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但如果我们把世界粗略地划分为几个大的地理版块,如欧亚大陆及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就会发现世界历史的舞台主要在欧亚大陆及北非,特别是欧亚大陆(北非可以看作欧洲的附属单元)
- ⏱ 2023-08-11 19:43:45
📌 至于澳大利亚,欧洲人当时称之为“被文明遗忘的角落”,他们甚至一度没把这里的土著当成人类。这种文明发展的差异,欧洲人一开始把它归因于文化和人种,但个人认为,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正是地理。
- ⏱ 2023-08-11 19:44:39
📌 以大航海时代为时间节点,世界历史可以分为两部分:在此之前,世界历史主要是欧亚大陆的历史;在此之后,才是全世界的历史。
- ⏱ 2023-08-11 19:44:51
第一章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从长安往西,沿陇山东麓而上,北出萧关之后,到达一个小盆地,即今固原所在地。从这里沿清水河而上,可以到达黄河,西渡黄河之后,就是河西走廊
- ⏱ 2023-08-11 19:45:36
📌 从北线前往中亚,其实也有两个选择。一是沿天山南麓,翻过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到达费尔干纳盆地。我们所了解的张骞出使大月氏和汉武帝征讨大宛,所走的正是这条路。但对于普通的商队而言,这并不是一条理想的道路。帕米尔高原山体高大,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要翻越帕米尔高原就要面临生死考验,而且一到冬天,大雪封山,道路更是不通。
- ⏱ 2023-08-11 19:46:09
📌 汉代一开始控制的是南疆,北疆还是小国林立,伊犁河谷和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的地区都在乌孙手上,所以那时的丝绸之路就需要翻越帕米尔高原了;到了唐代,中央政府在西域的统治范围更大,力度也加强,于是北疆的路线成为主要路线。
- ⏱ 2023-08-11 19:49:41
📌 今天常说的中亚指的是中亚五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从地理上讲,就是西起里海、东到帕米尔高原、北至西伯利亚、南抵伊朗高原这部分
- ⏱ 2023-08-11 19:49:58
📌 丝绸之路在中亚的路线就比较明确了,就是沿着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山脚走,因为这里条件好,人烟稠密,有众多城市,商队到了这里,既方便歇脚,也方便贩卖货物。
- ⏱ 2023-08-11 19:53:05
📌 伊朗高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理单元,因为四周有高山阻隔,可以有效防止外来攻击,又因为占据高地,对周边的地区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而伊朗高原又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盆地,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出口,可以很方便地冲出高原,对周围的平原地区形成压倒性优势:东有开伯尔山口,可以直插印度河平原;北有马什哈德,可以进入中亚的图兰低地;南有阿巴斯港,可以进入波斯湾;西有哈马丹,可以进入两河流域。所以自古以来,这里成为帝国诞生的摇篮,如波斯帝国就在此崛起。
- ⏱ 2023-08-11 19:53:49
📌 其实波斯人一直自称伊朗。伊朗(Iran)也可以翻译成雅利安。
- ⏱ 2023-08-11 19:56:29
📌 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开始南下,其中一支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摧毁了古印度,统治了那里肤色黝黑的土著——达罗毗荼人,并建立种姓制度;另一支雅利安人进入伊朗高原,后来建立了波斯帝国,然后从高原西下,摧毁了巴比伦王国和古埃及。人类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都亡在雅利安人手上。
- ⏱ 2023-08-11 19:56:23
📌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两河流域,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冲积而成,在今伊拉克境内。这里是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巴比伦所在地,也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地区。古巴比伦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一是因为这里产粮,二是它处于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
- ⏱ 2023-08-11 19:57:39
📌 巴比伦文明最终被中断和毁灭,未能像中国一样延续至今。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伊拉克人与古巴比伦人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 ⏱ 2023-08-11 19:57:59
📌 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运来的奢侈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等。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到东南亚,经马六甲,到印度,再到波斯湾,最终在两河流域汇合;
- ⏱ 2023-08-11 21:58:28
📌 欧亚大草原的东部干燥,西部湿润,所以西部水草条件比东部好。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条件,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总是由东部向西部迁移。而气候更恶劣的东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相对来说战斗力也更强,于是西部的游牧民族总是会感受到来自东方的压力,因而不断地西迁。这是客观规律,也是影响欧亚历史发展的大环境。匈奴人如此,蒙古人也如此。在欧亚大草原上,原本部族林立,各立山头,互相征伐不断,当蒙古人第一次把欧亚大草原统一起来的时候,丝绸之路变得畅通无比,欧亚之间的商贸也异常发达。但当蒙古人败落之后,草原又回到了过去互相征伐的状态,丝绸之路也不再畅通无阻,享受惯了东方奢侈品的欧洲人却不适应了,没有丝绸的衣服缺少光鲜,没有香料的饭菜难以下咽。
- ⏱ 2023-08-11 22:00:27
第二章 为什么是欧洲
📌 我们知道中国的东部处于季风区,季风气候最大的好处是雨热同期。所谓雨热同期,就是雨水和热量同时到来。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两样东西——水和热,所以雨热同期能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中国正是由此发展出了延续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而地中海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很不友好:夏天光照强的时候,农作物需要大量水分,偏偏老天不下雨;冬天倒是有水,但光照又不行,阳光太弱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 ⏱ 2023-08-13 14:02:00
📌 没有葡萄酒喝的埃及人照样生活,无非就是日子寡淡了点,但没有粮食吃的希腊人会饿死。所以,诚实守信是商业文明的根本。另外,生意人不需要像农民那样一年忙到头,葡萄和橄榄树平常基本不需要打理,所以希腊人的空闲时间比较多。有了空闲,希腊人开始思考,于是某一天,他们仰望星空,灵感突发,发明了哲学。其中以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为代表,人称古希腊三贤。
- ⏱ 2023-08-13 15:14:56
📌 罗马扩张到波河平原后,前方有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阻挡,于是调转方向,把目光放在了地中海的几个岛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可惜的是,这3个岛已经有了主人,那就是迦太基。
- ⏱ 2023-08-13 18:46:17
📌 腓尼基人经常需要书写、记账,于是他们参考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创造了简单而又方便书写的22个腓尼基字母。这22个字母传到希腊,希腊人稍加改造,就成了希腊字母。后来,希腊字母传到罗马,罗马人又稍加改造,就是罗马字母,也叫拉丁字母。可以说,腓尼基字母才是欧洲文字之母
- ⏱ 2023-08-13 18:47:41
📌 后来,辉煌一时的希腊,在逐渐衰落后被北方的马其顿人征服。马其顿出了一个亚历山大国王,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不仅统一了希腊,还征服了西亚,收服了埃及,扫灭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可惜的是,亚历山大只活了33岁,他死后,帝国瞬时土崩瓦解。而希腊的辉煌却一去不返。所以,此时罗马人在地中海唯一的对手就是迦太基。
- ⏱ 2023-08-13 18:48:34
📌 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终迦太基被灭国,迦太基城化为一片灰烬。而原本留在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后来逐步被希腊人、罗马人同化。从此,腓尼基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 ⏱ 2023-08-13 18:53:28
📌 罗马帝国在扩张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但始终没有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统治一个面积如此之广的帝国。在同时期的东方,秦朝实行郡县制,用武力实现了统一,但很不稳定,仅二世而亡;到了汉朝,武帝独尊儒术,从思想上解决了人们对大一统的认可,又创立察举制,选拔专业的官员来管理国家,从而实现中央集权。但罗马帝国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帝国内部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各处征服的土地也有相当的自主权,帝国随时有土崩瓦解的危险。
- ⏱ 2023-08-13 18:54:21
📌 公元前27年,屋大维(Augustus)击败了安东尼(Mark Antony)和雷必达(Marcus Aemilius Lepidus),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 ⏱ 2023-08-13 18:55:46
📌 395年,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死后,将罗马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巴尔干半岛及以东为东罗马帝国,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意大利半岛及以西为西罗马帝国,首都仍在罗马。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东罗马帝国又被后人称为拜占庭帝国。
- ⏱ 2023-08-13 18:56:54
📌 在西欧平原(今法国一带)居住着高卢人,波德平原(今波兰和德国一带)居住着日耳曼人,在东欧平原(今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一带)居住着斯拉夫人。高卢人属于凯尔特人的一支,凯尔特、日耳曼、斯拉夫被当时的罗马帝国称为三大蛮族。
- ⏱ 2023-08-13 18:58:55
📌 匈奴人的到来,引起了欧洲草原上的连锁反应。当匈奴人渡过伏尔加河,进入黑海北岸东部,击败那里的东哥特人(日耳曼人的一支)时,其他的日耳曼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法兰克人等)为了躲避匈奴人的进攻,像潮水一样涌入罗马帝国境内。西罗马帝国在这些“蛮族”的入侵下,最终于476年灭亡。日耳曼人没希腊人那么多文化,也不识字,还像以前那样烧杀抢掠,欧洲人(这里指日耳曼人统治的西欧部分)过着地狱般的日子,从此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后来日耳曼人发现,抢劫不如收税,于是想仿效罗马人建立国家。
- ⏱ 2023-08-13 19:00:28
📌 但日耳曼人又没这个能力,他们大多数人是文盲,知识掌握在教会手里。于是日耳曼人向教会请教,欧洲大地上一时涌现出众多的日耳曼国家。这其中以法兰克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481~843年)为代表,鼎盛时期占据了欧洲西部大片的土地。法兰克王国后来一分为三——西法兰克、中法兰克和东法兰克,这三个法兰克王国分别奠定了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 ⏱ 2023-08-13 19:01:13
📌 东罗马帝国虽然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蛮族的入侵下幸存下来,但根本无力收复故土。所以,他们最后和日耳曼人达成了协议,不会西征,专心对付另外两个敌人——北边的斯拉夫人和东边的波斯人。
- ⏱ 2023-08-13 19:03:06
📌 中国人在近代翻译西方的爵位时,发现当时影响最大的英国历史上的爵位恰好大致分为五等,于是就借用了中国历史上的公、侯、伯、子、男来翻译。其实欧洲人的爵位是层层分封的,和中国完全不同,比如公爵可以封别人为侯爵,侯爵可以封别人为伯爵,而中国的公、侯、伯、子、男都是由周天子分封的,互相之间没有从属关系。
- ⏱ 2023-08-13 19:07:23
📌 按照西方人的观点,罗马帝国时期属于奴隶制,中世纪属于封建制。中世纪长达1000年,被欧洲人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这是因为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中世纪的发展几乎完全停滞,最根本原因还是教会垄断了一切思想和文化。思想和文化是一切科学技术的源泉,在教会的掌控下,欧洲像一潭死水一样,生活极其落后。要打破这种局面,只有解放思想、发展文化这一条路。
- ⏱ 2023-08-13 19:08:31
第三章 寻找通往东方的道路
📌 西方人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不信教,其实中国人同样不明白为什么西方人非要入教。你看我们的道教,受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多数时候都是抱着出世的心态,修行也是钻进深山老林里,与世无争。面对俗世,从来都是一派高冷的样子,一副“你爱入不入,老子还没工夫搭理你”的架势。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同,一听说你没入教,立马一副怜悯的姿态:天啊,这是上帝的弃民啊,赶快入教救赎自己吧!中国的道教人士,盛世上山修行,乱世下山救人——这是统治者最喜欢的状态,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状态,出家人就应该像个出家人的样子嘛!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一样,他们从一开始就要参与政治、争取权力,最终演变成利益之争,也就不奇怪了。
- ⏱ 2023-08-13 19:10:45
📌 基督教是一神教,只能拜上帝,跪拜其他任何人都是违规,包括祖宗,这在中国人看来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中国人对待宗教一向宽容,你可以今天去庙里烧香,明天去道观里磕头,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但在西方不行,如果是在中世纪,这是异端行为,要杀头的。
- ⏱ 2023-08-13 19:11:28
📌 当阿拉伯人在中东开始衰落的时候,一支突厥人填补了权力的真空。突厥人发源于阿尔泰山,被唐朝击败后西迁。其中一支以塞尔柱部落为首的突厥人进入了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作为统治的条件,塞尔柱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建立了塞尔柱帝国。
- ⏱ 2023-08-13 19:12:49
📌 塞尔柱人把重心放在中东,于是一个叫花剌子模的国家在中亚兴起。花剌子模不断西进,最终占领伊朗高原,突厥人被挤压到小亚细亚半岛上。14世纪,蒙古人西征,横扫一切,但很快就衰落了。又一个叫奥斯曼的突厥部落兴起,统一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各个突厥部落,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 ⏱ 2023-08-13 19:13:30
📌 正因为文艺复兴,欧洲人打开了眼界,这才发现自己居然这么落后,而东方早已把他们远远地抛在身后,尤其是传说中的中国,按《马可·波罗游记》里的说法,那里就是遍地黄金,富得流油。得益于古希腊的文化基因,欧洲人天生具有海洋商业文明的嗅觉,商业文明的特点就是哪里有钱就往哪里跑,既然东方富有,那就去东方寻找财富。只是,由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横亘在中间,欧洲人既去不了印度,更去不了中国。按传统的路线,欧洲人去往东方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陆路,走地中海东岸,过两河流域,越伊朗高原,再经过中亚,然后可以到达中国;另一条路,从埃及,过红海,入印度洋,走海路。
- ⏱ 2023-08-13 19:31:21
第四章 亨利王子
📌 1418年,亨利派出了他的第一支探险队,向南寻找传说中的几内亚。在当时欧洲人的地图里,只有欧洲、西亚和北非,除此之外的世界一概不知。
- ⏱ 2023-08-13 19:36:12
📌 这是欧洲人的第一个远洋探险成果。与此同时,远在东方的郑和已经四下西洋,足迹已达非洲东岸。单从技术上说,这时的中国遥遥领先,只不过正像龟兔赛跑一样,在大航海这场竞赛中,我们最终成了那只自大的兔子。
- ⏱ 2023-08-13 19:37:36
📌 中国人对加那利群岛应该不太陌生,中国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在这里定居,后来她的爱人荷西(Jose Maria Quero Y Ruiz)在拉帕尔马岛潜水时丧生,三毛才离开这里。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如果不考虑农业,地中海气候很适合度假,一年四季不冷也不热。
- ⏱ 2023-08-13 19:41:59
第五章 穿过佛得角的世界
📌 至此,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全部被欧洲人用到了大航海事业上,既改变了欧洲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可惜的是,中国人发明这四样东西,大多是凭经验,并没有理论支持,所以发明完了也就完了,很少改进。而欧洲人因为有科学的支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迭代升级,最终把这四样东西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 ⏱ 2023-08-13 19:51:20
📌 1448年,亨利下令在阿尔金岛建立据点,葡萄牙人用小麦、布匹和马换取非洲的奴隶和黄金,并兼营香料买卖。这是欧洲人在西非海岸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和居民点。从此,阿尔金的运作模式成为葡萄牙人开始沿海商贸的典范,这一模式后来也被荷、英、法等国纷纷效法,成为西方商贸殖民的基本模式之一。
- ⏱ 2023-08-13 21:35:09
📌 1453年,奥斯曼帝国进攻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历时53天,5月29日,城破,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绵延近1500年的罗马帝国灭亡。随后,奥斯曼帝国把首都迁到这里,改了个伊斯兰化的名字——伊斯坦布尔。
- ⏱ 2023-08-13 21:36:05
📌 同样是“城市”,欧洲重点在一个“市”字,先有商人在此交易定居,而后有政府入驻;而中国城市的重点在一个“城”字,是因政治和军事而设置的据点,而后才有百姓入住。
- ⏱ 2023-08-13 21:36:24
📌 东罗马的灭亡对欧洲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打击,穆斯林的威胁也空前严重起来,甚至超过了当年的阿拉伯人。
- ⏱ 2023-08-13 21:36:56
📌 1458年,亨利亲王参与了他一生中第四次对北非摩尔人的战斗,并占领了休达以西不远的阿尔卡塞。两年后,亨利亲王逝世,享年66岁。亨利亲王虽然一生从未登上一艘远洋船只,但他是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正是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欧洲人才开始有意识、有组织地远洋航行,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技术,最终让欧洲一个个弹丸小国成为海上强国。
- ⏱ 2023-08-13 21:38:55
📌 中国本土并不缺香料,我们即使用不起热带地区出产的这些香料,也还有廉价的葱、姜、蒜,甚至还有花椒、八角,试问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会一日三餐食之无味?所以,找到了胡椒,对葡萄牙人来说相当于找到了黄金。
