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文
📌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yào)。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
- ⏱ 2023-05-24 20:44:05
📌 这里的“五星”,是先秦所谓的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和镇星。秦汉以后,由于五行说的普及,它们又被称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
- ⏱ 2023-05-24 20:48:05
📌 高禖祭祀简单说来是“求子”行为,其具体细节非常复杂。祭祀高禖的活动类似于一种在树下的男女晚间群聚野合,最后生下孩子来往往连孩子父亲是谁都不知道。高禖这种祭祀活动可能可以被追溯到史前母系氏族社会制度,也可以被我们理解成古人解决不孕不育症的办法。有传说讲到孔丘就是高禖祭祀的产物。关于高禖的研究工作目前还很不充分。
- ⏱ 2023-05-24 20:49:38
第二章 历法
📌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我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 ⏱ 2023-05-24 20:51:20
📌 十二个月依次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 ⏱ 2023-05-24 20:52:04
📌 最初的佛教是小乘佛教(梵文Hīnayāna),也就是只管修行超度自己,不理世事,只能装一个人的“小车”。而盂兰盆经讲的是大乘佛教(梵文Mahāyāna),也就是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超度别人)的,能装很多人的“大车”。(梵文中yāna意为“车乘”,hīna是小,mah觀是大,Hīnayāna就是“小乘”,Mahāyāna就是“大乘”。)实际上,佛教界内的人大多认为盂兰盆的故事讲的就是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转化的原因。为了超度自己故去的亲人以及拯救孤魂野鬼,小乘佛教就发展成为需要结合佛、法、僧三宝力量的大乘佛教。(在中亚发源、北传到中国的佛教到唐代以前还小乘、大乘并存。唐代中国流行的就基本上全是大乘佛教了。当然,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转化的真正原因和过程远比目连救母这个故事本身复杂得多。
- ⏱ 2023-05-24 20:57:16
第四章 地理
📌 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即冀(jì)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 ⏱ 2023-05-24 20:58:59
📌 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次大规模变冷发生在西周。《竹书纪年》中有公元前903年长江、汉江结冰的记载。冷到长江、汉江会在冬天结冰,在今天是人们难以想象的,比我们今天概念里“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还要严重得多。
- ⏱ 2023-05-24 21:01:22
📌 第二个寒冷期对应的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当时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这个时代出现的是“五胡乱华”之后的十六国割据局面。第三个寒冷期发生在宋元之间。经历长时段的气候变冷、草木凋零、粮食减产和连年瘟疫与战争,中国的政权达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在公元1234年这个临界点,和宋代赵家王朝征战百年的游牧民族大金国瞬间崩溃,被新兴壮大的蒙古人政权消灭;而南宋的赵家王朝,也不过是在王朝覆灭前苟延残喘。蒙古人建立的牧者王朝,随后为中国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疆域版图。
- ⏱ 2023-05-24 21:01:11
