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跟阿德勒学习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4星

第一章 和年老的父母构建什么样的关系

  • 📌 子女倘若不是非常喜欢父母,在照护父母时就会有很强烈的抵触心理。上野千鹤子[3]在书中写道:看到曾经很有力量的父母突然变成衰老无力的样子,心理上是很难接受这种变化的(上野千鹤子《老后准备》)。
    • ⏱ 2023-04-18 20:52:55

第二章 不是忘记了过去,而是过去变了

  • 📌 我在父亲身上看到了这种“忘记”,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忘记,也不是“本来就没记住”,因为很多事是稍微提醒一下他就能想起来的。经提醒能想起的事,是因为有了其他优先要处理的事而被“折叠”起来了而已。

    • ⏱ 2023-04-18 20:53:36
  • 📌 他的记忆不是消失了,是为了腾出操作空间而被“压缩”了,所以回忆时需要“解压”提取。

    • ⏱ 2023-04-18 20:53:42
  • 📌 其实子女是想阻止父母做某些事才大声呵斥父母的。这就像教育孩子一样:父母常情绪激动地大声训斥以促使孩子去做某事。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大多会被孩子排斥,难以奏效。即使孩子一时顺从父母,也不是主动的,而是不情愿的、被迫的,所以用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貌似立刻见效,但孩子会不断寻找反抗机会。呵斥父母亦如此,父母看似顺从了,但总在伺机反抗。子女呵斥父母的话,就会陷入与父母的权力争夺战。子女不应对父母动怒。但是子女总是认为对父母动怒可以管教父母,呵斥可以让自己凌驾于父母之上。子女年幼时一路被父母管教过来,现在想反过来管教父母。因此,在生活中,子女在伺机和父母进行权力之争,而争吵的原因其实无所谓。每天被父母呼来唤去,照护者会非常疲劳。以前我很少大声训斥孩子,现在却忍不住大声呵斥父亲。呵斥父亲总是让我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多次回到自己家中也不得缓解,次日不得不让妻子去照顾父亲。虽然父亲的某些行为是导火线,但我对父亲采取这种态度是有原因的,我想让父亲顺从我的想法,但父亲没有因为我动怒发火而退缩,同样的事总是反复发生,有时他回头就把刚发生的激烈冲突忘得一干二净。

    • ⏱ 2023-04-18 20:57:51
  • 📌 要理解父母,先要理解衰老。等到父母需要照护时,子女就能意识到衰老意味着什么,就能比较容易地接受父母的衰老。随着年岁增加,人都会牙齿松动,面容衰老,身体会逐渐出现各种毛病。而且人一衰老就容易忘事,无论是否和认知障碍有关。

    • ⏱ 2023-04-18 20:58:06

第三章 从当下开始,建立新的亲子关系

  • 📌 你和父母的过去已经不存在了,照护时你可能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无论如何,要有决心和父母从头建立新的亲子关系。这意味着过去与父母关系不融洽的人现在可以不必在意了,也意味着任何后悔都毫无意义,比如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发现父母的病征等。因此,无论至今为止你和父母关系如何,在当下你都必须和父母重建关系。如果一开始就期待和父母和谐相处,你可能会烦恼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 ⏱ 2023-04-18 21:00:00
  • 📌 所以,你可以先从容易达成的事开始做起,一点点改变,比如目标先是“能够心平气和地同在一个空间”。母亲刚去世时,我一和父亲待在一起就容易冲动发火,或将对父亲说教的厌烦情绪表露无遗。有旁人在的话,我尚且可以避免和父亲发生冲突,但只有我们俩的时候,气氛总是很沉重。和父亲重新生活时,我最初的目标只是和父亲安安静静地待着。

    • ⏱ 2023-04-18 21:00:11
  • 📌 有人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在家照护父母,我建议放弃这样的想法。可能父母很希望这样,但重要的是子女不要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我曾想满足父亲的期盼,努力让他在熟悉的旧家生活。如果父亲能记得过去,那里便是他熟悉的环境,但父亲刚回来时,其实不知道自己来到了哪里,所以在家照护完全没有优势。

    • ⏱ 2023-04-18 21:01:23
  • 📌 鹫田清一在他的著作《嚼不碎的回忆》中写道:“我们的社会已经忘掉了这样一种力量,即只要静静陪伴在旁、无须做什么的力量。”读到这句话时,我意识到自己就是忽略了这种力量。

