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逻辑》3星


自序

  • 📌 目前中国才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到2015年也只有8028美元,与人均GDP超过两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实际上没有可比性。二是发达国家宏观税负高,政府用在国民教育、居民医疗和健康保险等民生和社会福利上的财政支出份额要比我们国家高许多。
    • ⏱ 2023-10-20 09:10:42

上篇 现实的中国经济

  • 📌 正如一位当代奥地利学派的主要经济学家罗斯巴德(Rothbard, 1963)在他的《美国大萧条》一书中所论证的那样,如果政府有违经济运行的自然法则而过度地去计划、安排、干预、刺激经济,即使在短期内会延缓经济衰退,但是当导致经济衰退的因素越积越多的时候,危机一旦爆发,经济将会跌得更深,破坏性也会更大,复苏之路也会更长。概言之,如果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直接操控过多,乃至政府本身成为社会财富的最大拥有者和掌控者,从长期来看,结果将会更加糟糕。
    • ⏱ 2023-10-20 09:15:55

2 以减税富民来启动内需

  • 📌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仅为0.23;到1990年就增加到0.35;到200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攀升到0.42。自2005年以来,来自国内机构和国际组织的数据均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在0.47以上,超过了美国、俄罗斯,更超过印度的0.36,已经接近拉美国家的平均水平。

    • ⏱ 2023-10-20 09:19:26
  • 📌 第三,即使低收入家庭收入增加了,大多数低收入家庭还是不敢消费,而是将有限的钱存储起来。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不到位,导致大多数低收入家庭有钱不敢花,而是存起来以备生病、失业和支付子女教育方面的开支以及其他不虞之需。

    • ⏱ 2023-10-20 21:44:21
  • 📌 按照一些国际组织的最近数据,发达国家用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一般在30%—50%,而连续几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仅11%—12%。另外不得不指出的是,尽管GDP猛涨,政府财政收入自1994年以来几乎每年都双倍于甚至三倍于GDP的增长,但在政府的财政支出中,直接维系民生的公共文化与公共卫生等财政投入却落在世界各国的末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新近数据,中国目前投入医疗的钱还不足GDP的1%,在196个国家的排名中排行第156位。医保、社保不到位,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比较低,更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倾向。

    • ⏱ 2023-10-20 09:20:32
  • 📌 只有医保、社保搞好了,普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的私人花费相对减少了,人们才会对未来有确定的预期,才敢花钱,才敢消费。也只有这样,居民家庭消费和国内需求才会被真正撬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才会是可持续的,才会走向一个财富增加拉动消费、消费增长拉动投资、企业投资扩张推动整个经济增长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相反,如果把这“四万亿”乃至“18万亿”诸如此类刺激经济增长的巨额资金仍然投在什么九大产业和大型工程项目上,结果将会是内需依然拉动不起来,却加剧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这样做下去,即使在短期内保住了经济增长的速率,却把更多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推向未来,使我国经济在未来陷入更加严重的危机和更长久的问题。

    • ⏱ 2023-10-20 09:22:34

3 大转型中的中国经济

  • 📌 如果说凯恩斯的理论只是讲一个“生了病”的经济怎样让它恢复健康,那么哈耶克的理论主要讲的则是,一个健康经济体不要“乱服药”,“不折腾”。照“哈耶克三角”所展示的商业周期理论,如果央行在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下任意增加货币供给,人为压低利率,会导致社会资源被错配到资本化程度更高的生产阶段,会人为制造繁荣,并会产生大量不当投资。而最后到“不当投资”要清算时,经济的大萧条就会到来。

    • ⏱ 2023-10-20 21:41:37
  • 📌 换句话说,如果说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是我们吃了“市场化改革”红利的话,那么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看来就要主要靠吃“制度化改革”即民主法治建设的红利了。由此也可以判断,中国经济正在开始面临的“大转型”,正在倒逼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

    • ⏱ 2023-10-20 21:42:17
  • 📌 权力制衡是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改革的关键。政府权力不受制衡,政府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在拼命增长,国企经营官僚化、非市场化,是一条自我演化且不断自我强化的不归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尽早启动政治体制改革,通过建设现代民主政治来制衡政府的征税权以及财政支出的用途。这也就是这些年我们所反复讲的,希望能通过预算民主来启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

