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图文精编版)》3星
三大宗:酒精、烟草、咖啡因
📌 三大宗:酒精、烟草、咖啡因
- ⏱ 2025-06-23 09:41:23
📌 1652年,荷兰人在非洲南端成立了荷属东印度公司的供应站,并将酿酒葡萄的栽培技术传入殖民地好望角,本来的用意是想为船员提供一种既可预防坏血病,又新鲜甘醇的葡萄酒,以取代在船舱储放了3个月的饮用水。后来英国人于19世纪接收了这块殖民地,并加速生产葡萄酒,目的是在取代法国进口酒。英国人也把葡萄栽培引进了澳大利亚,1788年,英国船只陆陆续续抵达这块流放犯人的殖民地,船上就载有从里约热内卢和好望角移植而来的葡萄株。
- ⏱ 2025-06-23 09:42:29
📌 1492年间,哥伦布的远航队中有两名成员看到泰诺族(Tainos)印第安人把一些卷成粗雪茄状的烟叶塞进嘴里吸,从此欧洲人才知道世界上有烟草这种东西。经过多次接触以后,又发现印第安人还有嚼烟草、嗅烟草的习惯,造成日后数百万名欧洲人竞相仿效。不过,16世纪大半时间里,烟草始终不受重视,在欧洲人眼里只是一种稀奇的植物、异国的瘾品,或由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从殖民地带回英国宫廷中的粗俗玩意儿。
- ⏱ 2025-06-23 09:43:10
📌 西班牙人在经过慎重考虑后,用一艘大帆船将烟草运到菲律宾移植,1575年以后,那儿的烟草便迅速成为赚钱的作物了。1600年左右,福建水手和商人又把菲律宾烟草带进中国,不久之后,吸烟草的热潮也在中国传开了。
- ⏱ 2025-06-27 18:54:21
📌 1590至1610年间,精力充沛的葡萄牙人又将烟草带到印度、爪哇、日本和伊朗,于是烟草的使用与栽培就像一大把石头被扔进池塘后激起的涟漪那样,一波波扩散出去:从印度到锡兰、从伊朗到中亚、从日本到朝鲜、从中国到西伯利亚、从爪哇到马来西亚和新几内亚。1620年时,烟草已是不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了。
- ⏱ 2025-06-23 09:47:51
📌 吸烟者除了遭到罚款、鞭刑、截肢、处死与诅咒等威胁之外,每天还会被不沾烟草的人羞辱,不厌其烦地指责烟草让他们口腔发臭、牙齿发黄、衣服变脏、流出黄黄的鼻涕、吐出浓浓的黄痰,还说吸烟可能引起火灾,对四周都是木造房屋的环境造成致命危险。虽然如此,还是没有任何事能阻挡吸烟风潮,由于烟草具有强烈的提神作用,极受大众欢迎,最后终于战胜所有法律障碍与排斥情绪。历史学家克尔南(V.G.Kiernan)说,吸烟是当年人类最能普遍接受的新娱乐
- ⏱ 2025-06-23 09:49:18
📌 虽然香烟广受世人欢迎,但其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却不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瘾品,而是屈居第三位,排名第二者为酒精,榜首则是咖啡因。全世界的咖啡因消耗量大约是每人每天70毫克,有些国家(如瑞典、英国)每天的平均消费量还超过400毫克,相当于4杯咖啡。据人类学家尤金·安德森(Eugene Anderson)指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名词(几乎每种语言都用得到)即4种含咖啡因植物的名称:咖啡、茶、可可、可乐。
- ⏱ 2025-06-23 09:49:26
📌 咖啡的发祥地却是在偏远的埃塞俄比亚高地,当地人习惯以嚼咖啡豆而不是冲泡方式来提神。埃塞俄比亚以外最早出现咖啡饮料的地方是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时间大约在15世纪,也就是1470年以前。到了15世纪末叶,已传入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麦地纳,16世纪初再传入开罗,16世纪中叶进入伊斯坦布尔,下一站则是与奥斯曼帝国有战争与贸易关系的伊朗。出口商人也将咖啡豆运往南欧,早在1615年,就把咖啡豆当作异国瘾品卖到威尼斯,直到17世纪40年代才变成比较普遍的商品。除了茶以外,咖啡是唯一在欧洲展开贸易扩张以前,就已远播至原产地以外的提神饮料。
- ⏱ 2025-06-23 09:50:02
📌 另外一种拓荒者,也就是阿波罗11号上的航天员,在降落月球3小时后,随即喝起了咖啡,这也是有史以来人类首次在其他星球饮用咖啡。
- ⏱ 2025-06-23 09:50:32
