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5星


代序:我们陌生的形象

  • 📌 他赋予了我们熟视无睹的诸多场景以画面感,他推出的若干结论你没想过,但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或许,这正缘于李硕与考古学和上古史恰到好处的“距离感”,使得他可以避免我们这些“身在此山中”者的诸多局限。
    • ⏱ 2023-11-05 08:43:03

引子

  • 📌 然后开始杀人。第一轮杀了19人,身首完整的只有两具,被砍掉小腿或脚的有五具,单独的人头骨十枚、上颚骨一块、右腿一条。能分辨出有青年男子和女子各三名,成年男子两名,儿童四名,婴儿两名。四名儿童皆尸体不全,缺下半段:一名从小腿以下被砍去;一名从大腿以下被砍去;一名只有头骨;一名被斜向拦腰砍断,只剩上半身和右侧骨盆。两名婴儿都只有头骨。

    • ⏱ 2023-11-05 19:53:51
  • 📌 发掘报告认为,死者都是奴隶。但从物品看,每层中都有人携带货贝(甚至成串的或是用麻布袋装的大量贝)或佩戴玉饰,应该是他们给自己准备的“随葬品”,显然,这种富裕程度不可能是奴隶。值得注意的是,杀人者并不觊觎死者的财物,大量作为钱币的货贝和高价值的青铜器被埋葬在了祭祀坑中。在殷墟的众多人祭坑中,这非常少见。

    • ⏱ 2023-11-05 19:55:50
  • 📌 对家族中不同地位的成员,杀戮手段也不一样。最下面一层,拥有的货贝和玉器最少,应该地位较低,有较多儿童和婴儿,主要被分尸、肢解甚至烹食。到中层,多数被砍头,但还能保留相对的全尸。最上面一层,有些(守着铜鼎、铜斝的成员)甚至没有被砍头或以手掩面,应当是受到特殊礼遇的贵族。戍嗣子本人应该就在这层,比如那位以手掩面的四十岁男子(3号)。看来,越是身份高贵的成员,越是被留到后面处死。

    • ⏱ 2023-11-05 19:58:24
  • 📌 唐代的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期间,曾被乘船的土著俘获,土著每年秋天要捕捉一人杀祭“突伽天神”,而玄奘是这次最合适的人选;不过,玄奘靠他的诵经和传法能力逃脱了这次劫难。他口述的这段遭遇颇为生动,可能是后世妖魔想吃“唐僧肉”故事的母题:

    • ⏱ 2023-11-05 20:00:12
  • 📌 西班牙人殖民美洲时,阿兹特克的人祭宗教正处在繁荣阶段。阿兹特克人主要是捕捉敌人敬献给神,献祭者也常分食人牲的肉,有些西班牙军人被俘之后的下场就是如此——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给后世留下了诸多第一手记录

    • ⏱ 2023-11-05 20:00:33
  • 📌 曾有人怀疑玛雅、阿兹特克文化和殷商同源,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它们的人祭形式大不一样。阿兹特克人祭的仪式感和表演性很强,有高大的石砌金字塔神庙,献祭仪式在金字塔顶端进行,尸体从台阶上扔下,由观众争夺分食。此外,玛雅和阿兹特克还留下了一些关于人祭的雕塑、浮雕和绘画。相比之下,从新石器到殷商,中国境内从未发现用于人祭的景观建筑。殷商人祭只有甲骨卜辞记载,从未有雕像、铸造、绘画等艺术表现。殷商和阿兹特克、玛雅共有的文化基因并不多。

    • ⏱ 2023-11-05 20:01:29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升级

  • 📌 在千年的维度上,很多变化都是缓慢的。各种技艺的水平,如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制陶、纺织等,一直在缓慢提高着,人口或村落的总量也在缓慢增长。但这些都是量变,而非质变。

    • ⏱ 2023-11-26 21:10:14
  • 📌 以上两千年历程,是新石器中晚期到文明(青铜)时代前夜的变化大趋势:从村落到部落再到早期国家。通俗一点说,就是从村级到乡级、县级的递增升级。

    • ⏱ 2023-11-27 09:13:15

第二章 大禹治水真相:稻与龙

  • 📌 在上古的传说中,“大禹治水”是人类改变自然界的宏大事业;禹的儿子启则在随后建立了华夏第一王朝——夏。两代人的故事堪比创世史诗,壮丽辉煌。

    • ⏱ 2023-11-27 09:18:36
  • 📌 远古历史总是和神话杂糅。现代学术产生后,有学者开始质疑大禹传说的真实性,比如开创“古史辨”学派的顾颉刚,他就认为大禹的事迹是战国时的人虚构的。