- ⏱ 2023-08-13 21:40:28
📌 至于黄金就不用多说了,人类很早就认识到黄金的价值,非洲人虽然落后,也知道金子的价值。这些金子,欧洲人可以轻易地用看似璀璨夺目、实则廉价的玻璃制品换到。
- ⏱ 2023-08-14 18:51:48
第六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通常所说的非洲是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而撒哈拉以北,我们把它归为地中海文明,因为受巴比伦、埃及、希腊和罗马的影响,北非的文明程度和欧洲几乎同步,并不存在代差。但在撒哈拉以南,因为这片世界最大沙漠的阻隔作用,文明程度却相差了几个层级。
- ⏱ 2023-08-13 21:41:42
📌 体育竞技场上,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西非黑人擅长短跑,东非黑人擅长长跑。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在热带雨林里,西非人狩猎靠的是爆发力,而东非人在草原上追逐野兽,需要长久的耐力。
- ⏱ 2023-08-13 21:46:58
📌 因为非洲的土著都是黑人,所以常常给我们一个误解,认为非洲很热。事实上非洲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热,非洲的热带雨林全年平均气温为25~28℃,通常不会超过34℃;热带草原气候雨季的平均气温为20~30℃,旱季的平均气温为20~25℃。非洲真正热的地方是撒哈拉沙漠,那里昼夜温差大,白天能热死,晚上能冻死,因为沙漠并不是非洲人常居之地,就不说了。
- ⏱ 2023-08-13 21:48:58
📌 苏丹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原为“权力”的意思,后来把统治某一地区的领袖称为苏丹,也泛指这位苏丹统治的土地,即国家。
- ⏱ 2023-08-13 21:52:07
📌 所以,很多穆斯林的国家元首称为苏丹,这个国家也称为苏丹国。比如奥斯曼帝国,他们的统治者并不称皇帝,而是苏丹。在穆斯林的眼中,苏丹是个神圣的词语。
- ⏱ 2023-08-13 21:55:16
📌 东苏丹人是肤色最黑的非洲人,体型细长,常见于篮球比赛中。
- ⏱ 2023-08-13 21:56:32
📌 相比东苏丹人,西苏丹人肤色稍浅一点,个子也没有东苏丹人那么高,但体格壮实,适合踢足球。
- ⏱ 2023-08-13 21:57:00
📌 苏丹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到几内亚湾之间的长方形地带,在赤道以南的非洲,广泛分布的是班图人。班图人与苏丹人最大的区别是肤色,如果说苏丹人是纯黑的话,班图人就是浅黑,脑门儿也没有苏丹人那么大。
- ⏱ 2023-08-13 21:58:45
📌 苏丹人和班图人占了黑非洲的绝大多数人口,另两种黑人(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的数量就少得多了。
- ⏱ 2023-08-13 21:59:30
📌 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罗人。俾格米的意思是身材矮小,这个部族的成年人身高在130~140厘米,八九岁生理机能就已经发育成熟,开始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他们仿佛是缩小版的黑人,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
- ⏱ 2023-08-13 22:00:12
📌 科伊桑人严格来说不算黑人,他们的肤色更像是黄种人,就连样貌也像黄种人。不过他们成人平均身高只有145~150厘米,头发卷曲,臀部大,又和黄种人有明显的区别。
- ⏱ 2023-08-13 22:10:57
📌 科伊桑人原本广泛地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班图人扩散时,他们退居到了非洲南部。由于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人口也越来越少,如今只有三十来万人。在班图人扩散的过程中,大部分科伊桑人被灭绝,或被混血,例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Nelson Mandela),就有科伊桑人的血统。
- ⏱ 2023-08-13 22:11:46
📌 马达加斯加岛远离大陆,原本是个无人岛,早在公元前数个世纪,一批南亚人从印度尼西亚出发,漂洋过海来到了这里,成了岛上的主体民族。9世纪左右,阿拉伯人陆续迁入,并从非洲大陆运来大批班图人给他们种地,于是,岛上的主体居民成了黑黄混血。
- ⏱ 2023-08-13 22:13:35
第七章 黄金海岸
📌 8世纪,加纳王国发展成加纳帝国。加纳帝国盛产黄金,因此也称黄金帝国。这时阿拉伯人也在半岛上兴起。阿拉伯商人带着盐、织物、杂货、贝壳(非洲海岸线平直,没有海滩,贝壳稀有,加纳用贝壳作货币),来交换加纳人的黄金、奴隶、象牙。
- ⏱ 2023-08-14 08:58:08
📌 11世纪,原本属于加纳帝国的马里部落崛起。马里人信奉伊斯兰教,凭借着伊斯兰教的强大组织能力,马里人迅速扩张。1240年,加纳帝国被马里帝国吞并。
- ⏱ 2023-08-14 08:58:34
📌 西非的文明深受阿拉伯文化影响,越靠北,离阿拉伯商人的贸易通道越近,就发展得越早,反之则越落后。
- ⏱ 2023-08-14 08:59:05
📌 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很多欧洲学者,包括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赤道附近是生命的禁区,因为太阳的直射光线带来的炙热会焚毁一切动植物,葡萄牙人用事实否定了这一观点。
- ⏱ 2023-08-14 09:00:40
📌 在签订条约的第二年,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合并,成立了西班牙王国。在初步完成内部统一后,西班牙终于腾出精力面向大海,葡萄牙人也将迎来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不仅如此,1480年,英国也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开始往爱尔兰岛以西远航。同年,莫斯科公国大败蒙古军队,从此脱离金帐汗国的控制。从海洋到陆地,欧洲人的活力全面激发。
- ⏱ 2023-08-14 09:02:08
📌 迪亚士的这次远航共历时16个月,单向航程上万公里,把航行最远纪录向南推进约13个纬度,绕行了整个非洲南部海岸,发现了长达2000公里、前人未知的海岸线,并带回这个地区比较准确的地图。不久后,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觉得风暴角这个名字不吉利,于是改名为好望角。
- ⏱ 2023-08-14 09:06:35
第八章 哥伦布
📌 哥伦布算出的距离比实际少了一半。应该说,正是这一错误,造成了一次伟大的发现。否则,别说西班牙王室,就是哥伦布本人,也决不敢冒这个险。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对哥伦布的计划兴趣不大,此时葡萄牙在非洲的探险已经推进到刚果,怎么可能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往西方?为此,葡萄牙政府在研究讨论后,于第二年(1484年)拒绝了哥伦布的建议。
- ⏱ 2023-08-14 09:08:25
📌 罗马帝国强大时,伊比利亚半岛罗马化,或者说拉丁化。罗马帝国崩溃时,部分日耳曼人融入,形成伊比利亚人。到8世纪初,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入侵,占据了半岛四分之三的土地,伊比利亚人被压制在半岛西北一角,从此以后,伊比利亚人开始了长达7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随着伊比利亚人向南推进,11世纪初,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形成;12世纪中叶葡萄牙王国形成。14、15世纪,大大小小的王国逐步合并,半岛上的主要国家只剩下四个:葡萄牙王国、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以及摩尔人建立的格拉纳达苏丹国。
- ⏱ 2023-08-14 09:11:15
📌 1469年,当葡萄牙人在非洲发现了黄金海岸的时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公主伊莎贝拉一世(Isabella I of Castile)和阿拉贡王国的王子费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联姻。正是这次联姻,决定了两国的命运。到了1474年,伊莎贝拉一世继位为卡斯蒂利亚的国王(或说是女王);过了5年,即1479年,费迪南二世继位为阿拉贡的国王,于是两国开始合并,近代意义上的西班牙开始形成。不过这个时期的西班牙还相当于联邦,名义上是一国,实际上两口子各管一个国家,有相当的自主权。这时的伊莎贝拉一世既是国王,也是王后。一直到他们的外孙查理五世(Carlos I)执政时期,西班牙的两大部分才完全融合。
- ⏱ 2023-08-14 09:11:48
📌 欧洲的土地更像是贵族的私产,中国的土地始终都是国家的。
- ⏱ 2023-08-14 09:13:17
📌 这份国书从表面上看,是典型的没话找话说。欧洲人游牧民族出身,一向崇拜强者,对弱者没有怜悯之心,这一点从后来的殖民活动中可以看出。西班牙人单独签署一份国书给中国,正是出于对中国的敬畏,特别是蒙古人入侵欧洲的时候,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非洲和美洲的那些部落,他们可没这么客气。
- ⏱ 2023-08-14 19:39:56
📌 哥伦布首次远航共耗资约200万马拉维迪,约合二战前的1.4万美元。其中国库拨给一部分,哥伦布东拼西凑一部分,帕洛斯的大船主兼航海家平松兄弟(Pinzón brothers),还有之前提到过的财政顾问桑塔赫尔各借出了很大一部分,伊莎贝拉女王也变卖首饰投入一部分。
- ⏱ 2023-08-14 19:40:29
第九章 新大陆
📌 9月16日,探险队发现海上漂着成束的绿草,像是刚从地里割下来的一样。船员们再次兴奋不已,以为接近了陆地,后来才发现,他们是进入了马尾藻海。马尾藻海,被后来的航海家们称为“海上坟地”。马尾藻海有两个特点:一是无风,在风帆时代,没有风就不能航行,船只一旦进入,很难出来;二是海上布满马尾藻,马尾藻和我们常吃的海带差不多,只不过它不是长在海底的石头上,而是漂浮在海面,能把帆船死死地缠住。更恐怖的是,这片海域极其广大,约有3700公里长、1850公里宽,远远看去像一片大草原。
- ⏱ 2023-08-14 19:45:31
📌 10月6日,哥伦布在旗舰上召集船长、大副等要员开了个会。会上,哥伦布努力劝大家说,现在离西班牙已经很远,离“印度”越来越近,因此往前走比回去更安全。会议经过争论后最终决定,再向前航行5天,5天之内如果还看不见陆地就返航。
- ⏱ 2023-08-14 19:46:28
第十章 信风
📌 当哥伦布到来时,他们的文明水平还处于原始社会后期的新石器时代,直白点说,这里比葡萄牙人到达的非洲还要落后。这也是哥伦布一行后来越来越张狂的原因,如果真是到了印度,文明程度相差不大,哥伦布肯定要先打听国王住在哪里,然后想办法递上国书,得到许可后,才可以开展贸易。
- ⏱ 2023-08-14 19:47:40
📌 哥伦布发现泰诺人无论男女老幼均一丝不挂,身上涂满颜料。他们没见过铁器,当西班牙人拿剑给他们看时,他们竟拿着剑刃把手割破了。哥伦布还发现,这些人身上经常有伤痕,说明他们经常和附近的部落产生冲突。这一切的一切,和马可·波罗所说的富饶文明的东方国度相差太远。因此哥伦布断定,这里地处亚洲的东部边缘,这个岛应该是日本群岛的外围岛屿。
- ⏱ 2023-08-14 19:48:18
📌 在这些地方,哥伦布并没有发现黄金,却发现了美洲独有的农作物:玉米、土豆和甘薯。这三样东西对当时的哥伦布来说一文不值,只是作为他们到达过新大陆的证据,却在后来促使世界人口激增。
- ⏱ 2023-08-14 19:48:51
📌 哥伦布把这三样东西带回欧洲后,明朝末年传入中国,到了清朝初年,中国人口一下子达到前所未有的3亿,以至于乾隆皇帝误以为这是“康乾盛世”的功劳。
- ⏱ 2023-08-14 19:49:16
📌 农作物对哥伦布来说只是个无意中的发现,他要找的是黄金和香料。海员们从向导口中得知,西南方向有个大岛叫科尔巴岛(现译作古巴岛),哥伦布以为那就是日本主岛,于是驾船前往。
- ⏱ 2023-08-14 19:50:16
📌 12月25日,圣诞节,因为值班水手的疏忽,旗舰圣玛利亚号在海地角以东的海岸搁浅,抢救无效,旗舰彻底损毁。好在有印第安人的帮忙,船上的物资都转移出来了。这时哥伦布只剩下尼尼雅号一艘小船,装不下那么多人,于是决定把39名志愿者留在岛上继续寻找黄金,其余人随他返航。当天,探险队用圣玛利亚号残存的木料搭建营房据点,并命名为圣诞城。
- ⏱ 2023-08-14 19:52:14
📌 按理说,如果哥伦布按原路返回,对一路上会遇到的情况心里还有底,选择一条完全陌生的路无疑会增加新的风险。作为经验丰富的航海家,哥伦布当然知道这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会带来什么风险。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有了一个伟大的发现,那就是信风。
- ⏱ 2023-08-14 19:53:50
📌 这3个风带常年刮风,一年四季风向都不会变化,很讲信用,所以称为信风。为了容易区分,习惯上把低纬度的盛行风称为东北信风,中纬度盛行的称为西风,极地的称为东风。
- ⏱ 2023-08-14 19:55:14
📌 我们知道,热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因为遇冷会凝结而形成降雨,所以赤道一带多雨。同时,在相同体积的空气中,温度越高的空气能容纳的水汽越多,所以热带地区的雨水极其丰富,反映在地表就是热带雨林。从全球来看,亚马孙雨林、刚果雨林、东南亚雨林都是热带雨林,都是赤道低压造成的。
- ⏱ 2023-08-14 19:55:53
📌 在北纬30°附近,不管冷空气还是热空气都是下沉的,导致越贴近地面气温越高,气温越高能容纳的水汽越多,所以空气中的水汽不仅不会凝结,反而饱和度变低,如果附近有点水汽还会被它吸进来。所以这一带不仅不下雨,还非常干燥,在它的影响下,地球出现了一系列的热带沙漠,如撒哈拉沙漠、印度大沙漠、美墨边境线上的沙漠,还有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大沙漠和之前提到过的纳米布沙漠,它们成因相同,都是因为处于南北纬30°附近。前文提到的马尾藻海,其形成也离不开副高压的影响。
- ⏱ 2023-08-14 19:55:50
📌 那为什么中国北纬30°的长江沿线没有受到副高压的影响形成沙漠,反而成了鱼米之乡?这里正好说一下,前述各处的成因都归于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活动范围在海拔4000米以内,而中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就是4000米,超出4000米的山脉比比皆是,所以大气环流到青藏高原就被挡住了,中国因此受信风的影响很小,主要是受季风的影响。所以说,青藏高原对中国来说太重要了,它不仅给中国的几条大河提供了水源,还改变了整个中国的气候。就连靠近青藏高原的印度也跟着沾了光:印度的西边因为受副高压的影响,在印度河的中下游形成了印度大沙漠,但东部和南部主要受季风影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产地之一。季风气候最大的好处是雨热同期,是最适合发展农业文明的气候。
- ⏱ 2023-08-14 19:56:35
📌 在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因为受上升气流的影响,这里也是一个多雨带。但这一带的雨和赤道没法比,一是这里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限;二是上升的气流中有一股本身就是冷空气,含水量低。同时,因为这里纬度高,有时下来的不是雨,而是雪。比如莫斯科,受副极地低压的影响,夏天阴雨连绵,冬天大雪纷飞,如果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显得弥足珍贵。
- ⏱ 2023-08-14 19:57:04
📌 传统的地中海航船都是以人力为主的原因。地中海一带正是受副高压和西风带轮流控制,才形成一种典型的气候类型。但地中海气候并不只是产生在地中海一个地方,只要具备了类似的地理条件,这种气候就会产生。比如迪亚士发现的好望角,这一带处于南纬35°左右,也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欧洲人后来喜欢移民到这里,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气候和地中海一样,不会有水土不服的不适感。
- ⏱ 2023-08-14 19:58:44
📌 假如地球没有地转偏向力,那么从两极到赤道,都是常年盛行干冷的北风,只有赤道地区有降水。那时地球上会是一个什么状态?很简单,赤道附近一片沼泽,其他地方全是荒漠,生命能不能产生都是一个问题。地转偏向力,让大气的运动变得复杂,让地球上的生命多姿多彩。
- ⏱ 2023-08-14 19:59:20
第十一章 回到西班牙
📌 在里斯本,哥伦布先是拜见了已经功成名就的迪亚士,然后去拜见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哥伦布对若奥二世说,他发现了“西印度”,那里黄金和香料遍地都是,言里言外又埋怨国王当初不信任他,以致丧失大好机会。若奥二世当然后悔不迭,相比于哥伦布发现“西印度”,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事根本不值一提。
- ⏱ 2023-08-14 20:01:28
📌 当然,哥伦布也把若奥二世的话带给了伊莎贝拉女王。葡萄牙认为西班牙侵犯了自己的利益,一面向西班牙提出抗议,一面向罗马教皇告状,还打算派遣海军去抢西印度。西班牙当然毫不相让,一面命海军舰队做好应战的准备,一面向教皇请求调解。当时的教皇是亚历山大六世(Pope Alexander VI),西班牙人,而且是靠着西班牙女王的支持才当选的。毫无疑问,这个忙教皇是要帮的。1493年5月4日,亚历山大六世发布教谕,以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的经线划分两国的势力范围。分界线以西属西班牙,以东属葡萄牙,这就是所谓的教皇子午线。
- ⏱ 2023-08-15 08:48:23
📌 哥伦布这一次沿北纬15°航行,所以最先到达的是小安的列斯群岛。在这里,哥伦布先后发现多米尼加岛、瓜德罗普岛、维尔京群岛、波多黎各岛等大小岛屿,并将当地人命名为“加勒比人”,意思是“英勇善战的人”——加勒比海的名字也是因此而来。
- ⏱ 2023-08-15 08:52:49
📌 11月27日,船队抵达圣诞城所在的海湾,让他们惊讶的是,圣诞城被夷为平地,39名留守人员也无一幸存。哥伦布根据留下来的日记才知道,原来是这些留守的西班牙人到处强奸女人和搜刮黄金,引起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反击。
- ⏱ 2023-08-15 08:53:32
📌 西班牙人刚到时,海地岛上有土著居民25万以上,到1508年只剩下6万人,到1548年仅存500人,到16世纪中叶基本灭绝。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海地人都是黑人,那是西班牙人后来从非洲贩卖过去的黑人的后裔。
- ⏱ 2023-08-15 08:54:21
📌 客观来说,哥伦布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另一个角度,他从美洲带来的很多东西彻底改变了旧大陆人的生活。
- ⏱ 2023-08-15 08:55:05
📌 早在一年多前(1494年冬),法兰西国出兵意大利半岛,与西班牙争夺那不勒斯城,于是持续65年的意大利战争爆发。西班牙军队中有不少人曾跟随哥伦布去过美洲,其中有一些人在那里染上了一种怪病,他们把这个怪病传给了那不勒斯风月场中的女子。第二年,法兰西军队攻陷那不勒斯,这些风尘女子又把这个怪病传给了法军。到了秋天,法兰西军队因多数士兵染病,无法医治,只好撤退。此后三年,这个怪病迅速传遍欧洲,并开始向亚洲和非洲蔓延。后来人们知道,这个怪病就是梅毒。之所以说是怪病,是因为所有的感染者,几乎全是通过同一种方式传染的,那就是性接触。
- ⏱ 2023-08-15 08:58:17
第十二章 达·伽马
📌 坏血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在大航海时代,船员们的日常饮食就是面包、肉干、腌豆、腌鱼之类的东西,没有新鲜蔬菜,也就无法摄取维生素C,所以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得坏血病。在达·伽马时期,人们还不知道坏血病的原理,得了坏血病几乎就是死路一条,其恐怖之处可想而知。在后来的航海实践中,有些得病的水手上岸后,吃了些橘子或柠檬后病情有所好转,于是航海家们以为水果对治疗坏血病有效,号召水手们多吃水果。但水果不好保存,在船上几天就坏。
- ⏱ 2023-08-15 09:00:30
📌 中国的帆是硬帆,和阿拉伯及欧洲的软帆不同。硬帆的操控性很好,逆风航行也不是问题,但由于硬帆本身的特质,不可能做得像三角帆那么大,所以速度上受限制。相比欧洲和阿拉伯船只,中国帆船很早就使用了隔水舱,优点是不容易沉船,缺点是船舱较小,装载不了那么多的货物。
- ⏱ 2023-08-15 09:03:33
第十三章 印度
📌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狮泉河,恒河同样发源于青藏高原。我们常说青藏高原是中国的水塔,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其实对印度来说也是同样的。
- ⏱ 2023-08-15 09:07:57
📌 这里所说的印度是广义上的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也包括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岛与印度次大陆处于同一大陆架上,只是因地壳运动而分离。在明代,中国把斯里兰卡译作锡兰。
- ⏱ 2023-08-15 09:09:23
📌 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征服了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是白种人,但并不比达罗毗荼人先进,只不过他们是游牧民族,好勇善战,又仗着身材高大,达罗毗荼人不是对手。雅利安人在这里建国后,自然要放弃原来的游牧生活方式,但没有更好的统治手段,于是创立了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 2023-08-16 08:49:32