📌 茶叶原产于印度与中国接壤的地区,一部成书于公元350年的中国古籍指出,茶是一种药饮,到了8世纪晚期,中国人已经普遍具有喝茶的习惯,这点可从课税制度看出来。虽然没有人知道日本人是于何时开始学会喝茶的,但有证据显示,茶叶在公元815年出现于日本,茶树种子则是佛教僧侣从中国带来之后种在寺庙庭院里的,后来为了体现禅意而发展出来的“茶道”在日本文化当中受到重视的程度反倒甚于中国了
- ⏱ 2025-06-23 09:51:17
📌 在17~18世纪的欧洲,巧克力也成为贵族化的饮料,但都是加了糖热过以后才喝,不像阿兹特克人那样,喝的是又冷又苦的巧克力。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的社会与教会权贵阶级尤其喜好巧克力,所以巧克力带有一种统治阶级的颓废味道。身材肥胖的法国作家萨德(Marquis de Sade)就十分迷恋各种巧克力,连坐牢期间都乞求妻子送来巧克力粉、巧克力奶油、巧克力糖,甚至还用可可油栓剂来润肠。“我要……一个撒了糖霜的蛋糕,”他在1779年写道,“但希望是巧克力口味的,里面的巧克力也要黑得像被熏黑的魔鬼屁股。”
- ⏱ 2025-06-23 09:53:32
📌 可乐果的传统食用方式,是把果子敲碎以后放在嘴里嚼,有提神、兴奋和催情作用。由于可乐果容易变干,又需要特殊包装,所以最远只能卖到非洲西部大草原的伊斯兰教徒手上,他们都将可乐果视为烈酒的替代品。
- ⏱ 2025-06-23 09:54:21
📌 制造方法则是将可乐果掺入玛萨拉葡萄酒(Marsala)。(有人说:“烂醉如泥的黑人随便喝一口这种酒,半小时内就会清醒过来。”)而在这些新产品之中,最著名的便是可口可乐,它是用“人类在工业化以前就已经知道的两种强烈提神物质”调制而成,喝过之后留下的苦味,则以香料和柑橘油盖过。可口可乐最早称为“彭氏法国古柯酒”(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ca),后来发明者约翰·彭伯顿(John Pemberton)博士为了安抚极力主张禁酒的人士,便去掉酒的成分,并重新将可口可乐定位成非酒精饮料。1903年,彭伯顿的继承者又将可口可乐里的古柯成分去除(因为当时古柯已经成为与黑道扯上关系的争议性毒品),而以一种不含古柯碱的萃取液来保持风味,并添加咖啡因结晶粉(萃取自废弃的茶叶碎屑和其他东西)来维持提神效果
- ⏱ 2025-06-23 09:55:17
📌 到了1955年,可口可乐已经销往世界89个国家——曾经是美国“新政时期”(New Deal)政要,后来转任可口可乐出口公司(Coca-Cola Export Corporation)董事长的詹姆斯·法利(James Farley)形容可口可乐“象征纯正的美国精神,是经过多年诚实制造、认真改进、营销全球的高贵产品”。1991年,这数字又提高到155国,同年可口可乐主要竞争对手百事可乐也已行销151国。而可口可乐及其竞争者“认真改进”的项目之一,就是不再以可乐果萃取物作为原料,因为他们取得了更便宜的咖啡因及香料。历史学家保罗·洛夫乔伊(Paul Lovejoy)认为,现在的可乐饮料只能算是和“七喜”汽水差不多的“非可乐”饮料,这话说得十分贴切。
- ⏱ 2025-06-23 09:56:25
📌 没有咖啡因,可口可乐的热潮也不存在。咖啡因可以说是将可口可乐送上世界轨道的火箭发射台,这条轨道则是靠着巧妙运用可口可乐的美国偶像地位,以及西方消费形态才得以持续进行的。
- ⏱ 2025-06-23 09:56:39
📌 此后糖的需求量大增,18世纪年增长率上升到7%,19世纪因为有了甜菜制造的糖,增长率又上升至10%。欧洲国家当中以英国人最爱吃糖(他们的牙齿恐怕也是最糟的),因此每人消耗的糖从1700年的2公斤,增加到1800年的8公斤,到了19世纪90年代,更高达40公斤。殖民地产量扩充,也使得糖成为社会各阶层都买得起的产品,就像含咖啡因饮料一样。18世纪的英国商人以及19世纪的欧洲下层劳工,纷纷养成了把糖加到中国茶或印度茶中饮用的习惯,历史学家对此现象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诠释,有的说是为了替劳工阶级增加热量或提振精神,有的说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尊敬,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对神经刺激物质上瘾的新形式,于消费者不利,对种甘蔗的奴隶更不好,让他们累死在被人剥削的岛屿上。
- ⏱ 2025-06-23 09:57:26
