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冷亲密:为什么爱越来越难?》3星

 冷亲密:为什么爱越来越难?|200

译者序 破除冷亲密,做个情感人

  • 📌 伊娃·易洛思(1961—)生于摩洛哥,是著作等身的当代思想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继承者。目前,她执教于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系以及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

    • ⏱ 2024-01-25 09:16:39
  • 📌 在弗洛姆那里,爱是动词,不是名词,爱是一种去爱人的能力,而非一种被爱的需求。弗洛姆对爱的消亡表达了他的忧思

    • ⏱ 2024-01-25 09:10:18
  • 📌 网络相亲也必然遵循快速高效的原则。在互联网上,看似无限的交友选择背后深藏的其实是无形的盘算和“人比三家”、虚幻的想象与自我包装,以及个体真实的失望。

    • ⏱ 2024-01-25 09:17:26
  • 📌 《三联生活周刊》上曾登文简要介绍过易洛思的这本书,并将其形象地称为“相亲社会学”。

    • ⏱ 2024-01-25 09:32:06
  • 📌 半年内,互联网大数据就为我匹配了四十多人,让我大开眼界。以前从没在互联网关注和认识陌生网友的我,也经历了几回所谓的“面基”,当然,最后大家要么成了躺在通讯录里的泛泛之交,要么一键删除,此生再不复见。

    • ⏱ 2024-01-25 09:10:51
  • 📌 信息时代确实打开了人们相识和交流的新方式,它或许也能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受距离,真正造就“天涯若比邻”。但同时,互联网技术也迫使人们以一种理性的方式来管理情感,由于缺乏了解和缺少共同生活圈,这种“比邻友”充其量是某种变形的幻觉。如人类学家项飙所说,“邻近感”消失了,取而代之,人们在追求着某种虚幻的所谓远方。也如易洛思所言,网络上的自我是一种没有实质内核的后现代自我,它带有一定操演性和可建构性。哪怕身处信息时代,手机上的一个删除按钮便可将软件匹配的两个人再度恢复到“动如参与商”的未识前的原始状态,相忘于网络这个另类大江湖。

    • ⏱ 2024-01-25 09:33:02
  • 📌 当资本主义所崇尚的成功、理性、快速、高效、竞争等价值观被转移到人际交往中,现代人的情感生活就变得趋于冷亲密。关系被物化,情感也有沦为商品之虞。就像传统的资本主义注重工作效率和资本积累一样,现今的情感也被人们当作提升自我价值或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工具。

    • ⏱ 2024-01-26 01:10:18
  • 📌 理想伴侣是养成的,而非既定的。毕竟,亲密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那么,恋爱也如同交友,与其坠入爱河,不如生出爱意。让我们审慎地运用我们的理性,勿做一个理性过剩的傻瓜或自我意识过剩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分子,而是努力地做个快乐充沛、有同理心、渴望与人联结的情感人吧!

    • ⏱ 2024-01-25 09:33:37

弗洛伊德及其克拉克大学讲座

  • 📌 正如彼得·盖伊在给弗洛伊德所作的哲学性传记中所指出的那样,“所有人习惯称之为‘正常’的性行为,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经常被阻断的朝圣之旅的终点,而这是许多人可能永远达不到的一个目标。那种成熟且正常形式的性驱动是一种成就”。事实上,普通而平凡的自我之所以成为令人着迷的想象的对象,是因为它现在综合了两种相互对立的文化形象:正常(normality)和病态(pathology)。
    • ⏱ 2024-01-25 09:14:36

网络相识

  • 📌 在交友网站上,人们既可以客观地描绘自己,又能够——当然,是在想象中——召唤和刻画自己的理想型(爱情、伴侣或者理想的生活方式)。这种自我展示和寻找伴侣的过程,至少在三个方面完全依赖于心理疗愈理论。首先,自我是构建的,自我可以被拆分为品位、观念、性格和气质等各不相同的部分,这样一来,在心理和情感相容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上,人们就会与另外一个人相识。这样的相识需要人们进行大量的内省工作,以及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表述自己的内心想法,洞悉他人内心的真实需求。

    • ⏱ 2024-01-25 09:18:55
  • 📌 当你注册某一网络交友平台时,你便立即处于一种竞争状态。实际上,你也可以看到其他竞争者的信息。因此,互联网技术在定位自我上显示出一种矛盾性:一方面,它使人们变得更加内省,也就是说,它要求人们专注于自身,以便更好地把握和交流关于自我的独特本质,并通过品位、观点、想象和情感兼容能力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互联网使自我成了可供公开展览的商品。通过互联网来寻觅另一半,是一个既主观又客观的过程,它既带有强烈的主观主义(一定的心理学色彩),又是对网络相识进行客体化呈现的结果,这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婚恋市场的结构来运作的。于是,这就使得互联网交友与传统的爱情模式有着重大的差异。

    • ⏱ 2024-01-25 09:19:50

本体论式的自我展示

  • 📌 在通过照片展示自己的过程中,个人实际上也被置于展示外貌的模特或演员的位置。也就是说,处在这种位置上时,(1)人们对自己的外貌极为敏感,(2)身体是社交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主要来源,(3)人们通过身体与他人竞争,(4)人们的身体和外貌被公开展示。

    • ⏱ 2024-01-25 09:20:18
  • 📌 人们在蔑视和拒斥身体并将其视为劣等之物的同时,又渴望拥有它,就像人们对待某种禁忌、客体化和异化的东西似的。”