    • ⏱ 2023-11-27 09:19:10
  • 📌 传说是大禹凿通了长江、黄河、淮河和汉江,但从工程的可能性看,这都不现实。即便是现代国家也不太可能实施这种完全改变大江大河的工程,更何况在4000年前还没有出现地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大型国家,其人口规模和技术水平根本不足以改造大江大河。难道,大禹治水只是西周或者春秋时候的人创造的神话?考古发现能提供解答,虽然它有时会离人们最初想象的“答案”很遥远。

    • ⏱ 2023-11-27 09:19:34
  • 📌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开始采用“浮选法”来寻找粮食:在遗址中采集土样,打散后放入水中搅拌,而碳化的粮食比水轻,所以粮食会浮上水面。这样,人们就可以采集到古人遗弃的粮食颗粒,观察古人在种什么、吃什么。

    • ⏱ 2023-11-27 09:21:08
  • 📌 现在洛阳市周边,包括二里头地区,已经很少种植水稻了,但距今4000年前显然不是这样。水稻发源于长江流域,从6000年前以来,一直在缓慢而持续地向华北传播。在距今4000余年前的华北遗址中,有很多都发现过水稻粒,但数量占比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见,二里头发现的水稻不可能是外来的贡品,因为在二里头人还没有建立起王朝、无法向外地征收“贡赋”的时候,他们就以水稻为主粮了

    • ⏱ 2023-11-27 09:22:32
  • 📌 二里头—夏朝人有崇拜龙的习俗,应当也和他们曾经的滨水生活有关,因为上古传说中的龙都是水生,形体与蛇接近。顾颉刚早已发现,“禹”字从“虫”,也就是蜷曲的蛇形,而在古史中,禹的父亲名“鲧”,字义是某种水生之物,据说鲧死后变成了黄龙。(《山海经·海内经》郭璞注)夏朝王室族姓为“姒”,在后世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它的“以”部的写法就是蜷曲的蛇形。

    • ⏱ 2023-11-27 09:26:31

第三章 二里头:青铜铸造王权

  • 📌 二里头可能还没有用人给建筑物奠基的做法,但在建筑落成之后会有小规模杀人祭祀。

    • ⏱ 2023-11-27 18:31:28
  • 📌 这反映了新兴的“都市现象”:当国家权力和统治阶层出现时,也会伴生庞大的贱民群体,或来自被俘虏的异族,或部落和宗族体系因各种原因被打散,而成为豪门贵族的私家奴婢或国家管制下的贱民,以及都市中的乞讨人群。而一旦丧失部落和宗族这样的互助组织,他们往往会被任意虐杀或死于饥病,并被随意抛尸,从而成为灰坑或地层中的尸骨。

    • ⏱ 2023-11-27 18:33:20
  • 📌 中国的铜矿蕴藏较少,青铜器物很难真正普及千家万户,而青铜对于中国早期国家的最重要意义,恰恰在于它数量少,价值高:青铜礼器显示阶级差别秩序,而青铜兵器戈、钺和镞对木石兵器有压倒性优势,王权借此获得武力保障。这是“文明”或者“复杂社会”维持稳定、避免解体的基础。

    • ⏱ 2023-11-27 18:34:36
  • 📌 而相的遗腹子少康借助母族有仍氏和有鬲氏的势力,灭掉了寒浞,恢复了夏朝。这起夏朝的“王子复仇记”,在新砦和二里头考古中难以得到验证,但在这个故事里,夏王朝内部有各种部族,如有穷氏、伯明氏、有仍氏、有鬲氏等,且都有自己的世袭首领,应当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

    • ⏱ 2023-11-27 18:36:35

第四章 异族占领二里头

  • 📌 在夏商易代之际,二里头人的青铜冶铸技术堪称独步中原甚至东亚,商族人自然会非常重视。商人从二里头铸铜区调拨了一些人,分配到偃师和郑州商城建立冶铸工场,但二里头铸铜场的主体仍在继续生产。

    • ⏱ 2023-11-27 21:35:36
  • 📌 在可信的史料里面,最早提到夏朝的是灭商的周人:其一,《尚书》中周武王和周公两兄弟之间的讲话经常用夏朝做历史借鉴。周人认为,晋南地区是夏朝故地,周武王之子成王分封弟弟叔虞到晋国时曾发表一篇训话,提到当地是“夏墟”

    • ⏱ 2023-11-27 21:37:47
  • 📌 其二,周人似乎还记得二里头古城的存在。周武王灭商后,准备在洛水边建一座新城,武王说,那里是夏朝的故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

