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童年的秘密》4星

序一

  • 📌 如今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的问题,最有力地证明了“教”并不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过还是有人错误地坚持认为,儿童是通过成年人的教导和传授才被塑造成人的。 事实上,以直接教导传授为主的教育往往会阻碍而不是促进儿童的自然发展。由于婴幼儿时期无法用来传授文化知识,所以生命的最初阶段被人们忽视了,但是这些表面上一无所用的时期却是最重要的。因为在那段日子里出现了一种惊人的独特现象:人的心智的产生和行为的发展。儿童将学会独立活动、操作、行走、交谈、思考和按照自己的意愿自我控制。这个过程的发生不是因为成年人的教导,而是儿童自己创造出来的。
    • ⏱ 2023-01-07 22:25:41

儿童的时代

  • 📌 精神分析学家们揭开了一个广阔而未知的世界,它与人的命运密切相连。但是,他们并未成功地探明这一未知领域,很难逾越海格力斯之柱,没有进入更加深广的潜意识海洋去探险。某种与古希腊人相似的偏见局限了弗洛伊德,他只研究人的病态行为,而没有去研究正常人的案例。

    • ⏱ 2023-01-07 22:32:57
  • 📌 精神分析学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是精神疾病有可能源于婴儿时期。当被遗忘的事件从潜意识中被唤醒时,即可发现儿童是某些不明痛苦的受害者,这一发现让人既吃惊又不安,因为它违背了人们的普遍信念。儿童的纯真心灵所遭受的痛苦是持久而顽固的,而这些痛苦从未被视为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潜在原因。它们源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年人对儿童自发活动的压抑,因此与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成年人相关,这个人就是孩子的母亲

    • ⏱ 2023-01-07 22:34:49
  • 📌 。 现在,在任何疾病的治疗中,无论是身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人们都认识到应该考虑这个人童年发生了什么,那些可以追溯到童年的病症,一般来说都是最严重和最难治愈的,原因在于成年人的生活模式是在他童年时期就建立起来的。

    • ⏱ 2023-01-07 22:35:27

被告席上的成年人

  • 📌 尽管社会为成年人赋予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它相信是成年人教育了儿童并帮助他们成长,但是现在,在对人类心灵有了深入探索之后,人们发现,以前被认为是人类的监护人和施恩者的那些成年人相反受到了指控。无论是母亲、父亲、老师或是其他的儿童监护人,几乎可以说所有的成年人都站在了被告席上,为儿童幸福负责的整个社会都受到了审判。这一令人吃惊的指控中包含着某种上天的启示,一个仿佛末日审判的神秘而令人生畏的声音在说:“对我托付给你们的孩子,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对此,成年人第一个反应是反驳和自我防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我们爱自己的孩子,甚至为了他们牺牲了自己。”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两个彼此冲突的观念,一个来自意识,另一个则来自潜意识。

    • ⏱ 2023-01-07 22:36:35
  • 📌 在与儿童相处过程中,成年人千万不要变得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如果他们只是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待与儿童心灵有关的一切,其结果就是不断增加对儿童的误解。这种自我中心的视角,使成年人把儿童看作一种有待他们去填充的空无一物的容器,是懒惰无能需要他们事事包办的人,是缺乏内在规则、始终需要指导的人。总之,我们可以说,成年人是把自己看作儿童的创造者,并从自己与孩子关系的角度来评判儿童行为的优劣。这种成年人把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儿童行为好坏的标准——他是绝对正确的,是孩子必须效仿的榜样,儿童表现出来的任何与他意愿相偏离的行为都被视为一种罪恶,并迫不及待地要去纠正。如果一个成年人如此行事,即使他坚信自己对儿童充满热情、爱以及为儿童牺牲的精神,他仍会在无意识中压抑儿童自身个性的发展。

