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人公司》5星

 一人公司|200

推荐序 当今高科技工作者的就业、失业与生活构建

  • 📌 莱恩报告了一些有趣的、常常令人吃惊的结果。这些人很少将自己的失业归咎于“制度”或雇主,而是倾向于责怪自己,或将失业视为全球经济中商业周期和竞争的必然结果。他们采用了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使他们将失业问题视为个人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职业管理”(如加入求职俱乐部和参与社交网络)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吁求政府采取补救措施的集体和政治行动来解决。
    • ⏱ 2024-02-26 20:53:12

导言 坚韧、信念与自由市场

  • 📌 再失业就要坐吃山空了……我知道我每个月得挣多少钱才付得起账单。我的首要目标是让我们不必[从租来的房子]搬家。我们有一些被人称之为奢侈品的东西,比如有线电视和手机之类的。我们并不是非得放弃这些玩意儿,[但]我们已经处在了一个财务的临界点上……我只能干些别的来搞点收入。所以我就决定回去推销牛排了。

    • ⏱ 2024-02-26 20:54:54
  • 📌 由于深陷精英个人主义的管理文化之中,这些白领会将职业成败归因于个人能力,一旦失去工作,他们只会责怪自己。

    • ⏱ 2024-02-26 20:56:44

第一章 硅草原

  • 📌 2000年4月14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都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跌幅,这一天也由此获得了“黑色星期五”的称号,但此前网络股实际上已经振荡了好几个月。

    • ⏱ 2024-02-26 20:58:04
  • 📌 达拉斯的失业者中有很多都是人到中年的中产白领技术工作者,他们虽已从业多年,却发现自己仍要在一个极其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在这次经济衰退中,尽管蓝领仍是失业主体,但白领在失业总人数中的占比已有大幅提升。)

    • ⏱ 2024-02-26 21:05:06

第二章 一人公司

  • 📌 恩里克对裁员流程并不陌生。当时他只有32岁,之前已经被裁过一次,也见过几十个朋友和同事在类似的公司减员、倒闭和重组过程中遭到解雇。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恩里克还指望能“选定公司”,这个短语译自他的母语西班牙语,意思是终身就职于一家公司。经历过第一次裁员之后,他对忠诚的看法—无论是他自己的忠诚还是雇主的忠诚——变得复杂了许多。

    • ⏱ 2024-02-26 21:06:09
  • 📌 在21世纪的头几年里,被裁员的高科技工作者的感觉和言行与20年前被解雇的白领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既惊讶又愤怒,既失意又害怕。有人怪自己;有人怪经济;也有人责备雇主,说他们管理不善或解雇了不该解雇的人,虽然这类人比预期的要少。不过在和我谈过的科技工作者中,几乎没人责怪雇主不忠诚或未能提供一份终身雇佣的工作,这标志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管理文化已经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当时人们还认为不被裁员是有功之人应得的回报,而如今的科技工作者已经不会对任何一家公司抱有这种指望了。

    • ⏱ 2024-02-26 21:06:57
  • 📌 第一次被裁员的时候,我会想:“噢,天呐。我做错了什么?我肯定是做错了什么。”然后出于各种原因,又被裁了几次之后,我的想法就变了:“我知道,问题不在我,而且这只是路上的一个坎,别的坎也会冷不丁冒出来的。”果不其然,情况总是这样。

    • ⏱ 2024-03-07 00:13:35
  • 📌 而这一运动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员工对公司投入情感,以确保他们被扫地出门时不会转身上天台”。

    • ⏱ 2024-03-07 00:15:26

第三章 最难的工作

  • 📌 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一般都会因长期失业而加剧,特别是抑郁、挫折感和孤立感。事实上很多科技工作者表示他们在失业时经历过一段抑郁期,而且往往对此非常坦诚。

    • ⏱ 2024-03-11 21:22:01
  • 📌 基思·哈特曼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谈到了自己被裁员的情况和随之而来的挑战:“我愿意在任何地方讨论这些问题。我不认为是我搞砸了什么事情才落到这个境地。与其说这个状况反映了我的问题,不如说它反映了当下的社会和经济环境问题。”基思最终花了22周来找工作,他并没否认自己体会过抑郁和挫败感,但他把关注点放在了如何缓解这些感受之上。他首先开始了有规律的锻炼,这是求职者的常见做法,不少求职者都说自己失业后生活得更健康了。

    • ⏱ 2024-03-11 21:22:46
  • 📌 失业动摇了工作者日常生活的根基。由于没有预定的时间表和明确的工作职责,曾经支配着科技工作者日程的规则和责任在刹那间都消失了。尽管职场男女们普遍渴望摆脱这些规则和角色的束缚,但实际上日常程序的瓦解很少会让人觉得放松或释然。