📌 今天,除了谴责糖会造成儿童多动症和其他疾病的人以外,一般人都不认为糖是一种瘾品。不过,近代初期欧洲人却把糖视为一种强效瘾品和异国香料。由于海外产量增加、糖价下跌,欧洲人才渐渐利用糖来增加咖啡、茶、巧克力(都是带有苦味、以植物熬煮出来的提神饮料)的甜味。有位医生在1750年说道:“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加糖的茶喝起来就像淡而无味的酒。
- ⏱ 2025-06-23 09:57:38
三小宗:鸦片、大麻、古柯叶
📌 酒、烟草、咖啡因是精神刺激革命的三大主要产品。三者的产量、销售、消费的规模都太大,又完全成为全世界各种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比较不易遭到勒禁。鸦片、大麻、古柯叶则是这场革命中的三个次要产品,从一开始就不曾像酒、烟、咖啡因那样普遍被使用,改革者因而能够将这三样当作全世界管制禁止之物。然而,三者至今仍是利润极大的货品。数以千万计的人在服食未经加工的鸦片、大麻、古柯叶,或使用提炼过的产品:海洛因、大麻剂、可卡因[按联合国的国际药物管制规划署(International Drug Control Programme)统计,20世纪90年代的使用程度,海洛因与其他鸦片产品达到每年800万人,可卡因1 330万人,大麻1.412亿人,均属非医疗性质每年至少使用一次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瘾品”一词指的就是这些东西。
- ⏱ 2025-06-23 09:58:47
📌 吗啡虽有上瘾的危险,却也有其他良好的医疗用途。鸦片的生物碱成分本来就因为土壤与气候条件之不同而各异,再加上人心的贪婪作祟,故意往鸦片成品中掺入杂质,使医药用鸦片的成分更难掌握。19世纪的医生都知道,鸦片是所有药物中最常被掺入杂质的,所以往往开给病患很重的剂量,以免用了药却不见效。有了吗啡以后,这些疑虑一扫而空,医生们再也不用可厌的鸦片了。吗啡质纯,所以不难预测服用的效果。吗啡可溶于水,所以能用注射的方式获取;皮下药物治疗的发展主要目的即在施用吗啡。注射的方式不会有口服引起的肠胃不适,效用也产生得更快,而且效用更强、更令人愉快。因此,吗啡注射也更容易上瘾。
- ⏱ 2025-06-23 10:00:12
解开销售之谜
📌 从历史的角度看,最根本的理由是:不论是卡瓦、槟榔,或任何其他刺激精神的物质,若要达到全球销售与东西半球都普遍种植的程度,首先必须能在西欧世界成为普遍接受的药品或消遣瘾品,或成为西欧人的贸易商品。
- ⏱ 2025-06-27 09:45:56
📌 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接触的不适感太强。不论哪一种瘾品,都可能使某些服食者产生不舒服的反应。可能只是略有苦味,也可能强烈得难以忍受。初嚼槟榔的人会觉得非常辛辣,初饮卡瓦的人曾说味道如同粉笔灰泡在臭汗里,龙舌兰球(Mescal button)以及其他可能使人产生幻觉的瘾品都会使初尝者感到反胃。但是,欧洲人普遍接受的瘾品也往往令初试者很不喜欢——烟草即是其一。因此,初尝的反感只是原因之一,不是全部真相。
- ⏱ 2025-06-27 09:46:15
魔法师的学徒
📌 甚至到了现在,香烟早已是众所周知的致癌凶手,尼古丁仍有一些重要的治疗功能。研究者注意到,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达80%有抽烟习惯。经观察后确知,尼古丁可以使患者的焦虑不安症状平静下来,也可以减轻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 ⏱ 2025-06-27 09:47:35
📌 棉花团长两英寸,直径和香烟一样,浸过有臭味的深黄色溶液。我把一个塞进嘴里,硬忍住才没把它呕出来。不到半小时,作用就开始了。
那真是过瘾透顶,教人头顶发晕、下身发热,简直欲仙欲死。
我回到我在彭斯公园的位子,打了一整夜的“手枪”。药劲儿持续了整整8小时,把我弄得又脏又累、昏头昏脑。雷鸟把劲道冲淡,给我换上新鲜的畅快。我找到了好东西,这是我想要就有的东西。我就随自己的意大搞特搞。- ⏱ 2025-06-27 09:49:07
享乐的陷阱
📌 幸福感与解脱感都是化学分子凑巧产生的结果。只有少数有毒的分子(如果这些分子能顺利进入循环系统并且穿越从血液到大脑的障碍)能够模拟或影响脑部的奖励与痛苦的控制中枢之内的神经传导素。身体机能在快感方面很是吝啬。诱发幸福感的神经传导素分配得非常俭省,而且大都发给对于求生或繁衍后代有益的表现。瘾品会蒙骗这个发送系统,促使这些诱发快感的神经传导素暂时增多。