    • ⏱ 2023-01-07 22:38:47

新生儿

  • 📌 许多人认为我们非常关心儿童。 但是,我们是怎么关心儿童的呢? 当一个婴儿出生时,每个人都去关心他的母亲,因为她分娩受了苦,但是难道婴儿没有受苦吗?人们保护母亲避免光线和噪声的干扰,但是对于一个来自没有光线、没有声音的地方的婴儿又怎么样呢?他也需要安静和幽暗的环境。他曾经在一个没有任何攻击、没有温度变化、为他安心睡眠而创造出来的液体环境中长大,突然之间这个幽静的“家”环境陡变,他暴露在外的娇嫩身体所触及之物粗糙而坚硬,甚至有些粗心的成年人还会鲁莽地对待他们。 确实,家里的人几乎不敢去触摸新生婴儿,因为他太娇嫩了,于是就把婴儿委托给有经验的人照管,但是所委托的人常常并不适合做照料婴儿这样精细的工作。只是用强壮有力的手臂牢牢地抱着婴儿还不够,还必须使用正确的姿势。

    • ⏱ 2023-01-07 22:42:04
  • 📌 这里我要提到一个问题: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从他诞生在我们身边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本能地提防他,本能的贪心让我们急于保护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那东西本身可能一文不值。自从孩子诞生那一刻起,成年人的心理就被这样的念头控制:小心这个孩子,别让他弄脏你的东西,或者别让他变成一个讨厌的小家伙,留神!提防着他一点! 我相信只有当人们对新生儿有了更多理解之后,才会发现照料他们的更好方法。而不应该只是避免新生儿受到伤害,还应该采取措施提供有助于婴儿心理适应的环境。实验显示,这种准备措施是有必要的,父母们应该在这个方面得到指导。

    • ⏱ 2023-01-07 22:43:20

心灵的胚胎

  • 📌 这个时候,成年人几乎认为自己拥有一种神圣的力量,把自己当成了孩子们的上帝,他们把《创世纪》中的句子用在自己身上:“我将按照我的形象来创造人。”傲慢自负是人类的原罪,这种取代上帝的企图造成了所有后代的痛苦和不幸。 但是,如果儿童内在已经拥有发展自身个性的方法,如果他拥有一套可以被观察到的发展计划和成长法则,这才必定是真正高明的力量,成年人不合时宜的干涉会阻碍这些神秘力量的实现。自古以来,人类通过干扰这些自然法则,阻碍了儿童的天赐成长计划,其结果就是阻碍了上帝为人类自身发展制定的规划

    • ⏱ 2023-01-07 22:49:10
  • 📌 胚胎正是以这样的方式长成婴儿,婴儿也是以这样的方式长大成人,所以人类的个性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形成的。 事实上,母亲和父亲为孩子的生命提供了什么呢?父亲提供了一个看不见的细胞,母亲除了提供了另一个单细胞之外,还提供了一个供受精卵生活的环境,这样它就可以最终长成一个发育完全的婴儿。父母创造了孩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相反我们应该说:“儿童是人类之父。” 我们应该把儿童这种内心深处的努力看作神圣的事情,应该欢迎他们表现出这种努力,因为正是这段创造性时期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个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科学地研究儿童的心理需要,为什么要为此准备一个适宜环境的原因。

    • ⏱ 2023-01-07 22:50:33

儿童心理发展

  • 📌 人们通过自己的言谈话语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必要元素。唯一让我们能够识别儿童对语言敏感状态的事情就是他的微笑,当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发音清晰的短语上时,他会表现出快乐。他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比如可以分辨出教学塔楼的钟声。再比如,当夜晚来临,大人为婴儿唱摇篮曲,一遍又一遍重复同样的词句,这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孩子体验到极大的快乐并因此平静下来。在这些快乐中,他渐渐离开意识状态进入梦乡。这就是我们要用温柔的言语对孩子讲话的原因,我们希望看到他们充满活力的微笑回应,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父母夜晚要陪伴在孩子身边,满足他们听歌谣或听故事的渴望的原因。