    • ⏱ 2023-11-27 21:38:01

第五章 商族来源之谜

  • 📌 据说,商人始祖是一名叫简狄的女子,有次在野外洗澡时,她见到玄鸟产下一枚卵,就吞了下去,结果生下儿子契,繁衍出后来的商族。上古时代,常有女子未婚生育的神话,据说这是母系时代“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特征。周族史诗也是如此,他们的女性始祖姜嫄在荒野踩到巨人脚印而怀孕,生下弃(后稷),从而繁衍出周族。

    • ⏱ 2023-11-27 21:40:19
  • 📌 商之名来源于“商丘”,而这个地名更古老,和代表东方的辰(晨)星之神有关。

    • ⏱ 2023-11-27 21:41:04
  • 📌 据说,上古时代有一位叫高辛氏的半神帝王,他的两个儿子不和睦,整天打斗,高辛氏一怒之下把小儿子安顿在了“大夏”(晋南),负责祭祀傍晚的参星;把大儿子安顿在了商丘,负责祭祀黎明的辰星,由此,辰星也被叫作商星。传说的结尾,诸神已经离开大地,契开始定居在商丘,他的部族也获得了“商”之名。

    • ⏱ 2023-11-27 21:42:46
  • 📌 杜甫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商星都是黎明时在东方出现,参星总是黄昏时在西方出现,永远一东一西,所以人生分离难聚也被称为“参商”。

    • ⏱ 2023-11-27 21:42:33
  • 📌 从神话传说时代到春秋再到今天,中国唯一没有变过的地名,可能就是商丘了。

    • ⏱ 2023-11-27 21:43:21
  • 📌 史载,王亥生活不检点,曾和兄弟一起在有易部落淫乱(可能勾引了当地酋长家的女子),结果自己和兄弟被杀死,牛群也被有易氏占有。王亥的儿子上甲微继承族长(第八代)后,向河伯部落请求援军,终于攻灭了有易氏,夺回了牛群。

    • ⏱ 2023-11-27 21:45:26
  • 📌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后世商王称王亥为“高祖王亥”,经常单独祭祀他;

    • ⏱ 2023-11-27 21:45:15
  • 📌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商族始祖契被写作“兕”,意为水牛,字形是一个人头顶水牛角。看来,他们从一开始就和水牛有缘。

    • ⏱ 2023-11-27 21:47:20
  • 📌 在商人创造的“甲骨文”里,暴力、征伐和杀戮是最常见的字形。这是因为在国家和王朝统治秩序尚未建立的东方,部落之间充满敌意,动辄发生冲突,商人的迁徙和贸易很少能在和平氛围里进行,需要部落武士的武装保护。

    • ⏱ 2023-11-27 21:48:16
  • 📌 早期商人的生活中,大象(亚洲象)曾经起过重要作用,汉字“为”是常用字,其甲骨文字形是一个人手牵一只大象的鼻子,说明在发明文字时,商人已经驯化和役使大象。而且,这种驯养象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殷商:王陵祭祀坑中不止一次出土过整具的象骨。

    • ⏱ 2023-11-27 21:49:07
  • 📌 商族始祖契是简狄吞玄鸟之卵后所生,说明鸟是天帝和商人联系的纽带。《山海经》这样记载商族第六代首领王亥:“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看着很含糊,难以确定是人要吃鸟的头,还是鸟要吃人的头,

    • ⏱ 2023-11-27 21:50:11

第六章 早商:仓城奇观

  • 📌 商代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异的一段,如果将其分成早、中、晚三期,人们最熟悉的是晚商(殷墟阶段)。殷墟发掘最早,有精致的青铜器、甲骨文和大规模杀祭场。

    • ⏱ 2023-11-27 21:51:46
  • 📌 在古史中,夏和商经常被相提并论,但从考古来看,它们几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夏朝—二里头文化保守,并不热衷对外扩张,虽发展出东亚最为领先的青铜技术,但一直将其封闭在二里头作坊区厚重的围墙之内,很少转化为用于扩张的军事实力。但商朝不同,经过开国之初的数十年整合和同化,商族开始大规模扩张,到开国二百年时,商的统治范围已经超过夏十倍以上,包含无数语言和风俗不相同的族群。从这个层面来说,早商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

    • ⏱ 2023-11-27 21:52:15
  • 📌 从考古提供的信息看,商族人灭亡夏朝之后,一度保留了二里头古城,并同时开始兴建两个中心城市:一座是在二里头以东8公里处的偃师商城;另一座是在二里头以东100公里处的郑州商城——堪称早商的东西两都。