    • ⏱ 2024-03-11 21:23:02
  • 📌 为此,求职者都试图在失业时照搬办公室的节奏。有些人坚持出门求职,利用公共图书馆或为失业者而设的资料室(很多城市和非营利机构有提供)来查阅电子邮件、搜索招聘网站、修改简历,或者研究潜在雇主。对于在家里找工作的求职者来说,从厨房到家庭办公室的通勤距离就只有几步之遥。很多求职者虽用失业后的闲暇时间陪伴家人,但就像大多数在家工作的人一样,他们也常会立下一套规矩,以免除办公室门外的家庭生活对其工作日活动的影响。

    • ⏱ 2024-03-11 21:26:59
  • 📌 我愁得都快把头发扯掉了,非常失落,因为等了很长时间都没人回复我。我的意思是,伙计,至少出于礼貌回一句吧。我都通过网站给一个招聘广告投了简历了。我原来做工程师的时候,对方会给我寄张卡片,按惯例会写上:“感谢您提交的简历,我们正在审核。”这也算是致谢。[这14个月来]只有4张电子卡片和2张纸质卡片,对我投递简历表示了感谢。我心想,伙计,只用谢我一句就行。我知道你们做得到,这也费不了你们多大工夫。

    • ⏱ 2024-03-11 21:28:18
  • 📌 对科技业专业人士来说,网上求职最让人受挫之处就是缺乏回应和谢意。求职者都把招聘网站比作“黑洞”,他们认为什么回应都比轻蔑的沉默要强,哪怕是负面的回应都行。一位求职者表示他宁愿收到这么一封邮件,写着“没工作给你,蠢货。我们永远永远不会聘用你”,也不希望对方全无回应。不回应的伤害性极大,因为这会让职业生涯管理者对劳资地位的信念变得岌岌可危。若公司方对应聘者没有最起码的专业对待,那他们就推翻了求职者所持的那种个人和公司在职业竞技场上处于平等地位的观念。

    • ⏱ 2024-03-11 21:28:46
  • 📌 求职者虽然十分失落,但也知道公司没有回应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大批应聘者在申请网上发布的职位。对于大多数雇主来说,遍览所有收到的简历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逐一致谢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为何招聘网站对雇主的助益最后会远远大于对员工的助益,公司可以接触到数以万计的合格候选人,而且除了少数在职位技能和薪资要求方面完全匹配的应聘者外,他们还可以毫无负担地无视其他所有人。

    • ⏱ 2024-03-11 21:30:49

第四章 失业期间的仪式

  • 📌 米尔格兰姆又展开了一项极为不同的研究,这次的道具是连锁信,而非模拟电击。在研究过程中,他声称世界上任何两个人都能通过一条平均只有六个人的熟人关系链连接起来。后来有人证明了米尔格兰姆的研究在概念和方法上都存在严重缺陷,但“六度分离”这个概念还是在流行文化中留存了下来,比如威尔·史密斯出演的一部同名电影。《凯文·贝肯的六度》(The Six Degrees of Kevin Bacon)也以此为模型(这个游戏的目标是让任何一个演员经由不超过六个、曾两两出演过同一部电影的演员跟凯文·贝肯连接起来),这一概念也成为后续社交网络研究的基础。

    • ⏱ 2024-03-11 22:04:46
  • 📌 意外被裁和迄今无果的求职经历促使威尔放弃了他以前对就业所抱的期望—那种本质上就是“组织人”才有的期望,转而接受了职业生涯管理的模式,即认为所有工作都是临时性的,所有员工都是约聘工。

    • ⏱ 2024-03-11 22:06:24
  • 📌 我已经失业六个月了。我有两个孩子,老婆没工作。我和几千人一起被[一家大型电信公司]裁了。之前好几个月我都在陪家人,这太漫长了。我宅在家的时候很容易抑郁。我[两个月前]参加了两场面试,从那以后就再没面试过。情况越来越糟。我看不到一丝隧道尽头的光亮。我知道这日子总会有个头,就是不知道这隧道有多长。我得养家糊口。我找了猎头公司,还到处交际。我的存款还够六个月的开销,但我面试的次数都达不到正常该有的平均水平。[科技网的成员普遍认为每月面试一次是个过得去的平均水平。]上个月没有,这个月也没有。