    • ⏱ 2023-01-07 22:54:42
  • 📌 父母们常认为需要用一些东西把婴儿的注意力从单调的环境中转移开来,结果,他们用一个球或其他一些东西捆扎成一串,悬挂在婴儿的头顶上。出于从环境中吸收各种图像的强烈渴望,头部还不会移动的婴儿,就会用眼睛追随着这个摆动的物体,由于他的位置和运动物体的位置是人为摆放的,他的努力就不是自然的而是有害的。 好一点的办法是把婴儿放在一个略微倾斜的平面上,这样他就能看到周围所有的事物了。更好的办法是把孩子带到花园里,他可以在那里看到鸟儿和鲜花,还有轻轻摇曳的各种草木。 婴儿应该在不同时间被放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他可以重复地观看同样的东西,学会怎样识别它们以及识别它们所处的相应位置,并学会区别活动的和不活动的物体。

    • ⏱ 2023-01-07 22:57:54

秩序敏感期

  • 📌 导游过来干预了,他坚决地把孩子夺过来抱在自己的怀里,于是孩子开始非常粗暴地反击。我相信这种反应是有某种儿童内在敏感性的心理依据的——我决定做些什么。于是我走到这位妈妈身边对她说:“我可以帮你穿上外套吗?”她奇怪地看着我,因为她还是觉得很热,但是,困惑中她还是对我的请求做出了让步,让我帮她穿上了外套。这个孩子立刻就安静下来了。当眼泪和焦虑不安消失之后,他就不停地说:“外套……肩膀……”他的意思是“外套穿在你身上了”。是的,妈妈应该把外套穿在身上,这似乎是在说:“你终于明白我的意思了。”他笑着向妈妈伸出双手。我们顺利地穿过这条隧道,再没有出现什么麻烦。外套就应该被穿在身上,而不应该像块破布一样被搭在手臂上,妈妈这种有悖秩序的举动,引起了孩子的内心冲突。

    • ⏱ 2023-01-07 23:00:25
  • 📌 保姆对这个孩子极尽所能,但是这个婴儿却越来越不喜欢她。但当原来的保姆回来时,这个婴儿恢复了平静,并且显然乐于洗澡了。前一位保姆曾在我们的一所蒙台梭利学校里接受过培训,她对探索儿童厌恶情绪背后的心理学依据很感兴趣,于是开始对孩子这种尚不完善的表达方式做出耐心的解释。婴儿把第二位保姆当成了坏人。为什么呢?因为她给他洗澡的方式是与之前相反的。于是两位保姆比较了她们给孩子洗澡的方式,发现了这里面的不同:前者是用右手抱头,左手抱脚,而后者则正好相反。

    • ⏱ 2023-01-07 23:02:41

孩子的心智塑造

  • 📌 我第一次发现孩子对细节的敏感性是因为一个一岁三个月的孩子。当时,我听到她在花园里笑得很大声,这个现象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是很少见的。于是我走过去看了一下,只见她一个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旁边是一个种满了天竺葵的花坛,天竺葵开得很灿烂。然而,小女孩的视线并没有聚焦在花儿上,她死死地盯着地面,但是在我看来,地上什么都没有。我慢慢地走近她,想了解她到底在看什么。小女孩无比认真地对我说:“那里有东西在动呢!”通过她的指引,我才发现有一个小昆虫在飞速地移动,那个昆虫十分微小,而且身体的颜色与地面很接近。原来是这么一个小生物引起了小女孩的好奇心,并且让她感到快乐。很明显,她的快乐和光线、花朵或者颜色都没有关系。

    • ⏱ 2023-01-08 09:37:12
  • 📌 假设我正在家看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外面突然传来了吵闹的奏乐声。我可能会站到窗边去看看热闹。这时,大家看到我这么做,会认为是我不够专注,很容易受到声音的刺激。我们也会这样判断孩子。但是事实上,孩子被吸引注意力这个过程是非常短暂的,与影响孩子心理活动的心智并无联系。当我们发现孩子很容易发现那些成人几乎不关注的小细节时,可以看作孩子有心理活动的证明。但是,孩子在发现细节性的事物时都充满兴致,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一种感官印象,更多的是一种“爱的智慧”的表现。