    • ⏱ 2023-10-20 21:43:07

4 把脉当下中国经济

  • 📌 人类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每一个国家能保持高速增长的时期都不是很久,最多也就是二三十年,恰好都是赶上一波大的科技革命。纵观历史,英国真正崛起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工业革命时期,有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直到1873年,就来了一个大衰退。德国在1871年统一后,也经历一个20多年的高速增长,然后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从1955年开始,到1973年出现石油危机后就结束了。随后,日本经济从1975年开始恢复,在1975—1985年的十年间进入了一个所谓的“经济稳定增长期”,其GDP增速也由原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8%—10%下滑到5%—6%。到1985年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陷入了“日本病”怪圈,二十多年过去,到现在都没有走出来
    • ⏱ 2023-10-20 21:28:12

6 经济周期与良序的市场经济制度

  • 📌 中国没有什么别的独特之处,唯一独特之处,可能就是我刚才补充的一点,即中国人有经商精神。推动经济增长的是企业家,他想不断地赚钱发财,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商业王国”,这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永动力。而我们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这种精神,只不过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被计划经济体制压抑着,以至于快到了被窒息和泯灭的情形。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尤其是其中的经商精神,这一点是理论经济学所不能完全解释的。中国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大学还没毕业,就想开小店,就要做生意、做老板。连小学生,似乎个个都想长大了当大老板。由此可以认为,在中国经济市场化加速进行的这些年,中国人的经商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张扬。

    • ⏱ 2023-10-20 21:33:01
  • 📌 我已讲到,中国经济增速下移是必然趋势,这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一个趋势性现象。即使2013年中国经济有小幅复苏,也不改变中国经济增速长期下移的趋势。就跟运动员一样,已经过30岁了,跑不了那么快了,靠吃兴奋剂维持自己的状态,短期内一两次可能行,但长期速度肯定要往下走了。

    • ⏱ 2023-10-20 21:34:01

8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

  • 📌 中国经济在下行,企业负债和还款利息极重且大面积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理应进一步降准、降息。但由于中国经济结构扭曲,放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贷款流向财政部、发改委所推动的PPP基建项目和房地产,进一步降息又会吹大泡沫,只会加杠杆,而不是去杠杆、稳杠杆。
    • ⏱ 2023-10-20 21:35:55

10 减税当被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 📌 我的一个学生是地方政府官员,前几天来我办公室聊天,他告诉我,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一天到晚都是考虑如何筹钱,如这块地怎么卖,那个地方要贷新款还旧债,那个地方的支出还没有着落,整天忙得一塌糊涂,忙来忙去还是忙钱的问题。这还是在上海经济情况较好的地方。在落后地区和地方政府负债更大的地区呢?现在,各级和各地地方政府都在犯愁自己的财政收支问题,你要再想减少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他们会干?
    • ⏱ 2023-10-20 21:36:37

11 政府拿走的比我们可支配收入还多

  • 📌 货币政策为什么会失效?因为只要银行放松信贷,资金就会流入三个地方:一是地方政府;二是房地产领域;三是“僵尸企业”。很多糟糕的企业靠银行贷款存活;好企业又不缺钱,不需要贷款,所以放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不大。

    • ⏱ 2023-10-20 21:43:48
  • 📌 他们认为,观察中国经济只要看一个指标,就是银行贷款——贷款上去了,肯定就过热;贷款下去了,经济就回落。

    • ⏱ 2023-10-20 21:38:01

12 通胀与通缩之谜

  • 📌 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各国快速进入电子货币时代,都很少印纸币了,央行增发基础货币大家都感觉不到了,于是新时代各国的物价变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 2023-10-20 21:40:01

下篇 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解释

  • 📌 市场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一个人想要得到幸福,他(或她)必须首先使别人幸福。
    • ⏱ 2023-10-20 21:45:17

读书笔记

本书评论

读完了,打赏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