📌 近世全球气候变暖,年平均气温较100年前升高了0.8℃,但这个变暖的升温幅度同中国3500年来的三次大规模变冷降温幅度相比,根本是小巫见大巫。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的命运虽然同这个星球紧密绑在一起,要灭亡却也没那么容易。所谓气候变暖,其实未必伤害到人类狭隘的短期利益。反倒是气候变冷,才是各国政府需要积极反应、警惕对待的重大危机。当气候变冷,饥馑、战祸与政权倾覆也就接踵而至了。
- ⏱ 2023-05-24 21:02:29
中央官制
📌 战国时代,各国国君之下分设相将,分掌文武二柄。赵惠文王以蔺(lìn)相如为相,以廉颇为将,是人所熟知的例子。
- ⏱ 2023-05-26 10:37:02
📌 秦代皇帝之下设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禀承皇帝意旨佐理国政;太尉掌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是皇帝的秘书长兼管监察。丞相官位最高,尊称为相国,通称为宰相。
- ⏱ 2023-05-26 08:45:06
📌 西汉末丞相改称大司徒,太尉改称大司马,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大司空是主水土之官,和先前御史大夫的职掌不同),号称三公(又称三司),都是宰相。但到东汉光武帝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见《后汉书·仲长统传》),三公只处理例行公事,台阁反而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府了。所谓台阁,是指尚书机构尚书台说的,后世逐渐称为尚书省。
- ⏱ 2023-05-26 08:45:25
📌 皇朝中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 ⏱ 2023-05-26 10:37:02
📌 三省首长同为宰相,共议国政。
- ⏱ 2023-05-26 10:37:02
📌 宋代中央是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号称二府。枢密院类似秦代的太尉府,正副首长是枢密使、副使。
- ⏱ 2023-05-27 09:08:34
📌 明代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以翰林院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衔草拟诏谕。后来大学士逐渐参与大政,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首席辅臣有元辅、首辅之称。清沿明制。到雍正时成立军机处,大学士就没有什么职权了。
- ⏱ 2023-05-27 09:09:25
📌 秦汉时中央的行政长官有:(一)奉常,汉初沿用此称,后来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二)郎中令,汉初沿用此称,后来改称光禄勋,管宫廷侍卫。(三)卫尉,汉景帝初一度改称中大夫令,管宫门近卫军。(四)太仆,管皇帝车马。(五)廷尉,汉代有时又称为大理,是最高的法官。(六)典客,汉初沿用此称,后来又称大行令、大鸿胪(lú),管理少数民族来朝事宜。(七)宗正,管理皇族事务。(八)治粟内史,汉初沿用此称,后来又称大农令、大司农,管租税赋役。(九)少府,管宫廷总务。以上诸官,后来称为九卿。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治粟内史管的是政务,其余六卿管的是皇帝私人事务。九卿之外,还有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后来称为执金吾),以及掌管营建宫室的将作少府(后来称为将作大匠),等等。
- ⏱ 2023-05-27 09:10:25
📌 隋代始定为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属于尚书省。唐避太宗讳,改民部为户部。此后历代相承,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制基本未变。六部的职掌大致是:(一)吏部,掌官吏的任免、铨(quán)叙、考绩、升降等。(二)户部,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三)礼部,掌典礼、科举、学校等。(四)兵部,掌全国军政。(五)刑部,掌刑法、狱讼等。(六)工部,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 ⏱ 2023-05-27 09:11:36