    • ⏱ 2023-01-08 12:44:20
  • 📌 在成人眼里,孩子的心理活动是一个谜。这个谜之所以难解,是因为我们只是通过它的外在表现来作出判断,而忽略了内在的心理机能。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其存在的动机。假设我们将孩子所有迷惑的反应和难过的阶段都草率地称为“调皮捣蛋”,那这个阶段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这件事情并不简单,但是有着独特的趣味。因为这代表着我们不仅要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孩子,还要成为孩子的研究者,而不再是强制而盲目地控制孩子。毕竟在成人和孩子的世界里,大多数时候都是成人在控制和评判孩子的行为。

    • ⏱ 2023-01-08 21:26:26
  • 📌 孩子能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细微的细节,而成人却只能整体地看到出现在眼前的印象,这一点足够让孩子瞧不起成人。孩子认为成人是低等且无能的,因为成人根本不懂得观察细节。也许在孩子的眼中,成人感官迟钝且生活无趣,根本无法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如果孩子可以表达自我,他们肯定会毫不迟疑地告诉我们,不止成人不信任孩子,孩子同样不信任成人。成人与孩子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根本不能相互理解。

    • ⏱ 2023-01-08 21:27:41

孩子成长的障碍

  • 📌 然而一旦孩子变得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主动行走并且用身体触碰外界物质的时候,一切就都变了。不管对孩子的爱有多深,成人从内心深处都是防备着孩子的,他们在潜意识中害怕孩子的自由行动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因为他们觉得孩子盲目且冲动,当然这种恐惧感还源于对自己财产的保护欲,他们怕孩子损坏或者弄脏属于自己的物品。 正是这种恐惧和潜意识的防备心理与成人对孩子的爱产生了冲突。他们一方面认为孩子的诞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另一方面也有随时为孩子牺牲自我的心理准备,会毫不犹豫地为孩子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能放弃的一切。成人的心态与孩子的心态完全不一样,这对大家在一起和谐生活形成了阻碍,因此必须进行协调。

    • ⏱ 2023-01-08 21:28:29
  • 📌 成人并未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防备心理,而只看到了自己对孩子无私的爱。这也正是弗洛伊德所谓的“成人的伪装”,成人的这种防备本能经过了伪装才显示出来,比如成人对自己财物的占有欲,让他们迫不及待地保护自己的所有物,而非让这些财物远离孩子。成人的贪婪与自私被“我们有责任培训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让孩子多休息才能更健康”掩盖起来了,他们以这样的理由来隐藏自己的宁静生活被扰乱。

    • ⏱ 2023-01-08 21:29:21
  • 📌 成人理直气壮地认为:“孩子不能到处乱跑,不能随便触碰我们的东西,不能大声喊叫。他们最好是长时间地保持不动,多吃东西多睡觉。”成人甚至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参加户外活动,即使没有父母的陪伴,随便和什么人待在一起也没有关系。为了让自己过得轻松,懒惰的成人还会选择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让孩子睡觉。 孩子当然是需要睡觉的。但是孩子绝不会是一个完全的“安眠者”,他们需要花时间去观察环境。他们需要的是正常的睡眠,充足而不过量,所以我们一定要区分正常睡觉和人为地哄睡。一个强势的人可以通过暗示去控制那些意志力薄弱的人,首要步骤就是哄病人睡觉。因此,大人会潜意识地利用各种心理暗示来让孩子睡觉。

    • ⏱ 2023-01-08 21:31:14
  • 📌 孩子学会走路并不完全依赖于时间,随着行走能力的降临,他们需要通过自我的不断练习才具备了行走的能力。当孩子走出人生中的第一步时,整个家庭都会觉得开心。这来之不易的第一步就是对大自然的征服,也代表孩子步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年。拥有行走的能力对于孩子而言仿若新生,他从一个依靠别人才能移动的人成长为一个拥有主动权的人。从生理的角度而言,这种新的身体机能的发育就代表着孩子在正常发展。

