭,用了二十年,现在前程尽毁、家破人亡,却只用了十几天。
    有时候,天堂到地狱只有一步之遥。

    这突然发生的一切足以让人发疯,相信只要是人类,就会难以忍受。
    可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在于,明明已经无法忍受,却还要忍受下去。

    • ⏱ 2024-04-04 09:59:11
  • 📌 于是在王守仁祠堂建成的那天,徐阶亲自到访,在众人诧异的眼光中,他整理衣冠,向这位伟大的先辈跪拜行礼:
    “我曾随文蔚(聂豹字文蔚)公习阁下之道,磨砺十年方有所悟,虽未能相见,实为再传弟子,师恩无以为报,唯牢记良知之学,报国济民,匡扶正道,誓死不忘!”

    • ⏱ 2024-04-05 20:38:43

第三章 天下,三人而已

  • 📌 这个人叫严世蕃,是严嵩的儿子。此人长得很有特点——肥头大耳,还瞎了一只眼睛,算是个半盲。就这副长相,走在街上都影响市容。但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一个极为厉害的人物。

    • ⏱ 2024-04-05 20:42:12
  • 📌 您一被劫的还嫌咱们人手少?这下子搞得强盗们也无所适从了。正在踌躇不定的时候,杨博又发话了:
    “看在你们出来迎接的份儿上,还是给你们一些赏赐,下次注意!”
    这就是传说中的又打又拉。杨博兄可谓是聪明绝顶,要知道人家强盗也讲究吉利,从来不走空趟,给点钱也是个意思。
    翟学士终于安全地回到了京城,而杨博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了朝中头等重臣。

    • ⏱ 2024-04-05 20:44:00
  • 📌 纵观整个明代,特务组织层出不穷,但贯彻始终的只有两个,锦衣卫和东厂。
    锦衣卫的历史最为久远,但东厂却后来居上,因为掌管东厂的是太监。虽然由于不幸挨了一刀,体力往往不如常人(练过葵花宝典的除外),却容易成为皇帝的亲信,而锦衣卫长官指挥使身体没有明显缺陷,自然要稍逊一筹。
    久而久之,锦衣卫的地位越来越低,个别不争气的长官竟然会主动给东厂太监下跪。自永乐之后,在大多数时间里,东厂一直占据着压倒性优势,而锦衣卫只能无奈地扮演着配角

    • ⏱ 2024-04-05 20:45:13
  • 📌 锦衣卫下属两大镇抚司,分别为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南镇抚司管理锦衣卫的经常事务,而北镇抚司却只管一个监狱——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诏狱”,又称“锦衣狱”。
    诏狱,俗称人间地狱,一旦蹲进去,如果不从身上留下点纪念品,只怕是很难出来的。前期里面主要关达官显贵,后来门槛降低,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之流也能到此一游。

    • ⏱ 2024-04-05 20:46:56
  • 📌 严嵩写不好青词,虽然他很努力,但确实是写不好。无奈之下,他找到了自己的儿子代笔,结果出人意料,送上去的青词受到了嘉靖同志的表扬。应该说,严嵩能够得宠,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这位枪手。
    然而,举世奇才严世蕃之所以能够升官,完全是靠他爹。这倒也不值得奇怪,对这种特殊人才,搞搞特殊化似乎也很正常。
    于是在老爹的提携下,严世蕃当上了工部左侍郎兼尚宝司少卿,大致相当于建设部副部长,兼机要室主任。
    估计在当时的朝廷里,最肥的就是这两个位置,天天搞工程,和包工头打交道,拿回扣那是家常便饭。加上他还管机要印章,和严老爹那是一拍即合,儿子通报消息,老子索贿受贿,贪得不亦乐乎。
    所以在严世蕃看来,天下虽大,却只有三人而已:杨博、陆炳和他自己,夏言并不足道。

    • ⏱ 2024-04-05 20:48:30

第四章 致命的疏漏

  • 📌 严世蕃仗着老爹的地位在户部捞了个肥差,大肆收受贿赂,将各种官职明码标价,公然出售。不用说朝中百官为了巴结他,送去大量财物,就连皇子裕王要从户部领取年终补贴,也得先送厚礼讨好严世藩。相传,严世蕃在自家院子挖了个大坑储备金银,他看着满坑金银心中得意,想到自己是沾了父亲的光才有今天的成绩,便叫人请严嵩一起来观赏赃款。严嵩一看吓了一跳,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贪了这么多,口中连称要坏事。
    • ⏱ 2024-04-05 20:49:43

第五章 隐藏的精英

  • 📌 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年代,这六位英才将交织成一个死亡的绳结,用他们的智慧和意志去争夺最高的奖赏——权力。失败者将成为绳结上的牺牲品,被无情地绞杀。只有最具天赋、最精明、最狡诈、最坚毅的人,才能终结这场残酷的游戏,解开那个死结。

    • ⏱ 2024-04-07 09:22:32
  • 📌 外交,是指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方法,但它还有另外一个通俗的解释——用最礼貌的方式,说出最肮脏的话。

    • ⏱ 2024-04-07 09:27:33
  • 📌 嘉靖二十九年的这次风波在丁汝夔的叹息声中结束了。在这场劫难中,大明遭遇了惨痛的失败,京城被人围了一星期,京郊地区狼藉一片,俺答在大明的眼皮底下烧杀抢掠,无人可挡。
    东西丢尽了,脸也丢尽了,这个建国以来少有的耻辱被后世称为“庚戌之变”,永远地记入了史册。

    • ⏱ 2024-04-07 09:30:16

第六章 勇气

  • 📌 政坛就如同股市一般,暴涨必然暴跌。仇鸾耍威风的时候,高拱正在东宫当教书先生,张居正还在新单位打扫卫生,其余四位绝顶高手都在一旁装孙子。而以仇先生这样的白痴资质,竟然如此嚣张,是因为他根本不懂官场的第一原则——稳。

    • ⏱ 2024-04-07 09:34:17
  • 📌 作为徐阶的学生,他曾多次写信给自己的老师,希望他挺身而出,对抗铲除祸国殃民的严党,却从未得到明确的答复。他不了解徐阶,也不了解自己:此时的他,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小人物的愤怒是毫无用处的。

    • ⏱ 2024-04-07 09:41:12
  • 📌 嘉靖三十一年,饱读诗书的高拱离开翰林院,成为了裕王的讲官。他十分努力地工作,用心教导裕王,日夜不离,深得裕王信任。
    无利不起早,高拱如此尽心尽力,其实原因十分简单。三年前(嘉靖二十八年,1549),嘉靖的太子去世了,剩下的只有两个儿子——裕王和景王。

    • ⏱ 2024-04-07 09:41:12
  • 📌 当时俺答围城,要求入贡,而那封所谓的入贡书,跟勒索信属于同一性质,措辞蛮横,极端无礼。
    可是当皇帝传旨,要大臣讨论入贡问题时,只有司业赵贞吉(王门弟子)挺身而出,表示反对,在内阁意见没有下达前,其余的老狐狸们都保持了沉默。
    正是在这片沉默中,沈鍊站了出来,公开支持赵贞吉的意见。

    • ⏱ 2024-04-07 09:42:13
  • 📌 嘉靖二十六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年份,其特别之处就在于那一年的科举。
    因为在这次进士考试录取的名单中,有着这样几个名字:张居正、李春芳、殷士儋、王世贞

    • ⏱ 2024-04-07 12:39:05

第七章 东南的奇才

  • 📌 胡宗宪,字汝贞,徽州人,嘉靖十七年进士。
    胡宗宪的考试成绩很一般,运气却不错。他没能选上庶吉士,分配到地方当了县官,不久后因年度考核优良,升为御史,巡视宣府、大同。

    • ⏱ 2024-04-07 13:01:22
  • 📌 谕令下达后不久,张经的报捷文书就送到了,看似张经就要涉险过关。但正如赵文华所料的那样,嘉靖作出了一个十分缺心眼儿的判断:
    “张经着实可恶,闻文华劾,方一战!”

    • ⏱ 2024-04-07 13:05:13
  • 📌 这帮孙子把刀看得比命还重。1945年日本战败后,侵华日军中许多有武士背景的军官还曾向中国方面提出申请,希望带走他们的家传宝刀,表示如不允许,就切腹自尽。
    不久之后得到答复:切腹自便,把刀留下。
    日本的许多名刀就此留在了中国。这也是为什么无数日本人不远千里,带着大捆钞票,跑到中国买刀的原因。

    • ⏱ 2024-04-07 13:09:17

第八章 天下第一幕僚

  • 📌 作为永乐大典的总编官,解缙被公认为博学第一。而跟皇帝过不去、聚众闹事的杨慎,因为整天待在山沟里,无事可干,据说读遍了天下群书,被推为博览第一。
    而徐渭之所以排在第三,不是他的学问差,只是因为他生得晚。论博学,他不如解缙,论博览,他不如杨慎,然而,他却成为了三人之中,名声最大、传说最多的人物。

    • ⏱ 2024-04-08 09:19:48
  • 📌 作弊难度过大,想搞歪门邪道的诸位朋友,估计只能靠拉关系、走后门。但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使你是当朝首辅的儿子,也只能说明你的悲哀,因为在整个明代,高干子弟参加科举大都没有什么好名次,要是你真走了狗屎运,考了前几名,也不要忙着高兴,恰恰相反,这意味着你爹很快就要遭殃。

    • ⏱ 2024-04-08 09:21:06

第九章 强敌

  • 📌 嘉靖年间,倭寇之所以如此庞大,且有组织、无纪律,实在要拜两位仁兄所赐,这两个人,一个叫汪直,另一个叫徐海。

    • ⏱ 2024-04-08 09:23:05
  • 📌 什么是汉奸?在嘉靖年间,所谓汉奸,就是给日本倭寇干活的人。
    按此标准,汪直实在不够格,因为这位兄台确实没帮日本人干活,恰恰相反,是日本人给他打工。

    • ⏱ 2024-04-08 09:23:55
  • 📌 汪老板的生意做得很大,他不但有大型船队、私人武装,还过了一把皇帝瘾。在他的辖区内,住着四千多名中国移民,服从他的管理,他还雇用了很多来找工作的日本人,身体好的担任保镖或是打手,体格差的就安排扫大街,当下人使唤。
    汪直对公司的发展十分满意,还给自己的这片自留地取了个名字——“宋国”。

    • ⏱ 2024-04-08 09:24:44
  • 📌 根据某些历史学者统计,汪直的商业贸易额曾一度超过浙江全省的财政收入。海盗竟然比政府还有钱,到底谁是政府?