品阶勋爵
- 📌 汉代五行的观念流行,就连国家政权也有相应的“德”。秦代是“水德”,可是汉高祖刘邦曾说自己的政权也是“水德”,理由是“汉”字左边是“水字旁”。结果这文化程度不高的皇帝一句话惹出了政权五行的麻烦:因为政权更替之后,理论上“德”也要相应变换。西汉刚建立时,有时候说自己是水德,有时候说自己是土德,长期扯皮混乱之后慢慢地就规定为火德。到了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才说定了自己的政权是“火德”。
- ⏱ 2023-05-27 09:13:40
第六章 科举
📌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 ⏱ 2023-05-27 09:15:05
📌 八股文比较空洞无内涵。清代科举主要侧重个人书法水平,八股文对仗的工夫则没有什么了不起。像毕沅这种字写得很差的人靠文章内容取胜中状元的事是很罕见的。传说康煕皇帝年轻时曾匿名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而实际上,康熙的成绩很可能是因为他的皇室书法风格暴露了身份,露了底,让阅卷大臣得以察知这是康熙皇帝写的卷子。
- ⏱ 2023-05-27 09:18:46
第七章 姓名
📌 古人有名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jī)礼(结发加笄)时取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 ⏱ 2023-05-27 09:21:50
📌 姓和氏都是宗族血亲关系的代号。姓和氏的概念及来源本身的问题也非常深奥复杂。从古代文献结合甲骨文、金文的情况来看,姓,原本是指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氏,原本指的是父系的血缘。我们今天概念的“姓”,实际上是先秦时代的氏,是父系血缘宗族符号。而先秦时代原本的“姓”的概念,在战国时逐渐淡薄,到了西汉已经消失得非常彻底,以致于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有时竟然把“姓”“氏”相混淆。先秦所谓“同姓不婚”的原则,原来也是指母方同血统者不能结婚。举例来说,秦始皇的母姓嬴,父氏赵,名政。按照今天的规则,他的完整名字是赵政。“嬴政”这种方式的“姓名”,到西汉就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因为西汉时,先秦意义上的“母姓”已经消失。西汉和西汉以后的所谓“姓”,说的其实全都是“父氏”。非常有趣的一点是,汉代以后“姓”发展成父系血缘的代号,而“氏”除了指父系血缘之外(比如“山东丁氏旺族”“江西刘氏宗族”)居然常被用来指母系血缘。比如刘姓人家的女儿嫁到陈家(旧时女子大多没有学名),就被称作刘氏或者陈刘氏。“姓”和“氏”的涵义和指代关系的这种交换至今未见到任何合格的学术解释(这个问题也极少为人所知)。姓氏问题本身也被有的学者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证据,但是这种立论未必严谨。
- ⏱ 2023-05-27 09:28:16
📌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只有两位最高权力拥有者被人谀称为“老佛爷”。这两个老佛爷都出在清代,一个是康煕,一个是慈禧。除此之外,再无任何一位皇帝、皇后、太上皇、皇太后被人称过“老佛爷”。
- ⏱ 2023-05-27 09:29:15
阶级、阶层
- 📌 周代的奴隶还可以像牛马一样在市场上贩卖。《周礼·地官·质人》:“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郑玄注:“人民,奴婢也。”贩卖成交后,要订立合同。这种合同叫做“质剂”。依郑玄说:人民牛马的合同叫“质”,兵器珍异的合同叫“剂”。奴隶还可以被当作牲畜来屠杀,这表现在上古的殉葬制度上。《墨子·节葬下》:“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在殷代,这话完全合乎事实。到了周代,虽然此风稍衰(这不是由于仁慈,而是由于人力可贵),但是在某些国度仍然是盛行的。
- ⏱ 2023-05-27 22:07:07
冠礼
- 📌 贵族男子二十岁结发加冠后可以娶妻,贵族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jī)礼后结发加笄。所谓结发,就是在头顶上盘成发髻(区别于童年的发式),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了。《文选》卷二十九苏武诗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可见这种风俗流传很久。