    • ⏱ 2023-11-27 21:52:53

第七章 人祭繁荣与宗教改革运动

  • 📌 夏朝尚未把人祭作为国家宗教。二里头宫殿区的“1号巨型坑”埋有大量献祭用猪,规模已经超过民间,说明夏朝王权对于宗教的依赖已超过民间,只是统治者尚未特别重视人祭。

    • ⏱ 2023-11-28 09:15:51
  • 📌 郑州的铜器窖藏坑距离商朝开国200余年,朝野上下的人祭活动曾达到史无前例的规模,而此时,商王居然开始尝试不杀人、不杀牲的祭祀活动,这着实让人难以理解。按照商人的观念,如此奢华的祭祀物品不搭配一些人牲,肯定属于“暴殄天物”。

    • ⏱ 2023-11-28 09:16:38
  • 📌 早商和中商共约三百年,在这期间,商人的人祭行为迅速增加,屠杀方式也越来越残忍,虽然可能有过用铜器代替人献祭的改革尝试,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商文明的基本特征已经定型:文字、青铜技术、巨大城池,以及崇尚暴力、热衷人祭的文化。

    • ⏱ 2023-11-28 09:19:22

第八章 武德沦丧南土:盘龙城

  • 📌 至于盘龙城和商王朝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学者们有不同的判断。有人认为,它由商王朝直接管辖。这意味着本地生产的部分铜锭和铜器要无偿进贡给商王。也有人认为,它是从商王朝裂殖出去,但政治上自主的方国。
    • ⏱ 2023-11-28 09:21:04

第九章 3300年前的军营:台西

  • 📌 在燕山南麓,有一个经常吃人的聚落,这便是今北京昌平区的张营遗址。

    • ⏱ 2023-11-28 09:24:34
  • 📌 有些骨头,特别是股骨上,有敲砸和刀砍断痕,可能是敲骨吸髓所致。约一半骨头被烧过,应是烧烤食用。发掘报告推测,当时这里应该存在食人风俗,战俘或奴隶可能会被杀死后肢解分食。

    • ⏱ 2023-11-28 09:25:01

第十章 殷都王室的人祭

  • 📌 商王朝前后存续五六百年,殷商大约占了后一半,约两个半世纪,因此学界也称之为“晚商”。殷墟考古比较丰富,出土有大量的商王占卜刻字甲骨,发掘了王宫、王陵和多处商人的族邑及墓地,有属于王族的,也有普通商人族邑社区的。

    • ⏱ 2023-11-28 09:25:33
  • 📌 营建新宫殿时,武丁抛弃了之前的“城池”都城模式。他可能不相信商朝都城会受到外来威胁,认为与其耗费庞大的人力夯筑城墙,不如主动对外扩张。

    • ⏱ 2023-11-28 09:28:03
  • 📌 墓穴在建造过程中,一旦挖得过大过深,运土和安置棺椁等工作就会变得很困难,为此,需要建造缓坡形的“墓道”以方便进出。

    • ⏱ 2023-11-28 09:29:35
  • 📌 商人高级墓葬的建设程序是,先挖掘墓穴和墓道,然后在墓穴底部挖出方形的墓室,里面用木料搭建椁室,犹如一座木房子。椁木往往雕花,刷红漆,造型美观,椁室内则放置棺木和最珍贵的随葬品以及墓主最贴身的殉人。墓主入葬后,椁室顶部会盖上木料,接着在墓穴二层台继续放置随葬品和殉人,然后填土,逐层夯筑,直至大墓完成。

    • ⏱ 2023-11-28 09:29:58
  • 📌 可以据此了解商代王陵祭祀的一些细节。一,这些祭祀坑分两种:一种南北朝向,占大多数,埋的是斩首的青年男性;另一种,东西朝向,埋的主要是全尸的青年女子和幼儿。从叠压次序来看,东西向祭祀坑要晚一些。根据坑中器物,发掘者推测,南北向坑是武丁王时期的,东西向坑是武丁的儿子祖庚和祖甲,甚至祖甲之子廪辛王时期的。总的来说,这些祭祀坑的使用时间跨度近百年。

    • ⏱ 2023-11-28 09:37:57
  • 📌 把头发编成束状的用途很明确,显然是为了防止人牲缩脖子。伐是用普通的戈砍头,则是用尊贵的钺,所以砍头的过程也更认真,有可能是由王或王后等领袖人物亲自执行。