📌 第四等是首陀罗,是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地位最低,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各种体力劳动,境遇好一点的可以到婆罗门和刹帝利家里做用人。
- ⏱ 2023-08-16 08:50:09
📌 种姓制度彻底改变了印度的文化,也改变了印度的历史。按种姓制度的规定,只有刹帝利可以打仗,所以,当外敌入侵时,印度人不会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在占大多数的达罗毗荼人眼中,打仗御敌是刹帝利的事,他们只要种好自己的地,或者伺候好自己的主人就行了。至于贱民更不用说了,亡国灭种都不关他们的事。所以在此后的几千年中,波斯人、马其顿人、希腊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都侵占过印度,原因无他,人数太少的刹帝利根本不是这些人的对手。
- ⏱ 2023-08-16 08:51:37
📌 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越过开伯尔山口,侵占了印度河流域。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打败波斯,紧跟着也侵入印度。亚历山大从印度撤走的时候,在旁遮普(今属巴基斯坦)设立了一名总督,并留下了一支军队交其镇守。
- ⏱ 2023-08-16 08:51:54
📌 亚历山大走后,位于恒河流域的摩揭陀王国趁机杀入旁遮普,统一北印度。这位摩揭陀国王以前是一名养孔雀的刹帝利,因此统一后的王朝就叫孔雀帝国,或者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在第三代统治者阿育王(Ashoka)的手上达到鼎盛,除印度半岛最南端外,整个印度次大陆都在王朝控制之下。阿育王在位时,大力推广佛教,佛教因此兴盛起来。与婆罗门教一样的是,佛教也是修来生,强调今生受苦是为了来世享福。人总是趋利避害的,没有人愿意天生受苦,用享福来诱导人们甘于受苦,实际是一种麻醉手段。
- ⏱ 2023-08-16 08:52:22
📌 玄奘到印度取经的时候(7世纪),正是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印度的佛教只剩下最后的荣光时刻。12世纪末,在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挤压下,印度佛教最终灭亡。今天印度的佛教是后来从中国反传回去的。在孔雀王朝时期,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和其他一些宗教的思想,最终发展成印度教。
- ⏱ 2023-08-16 08:53:00
📌 从公元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但最有影响的还是来自中亚的大月氏人,他们侵入印度后,统一了中亚到印度半岛的北部,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这个大月氏不是别人,正是从河西走廊迁出的那个大月氏,也是张骞辛辛苦苦寻找的大月氏。贵霜帝国对汉朝一直自称大月氏。贵霜帝国始于55年,亡于425年,国祚将近400年。贵霜帝国灭亡后,笈多王朝取代了其在印度北部的势力,这是印度人继孔雀王朝之后自己建立的第二个统一王朝,也是最后一个。
- ⏱ 2023-08-16 08:54:30
📌 笈多王朝存在了两百多年(约320年~约540年),中国首位到达印度的高僧法显赴印正是在笈多王朝时期。笈多王朝时期,印度人发明了一种数字,这种数字简单好记,特别是便于数学运算,后来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欧洲人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
- ⏱ 2023-08-16 08:54:56
📌 印度历史上最大的外敌是伊斯兰教徒,7世纪阿拉伯人强大后就不停地入侵印度。穆斯林侵占印度分两条线,一条是陆路,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另一条是水路,从阿拉伯海侵占印度半岛的各个沿岸港口。但穆斯林真正征服印度是在11世纪,这次是来自中亚(今阿富汗一带)的突厥人,他们迅速侵占了印度的北部。突厥的苏丹随后被刺身亡,留在印度的总督自称苏丹,以德里(今新德里北)为首都,继续统治印度北部的穆斯林。此后印度北部的穆斯林苏丹国历经5个王朝的更迭,因为都是定都在德里,因此统称为德里苏丹国。
- ⏱ 2023-08-16 08:56:57
📌 直到1526年,来自中亚的巴布尔再次从开伯尔山口侵入,打败德里苏丹国,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莫卧儿是蒙古的意思,如果意译,莫卧儿帝国就是蒙古帝国。巴布尔是帖木儿的后代,而帖木儿又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只不过,这支蒙古人早已突厥化了,也伊斯兰化了,他们顺利地统治了印度北部,随后大军南下,各个击破,最终建立了一个除印度次大陆最南端以外的统一帝国。莫卧儿帝国后来亡于英国的殖民统治,真正让印度半岛统一为一个整体的是英国。只不过,英国人离开印度的时候,并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印度,这么大片土地统一成一个国家,对任何人都是一个威胁,于是英国人把印度一分为二:信仰伊斯兰教的为巴基斯坦,分两块——一块在印度河流域,一块在孟加拉湾;信仰印度教的为印度,占领恒河流域及德干高原大片领土。后来孟加拉湾这部分从巴基斯坦里分离出来,独立成孟加拉国。至此,印度半岛形成三国分治的局面。
- ⏱ 2023-08-16 08:58:23
第十四章 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虽然气候寒冷,但水资源丰富。这些水大多储存在冰川上,以雪山融水方式滋养出一条又一条的大河和无数的湖泊。其中长江和黄河流入中国的东部,成为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澜沧江和怒江以及伊洛瓦底江最终流入中南半岛,滋养了半岛的先民;狮泉河和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滋养出印度文明。可以说,青藏高原不仅为中华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也滋养着周边国家的先民。
- ⏱ 2023-08-16 09:02:04
📌 有一批古羌人从高原上下来,进入平原,发展出农业,与那里的东夷人融合,创造了华夏文明。剩下的那些古羌人呢?由于华北平原的形成,这里离大海越来越远,气候也越来越干,牧场在退缩,野兽也越来越少,有一些人不甘心,开始往高原腹地迁徙。这些人在迁徙的过程中,发现高原上并不是荒无人烟,还有早期到此谋生的部族(矮黑人),于是逐渐与他们融合,这就是后来的吐蕃人,也就是藏族人的祖先。我们常说“汉藏同源”,原因就在这里。
- ⏱ 2023-08-16 09:03:54
📌 一直到唐朝,青藏高原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才统一起来,一时势不可当,就连强悍的大唐帝国在它面前也屡屡吃亏。只是,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传统,仅是昙花一现。之后青藏高原又是一盘散沙,一直到蒙古人进入,才把它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
- ⏱ 2023-08-16 09:04:25
📌 顺便说一句,现在很多人使用地图时喜欢从网上下载,这些地图中不少都是外国人制作的,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把阿克赛钦和藏南划到了印度,依据就是当年英国人单方划分的“国界线”,中国当然是不承认的,这些地图就是“问题地图”。和“麦克马洪线”一样,当年英国人一厢情愿地把阿克赛钦划归为印度,使阿克赛钦成为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即所谓的“约翰逊线”,意图很明显,是想从这里继续侵入新疆。约翰逊线属于英国人自娱自乐、自欺欺人,当时的清政府根本不知情,后来的历届政府也从未承认。不只是阿克赛钦,就连拉达克地区,中国历届政府也未曾承认过放弃主权。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起因就是阿克赛钦,当时中国刚刚修建了新藏公路,印度即以“约翰逊线”为由,声称对这里拥有主权,集结军队侵入阿克赛钦。中国军队迅速反应,击退了印军。在藏南,因为后勤补给问题在内的各种原因,中国军队最终退守喜马拉雅山脉以北,但在阿克赛钦,中国军队寸步不让,原因就在这里。中国和巴基斯坦基本以喀喇昆仑山脉的分水岭为界,对双方都是最好的选择,而且两国结成了盟友,在边界问题上各让一步,也比较好达成协议。不但如此,两国还修建了一条中巴公路,从新疆直通伊斯兰堡,这条公路成为克什米尔地区最大的经济动脉。虽然印度始终对中国领土贼心不死,实际上他们要翻越喀喇昆仑山脉并不容易,最好的路线就是沿河流从拉达克进入。
- ⏱ 2023-08-16 09:11:52
📌 印度抢占克什米尔,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往北连接瓦罕走廊,打通中亚。若让印度打通中亚线路,将威胁中国的西部安全,好在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尔的北部,印度的北进计划暂时没有希望。
- ⏱ 2023-08-16 09:14:56
📌 今天的印度国内连印度河都没有,不能完全代表印度文明。
- ⏱ 2023-08-16 19:22:46
第十五章 印度航线
📌 如果没有后来的英国人进入,印度半岛可能被彻底伊斯兰化。和后来的莫卧儿一样,这些伊斯兰苏丹国上层是穆斯林,底层是印度教徒
- ⏱ 2023-08-17 19:25:03
📌 欧洲人的一些手工艺品在非洲人和印第安人眼里是稀罕物,在印度人眼里却毫无吸引力。这是因为此时的印度文明程度并不比欧洲差,欧洲人有的,印度人都有;欧洲人没有的,印度人也有,比如香料,印度人的咖喱就是由各种香料调制而成的,这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简直太奢侈了。
- ⏱ 2023-08-17 08:56:14
📌 郑和背后不仅有强大的明帝国作支撑,更重要的是郑和也是回民,跟当地穆斯林不但没有矛盾,还相处得很好。
- ⏱ 2023-08-17 08:58:13
📌 而此时的哥伦布还在寻找印度大陆,他不知道达·伽马已经到达了真正的印度。
- ⏱ 2023-08-17 09:01:06
第十六章 阿美利加洲
📌 这三人里面,阿美利哥是外籍人士,他自己也没想到,日后美洲大陆会以他的名字命名。阿美利哥是佛罗伦萨共和国人,之所以能和两位西班牙人同行,可能和这次行动是由佛罗伦萨人资助的有关。因为佛罗伦萨人出了钱,当然也想获得一些探险成果。在随后的几年中,阿美利哥又跟随葡萄牙人的船队考察了巴西的东海岸。到1503年,阿美利哥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写信,汇报他的一些探险成果。在信中,阿美利哥明确指出那是一片新大陆。
- ⏱ 2023-08-17 09:04:16
📌 亚马孙河的长度虽然屈居世界第二(第一是尼罗河,第三是长江),但它的流量和流域面积却是世界第一,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
- ⏱ 2023-08-17 09:05:47
📌 西班牙人在新大陆的一连串发现对哥伦布来说并不是好事,国内的人包括王室开始对他产生怀疑。再加上哥伦布在治理“西印度”时,为了维护稳定处置了一些西班牙人,很快就有人把状告到了国内。于是西班牙王室派遣巴迪利亚(Francisco de Bobadilla)为驻“西印度”总督,取代哥伦布的位置。哥伦布兄弟二人被逮捕,并押送回国。但鉴于哥伦布的功劳实在太大,不久后兄弟俩就被释放。只是哥伦布及其子孙世代统治“西印度”的权力没有了,也就是圣塔菲协定基本作废了,因为这时西班牙人新发现的陆地面积已经远远超过了西班牙本土的面积,原协定也无法执行。
- ⏱ 2023-08-17 09:07:06
📌 作为欧洲的山地国家,西班牙的人口并不多,而美洲土著又难以驯服,于是西班牙人从葡萄牙人手中买来强壮而又顺从的黑奴,运往“西印度”,于是著名的“黑三角贸易”就这样开始了。
- ⏱ 2023-08-17 09:08:05
📌 所谓的“黑三角贸易”就是欧洲人开辟的从欧洲到非洲,再从非洲到美洲,最后返回欧洲的一条贸易线。欧洲人把盐、布匹、羊毛、葡萄酒、玻璃球等运到几内亚湾,换取非洲的奴隶,再把黑奴运到美洲,卖给那里的殖民农场主,再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每一趟都不走空,每一趟都赚得盆满钵满。这条航线状如三角形,又因其中黑奴的价值最高,所以称为“黑三角贸易”。
- ⏱ 2023-08-17 09:08:41
📌 这条航线成为大西洋上最繁忙的航线,持续300年之久,非洲也因此损失了1亿多人口。这些非洲黑奴也彻底改变了加勒比海地区的人口结构,由于印第安人数量急剧减少,此消彼长,这里最终形成了以黑人为主的人口格局。
- ⏱ 2023-08-17 09:09:17
📌 1504年9月,哥伦布的船队离开牙买加岛启程回国,于11月初回到西班牙。遗憾的是,哥伦布的主要赞助者伊莎贝拉女王已于当年去世,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对他十分冷漠。第四次远航让哥伦布非常失望,两年后他在巴拉杜利德病逝。直到死前,哥伦布一直坚信他到达的是亚洲,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亚洲还离得远。在今天的美洲地图上,有众多以哥伦布命名的地名,其中最大的是哥伦比亚,他们以哥伦布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国家。哥伦比亚(Columbia)是哥伦布(Columbus)的拉丁文写法,就像阿美利加和阿美利哥的关系一样。论面积,哥伦比亚在美洲算不上大国,可论成就,阿美利哥和哥伦布没法比。
- ⏱ 2023-08-17 09:11:24
第十七章 发现巴西
📌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地点位于北纬42°左右,和北京的纬度(北纬40°)只差了2°,而且4月中旬已经是暮春时节,气温并不低,泰坦尼克号从纬度更高的英国驶来,已经航行了4000公里都没事,反而在接近美洲的那一刻撞上了冰山,个中原因正是洋流。
- ⏱ 2023-08-17 19:31:32
📌 大航海家巴托罗缪·迪亚士也不幸罹难。发现好望角是巴托罗缪·迪亚士一生最大的成就,没想到他人生的终点也在这里。可以说,终其一生,巴托罗缪·迪亚士都没能真正进入印度洋。
- ⏱ 2023-08-17 19:32:50
📌 葡萄牙人一上岸,立即与当地的穆斯林发生了冲突,大约60名葡萄牙人丧生(迪亚士只有1艘船,总共才100来人)。在击退穆斯林后,迪奥戈·迪亚士打算立即回国,中途因为坏血病,又损失25人。回国途中,到达佛得角群岛时,迪亚士意外地与返航的卡伯拉尔船队会合。迪奥戈·迪亚士这次远航损失惨重,九死一生,既没带回印度的香料,也没带回黄金,但他给葡萄牙人带回了马达加斯加岛和索马里半岛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继的航海者指明了方向。
- ⏱ 2023-08-17 19:34:29
📌 他们发现这里盛产红木,于是用红木(Brasil)来命名这个地方,音译成中文就是巴西。只是当时的葡萄牙人万万没想到,巴西的面积比葡萄牙本土大了将近100倍。
- ⏱ 2023-08-17 19:35:27
第十八章 征服印度洋
📌 曼努埃尔一世给阿尔梅达的命令是:歼灭一切非葡萄牙的舰船,占领所有重要沿海据点,封锁从直布罗陀一直到马六甲的海路,垄断所有东方贸易。
- ⏱ 2023-08-17 19:37:24
📌 这场战争以葡萄牙人的完胜告终。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葡萄牙人不但获得胜利,而且几乎没什么损失,只有一小部分人受伤,其中有一位便是费迪南德·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当然,麦哲伦这个时候还只是葡萄牙舰队里的一名低级军官,没有人能料到他将来会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乌之战标志着印度洋的控制权由穆斯林转移到了葡萄牙人手里。随着印度洋的丢失,穆斯林的利益严重受损,埃及的马木留克政权也因此而亡。更重要的是,原先在欧洲大陆上节节胜利的奥斯曼帝国突然发现后院进驻了葡萄牙人,由此转盛为衰。
- ⏱ 2023-08-17 19:42:02
第十九章 马六甲
📌 唐朝时,扶南国被原属国真腊取代,因真腊定都在吴哥,所以又称吴哥王朝。五代十国时期,安南(越南)趁机脱离中国独立,从此一去不返。此时,吴哥王朝、安南、占婆国,经常在半岛上演“三国杀”。
- ⏱ 2023-08-17 19:45:04
📌 总的来说,东南亚除越南受中华文化影响外,其余主要受印度文化影响,由于不同时期印度的主体文化(宗教文化)在变动,导致不同时期形成的文明接受的文化不同。因此,早期的高棉人、占人信奉婆罗门教;后来的泰人信奉小乘佛教;当印度文化波及马来群岛时,大乘佛教已经产生了,于是他们就直接信奉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主要区别是:小乘佛教强调渡己,大乘佛教不仅要渡己,还要渡人,也就是普度众生。
- ⏱ 2023-08-17 19:49:37
📌 此时的马六甲,无疑是东南亚的霸主。但随着明朝海禁政策的兴起,中国在这里的影响越来越弱,而欧洲人的脚步逐渐临近。
- ⏱ 2023-08-18 08:55:03
📌 葡萄牙人攻陷马六甲后,下令屠城、抢劫,许多无辜百姓惨遭屠戮,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葡萄牙人的香料贸易航线彻底打通,但当地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从此不再。
- ⏱ 2023-08-18 08:55:59
第二十章 西北航道
📌 现代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其中就包括了英格兰王国、苏格兰王国及威尔士公国,至于北爱尔兰,那是历史上英国人从爱尔兰人手上抢走的一块地盘。
- ⏱ 2023-08-18 08:57:01
📌 如果说希腊、罗马是正统的欧洲文明的话,那么后来兴起的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法国、德国都算是游牧民族与罗马文明结合的产物,至于英国,可以说是彻底的“蛮族”出身。
- ⏱ 2023-08-18 08:57:13
📌 1066年,英王爱德华(Saint Edward the Confessor)死后,因为无嗣,封建贵族们拥立哈罗德(Harold Godwinson)继位。这时,一位法国人出来夺位,他便是前文所述的诺曼底公爵威廉。为什么法国人威廉能主张英格兰的王位呢?因为英王爱德华从小在诺曼底长大,其教父正是威廉的父亲,本身深受威廉家族的恩情;而哈罗德在诺曼底避难的时候,威廉救过他的命,他也曾答应,有朝一日当上英王便让贤给威廉;再加上威廉本身和英王是远亲(爱德华的母亲是威廉的姑奶奶),有微弱的继承权。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威廉从容起兵,登陆英格兰。10月,威廉与哈罗德决战,获胜后直取伦敦,于年底自封为王,称威廉一世,又号称“征服者威廉”。
- ⏱ 2023-08-18 08:59:54
📌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一开始,英国占上风,节节胜利,法国人毫无还手之力,几乎亡国。危难时刻,一位传奇人物圣女贞德(Joan of Arc)出现,扭转了整个战局。最终结果是英国几乎丧失所有在欧洲大陆上的土地,完全成为一个岛国。从某种角度上说,这对英国也是一件好事,它让英国后来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欧洲大陆,而是转向海洋。作为岛国,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心理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那里是他们文化的来源;另一方面,如果大陆实力过强,他们这个岛国就有被吞噬的危险。最近英国脱离欧盟就是个例子,它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欧盟,欧洲大陆一旦铁板一块,作为岛国的英国只能被边缘化。同样的,日本对中国,也是类似的心理。
- ⏱ 2023-08-18 09:01:53
📌 黑死病给欧洲最大的影响是,人们对基督教宣扬的那套东西产生了质疑,因为无论基督教徒如何虔诚祷告,黑死病照样吞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埋下了伏笔,在此之前,没人敢怀疑上帝的万能,也没人敢怀疑牧师的权威。
- ⏱ 2023-08-18 09:02:24
📌 这两个家族都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后裔,为了争夺王位,又打了30年。直到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的代表亨利·都铎(Henry Tudor)即位为英王,称亨利七世(Henry VII),娶约克家的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 of York)为王后,两家和解,建立了都铎王朝。都铎王朝的建立让英格兰内部实现了和平,英国人这才有精力参与大航海事业。
- ⏱ 2023-08-18 09:03:15
第二十一章 发现太平洋
📌 在葡萄牙人进入东南亚、大肆掠夺香料的时候,西班牙人也加紧了对美洲的征服。造化弄人,就在塞巴斯蒂安·卡波特固执地坚持哈得孙湾即“太平洋”时,西班牙人却在无意中闯入了真正的太平洋。
- ⏱ 2023-08-18 19:33:51
📌 9月25日,探险队来到一座陡峭的山峰之下。印第安向导告诉他们,从这座山的山顶可以看见西南方的大海。为了青史留名,巴尔波亚把队伍留在山下,一个人登上山顶,果然在西南方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他把这片新发现的海洋命名为“南海”,以区别北方的北海(大西洋)。这个“南海”正是太平洋,只是当时巴尔波亚根本不知道它有多大,也不知道海和洋的区别。
- ⏱ 2023-08-18 19:37:01
📌 巴尔波亚成为第一个活动在太平洋上的西班牙人。虽然当时他们并不知道太平洋到底有多大,但巴尔波亚的发现至少证明,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和真正的东方中间还隔着一个“南海”,“南海”的对面才是真正的东方。
- ⏱ 2023-08-18 19:37:35
📌 1517年,当西班牙人进抵尤卡坦半岛时,却遭到了当地玛雅人的抵抗,西班牙人败回。
- ⏱ 2023-08-18 19:39:32