    • ⏱ 2023-04-18 21:01:38
  • 📌 若不调整父母的完美形象,不接纳真实的父母,就无法和父母构建良好的关系。父母已经不记得过去了,父母往往会忘掉那些不愉快的往事,但子女往往还记着那些痛苦的、不愉快的回忆。无论我们是否想得通,在我们眼前的就是遗忘了过去的父母。我们照顾父母时,只能看着真实的父母,不要想着过去那完美的父母,否则会一直给真实的父母减分。如果父母年轻时曾是很优秀的人,子女往往更难接受他们年老时和曾经的差距。无论如何,我们只能看着真实的父母,和无可替代的、真实的父母相处。

    • ⏱ 2023-04-18 21:02:54
  • 📌 不是父母衰老无力了,子女就可以对他们行使权力,用粗暴的口吻制止他们的行为,这种做法看似立竿见影,其实副作用极大。使用威迫的方式时,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旁人看来都会觉得可怕。当子女用这样的方式去修正父母的做法、去制止父母的某些行为时,就破坏了亲子关系。克制自己,不要冲动,一开始很不容易。子女或许刚开始时能温和地说话,但看到父母很快又重复刚刚的行为时,就难以冷静了。但无论如何,子女只能耐心地一遍遍地告诉父母什么事不能做、什么是危险的。

    • ⏱ 2023-04-18 21:04:09
  • 📌 我好好地跟父亲说明时,至少他当下会说“明白了”。那我也就没有必要去怀疑父亲是否在不懂装懂。单纯接收言语信息就好,如果之后再发生什么事情,到时再考虑。有一次父亲对我说:“你说不可以的事,我是不会做的。”说明我这么想是有用的。

    • ⏱ 2023-04-18 21:04:33
  • 📌 育儿很辛苦,但在育儿过程中,我可以看到孩子一天天在成长。昨天还不会做的事,今天突然就会做了,今天不会做的事,说不定明天就会做了。孩子总让父母有所期待。养育孩子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总会收获孩子的成长。而照护父母与育儿恰恰相反,我们照顾的父母,今天学会的事明天又不会了,今天本来会做的事,明天可能就突然不会了。如果说成长让人喜悦的话,父母的退步就让人悲伤……这就是育儿和照护父母的不同。育儿工作在孩子自立后就结束了,而照护工作是一直持续着的,看不到出口。但真是如此吗?其实照护父母是有出口的,只是什么时候可以到达那个出口,我们不知道而已。出口,不言而喻,指的是父母的去世。所以事实不是子女看不见出口,而是不可以看着出口。

    • ⏱ 2023-04-18 21:05:24

第四章 年老父母教给我的人生意义

  • 📌 事实上,岂止是过去发生什么无所谓,即使有一瞬间想起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事,我们也无法确认那样的事是否真的存在过,或许不曾存在。过去有美好的回忆,也有糟糕的回忆。那些不愉快的回忆,单单想起就可能破坏和父母的关系。无论过去和父母关系怎样,现在必须照顾父母时,以“今天刚刚认识这个人”的心情面对父母,可以避免照护中的一些痛苦。尽可能在早期和父母改善关系,到实际要照护父母的时候,子女的心理负担可以减轻。当然,如果没有准备好就开始照顾父母,按照上述做法行动也不算太迟。

    • ⏱ 2023-04-18 21:07:24
  • 📌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人都不能靠别人得到幸福。养育孩子时,父母想着让孩子幸福。祈愿孩子幸福本没有错,但父母其实无法让孩子幸福,孩子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当然,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需要在孩子做任何事的时候给予帮助。孩子总是自立得比父母预想的早。如果亲子关系良好,孩子就会越早自立。也有父母成为孩子的反面教材,孩子被迫过早自立的情况,是因为这些孩子觉得这样的父母不可靠。如果父母的不靠谱让孩子早自立,这样的育儿也算是“成功”。虽然有人说父母不在,孩子照样也能长大,但我说,即使父母在,孩子照样也能长大。父母不能让子女幸福,只能是帮助子女幸福——在子女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实际上,父母能为孩子做的事情很有限。同样,子女照顾无力的父母时,也要明白自己是无法让父母幸福的。当然,这不是说子女不能为父母做点什么,而是说子女要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自己能为父母做的,什么是自己无法为父母做的。我看着父亲除了吃,大多时间在睡觉,我想,他这样好像没有什么乐趣,我很希望他能做各种各样的事,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但这也只是子女自己的愿望,我们不能把这样的愿望强加给父母。就像父母对孩子说“别老看电视,要好好读书”一样,也是在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 ⏱ 2023-04-18 21:08:15

读书笔记

本书评论

读完了,打赏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