    • ⏱ 2023-01-08 21:33:29
  • 📌 还有一个令孩子着迷的游戏,是和瓶塞相关的。他们会反复地取下瓶塞,再把它盖好。尤其是那种能折射出不同色彩的具有特别形状和花纹的玻璃瓶盖,比如香水瓶的瓶塞,更能让孩子着迷。这是孩子最喜欢的基础游戏之一,与之相提并论的,是把墨水瓶或者盒子上的盖子取下来再盖上去,以及不停地开关柜门。非常明显,这一类行为并不受成人的欢迎,常常引发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因为这些令孩子痴迷的东西都是成人认定的禁忌物,这些物品一般会出现在妈妈的化妆台、爸爸的书桌或者是客厅的家具上。事实上,孩子并不是想要香水瓶或者墨水瓶,只要能给他们提供可以锻炼同样技能的物品,他们就会得到满足了。

    • ⏱ 2023-01-08 21:36:25
  • 📌 比如,当一个孩子想自己梳头发时,成人的第一个想法并不是因为孩子的勇于尝试而感到开心,而是会觉得孩子的这个尝试违背了“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成人觉得孩子不可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梳头这个动作,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如果他自己动手的话就能很好地完成这个动作。所以,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想进行这个能帮助自己发展的活动的时候,他的面前会出现一个超级强大、完全无法抵抗的巨人——成人,并且成人会拿起梳子非要帮助孩子完成这个活动。同样的过程也会发生在孩子想自己尝试穿衣服或者系鞋带的时候。成人不停地打断孩子的想法和尝试,甚至因为孩子的活动而觉得烦恼,这不仅仅是因为孩子做的事情在成人眼里没有价值甚至是在浪费时间,更因为成人与孩子有着完全不同的行为模式和活动节奏。

    • ⏱ 2023-01-08 21:38:15
  • 📌 但是如果碰到完全不同的节奏时,难免会因为无法适应而觉得痛苦。这就好比如果我们陪同一个中风瘫痪的病人走路,我们会因为被拖慢了节奏而觉得难受;如果看到这个病人喝水的过程——非常缓慢地抬起手将杯子举起来,杯子刚到嘴边可杯子里面的水却快洒落出来时,我们会觉得非常不舒服。我们之所这样,是因为和病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行为节奏,这种节奏差异形成了难以忍受的冲突而让我们觉得痛苦。为了让自己摆脱这种痛苦,我们就会企图用自己的节奏来主导别人的活动,对此,我们还美其名曰是在帮助别人。 成人就是用相似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成人在内心深处会想阻止孩子那些笨拙且进展缓慢的活动,就如同我们无法克制自己去驱除那些没有明显坏处但是令人烦躁的苍蝇一样。

    • ⏱ 2023-01-08 21:38:54
  • 📌 成人必须明确一点,孩子是爱我们的并且想要服从我们的,他们对成人的爱超过了对任何东西的热情。但是,成人往往只关注自己对孩子的爱与牺牲。我们耳边经常听到的都是父母之爱,甚至老师之爱,从未谈及孩子的爱。我们也因此认为,必须给孩子增加爱的教育,去爱爸爸、爱妈妈、爱老师,爱身边所有的人和一切事物。 那么,这种爱的教育应该由谁来教授呢?我们这些成人将孩子内心冲突的表现视为“发脾气”,对自己的财物具有强烈的占有欲,可以胜任这个工作吗?很明显并不能,因为这样的成人并不具备我们所谓“爱的智慧”的敏感性。