- ⏱ 2025-06-27 09:50:17
📌 人们明知这种行为对健康有害,为什么不愿停止?由“效用逆转”的观念可以看出个中端倪。服用瘾品而上瘾的人——如巴勒斯所说——是掉进了以快感为诱饵的陷阱。既然是为了感觉舒服而服用,就恐怕停止服用会感觉不舒服。如果上瘾形同劫持人体自然的强化奖励机制,断瘾症状就是抵住脑袋的那把枪。曾经上瘾的人就算彻底戒毒(可卡因之类的瘾品完全戒除干净可能需要好几个月时间),也会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大脑会记得达到快感的化学瘾品快捷方式,生活环境中的细微线索——例如常去的酒馆招牌——都可能挑起强烈的渴望。瘾品上瘾实在是一种慢性的、容易复发的脑部疾病。
- ⏱ 2025-06-27 09:50:45
📌 你一旦喝醉了,‘不’的意思就变得特别暧昧复杂了。
- ⏱ 2025-06-27 09:52:34
📌 许多男人用药助兴是为了把高潮的时间延后,过早射精在许多文化之中都是令男性觉得丢脸受挫的毛病。
- ⏱ 2025-06-27 09:52:51
📌 这又是一个以快感为诱饵的陷阱。长时间服用延缓射精的瘾品(使用烟草亦然)通常既会导致阳痿又会上瘾。男性企图调整一种自然的冲动欲望,用了不自然的而且价格昂贵的东西,却把原来的本能赶跑了。
- ⏱ 2025-06-27 09:53:13
人民的鸦片
📌 有一位英国官员说:“抽鸦片的苦力也许是世界上最可靠的工人了。”
- ⏱ 2025-06-27 18:45:44
📌 大象既然不听从文明的指挥,只好用文明社会的手段加以处置。但是,劳役用的大象是价值很高的资产,驯象师为了避免囚禁或击毙大象造成的损失,就喂大象大剂量的鸦片使它平静下来,但剂量也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嗜睡。曾有泰国大象因为吃了太多鸦片在猎虎的半途中躺下来,结果不免挨一顿毒打。
- ⏱ 2025-06-27 18:46:09
📌 烟与酒是军中使用量最大的两种瘾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将香烟列为军人的“应急口粮”,却反对服勤的军士喝烈酒。
- ⏱ 2025-06-27 18:46:53
📌 在美国的贫民区里,生父不详的非婚生小孩有时候被称为“楼梯婴儿”,意思是指有毒瘾的母亲用身体与男人换取大麻或快克时在楼梯上受孕。
- ⏱ 2025-06-27 18:47:37
大逆转:管制与禁止
📌 人有权利用毒物毁掉自己的身体吗?身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成员是没有这种权利的。反之,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群体的利益保持自己身体健康……个人这样才有生存与维生的机会。
- ⏱ 2025-06-27 18:49:06
📌 这时候中国方面却开始把持不住了。清朝政权于1911年瓦解,继起的民国欲振乏力,军阀统治与内战互斗、日本制药业的出口扩张野心、日本浪人的大规模毒品买卖生意,齐力促成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倒退现象。
- ⏱ 2025-06-27 18:50:45
📌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消除了国内反对禁鸦片的声音,展开持续的查禁与再教育,鸦片烟瘾的问题才真正解决。然而,20世纪80年代缅甸的越界鸦片走私再度活跃,中国境内再度发现零星的鸦片种植,都证明鸦片问题的消失仍是暂时的
- ⏱ 2025-06-27 18:51:08
合法瘾品与违禁瘾品
📌 世界各国普遍在20世纪对咖啡因、酒精、烟草类瘾品增加管制、提高税额、加重刑责,但是这三类一直比鸦片类、大麻、可卡因,以及多数合成瘾品都容易合法取得。
- ⏱ 2025-06-27 18:51:26
📌 咖啡因类瘾品的地位特优的原因最容易说明。虽然从17世纪的保利开始,就有医学权威不断警告咖啡因类饮品有害,每每举一些大量服用者为例,指这种人是“神经极度受损的奴隶”。19世纪法国浓烈咖啡的信徒之中的确不乏这种实例。至于适度的饮用,虽然也有不良影响,却尚不能证明与危及生命的疾病有任何直接关联。咖啡因没有可以和肝硬化或肺癌相提并论的重病,也与犯罪或暴力扯不上关系
- ⏱ 2025-06-27 18: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