    • ⏱ 2024-03-11 22:08:13

第五章 靠妻子养家的男人

  • 📌 2002年和2003年的广播和报刊报道记录了全国各地一系列的类似案例—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电信工程师在给美国邮政服务公司打工,互联网天才在盖璞(GAP)卖卡其裤,常春藤名校生在开叉车。这些报道中有的满怀同情,有的语带讥讽,但几乎没有一篇承认这些失业的科技工作者都幸运地找到了很多美国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工作。科技工作者的社会经济阶层、高学历和职业经验起到了巩固社会资本的作用,让他们能相对容易地找到工作,尽管薪资和地位比以前的要低,但还是能让他们维持一种降低了规格却绝对还是中产阶级的生活。

    • ⏱ 2024-03-11 22:09:52
  • 📌 接受一个薪酬和学历要求在这些求职者眼里或许都“低于自身水准”的职位也就能表明他们是在恪守养家的承诺了

    • ⏱ 2024-03-11 22:13:44
  • 📌 如艾德所言,他若是要把自己的失业归罪给谁,那就是他自己,因为他没有听从升扬的建议,没有欣然接受这种“当下唯一有意义的观点”。在回首过往时,他总觉得自己若是一名更好的职业生涯管理者—不那么满足于留守一处,多多了解行业状况,为工作的迅速更迭做足准备,跟进最新的技术,那么他就可以避免彻底失业。

    • ⏱ 2024-03-11 22:14:56
  • 📌 话虽如此,艾德还是更愿意做计算机编程,而不是卖电脑,况且他在这儿的薪资比他刚做程序员时要少很多。可目前,他已经不再积极地去寻找编程方面的工作了。
    我找的时间够长了,基本已经厌倦了人家在我面前“砰”的一声关上门的场景。所以只有看出形势有真正好转的迹象,我才会再认真去找。在这之前,我只能静观其变,因为我没多少精力去不停用头撞墙了。
    艾德饱受抑郁症之苦,他得服药,还要去看心理医生。“要能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我可能就不用再看病了,但在那之前,保持积极心态对我来说还真是很难。”他说。他最担心的并不是就业市场不会改善,反倒对此很有信心:“经济会好转的。很多行业都有起色了,但IT业还是有些滞后,达拉斯也是,所以达拉斯的IT业还是一片废墟。”艾德担心的不是经济永远不会复苏,而是这种复苏对他来说可能会来得太迟。“我正在被迅速淘汰,”他说,“如果我不做些什么来翻新自己,做足准备,在招聘方面前表现得与时俱进,那我就要错过这个好转的机会了。我已经58岁了,这个年龄对我很不利。”

    • ⏱ 2024-03-11 22:16:56
  • 📌 把男人的成功跟稳定的有偿工作和养家联系到一起,这种男子气概的理想仍然强烈地影响着美国男性对自己的看法,甚至其他人对他的看法。然而稳定的就业模式已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男子气概由此也就被重新定义,纳入了另一些较少以就业为基础的成功标准,养家者理想的首要地位也随之弱化了

    • ⏱ 2024-03-12 09:19:47

后记

  • 📌 失业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甚至比离婚或爱人之死更为显著而持久。偶尔也会有经济即将复苏的迹象,但一位经济学家的评论给这种说法泼了一盆冷水,他说:“我认为失业率会持续升高,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持续升高……由于我们所经历的这一切,大家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将因此而有所不同。”

    • ⏱ 2024-03-12 09:22:37
  • 📌 2004年一项针对达拉斯失业技术工作者的研究发现,在重新找到全职工作的那四分之一的人当中,将近60%的人收入有所下降。我的研究对象并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样本代表性,但在我2009年再度采访的九名求职者中,只有两人的收入明显高于他们在21世纪初被裁员前的收入。在其余七人中,一人赚得比裁员前稍多一点,另一人略少一点。有三人的薪资大幅减少(相当于之前工资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一人目前失业,另一人自愿离开了职场。他们的经历及其对自身经历的解释,共同讲述了一种意识形态及其结果的故事。

    • ⏱ 2024-03-12 09:29:34
  • 📌 与大多数美国工作者一样,不稳定性已经成了威尔生活中的一个永久组成部分,甚至给他相对安稳的职业和经济状况都蒙上了一层阴影。他说自己对抗这种不稳定性的办法就是走入由失业者同伴们构成的支持性社群里去,他认为如今求职者都有必要这么做。

    • ⏱ 2024-03-12 09:29:51
  • 📌 我看出了不祥之兆……我很害怕,被自己会被炒鱿鱼这件事吓破了胆。我可不想被炒,因为我以前就被炒过,我有14个月没工作,现在的经济算不上很好,所以我不想被炒。我尽全力把我的工作保住了将近8个月,但最后,如果这鞋子不是你的尺码,它就不可能合脚。
    恩里克对这次被裁员提供了两种相互矛盾的叙事。他首先把这描述成了一件他唯恐管理层会强加给他的事,他用了8个月力图避免这种可怕的状况出现,但最后没有成功。然而当他把自己的工作比作一只不合脚的鞋子时,语气又大幅度转变了。由这个比喻可知,恩里克将不稳定的就业和失业当成了个人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他一开始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参与竞争的工作者,要么保住工作,要么寻找工作,后来则转而把自己表述成了一个正在选购合适商品的个体消费者。