    • ⏱ 2024-04-08 09:32:53
  • 📌 蒋洲和陈可愿万没想到,事情竟然如此一帆风顺,大喜过望。而汪直也确实很够意思,不但管吃管住,还带着他们游览日本全国。各地诸侯听说汪直出访,纷纷列队热烈欢迎(财神爷来了),比将军大人还威风,看得两位使者目瞪口呆。

    • ⏱ 2024-04-08 21:48:49

第十章 天才的谋略

  • 📌 横行天下的第二号倭寇徐海就这样被他以前的同伙陈东除掉了。但胜利并不属于陈东,三个月后,这位理论上的有功之臣和他的难兄难弟麻叶一起被杀。三人的首级被送往京城,嘉靖大喜,亲自去太庙告祭祖先,以示庆贺。

    • ⏱ 2024-04-09 00:17:29
  • 📌 唯一的赢家是胡宗宪,他在军事实力不足的情况下,用精准莫测的智慧和缜密复杂的计谋,一步步地把徐海逼上了绝路。而在整个过程中,他从未大动干戈,只是略动口手,便驱使他人为其效命,连最后解决徐海,都是借刀杀人。
    综观整个过程,谋略机巧,阴险狡诈,足可写入厚黑学教科书,为万人景仰。
    曾有一位厚黑学前辈说过,违法的事情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可以做。而胡宗宪绝对是这个理论的优秀实践者

    • ⏱ 2024-04-09 00:17:53
  • 📌 在日本和韩国,王翠翘有着广泛的知名度,而在越南,你要说你不知道王翠翘,人家会笑你没读过书,因为在越南的文学史上,这本《金云翅传》相当于中国的《红楼梦》,其能量之大可见一斑。
    传奇一生若此,似海之情永存。

    • ⏱ 2024-04-09 00:19:20

第十一章 战争——最后的抉择

  • 📌 在信中,对于谈判的事,汪直连提都没提,只对他的儿子说了这样一番话:
    “儿子,你怎么就笨到了这个份儿上?你爹在外面,你才能好吃好住,你爹要是来了,那就全家死光光了(阖门死矣)!”

    • ⏱ 2024-04-09 00:21:44
  • 📌 在接到消息之后,毛海峰当即处死了夏正,并且残忍地肢解了他,这也是他发泄愤怒的唯一方法。
    一年之后,汪直被押赴刑场处决,与他一同被杀的,还有他的儿子。就如同那封让胡宗宪瞠目结舌的信件一样,汪直在这最后一刻,面对他的儿子,再次作出了一个判断——他一生中最为大胆的判断:
    “杀我一人无碍,只是苦了两浙百姓,我死之后,此地必大乱十年!”
    事实证明,这是一句十分靠谱的话。

    • ⏱ 2024-04-09 00:26:19
  • 📌 伟大的俞大猷终于遇到了一个比他更伟大的将领,这位参将的名字,叫做戚继光。

    • ⏱ 2024-04-09 00:29:31
  • 📌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历十三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仅六十九人,敌我伤亡平均比例为30:1,空前绝后,彪炳史册。

    • ⏱ 2024-04-09 00:30:38

第十二章 名将的起点

  • 📌 孙子还曾经曰过:诈败的敌人,你不要追(佯北勿从)。戚将军曰:保持队形,注意警戒,放心去追(收军整队,留人搜瞭,擂鼓追逐)。
    类似之处数不胜数。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戚继光同志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批判地吸收,所谓因地制宜,取其精华,终得兵家之精妙。

    • ⏱ 2024-04-09 00:33:29
  • 📌 其实,在两人的这次谈话中,涉及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地理决定论。一般说来,生活在艰苦山区的人性格比较强硬,而且民风彪悍,不怕死;而在经济发达地区,混碗饭吃实在不难,不到万不得已,鬼才愿意拼命。

    • ⏱ 2024-04-09 00:37:58
  • 📌 凡选入军中之人,以下几等人不可用: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纪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机关干过的人不能用。
    以上尚在其次,更神奇的要求还在下面:
    喜欢吹牛、高谈阔论的人不能用,胆子小的人不能用,长得白的人不能用,为保证队伍的心理健康,性格偏激(偏见执拗)的人也不能用

    • ⏱ 2024-04-09 09:23:20
  • 📌 “诸位都听了,凡你们当兵之日,是要拿饷银的,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但你要记得,这银两都是官府从百姓身上纳来的,你在家种地辛苦,现在不用你劳动,白养你几年,不过望你上阵杀敌,你不肯杀敌,养你何用?!”

    • ⏱ 2024-04-09 09:23:48

第十三章 制胜之道

  • 📌 严嵩这一辈子只有她一个老婆,从未纳妾,直到后来她去世了,严嵩也没有续弦,实在是标准的模范夫妻。

    • ⏱ 2024-04-09 09:26:07
  • 📌 由于抄家后赵文华的财产不够,这笔钱按规定由他的子孙代赔。没钱赔?不要紧,充军也是有工资的嘛。
    于是这笔钱一直赔到了嘉靖的儿子的儿子,直到万历十一年,还只赔了一半。有人实在看不下去,说算了吧,然而,明神宗谨记爷爷的教诲,一定要他的子孙接着赔,要么赔光,要么死光。

    • ⏱ 2024-04-09 21:21:51
  • 📌 自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继光率其所部四千明军,对阵两万敌军,在无其他军队配合的情况下,五战五胜,共计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累计伤亡不足二十人,史称“台州大捷”。

    • ⏱ 2024-04-09 21:29:13

第十四章 侵略者的末日

  • 📌 两位大哥被排除后,戚继光开始继续寻找。而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中央大学校长(国子监祭酒)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将来必定前途远大,于是他在自己的名单上记下了这个人——高拱。

    • ⏱ 2024-04-09 21:32:13
  • 📌 于是戚继光的名单上又增加了一个名字,也是最后一个名字——张居正。

    这就是后来那对黄金搭档的起始。至于戚继光如何与张居正交好,实在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戚继光很会来事,而在某些方面,张居正也不正。
    戚继光就这样稳定了他的地位。事实证明,他是有远见的,以至于后来胡宗宪完蛋,他依然屹立不倒数十年,这都归功于他的交际工作。

    • ⏱ 2024-04-09 21:32:42

第十五章 英雄的结局

  • 📌 一向坚强的胡宗宪再也承受不住了。他费尽了心思,用尽了气力,不惜投靠奸党,不惜声名狼藉,奉承逢迎,溜须拍马,无所不用其极,他背弃了盟约,杀死了徐海,除掉了汪直,送出白鹿,屡报祥瑞,只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为了拯救万民,平息倭乱。
    但现在他却落得这样一个结局:腐臭的牢房,破烂的囚服,还有遥遥无期的羁押。坐镇东南的风光一去不返,即使将来出狱,等待他的也只是众人的唾弃和鄙视。

    • ⏱ 2024-04-10 00:14:12
  • 📌 不久之后的一个深夜,五十四岁的胡宗宪选择了自杀,在牢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临死前,他写下了人生最后时刻的愤怒与不平: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 ⏱ 2024-04-10 00:14:22
  • 📌 自嘉靖三十三年起,在胡宗宪的统领下,经过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不懈努力,历时十二年的长期战斗,日本强盗们终于被赶出了中国。

    • ⏱ 2024-04-10 00:15:12

第十六章 曙光

  • 📌 而高拱更是老奸巨猾,他既不争,也不靠,每天就等着参加嘉靖同志的追悼会,然后一夜之间奴隶翻身做主人。

    • ⏱ 2024-04-12 19:45:36
  • 📌 根据明代惯例,母亲死了,儿子要守孝服丧,这一重任自然要由严世蕃来承担。但是这样一来,严嵩就麻烦了,因为青词是严世蕃写的,主意是严世蕃出的,儿子去守灵,工作就完了。他既破译不了嘉靖的暗语,也无法应付纷繁复杂的局面。
    于是嘉靖对他的信任不断减少,对徐阶的欣赏却与日俱增,而朝中的墙头草们也纷纷改换门庭,严党的实力大幅削弱。自担任首辅以来,他第一次感到自己竟如此地脆弱。

    • ⏱ 2024-04-12 19:52:13

第十八章 致命的正义

  • 📌 作为当时世间最为精明的两个人,严世蕃和徐阶都敏锐地抓住了这场斗争的最关键要素——嘉靖。事实上,严世蕃死不死、放不放,并不取决于他有没有罪,有多大罪。别说内通日本人,就算他勾结外星人,只要嘉靖不开口,严世蕃就死不了。
    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严世蕃简直比嘉靖还要了解嘉靖,他知道这位皇帝是死要面子的人,才想出了这一绝招,如无例外,安全过关应该不成问题,可惜他偏偏碰上了徐阶。

    • ⏱ 2024-04-12 20:17:16
  • 📌 但是,这绝不能怪严世蕃同志,套用一句电影台词:不是国军无能,只是共军太狡猾。

    • ⏱ 2024-04-12 20:17:53
  • 📌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辛酉,严世蕃和罗龙文被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斩决。
    这位才学出众,聪慧过人,却又无恶不作,残忍狠毒的天才就此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恶贯至此,终于满盈。
    在严世蕃被处决的那一天,京城民众们奔走相告,纷纷前往刑场观刑,并随身携带酒水、饮料、副食品等,欢声笑语,边吃边看,胜似郊游。

    • ⏱ 2024-04-12 20:22:42
  • 📌 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严嵩被剥夺全部财产,赶回老家。没有人理会他,于是这位原先的朝廷首辅转行当了乞丐,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受尽白眼,两年后于荒野中悲惨死去,年八十八。
    正义终于得以伸张,以徐阶的方式。

    • ⏱ 2024-04-12 20:25:45
  • 📌 当初徐阶为了取得严嵩的信任,把自己长子徐璠的女儿嫁给严世蕃的儿子做妾。

    • ⏱ 2024-04-12 20:26:36
  • 📌 徐阶就有点不高兴了,徐阶的儿子徐璠也是左右为难。一天他去拜见父亲,见父亲一言不发,脸色很难看,于是回到屋里便把嫁到严家的女儿毒死,回来报告父亲。这个被毒死的女孩儿,也就成了徐阶打倒严嵩的政治牺牲品。

    • ⏱ 2024-04-12 20:26:25

第一章 奇怪的人

  • 📌 而在政治学中,这个铁三角的三方有着另外一个称呼:君权、宦权和相权。这就是帝国的权力架构,他们互相制衡、互相维持,在此三权之中,只要有两者联合起来,就能控制整个帝国

    • ⏱ 2024-04-12 20:30:39
  • 📌 此外,文中还有两句点睛之笔,可谓是千古名句,当与诸位重温:
    其一,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
    其二,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 ⏱ 2024-04-12 20:33:36
  • 📌 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骂人不难,骂好很难,而骂得能出书,且还是畅销书,那就是难上加难了。整个中国一百多年来,能达到这个高度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鲁迅,另一个是李敖。

    • ⏱ 2024-04-12 20:34:18
  • 📌 海瑞立刻勃然大怒,大骂道:“女孩子怎么可以随便接受男人给的东西?这样还配当我的女儿吗,我要是你都没脸活下去!”可怜五岁的小女孩因此吓得不轻,饿了七天七夜就死了。