📌 总的来说,美洲主要有三大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 ⏱ 2023-08-18 19:39:50
📌 与世界主流的大河文明不同,玛雅文明属于丛林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丛林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主要分布在墨西哥高原上,属于高原文明。而印加文明几乎涵盖了整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属于山地文明。
- ⏱ 2023-08-18 19:40:08
📌 和旧大陆相比,印第安人没有驯化出大型牲口,更没有发明提高生产力的车轮,因此文明发展十分缓慢。至于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印第安人策马奔腾的场景,那是欧洲人把马带到美洲以后的事。马一到美洲,印第安人就学会骑马打仗了,令欧洲人头疼,可见印第安人并不笨,只是和旧大陆缺乏交流,错失了文明发展的好时期。其次是文化方面,玛雅人没有文字,阿兹特克人有简单的图画文字,稍复杂点的意思就难以表达,而印加人还处在结绳记事阶段。
- ⏱ 2023-08-18 19:41:04
📌 中国商朝已经制造出了成熟的青铜器,并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美洲的印第安人此时基本相当于中国夏朝的发展水平,而这时中国已经到了明朝,与欧洲人处在同一文明层级,让印第安人和欧洲人碰撞,就像让中国的夏朝人和明朝人对决,结果可想而知。
- ⏱ 2023-08-18 19:41:42
📌 所以在15世纪到17世纪的200年时间里,美洲一半以上的土著死亡,成片的部落消失,欧洲人通常几百人就战胜数千印第安人,疾病起了很大的作用。
- ⏱ 2023-08-18 19:42:19
📌 天花病到底造成多少印第安人死亡,这是个历史之谜。当然,同在美洲的欧洲人也饱受天花之苦。因为当时人们对天花病毒毫无办法,一直到18世纪,英国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发明了牛痘术,人类才算找到了根治天花病的方法。
- ⏱ 2023-08-18 19:43:17
第二十二章 麦哲伦
📌 1518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继位。查理一世出身于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奥地利),时年18岁。第二年,查理一世又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五世,同时领有西班牙、德意志、南意大利、尼德兰,以及西属美洲殖民地,一时权势滔天,更热衷于欧洲和世界的霸权
- ⏱ 2023-08-18 22:53:43
📌 在欧洲,即便是王室,要让臣民冒险做事,也像一笔买卖,所获得的利益也是分成式,这极大地调动了这些冒险家的积极性。反观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出资者是皇帝,亏了赚了都是皇帝的事,郑和只是奉旨办事,所以郑和的远航注定后继乏力,最终也是昙花一现,于中国的历史并没有任何改变。
- ⏱ 2023-08-18 22:55:33
📌 ,12月13日,进入里约热内卢湾。船队在这里休整数日,补充了淡水和食物,并和当地印第安人进行了不等价的交换。按皮加费塔的记载:“这个地方的人拿五六只火鸡换一把刀子或一个鱼钩,一对野鹅换一把梳子。用一面小镜子或一把剪刀所换的鱼,足够十个人吃一顿……在意大利玩的那种扑克牌的一张王牌,他们用五只火鸡同我换。”他还记录了当地印第安人吃人的习俗:“吃他们敌人的肉,这并不是因为好吃,而是一种风俗习惯。他们并不把抓来的人一次吃光,而是一块一块地吃。他们把人剁成块,在烟筒里烤干,每天切下一小块,同家常便饭一起吃,以此提醒自己记住敌人。”
- ⏱ 2023-08-18 22:57:09
📌 对于叛乱分子,麦哲伦根据情节和性质不同分别处置:已死的门多萨分尸,凯塞达砍头后肢解;卡尔塔赫纳和一名参与叛乱的神父放逐到附近荒无人烟的海岸;其余的普通船员均被赦免。至此,一场事关远航成败的叛乱被平定下去。麦哲伦仅用3个人的死换来船队的稳定,也没有损伤船队的元气。
- ⏱ 2023-08-18 23:01:00
📌 麦哲伦想带回两名土著作为地理发现的证据,于是骗了两名巴塔哥尼亚人上船,又哄骗着他们戴上了脚镣。不得不说,对于印第安人来说,欧洲人的到来就是恶魔降临。
- ⏱ 2023-08-18 23:01:38
📌 11月1日,舵手哥米什(Estêvão Gomes,与前文歌米什非一人)劫持了圣安东尼奥号,叛逃回国。在西班牙,他诬告麦哲伦叛变卖国,致使麦哲伦的妻子和两个儿子遭到迫害,最后郁郁而终。
- ⏱ 2023-08-18 23:02:52
第二十三章 环球航行
📌 到了2月上旬,饥饿和坏血病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从进入麦哲伦海峡之前算起,整整3个月20天,船上没有补充一点新鲜食品。船上存储的饼干都化成了粉,里面长满了虫子,还有老鼠撒的尿,闻起来一股恶臭。船员们饿得没办法,开始吃包在桅杆上的牛皮。牛皮风吹日晒后已经变得很硬,需要在海水里泡上四五天,然后烤着吃。这还算好的,有的船员饿急了,就开始吃木头的锯末。后来他们发现老鼠是一种很好的食物,于是开始在船舱里抓老鼠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到老鼠,身体强壮的还有力气抓,身体瘦弱的只能从别人手上买,一只老鼠的价钱能卖到半枚金币。
- ⏱ 2023-08-18 23:04:39
📌 这里正好说一下当时远洋船只上的饮食问题。先说吃的,基本就两种:咸肉和饼干。千万别以为咸肉和我们常吃的腊肉差不多,为了保存更长时间,这种咸肉是拿牛肉或猪肉先在高浓度的盐水里浸透,再一层盐一层肉地码放在橡木桶里腌制,最终的味道除了咸也尝不出别的味道。饼干也不是我们印象中松脆可口的饼干,叫干饼更合适,就是把死面饼烤干,几乎不含水分,口感可想而知。至于新鲜蔬菜(也包括新鲜的面包和肉食),只能保存不到1周的时间,也就是在码头刚得到补给的头几天能享用,在远离大陆的时候就别想了。再说喝的,主要有3种:淡水、啤酒、朗姆酒。淡水和新鲜蔬菜一样,保质期也只有1周,过后就变绿发臭,只能用来洗澡。啤酒存放在橡木桶里,保质期略长,但也只有两周。保质期最长的是朗姆酒,这是远洋水手们的最爱。朗姆酒是殖民者熬制砂糖后用剩下的甘蔗下脚料发酵而成的,价格低廉、酒精度高,不但可以替代饮水,其麻醉作用还可以舒缓水手们紧绷的神经,因而大受欢迎。但酒的携带数量也是有限的,时间长了也有断饮的那一天。总之,那时还没有保鲜技术,船上的条件很艰苦,常人难以忍受。能参与远洋航行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怀揣梦想的人,不管是发财梦还是建功立业的梦;另一种是生活所迫走投无路的人。不管是哪种人,从踏上甲板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把生死交给了茫茫大海。
- ⏱ 2023-08-18 23:05:43
📌 这些得坏血病的人,一开始是牙龈肿大,接着出血;随即牙齿开始松动,直至脱落;然后整个嘴巴都肿了;最后是咽喉肿痛,什么也吃不下,活活饿死。从坏血病发生的那一天开始,1个月之内有19个人相继死去,包括那两个捉来的巴塔哥尼亚人。
- ⏱ 2023-08-18 23:06:05
📌 太平洋面积是1.8亿平方公里,而地球的总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太平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35%。而地球上所有陆地面积加起来才1.49亿平方公里,还没有太平洋大,最大的欧亚大陆约0.5亿平方公里,别说太平洋上的小岛,就是地球上的大陆,在太平洋面前也就相当于一个岛屿。
- ⏱ 2023-08-18 23:07:54
📌 关岛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当地土著还处于原始社会,没有私产的概念。他们一看到有大船来,好奇地划着独木舟蜂拥而至,爬上大船后,给西班牙人送水果、蔬菜,也毫不客气地拿走船上他们看来新奇的东西,最后实物交换变成了抢夺。有些岛民甚至还拿走了西班牙人用来登陆的小艇。麦哲伦觉得吃了大亏,下令用弓弩射击。可怜这些土著连弓箭也没见过,比如有人中箭,他们会很好奇地把箭从另一头拔出来,等于给自己来了个一箭穿心,然后就倒地了。
- ⏱ 2023-08-18 23:08:59
📌 麦哲伦恍然大悟,他已经到了亚洲!他梦想的从欧洲向西到达亚洲的新航路开辟成功了
- ⏱ 2023-08-18 23:09:41
📌 这一次轻敌,让麦哲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掩护西班牙人撤退的时候,被追上来的拉普拉普的士兵围攻,最终被杀身亡
- ⏱ 2023-08-18 23:11:29
📌 由于群龙无首,幸存的船员已如惊弓之鸟,接下来的几个月,这支船队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在大巽他群岛一带瞎转悠,先后经过了棉兰老岛、巴拉望岛、加里曼丹岛、巴西兰岛等岛屿,依然没找到传说中的香料群岛。
- ⏱ 2023-08-18 23:12:45
📌 这时我们不免会奇怪,中国离这里很近,却对香料群岛毫无兴趣,反倒是相隔万里的欧洲人冒死前来,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在人类的饮食中,鸡鸭鱼肉都有腥膻之气,要去掉这些腥膻之气必须借助各种香料的作用,否则这些食物难以下咽。中国人在平时的烹饪中,有葱、姜、蒜,有八角和花椒,有料酒和酱油,还有五花八门的中药材,足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欧洲人没有,他们本土不产香料。试想一下,一旦他们尝过用香料腌制或烹饪的食物,再让他们吃带着腥臊味的鱼和肉,那滋味简直要人命。香料群岛的美名可能来自印度人,由印度人传到阿拉伯人,再由阿拉伯人传给欧洲人。印度人对香料的偏爱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他们常吃的咖喱就是由几十种香料混合而成。中国商人应该也来过香料群岛,只不过他们来这里的主要目的还是把香料贩卖到印度,如果拉回国内,销量很小。
- ⏱ 2023-08-18 23:13:52
📌 目标已经实现,船队准备返航。从摩鹿加群岛返回塞维利亚港,西班牙人有两个选择:一是经原路从太平洋返回;二是经印度洋和大西洋,实现环球航行。原路返回距离远,走印度洋和大西洋会经过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还会有暴风雨。
- ⏱ 2023-08-18 23:21:21
📌 佛得角群岛的地理位置很特殊,船到了这里,既可以说是从亚洲回来的,也可以说是从美洲回来的。如果是从美洲回来的,并没有侵害葡萄牙人的利益,只是不得已补给一下,葡萄牙人也不会太计较。一行人靠着谎言上了岸,补给品还没有采购齐全,就有人露出了马脚,葡萄牙人发现了他们是从亚洲回来的,结果13人被捕。7月18日,埃尔·卡诺得到消息后,立即开船逃跑。9月6日,维多利亚号驶入西班牙的圣卢卡尔湾,这时船上只剩下18人,而且全都疾病缠身。至此,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胜利完成。9月8日,千疮百孔的维多利亚号被拖回了出发港塞维利亚。这次远航,虽然为西班牙王室带来的收益甚微,但意义重大。查理一世赏给埃尔·卡诺纹章一枚,其他船员也都有赏赐。另外,在佛得角群岛被扣的13名船员,在查理一世的交涉下,也很快被释放。
- ⏱ 2023-08-18 23:25:11
第二十四章 印加帝国
📌 这条线大约在东经144°处,按照这条线的划分,香料群岛和菲律宾群岛都归葡萄牙,乍一看来西班牙吃了大亏。但条约还有一条,因为香料群岛是西班牙先发现的,现在主动放弃权利,葡萄牙需要向西班牙补偿一笔35万金币的巨款。想当初,麦哲伦只向葡萄牙国王要求每月增加一个半银币的工资,国王没答应,现在却要为此付出35万金币的代价,麦哲伦如果活着,估计也会被气死。
- ⏱ 2023-08-18 23:28:15
📌 约1470年,印加人征服今秘鲁北部的奇穆王国后,在南美,它已经没有任何对手。到15世纪末,印加帝国的版图已经覆盖了今厄瓜多尔、秘鲁南部、智利北部、阿根廷大部,以及玻利维亚高原的一部分。随着印加帝国扩张的脚步,许多印第安部落消失,有的被吞并,有的被灭族。与此同时,反叛也是此起彼伏。
- ⏱ 2023-08-18 23:32:37
📌 1531年,皮萨罗被任命为秘鲁总督,受西班牙国王之命前往征服印加帝国。当时皮萨罗的队伍是168人,而整个印加帝国的人口是600万。不用计算,在人数上,这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结果却匪夷所思。
- ⏱ 2023-08-18 23:33:31
📌 皮萨罗当然不是真的想谈判,他只是要找一个开战的借口。于是皮萨罗让牧师向阿塔瓦尔帕递上一本《圣经》,让他皈依基督教。印加帝国还处于结绳记事的阶段,不懂文字是什么,更没见过纸张,但阿塔瓦尔帕很好奇这玩意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法宝,结果半天也没打开。牧师上前帮忙,阿塔瓦尔帕感觉受到了羞辱,一拳打开牧师,翻开了书,发现里面屁也没有,就把书扔出几米远,还说:“我们只信仰太阳神,不相信上帝和基督!”牧师立即大喊:“出来吧,基督徒们!”皮萨罗随即发起了攻击的信号。一时间,全副武装的西班牙人喊叫着从两翼杀出,印加人立即陷入一片混乱,彼此踩踏,死伤一片。乱军丛中,皮萨罗亲手抓获了阿塔瓦尔帕。失去国王的印加人更是四散逃窜,西班牙人趁机掩杀,大获全胜。据统计,卡哈马卡战斗中被杀死的印加人有7000人之多,西班牙人几乎没有损失,除了皮萨罗在生擒阿塔瓦尔帕过程中受了点轻伤外。
- ⏱ 2023-08-18 23:35:28
📌 西班牙人这次获胜,骑兵占了很大作用。印加人没见过马,看到西班牙人骑着马冲过来以为是神从天降,根本无心抵抗。当然还有盔甲刀剑,印加人的木头棍棒杀不死西班牙人,只能在盔甲上留下点划痕,西班牙人的刀剑却可以把对方砍为两截,首先在心理上,这种不对称的战斗已经让印加人崩溃,更无心反抗。
- ⏱ 2023-08-18 23:36:11
📌 皮萨罗指定了一间长22英尺、宽17英尺、高8英尺的房间,让印加人用黄金把这个屋子填满,这样就可以赎回他们的国王。当印加人从各地把黄金源源不断地运来,终于把房子填满了之后,皮萨罗却背信弃义地把阿塔瓦尔帕杀了。仗着骑兵的优势,皮萨罗又先后在豪哈、比尔卡苏阿曼、比尔卡康加和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的4次战役中大败印加军队。参加这4次战斗的西班牙人人数分别是80人、30人、110人,而印加人每次战斗动辄上万人。其实这不是战斗,而是屠杀,印第安人可以说真的是手无寸铁。
- ⏱ 2023-08-19 07:49:19
📌 至此,从中美洲到南美洲,除了内陆的热带雨林和高原地区还难以深入外,葡萄牙和西班牙完全掌控了这里的命运。葡萄牙主要占据巴西一带,其他地方几乎全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整个南美洲的历史日后也深受两国影响。西班牙也好,葡萄牙也好,他们的语言都属于拉丁语系,和后来属于日耳曼语的英语不同,所以人们又把中美洲和南美洲合称为拉丁美洲。
- ⏱ 2023-08-19 07:49:52
第二十五章 加拿大
📌 法国此前一直忙着处理陆地上的事,等到他们下海的时候才发现,到处都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简直无处落脚,于是法王干脆和海盗合伙,给他们发放私掠许可证,让他们袭击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船只,还给他们提供资金,赚了钱再分成。这个方法后来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效仿,并“发扬光大”。一时之间,披着合法外衣的海盗在大西洋特别是加勒比海一带出尽风头。
- ⏱ 2023-08-19 07:56:27
📌 在河口以南,这里的印第安人把自己的村落叫作“加拿大”,于是卡尔捷便以为“加拿大”是这个地方的地名。再后来,“加拿大”便演变成了对整个北美北部的通称,最后竟成了一个国名。
- ⏱ 2023-08-19 07:59:57
📌 1536年7月,船队回到法兰西。法兰西斯一世立即公布了他们的重大发现,并把加拿大地区正式划入法兰西王国版图,命名为新法兰西。卡尔捷回国的时候,还带回了一名当地印第安酋长,但这位酋长到达法国后不久因为水土不服而死掉了。
- ⏱ 2023-08-19 08:01:15
📌 法国人虽然起用海盗开拓殖民地,但相比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对印第安人的所作所为来说,他们简直就是“圣人”,此后英国的海外殖民政策也深受法国人的影响。
- ⏱ 2023-08-19 08:03:10
第二十六章 东北航道
📌 需要说明的是,欧洲人向海外扩张,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贸易,并没有想到杀人越货。只是在向外延展贸易线的时候,发现有的地方太蛮荒,没有成熟的贸易点,做起生意来很不方便,于是自己派人去那些地方建立贸易点。
- ⏱ 2023-08-19 08:04:13
📌 对比一下今天北美和南美的差异,就会发现这两种模式造成的不同后果。西葡在南美杀人越货,以抢夺资源为主,造成那里至今后继乏力,而北美没有那么多资源,英法不得已只能自己开荒种地,发展却蒸蒸日上。
- ⏱ 2023-08-19 08:04:44
📌 极昼已经过去,开始进入漫长的极夜,天气越来越冷,威洛比下令在此过冬。然而,这里不仅寒冷,还荒无人烟,船队难以补给。风雪、严寒再加上饥饿,全员70人一直坚持到第二年1月,最后全部冻死,无一幸免。一直到1554年的冬天,白海沿岸的居民才在瓦尔泽纳河河口发现了这两艘船。这是大航海时代最悲壮的一次探险。也就是从这时起,探险家们发现,在远航的路途中,除了暴风雨和坏血病这两个杀人恶魔之外,严寒也是杀人的利器。威洛比的壮举让人惋惜,此后200多年里,西欧人一直把新地岛命名为“威洛比之地”。
- ⏱ 2023-08-19 10:08:13
📌 莫斯科公司又称俄罗斯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英格兰政府授予它对俄贸易垄断权。公司大约由160人组成,设有董事会,在莫斯科和伦敦都有代理人。通过莫斯科公司,英国的呢绒和火器源源不断地运往俄国,而俄国的蜂蜜、鱼油、毛皮、木材和海军军需品也源源不断地运往英国。可以说,正是莫斯科公司的存在,让俄国与西欧的差距逐步缩小,特别是武器方面。
- ⏱ 2023-08-19 10:08:54
📌 新教却是在国王的控制之下,在自己国家成立的教派,和罗马教廷没有任何关系。此举等于是瓦解了罗马教廷垄断了上千年的权力,由此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也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从这时起,中国人为了区别两种教派,常把旧的基督教翻译为天主教,而新教仍称基督教。相比于天主教,新教只是一种改良,将罗马教廷的权力分散到各个王国的宫廷,并没有改变劳苦大众被教会盘剥的本质
- ⏱ 2023-08-19 10:11:55
📌 与其冒着重重危险去做这些得不偿失的冒险,倒不如学学法国人,给海盗们发放私掠许可证,去抢西班牙的大宝船,然后分成。
- ⏱ 2023-08-19 10:13:12
第二十七章 加勒比海盗
📌 1544年,冒险家德雷特斯(Yñigo Ortiz de Retez)从香料群岛驶往墨西哥,最终也失败,这次的意外发现是新几内亚(其实早在1526年,西班牙的萨德维拉就发现了新几内亚,只是没有详细考察)。德雷特斯发现这里的土著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和非洲几内亚湾的黑人很像,就连这里的气候和风光也很像几内亚(都是热带),于是就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新几内亚
- ⏱ 2023-08-19 10:14:39
📌 这次东亚航线的开拓主要是受王子菲律普(Philip II of Spain)支持,后来他们就用王子的名字命名了他们在亚洲的这片殖民地,这就是菲律宾。
- ⏱ 2023-08-19 10:15:11
📌 海盗可以攻击敌国船只,可以保护自家海军和领海,而且不需要军费开支,缺钱的时候自己去抢劫,无形之中又削弱了敌人的力量,真是一举多得。堂堂一个国家和海盗沆瀣一气,作为中国人很难理解,但我们不要用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标准去批判这些行为。欧洲人有维京人和日耳曼人的血统,维京人就是海盗出身,日耳曼人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出身的中国人来说,自己种粮自己吃,抢劫是一件极为可耻的事,以国家的名义抢劫更令人不齿;但对海盗和游牧民族来说,他们占有的资源有限,一到冬天就缺吃少穿,不抢劫根本活不下来,抢劫对他们来说并不可耻,只是一种生存方式,已经刻在文化基因里了。
- ⏱ 2023-08-19 10:18:46
📌 平时不喝烈酒,只喝淡茶,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过,他最出名的还不是这个,而是给手下的海盗们制订了10条规矩:一 对日常的一切事务,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表决权;二 偷盗同伴财物的人要被遗弃在荒岛上;三 严禁在船上赌博;四 晚上8点准时熄灯;五 不许佩带不干净的武器,每个人都要时常擦拭自己的枪和刀;六 不许携带儿童上船,勾引妇女者死;七 临阵逃脱者死;八 严禁私斗,但可以在有公证人的情况下决斗,私下杀害同伴的人要和死者绑在一起扔到海里去(皇家海军也有类似规定);九 在战斗中残废的人可以留在船上不干活,并从“公共储蓄”里领800块西班牙银币;十 分战利品时,船长和舵手分2份;炮手、厨师、医生、水手长可分1.5份;其他有职人员分1.25份;普通水手每人得1份。
- ⏱ 2023-08-19 10:21:15
第二十八章 屯门海战
📌 海禁政策是明朝开国之时就立下的,当时朱元璋就规定,除了朝贡外,民间船只片板不得下海,后来的继任者不过是沿袭了这一政策。实际上,海禁政策对打击倭寇的效果有限,反倒是对中国民间的海上贸易造成了沉重打击,许多东南沿海的居民不得已只好当起了海盗。所谓的倭寇也不全是日本人,他们的上司也有中国人。日本有大量的武士阶层,在日本南北朝时期(1336~1392年),战乱不断,许多武士失业,成为浪人。这些浪人就被海盗雇佣,用来劫掠过往船只,或者上岸打家劫舍。打劫最好的目标当然是中国东南沿海,这里远比日本富庶。海盗头子有日本的,也有中国的,比如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是游走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海盗头子。中国官方通常把这些人都归为倭寇之列,其实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在中国东南沿海做贸易,因为这种贸易是非法的,所以官方称他们为走私。可以说,东南沿海的海盗倭寇猖獗和明朝的海禁政策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海禁,靠正经做生意就可以养家糊口甚至发财致富,没有人会冒着杀身的风险去当海盗。但也不能怪帝国的统治者不理解这一点,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帝国,一切的治国思想都根源于农耕,在统治者看来,这些不老老实实在家种地、偏要下海经商的人就是不安分,说他们是海盗也不冤枉。要怪只怪中国的面积太大,各地的差异远远超出了这些统治者的想象。