    • ⏱ 2023-11-28 09:40:12
  • 📌 殷商的王陵祭祀对男性人牲和殉人多用斩首,甚至肢解,而女性则多能保存全尸。这背后的宗教思维可能是:男性俘虏和奴隶具有反抗能力,砍头可以使其灵魂彻底驯服;相对而言,女性奴隶和战俘则缺少攻击性,甚至也有给男性先王和诸神充当性奴之用,自然需要保存全尸。当然,性别不全是区分用途的标准,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牲(殉人),都可能被肢解、剔剥,甚至烹饪加工。

    • ⏱ 2023-11-28 09:40:51
  • 📌 1984年,考古队又一次发掘了几座殷墟王陵区的墓葬,包括曾经被盗出过“司母戊方鼎”的M260——它可能是武丁王的一位夫人“妇妌”的墓。

    • ⏱ 2023-11-28 09:42:13
  • 📌 M259墓室内的二层台上有一具儿童尸骨,头被砍下,压在自己身下;沿着东西两侧的二层台,顺序摆放成年人头骨14枚,其中一枚盛放在铜甗(蒸锅)内,铜甗是躺倒的,局部被压扁,可能是木椁室塌陷所致;墓室脚端的二层台上有牛腿等食品。此外,墓穴填土过程中还杀了一人埋入。

    • ⏱ 2023-11-28 09:42:17

第十一章 商人的思维与国家

  • 📌 翦,甲骨文写作,像一撮羽毛装饰刃部的戈,意为攻占和普遍性的杀戮。羽毛的意义不详,也许商人崇拜鸟,就将鸟羽作为神圣的标志。但在甲骨卜辞里,不仅有商人“翦”别族,蛮族也可以“翦”商的城邑。后来的周人史诗把他们的灭商事业称为“翦商”,也是取其宏大之意。

    • ⏱ 2023-11-28 12:35:29
  • 📌 甲骨文是标准的“男性文字”,而且是龙山文化之后部落旧习未褪时代的男人们创造的文字。那时还没有后世人理解的王朝秩序,部族之间的掠夺和杀戮司空见惯,嗜血的诸神主宰着蛮荒大地。

    • ⏱ 2023-11-28 12:36:22
  • 📌 商人称尊贵的女性为“妇”,如著名的商王夫人“妇好”和“妇井”。“妇”字的彐部,甲骨文写作,一把扫地的笤帚,即“帚”字,由此可见商人默认女性的职能是做家务,用笤帚即可代表妇女。至于当时和女人有关的工作,如纺织、缝纫和制衣,在甲骨文里很少有相关的字,看来它们不属于制造、使用文字的男人(武士)关注的内容。

    • ⏱ 2023-11-28 12:36:52
  • 📌 早商的扩张,主要依靠的是青铜技术;而到晚商—殷墟时期,商人又获得了一种对王朝至关重要的技术:马车。

    • ⏱ 2023-11-28 12:37:35
  • 📌 武丁的扩张战争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人祭典礼。那些异族俘虏本可以作为劳作的奴隶,但人祭宗教是商王朝的精神支柱和商族获得诸神眷顾的根源,所以,舍弃一点现实的物质利益,也要取悦诸神,维护商文化的兴旺。武丁王奠定了殷都的布局和之后二百年殷商文化的基调,其陵墓虽然已经被毁弃,无法确认,但他的夫人妇好的墓穴却被完整地发掘,由此,现代人亦可以见识商代王室生活之一斑。

    • ⏱ 2023-11-28 12:38:46

第十二章 王后的社交圈

  • 📌 早商和中商时代,铜器表面的纹饰很少;但到妇好时代,青铜器表面开始铸满纹饰,显示了殷商时代的艺术和技术的提升。

    • ⏱ 2023-11-28 12:39:45
  • 📌 可以想象,如果王陵区大墓没有被破坏,随葬品肯定比妇好墓丰富华贵得多。

    • ⏱ 2023-11-28 12:41:05
  • 📌 此外,王陵区的M260并非商王墓葬,它比各商王墓的规模小得多,著名的“后(司)母戊”大鼎,便是当地村民1939年在此墓盗挖出土。有学者据此推测,它应当是武丁王的另一位王后“妇妌”的墓。

    • ⏱ 2023-11-28 12:41:24
  • 📌 从甲骨卜辞可知,武丁至少有过三位夫人,分别是妣辛、妣戊和妣癸。“妣”是后世商王对她们的尊称,其中,妣辛就是著名的妇好。妇好是武丁的第一位夫人,在武丁王时期的甲骨卜辞里,她出现过二百多次。