    • ⏱ 2024-04-12 20:37:07
  • 📌 胡大人,我记得你以前出外巡视的时候曾经说过,各州县都要节约,过路官员不准铺张浪费,但今天我县接待一个过往人员的时候,他认为招待过于简单,竟然毒打了服务员,还敢自称是您的儿子。我一直听说您对儿女的教育很严格,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呢?这个人一定是假冒的,败坏您的名声,如此恶劣,令人发指,为示惩戒,他的全部财产已被我没收,充入国库,并把此人送到你那里去,让你发落。
    胡宗宪看到之后哭笑不得,此事就此不了了之,海瑞依然当他的县令,胡宗宪依然抗他的倭,倒是那位胡公子,据说回去后又挨了老爹一顿臭骂,从此旅游兴致大减。

    • ⏱ 2024-04-14 12:16:10

第二章 天才的对弈

  • 📌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最优秀的内阁首辅。
    请注意,在这两个称呼的后面,没有“之一”。

    • ⏱ 2024-04-14 12:30:16
  • 📌 所谓特权,就是当你在家酒足饭饱准备洗脚睡觉的时候,有人闯进来,拿走你的全部财产,放火烧了你的房子,把洗脚水泼在你的头上,然后告诉你,这是他的权力。这就是特权。

    • ⏱ 2024-04-14 12:34:21
  • 📌 十分滑稽的是,张居正虽对徐阶不感冒,却比较喜欢严嵩。在当时的他看来,严大人六十高龄还奋战在第一线,且精力充沛、神采奕奕,实在让人佩服得紧。
    所以在此后的两年中,纵使夏言被杀,可怜的班主任徐阶被恶整,他也从未发出一言一语,表示同情。恰恰相反,他倒是写了不少赞扬严嵩的文章,每逢生日还要搞点儿贺词送上去。
    对此,徐阶也无可奈何,但他相信总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能够体谅到他的一片苦心。

    • ⏱ 2024-04-14 12:35:23

第三章 成熟

  • 📌 我曾整理过明代言官的奏疏,看过不下百封弹章,骂法各异,精彩纷呈,但要论阴险毒辣之最,那还要算是胡应嘉的这封大作,数百年后读来仍让人毛骨悚然,冷风刺骨。
    “臣吏科给事中胡应嘉上奏,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高拱身受陛下大恩,却于皇上病重之时脱离职守,擅自回家,并将其值庐(即值班房)内的物品尽数搬回家中,臣实不知其有何用心?!”

    • ⏱ 2024-04-14 12:44:54
  • 📌 嘉靖是个聪明人,十六岁就能控制朝政,操纵群臣,而他的下属大都能力超强,文臣夏言、徐阶、胡宗宪全都权谋老到,武将戚继光、俞大猷、谭纶个个凶狠强悍,可谓是人才济济。
    然而,国家却变成了这样一副样子,正如海瑞所说,百姓穷困潦倒,家家干净;官场腐败横行,贪诈成性;国家入不敷出,年年闹赤字。大明帝国逐渐滑向崩溃的边缘。
    出现如此之怪象,只是因为两个字——自私。

    • ⏱ 2024-04-14 12:46:31
  • 📌 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嘉靖遗诏》。据说全文刊出后,举国欢腾,许多文人纷纷写诗讴歌此文,个别不地道的,竟敢在大丧期间放鞭炮庆祝。皇帝干到这个份儿上,失败,太失败了。

    • ⏱ 2024-04-14 12:48:03
  • 📌 就这样,李时珍进入了太医院,并见到了大明帝国最高级的病人——嘉靖。

    • ⏱ 2024-04-14 12:51:03
  • 📌 而王世贞之所以被确定为重点作者嫌疑人,说起来还和严世蕃先生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很多人认为,金瓶梅中的这位西门庆是有原型的,而原型就是严世蕃。
    其实就生活腐化而论,西门庆和严世蕃压根儿就不是一个档次的。西门庆的老婆说起来也就潘金莲那么几位,严世蕃那就多了去了,基本都是两位数起算;要谈贪污的钱财数目,更不知从何说起,西门大官人才什么级别,严侍郎可不是吃素的。
    当然,说他们两人有关系,那也不是凭空讲白话,人家还是有证据的,比如严世蕃同志又叫东楼,东楼和西门似乎还对得上;再比如严世蕃同志有个小名,叫做庆儿,这种类似猜谜类的玩意儿数不胜数,就不多说了。

    • ⏱ 2024-04-14 12:55:50
  • 📌 被禁的那一本,是《西游记》。如果你还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唐僧师徒四人曾经到过一个叫车迟国的地方,那个地方的皇帝推崇道教,迷信成仙,还搞出了几个虎力大师之类的邪门道士,最后被孙猴子一顿收拾,见阎王去了。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它会被禁了,这种骂人不吐脏字的把戏历来就不少见。还有那句著名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除了孙猴子外,估计也没人敢说。

    • ⏱ 2024-04-14 12:57:20

第四章 最终的乱战

  • 📌 公元1566年,朱载垕继位了,年号隆庆。他等了二十多年,终于等死了自己的老子,等到了皇位。

    • ⏱ 2024-04-14 12:58:58
  • 📌 隆庆看了户部尚书马森的账本之后,立刻下令抄了给嘉靖道友的房子以开源;凡宫内有储备的物料全部停止采办,号召后宫勤俭持家,用父亲嘉靖没用完的东西以节流,总算是让众大臣稍微松了一口气。

    • ⏱ 2024-04-14 13:00:45
  • 📌 于是在隆庆初年(1567),礼部尚书陈以勤与吏部左侍郎张居正同时入阁。至此内阁已有六人,他们分别是首辅徐阶,次辅李春芳、郭朴、高拱、陈以勤、张居正。
    请注意上面的六人名单排序,它的顺序排列实在非同寻常。

    • ⏱ 2024-04-14 13:03:43
  • 📌 这下高拱再也扛不住了,隆庆元年(1567),屁股还没坐热的高学士主动提出辞职回家,一个月后,他的同乡好友郭朴也退了休。
    徐阶,算你狠,我们走着瞧!

    就这样,徐阶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胜利。这也只能怪高拱兄不自量力,徐首辅久经考验,当年孤身一人,尚且敢跟严嵩对干,如今天下在握,皇帝都不好使,何况高学士,内阁里你排老几?
    高拱走了,最伤心的人是皇帝,但他也无能为力,因为他说了不算。

    • ⏱ 2024-04-14 13:08:24
  • 📌 此时的徐阶已经比皇帝还皇帝了,隆庆被他抓在手里,动弹不得。皇帝说:中秋节到了,咱们摆个宴席,庆祝一下。
    徐阶说:铺张浪费,你就不要办了。
    皇帝说:那好,我听你的。
    不久之后,皇帝又说:我这么多年一直待在北京,想要出去转转。
    徐阶真是个直爽人,说了一大堆话,概括起来两个字:不行。
    隆庆终于愤怒了,我爹还不敢这么管我呢!你凭什么?!一气之下,他毅然收拾行李,还是去了。

    • ⏱ 2024-04-14 13:08:41
  • 📌 世界上的事情实在是说不准的,短短两年,高拱和郭朴走了,徐阶也走了,原本甩尾巴的张居正一下子排到了第三。当然,这只是看上去很美,因为甩尾巴的依旧是他。

    • ⏱ 2024-04-14 13:09:55
  • 📌 所谓老实人不吃亏,李春芳现在有了充分的心得,像他这样的好好先生,从来不争不闹,居然也成了首辅,而陈以勤则当上了次辅。

    • ⏱ 2024-04-14 13:10:14
  • 📌 在下令高拱为大学士进入内阁的同时,隆庆兄还悄悄地送给他的老师一个职务——吏部尚书。

    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任命。根据历朝的惯例,为保证皇帝大权在握,内阁大学士不能兼管吏部。因为吏部是人事部,是中央六部中权力最大的部门,如果把人事权和政务处理权都交到一个人的手中,不出鬼才怪。

    • ⏱ 2024-04-14 14:11:51
  • 📌 高拱王者归来之时,在欣喜之余,他也惊奇地发现,自己只能排在第五了,而多出来的那个第四内阁学士,就是赵贞吉。

    • ⏱ 2024-04-14 14:12:53
  • 📌 但辞职的归辞职,该斗的还得斗,很快赵学士就败下阵来,收拾包袱回家了。而高拱则再接再厉,直接超越了张居正,排到了李春芳的后面,成为了次辅。

    • ⏱ 2024-04-14 14:18:07

第五章 高拱的成就

  • 📌 事情闹大了,徐阶的两个儿子被抓去充军,家里的所有田产都被没收,连他的家也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烧掉了,徐大人只能连夜逃往外地。
    看起来,海瑞赢了,然而事实证明,最后的胜利者只有高拱。

    • ⏱ 2024-04-14 14:22:25
  • 📌 白莲教主赵全
    赵全这个人,如果说他不是汉奸,那叫汉奸的可真不多了。不但怂恿俺答称帝,为他建造宫殿,还领着俺答到处烧杀抢掠,据说俺答每次打仗前都要备酒去找赵全请教,以至于朝廷内外听到赵全两个字都恨得咬牙切齿。另外,赵全还有一个身份:雁北地区白莲教教主。明朝开国后,白莲教被定性为邪教,受到严厉镇压。嘉靖三十三年(1554),赵全率领教徒出山西,叛逃河套丰州地区,建房定居,这些白莲教亡命之徒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批“走西口”的汉人移民。

    • ⏱ 2024-04-14 14:33:41
  • 📌 赵全的下场
    隆庆四年十二月初四,边关守将以最大的阵仗迎接了多年不曾归乡的赵全等人,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他押解到了京城。十二月二十二日,当朝皇帝隆庆也亲自在午门接见了赵全,并亲自登上城楼,目送赵全进入法场。相传在经过了为期三天的千刀万剐后,隆庆又特地命人将赵全的头颅进行了特殊加工,使之不坏,当做展览品传阅九边将士。这年元月,举国同欢。

    • ⏱ 2024-04-14 14:36:33
  • 📌 1582年,俺答去世后,他的夫人三娘子为了顾全大局,改嫁其子,子死又嫁其孙

    • ⏱ 2024-04-14 14:39:04

第六章 死斗

  • 📌 要知道,各科科代表虽说平时管收作业,实在是威风八面(特别是对我这种不爱交作业的人),但他们不是班委成员,老师召集开会的时候,他们是没有资格去的,也得不到老师的最高指示。
    卫生委员就不同了,虽然每日灰头土脸,但每当听到老师召唤时,将手中的扫把一挥,高傲地看一眼收作业的科代表,开会去也!
    那是相当的牛。
    相信你已经明白了,科代表就是各部部长,班委就是内阁,老师就是……

    • ⏱ 2024-04-14 14:41:00
  • 📌 比如有一次,他在宫里闲逛,“无意”地走进了宫内的收藏库,“无意”地信手翻阅皇帝的各种收藏品,然后“无意”中喜欢上了其中一幅画,最后便“无意”地“顺”(学名叫偷)走了这幅画。
    事实证明,冯保先生的艺术鉴赏眼光是相当高的,因为那幅被他收归己有的画,叫做《清明上河图》。