- ⏱ 2023-08-19 10:24:31
📌 3年后(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朝廷答复,将葡萄牙人带来的特产按市价折成银两,使节进京洽谈,其余船只、人等立即返回。葡萄牙人显然不甘心,他们只是退出了广州,率船队南下之后,企图攻占南山半岛(今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这里明朝驻军较多,未果,便退至屯门安营扎寨。葡萄牙人知道,这样下去,依然见不到中国皇帝,于是向广东的宦官行贿。此法果然奏效,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底,朝廷允许他们到北京朝见。
- ⏱ 2023-08-19 10:25:39
📌 明武宗跟着火者亚三学了几天葡萄牙语后,觉得很有意思,就把他留在了身边,作为宠臣。亚三自小受苦,哪里得到过这等待遇,一时忘乎所以,跟着江彬飞扬跋扈。然而,好景不长,4月20日,武宗突然病逝,张皇太后当天就根据群臣的意见杀了江彬,而后处死了亚三,并下诏不许佛郎机进贡。皮莱茨也被驱逐出京,更倒霉的是,他9月回到广州时正赶上双方在屯门交战,就被关进了监狱。
- ⏱ 2023-08-19 10:26:39
📌 而且马六甲被佛郎机侵吞,作为宗主国的大明如果此时再不出手就太有失脸面了。为此,刚继位的嘉靖皇帝下旨给广东海道副使汪,要求驱逐盘据在屯门的佛郎机人,屯门海战一触即发
- ⏱ 2023-08-19 10:27:05
📌 初尝败绩之后,汪这才体会到佛郎机炮的厉害,在第二次进攻时就改变了策略。不知是不是受赤壁之战的启发,考虑到敌人的船体大,炮火猛烈,但转身掉头很不方便,汪想到了用火攻,于是他准备了一些小船,船上装满了柴草和油脂。
- ⏱ 2023-08-19 10:28:20
📌 应该说,明朝时,中国人还是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汪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人。
- ⏱ 2023-08-19 10:29:23
📌 但屯门海战之后,明政府已经下令,凡见到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就地击沉。所以这一次,葡萄牙在求见广东地方长官不成时,就遭到中国舰队的追击,双方在西草湾又发生了一场海战。这一次,明军生擒葡萄牙人42人,斩首35人,解救被葡军俘虏的男女10人,又缴获葡军战船两艘。没想到的是,剩下3艘葡萄牙军舰反攻,又将这两艘被缴的战船烧毁了。在这次战斗中,明军缴获了20门佛郎机炮以及若干火绳枪。火绳枪后来也被明军仿制,在中国它也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鸟铳。至于被俘虏的葡萄牙人,最后全部被处死,并枭首示众。一连两次大败,广东沿海是不能待了。差不多20年,葡萄牙人没敢再踏入广东。此后,葡萄牙人转战福建和浙江沿海寻求立足点。在一些中国走私商人的引导下,葡萄牙人先来到闽粤交界处的南澳岛,此后又来到舟山群岛的双屿港,双屿一时成为东亚最大的海上走私贸易基地。正是在此期间,有一次,葡萄牙人沿着中国海岸线北上探索时,被风吹偏了航向,无意中发现了日本。
- ⏱ 2023-08-19 10:30:31
第二十九章 日本
📌 大约公元前1世纪,也就是中国西汉中期的时候,日本开始出现一些国家,比如大和(今奈良)地区的邪马台国、九州岛的奴国(中国史书称倭奴国)。这时日本列岛上会种植水稻、苎麻,还会养蚕、制作丝锦。
- ⏱ 2023-08-19 10:33:22
📌 一直到3世纪中叶,出现了一个大和国,从这时开始,日本历史进入大和时代,作为日本主体民族的大和民族也开始形成。这一时期称为古坟时代,因为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喜欢大量建造坟墓。
- ⏱ 2023-08-19 10:33:40
📌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并称为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变革。有人说,大化改新将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明治维新则将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 ⏱ 2023-08-19 10:35:54
📌 大化改新就是要搞秦始皇那一套,消灭旧贵族,把所有权力集中到天皇手上。对了,从大化改新开始,大和国的国王不再叫大王,他学习唐高宗,改称天皇。也是大化改新之后,大和国和中国再三交涉,中国以前一直称他们为倭,倭是矮小的意思,这明显带有歧视,他们觉得很不好。应他们要求,从武则天时代开始,中国改称其为日本,意思是太阳出来的地方。
- ⏱ 2023-08-19 10:36:17
📌 他们一旦大权在握,就会向皇权发起挑战。皇帝为了维持帝国的稳定,需要庞大的官僚系统来制约平衡,这样一来成本很高,需要管理者有高超的技巧和非凡的能力,一旦这个系统失灵,就面临改朝换代的风险。所以我们看到,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改朝换代很频繁,而分封状态下的皇权却相对稳定,哪怕这种皇权经常是有名无实。日本没学会中央集权,反而让天皇的宝座万世一系,就是这个道理。
- ⏱ 2023-08-19 10:38:27
📌 我们常说日本人全套学习唐朝的制度,但恰恰有两样东西没学,一是科举,二是太监。没引入太监是阉割技术不行,这个不提。没引进科举,同样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大化改新是公元7世纪的事,这时日本刚刚学习唐朝建立学校,直到公元9世纪日本才出现用日语书写的书籍。可以说,在大化改新时代,日本从上到下都是文盲,这还怎么引进科举考试?没有科举,也就不能替皇帝找到管理各地政务的代理人,地方事务还得交给旧贵族管理,所以中央集权最终成了无源之水。
- ⏱ 2023-08-19 10:38:57
📌 大化改新后,日本经历了3个时代,这3个时代都是以首都所在地为名:一开始,他们的首都在飞鸟(当时称藤原京),这就是飞鸟时代;学习唐朝后,他们在奈良仿造了一个缩小版的长安城,称平城京,这就是奈良时代;再后来,他们又参考长安和洛阳建造了更大的都城——京都,当时称平安京,这就是平安时代。
- ⏱ 2023-08-19 10:39:40
📌 而幕府由将军掌控,将军是带兵打仗的,手底下都是职业军人,也就是武士。从此以后,武士集团逐步替代了原有的贵族。
- ⏱ 2023-08-19 10:40:03
📌 但由于天皇还在,还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而幕府的最高长官封号是征夷大将军,算不上至高无上,理论上谁都可以当,所以各个武士集团开始博弈。1336年,镰仓幕府被室町幕府取代。
- ⏱ 2023-08-19 10:41:19
第三十章 澳门
📌 我们常常感叹:为什么中国没有抓住大航海时代的机遇,以致后来落后于欧洲?看看双屿港的结局就知道,中国不是没有像葡萄牙和西班牙那样敢于冒险的人,只是这些人在欧洲是英雄,在大明朝就是走私海盗。双屿港由中国商人和葡萄牙人共同建造,著名的海盗头子汪直正是以此为据点,双屿港被毁后,他只好奔走日本。再说葡萄牙人,双屿港被毁后,葡萄牙人在福建和浙江也混不下去了,又辗转广东沿海,终于在1553年登上了澳门。
- ⏱ 2023-08-19 11:00:09
📌 历史上的海商和海盗,有时真是难以分清。商人在海上经商,特别是中国的东南沿海,没有官方维护秩序,很容易遇到海盗,可能半辈子的心血在一次抢劫中就化为乌有,没准还会搭上自家性命。为了保证财产和人身的安全,有实力的海商就会雇佣一些人来保驾护航,最好的雇佣对象就是日本武士,他们忠于职守,言必信,行必果。在平时,日本武士并不好雇佣,因为他们对领主很忠心,不是简单的金钱就能打动的。但在战国时期,许多日本领主被杀,手下的武士成了没有主子的浪人,他们又不能投靠原主人的对手,这有悖武士道精神,于是投靠与他们没有夙怨的中国人就成为一条比较好的出路
- ⏱ 2023-08-19 11:02:08
📌 元气,他只是损失了一个据点,从此以后他把重点放在日本。在平户岛,汪直建了一个国,国号“宋”,自称徽王。虽然失去了在中国沿海的据点,汪直仍然控制着从日本到琉球、一直到东南亚的许多贸易点,手下有几十万的私人武装,这其中就包括许多日本武士。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御史,总督南直隶、浙、闽军务,负责东南沿海的抗倭重任。为招降汪直,胡宗宪将上次围剿时抓获的汪直妻儿老小都放了出来,好生供养,然后派使者蒋洲和陈可愿到日本和汪直交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汪直归顺大明。汪直得知妻儿老小无恙后,喜极而泣。明使又承诺他开放商贸,更是让他无法拒绝,于是表示愿意听从命令。为表双方诚意,汪直把蒋洲留在身边,命毛海峰护送陈可愿回国。胡宗宪厚待毛海峰,使汪直消除了疑虑。
- ⏱ 2023-08-19 11:05:20
📌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2月5日,汪直在西湖游玩时,被王本固诱捕。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12月25日,汪直被斩首于浙江省杭州府官巷口。死前,汪直曾说,如果仿效广东的做法,在闽浙一带设立海关,允许贸易,朝廷可以获取税收,所谓的倭寇之患也就自然解除。他还说,祈求皇上开放海禁,他愿效犬马之劳,为朝廷守海疆。这种声音出自400多年前一个“海盗”的口中,着实让我们汗颜。汪直死后,群龙无首,东南沿海的倭患果然又严重起来。朝廷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收效甚微。一直到1564年,在戚继光的接连打击下,倭患才逐渐平息。不过真正让倭患彻底消失的,是1567年的“隆庆开关”。1567年(隆庆元年),明穆宗登基,宣布解除海禁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贸易。对大多数民间商人来说,既然可以合法贸易,就没必要再去冒非法的风险。果然,倭寇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汪直不幸而言中。
- ⏱ 2023-08-19 11:06:41
📌 进驻澳门后,葡萄牙人开辟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贸易线。这条航线从欧洲出发,南下非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洋,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最终到达中国本土。这条航线几乎把旧大陆所有的文明都连接起来了,既带来了商贸的发展,也引起了文明的碰撞。
- ⏱ 2023-08-19 11:08:12
📌 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先行者,葡萄牙人引领着西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没想到自己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舞台的中央。
- ⏱ 2023-08-19 11:09:13
第三十一章 墨卡托投影
📌 查理五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后,成为欧洲权势最大的人。为了维护其统治,查理四处征战,耗费巨大,于是到处征税。当时的尼德兰最为富庶,查理把这里当成了提款机,从这里搜刮来的税收占了西班牙国库收入的一半,同时,查理还利用天主教打压这里的新教势力。
- ⏱ 2023-08-19 11:13:20
📌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中文译名是荷兰共和国,因为从地理上说,尼德兰包括了南北两部分,而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只是北部,所以从这时起,我们就以其最大的省荷兰来代称北部联省共和国。其实一直到现在,荷兰的正式国名仍叫尼德兰王国,
- ⏱ 2023-08-21 08:59:37
📌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原南部各省和荷兰合并为尼德兰王国,1830年南部脱离尼德兰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1839年《伦敦协定》承认卢森堡为独立国家。所以这里的尼德兰包含了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个国家,而用荷兰单指北部地区,简单明了
- ⏱ 2023-08-21 08:59:41
📌 在晚年,墨卡托写了一本名为《地图与记述》的书,是地图学界的巨著,一时轰动世界。这本书的封面上印有古希腊神话人物阿特拉斯(Atlas)的画像,于是后人就用“Atlas”作为地图集的代名词,并沿用至今。
- ⏱ 2023-08-21 09:00:27
第三十二章 海盗德雷克
📌 契丹人建立的辽国被金人灭亡后,残部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进入西域,又建立了一个辽国,史称西辽。西辽完全仿照中原王朝的制度,虽远居西域,仍以汉语为官方语言。在这些契丹人心里,他们已经自认为是中国人,辽也就是个国号,就像以前的汉、唐一样,只是他们还没有统一中国、入主中原而已。西辽鼎盛时期,其统治范围不仅有西域,还包括中亚的河中地区,这是以前汉文化很少涉足的地方。1141年,西辽国击败了欧洲人痛恨的塞尔柱帝国,一下子声名远扬,于是欧洲人就把这个来自东方的强国称为契丹,他们并不知道当时的中国已经四分五裂。不只是英国,当时的葡萄牙、西班牙都称中国为契丹,甚至一直到今天,俄罗斯仍称中国为契丹——俄语里的中国(Китай)一词实际是契丹的音译。
- ⏱ 2023-08-21 09:02:19
📌 和印第安人一样,爱斯基摩人也是从亚洲跨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黄种人。只是,他们比印第安人来得晚,在踏上美洲的那一刻,他们就遭到了印第安人的围追堵截和血腥屠杀。爱斯基摩人且战且退,最后退到北极圈以内。印第安人以为爱斯基摩人肯定被冻死,也就停止了追杀。没想到的是,爱斯基摩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创造了人类在自然条件下生存的极限。爱斯基摩人这个称谓是印第安人起的,意思是吃生肉的人。他们很不喜欢敌人给的这个称号,更喜欢因纽特人这个称呼,但为了表述统一,我们暂且仍称其为爱斯基摩人。不过,印第安人也没说错,在极寒条件下,生火是极为困难的事,冰天雪地的北极要找到生火用的柴草也几无可能,所以他们为了适应环境养成了吃生肉的习惯。
- ⏱ 2023-08-21 09:04:55
📌 让人绝望的是,英国人并没有从这些矿石中提炼出哪怕是一丁点儿的黄金,这就是普通的石头,并不是金矿石。连续3次远航,耗费无数,没想到带回来的是一堆破石头,负责弗罗比歇探险的“中国公司”不久后就破产倒闭,董事长洛克因负债而入狱。再后来,人们发现“弗罗比歇海峡”不过是一个海湾而已,根本没有通路。这3次远航是英格兰有史以来派出的规模最大的探险队,但结果一无所获。受此打击,弗罗比歇从此不再从事探险和发现,转入针对西班牙的海盗活动中,后来死于对法兰西作战的战场
- ⏱ 2023-08-21 09:07:12
📌 水手们常说一句话:“40°以上没有法律,50°以上没有上帝。”意思是在高纬地带,满眼荒芜,严寒相逼,一切只能靠自己。
- ⏱ 2023-08-21 09:08:56
📌 6月中旬,金鹿号绕过好望角,8月中旬越过北回归线,9月下旬回到普利茅斯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环球航行完成了,全程历时25个月,去时160多人,回来时幸存56人。
- ⏱ 2023-08-21 09:14:21
第三十三章 英国的崛起
📌 这是英国人中断东北航线探索23年之后的再次尝试,结果不尽人意。从此以后,英国人基本放弃了对东北航线的探索,选择老老实实地和俄罗斯人做生意。毕竟英国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探索的航路,都是俄罗斯人已经探索过的,况且这一路上都有王国势力,很难找到一块无主之地作为据点。
- ⏱ 2023-08-22 08:32:31
📌 1588年,戴维斯准备第四次探索西北航道,但投资人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几趟下来,投资人没赚到什么钱,戴维斯在地理发现上的成果很大,但难以变现,所得仅仅是几船鳕鱼或鲸鱼油,或者海豹皮,不够维持高昂的开支。虽然没能再去西北,但戴维斯随即参加了一次大海战,因为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打来了。
- ⏱ 2023-08-22 08:33:26
📌 1571年,雷班托大海战爆发,西班牙与威尼斯的联合舰队大败奥斯曼帝国海军,西班牙将势力范围深入地中海。1580年,西班牙吞并葡萄牙,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没想到第二年治下的尼德兰宣告独立,而这背后离不开英国人的支持。作为大陆边缘的岛国,英国一向的政策是保持大陆各个势力的均衡,因为一旦有人称霸大陆,必然会向周边海岛扩张,所以在尼德兰独立这件事情上,英国全力支持,因为当时的西班牙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法国正陷入内战的泥潭四分五裂,难以与西班牙抗衡。
- ⏱ 2023-08-22 08:34:20
📌 1586年,西班牙忍无可忍,策划了一起谋杀案,目标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行动最终失败,执行者和参与此案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都被处死,两国的仇怨摆到了桌面上。
- ⏱ 2023-08-22 08:34:42
📌 “无敌舰队”的覆灭,对西班牙是个沉重的打击,初代“日不落帝国”从此一蹶不振。经此一战,英国开始树立在海上的霸权。从此,大航海的主角由葡萄牙和西班牙换成了英国和荷兰。
- ⏱ 2023-08-22 08:35:42
第三十四章 海上马车夫
📌 与欧洲别的国家以贵族立国不同,荷兰从一开始就是以商业立国。也就是说,欧洲列国是从封建制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荷兰从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这里没有传统的封建贵族,只有商人,我们可以把荷兰看成一个国家,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公司。在欧洲甚至全世界,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把商人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
- ⏱ 2023-08-22 08:36:09
📌 因为这次失败,荷兰政府决定不再亲自组织探险,把精力放到南方去抢占既有的航路。就像英国人把西班牙人当作目标一样,荷兰人主要把葡萄牙人当作竞争的对象。对于东北航道的探索,荷兰政府主要以高额奖金的方式,鼓励单位或个人继续参与。
- ⏱ 2023-08-22 08:38:27
📌 巴伦支和黑姆斯克尔克及其队友共17人在新地岛度过整个冬天,有两人因坏血病死去。到了5月,冰层开始松动,但船被冻裂无法修复。于是船员们把大船拆了,用这些木料做了两只小船。6月中旬,他们开始返航,一路波涛汹涌,浮冰不断,前行缓慢。经过6天的艰苦航行,他们绕过了“冰角”。1597年6月20日,巴伦支和另外一名水手因坏血病相继死去。按照惯例,巴伦支的遗体被葬入大海。到19世纪,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探险家,把这片海域命名为巴伦支海,还有他参与发现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东部的一个小岛被命名为巴伦支岛。我们看世界地图,会发现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地名,凡是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地图上的,都是了不起的人。
- ⏱ 2023-08-22 08:42:03
📌 到17世纪,荷兰的造船业居于世界首位,其商船吨数占欧洲总吨数的一半。那时候,荷兰的商船遍布世界各地,到处都有荷兰人繁忙的身影,人称“海上马车夫”
- ⏱ 2023-08-22 08:43:09
第三十五章 哈得孙和西北航道
📌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大海之上正是新旧两股势力交替的时候。一边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没落,一边是英国和荷兰的崛起。法国人也结束了内战,重返大海。
- ⏱ 2023-08-22 08:43:31
📌 本来英国派哈得孙探索东北航道让荷兰人紧张万分,没想到的是,两次探险失败后,英国人弃用了哈得孙,于是荷兰人把哈得孙请过来,让他替荷兰打通东北航道。
- ⏱ 2023-08-22 08:44:34
📌 于是在1610年4月17日,英格兰王国两家最大的公司——东印度公司和莫斯科公司,联合聘请哈得孙出马,去探索西北航道。公司给哈得孙提供了排水55吨的发现号帆船,船员23人。
- ⏱ 2023-08-22 08:45:21
📌 11月初,没想到在詹姆斯湾南岸,海水开始结冰,要知道这里已经是这片海水最南端了,越往北越冷。在北纬53°附近,船被冰层包围,为了避免船体被冻裂,水手们只能把发现号拖上岸,就地过冬。这里荒无人烟,他们以捕鸟为生,因为哈得孙的执着,造成他们被困在这里,因此船员们对哈得孙一肚子怨气。
- ⏱ 2023-08-22 08:46:39
📌 但并不是每个船员都这么想,6月22日,叛乱终于发生了。为首的是格林(Henry Greene)和朱叶特(Robert Juet)两名水手,他们抓住了哈得孙和他的儿子,将父子两人以及另外8名忠于哈得孙的水手赶到一条小船上,既不给武器,也没留下食物,然后自己开着大船回去了。
- ⏱ 2023-08-22 08:47:16
📌 在欧洲人探索西北和东北航道的过程中,因冰冻和极寒,经常发生主将折损的事,但哈得孙既不是死于冰冻,也不是死于极寒,而是死于自己人的背叛,尤其让后人唏嘘不已。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后人把哈得孙海峡、哈得孙湾、哈得孙河都冠上了他的名字。能在地图上留下这么多名字,除了哥伦布外,恐怕也只有哈得孙了,这也算是对他冤魂的一种慰藉吧!