    • ⏱ 2023-11-28 12:44:56
  • 📌 从《合集》13925看,武丁王迎娶妇好的动机,似乎主要不是来自占卜,而是他预先做出了决定,占卜只是完成必要的程序而已。

    • ⏱ 2023-11-28 12:47:21
  • 📌 妇好还讨伐过土方和巴方,这两个方国皆在殷都西部,今山西和陕西两省境内。此外,她也曾经征讨尸(夷)方,也即东夷,今山东省境内。

    • ⏱ 2023-11-28 21:14:58
  • 📌 武丁是商朝历史上一位很重要的王,奠定了殷都的格局以及商朝后期的疆域,遂被后世称为“高宗”。

    • ⏱ 2023-11-28 21:18:28
  • 📌 在殷商,从盘庚到纣王,中间一共有十二位商王,历经二百多年,可见,武丁王在位时间几乎占了四分之一。而在传世的史书里,完全没有出现过武丁的夫人,倘若没有殷墟甲骨和墓葬,我们将完全不知道妇好和妇妌的存在。

    • ⏱ 2023-11-28 21:19:16
  • 📌 妇好和M18墓主都是女性高级贵族,可能生前都喜欢孩子,所以后人会给她们献祭一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儿童。另一种埋的则是男性青壮年,每座坑埋一到三人,都是被砍了头后埋入的。砍头的过程应该颇为粗野,有些人体的颈椎上还带着颚骨,有些人头上则有很多砍痕,如M53中的两颗人头的砍痕主要集中在脸颊和下颚部分。这些迹象表明,人牲被砍头时应该没有被扯住脖子,刀斧遂频繁地砍到了脸上。

    • ⏱ 2023-11-28 21:24:03
  • 📌 比较特殊的是埋单人的M64。人牲的两臂被反绑在背后,只砍下了他的头盖骨,大部分头骨还和身体相连,包括脸部、眼眶和后脑勺。他被扔进祭祀坑时可能还没有死,因为其他被砍头的尸骨都是直身,而他呈侧卧欠身挣扎姿态,头盖骨就在自己的胸前。这很可能是蓄意地虐杀,献祭者想要欣赏人牲被砍掉头盖骨之后的挣扎和喊叫,由此获得刺激和满足感。不管是用刀或钺,能如此整齐、完整地砍下人的头盖骨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又有两种可能:一,献祭者是用锯子开颅的;二,操作者已经熟能生巧,可以顺利地砍下完整无缺的头盖骨。

    • ⏱ 2023-11-28 21:24:51

第十三章 大学与王子

  • 📌 这些人牲应当是大学生们练习射箭和搏杀的陪练。商朝王室和“大学”不会缺乏青铜箭镞,但为何不对人牲使用铜镞呢?这可能是基于“训练”的考虑,毕竟锋利的铜镞更容易致命,而骨镞则致死率较低。另外,出土骨镞的锋刃多有磨损也说明,它们是被多次使用的练习品。

    • ⏱ 2023-11-28 21:29:48
  • 📌 丁组建筑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大学生们还要反复用人牲练习射击和搏杀,这样便会不断地出现新的祭祀坑。这些后期坑建在丁一东南方的空地上,目前已发现成排的六座。其中,M10埋有三具俯身的尸体,没有被砍头,其中一人缺失了手和脚。此外,坑角还发现了两处散落的牙齿,发掘者推测,这应该是“当时被打掉的”。

    • ⏱ 2023-11-29 00:43:17
  • 📌 计划2001年开春解冻后发掘。结果盗墓者一直追踪着考古队的进展,趁夜间找到了墓穴位置,好在有村民发现异常,将此事报告给了考古工作站。于是,考古队决定赶在盗墓贼之前进行发掘

    • ⏱ 2023-11-29 00:48:21
  • 📌 放置完随葬品和人牲后,开始往墓穴里填土夯筑。夯填的过程中,还会埋入殉人和殉狗:到一半深度时,杀了一名两三岁的幼儿,将其头颅面朝下扣在了土中。到距离地面1米左右时,又杀了一名二十五岁左右的女子,将其头颅侧放在了填土内。对头骨和牙齿的鉴定表明,这名女子生前应该营养较好,属于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人群。根据发掘报告,共埋入四名成人和一名幼儿的头骨,但没有发现他们的身体,而且该墓周边也没有发现人祭坑或者无头尸坑。

    • ⏱ 2023-11-29 00:52:10

第十四章 西土拉锯战:老牛坡

  • 📌 这是上古时代的常态:并非所有的人类社群都会自动进化成更大的共同体和国家;事实是,多数会一直停滞无为,直到被强大的古国或王朝吞并,被强行裹挟进人类的“发展”大潮中。