    • ⏱ 2024-04-14 14:46:40
  • 📌 高拱横插一杆,把御用监管事太监陈洪扶上了宝座。原因很简单,当年陈洪帮他上台,现在是还人情时间。
    你陈洪不过是个管仓库的御用监,凭什么插队?!然而可怜的冯保只能干瞪眼,高拱实在太过强悍,是招惹不得的。

    • ⏱ 2024-04-14 14:48:53
  • 📌 隆庆皇帝终于不行了。这位太平天子做了二十多年的替补,却只当了六年的皇帝,估计是当年压力太大,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上一大群言官口水乱飞,他又没有他爹那种心理素质,一来二去就一病不起。

    • ⏱ 2024-04-14 14:50:36
  • 📌 隆庆六年(1572)五月二十六日,隆庆皇帝朱载垕驾崩,年三十六岁。

    • ⏱ 2024-04-14 14:52:04

第七章 阴谋

  • 📌 自嘉靖二十七年(1548)起,在嘉靖的英明怠工下,大明王朝最为优秀的六位天才开始了角逐,除了一边看热闹的杨博外,大家都赤膊上阵,近身肉搏。徐阶等死了陆炳,除掉了严世蕃,把持了朝政,却被高拱一竿子打翻,家破人亡,之后高拱高调上台,风光无限。
    然而,胜利最终却属于一直低调的张居正,他等到了最后,也熬到了最后,在暗处用一记黑枪结果了高拱,成了游戏的终结者。

    • ⏱ 2024-04-14 15:01:31
  • 📌 从高拱走的那一刻起,大明王朝的皇帝就改姓张了。

    • ⏱ 2024-04-14 15:02:16
  • 📌 所以张居正决定改变这一局面。他吸取地方经验,推出了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颁布统一规定,全国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明白点说就是以后不收东西了,统一改收钱。
    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命令,却有着绝不简单的历史意义。

    • ⏱ 2024-04-14 15:08:35

第八章 张居正的缺陷

  • 📌 说戚继光送了几个女人给张居正,搞得后来许多主旋律作家十分难堪,对此统统无视。

    • ⏱ 2024-04-14 15:14:37
  • 📌 该轿子由真定地方知府赶制,轿内空间广阔,据估算,面积大致不低于五十平方米。共分为会客室和卧室两部分,会客室用来会见各地来客,卧室则用于日常休息。为防止张大人出行途中内急找不到厕所,该轿特设有卫生间,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 ⏱ 2024-04-14 15:29:56
  • 📌 你说这么大的轿子,得多少人抬?
    我看至少也要十几个人吧。
    十几个人?那是垫脚的!三十二个人起,还不打折,少一个人你都抬不起来。张大人的原则是,不计成本,只要风头!
    相信我,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关于这部分,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 ⏱ 2024-04-14 15:30:27

第九章 敌人

  • 📌 然而遗憾的是,大臣们却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张居正是一个破坏规则的人,是一个前所未见的独裁者。自朱元璋和朱棣死后,他们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民主生活,习惯了没事骂骂皇帝、喷喷口水。然而现在的这个人比以往的任何皇帝都更为可怕,如果长此以往,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 ⏱ 2024-04-14 15:35:36
  • 📌 万历皇帝随即颁布了自他继位以来,最为严厉的一道命令:
    胆敢再攻击张居正夺情者,格杀勿论!
    事实证明,在一拥而上的那群人中,好汉是少数,孬种是大多数,本来骂人就是为了个人利益,既然再骂要赔本(杀头),那就消停了吧。
    张居正又一次获得了胜利,反对者纷纷偃旗息鼓,这个世界清静了。

    • ⏱ 2024-04-14 15:40:15

第十章 千古,唯此一人

  • 📌 在张居正和李太后看来,这是一次良好的教育机会,万历将从中吸取经验,今后会好好待人,在成为明君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然而就在这一团和气之下,在痛哭与求饶声中,一颗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八年的感情就此画上句号。不是因为训斥,不是因为难堪,更不是因为罪己诏,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权力。

    • ⏱ 2024-04-14 15:49:39
  • 📌 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帝国内阁首辅、上柱国、正一品太师兼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年五十八,谥文忠。
    张居正死了,皇帝十分悲痛。这是真的,毕竟一个人陪伴了自己那么久,干了许多事,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很是哭了几场,甚至有几天悲痛得上不了朝。

    • ⏱ 2024-04-14 15:51:23
  • 📌 现任内阁首辅张四维也是张居正一手提起来的,自然不肯帮忙,要想整治张先生,谈何容易。
    然而很快,万历就发现自己错了,种种蛛丝马迹表明,除自己外,张先生还有一个敌人,一个他曾无比信任的人——张四维。

    • ⏱ 2024-04-14 15:53:25
  • 📌 所谓张凤盘,就是张四维;所谓辅佐圣明天子于亿万年也,相信读过书的都能明白,这是一句骂人的话,还顺道拉上了万历。
    这就是张敬修临死前的最后一声呐喊。

    • ⏱ 2024-04-14 15:56:59
  • 📌 事情终于解决了,万历的仇报了,他终于摆脱了张居正地控制,开始行使自己的权力。张四维的心愿也已了结,他在家乡守孝两年,即将期满回朝之际,却突然暴病身亡。厚道的人说他死得其所,不厚道的人说这是干了缺德事,被张居正索了命。

    • ⏱ 2024-04-14 15:57:33

第十一章 谜团

  • 📌 当年皇帝住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故宫,而天坛——就是今天的天坛。
    去过北京的人应该知道,这两个地方相隔比较远,具体说来,至少有五公里。上个月我坐车去,还走了二十分钟,而万历是坐11路车去的——两条腿。

    • ⏱ 2024-04-14 15:58:51
  • 📌 八百年后,宿命的转折再次到来,没有原因,没有预兆,停留在这个神秘的年份——万历十五年(1587)。

    • ⏱ 2024-04-14 16:20:49

第十二章 野心的起始

  • 📌 这里的唐,就是指明朝,因为唐朝时候,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很多留学生,带走了很多技术、文化,甚至政治制度,所以日本人一直称中国为唐。

    • ⏱ 2024-04-14 16:24:29
  • 📌 在短短四个小时之内,战斗就已结束,日军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共有五十九艘战舰被击沉,九鬼嘉隆、加藤嘉明、胁坂安治三员大将带头逃跑,两名日军将领由于受不了刺激,切腹自杀,上千日军淹死。史称“闲山大捷”。
    总而言之,在日本国内战史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海军,以及所谓海军名将们,就是这么个表现,真是怎一个“惨”字了得。
    在李舜臣地阻击下,日军水陆并进的企图被打破,海上攻击暂时处于停顿状态。李舜臣以他的天赋,完成了这一壮举

    • ⏱ 2024-04-14 16:28:16

第十三章 明朝的愤怒

  • 📌 他虽不上朝,却并非不管事。
    因为一个不会管事、不会控制群臣的人,是绝不可能做四十八年皇帝的,四十八天都不行。
    事实上,由始至终,他都在沉默地注视着这个帝国的一举一动。而现在,是说话的时候了。
    应该说,这次万历皇帝作出了一个正确地判断:日本的野心绝不仅限于朝鲜,一旦吞并成功,增强实力,养精蓄锐,必定变本加厉,到时更不好收拾。
    打比不打好,早打比晚打好,在国外打比在国内打好,所谓“无贻他日疆患”,实在是万历同志的真知灼见

    • ⏱ 2024-04-14 16:29:23
  • 📌 李如松想了一下,说:好,放下武器,就饶了你。
    哱拜松了口气,投降了。

    延续几个月的宁夏之乱就此画上了句号,由于其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史称“万历三大征”之一。当然,关于哱拜的结局,还要交代一句。
    史料上是这样记载的:尽灭拜(哱拜)族。
    这正是李如松的风格。
    投降?早干吗去了?

    • ⏱ 2024-04-14 16:39:33

第十五章 平壤血战

  • 📌 此战,明军阵亡七百九十六人,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
    而日军的伤亡数字,就有点儿意思了,据记载,此战中明军斩获日军一千六百四十七人,看起来似乎并不多。
    应该说,这是个很准确的数字,但它并不是日军的伤亡人数,而是日军的人头数。
    • ⏱ 2024-04-14 16:52:09

第一章 二次摊牌

  • 📌 沈惟敬这一生,是笔糊涂账,说他胆小,单身敢闯日军大营;说他混事吹牛,丰臣秀吉经常请他吃饭;说他误国,一没割地,二没赔款,还停了战。
    无论如何,还是砍了。
    从他的死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
    有些事不能随便混,有些事不能混。
    • ⏱ 2024-04-14 17:07:28

第三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

  • 📌 至此,抗倭援朝战争正式结束,此战历时七年,最终,以中国军队的彻底胜利,以及日本军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七年前,那杯由邪恶与野心酿成的苦酒,最终浇到丰臣秀吉的坟头上。
    活该,死了也该。
    正义终究战胜了邪恶,无论此时,或是三百四十年后,历史都用事实告诉了我们相同的道理:
    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有那么几个不安分的侵略者,他们或许残暴,或许强大,或许看似不可战胜,但终将被埋葬。

    • ⏱ 2024-04-14 17:52:02
  • 📌 大报坛是明亡之后修建的。当时的朝鲜肃宗大王为了纪念万历帝抗日援朝的情谊,在昌德宫花园修建此坛。最初仅祭祀神宗万历,后又将太祖洪武、毅宗崇祯的灵位增加了进去,在朝鲜并称三皇帝,每年于三帝即位、生辰、忌日祭拜,直至李朝终结。1908年,大韩帝国以政府名义停止了这项祭祀活动,并关闭了大报坛。于是,在历经二百余年后,大报坛作为李朝的遗址,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 ⏱ 2024-04-14 17:53:43

第五章 和稀泥的艺术

  • 📌 张居正的考成法。

    这是极为出人意料的一招,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申时行是张居正的嫡系,毫无理由反攻倒算。
    但申时行就这么干了,因为这样干,是正确的。
    考成法,是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即工作指标层层落实,完不成轻则罢官,重则坐牢,令各级官员闻风丧胆。

    • ⏱ 2024-04-14 18:10:55
  • 📌 因为张居正实在太牛了,当了二十六年的官,十年的“皇帝”(实际如此),名气比皇帝还大,虽然人死了,茶还烫得冒泡,所以不搞臭张居正,就搞不好政务。

    • ⏱ 2024-04-14 18:13:19
  • 📌 接下来的篇幅,是论据,描述了万历同志在喝酒、玩女人方面的具体表现,逐一论证以上四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比较长,就不列举了。
    综观此文,下笔之狠,骂法之全,真可谓是鬼哭狼嚎,就骂人的狠度和深度而言,雒于仁已经全面超越了海瑞前辈。雒遵同志如果在天有灵,应该可以瞑目了。