- ⏱ 2023-08-22 08:48:08
📌 为什么会用巴芬的名字命名这个大海湾和大岛呢?因为在这次考察中,巴芬绘制出了一份详细和精准的地图,并用这次探险赞助人的名字命名了北部的3个海峡,即史密斯海峡、琼斯海峡和兰开斯特海峡。由于这次考察的主要成果在巴芬,船长名不见经传,人们便以巴芬的名字命名了巴芬湾和巴芬岛。
- ⏱ 2023-08-22 08:53:49
📌 和哈得孙当年一样,詹姆斯错过了返航的季节,只得在查尔敦岛(詹姆斯湾内的小岛)过冬,部分船员因坏血病而死。越冬期间,他们不忘登陆考察,发现了一片废墟,通过各种迹象判断,这极有可能是20年前哈得孙一行建造的临时住所,只是物是人非,他们早已不知所踪。10月,詹姆斯回到布里斯托尔。
- ⏱ 2023-08-22 08:59:07
📌 直到1903年,挪威王国的极地探险家罗阿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才完成了这一使命。阿蒙森用了3年的时间,乘一艘47吨的约阿号帆船,以仅6人的团队,最终完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行,而此时距离约翰·卡波特首次探寻西北航道已经过去了400多年。
- ⏱ 2023-08-22 13:27:42
第三十六章 新法兰西
📌 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没有海权的国家陆权也难以保障,法国人后来丢掉了北美的殖民地,正是因为在海上的优势不如英国。
- ⏱ 2023-08-22 13:33:56
📌 很多人认为,詹姆斯敦是美国历史的开始,但如果从文化层面来说,13年后的“五月花号”才是真正的开始。1620年,一艘满载着清教徒的三桅帆船从英国的普利茅斯悄悄出发,在北美的科德角登陆。上岸前,他们在船舱内签署了一份《五月花号公约》,公约的核心内容是:要创立一个不同于欧洲的自治社会,在这个社会,管理者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不是某种权威。这种平等自由的精神为日后美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成为美国文化的核心。简而言之,詹姆斯敦是旧大陆文化的延续,而由五月花号清教徒建立的平等自由文化才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文化。
- ⏱ 2023-08-22 13:35:19
📌 法国人正是通过圣劳伦斯河深入五大湖,绕过了阿巴拉契亚山脉,最终进入了北美的中部大平原,即后来的法属路易斯安那殖民地;英国人则主要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沿海地带活动,其先后开发的13个殖民地即后来美国成立之初的13个州。
- ⏱ 2023-08-22 13:37:16
📌 其实哪里条件好,只需看看人口都往哪里跑。今天美国的绝大部分人生活在东西两个海岸,中部人烟稀少。一方面是因为中部以农业为主,另一方面是因为气候,东西两岸背山靠海,气候温和,对不需要耕地的城里人来说是最宜居的地方。
- ⏱ 2023-08-22 13:40:08
📌 在北美,美国几乎把所有的好地方都占了,北面的加拿大除了五大湖地区外,几乎全是冰天雪地的冻土,不适宜人类居住,今天加拿大的绝大多数人也是居住在五大湖沿岸。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法国人率先进入五大湖,而是等英国人从大西洋沿海翻过阿巴拉契亚山脉而来,今天的加拿大可能连五大湖都没有了。1635年,新法兰西总督钱姆普林在魁北克病逝。直到今天,他依然被视为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奠基者。
- ⏱ 2023-08-22 13:42:08
第三十七章 澳大利亚
📌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第二年便在东南亚的爪哇岛上建立了商站,目标很明确,就是控制不远处的摩鹿加群岛。葡萄牙人当然不能眼看着荷兰人从自己嘴里夺食,于是两国打起来了。1605年,摩鹿加海战爆发,荷兰人战胜葡萄牙人,控制了安汶岛。
- ⏱ 2023-08-22 14:50:02
📌 1568年,西班牙航海家门达那·内拉(Álvaro de Mendaña de Neira)从秘鲁前往东南亚,途中发现居住着黑人(其实是棕种人,20世纪初,棕种人才从黑种人里划分出来)的群岛,于是抛锚登岸,在岛上住了一些日子。当时他以为到达了《旧约》中所罗门王采买和搬运黄金的俄斐国(书中俄斐国位于南非,为黑人国),于是将这里命名为所罗门群岛。而且,他认为所罗门群岛是“南大陆”的一部分。
- ⏱ 2023-08-22 14:51:19
📌 1606年,就在托雷斯看到澳洲大陆的同一年,荷兰共和国的探险家威廉·杨茨(Willem Janszoon)受东印度公司的委派,也来这里寻找“南大陆”。杨茨考察了新几内亚南部300多公里的海岸线,接着往南穿过托雷斯海峡,进入卡奔塔利亚湾,考察了约克角半岛西部的海岸线。这样一来,杨茨成为第一个登上澳洲大陆的文明人。但是,当时他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一点,他以为这是新几内亚的一部分
- ⏱ 2023-08-22 14:55:00
📌 但对此时的荷兰人来说,发现澳大利亚给他们带来的并非惊喜,反而是失望。这里没有他们想要的黄金、珠宝,当地土著也极其原始野蛮。
- ⏱ 2023-08-22 14:55:52
📌 欧洲人到来时,他们还处于中石器时代,也就是说,他们的生产力比印第安人还落后:他们的工具和武器都是木头或石头做的,仅在北部约克角半岛有人使用弓箭,当然箭头也是石头做的;他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没有农业,更没有冶金、纺织等手工业,不会利用车轮;他们也没有驯化出任何一种植物,唯一驯化出的动物是狗。荷兰人到来时,澳大利亚约有500个部落,操500种语言,没有文字。他们大部分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没有完备的部落制度,更没有部落联盟。总之,他们就像人类刚刚走出非洲时一样,几乎没有进步。
- ⏱ 2023-08-22 14:56:22
📌 后来,在1642年10月8日,荷兰共和国东印度总督范迪门(Anthony van Diemen)又派遣航海家塔斯曼(Abel Tasman)率领两艘帆船、110人再去探索“新荷兰”,希望找到黄金等一些值钱的东西,却无意中发现了新西兰。
- ⏱ 2023-08-22 14:56:52
📌 其中最远的复活节岛离南美洲只有3000公里,欧洲人到达这座小岛时,发现岛上种有印第安人特有的甘薯,这说明波利尼西亚人曾到达过南美大陆。欧洲的航海者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仍处于石器时代的人竟能漂洋过海跑这么远。
- ⏱ 2023-08-22 14:59:43
📌 1643年6月15日,塔斯曼一行回到巴达维亚。因为塔斯曼从澳洲大陆东部穿过,所以澳大利亚的范围基本可以确定,看来这片所谓的“南大陆”并不大。东印度公司对塔斯曼的这次探险仍不满意,因为没有发现金银珠宝和香料。所以到1644年1月,他们又派塔斯曼去“新荷兰”探险。这次塔斯曼探索的成果有两个:一是查明卡奔塔利亚湾是个海湾,不是海峡;二是探明了澳洲北部及西北部一直到南回归线的海岸线。虽然依旧没找到金银珠宝和香料,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很失望,但仍授予塔斯曼指挥官的头衔,以及巴达维亚司法委员会的委员身份。荷兰人最初占据巴达维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控制盛产香料的摩鹿加群岛,另一方面就是瞄准了中国,并将势力侵入了台湾。
- ⏱ 2023-08-22 15:01:35
第三十八章 台湾
📌 [插图]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出现了台湾海峡,形成台湾岛,但是在台湾与大陆之间,仍然存在一条可以徒步通行的跨海通道,即所谓的“东山陆桥”。正是在此时,一批跋山涉水的先民历尽艰辛从大陆来到台湾,成为这里最早的居民。他们就是台湾的土著,但这些人并不是汉人,而是生活在闽浙一带的百越人。那时华夏族也还是个雏形,他们生活在黄河一带,还没有进入南方。
- ⏱ 2023-08-22 15:02:55
📌 明亡后,琉球奉清为宗主国,使用清朝的年号,接受清朝皇帝的册封。直到晚清,日本趁清朝自顾不暇,逐渐掌控了琉球,最终废弃琉球国号,改设冲绳县,琉球国亡。
- ⏱ 2023-08-22 15:03:33
📌 孙权的主要目标是亶洲,目的和秦始皇一样,是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但秦始皇是暴君,吴大帝是明君,所以史书不能明说,只能含糊其辞。两人带着上万甲士没找到亶洲,只到了夷洲,待了一年多,最后因水土不服,回来时只有几千人,其中还包括从夷洲带回来的一些土著。所以到最后,孙权因二人“违诏无功”将其诛杀。亶洲在哪里?普遍的观点是在日本。但日本当时还很落后,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各个岛上邦国、部族林立,所以亶洲具体指哪里并不明确。但夷洲的指代却没有什么异议,那就是台湾岛。
- ⏱ 2023-08-22 15:05:36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政府对台湾土著进行民族划分,把那些汉化的土著称为平埔人,把仍在山地中的土著称为高山族。高山族其实是个统称,包括泰雅、赛夏、布农、邹族、鲁凯、排湾、卑南、雅美、阿美等十几个部族。这种笼统的称呼源于不了解,所以,现在台湾基本不用“高山族”这个称呼,称之为原住民。
- ⏱ 2023-08-22 15:06:33
📌 荷兰人一开始的目标并不是台湾,而是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此时西班牙还没有正式承认荷兰的独立,而葡萄牙已经被西班牙吞并,西班牙镇压荷兰人的经费有很多来自葡萄牙的殖民地,所以打击葡萄牙的殖民地能有效缓解荷兰国内来自西班牙的压力。当然,作为生意人,荷兰人一开始也没有想打仗,眼看着葡萄牙人在澳门大发横财,他们也想像葡萄牙人一样,从明朝政府手里租借一块地做生意。当然,和当年葡萄牙人遇到的问题一样,明朝一概拒绝。和葡萄牙这种混入了柏柏尔人血统的欧洲人不同,荷兰人算是比较纯种的日耳曼人。表现在外貌上,就是南欧人黑发居多,而日耳曼人金发碧眼比例很高。当然,金发碧眼也是概述,真正金黄色头发的人也不多,倒是那种偏黄棕或者偏赤棕发色的人比较多。中国人第一次见到这种怪异的发色,并不觉得美,反而称他们为“红毛”;又觉得他们不在朝贡国之列,不知道是来自哪里的蛮夷,所以称他们为“红毛夷”或“红毛番”。由此,荷兰人带来的前装加农炮自然就被称为“红夷大炮”。这种大炮的后膛呈纺锤形,能装填更多的火药,产生更大的威力,后来被明军大量仿制。清朝时,满族人对这个“夷”比较忌讳,于是改名为“红衣大炮”。
- ⏱ 2023-08-22 15:07:31
📌 1601年,荷兰人向澳门进攻,被葡萄牙人击退,还有数名荷兰人被俘,随后被处死。1604年7月,不甘心的荷兰人再次来到澳门。不凑巧的是此时刮起了台风,把他们吹到了澎湖列岛。荷兰人一看澎湖列岛也不错,于是在这里伐木造房,打算建立据点。但荷兰人没有想到的是,早在元朝时中国就在这里设立了澎湖巡检司,明朝继承,中间虽然因为海禁政策一度废除,但在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已经恢复。也就是说,这里是大明的地盘,不是什么人想占就占的。
- ⏱ 2023-08-22 15:08:05
📌 1623年,时任福建巡抚的南居益邀请荷兰人到厦门谈判。荷兰人不知道这是“鸿门宴”,欣然前往,结果整个代表团全部被抓,明军趁机烧毁沿海的荷兰战船。剩下的荷兰人虽然只有900多人,但依托澎湖的要塞,并没有打算退却。1624年2月,南居益登临金门,亲自坐镇。总兵俞咨皋、守备王梦熊率船200艘、兵10000人出击。荷兰人的要塞其实是一座军事城堡,这种城堡不同于中国古城那样四四方方,它呈五角形或六角形,敌人每攻其一角,就会进入另一角或两角的射程范围,非常利于防守。荷兰本土是一片洼地,在军事上没可利用的地形,于是发明了这种要塞战法,让敌人很难突破。明朝方面,火器还是100年前的佛郎机炮和鸟铳(火绳枪),而欧洲的火器一直在改进,此时燧发枪已经问世,红夷大炮也比佛郎机炮射程远、威力大;但荷兰人只有一座孤城,食物和弹药的补给都是问题。于是双方形成了僵局:明朝水师仗着人多,将荷兰人的要塞围住,却攻不下城堡;荷兰人凭借城堡坚守,却无法突围。到了8月,双方都扛不住了。首先是荷兰这边,没有后勤支援,守城的人迟早饿死;明朝这边,因为动用的人员、船只太多,旷日持久的围城战已经让官府消耗了177000两白银。双方都希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这就需要一个居中调停的人,这个人就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海盗头子李旦。
- ⏱ 2023-08-22 15:09:45
📌 当时李旦还随身带了一人,此人精通闽南语、南京官话、日语、荷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他的名字叫郑芝龙,既是此行的翻译,也是李旦的义子。
- ⏱ 2023-08-22 15:10:00
第三十九章 海盗郑芝龙
📌 郑芝龙出生于泉州南安,早年因生计艰难到澳门投靠舅父。其舅父在澳门做生意,经常接触葡萄牙人,郑芝龙因此学会了葡萄牙语。他还到过马尼拉,为了做生意方便,他加入天主教,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打成一片。1623年,舅父派他去日本长崎,认识了李旦。此后,郑芝龙便投靠在李旦门下,以父事之。凭着自身的能力,郑芝龙很快获得李旦的赏识,开始独当一面。
- ⏱ 2023-08-22 15:18:06
📌 田川松嫁给郑芝龙后,很快有了身孕,这个孩子就是郑成功。郑成功出生时,郑芝龙并不在身边,他正和李旦帮着荷兰人跟明政府谈判。
- ⏱ 2023-08-22 15:18:13
📌 颜思齐开展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垦荒活动,被人称为“开台王”。他带来的移民影响了台湾的人口结构。今天的台湾,主要有三大族群:一种叫“原住民”,是最早到达这里的土著,他们是百越人的后裔,语言为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第二种叫“本省人”,是从颜思齐开始,明清时期移民台湾的汉人,以福建人居多,操闽南语,还有一部分客家人,是清朝康乾时期从广东移入的,说客家话;第三种叫“外省人”,是1949年跟随国民政府退守台湾的军队和家属(约200万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讲国语。这当中,本省人占了绝大多数(共84%,其中闽南人70%,客家人14%),原住民最少(约2%,也有人说占3%,因为很多平埔人被划归为汉人),外省人比例并不多(14%),但对台湾现代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 ⏱ 2023-08-22 15:23:32
📌 北部的开发难度超出西班牙人的想象。在南部,由于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又多是平原,荷兰人很容易从东南沿海招到大量汉人来种植开发。而北部多山地,汉人不愿意去,基本上都是土著,这些人没有受过文明的洗礼,西班牙人很难让他们驯服,不管是用金钱还是武力。退一步讲,就算西班牙人不考虑在此开展种植业,仅仅是维持一个普通港口的运转,也需要修船的、做饭的、酿酒的、运送淡水的、搬运货物的,甚至理发的、搓澡的,哪怕是一些基本的服务业,土著人也难以胜任。汉人不愿意来,西班牙人的数量又极其有限,所以,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经营了十来年,发展十分缓慢,对马尼拉的总督来说,这是一桩很不合算的买卖。
- ⏱ 2023-08-22 15:27:31
📌 1642年,荷兰一面从巴达维亚派出增援部队(虽然最终没赶上),一面命大员的荷兰人再次进攻鸡笼。荷兰派出的士兵有396人,还带了1000名淡水原住民拿着弓箭助阵(虽然没起什么作用)。西班牙的百多人只抵抗了6天就投降了。从此,西班牙人彻底撤出台湾,马尼拉的总督因此坐了4年牢。
- ⏱ 2023-08-22 15:49:51
📌 从1626年开始,郑芝龙就以笨港为基地,在福建及广东沿海劫掠,让明朝水师疲于奔命又无可奈何,于是想到招安。郑芝龙不为所动,纵横台海,来去如风。到1627年,郑芝龙的武装商船已有700艘,无论是明朝官方,还是驻守台湾的荷兰人,都望尘莫及。郑芝龙虽身为海盗,但并非无恶不作。当时的同安知县写给福建巡抚的信中就说,郑芝龙虽然到处劫掠,对沿海百姓却很好,不但不杀人,还经常救济穷人,威望比官府还高,官府有什么动静,百姓都给郑芝龙通风报信。
- ⏱ 2023-08-22 15:50:21
📌 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虎、郑芝豹认为朝廷没有诚意,这次招安不了了之。
- ⏱ 2023-08-22 16:14:32
📌 此时郑芝龙的手下有3万部众,船千余艘。虽然名义上归顺朝廷,但郑芝龙吸取了汪直的教训,始终没有远离自己的舰队,牢牢把控着自己的旧部和势力范围。其实郑芝龙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做海上贸易,打破明廷的海禁政策(“隆庆开关”开放的港口有限,还有诸多限制,远远满足不了民间的商贸需求),招安前后所做的事没变,只不过从此以后合法了,由海盗转变成官军。随后,郑芝龙就把自己的大本营搬到了泉州老家。
- ⏱ 2023-08-22 16:15:09
📌 如果大海盗都靠打劫为生,那就没人敢做贸易,最终也就无劫可打。这其实是一种维护贸易秩序的方式,打劫是竭泽而渔,收保护费是细水长流,有实力的海盗都会选择后者。
- ⏱ 2023-08-22 16:16:26
第四十章 金门海战
📌 这场战争发生在金门岛附近海域,因此被称为金门海战。具体地点是金门岛南部的料罗湾,所以也称料罗湾海战。战争的主角是郑芝龙和荷兰人。郑芝龙已经归顺明廷,代表的是明朝官军;荷兰人代表的是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不是普通的公司,它具有国家职能,可以自建军队,可以发行货币,可以与他国签订条约,实际上代表的是荷兰政府。所以,这场战争是国与国的战争,不是民间的纠纷。
- ⏱ 2023-08-22 16:18:26
📌 7月24日,郑芝龙派代表前往荷兰舰队,说只要荷兰人撤回大员,他可以派商船到大员和荷兰人贸易。26日,荷兰人回复,提出的要求是:中国方面立即停止同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贸易,只能与荷兰人贸易,否则将再度开战。中国方面的回复是:荷兰人先赔偿战争损失,退回大员,才有谈判的可能。
- ⏱ 2023-08-22 16:19:34
📌 荷兰人没想到连败两场,于是找了两个盟友:一个是刘香,一个是李国助。刘香原是郑芝龙的结拜兄弟,因拒绝降明与郑芝龙决裂;李国助是李旦的儿子,因郑芝龙侵占了李旦在台湾的资产而成仇。普特曼斯给两个海盗头子开出的条件是:荷兰人的大员、巴达维亚及其他要塞,他们都可以在那里停靠,自由贸易。两人欣然应允,凑了50艘船前来助阵。荷兰人信心十足,29日正式向大明递交宣战书,其中的要求有:一 在漳州河(今九龙江)、安平、大员、巴达维亚自由贸易的权利;二 在鼓浪屿建立贸易据点;三 可派遣代表至中国沿海城市收购商品,船只可在福建沿海自由停泊;四 不准任何中国船只前往马尼拉;五 荷兰人在中国享有与中国人同等的法律权利。别说五条,就是其中任何一条,明朝政府都不会答应,而是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备战。8月3日,明军开始动员,郑芝龙动用江湖上的规矩,在朝廷的赏赐之外,另加赏格:凡参战者每人赏银2两;若战事延长,再额外加5两;烧掉一艘荷兰船只赏银200两;取得一个荷兰人头赏银50两。当时一个七品官的月俸也不过5两,杀掉一个荷兰人的赏赐相当于一个七品官近一年的俸禄,可见这个赏格之高。荷兰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惊胆战。
- ⏱ 2023-08-22 16:20:40
📌 1644年,中国政局发生巨变。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一时城头变幻大王旗,江山易主。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的文武大臣拥立福王朱由崧称帝,改元弘光,史称南明,此时南明还占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同年,弘光帝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负责福建全省的抗清军务。但很快,清军南下,攻破江南门户扬州。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第二年,郑芝龙、郑鸿逵(郑芝龙异母弟,排行第四)在福州奉唐王朱聿键为帝,改元隆武,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侯。隆武帝一改弘光帝“联虏平寇”的方针,采取“联寇抗清”的策略。这里的“虏”指的是清兵,“寇”指的是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弘光帝原本想借清兵的势力消灭农民军,结果自己被清兵所灭。隆武帝反其道而行之,联合农民军,共同抗击清军。事实上,这一政策绝非权宜之计那么简单,张献忠的干儿子李定国后来成了抗清的中流砥柱,就是这一政策产生的作用。
- ⏱ 2023-08-22 16:29:52
📌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浙江鲁王兵败,逃亡海上。随后,清军兵分两路由仙霞关、分水关进军福建。镇守仙霞关的施福、郑鸿逵闻风而逃,清兵占据仙霞岭,隆武帝逃往汀州,后被俘,绝食而死。隆武二年九月十九日,清军占领福州,随即向郑芝龙招安,承诺让他当闽粤总督。
- ⏱ 2023-08-22 16:31:05
📌 所以在清廷递来招降书时,郑芝龙答应了。在郑芝龙的眼里,明廷也好,清廷也罢,只要不妨碍他做生意赚大钱就行。但他忘了,他拥立过隆武帝,这在政治上是一个大忌。郑成功的政治觉悟显然比父亲高,他死命劝阻郑芝龙别随清军北上。郑芝龙不听,郑成功说:“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
- ⏱ 2023-08-22 16:31:48
第四十一章 英雄郑成功
📌 郑成功原名郑森,正是日本人田川松所生。田川松生下郑森后一直待在日本。直到郑森6岁,郑芝龙被明廷招安后,母子俩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镇(今晋江市安海镇)。从这时开始,郑森就在此读书、应试,接受传统的中国教育。
- ⏱ 2023-08-22 16:33:03
📌 1645年,郑芝龙把儿子引荐给隆武帝。一是出于对郑森才华的欣赏,二是出于对郑芝龙拥立的感激,隆武帝把当朝最尊贵的姓“朱”赐给了郑森,并把他的名字改为成功。从此,郑森的名字成了朱成功。朱是国姓,从此人们称他为“国姓爷”。因为习惯,我们还是称他为郑成功。
- ⏱ 2023-08-22 16:33:24
📌 隆武帝死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并与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联合,在西南一带抗清。与此同时,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的旧部。永历元年(1647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这一东一西,搞得清军顾此失彼,反清活动一时进入高潮。
- ⏱ 2023-08-22 16:34:06
📌 郑成功看出问题所在,于1649年奉永历帝为正统。永历帝随即册封他为延平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他为“郑延平”。这时的永历帝,名义上控制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分,再加上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看似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实际上,真正有决心并有实力抗清的,是西南的李定国(大西军首领)和东南的郑成功。