    • ⏱ 2023-11-29 09:19:47
  • 📌 商人常见的杀人献祭自然不会缺席。一座边长约半米的三角形小坑,里面埋着三枚完整的幼儿头骨,但没有任何躯干骨和肢骨。填土经过夯打,头骨非常破碎,无法分辨性别,只能判断他们的年龄在两岁左右。这些幼儿可能是用来向铸铜设施献祭的,因为人头坑紧挨着一座大灰坑(88XLI2H6),从中发现了两块铜炼渣,说明铜炉应该在不远处。

    • ⏱ 2023-11-29 09:22:14
  • 📌 M1墓主缺头骨和右半身骨骼,有右小腿骨。从骨架观察,头骨及右半身骨骼应该在埋葬时就缺了,足骨有明显截断的痕迹。M2墓主是一名儿童,“坑内仅有两根小腿骨,有明显的截痕”。M3墓主的骨架缺上肢骨和肋骨等,发掘报告认为,下葬时尸体就已经不完整了。M4墓主的骨架缺右上肢骨、左股骨及其他小件。这是伴随商人而来的征服和残酷统治,自给自足的土著村落成为商人统治下的奴隶庄园。一方面,开采和运输铜矿石需要较多劳动力,怀珍坊的这些死者可能是被奴役和虐杀的本地劳工。另一方面,这些人仍然拥有比较正规的墓葬,墓穴里有几件简陋的随葬品,说明他们还生活在自己的村落和家庭环境中,死后也由亲人安葬。

    • ⏱ 2023-11-29 09:24:31
  • 📌 “妇某”的称呼专用于商族血统的后妃,比如著名的妇好。倘若是异族女子,哪怕成为商王宠妃,也不会享有这种称呼,比如末代商纣王宠爱的妲己,她来自“己”姓的苏国,而非“子”姓的商族,所以不能称“妇妲”。

    • ⏱ 2023-11-29 09:26:59
  • 📌 周昌经历了一系列遭遇和幸运。获释后,他开始积蓄力量,密谋翦商,并在其去世前一年,穷周族之全力向崇国发动进攻,终于攻灭了这个仇敌之国。

    • ⏱ 2023-11-29 09:28:48

第十五章 周族的起源史诗与考古

  • 📌 和商人的传说类似,周人的始祖也是未婚女子遇到神迹而生下伟大的儿子,但比起夏商两代的族源,周人史诗包含的信息量要多得多。可以说,从一开始,周族的来源就相对清晰可靠,不仅后世考古有发现周族开国三百年前的聚落,亦和文献中的很多记载有呼应。

    • ⏱ 2023-11-29 09:35:22
  • 📌 西周之后,人们还创造了那些更古老的半神帝王的“创世记”,比如黄帝和炎帝,嫁接和混淆了很多周族早期传说,造成了很多混乱。

    • ⏱ 2023-11-29 09:35:36
  • 📌 姜嫄曾经向神明献祭,祈求自己婚后能生育儿子。然后,她便踩到了上帝留下的巨大脚印(郑玄注疏说,是大脚印上的拇指部分),从而怀孕,最终顺利生下了一个儿子。姜嫄非常紧张:“还未结婚就生下孩子,难道是我的祭品没能让上帝满意才导致这结果吗?”她试图扔掉这个婴儿,结果一系列神迹保护着婴儿活了下来:被扔在小巷里,有牛羊来给他喂奶;被扔在平旷的树林里,结果遇到村民们来伐木;被扔在寒冰上,鸟群飞来用翅膀给他取暖。婴儿的哭声响亮,一直传到大路上,所以总会有人发现和照顾他。等到他能够爬行,就可以自己找食物吃了……

    • ⏱ 2023-11-29 09:36:24
  • 📌 同样是未婚生子,简狄繁衍出商族,姜嫄繁衍出周族。有学者认为,这是人类早期母系家族的表现:女子不出嫁,男子到外部落约会临时性伴侣,所谓生子“知其母,不知其父”。

    • ⏱ 2023-11-29 09:37:03
  • 📌 周人之所以强调后稷精于农业的形象,应该是为了强调自己和羌人旧邻的区别,让自己显得更为“进步”和“开化”。在畜牧和农业之间,后稷选择了优先发展农业。