    更缺德的是,雒于仁的这封奏疏是十二月(农历)月底送上去的,搞得万历自从收到这封奏疏,就开始骂,不停地骂,没日没夜地骂,骂得新年都没过好。

    • ⏱ 2024-04-14 18:19:49
  • 📌 自万历十一年(1583)执政以来,申时行经历了无数考验,无论是上司还是同僚,他都应付自如。七年间,上哄皇帝,下抚大臣,即使有个把不识趣、不配合的,也能被他轻轻松松地解决掉,混得可谓如鱼得水。

    • ⏱ 2024-04-14 18:23:08

第七章 混战

  • 📌 这是一场实力不对等的较量,大臣的一句话,可能毫无作用,万历的一道圣旨,却足以改变任何人的命运。
    然而万历失败了,面对那群前仆后继的人,他虽然竭尽全力,却依然失败了,因为权力并不能决定一切——当它面对气节与尊严的时候。
    • ⏱ 2024-04-14 18:47:08

第八章 东林崛起

  • 📌 它的名字叫做东林书院,实事求是地讲,确实也就是个书院,但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它却焕发了不可思议的魔力,成为了一种威力强大的信仰,那些相信或接受的信徒,历史上统称为东林党。
    无数人的命运,大明天下的时局,都将由这个看似与朝廷毫无关系的地方,最终确定。

    • ⏱ 2024-04-14 21:13:41
  • 📌 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大人死在了家里,不知是病死,还是老死。但我知道,他确实很累,因为直到他死的那天,辞职都没有批下来,用今天的话说,他应该算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 ⏱ 2024-04-14 21:17:13
  • 📌 “争国本”就此落下帷幕。这场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闹腾得乌烟瘴气,还搞出了一个叫东林党的副产品。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它会有解决的一天。
    然而这件事情,却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由最意想不到的人解决了,遭遇父亲冷落的朱常洛终于修成正果,荣登太子。

    • ⏱ 2024-04-14 21:20:44
  • 📌 有一天,李太后和万历谈话,说起了皇长子,太后问:你为何不立他为太子?
    万历漫不经心地答道:他是宫女的儿子。
    太后大怒:你也是宫女的儿子!

    这就是活该了,万历整天忙里忙外,却把母亲的出身给忘了,要知道这位李老太太,当年也就是个宫女,因为长得漂亮才被隆庆选中,万历才当上了皇帝。如果宫女的儿子不能继位,那么万历兄是否应该引咎辞职呢?
    万历当即冷汗直冒,跪地给老太太赔不是,好说歹说才糊弄过去。
    这件事情,必定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皇后没指望,老太太反对,大臣不买账,说众叛亲离,丝毫也不过分。万历开始意识到,如果不顾一切强行立皇三子,他的地位都可能不保。

    • ⏱ 2024-04-14 21:23:43
  • 📌 三法司会审,是明代最高档次的审判,也是最为公平的审判,倒不是三法司这帮人有啥觉悟,只是因为参与部门多,把每个人都搞定,比较难而已。

    • ⏱ 2024-04-14 21:37:50
  • 📌 这一年,朱赓七十二岁。
    朱赓很可怜,他不但年纪大,而且老实,老实到他上任三天,就有言官上书骂他,首辅大人心态很好,统统不理。
    可让他无法忍受的是,他不理大臣,皇帝也不理他。

    • ⏱ 2024-04-15 00:17:34
  • 📌 这一年里朱老头算被折腾惨了,上书国政,皇帝不理,上书辞职,皇帝也不理。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朱赓忍无可忍,上书说自己有病,竟然就这么走了。
    皇帝还是不理。

    终于走光了。
    内阁没人待,首辅没人干,经过万历的不懈努力,朝廷终于达到了传说中的最高境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自明代开国以来,只有朱元璋在的时候,既无宰相,也无内阁,时隔多年,万历同志终于重现往日荣光。

    • ⏱ 2024-04-15 00:16:25

第九章 谋杀

  • 📌 这个影子的名字,叫做沈一贯。

    就沈一贯的政绩而言,在史书中也就是个普通角色,但事实上,这位仁兄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是明朝晚期研究的重点人物。
    因为这位兄弟的最大成就,并不是搞政治,而是搞组织。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工作期间,除了日常政务外,他一直在干一件事——拉人。

    • ⏱ 2024-04-15 00:44:00
  • 📌 无锡的顾宪成,只是一个平民,他所经营的,只是一个书院,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书院可以藐视当朝的首辅,说他们是木偶、婴儿,这个书院可以阻挡大臣复起,改变皇帝任命。
    大明天下,国家决策,都操纵在这个老百姓的手中,从古至今,如此牛的老百姓,我没有见过。
    无论是在野的顾宪成、高攀龙、赵南星,还是在朝的李三才、叶向高,都不是省油的灯,东林党既有社会舆论,又有朝廷重臣,要说它是纯道德组织,鬼才信,反正我不信。

    • ⏱ 2024-04-15 00:45:36
  • 📌 太子的表现也很好,当众抒发父子深情,给这出闹剧画上了圆满句号。
    一天后,张差被凌迟处死,十几天后,庞保和刘成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刑部大牢里,就杀人灭口而言,干得也还算相当利落。
    轰动天下的疯子袭击太子事件就此结束,史称明宫三大案之“梃击”。

    • ⏱ 2024-04-15 00:58:41

第十章 不起眼的敌人

  • 📌 至于思想,那更是没法说。由于王守仁的心学大量传播,特别是最为激进的泰州学派,狂得没边,什么孔子孟子,三纲五常,那都是“放屁”“假道学”。总而言之,打倒一切权威,藐视一切准则。
    封建礼教也彻底废了,性解放潮流席卷全国。按照“二言”的说法,女人离异再嫁,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青楼妓院如雨后春笋,艳情小说极其流行,涌现了许多优秀作者和忠实读者群。今天流传下来的所谓明代艳情文学,大都是那时的产物。
    说到这个份儿上,我也无话可说了。
    自然经济,这是纯粹的自然经济。
    万历年间的真相大抵如此,一个政治纷乱、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生机勃勃的世界。
    然而这个世界,终究被毁灭了

    • ⏱ 2024-04-15 01:05:37
  • 📌 ”有明一代,一提起贪官,就让人想起严嵩、魏忠贤之流,但实际上最大、最贪的人,却高坐在金銮殿内,被人山呼“吾皇圣明”呢。

    • ⏱ 2024-04-15 01:07:43
  • 📌 然而这个小人物,只用了三十多年,就统一了女真、建立了政权,占据了原本重兵集结的辽东,并正式向明朝挑战。
    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他得到了帮助。
    而帮助他的这个人,就是李成梁。

    • ⏱ 2024-04-15 23:50:05
  • 📌 万历二十一年(1593),努尔哈赤终于统一建州女真,成为了女真最强大的部落。

    • ⏱ 2024-04-15 23:51:52
  • 📌 战后,努尔哈赤将叶赫部首领分尸,一半留存,一半交叶赫部。自此,叶赫部与爱新觉罗部不共戴天。据说其部落首领于战败之时,曾放言如下:
    “我叶赫部若只剩一女子,亦将倾覆之!”
    叶赫部居住于那拉河畔,故又称叶赫那拉。

    • ⏱ 2024-04-15 23:52:38
  • 📌 李成梁做了件不公道的事情,他扶植了努尔哈赤,培养了明朝的敌人。
    但公道地讲,他并不是故意的,更不是所谓的汉奸。
    因为在他看来,所谓努尔哈赤,不过是一只柔弱的猫,给它吃穿,让它成长,最后成为一只温顺、听话的猫。

    • ⏱ 2024-04-15 23:54:41

第十一章 萨尔浒

  • 📌 杜松,陕西榆林人,原任陕西参将,外号杜太师。
    前面提过,太师是朝廷的正一品职称,拿到这个头衔的,很少很少,除了张居正外,其他获得者一般都是死人、追认。

    • ⏱ 2024-04-16 00:01:42
  • 📌 杨镐倒是相当镇定,毕竟他的关系搞得好。自他回来后,言官弹劾不绝于耳,但有老上级兼老同党方从哲保着,他也不怎么慌。
    可这事实在是太大了,皇帝下旨追查,言官拼命追打,特别是一个叫杨鹤的御史,三天两头上书,摆明了是玩命的架势。那边努尔哈赤还相当配合,又攻陷了铁岭。几棍子抡下来,实在是扛不住了。
    不久后,他被逮捕,投入诏狱,经审讯判处死刑,数年后被斩首。
    责任追究完了,但就在追究责任的时候,努尔哈赤也没歇着,还乘势攻下了全国比较大的城市——铁岭。

    • ⏱ 2024-04-16 00:08:27

第十二章 东林党的实力

  • 📌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万历不行了。

    高拱、张居正、申时行、李成梁、东林党、朝鲜、倭寇、三大征、萨尔浒、资本主义萌芽、不上朝、太子、贵妃、争国本、打闷棍。
    我只能说,他这辈子应该比较忙

    • ⏱ 2024-04-16 00:18:26
  • 📌 担惊受怕几十年的朱常洛终于熬出头了。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一日,朱常洛正式登基,即后世所称之明光宗,定年号为泰昌。

    • ⏱ 2024-04-16 00:19:32
  • 📌 因为朱常洛活了三十八年,明光宗却只能活一个月。

    一个撑了三十八年,经历无数风雨险阻达到目标的人,却在一个月中意外死亡,是很不幸的。
    导致死亡与不幸的罪魁祸首,是郑贵妃。

    • ⏱ 2024-04-16 00:19:58
  • 📌 光宗皇帝的性命,就丢在了这份礼物上。
    这份礼物,是八个美女。

    对于常年在宫里坐牢,哪儿都不能去,啥也没有的朱常洛而言,这是一份丰厚的礼物。辛辛苦苦、畏畏缩缩了几十年,终于可以放纵一下了。
    古语有云:一口吃不成胖子,但朱常洛应该算是不同凡响,他几天就变成了瘦子。在史料上,含蓄的文言文是这样描述的:
    “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

    • ⏱ 2024-04-16 00:21:28
  • 📌 李选侍应该是个美女,至少长得还不错,因为皇帝最喜欢她,而且皇帝的儿子,那个未来的天才木匠——朱由校,也掌握在她的手中。正是因为这一点,郑贵妃找上了她。

    • ⏱ 2024-04-16 00:23:38

第十三章 小人物的奋斗

  • 📌 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初一,明光宗在宫中逝世,享年三十九,在位一个月。
    皇帝死了,这十分正常,皇帝吃药,这也很正常,但吃药之后就死了,这就不正常了。
    明宫三大案之“红丸案”,就此拉开序幕。

    • ⏱ 2024-04-16 23:24:09
  • 📌 一顿连骂带捧,把太监们都镇住了,领头的人见势不妙,就撤了。
    这个被杨涟骂走的领头太监,名叫李进忠,是个不出名的人。但不久之后,他将更名改姓,改为另一个更有名的名字——魏忠贤。
    在杨涟的护卫下,朱由校终于来到了文华殿。在这里,他接受了群臣的朝拜,成为了新的皇帝,史称明熹宗。