    • ⏱ 2023-01-08 21:43:26
  • 📌 孩子快要入睡的时候,会希望成人陪伴着自己,成人只要走开一会儿就会听到孩子的呼唤。而成人吃饭时,正在喝奶的婴儿也要待在旁边,他们不是为了吃桌上的菜,只是为了和成人在一起。成人往往会忽视这种隐秘的爱。但是,孩子对我们的这种爱会随着成长而逐渐消散,再也不会有人像他们那样爱我们,再也没人会在睡觉之前缠着我们表达对我们的需要:“不要离开我,陪我待一会儿吧!”更没有人会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坐在旁边陪伴。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只会平静地对我们道声晚安,甚至会经常不回来吃饭。我们曾经觉得麻烦的爱最终会消散,并且再也没有任何一种爱可以与之相媲美。我们因为孩子的爱而觉得烦躁,嘴上唠唠叨叨着:“没有时间!我很忙!我不能!”内心却暗暗想着:“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不然这一辈子都会被他们奴役!”我们只想尽快地摆脱孩子,然后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 ⏱ 2023-01-08 21:43:59
  • 📌 还有一件孩子经常会做的事情,那就是他们早上醒来之后会去叫醒身边的父母,这令父母很难接受。如果家里有保姆,那么保姆一定会阻止孩子去做这件事,保姆成了父母早上睡眠的守卫者。除了爱,没有其他东西引导孩子从睁眼那一刻就去寻找自己的父母。太阳一出来,孩子的生物钟就会叫醒他们,然后他们就会去找寻仍在睡梦中的父母。孩子去找父母并不是真的要教育父母早睡早起,而是为了在睁眼的那一刻就看到自己深爱的人。尽管父母的房间可能没有一丝光亮,孩子也会克服自己对黑暗的恐惧,磕磕绊绊地来到床前,然后用自己的小手温柔地抚摸父母。可是,孩子迎来的却是父母的斥责:“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早上别吵我们!”对此,孩子却回答:“我不是要吵醒你们,我只想见到你们,想和你们待在一起!”孩子似乎在对父母说:“我不是要唤醒你们的身体,而是要叫醒你们的灵魂。”

    • ⏱ 2023-01-08 21:45:05

《新教育》:教育者的任务

  • 📌 我们无视孩子的需求并随意压制,一旦孩子反抗,就被我们视为不可纵容的危险状态。这不就是君主专制吗?臣民必须绝对服从,不得提出异议;臣民还要坚信他们所享受的一切都是君主的恩赐。孩子也是这么认为的,成人给予了他们一切,确切地说,成人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他们下意识地将自己推到了造物主的位置上,以为自己为孩子创造了一切,让孩子拥有了智力和品德,为孩子提供了一切。成人因为自己的付出而觉得自己很伟大,就像那些专制的君主一样,他们只会使自己的权力更加稳固,从来不会反思自己是否牺牲了臣民的利益。
    • ⏱ 2023-01-08 21:48:24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

  • 📌 我注意到,孩子工作时会弄脏自己的小手,我认为自己有义务教会他们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清洁自己的双手。但是我又注意到,当我教会孩子洗手之后,他们就会不断地重复洗手的动作。比如,即使他们在完成工作之后已经洗了手,但是离校之前会再一次洗手。有一些妈妈还告诉给我,孩子早上一起来就会跑到洗手池旁边洗手。孩子还会非常骄傲地伸出自己干干净净的双手,而成人会因为这个动作出现得太频繁而误以为孩子是在讨要什么东西。 孩子这种不断重复的行为特征,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外在的目的,不需要成人给予任何物品。他们这种不断重复的行为是出于一种内在的需要,这种内在需要不仅仅出现在洗手的情景中,还会出现在其他的情景中。所以,当我们教孩子一项新练习的时候,细节教得越详细,就越能刺激孩子去不断地重复这一个动作。

    • ⏱ 2023-01-08 21:50:59
  • 📌 在孩子的小世界里,玩玩具也许只是一种低层次的追求,他们只是在没有更好的事情需要做的时候才会去玩玩具。孩子的心里有其他更高层次的追求,并且这种高层次的追求拥有绝对的优先权,永远排在低层次的游戏消遣前面。这种事情在成人世界是很常见的,对于我们来说,打牌或者下棋只是一种消遣活动,如果我们被迫一直打牌或者下棋,甚至要以此为主业过完一生,那么只会觉得煎熬。一旦出现另一项更重要、更崇高的活动时,我们就会立刻忘记打牌或下棋。孩子也是如此,一旦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就会立刻抛下手里的玩具。因为每一个孩子会不断地从一个低级的阶段发展到一个高级的阶段,所以他们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孩子在我们的眼皮底下飞速地成长,他沉迷于每一件对他成长有帮助的活动,而忽略那些娱乐活动。