    • ⏱ 2024-01-25 09:20:33
  • 📌 无论你是男是女,如果你听起来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那就很难有人想要联系你。你想想,要是一个男人写的只是,他想找一个“善良、聪明、有趣、体贴、浪漫、性感和健美”的女人时,你该如何开始与他攀谈呢?好吧,我想你也许会过去打招呼说:“嗨,你好!我善良、聪明、有趣、体贴、浪漫、性感又健美。我觉得我们会是完美匹配的一对。”真的是这样吗?我不敢苟同。

    • ⏱ 2024-01-25 09:20:58
  • 📌 最成功的个人首页档案势必符合心理学,能从成堆同质的、写着“我有趣而诙谐”的标签中脱颖而出。照片栏的要求则正好相反,它要求个人符合人们公认的美丽和健康的既定标准。因此,那些在网络交友中最受欢迎的人,必定是那些在语言描述上具有创新性,外貌又符合传统审美规范的人。

    • ⏱ 2024-01-25 09:21:55

标准化和重复

  • 📌 我太了解这些相亲仪式了。首先,事实上,我几乎配备了一套专门的相亲“制服”。当然,衣服也会根据约会的进展而有所变化——每个阶段和季节都有适合它们的服装。通常,我更喜欢穿牛仔裤搭配一件漂亮的衬衫。我觉得这样搭配比较好,无论是从穿着搭配来讲,还是从我自己感到舒适放松这一点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不抱有任何期待,所以也就不会感到特别兴奋。因为我确切地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 2024-01-25 09:34:49
  • 📌 在我们历来对浪漫爱情的体验中,大部分的爱情魔力都与对象资源的稀缺性有关,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这种稀缺性反过来会带来惊喜与兴奋。
    相较之下,宰制当下互联网的是过剩的经济体系、过多的可选项,这就使得自我必须进行选择,并且是进行最优化的选择。于是,人们不得不使用那些计算成本效益和效率的技术。这在交友网站中再明显不过了,从近来出现的一种称为“速配”(speed matching)的网络交友形式中也可以看出来

    • ⏱ 2024-01-25 09:35:12
  • 📌 正如一本网络交友指南所说:“你的经验越多,你的品位就越精致,你愿意考虑的人也就变得越少。”我们之前讨论过的阿尔忒弥斯女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正在寻找某个人,寻找某种不存在但又非常非常具体的东西。我想他应该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大概主要从事科学领域。我可以在男士的卡片和短信中看到一些符合条件的人。但是,他们也必须以书面形式来证明自己。”与消费文化的逻辑一致,互联网技术支持甚至鼓励人们追求品位的日益规范化和精致化。

    • ⏱ 2024-01-25 09:23:07
  • 📌 假设你正在浏览一位女性的个人资料页,她很好看,但是她没有从事你所期待的工作或拥有让你满意的学历,你会怎么选呢?你还会和她联系吗?
    布鲁斯:不会联系。毕竟有那么多人可选,正如我之前说过的,几乎有无限的选择,那么……呃……又何必自寻苦恼呢?所以,我只会与那些完全符合我择偶要求的人联系。

    • ⏱ 2024-01-25 09:23:07
  • 📌 网络交友的问题就在于,人们强烈渴望的人都是那些“在他们自身层次之上的人”,即远比他们自身条件优越得多的人。人们并不满足于找到与他们条件相当的另一半。但是,正因为人们近在咫尺地看到如此多高出他们自身条件的人,并且互联网也给了他们一种幻觉,以为这些优秀的人唾手可得,他们才会渴慕这些条件优越的人,而不是那些与他们相当的人。

    • ⏱ 2024-01-25 09:23:35
  • 📌 艾维想指出的是,人们会寻找他们可以获得的最大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会提高自身的品位。实际上,人们会拒绝妥协,不满足于那些他们认为总是还可以提升的相亲交易。互联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促成了这样一个权衡交易的相亲过程,原因很简单:相亲市场中的人作为潜在对象对所有人都是可见的。在现实世界中,相亲市场中的人仍然是虚拟的——他们不可见,只是预设的机会和潜在的可能性;而在网络上,相亲市场是真实的、绝对的,而不是虚拟的,因为互联网用户可以直接看见网络相亲市场中的潜在对象。

    • ⏱ 2024-01-25 09:26:29

幻想与失望

  • 📌 尽管交友网站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选择,但大多数受访者还是表示,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失望。他们所描述的典型场景可能如下所述:你浏览着一系列有可能成为你伴侣的人员列表(或者你收到了某人发来的电子邮件),根据此人所公开的照片和个人资料页,你决定和他保持电子邮件往来。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你通常会开始预想一次可期的约会。这些感觉会让你们进一步发展到进行一次电话交谈。许多受访者——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表示,如果喜欢与自己通话的人的声音,他们就会对电话那头的人产生非常强烈的情感。这也表明,想象力其实有其自我延续并产生情感的能力。
    如果电话交流也进展得很顺利,那就有可能导向线下真实的会面,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正是在线下会面中感到莫大的失望。

    • ⏱ 2024-01-25 09:27:49
  • 📌 他主要是研究无意识自我与弗洛伊德意义上的无意识之间的差别。他说:“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们构建出来的自我与他们的无意识自我几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 ⏱ 2024-01-25 09:28:25
  • 📌 同一位女性无论被形容为“不值得信赖”“焦虑”“自负”,还是被形容为“值得信赖”“随和”或“谦逊”,对这些男性来说,她的吸引力都区别不大。而外表有魅力的女性,不管她们的性格如何,总是会比长相普通的女性更受欢迎。因此,这个试验道明了两个重要的研究发现:第一个发现是,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性格很重要,然而实际上,性格在人际吸引中所起的作用非常之小。“有魅力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情绪感受总是会被那些在外貌和个性上都有吸引力的人唤起。”

    • ⏱ 2024-01-25 09:29:10

读书笔记

本书评论

读完了,打赏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