    • ⏱ 2024-04-16 23:28:26
  • 📌 拜他父亲所赐,几十年来躲躲藏藏,提心吊胆,儿子的教育是一点没管,所以朱由校小朋友不怎么读书,却很喜欢做木匠,常年钻研木工技巧。

    • ⏱ 2024-04-16 23:31:10
  • 📌 李选侍搬出乾清宫,成为明宫三大案中的“移宫案”,其中离奇曲折、荒诞怪异之处堪称经典

    • ⏱ 2024-04-16 23:33:42

第一章 强大,无比强大

  • 📌 明光宗朱常洛,作为明代一位极具特点(短命)的皇帝,他的人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苦大仇深。
    出生就不受人待见,母亲被冷遇,长大了,书读不上,太子当不了,基本算三不管,吃穿住行级别很低,低到连刺杀他的人,都只是个普通农民,拿着根木棍就敢往宫里闯。
    好不容易熬到登基,还要被老婆胁迫。忍了几十年,放纵了一回,身体搞垮了,看医生,遇见了蹩脚庸医,想治病,就去吃仙丹,结果真“成仙”了

    • ⏱ 2024-04-16 23:37:08
  • 📌 二手皇陵
    朱常洛驾崩时,万历皇帝尚未下葬,因此在短时期内,根本无力为他重新修建陵寝。无奈之下,“治丧委员会”只好打起了另一个死人的主意。原来朱祁钰在位时,曾在天寿山为自己修建过一处陵寝,还没完工,就爆发了夺门之变,不久朱祁钰抑郁而终,英宗按亲王的规格将其葬在了北京西山,在天寿山的陵寝工程遂被废弃。直至一百多年后,朝廷决定变废为宝,于是在这项烂尾工程上作了些改建,把朱常洛葬到了那里,是为庆陵。这位生前窝囊了一辈子的皇帝,死后只好又委屈了一次。

    • ⏱ 2024-04-16 23:38:34
  • 📌 孙得功去劝降李永芳,却被李永芳劝降。原因很简单,不是什么忠诚、爱国、民族、大同之类的屁话,只是他出价更高。
    为了招降李永芳,努尔哈赤送了一个孙女,一个驸马(额驸)的头衔,还有无数金银财宝。很明显,王化贞出不起这个价。
    努尔哈赤从来不做赔本买卖,他得到了极为丰厚的回报。

    • ⏱ 2024-04-16 23:47:33
  • 📌 自万历四十六年(1618)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短短三年时间,抚顺、铁岭、开原、辽阳、沈阳,直至整个辽东,全部陷落。
    从杨镐、刘綎到袁应泰、王化贞、熊廷弼,不能打的完了,能打的也完了,熊人死了,牛人也死了。

    • ⏱ 2024-04-16 23:49:50

第二章 天才的敌手

  • 📌 天启皇帝朱由校这辈子没读过什么书,就好做个木工,所以除木匠师傅外,他对其他老师极不感冒。
    但孙承宗是唯一的例外。
    由于孙老师长期从事儿童(私塾)教育,对木头型、愚笨型、死不用功型的小孩,一向都有点办法,所以几堂课教下来,皇帝陛下立即喜欢上了孙老师。他从没有叫过孙承宗的名字,而代以一个固定的称谓——“吾师”。
    这个称呼,皇帝陛下叫了整整七年,直到去世为止。
    他始终保持对孙老师的信任,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挑拨、中伤,都无济于事。
    我说的这个“何人”,是指魏忠贤。

    • ⏱ 2024-04-17 13:08:02
  • 📌 更重要的是,袁崇焕有着战死沙场的决心。
    因为在战场上,求生者死,求死者生。

    • ⏱ 2024-04-17 13:09:43
  • 📌 祖大寿,袁崇焕的第一个助手。

    其实祖大寿这个名字,是很讨巧的,因为用当地口音,不留神就会读成祖大舅。为了不至于乱了辈分,无论上级下属,都只是称其职务,而不呼其姓名。
    只有一个人,由始至终、坚定不移地称其为大舅,原因很简单,祖大寿确实是他的大舅。
    这个人名叫吴三桂。

    • ⏱ 2024-04-17 13:11:25

第三章 一个监狱看守

  • 📌 事后证明,自明朝军队进入锦州的那一刻起,努尔哈赤的悲惨命运便已注定。
    因为至此,孙承宗终于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关锦防线。
    所谓关锦防线,是指由山海关—宁远—锦州组成的防御体系。该防线全长四百余里,深入后金区域,沿线均有明朝堡垒、据点,极为坚固。
    历史告诉我们,再坚固的防线,也有被攻陷的一天。
    历史还告诉我们,凡事总有例外,比如这条防线。
    事实上,直到明朝灭亡,它也未被突破。此后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后金军队用手刨,用嘴啃,用牙咬,都毫无效果,还搭上了努尔哈赤先生的一条老命

    • ⏱ 2024-04-17 13:13:47
  • 📌 所谓八大贝勒,分别是指代善、阿敏、莽尔古泰、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

    • ⏱ 2024-04-17 22:24:34
  • 📌 但最能打仗的,是三个人,除皇太极和多尔衮外,还有一个代善。

    • ⏱ 2024-04-17 22:25:14
  • 📌 ;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过于强大。

    万历四十八年,在杨涟、左光斗以及一系列东林党人的努力下,朱常洛顺利即位,成为了明光宗。
    虽然这位仁兄命短,只在皇位上活了一个月,但东林党人再接再厉,经历千辛万苦,又把他的儿子推了上去,并最终控制了朝廷政权。

    • ⏱ 2024-04-17 22:27:36
  • 📌 汪文言,安徽人,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甚至不是秀才,他没有进过考场,没有当过官,只是个普通的老百姓。
    对这位老百姓,后世曾有一个评价:以布衣之身,操控天下。

    • ⏱ 2024-04-17 22:29:04

第四章 毁灭之路

  • 📌 在这本书中,刘伯温神秘兮兮地对近五百年来的大事都作了一番预言,其中有一句:“任用阉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所谓“八千女鬼”,实际上就是将“魏”字分拆了一下。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能猜得出,这就是在说魏忠贤祸国一事。这本书极有可能是近代人事后诸葛亮式的伪作,只不过托名刘伯温罢了。否则刘伯温果真有如此神奇的预测本领,为何算不到自己不能善终呢?

    • ⏱ 2024-04-17 22:36:51
  • 📌 只要丢掉这件东西,就能找一份好工作——太监。
    这并非魏忠贤的个人想法,事实上在当地,这是许多人的共识。

    • ⏱ 2024-04-17 22:37:41
  • 📌 无名白,又叫私白,明清时专指那些没能当成太监的阉人。明后期,私自阉割的人越来越多,但宫中太监的岗位实在有限,有竞争必然会有淘汰,所以绝大部分阉人只好成为“无名白”。这些人中出路最好的,当属到权贵之家充役的。差一点的,就到澡堂子里专门为太监们搓澡——虽然收入微薄,但有机会接触太监界的高端人士,尚有咸鱼翻身的机会。但即便是这样的工作机会也不多,大部分阉人只好沦为乞丐。这帮人经常结群在京城四周游荡,见人便强行乞讨,一有机会便公然实施抢劫,社会危害极大,时人称其为“丐阉”

    • ⏱ 2024-04-17 22:39:06
  • 📌 万历十六年(1588),穷困至极的魏忠贤来到了一户人家的府上,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份用人的工作。
    他的命运在这里改变

    • ⏱ 2024-04-17 22:40:41
  • 📌 宫里,能被称为“太监”的,都是宦官的最高领导。太监以下,是少监,少监以下,是监丞,监丞以下,还有长随、当差。
    当差以下,就是火者了。
    那么魏火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大致包括以下几项:扫地、打水、洗马桶、开大门等。

    • ⏱ 2024-04-17 22:42:22
  • 📌 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死得很早,他爹当了几十年太子,自己命都难保,这一代人的事都搞不定,哪有时间关心下一代。所以朱由校基本算是客氏养大的。
    十几年朝夕相处,而且客氏又是“妖艳美貌,品行淫荡”,要有点什么瓜田李下、鸡鸣狗盗,似乎也说得通。
    就年龄而言,客氏比朱由校大十八岁,按说不该引发猜想,可惜明代皇帝在这方面,是有前科的。比如成化年间的明宪宗同志,他的保姆万贵妃,就比他大十九岁,后来还名正言顺地搬被子住到一起。就年龄差距而言,客氏技不如人,没能打破万保姆的纪录。如此看来,传点绯闻,实在正常。

    • ⏱ 2024-04-17 22:46:31
  • 📌 虽说太监不算男人,但毕竟不是女人,反正有名无实,大家一起过日子,说说话,也就凑合了。
    这种现象,即所谓对食。

    • ⏱ 2024-04-17 22:47:25
  • 📌 这位公正的宋先生,在他的野草书里,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
    “魏虽腐余,势未尽,又挟房中术以媚,得客欢。”
    这句话,通俗点说就是,魏忠贤虽然割了,但没割干净。后半句儿童不宜,我不解释。

    • ⏱ 2024-04-17 22:49:39

第五章 道统

  • 📌 成为东厂提督太监后不久,魏忠贤经过仔细思考、精心准备,对东林党发动了攻击。

    • ⏱ 2024-04-17 22:53:31
  • 📌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斗争,不至于被人骂死还哈哈大笑,魏公公决定找几个助手,俗称走狗。
    最早加入,也最重要的两个走狗,分别是顾秉谦与魏广微。

    • ⏱ 2024-04-18 21:46:31
  • 📌 因为他已看清,这个看似强大的东林党,实际上非常脆弱。吏部尚书赵南星不可怕,佥都御史左光斗不可怕,甚至首辅叶向高,也只是一个软弱的盟友。
    真正强大的,只有这个连举人都考不上,地位卑微,却机智过人、狡猾到底的汪文言。要解决东林党,必须除掉这个人,没有任何捷径。

    • ⏱ 2024-04-18 21:49:33
  • 📌 这位逻辑“还算正常”的阮大铖先生,真算是奇人,可以多说几句。后来他加入了阉党,跟着魏忠贤混;混砸了又跑到南京,跟着南明混;跟南明混砸了,他又加入大清。在清军营里,他演出了人生中最精彩、最无耻的一幕。

    • ⏱ 2024-04-18 21:50:25
  • 📌 而魏忠贤,是一个文盲,逼走老婆,卖掉女儿,他没原则,没底线,阴险狡诈,不择手段,已达到了无耻无极限的境界。他绝了后,也空了前。

    • ⏱ 2024-04-18 21:56:46

第六章 杨涟

  • 📌 两天后,内阁大学士韩爌辞职,魏忠贤的非亲生儿子顾秉谦接任首辅,至此,内阁彻底沦陷。
    东林党失败了,败得心灰意冷。按照以往的惯例,被赶出朝廷的人,唯一的选择是在家养老。
    但这一次,魏公公给他们提供了第二个选择——赶尽杀绝。
    • ⏱ 2024-04-18 22:06:47