- ⏱ 2023-08-22 16:35:19
📌 但厦门的实权掌握在其族叔(一说族兄)郑彩和郑联的手里。这时的郑成功还是个26岁的后生,早在他入仕之前,郑家的产业就被这些同族的长辈们瓜分了。除了家产矛盾,郑成功与郑彩、郑联政治立场也不同。当年唐王在福建称帝(隆武帝)的时候,鲁王也在绍兴监国,与隆武帝争位。后来清军占领南京,顺势入浙江,鲁王逃亡海上,后至舟山。隆武帝死后,郑彩、郑联迎鲁王到厦门,想学当年郑芝龙拥立隆武帝以谋得权位。而郑成功一直忠于隆武帝,不接受鲁王。这次取潮州不成,施琅献计,称可以乘机除掉二人,夺取厦门。于是郑成功乘郑彩离开厦门之际,前往拜访郑联,借机杀了郑联。郑彩得知弟弟的死讯,走投无路,回到厦门就交出了兵权。就这样,郑成功不但收编了郑彩、郑联的大部分军队,而且有了厦门和金门作为根据地。同时,他也容纳了鲁王在金门养老。鲁王一直到4年后才恋恋不舍地取消了监国身份,终老于金门。
- ⏱ 2023-08-22 16:36:55
📌 郑成功得知厦门的消息后,原本坚持南下勤王,无奈将士们因家乡遭劫,归心似箭,只好班师。回到厦门后,郑成功将郑芝莞斩首,放走清军的郑鸿逵也被剥夺兵权,从此不再过问政事。
- ⏱ 2023-08-22 16:38:08
📌 清廷没想到郑成功这么难打,于是提议招降,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成功没有接受封号,但借议和的时机休整,同时筹措粮饷。年底,顺治帝再度敕封,并承诺把泉州府给郑成功安置部属,郑成功没接受。顺治十一年(1654年),投降过来的张名振见清军兵力集中在福建,料定江苏、浙江等地的防务必然空虚,于是向郑成功请兵,率百艘战舰北上,图谋江南。张名振先沿海路到长江口,然后逆长江而上,一直打到金山寺,威逼南京城。可惜最后粮草不济,只好回师。这次远征虽没成功,却给郑成功提供了一种思路,清军在陆地上骁勇善战,在水上的战斗力却不行。二月,清廷再遣使者与郑成功议和,承诺把兴化、泉州、漳州、潮州四个府的地方给郑成功,郑成功却说,兵马太多,没有几个省放不下。这明显是在拒绝,但清廷仍不死心,八月再派使者来商议,使团里包括郑成功的亲弟弟郑渡和郑荫。这明显是提醒郑成功,别忘了他们手里有人质。但郑成功认为清廷没有诚意,只要他不受诏,父亲在北京反而高枕无忧。
- ⏱ 2023-08-22 16:40:28
📌 顺治十二年(1655年),永历帝因与郑成功相隔太远,中间的广东又被清廷占据,消息难通,于是特准郑成功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员,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虽然如此,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宁靖王朱术桂等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同时,郑成功还将厦门改名“思明州”,以示对明朝的忠心。
- ⏱ 2023-08-22 16:41:29
📌 再说李定国回云贵后,把永历帝接到昆明,礼遇有加。孙可望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怀恨在心,投降了清廷,并献出西南地区的地图,将大西军的布防全都告诉了清军,清军于是大举进攻贵州,李定国大败。郑成功看到了战机,于是联络浙东的张煌言,大举北伐。
- ⏱ 2023-08-22 16:42:00
📌 四月底,联军夺下定海城,焚毁清军水师战船一百多艘。五月十九日,郑成功舰队抵达吴淞口,派人秘密联络清朝苏松提督马逢知,相约出兵。但马逢知心怀观望,按兵不动。六月初一,郑军进至江阴,郑成功接受诸将建议,没有攻打这个太小的县,继续西进。十六日,进攻长江上著名的渡口瓜洲(位于今扬州市邗江区),破敌数千,截断清军用铁链和船只连接而成的锁江防线“滚江龙”,焚毁浮营3座,夺大炮数十门。至此,清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御工事全部瓦解,瓜洲被攻克。
- ⏱ 2023-08-22 16:43:10
📌 南京兵败,郑军的损失至少在2万人以上,还失去了提督、镇将等高级将领多人。这场失败让郑成功意识到自己在陆战方面的短板。此后,他也不再把大陆视作进军的主要方向。恰在此时,一个叫何斌的人从大员投奔而来,说可以打台湾。
- ⏱ 2023-08-22 16:45:49
第四十二章 收复台湾
📌 1655年,郑成功禁止大陆沿海港口以及过往的外国商船与荷兰人通商。大员港口一时门前冷落,货物奇缺,物价高涨,荷兰总督没办法,第二年便派何斌来找郑成功。何斌来到厦门问郑成功禁航的原因,郑成功说,他想在台湾征收关税。何斌带着消息又回了一趟台湾,荷兰人说,如果关税不损害荷兰东印度公司利益,他们没有异议。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荷兰人答应每年向郑成功交纳白银5000两、箭10万支、硫黄千担——这些金钱和物资都成了郑成功抗清的资本。公事谈完,郑成功招待何斌吃饭,顺便了解台湾的情形。自从郑芝龙移居大陆后,台湾完全被荷兰人把控,何斌对荷兰人任意欺负、屠杀台湾同胞早就不满,所以他把台湾各方面的情况,包括荷兰人的兵力部署情况,统统告诉了郑成功,还劝郑成功出兵收复台湾。那时郑成功的重心还在大陆,这事就没提上日程。
- ⏱ 2023-08-22 16:48:38
📌 一直以来,郑氏集团认为台湾是自己的,收税就是行使主权的象征,早在郑芝龙时代,郑氏集团就在台湾收税,只是后来忙于大陆事务,再碰上改朝换代,没人管这事了。虽然没主管,但在郑氏集团眼里收税是自己的权利,不收是自己的恩情,并不等于不要这块地方了。至于荷兰人,不过是一些蛮夷,到这里来做点生意,给他们几个据点也是暂时的。可荷兰人却认为台湾是他们的,所以他们有权在台湾征税。荷兰在台湾的人手有限,收税的方式是承包,何斌就是一个大承包商,名下有人头税、稻米税、乌鱼税等。荷兰人的税种花样繁多,不同物资征收的税率不一样。比如乌鱼税,就是向捕乌鱼的渔夫征收的一种税,原来占了近一半,后来降到20%;人头税和稻米税则都是10%。此外,税种里还有进出口税、房屋交易税、槟榔税等,只要荷兰人想得出来,万物皆可税。相反,郑成功收的税就少得多,某种程度上只是象征意义,所以何斌满口答应,还说这是荷兰人称臣纳贡的表示。但何斌也知道,荷兰人不会答应这些条件,更不明白什么叫称臣纳贡,所以何斌就瞒着荷兰人私自征税,再转交给郑成功。这样一来,有人就要交两份税。时间一久,就被人告发了。
- ⏱ 2023-08-22 16:49:21
📌 何斌于1660年到达厦门,在他的劝说下,郑成功下定决心攻台,于是传令各营大修船只。谁料此时清军又来攻取厦门,这次郑成功将清军引至海上,大败清军。料定清军短时间内不会再兴兵,郑成功便将攻台计划提上日程。
- ⏱ 2023-08-22 16:50:00
📌 1660年7月,巴达维亚总督派范德兰(Jan van der Laan)率12艘船,共1453人前往大员增援。总督还指示,如果郑成功没有攻打大员,不能白跑一趟,必须攻打澳门找回点损失。范德兰抵达台湾后不久就要去打澳门(他认为郑成功不会打来),于是与大员的官员发生争执。为此,大员方面派使者到厦门会见郑成功,想一探虚实。使者带回一封郑成功的信,信中言辞恳切,否认即将攻台。大员方面的官员表示不信,范德兰大为恼火,第二年就带着两艘船和所有军官返回了巴达维亚,其余的船也大都被分派到了别的地方,只给大员留下了4艘船和不到600名士兵,连个军官也没有。到这时,荷兰方面在大员的总兵力是1500人。
- ⏱ 2023-08-22 16:51:38
📌 此时附近的汉人和原住民听说国姓爷来收拾荷兰人,争先恐后地出来迎接,帮助郑军登陆。据荷兰方面记载,大约有2.5万壮劳力参与了这次协助。
- ⏱ 2023-08-22 16:54:11
📌 就这样,在登陆4天后,郑成功就收复了赤嵌城。有了赤嵌城为基地,等于给远渡重洋的郑军吃了颗定心丸。剩下的台湾城,就是时间问题了。
- ⏱ 2023-08-22 16:55:46
📌 五月二日,6000郑军援兵从厦门到达台湾,还带来了补给。得到补给的郑军从五月五日开始,在所有通向台湾城的道路上筑起栅栏、挖了壕沟,断绝一切城内与外界的联系,以此围困荷军。此外,郑成功还三番五次地写信给揆一,让他投降。而揆一始终在等待巴达维亚的援兵,拒绝投降。五月二十八日,巴达维亚总督得知台湾的消息后,匆忙拼凑了700名士兵、10艘战舰,经过38天的航行,于七月十八日到达台湾。这支荷兰援军在到达台湾附近海面后,一看郑军的架势,畏缩不前,在海上停留了将近1个月之后,才有5艘战舰敢靠近停泊,其中有一艘慌乱之中触礁沉没,船员被郑军俘虏。郑成功从俘虏口中得知荷军的虚实后,觉得这是个围城打援的好机会。
- ⏱ 2023-08-22 16:56:52
📌 “此地非尔所有,乃前太师练兵之所。今藩主前来,是复其故土。此处离尔国遥远,安能久乎?藩主动柔远之念,不忍加害,开尔一面:凡仓库不许擅用;其余尔等珍宝珠银私积,悉听载归。如若执迷不悟,明日环山海,悉有油薪磺柴积垒齐攻。船毁城破,悔之莫及。”前太师指的是郑芝龙,藩主指的是郑成功。大意是:这个地方不是你们的,以前就是我们的,今天不过是收回来而已。我们藩主仁慈,不想要你们的命,你们可以把私人的东西带走,但公家的东西不许动。如果还不同意,改天我们就放火烧城,到时后悔都来不及。此时台湾城已经被围困了将近9个月,弹尽粮绝,疾病流行,荷军已经死伤1600人,能战斗的仅剩600人,荷兰的殖民评议会因此召开一个紧急会议,觉得这样下去没好果子吃,揆一别无选择,只好出城投降。1662年2月6日(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南明永历十五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荷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和物资。然后,揆一带着剩下的900名荷兰人(包括伤病人员),乘船离开台湾。
- ⏱ 2023-08-22 16:58:33
第四十三章 英国三战荷兰
📌 17世纪的上半叶,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人最风光的时候。他们征战四海,全面开花,不仅将势力伸入东南亚、中国,还在1622年进入美洲,在哈得孙河河口建立了一个殖民据点——新阿姆斯特丹。
- ⏱ 2023-08-22 17:01:06
📌 1648年,西班牙终于认清现实,正式承认荷兰独立。同年,荷兰人把葡萄牙人在好望角一带的势力清除出去,因为这太妨碍他们去东方了。4年后,他们在此建立殖民地“海角之村”,“海角之村”后来发展成“海角之城”(Cape Town),音译过来就是开普敦。这样一来,从非洲到亚洲,再到美洲,都有荷兰人的殖民地,荷兰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一时成为海洋的霸主。荷兰人风头正劲的时候,英国人看不下去了。虽然荷兰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英国帮了不少忙,但这并不是说英国有多喜欢荷兰,而只是出于岛国安全的考虑,无论大陆上谁想当老大,英国都会想办法破坏。当时西班牙太强大,帮荷兰独立就是削弱西班牙的实力,目的还是消除西班牙对英国的威胁。但当荷兰逐渐强大起来之后,英国发现荷兰竟也是个威胁,于是将矛头转向荷兰。
- ⏱ 2023-08-22 17:03:59
📌 1654年4月15日,英荷两国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根据和约,荷兰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同意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同意在英国水域向英国船只敬礼,并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至此,第一次英荷战争以荷兰的失败告终。但这并非是两国矛盾的终点,相反,它只是个开始。英国的最终目的是要取代荷兰在海上的霸主地位,而荷兰也不甘心第一次的失败,正磨刀霍霍地准备第二次战争。
- ⏱ 2023-08-22 17:05:29
📌 1666年6月1日,荷兰派出有84艘战舰、4600门大炮和2.2万名官兵的主力舰队出战,英国出动了有78艘战舰、4500门火炮、2.1万官兵的舰队迎战。本来英国的战舰比荷兰的数量多,但因为情报错误,误以为法国人要来帮忙,于是派出20艘军舰出去拦截,结果参战军舰反而比荷兰少了。双方激战3天,英国损失了17艘舰船(包括3艘旗舰),阵亡和被俘官兵达到8000名(一说阵亡8000人,被俘3000人),其中有2名将军和12名舰长阵亡;荷兰方面仅损失6艘战舰,伤亡2500名官兵(一说2000名),其中包括3名将领。此役是第二次英荷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英国皇家海军历史上少有的几次败仗之一。
- ⏱ 2023-08-22 17:12:07
📌 9月2日,可能是巧合,伦敦一家面包铺失火,一阵大风将火吹到大街上,接着吹到泰晤士河北边的仓库里。很快,大火蔓延到整个城市,连续烧了4天,总计87间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000间民房尽被烧毁,伦敦城被毁掉三分之二。大火让英国损失惨重(800万~1000万镑,超过了两次与荷兰战争的费用),英国开始不断派人与荷兰人接洽,要求和谈。不过,祸福相倚,大火也消灭了黑死病。荷兰人对和谈的愿望没有那么强烈,他们对英国人焚烧商船的事耿耿于怀。他们一边虚与委蛇,一边暗中准备,试图一招制敌。1667年6月19日,一支荷兰舰队(24艘战列舰、20艘小型船、15艘纵火船)趁夜色来到泰晤士河河口,又趁着海水涨潮(战列舰体积大,需要利用潮水才能驶入内河,不然容易搁浅),进入泰晤士河。他们一路炮击,很快占领了希尔内斯炮台,夺取了存储在这里的四五吨黄金和大量木材、树脂等物资。然后一路寻找战舰出击,一些较好的战舰被荷兰人拉回国内当作战利品。22日,荷兰舰队长驱直入到达查塔姆船坞,这里停泊着18艘千吨级以上的巨舰。荷兰舰队先打哑了岸上的炮台,然后登陆纵火,英国6艘巨舰被毁。荷兰人在伦敦城里横行三天三夜后,又封锁了泰晤士河河口长达数月。英国已无力再战,只好投降。1667年7月31日,两国签订了《布雷达和约》,和约规定:英国归还战争期间抢占的荷兰在南美的殖民地苏里南,荷兰割让包括新阿姆斯特丹在内的北美殖民地给英国,并承认西印度群岛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修改《航海条例》,让出部分商贸利益给荷兰,放弃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权益。这个和约实际是重新划分了英荷双方势力范围:东印度群岛归荷兰,西印度群岛归英国。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最后还是要用实力说话。
- ⏱ 2023-08-22 17:14:41
📌 法国从陆地出兵,很快占领了荷兰60%的领土。英国从海上出兵,攻击荷兰舰队。万分紧急之下,荷兰人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一面从陆地阻击法国人的进攻,一面派舰队拒英国人于海上。在四次海战中,荷兰人连连获胜。在陆战中,荷兰先与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结盟,迫使法国人在陆地上举步维艰,再重金游说英国国会,迫使英国从水上撤兵。原来英王接受法王贿赂的时候,曾答应让英国人重回天主教,荷兰人正是利用这个制造舆论,激发英国人对天主教和法国的恐惧。一时之间,英国国内反法情绪高涨,国会也反对与法国结盟,并停止拨款,查理二世本就理亏,此时只好罢兵。1674年,英国退出战争,保持中立。荷兰则继续在陆地上和法国对垒,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卷入这场战争,战争从海上延续到陆地。1674年5月28日,德意志诸邦逐渐对法宣战,奥地利紧跟其后。丹麦看到瑞典倒向法国之后,匆忙与德意志合作,派出了15000人的军队。最终,在德意志诸邦中只有巴伐利亚、汉诺威和符腾堡仍与法国保持同盟关系。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参与了这场战争。
- ⏱ 2023-08-22 17:16:14
第四十四章 基辅罗斯
📌 从世界地图上看,俄罗斯的面积巨大,仿佛是中国的三四倍,但实际上,俄罗斯的陆地面积是1709万平方公里,中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还不到两倍。之所以造成这种错觉,是因为我们的世界地图常用圆柱投影,或者像国内出版的世界地图那样常用多圆锥投影。无论是哪种投影,在世界地图上,两极均被拉成了一条线,而实际上极地只是一个点,这就造成越靠近两极的地方面积变形越大,所以从视觉上看,靠近极地的国家面积看起来比实际大很多。
- ⏱ 2023-08-22 19:32:06
📌 和中国比起来,俄罗斯的历史非常短,短到中国都进入明朝了(1368年),俄罗斯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还不存在。
- ⏱ 2023-08-22 19:32:31
📌 基辅地处东欧平原、草原、森林的交会地带,又扼守着第聂伯河这条大动脉,其战略位置不言而喻。所以在占领基辅后,罗斯人就把首都迁到了基辅。从这时起,我们就称其为基辅罗斯。
- ⏱ 2023-08-22 19:35:56
📌 988年,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一世(Vladimir Sviatoslavich)迎娶了拜占庭帝国的安娜公主(Anna Porphyrogenita)为妻,随即宣布东正教为国教,强令全体国民接受东正教的洗礼。东正教和西欧的基督教派一直在争夺正统地位,这也是后来俄罗斯一直不容于西方社会的原因之一。
- ⏱ 2023-08-22 19:36:22
📌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部西征,灭掉了基辅罗斯,其余的罗斯公国望风而降。
- ⏱ 2023-08-22 19:36:36
📌 在金帐汗国的冲击下,原罗斯人逐渐分化成三部分:在西南边境,一些公国幸免于难,没有陷入蒙古人的奴役,这些地区被称为“乌克兰”,在罗斯语中,“乌克兰”就是“边界地区”的意思;在西北地区,一些罗斯人由于离欧亚草原太远,蒙古人势力难以企及,被并入立陶宛大公国(波罗的海人),后来独立出来就是白俄罗斯人;而被蒙古人统治的这部分占绝大多数,他们自认为代表着罗斯人的正统,仍称自己为罗斯人。在蒙古语里,由于发音习惯的问题,辅音前必须加元音,所以他们把罗斯(Rus)称为俄罗斯(Orus)。汉语里的俄罗斯正是根据蒙古语转译过来的,元代一般翻译为“斡罗思”;明代是直译,称作“罗刹”;清代又以蒙古语为媒介,译作俄罗斯,延续至今。
- ⏱ 2023-08-22 19:39:20
📌 按白俄罗斯的理由,“白”字的意思是“独立的,自由的,不属于鞑靼蒙古的桎梏”——背后的意思就是,他们没有被蒙古人混过血,是纯种的罗斯人。历史上也的确是,在200多年的统治里,为了更好融入当地,蒙古的王公贵族不停地与俄罗斯的贵族结亲,所以西方有句谚语:“剥开一个俄国人的皮,就会看到皮下蒙古人的血脉。”这是俄罗斯不被西方世界接受的另一个原因。
- ⏱ 2023-08-22 19:38:53
📌 我们熟知的列宁(Vladimir Lenin),就有四分之一的蒙古血统。当然,从整体上讲,俄罗斯人的蒙古血统比例并不高,毕竟当初西征的蒙古人数量有限。比血统更重要的是文化,俄罗斯的文化深受蒙古人影响,他们好斗,喜欢扩张,被世人称为战斗民族,更是源自蒙古人的天性。
- ⏱ 2023-08-22 19:39:42
📌 金帐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另三个是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中国元朝是四大汗国的宗主国,元朝加四大汗国合称蒙古帝国。在元朝和四大汗国之间,只是名义的宗藩关系,并无实际的上下级差别。
- ⏱ 2023-08-22 19:40:09
📌 时期,一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相对而言,不同于元朝的中央集权)。14世纪末,金帐汗国开始衰落,花剌子模、克里米亚、保加尔人慢慢独立出去,南面新起的帖木儿帝国还在不停地袭扰。到15世纪时,金帐汗国先后分裂出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独立国,中央只剩下有限的疆土,金帐汗国变成了一个小国,蒙古人的光环不再,从此也被人称为大帐汗国。
- ⏱ 2023-08-22 19:41:08
第四十五章 莫斯科公国
📌 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Ivan III of Russia)迎娶了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Sophia Palaiologina)为妻,哪怕东罗马帝国已于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伊凡三世此举的目的就是向世人表明:莫斯科从此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正统。
- ⏱ 2023-08-22 19:41:29
📌 有拜占庭帝国的存在,位于罗马城的教廷总觉得自己来路不正,现在倒好,斯拉夫人不仅接过东正教的大旗,还号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这是西欧社会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东正教和基督教不一样,它是要服从罗马皇帝管理的,而西欧社会没有皇帝,教皇至高无上,各世俗权力只能称王。其实,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西方社会也曾试图恢复罗马帝国的荣光,即“神圣罗马帝国”,但最终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松散联盟,既不神圣,也和罗马没关系。
- ⏱ 2023-08-22 19:42:23
📌 莫斯科对金帐汗国从心理上就畏惧,即使是金帐汗国弱到不堪一击,俄罗斯人依然不敢轻举妄动;
- ⏱ 2023-08-22 19:44:46
📌 伊凡三世打算把所有的罗斯公国都纳入自己的版图,但有些罗斯公国在立陶宛的统治之下。为了避免和立陶宛正面冲突,伊凡三世宣布,只要这些罗斯公国承认莫斯科为首都,自愿削去公国的藩号,并入莫斯科的版图,那么,莫斯科也只需要这些公国的国防和外交权,原来大公的领地和财产不受侵犯。这一招兵不血刃却非常奏效,西部和西北部的许多罗斯公国纷纷来投。莫斯科也只向这些地方派驻少量的军队和官员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各个公国的独立性慢慢丧失,权力向莫斯科集中,一群松散的公国逐渐演变为一个以莫斯科为首都的中央集权国家。
- ⏱ 2023-08-22 19:46:03
📌 神圣罗马帝国的创立是为了继承罗马帝国的荣光,除了罗马帝国有皇帝,其他国家君主最高只能称为王,而且必须得到皇帝的册封,这个王才算合理合法。不管这个神圣罗马帝国是不是有名无实,但在法统上,大家还是愿意去走一下这个流程,否则人人称王就乱了套。可伊凡三世却不吃这一套,在他眼里,拜占庭帝国才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现在拜占庭帝国亡了,莫斯科继承了拜占庭的正统,那么他才是真正的罗马皇帝,干吗还需要这个神圣罗马皇帝来册封?那不是直接给自己降级吗?但鉴于西欧各国都在表面上承认这个神圣罗马帝国,伊凡三世也不好和他翻脸,于是婉拒。
- ⏱ 2023-08-22 19:47:21
第四十六章 俄罗斯帝国
📌 很多人经常把鞑靼和蒙古混淆,其实鞑靼的历史比蒙古久远得多。早在南北朝时,中国的史书里就有鞑靼的记载。但鞑靼并不单指某一个民族,一般认为,其最早指的是蒙古高原上柔然的残部。
- ⏱ 2023-08-22 21:49:57
📌 蒙古人也是柔然的残部。柔然败落后,主体逃回大兴安岭,分为两支,北支称室韦,南支称契丹。室韦中有一支称蒙兀,就是蒙古。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蒙古人和鞑靼人有血缘关系,但历经几百年的演化,他们已经属于不同的部族
- ⏱ 2023-08-22 21:50:51
📌 说回克里米亚汗国,他们就是一个由鞑靼人组建的国家。说是国家,其实他们并不从事生产,以前在金帐汗国手下的时候,还有俄罗斯人替他们收税上贡,所以不需要考虑生存的问题。等金帐汗国垮台后,他们只能自谋生路,谋生还是用蒙古人的传统方式——四处劫掠。打劫的对象主要是立陶宛公国、乌克兰诸公国和莫斯科公国。
- ⏱ 2023-08-22 21:52:12