    • ⏱ 2024-03-12 09:37:15
  • 📌 裁员是“自然职业周期”的一部分,这种信念是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然而与死亡不同,裁员并非不可避免。裁员可能会像死亡一样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也可能是一种意料之中的幸事,但这是文化现象,不是自然现象。

    • ⏱ 2024-03-12 09:37:44
  • 📌 他们的建议是少花钱(亚历克斯),多存钱(恩里克),通过交际推销自己(克雷格),靠创业寻求安稳(迈克),永远不要对一份工作感到自满(丹尼尔和迈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威尔和恩里克),寻找支持性的社团(威尔)。他们也确实提出了一些牵涉更广的社会批评,但往往会把矛头指向抽象的力量,比如贪婪,而不是特定的机构或个人。

    • ⏱ 2024-03-12 09:38:32
  • 📌 尽管用了很久才想明白,但艾德已经开始认定,软件编程虽仍是他的“梦想工作”,但他永远都没法再从事这行了。他说自己被“困住了”,“我本来有好多事可做,但这都是后见之明。一陷入这种境地,我就无路可走了,所以只能接受。”我问他对此有何感想,艾德说他“认命了”,还“有点生气”。我又问他在生谁的气。
    我自己、IT行业、整个世界,你懂的。事情不对劲了,你就会生气。不一定有什么理智的原因。令我感到不爽的一点就是我没有预见到这个状况,从而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让我尤其恼怒的是那些过去用过我的人现在都不用我了,把我抛弃了。至少在情感上,我觉得我的工作没有给到我充分的回报。

    • ⏱ 2024-03-12 09:42:44
  • 📌 然而还有一种方式也可以描述艾德过去十年的经历,一种在艾德看来不理智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显然对他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在这种替代性的叙事中,艾德被逐出高科技职场不仅是一种不幸,而且让人感到恼火和不公。他被“抛弃”了,他的技能、经验和辛勤工作,连带他本人,都被劳动力市场贬得一文不值,这个市场以前用过他,现在却拒绝再给他提供用武之地。在我们一次次的交谈中,尤其是在艾德感到愤怒或失落的时刻,这种替代性的解释都会在他的议论里浮现出来,他一再推开它,认为这是情绪化的、不理智的,一些他能感受到但按照他那种个人主义的自由市场世界观又无法为之辩解的看法。艾德可能不会承认,但他多多少少也是自认为有就业权利的,因此也难免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报”而心怀不满,至于工作,只要有机会,他仍愿意重操旧业。

    • ⏱ 2024-03-12 09:50:32
  • 📌 把自己看成一家独立的“一人公司”,而不是被抛弃的员工,这有助于增强求职者的乐观情绪和自尊感,也为其再就业提供了切实的策略。把稳定的就业形容为愚蠢的、柔弱的依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抵御意外裁员或长期求职造成的情绪波动。把求职定义为另一种工作,可以让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缺乏有偿工作的情况下保持一种有弹性的自我价值感和职业价值观。

    • ⏱ 2024-03-12 09:50:46
  • 📌 在当今的劳动力市场上很有意义。劳动力市场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都在迅速更迭,高科技领域尤其如此,再培训虽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总比被淘汰要强。无数的研究都证实了一点,大多数白领的工作是通过各种人脉关系获得的

    • ⏱ 2024-03-13 01:19:39
  • 📌 劳资间社会契约的瓦解、大规模裁员、全球离岸外包、兼职和约聘工作的扩张、雇主不再提供福利,这都是特定的企业决策和政府政策的产物。对于这些明确的政治和历史性事件的自然化,他们采取了默许的态度,由此也使科技工作者更加“无法默契地共同抵抗那种可能摧毁他们的力量”。这种默许虽形式多样,但其本身都深植于职业生涯管理的逻辑

    • ⏱ 2024-03-13 01:20:24

读书笔记

第三章 最难的工作

划线评论

📌 科技业求职者常会说找新工作就是他们的新工作。他们还认为这是他们做过的最难的工作。求职者并没有把失业看作是没有工作,而是把失业,或者说得具体点,就是把求职当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工作。为了证明求职本身就是一份工作,失业白领创造了一种求职系统,继承了在职工作的形式,即便并无在职工作的功能。 ^225207353-7PCnYznal
- 💭 ……
- ⏱ 2024-03-11 21:24:19

本书评论

读完了,打赏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