第七章 殉道

  • 📌 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四日夜。
    许显纯把一根大铁钉,钉入了杨涟的头顶。
    这一次,奇迹没有再次出现,杨涟当场死亡,年五十四。
    伟大的殉道者,就此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 ⏱ 2024-04-18 22:10:35

第八章 袁崇焕

  • 📌 所谓封建士大夫,如王安石,如张居正,如杨涟,如林则徐。
    所谓封建士大夫精神,就是没落、守旧、不懂变通、不识时务、给脸不要脸,瞧不起劳动人民,自命清高,即使一穷二白,被误解、污蔑,依然坚持原则,坚持信念,坚持以天下为己任。
    他们坚信自己的一生与众不同,高高在上,无论对方反不反感。

    • ⏱ 2024-04-18 22:24:20
  • 📌 袁崇焕
    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梁启超

    • ⏱ 2024-04-18 22:27:23

第十章 胜利 结局

  • 📌 当然努尔哈赤是不会甘心的,所以在临走之前,他把所有的怒火发泄到了宁远城边的觉华岛上。那里还驻扎着几千明军,以及上万名无辜的百姓。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原本相隔几十里的大海,结上了厚厚的冰。失落的后金军踏着冰层,向岛上发动猛攻,毫无遮挡的明军全军覆没。此外,士兵屠杀了岛上所有的百姓(逢人立碎),以显示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并向世间证明,努尔哈赤先生并不是无能的,他至少还能杀害手无寸铁的平民。

    • ⏱ 2024-04-19 22:53:21
  • 📌 宁远之战就此结束,率领全部主力、拼死攻击的名将努尔哈赤,最终败给了仅有一万多人,驻守孤城的袁崇焕,铩羽而归。
    此战后金损失极为惨重,虽然按照后金的统计,仅伤亡将领两人,士兵五百人,但很明显,这是个相当谦虚的数字。

    • ⏱ 2024-04-19 22:53:31
  • 📌 天启六年八月十一日,征战半生的努尔哈赤终于逝世了。
    他的死因,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被炮弹打坏的,也有的说是病死的,但无论是病死还是打死,都跟袁崇焕有着莫大的关系。
    挨炮就不说了,那么大一铁坨子,外加各类散弹,穿几个窟窿不说,再加上破伤风,这人就废定了。
    就算他没挨炮,精神上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有点心理障碍十分正常。外加努先生自打出道以来,从没吃过亏,败在无名小卒的手上,实在太丢面子,就这么憋屈死,也是很有可能的。

    • ⏱ 2024-04-19 22:54:47

第十一章 皇太极

  • 📌 这八个人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
    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位置只有一个。

    • ⏱ 2024-04-19 22:55:16
  • 📌 事实上,打努尔哈赤含笑那天起,汗位就已注定,它只属于一个人——皇太极。
    因为除这位仁兄外,别人都有问题。

    • ⏱ 2024-04-19 22:55:39
  • 📌 天启七年正月初八,阿敏出兵朝鲜。朝鲜军的表现相当稳定,依然是一如既往地不经打,一个月后平壤就失陷了。再过一个月,朝鲜国王就签了结盟书,表示愿意服从后金。

    • ⏱ 2024-04-19 22:58:56

第十二章 宁远,决战

  • 📌 战役至此结束,五月十一日至六月五日,在长达二十余天的时间中,后金与大明在锦州、宁远一线展开大战,最终以后金惨败告终,史称“宁锦大捷”。
    在这场战役中,后金军伤亡极大,据保守估计,应该在一万人左右,多名牛录战死,部队退回沈阳。
    该结果充分说明,明朝只要自己不折腾自己,后金是没戏的。

    • ⏱ 2024-04-19 23:09:56
  • 📌 虽然张皇后才十五岁,但她的心智年龄应该是五十多岁。自打入宫起,就开始跟客氏干仗,且丝毫无惧,时常还把魏公公拉进宫来骂几句,完全不把魏大人当外人,九千岁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没办法。
    到天启三年,张皇后怀孕了,客氏无计可施,让人按摩时做了人工流产。

    • ⏱ 2024-04-20 15:17:37

第十三章 疑惑

  • 📌 在许多的史书中,崇祯皇帝应该是这么个形象:很勤奋,很努力,就是人比较傻,死干死干往死里干,干死也白干。
    这是一种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用心险恶的说法。
    真正的崇祯,是这样的人:敏感、镇定、冷静、聪明绝顶。

    • ⏱ 2024-04-20 15:25:51
  • 📌 他的目的是制造迷雾,彻底混乱敌人的神经

    • ⏱ 2024-04-20 15:31:24

第十四章 夜半歌声

  • 📌 所以,魏忠贤和客氏被翻了出来,客氏的尸体被斩首,所谓死无全尸。
    魏忠贤惨点,按崇祯的处理意见,挖出来后剐了,死后凌迟,割了几千刀。
    • ⏱ 2024-04-20 15:43:02

第十六章 复起

  • 📌 范文程一生侍奉过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位领导,是清代开国最著名的谋士。其重要性,比之汉代的张良、明代的刘基也毫不逊色,但他比前两者幸运的是,在功成之后,没有遭到皇帝的猜忌清洗。他生病时,顺治亲自给他调药,还派画师为他画像并小心珍藏;他死后,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祭文,还立碑记功,并手书“元辅高风”的匾额。有清一代,特别是前期,罕见有汉人官员能得到这样的重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卖国贼,他的事业越成功,对明朝人民的伤害就越深。他经常说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可惜哪有那么多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美事呢?
    • ⏱ 2024-04-20 15:55:37

第一章 杀人

  • 📌 到了民国时期,土匪出身的孙殿英又跑到遵化,挖了清朝的祖坟,据说把乾隆、慈禧等一干伟大人物的尸体乱踩一通,着实是叫他们死不瞑目

    • ⏱ 2024-04-20 16:12:59
  • 📌 袁崇焕绝不是叛徒,也绝不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他存在与否,并不能决定明朝的兴衰成败。换句话说,以他的才能,无论怎么折腾,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 ⏱ 2024-04-20 16:20:45

第三章 阴谋

  • 📌 崇祯不该死,因为他是被李自成灭掉的,所以李自成在清朝所修明史里面的分类,是流寇。
    而我依稀记得,清军入关时,他们的口号并非建立大清,而是为崇祯报仇,所以崇祯应该是正义的。
    弘光之所以该死,因为他是被清军灭掉的,大清王朝所剿灭的对象,必须邪恶,所以,弘光应该是邪恶的。
    在眼花缭乱的历史评论背后,还是只有两字——利益。
    但凡能争取大明百姓支持的,都要利用,但凡是大清除掉的,都是敌人。只为了同一个目的——维护大清利益,稳固大清统治。

    • ⏱ 2024-04-20 17:02:35
  • 📌 要诋毁崇祯,无需谩骂、无需污蔑,只需要夸奖一个人——袁崇焕。
    因为袁崇焕是被崇祯干掉的,所以只要死命地捧袁崇焕,把他说成千古伟人,而如此伟人,竟然被崇祯干掉了,所谓自毁长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崇祯与历史上宋高宗(杀岳飞)之流归为同类。
    当然了,安抚大明百姓的工作还是要做,所以该夸崇祯的,还是得夸,只是夸的内容要改一改,要着力宣传他很勤政,很认真,很执著,至于精明能干之类的,可以忽略忽略,总而言之,一定要表现人物的急躁、冲动,想干却没干成的形象。

    • ⏱ 2024-04-20 17:03:41
  • 📌 具体方法是,所有的考卷收齐后,密封姓名,不直接交给考官,而是转给一个特别的人。
    这个人并非官员,他收到考卷后,只干一件事——抄。

    所有的考卷,都由他重新抄写,然后送给考官批改,全程由人监督。

    • ⏱ 2024-04-20 17:09:00

第四章 斗争技术

  • 📌 温体仁未必是奸臣,钱谦益未必是好人,不需要惊讶,历史往往跟你所想的并不一样。英雄可以写成懦夫,能臣可以写成奸臣,史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写。
    • ⏱ 2024-04-20 17:17:54

第五章 投降?

  • 📌 一 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受封和硕大贝勒,因功获封“古英巴图鲁”称号。对顺治帝福临及孝庄后忠心耿耿,清代世袭罔替的八个“铁帽子王”中,代善及其子孙就占了三个;二、阿敏,舒尔哈奇与那其亚之子,努尔哈赤之侄,受封和硕二贝勒。因为作战勇猛,脾性刚硬,不怎么听话,皇太极后来把他给关了禁闭,十年后郁郁死去;三、莽古尔泰,努尔哈赤五子,受封和硕三贝勒,因为死得早(崇祯五年),死后被夺爵;四、皇太极,努尔哈赤八子,天命元年受封和硕四贝勒。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即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史称清太宗。
    • ⏱ 2024-04-21 06:51:11

第六章 纯属偶然

  • 📌 翻开史书,你会不禁感叹,崇祯同志的运气实在太差:
    崇祯元年,陕西旱灾。崇祯二年,陕西旱灾。崇祯三年,陕西旱灾。
    崇祯四年,陕西旱灾……
    灾荒之后,没有粮食吃,就是饥荒。
    没有粮食吃,就吃人。
    对受灾的人而言,吃人,并非童话。

    • ⏱ 2024-04-21 13:07:23
  • 📌 我曾经在图书馆翻过半个月的史料,查询张献忠先生投降的相关问题,我知道他是经常投降的,但我不知道,他能经常到这个份儿上。
    简单地说,他的投降次数,用一只手,是数不过来的,两只手都未必,而且他投降的频率也很高,有一次,从投降到再反,只用了十几天。

    • ⏱ 2024-04-21 13:15:56

第七章 第二个猛人

  • 📌 真正的主角,是后面的五位,外号你不知道,那就对个号吧:
    闯王——高迎祥;
    八大王——张献忠;
    曹操——罗汝才;
    闯塌天——刘国能;
    最后,是最牛的一位,闯将——李自成。
    这是极为有趣的五个人,他们性格不同,关系不同,有的是上下级,有的是战友,有的是老乡,为了生存,揭竿而起。

    • ⏱ 2024-04-21 13:24:15
  • 📌 崇祯是个很苦的孩子,上任时年纪轻轻,小心翼翼地装了两年孙子,干掉了死太监,才算正式掌权。掌权之后,手下那帮大臣又斗来斗去,好不容易干了几件事(比如裁掉驿站),又干出来个李自成。辛辛苦苦十几年,最后还是没辙。
    史料告诉我们,崇祯很勤奋,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天天上朝,自己和老婆都穿旧衣服,也不好色(没有时间),兢兢业业这么多年,没享受权利,尽承担义务。这样的皇帝,给谁谁都不干。