📌 斯摩棱斯克的攻防战让莫斯科与立陶宛的矛盾越来越深,就连神圣罗马帝国派特使前来斡旋都无济于事。双方一直僵持到1520年,最终达成和解,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停战协定。协定里,立陶宛并没有承认莫斯科对斯摩棱斯克的主权,但莫斯科既然事实上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就有办法将这里变成莫斯科公国的一部分。
- ⏱ 2023-08-22 21:53:34
📌 莫斯科四周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山川险阻可以抵挡,游牧骑兵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让莫斯科很头疼。但强大的克里米亚汗国背后又有奥斯曼帝国撑腰,莫斯科也一时无计可施,只好把矛头放在东方相对弱小的喀山汗国身上,拿他开刀。在随后的两年里,莫斯科集中兵力东征喀山汗国,几经攻伐,终于让喀山汗国俯首称臣,再次扶持了一位亲莫斯科的可汗,并让这位可汗的几个儿子到莫斯科为人质。
- ⏱ 2023-08-22 21:54:21
📌 这个时候,“凯撒”不再是一个名字,而是皇帝的代称。但是,凯撒毕竟只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真正的开创者是屋大维,他的封号是奥古斯都(Augustus),所以后来的皇帝也喜欢用“奥古斯都”的名号。如此一来,“奥古斯都”也成了皇帝的代名词,而且比“凯撒”还要高一级。所以在罗马帝国时期,基本形成一个惯例:皇帝的称号是“奥古斯都”,继承人的称号是“凯撒”。
- ⏱ 2023-08-22 21:55:58
📌 罗马帝国分裂前,是四帝共治时期,东西帝国各有两个皇帝,正皇帝是“奥古斯都”,副皇帝是“凯撒”,而且“凯撒”是“奥古斯都”的继承人。罗马帝国分裂后,这个惯例也没有变。所以笼统来说,“凯撒”是皇帝的代称,但又不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 ⏱ 2023-08-22 21:56:37
📌 但是,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凯撒”就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们曾称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为“凯撒”,也曾称金帐汗国的大汗为“凯撒”。在他们眼里,“凯撒”就是皇帝。一直到1721年,彼得一世(Peter the Great)打败瑞典后称帝,那时俄罗斯人才意识到欧洲人心目中的皇帝是Imperator而不是“凯撒”,俄罗斯官方才把伊凡四世之后的俄罗斯定性为王国,彼得一世之后的俄罗斯定性为帝国。但这是事后的修正,并非伊凡四世立国时的初衷。
- ⏱ 2023-08-22 21:57:44
📌 后来人们就把伊凡四世到彼得一世之间的俄罗斯称为沙皇俄国,把彼得一世加冕为帝到1917年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 of Russia)退位的俄罗斯称为俄罗斯帝国。但实际上,在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后,俄罗斯就是帝国,沙皇就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皇帝。也因此,彼得一世之后,俄罗斯人仍习惯称俄罗斯皇帝为沙皇。
- ⏱ 2023-08-22 21:58:18
📌 总之,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意味着俄罗斯人正式对外宣称,他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正统,他们也常自称莫斯科为“第三罗马”。从此,俄罗斯不再是东欧平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国,他们已跻身欧洲大国行列了。
- ⏱ 2023-08-22 21:58:35
第四十七章 西伯利亚
📌 1584年8月5日,俄罗斯远征队在瓦加伊河与额尔齐斯河汇合处宿营,西伯利亚军队乘夜偷袭,全歼150人,叶尔马克在败逃时溺水而死。偷袭、来去如风,正是鞑靼骑兵作战的特点。西伯利亚的鞑靼人虽以牧业和农业为本,但游牧民族作战的特点并未改变。俄罗斯人意识到,这里地广人稀,气候寒冷,鞑靼人来去飘忽,行踪不定,如果打游击战,即使是哥萨克人也难以占上风。于是从这时开始,俄罗斯采取了一项措施:一边找合适的地方筑城作为据点,一边蚕食鞑靼人的土地。这种方式成为他们后来征服整个西伯利亚的基本模式。
- ⏱ 2023-08-23 08:52:31
📌 北元退回大漠后,在明朝不停地打压下,以成吉思汗家族为核心的黄金家族威信日益降低,位于高原西部的卫拉特部兴起。卫拉特在明朝时称为瓦剌,
- ⏱ 2023-08-23 08:55:59
📌 明朝有意利用瓦剌的崛起打击鞑靼,以免北元东山再起。瓦剌曾一度统一过蒙古高原,还在土木堡之变中打败过明朝。只是首领也先死后,瓦剌开始衰落,鞑靼崛起,并恢复了对瓦剌的控制。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到明朝末年,蒙古高原上又是部族林立,仿佛又回到成吉思汗出现之前的状态。只是这时的瓦剌已经完全融入蒙古族,人们不再称他们为瓦剌和鞑靼,而是西蒙古和东蒙古。
- ⏱ 2023-08-23 08:56:06
第四十八章 通古斯人
📌 此时的中国的北方正在上演一部“三国杀”:一方是大明王朝,一方是女真,还有一方就是蒙古各部。
- ⏱ 2023-08-23 08:57:19
📌 达延汗作为蒙古帝国第32位大汗、成吉思汗的第15世孙,几乎完成了第一步,但很不稳固。注意,这里的蒙古帝国是从成吉思汗时代就建立的,与元朝是并列存在的,元朝虽亡,但蒙古帝国仍然存在。但对于明朝人来说,他们并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仍习惯称之为鞑靼,表示他们只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作为鞑靼部的首领,达延汗几乎统一了漠南和漠北,而瓦剌被挤压到阿尔泰山及以西地区,因为在大漠以西,所以也称漠西蒙古。
- ⏱ 2023-08-23 08:58:25
📌 外蒙古后来之所以能够独立,除了沙俄的人为干涉外,地理和历史也是原因之一。
- ⏱ 2023-08-23 08:59:07
📌 正是因为蒙古各部一盘散沙,女真人才得以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在东北自立。之前的女真人曾建立过一个金国,所以努尔哈赤的国号用了现成的,还是叫金,为了区分,我们称之为后金。
- ⏱ 2023-08-23 09:00:24
📌 皇太极已经继位,将国号改为大清,女真改为满洲。本来,山海关易守难攻,满洲人很难进入中原,于是想借道蒙古高原,从两面夹击明朝。虽然最终因吴三桂开闸放水,引清兵入关,满洲人并没有取道蒙古,但在征服蒙古各部的过程中,满洲人不但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也为日后南下中原免却了后顾之忧。
- ⏱ 2023-08-23 09:01:11
📌 俄罗斯使团进入大明国境。先后经过张家口、宣化、怀来、南口、昌平5座中国城市后,9月1日,使团到达北京,被万历皇帝朱翊钧安置在宏大的国宾馆里。从进入板升开始,佩特林一行就大开眼界,边贸城市的繁华、长城的威严、北京城的宏大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但他们显然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既然是使团,就应该手持沙皇的国书,如果按中国的规矩,还需带上贡品。但他们一样也没带,空着手来,所以不能面见皇帝,在北京城里玩了几天,明朝官员就打发他们回去。
- ⏱ 2023-08-23 09:02:35
📌 万历皇帝致俄罗斯沙皇的国书,内容如下:尔等既为通商而来,则通商可也。归去后仍可再来。在此世上,尔为大国君主,朕亦为大国皇帝也。愿两国之间道路畅通无阻,尔等可常相往来。尔等进贡珍品,朕亦以优质绸缎赏赐尔等。而今尔等即将归去,如再来,或大君主派人前来,应携带大君主之国书,届时朕亦将以国书作答。尔等如携有国书前来,朕即命以上宾相待。因路途遥远,且语言不通,朕不便遣使访问贵大君主,现谨向贵大君主致意。一旦朕之使者有路可去尔大君主处,朕将遣使前往。基于吾人之礼教,朕不能亲自出访他国,且目前亦不能派遣使臣及商人出国。
- ⏱ 2023-08-23 09:03:14
📌 因为以当时的大明皇帝看来,中国是天朝上国,对其他的君主都是以皇帝对臣子的口气说话,不会如此客气谦卑。
- ⏱ 2023-08-23 09:03:53
📌 俄罗斯方面,也没有一个懂汉语的人,带回的“国书”一直放在那里,一直等到多年之后,他们才找到人把它翻译出来,但那时明朝都亡了。所以这次俄罗斯人千里跋涉出使中国,结果却不了了之。原因不奇怪,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中国方面以为他们是来朝贡的,但又不懂规矩,没带国书,更没带贡品,所以不能见皇帝。至于贸易方面,中国此时正要面对新兴的女真人,还真没那个心思,对国外的商品也不稀罕。而俄罗斯方面,因为一直没把文本翻译出来,也就不知道中国方面的态度,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 ⏱ 2023-08-23 09:04:34
📌 通古斯人也是渔猎民族,会养鹿、养猪,平时以捕鱼狩猎为生,和早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洲人极为相似。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语言和满语相近,这个语言群体统称为满-通古斯语族。
- ⏱ 2023-08-23 09:07:05
📌 所以我更相信,不是通古斯人南迁形成了满族,而是恰恰相反,他们应该是从东北迁出的一支肃慎人,只不过被西方殖民者命名为通古斯人,所以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通古斯人这个名称来自附近雅库特人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养猪的人”。雅库特人之所以这么称呼通古斯人,是因为他们自己只养马,养猪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 ⏱ 2023-08-23 09:07:48
📌 在明末时,野人女真和通古斯人的属地实际是连在一起的。
- ⏱ 2023-08-23 13:32:51
第四十九章 黑龙江和库页岛
- 📌 1640年春,他们兵分两路沿海考察。往北的船队一直走到陶伊河为止。往南的船队由莫斯克维津亲自率队,先到乌达湾,然后发现了尚塔尔群岛,从其南部绕过,驶入萨哈林湾。在海湾的南部,莫斯克维津看到了萨哈林岛(即库页岛)的北端和阿穆尔河(即黑龙江)的河口。当时,这里都属于中国的土地,确切地说是属于满洲人的土地,但此时满洲人的目光都盯着山海关,这些苦寒之地没有人在意。
- ⏱ 2023-08-23 18:31:43
第五十章 尼布楚条约
📌 按道理,波波夫、迭日涅夫、安吉杜诺夫是第一批到达白令海峡的人,但这个海峡并没有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只有一个海角以迭日涅夫的名字命名),原因是他们当时只是到达了这里,并没有详细地考察东边是不是还有大陆。亚洲是不是到此为止,他们并没有去确认。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踏上美洲大陆,也就无法确定这是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或许它像麦哲伦海峡一样,只是大陆中间的一条水道呢?所以一直到1725年,丹麦探险家白令(Vitus Bering)受俄罗斯彼得大帝之命,前后两次先经由陆地到达鄂霍次克,再从鄂霍次克海绕过堪察加半岛,然后北向探索,才最终确认这是一条海峡,而对岸就是美洲。白令在第二次探险时死于途中,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条海峡命名为白令海峡,把白令海峡到阿留申群岛之间的海域命名为白令海。
- ⏱ 2023-08-23 18:36:14
📌 按俄方的记载,清军出动了2200名骑兵,是俄方的10倍,另有6门大炮和30多支火枪,其中有一些是三眼铳或四眼铳(为了与传统的木枪区别,早期中国人称火枪为铳)。之前俄罗斯人遇到的对手都是手持弓箭的游牧民族或渔猎民族,第一次听到从对方阵营里传来的枪声着实吓了一跳。战斗一开始清军占有压倒性优势,但也许是因为清军一直想生擒对方,或者太轻敌,最终居然败了。也许正是这一仗败得很丢脸,清朝方面对此事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顺治九年,驻防宁古塔章京海色率所部擎之,战于乌扎拉村,稍失利。”
- ⏱ 2023-08-23 18:38:43
📌 中国方面,清廷入主中原不久,内部并不稳定,还有很多势力正伺机而动:南方是日益坐大的三藩,随时会独立;东南有台湾的郑氏集团一直在抗清;西北有准噶尔部叛乱,影响波及喀尔喀蒙古、内蒙古、青海和西藏。因此,对于沙俄的侵略,清廷开始只是多次派人交涉、警告,但均未奏效。于是清廷认识到,只有动用武力才能阻止沙俄的入侵。1682年,康熙平定三藩刚一年,就立即着手准备用武力对付俄罗斯人。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彼得大帝也在积极备战。
- ⏱ 2023-08-23 18:39:34
📌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历7197年8月28日),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Fyodor Alexeyevich Golovin)等在尼布楚签订了关于中俄东部边界的协定,这就是《尼布楚条约》。历史书上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有人据此反驳,说中国出让了布里亚特蒙古大片的土地,这是个不平等条约。甚至俄罗斯人也认为他们因此放弃了外东北,也是个不平等的条约。其实这里的平等指的是身份平等,而非条约内容。中国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在此之前,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要么是朝贡关系,要么是没关系,从来不是国与国的平等关系。可能在我们的印象中,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了太多的不平等条约,所以把注意力放在了条约的内容上,而没有注意到中国对自己身份的认知上。但这也只是一时,到了晚清,当西洋人从海上来的时候,我们依然认为他们是蛮夷,并没有当他们和中国是一样的平等国家。
- ⏱ 2023-08-23 18:41:26
📌 [插图]总之,《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俄罗斯和中国的东部边界,以文字的形式确认外兴安岭以南的外东北地区和库页岛属于中国。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划定边界,在此之前,中国都是以势力范围来控制边防,边界是模糊的。
- ⏱ 2023-08-23 18:42:23
📌 。相比俄罗斯,准噶尔才是心腹大患。准噶尔是漠西蒙古(即瓦剌,清时称卫拉特)的一支,土尔扈特部被迫于1627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后,和硕特部也于1637年进入青藏高原,漠西蒙古准噶尔一家独大。1635年,后金灭察哈尔,卫拉特盟主遣使向后金表示归附。1644年,清军入关,漠西蒙古各部上表称臣,清朝也正式对他们册封。1670年,噶尔丹成为准噶尔部的台吉(首领,低于汗),把漠西蒙古由一个松散的联盟变为一个集权的君主制政体。1678年,噶尔丹正式成立准噶尔汗国,公然造反,同年出兵南疆,占领叶尔羌汗国。至此,准噶尔汗国几乎独占整个西域(吐鲁番除外)。1688年,噶尔丹越过杭爱山,出兵喀尔喀蒙古,正是尼布楚谈判的关键时期。
- ⏱ 2023-08-23 18:43:17
📌 清朝作出让步,换取了和俄罗斯170多年的和平,而清朝剿灭准噶尔也花了近百年时间,如果此时陷入和俄罗斯的纠纷,天长日久,西域就难以收回了。而俄罗斯方面,其心腹大患是南方的奥斯曼帝国,彼得大帝也不想与中国为敌,于是双方才最终达成一致。
- ⏱ 2023-08-23 18:43:58
📌 1699年7月,探险队回到雅库茨克。随后,俄罗斯在堪察加半岛上建立了堪察加斯克据点。至此,俄罗斯人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努力,发现了整个西伯利亚,并将其纳入版图。在此期间,俄罗斯人发现了无数的河流、山脉和海岛,开拓了很多到达蒙古和中国的陆地通道。此外,俄罗斯人还断断续续开辟了一条从欧洲沿北冰洋到达太平洋的航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北航道,虽然完整的东北航道要到1879年才彻底打通,但无疑是得益于俄罗斯人打下的基础。
- ⏱ 2023-08-23 18:44:57
📌 [插图]就这样,从1418年亨利王子派出第一支远洋探险队开始,到1699年俄罗斯人在堪察加半岛建立据点,欧洲人经过将近300年的时间,把殖民者的旗子插遍全球,也让全球的特产和物资彼此流通了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航海时代,如果再延长点,还可以把近百年之后詹姆斯·库克(库克船长)在南太平洋上的探险也算上。库克船长的主要成果是确认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东海岸,还发现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但他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橙汁和卷心泡菜可以防治坏血病,从而拯救了大量水手的性命。
- ⏱ 2023-08-23 18:45:55
📌 如果说蒙古人横扫欧亚,第一次把旧大陆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欧洲人的大航海则是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全球化。从此,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文明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彼此息息相关。仅仅300年的时间,在世界三大文明体系(中国、阿拉伯、欧洲)中,欧洲人成功完成了一次逆袭,从一穷二白到引领世界数百年,世界各地都开始不同程度地欧化。只是,文明的同化从来不是春风化雨,而是充满血腥和暴力。
- ⏱ 2023-08-23 18:46:20
后记
📌 回到本书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欧洲能成为大航海时代的引领者?一个字:穷。穷则思变。当时的伊斯兰世界正势不可当:奥斯曼帝国从东部打入希腊,柏柏尔人从西部侵入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眼看要变成穆斯林的内湖。正是这个时候,古希腊尘封千年的典籍重见天日,给欧洲人打开了一扇窗,于是文艺复兴开始。
- ⏱ 2023-08-23 18:46:41
📌 中国近代的落后根源不在清朝,恰恰在大航海时代,只不过弊端到晚清才集中爆发出来而已。大航海时代欧洲迅速崛起,而中国仍在原地踏步,几百年下来,这种差距就越来越大了。清朝的一套行政制度完全传承自明朝,施行的同样是儒家治国的那一套。在这种传统治国模式下,当官是唯一的出路,全国上下最聪明的人都去参加科举了,科技创新也就无从谈起,而欧洲人正是在科技和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反超的。
- ⏱ 2023-08-23 18:47:35
📌 单从技术上来说,在明朝末期,中国和欧洲的火器差距不大,甚至在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时,还动用了大量的红衣大炮,但在整个清朝统治时期,中国自制的火器几乎止步不前,几百年下来,差距就越来越大,这也是事实。在海上,清朝平定台湾后,并没有将台湾作为海上势力的基地,而是借助台湾岛的特殊地理位置,更彻底地打击民间海上势力。这样一来,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几乎断绝,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国度,对外面的世界更是一无所知。几千年来,我们的传统就是重农抑商,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要想主动发展出海洋文明虽然不太可能,但如果不是太保守、太封闭,也不至于差距那么大。
- ⏱ 2023-08-23 18:48:10
读书笔记
第二十三章 环球航行
划线评论
- 📌 麦哲伦虽然没有活到最后,但由他计划并指挥的这次远航行动,首次实现了人类的环球航行。这次航行前后历时整整3年,行程80000公里,从实践上证明地球是圆的、海水是相连的。可以说,麦哲伦真正发现了地球,以往的数学计算也好,科学观察也好,都是停留在理论方面,麦哲伦用行动证明了地球真的是个球体。这个结果,对欧洲的科技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225207353-7KzagJaZX
- 💭 1519年8月10日–1522年9月8日
- ⏱ 2023-08-18 23:27:07
第三十二章 海盗德雷克
划线评论
- 📌 又一个月,他们在苏拉威西岛、爪哇岛一带海域游荡,并尽量躲避葡萄牙人。 ^225207353-7KCPkdoeg
- 💭 不仅要躲着西班牙人,还要躲着葡萄牙人。
- ⏱ 2023-08-21 09:14:01
第三十五章 哈得孙和西北航道
划线评论
- 📌 秋天已经到了,海水结冰,返程的路被冰层堵死,巴顿只好下令在这里过冬。
一个冬天下来,许多水手因坏血病而死。因为人手不够,巴顿不得不抛弃一条船。 ^225207353-7KEkfAFik- 💭 一不小心就要当地过冬。
- ⏱ 2023-08-22 08:52:53
第四十章 金门海战
划线评论
- 📌 郑芝龙的战术可没那么简单,他采用了一种中西结合的战术。他知道问题的关键在荷兰的12艘盖伦船,刘、李不过是见利起意,完全不用放在心上。所以,他早有准备,将50艘船加装红夷大炮,作为主力与荷兰人周旋。10月份(农历九月),正是东南风盛行的季节。看到东南风,是不是想到了赤壁之战?是不是想到了火攻?没错,郑芝龙也是这么想的——他将100艘小船改造成了火船。傍晚,明军开始进攻,郑芝龙立即兵分两路:一路是100艘火船抢占上风口从正面突击,只留一部分的战船与刘、李的海盗船纠缠,其余的穿过刘香防线迅速向荷兰船靠近,借风放火;另一路是郑芝龙的主力战舰,顺着东南风,借着夜色,绕到荷兰舰队的侧后方,用火炮攻击荷兰舰队,因荷兰舰队的侧舷对着南方和北方,所以这个位置不会遭到荷兰人的炮火攻击。荷兰人从没见过这种打法,一时顾此失彼,阵形大乱。没多久,荷兰舰队的一艘盖伦船被点燃,随后沉没,接着另一艘被击沉。郑芝龙一看时机已到,留了一支小分队拦截逃跑的敌船,其余的战船一拥而上,与敌人短兵相接。刘香、李国助一看荷兰人不行了,立即逃离战场。战斗的结果是,荷兰人除了4艘战船逃离外,其余全部被摧毁,100人被俘。明朝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但也付出了86人战死、132人负伤的代价。金门海战之后,往来于东亚海洋的商船都挂郑氏令旗,交保护费。郑芝龙一时成为东亚海域的王者,其通商范围遍及大泥(马来半岛上一个城邦古国)、浡尼(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的古国)、占城、吕宋、笨港、大员、平户、长崎、孟买、万丹(位于爪哇岛最西部)、旧港、巴达维亚、马六甲、柬埔寨、暹罗。手下的兵员有汉人、日本人、朝鲜人、马来人、台湾原住民、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等,共计20万,大小船只3000多艘。 ^225207353-7KENNozsV
- 💭 海上马车夫荷兰也被郑成功的爹给收拾了。
- ⏱ 2023-08-22 16: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