    • ⏱ 2023-01-08 21:52:34

成长的要素

  • 📌 目前我们已经集齐了舒适的环境、谦卑的老师和专业的蒙台梭利教具三个条件,这也构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三大外部特点。

    • ⏱ 2023-01-09 23:29:11
  • 📌 我们首先来看孩子偏爱的东西:独立工作;重复练习;自由选择;控制错误;运动分析;静默练习;良好的社交礼仪;秩序感;个人清洁;感官教育;书写和阅读;复述;自由活动。我们再来看看孩子排斥的东西:奖励和惩罚;字母表;团体课;计划和考试;糖果和玩具;老师的讲台。综上所述,这两个清单向我们描绘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大体轮廓。简而言之,孩子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积极实践者,同时,他自己的选择成了指引他的原则,他朝气蓬勃的活力能控制错误的产生。

    • ⏱ 2023-01-09 23:29:48
  • 📌 这些家境富裕的孩子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提不起兴趣,美丽的花朵、庭院中的小路,他们都毫无感觉。他们也不会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在课堂上生机勃勃,对教具充满了热情并且会自我选择道具,他们总是显得很麻木,这一切都让老师们很迷惑,因为那些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跟他们是完全相反的。这些出身富贵的孩子已经厌倦了华贵的玩具和物品,常规的东西根本无法刺激到他们。

    • ⏱ 2023-01-09 23:31:44
  • 📌 “有一个孩子,他起初没有耐心,注意力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后来,他对一件有关长度的教具产生了兴趣,慢慢地开始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长达一周的时间内,他不断地玩这个教具,并掌握了如何数数和简单的加法。在这之后,他开始研究其他简单的教具,比如圆柱体插件、金属板等,最后对所有蒙台梭利教具都产生了兴趣。”“让孩子们变得有秩序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这样一来,他们的行为不再混乱,心灵也逐渐安定。”

    • ⏱ 2023-01-09 23:33:21

孩子的心理偏差

  • 📌 我们坚信,孩子能通过这些玩具得到快乐。这种信念在我们内心深处已经扎根了,尽管孩子对某样玩具的兴趣并不长久而且经常会弄坏它们,但是这个时候成人往往会表现得非常有耐心、宽容,并且乐此不疲地给孩子买新玩具。玩玩具是孩子在童年时期获得的唯一自由,他们应该在这一时期为自己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通常认为,“分裂”的孩子在某一方面非常聪明,但是他们永远缺乏秩序感,并且很邋遢。如果让孩子处于我们精心准备的环境里,他们就能够专注于某一个活动。他们的幻想和彷徨会被镇定和冷静取代,他们沉迷于活动,致力于自己的发展,最后慢慢变得正常。他们的肉体会跟随心灵的引导,告别浑浑噩噩,成为孩子认知外部环境的工具。因此,摇摆不定的好奇转化为孜孜不倦的勤奋。

    • ⏱ 2023-01-09 23:38:16
  • 📌 很多人成年以后依然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对生活环境的感觉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接触到的也只是自己感觉中的现实。这些人拥有敏锐的想象力,他们不在意外表,乐于赞美大自然赋予的一切:阳光、蓝天、花朵等,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如同阅读小说。其实他们并不真正热爱自己赞美的风景,甚至无法驻足去感受它们。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会赐予他们灵感,却得不到他们长期的注意力,以至于他们连基础的天文学知识都不了解。他们的气质像艺术家,却没有艺术家的实力。他们无法正常地运用自己的双手,也无法让自己保持安静,他们带着不安四处碰撞,常常损坏东西。他们还会无意识地拔起曾经赞叹不已的花朵,他们既不能创造美好的事物,也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更不知道如何去发现一个真正美好的世界。他们将自己衰败的感官错认为是境界上的高尚,所以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一定会迷失自我。他们会陷入一种精神错乱的状态,这种状态起源于生命初期,那也是最容易产生混乱的时期,一时不查就误入心理偏差的歧途之中。