    • ⏱ 2024-04-21 13:26:55

第八章 突围

  • 📌 但凡某个朝代,到了最后时刻,战斗力都相当之差,但明朝似乎是个例外,几十年前,几万人就能把十几万日军打得落花流水,几十年后,虽说差点儿,但还算凑合。

    • ⏱ 2024-04-21 13:33:12
  • 📌 《咏蟹》全文为“一身甲胄任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双鳌恰是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只怕钓鳌人设铒,捉将沸釜送残生。”这首诗为李自成十六岁所作。全诗颇有英雄气概,其可见少年的叛逆精神。前六句以螃蟹的横行写将军的威武,后两句笔锋一转,写了作者担忧横行的螃蟹难逃被煮的命运,这与其一生的起落倒是有点呼应。

    • ⏱ 2024-04-21 13:37:50
  • 📌 朝代还在,祖坟就被人刨了的,只有明朝。
    所以崇祯听到消息后,差点儿晕了过去。

    • ⏱ 2024-04-21 13:40:47
  • 📌 第六封罪己诏,时间:崇祯十七年,庄烈帝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联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 ⏱ 2024-04-21 13:41:48

第九章 一个文雅的人

  • 📌 曹文诏是猛人,猛人同样是人,包围的人越来越多,他的伤势越来越重,于是,在即将力竭之时,他抽出了自己的刀。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举刀自尽。
    曹文诏就这样死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很勇敢。
    无论如何,一个勇敢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崇祯极其悲痛,立即下令追认曹文诏为太子太保,开追悼会、发抚恤金、料理后事等。

    • ⏱ 2024-04-21 13:44:01
  • 📌 前后三战,张献忠损失极为惨重,死伤无数,被打出了毛病,据说听到卢象昇、祖宽的名字就打哆嗦。

    • ⏱ 2024-04-21 13:48:14

第十章 孙传庭

  • 📌 李自成的麻烦在于,他的老婆给他戴了绿帽子。
    这位给李自成送帽子的老婆,叫邢氏,虽然不能肯定李自成有多少老婆,但这个老婆,是比较牛的。

    • ⏱ 2024-04-21 13:50:49
  • 📌 李自成的第一个老婆姓韩,是个从良的女子,嫁李自成后安静了没多久就跟一个公务员盖君禄好上了,李自成毫不犹豫就杀了这两个人。继室邢氏就是高杰的相好。李自成跟随高迎祥之后娶了高氏,有人说这位是高迎祥的侄女,二人是表兄娶表妹,亲上加亲,但这说法如同《明史》中说高迎祥是李自成的舅舅一样,也有待推敲。李自成建大顺国后,便立高氏为皇后,高氏知书识礼,常与女儿一起研究诗书。另有一房小妾张氏则较为受宠。

    • ⏱ 2024-04-21 13:51:33
  • 📌 对李自成而言,这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老婆跑了,除面子问题外,更为严重的是,他的很多秘密,老婆都知道(估计包括私房钱的位置)。
    除了老婆损失外,还有人才损失。
    在当时李自成的部下里,最能打仗的,就是高杰,此人极具天赋,投奔了官军后,就一直打,打到老主顾李自成都歇菜了,他还在继续战斗。

    • ⏱ 2024-04-21 13:52:01
  • 📌 崇祯九年(1636)四月,当卢象昇同志正在费尽口水劝人进山时,辽东的皇太极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建国。
    皇太极建都于沈阳,定国号为清,定年号为崇德。

    • ⏱ 2024-04-21 13:52:50
  • 📌 明朝大致就是这么个状况,客观地看,如果只有李自成、张献忠闹事,是能搞定的;如果只有清军入侵,也是能搞定的。偏偏这两边都闹,就搞不定了。

    • ⏱ 2024-04-21 16:43:02
  • 📌 在明代完形填空里,这句话全文如下:
    传庭死,而明亡矣。
    传庭者,孙传庭也

    • ⏱ 2024-04-21 16:44:38
  • 📌 六部之中,吏部最大,而按照惯例,吏部尚书,一般都是从吏部郎中里挑选的,孙传庭万历二十一年(1593)出生,照这个算法,他当郎中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年轻就是资本,照这个状态,就算从此不干,光是熬,都能熬到尚书。

    • ⏱ 2024-04-21 16:45:23

第十一章 奇迹

  • 📌 崇祯九年(1636)七月二十日,负伤的高迎祥在山洞中被俘,与他一同被俘的,还有他的心腹将领刘哲、黄龙,他的几万大军,已在此前彻底崩溃。
    纵横世间七年的闯王高迎祥,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在过去的七年中,他曾驰骋西北,扫荡中原,但终究未能成功。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然后终究到此为止。

    • ⏱ 2024-04-21 16:47:48
  • 📌 如果说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有一个人能够拯救危局,那么这个人,只能是杨嗣昌。
    两年后,只剩十八个人的李自成,和束手投降的张献忠,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所有的转变,都从这一刻开始,魏忠贤、清军入侵、民变四起、朝廷争斗,紧张,痛苦,毫无生机,但始终未曾放弃。
    或许崇祯本人并不知道,经过长达八年暗无天日的努力,他即将迎来大明的曙光。

    • ⏱ 2024-04-21 16:51:13
  • 📌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痛苦,第一种是身居高位者,第二种是身居底层者,第一种人很少,第二种人很多。第一种人叫崇祯,第二种人叫百姓。
    而最幸福的,就是中间那拨人,主要工作,叫做欺上瞒下,具体特点是,除了好事,什么都办;除了脸,什么都要。

    • ⏱ 2024-04-21 16:51:57

第十二章 天才的计划

  • 📌 后来我才明白,造反的宋江,和招安的宋江,始终是同一个人。
    为什么要造反?
    造反,就是为了招安。

    • ⏱ 2024-04-21 16:59:55
  • 📌 只剩一千人的李自成,躲进了汉中的深山老林。
    原本几万精锐手下,被打得只剩一个零头,甚至连他最可靠的亲信祁总管,也带着人当了叛徒,在山沟里受冻的李自成,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如果是张献忠,到这个时候,估计早就投降洗洗睡了,但李自成依然不投降,他依然坚定。

    • ⏱ 2024-04-21 17:02:47

第十三章 选择

  • 📌 然而,清军对于这位折磨了他们几十年的老对手,似乎崇拜到了极点,所以他们决定,给予他自尽的权利。
    孙承宗接受了敌人的敬意,他整顿衣着,向北方叩头,然后,自尽而死。
    这就是气节。

    • ⏱ 2024-04-21 17:12:15
  • 📌 然后,清朝官员编写的史料告诉我们,他非常顽强,他身中四箭、三刀,依然奋战。他也很勇敢,自己一人,杀死了几十名清兵,但他还是死了,负伤力竭而死,尽忠报国而死。
    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卢象昇虽然位高权重,却很年轻,死时,才刚满四十岁。
    他死的时候,身边的一名亲兵为了保住他的尸首,伏在了他的身上,身中二十四箭而死。
    他所部数千人,除极少数外,全部战死。

    • ⏱ 2024-04-21 17:12:59
  • 📌 顺道说一句,张献忠同志在离开谷城前,干的最后一件事,是贴布告,布告的内容,是一张名单,包括这几年他送出去的贿赂、金额,以及受贿人的名字,全部一清二楚,诏告天下。
    不该收的,终究要还

    • ⏱ 2024-04-21 17:15:28
  • 📌 张献忠确实收买了左良玉,没花一分钱。
    他只是托人,对左良玉说了一句话。
    这句话的大意是,你之所以受重用,是因为有我,如果没有我,你还能如此得意吗?
    所谓养寇自保,自古以来都是至理名言,一旦把敌人打光了,就要收拾自己人,左良玉虽说是文盲,但这个道理也还懂。

    • ⏱ 2024-04-21 17:17:59

第十四章 没有选择

  • 📌 按照王承恩的解释,这个有,实际上是两个字。上面,是大字少一捺,下面,是明字少半边。
    所以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大明,要少一半。

    • ⏱ 2024-04-21 17:25:59
  • 📌 不征税,就没钱打张献忠,没钱防皇太极,必须征。
    这么个环境,让人不造反,真的很难。
    至于结局,不用想也知道,劳苦大众,固然劳苦,也是大众,劳苦久了,大众就要闹事,就要不交税、不纳粮,于是接下来,就是那句著名的口号:
    吃他娘,喝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之前我说什么来着?气数。
    没错,就是气数。

    • ⏱ 2024-04-21 17:26:44
  • 📌 史料告诉我们,崇祯同志应该知道自己的结局,他多次谈到命数、气数,经常对人哀叹:“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
    然而,他依然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到长城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往死了干,直到最后结局到来,依然没有放弃,直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没有放弃。
    一个了不起的人。

    • ⏱ 2024-04-21 17:29:41
  • 📌 崇祯决定自尽,他打算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如下观点:
    一 绝不妥协;
    二 绝不当俘虏;
    三 尊严。
    于是,在那天夜里,崇祯登上了煤山(今天叫做景山),陪在他身边的,还有一个叫做王承恩的太监。

    就这样吗?
    就这样吧。
    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他走向了那棵树。

    • ⏱ 2024-04-21 17:30:52

后记

  • 📌 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㞞了。
    • ⏱ 2024-04-21 17:35:42

读书笔记

第十二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划线评论

📌 麒麟(后来证实是长颈鹿)。 ^225207353-7PHJ5G3Ik
- 💭 说明明朝以前没有麒麟
- ⏱ 2024-03-15 09:40:04

第十六章 帝王的财产

划线评论

📌 最初东厂只负责侦查、抓人,并没有审判的权力,抓获人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后来,为了方便搞冤假错案,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东厂充分发挥积极性,也开办了自己的监狱。 ^225207353-7POJmGtEn
- 💭 你问我西厂算什么东西?现在我就告诉你。东厂破不了的案,我西厂来破。你听好,东厂不敢杀的人我杀,东厂不敢管的事我管。一句话,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东厂管不了的我更要管。
- ⏱ 2024-03-20 00:10:57

第四章 悟道

划线评论

📌 心学,就此诞生。 ^225207353-7Q0WIjrdW
- 💭 陆九渊不算吗。
- ⏱ 2024-03-28 00:54:49

第四章 致命的疏漏

划线评论

📌 弃市 ^225207353-7Qeo30ZZV
- 💭 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
- ⏱ 2024-04-05 20:58:53

第三章 成熟

划线评论

📌 李时珍和吴承恩 ^225207353-7Qrz9lqdv
- 💭 本草纲目和西游记认识
- ⏱ 2024-04-14 12:55:07

第四章 最终的乱战

划线评论

📌 赵贞吉与高拱一样,都有个刚愎自用的毛病 ^225207353-7QrEli2kH
- 💭 不是不粘锅吗
- ⏱ 2024-04-14 14:14:25

第八章 东林崛起

划线评论

📌 这是明代历史上一件著名的政治疑案,至今仍无答案,但从各种蛛丝马迹之中,真相却依稀可辨 ^225207353-7Qs768Nsz
- 💭 明朝的叫魂案
- ⏱ 2024-04-14 21:33:29

本书评论

读完了,打赏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