- ⏱ 2023-05-27 22:07:40
丧葬
📌 这段让人吃惊的话的意思是:黄帝和蚩尤在战场上交锋,黄帝把蚩尤抓住了。黄帝叫人剥下蚩尤的皮做成一个靶子,叫大家射,射中多的人有奖赏;黄帝剪下蚩尤的头发挂在天上,把它叫做“蚩尤旗”;黄帝又把蚩尤的胃填满干草做成一个球让大家踢,能用脚掂球最久的人得奖赏。(按:这说的就是所谓“蹴〈cù〉鞠”。往最通俗里解释,它是古代的“足球赛”。)黄帝还把蚩尤的骨肉制成肉酱,混合到苦菜酱里,命令所有的人都来分吃。黄帝在天下颁布禁令,黄帝说:禁止触犯我的律令,禁止不吃我分给你们的人肉苦菜酱,禁止扰乱我的民心,禁止不按我的路子去办。如果触犯禁令,如果偷偷倒掉人肉苦菜酱,如果扰乱民心,如果不听我的话,如果不守规矩时限,如果知道错还犯,如果越过界限,如果私自改动制度图自己快活,如果你想怎样就怎样,如果我还没颁布命令而你们擅自用兵,你们且看蚩尤的下场:他俯首做奴隶,他得吃自己的粪,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地底下给我做垫脚石!黄帝说:你们都要谨慎遵从我,不许触犯我定的刑律,以示后人。
- ⏱ 2023-05-27 22:08:51
📌 汉代玉琀一般都是玉蝉,也就是玉知了。古人认为蝉靠喝露水生活,又能蜕壳,是一种高洁并具备再生能力的生物。玉琀蝉在死者口中代表他的舌头,赋予死者在幽冥世界中永不丧失的言辩能力。
- ⏱ 2023-05-27 22:10:37
📌 刘焉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刘焉墓出土的这件玉琀蝉是中国所有出土汉代玉琀蝉中最精美的,其美质良工在全世界所有博物馆藏品中都罕有其匹。这件玉蝉用新疆顶级羊脂白玉料制成。它通体洁白晶莹,其温润半透明感之重超乎常人想象,几乎可以带给人震撼的窒息。玉蝉身体线条尖颖方正,所有转弯处却又都圆洁轻灵。这件俊逸挺拔、刚柔并济的鬼斧神工之作如果拿到手中,玉蝉光滑轻巧,简直就是振翅欲飞。
- ⏱ 2023-05-27 22:10:46
丧服
📌 在宗法制度的时代,人民是“高度自治的”。常见的民事纠纷(包括小的经济纠纷和刑事案件)都是请“三老”(同族的三位长者)裁断。三老不能解决,才会开祠堂。闹到要开祠堂,通常都是非常大的事了。祠堂里族长和长辈甚至有权决定当事人的生死。经过宗族力量过滤后仍需要上升到官府手里的案子,是不多的。宗法制度和“三百文官治天下”的国家机器,在功能上协同互补。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抗日战争沦陷区的中国民众,在彻底没有政府真正管理的十年中(国民党跑了,日本人又管不过来)如何得以生活尚有一定秩序。宗法制度在1949年以后訇然中塌,被摧毁得几乎不留痕迹。这让我们既欣喜又惋惜。宗法制的解体带来了社会某些方面的进步,但宗法体系所具有的维护国计民生的力量,也永远地消散了。
- ⏱ 2023-05-27 22:13:01
📌 丧服制度是在说什么样的亲戚死了应该穿相应的什么孝服的无聊事,而实际上,丧服制度的核心仍是宗法思想。丧服涵盖范围之外,即“出了五服”(“五服”之外),就算远亲。民间有说法“远亲不如近邻”,意思是说出了宗族五服之外的亲戚不如邻居。但五服之内的近亲,再怎么不堪,也比近邻来得有用。这从侧面印证了家法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丧服制度中,还有很多怪现象,比如“姨”服重于“舅”服(即妈妈的姐妹的地位居然比妈妈的兄弟高一级),“叔嫂无服”。(我们说“长嫂如母”,如果父母去世早,大嫂就相当于母亲,负责把小叔拉扯大,小叔也要把大嫂当母亲看待。但是即便如此,小叔子和嫂子之间却没有丧服关系。)这些现象的真实原因可以一直追溯到史前文明。
- ⏱ 2023-05-27 22:13:54
第十三章 衣饰
- 📌 清代只有皇帝、皇后穿的是龙袍,连皇太子穿的都只是蟒袍。清代袍上的龙和蟒非常接近。“蟒”的头部也有角,和龙头几乎完全一样。通常龙和蟒的区别在于龙是“五爪”(即爪子上五个指头),蟒是“四爪”(爪子上四个指头)。贝子、贝勒等的蟒袍上的蟒都是四爪。但是皇太子、皇子、亲王、世子、郡王穿的虽然是“蟒袍”,长袍上绣的却是“五爪蟒”。“五爪蟒”和“五爪龙”在形状上几乎无法区分,这时用来区分是“龙袍”还是“蟒袍”的标志是衣袍的颜色。只有皇帝皇后的龙袍是明黄色,皇太子蟒袍只能用杏黄色,皇子蟒袍只能用金黄色,亲王、世子、郡王则只能用蓝色或石青色
- ⏱ 2023-05-29 2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