    • ⏱ 2023-01-09 23:41:34
  • 📌 比如孩子正在自己玩耍,成人会过来打断他,把他打扮一番带出去散步;或者,孩子正在专注自己的游戏,比如把石头装进桶里,这个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就会让孩子放下自己的游戏过来陪客人。成人总是反复地干涉孩子的活动,以强者的姿态支配孩子的生活,从来不考虑孩子真正的需求。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己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但是,成人面对其他人,即使是用人,也会用“麻烦您”“请问”等礼貌用语来打断别人的计划,孩子在场都能听到。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他们的内心会产生自卑感。

    • ⏱ 2023-01-09 23:43:07

《孩子与社会》:大自然的生命规律

  • 📌 工作对孩子至关重要,它代表着崇高的满足感和自我的认可,但是成人对工作有抵触情绪,很多人都认为工作是环境的过分要求造成的。实际上这是因为成人社会的工作是建立在一个畸形的基础之上的,它建立在人性的偏执之上,跟着又被利欲熏心和权欲横流所诱导,导致这种本能成为被压制的特征,最终工作沦为背离正轨的人们斗争的工具。工作不再是享受,而是一种约束性的劳动,最终它不再是人类发展的助力,反而为人们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压力,让人们反感。然而,一旦特殊的环境出现,人类内心的工作本能会再次产生冲动。这种本能让人无力抗拒,最终帮助我们摆脱依赖,独立地工作。就像那些伟大的发明家、艺术家和探险家,他们的工作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换一种说法,人类的工作天赋拥有出类拔萃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让人重新找回自我彰显的物种本能,这种物种本能就像一股从天而降的甘霖,带着渴望冲破阴霾,用清新的水汽滋润了人们贫乏的心灵。正是由于人类的深切渴望,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才让我们得以正常工作,从而建立起人类社会的环境。毋庸置疑,工作不仅是人类的显著特征,还与那些能推动文明和创造环境的能量有关。

    • ⏱ 2023-01-09 23:45:50
  • 📌 成人并不理解孩子的工作,或者说成人并不理解孩子,他们总是阻挠孩子的工作,认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足够的休息。成人为孩子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基于自己的工作原则——效率最大化。成人认为自己做起事情来更快更好,所以他们不会让孩子动手,而是自己为孩子穿脱衣服、洗澡、喂他吃饭,出门就抱着孩子或者将孩子放在婴儿车里,还会帮孩子整理房间。可是,只要给孩子一点儿机会,孩子马上就会宣示主权:“我想自己做!我来整理自己的房间!”

    • ⏱ 2023-01-09 23:51:59
  • 📌 蜘蛛会通过吐丝结网来保护自己。但是同时,蜘蛛在产卵之前,会先用蛛丝织一个卵袋,然后在里面产卵。这个卵袋不仅细密柔韧,而且保暖防水。有的蜘蛛还会将自己的卵袋随身携带。通过动物学家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发现,蜘蛛非常在意自己的卵袋,甚至会因为卵袋被破坏而悲伤至死。事实上,蜘蛛如此紧紧地依附着卵袋,以至于卵袋似乎成了它身体的一部分。因此,蜘蛛的爱都集中在自己的卵袋上,而不是其中的卵甚至即将出生的小蜘蛛。应该说,蜘蛛没有意识到小蜘蛛们的存在,但是母性的本能促使这位母亲为了物种的延续而倾其所有。由此可见,这是一种无法抵抗的“无实物本能”,表现为遵从内心的引导去完成工作,爱其所爱。

    • ⏱ 2023-01-10 00:10:39
读完了,打赏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