    • ⏱ 2023-11-29 09:38:48
  • 📌 脱离姜姓有邰氏部族的生活圈后,后稷的后人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新的族姓——姬,以表示他们和姜姓群体的血缘关系已经足够遥远,可以通婚了。这就是后来建立周王朝的姬周族。

    • ⏱ 2023-11-29 09:41:53
  • 📌 先周墓葬还有两个特点:一,男人和女人下葬的姿势不同,男人俯身直肢,女人仰身直肢。二,有很多“斩肢葬”,死者的部分手或脚被砍掉,有些砍下的肢体放在了墓穴里。斩肢葬在仰韶半坡文化中曾颇为流行,从半坡到先周长达三四千年,中间经历过好几轮新石器文化更替,但斩肢葬却一直保留了下来。考古学者迄今还未能读解其背后的原因。

    • ⏱ 2023-11-29 09:43:36
  • 📌 在《诗经·生民》里,弃—后稷的结局只是家业兴旺,受上帝福佑,成为家乡颇有威信的长老。但到春秋,后人又创造出了更古老的、《诗经》里没有的尧和舜,于是,后稷的经历再被翻新,增添了更显赫的内容:尧帝闻知弃的才能后,举荐他担任“农师”,教导天下百姓农业;到了舜帝,则更受重用,还获得“后稷”的称号。

    • ⏱ 2023-11-29 09:44:52
  • 📌 但让后稷给尧舜效力,时间上很难对应。尧舜被安排在夏朝之前,而夏朝和商朝加起来有一千年左右,在这期间,周族首领却只传了十五代人。这样算起来,平均每代首领要在位七十年。这不符合常识。

    • ⏱ 2023-11-29 09:45:33
  • 📌 不仅是后稷,商族的始祖契也被拉进了这个半神伟人们的职场,成为大禹治水的助手。其实,周族和商族刚诞生时距离遥远,不太可能知道彼此的存在,其始祖更不会发生联系。只有到了西周,商周各自的始祖传说才被改编整理到一起,分享身份认同。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对失去王朝的商人的安抚

    • ⏱ 2023-11-29 09:46:14
  • 📌 春秋末年,孔子编辑《尚书》,他认为,那些最古老且可靠的半神帝王是尧、舜和禹,后稷和弃则是他们的部下,这构成《尚书》叙事的起点。以现代学术标准看,《尚书》中那些最古老的篇章,如尧、舜、禹及夏朝,都是不可靠的,只有到了商朝才开始有一些可信的内容,如《盘庚》。

    • ⏱ 2023-11-29 09:46:31
  • 📌 春秋时还出现了黄帝和炎帝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意思是说,黄帝住在“姬水”旁边,所以用“姬”姓;炎帝住在“姜水”旁边,所以用“姜”姓。这其实是把羌人和周人曾经的共生关系推到了更古老的时代:炎帝成了羌人的始祖,黄帝则成了周人、商人以及其他各族群的始祖。史学大家顾颉刚称这种现象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意思是说,越晚产生的传说,反倒在神谱里面越古老,就像人们堆柴堆,“后来者居上”。因为时代越晚,各族群的祖先传说就越是逐渐汇总到一起,这时,各自的先祖孰先孰后以及谁比谁厉害就成了问题。因此,为了制造更大范围的身份认同,就只能创作更古老的先祖,给各族群增添一位共同的始祖。先祖诸神的关系和谐了,世间各族群的关系才能和谐。

    • ⏱ 2023-11-29 09:47:23
  • 📌 这种创造各族共同祖先“黄帝”的工作,从春秋就已经开始。孔子编辑《尚书》时,比较谨慎,没有采用。但到西汉时,黄帝的故事已经有了各种版本。司马迁认为,这些都不太可靠,有学问的人不应该轻信它们:

    • ⏱ 2023-11-29 09:48:09
  • 📌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说,是后稷之弟台玺的儿子叔均继承了后稷的农耕事业,建立了一个“西周之国”:

    • ⏱ 2023-11-29 23:42:23
  • 📌 根据《诗经·生民》,姜嫄生后稷之后,应该还会继续生育,所以后稷会有同母弟弟台玺。台玺的台就是邰,说明他属于姜嫄的有邰氏部族,而台玺的儿子叔均自然生息在周原,并将其发展为“西周之国”。

    • ⏱ 2023-11-29 23:43:28
  • 📌 总结一下,“周地”只有一个,就是周原地区;但名为“周”的人群,则有三个:一,姜姓的周族。这是台玺和叔均的后人形成的族群,可能从夏代起就一直住在周原,到商王武丁时被剿灭。这里说的夏只是时间概念,夏朝并不能统治关中。二,武丁王分封的商人周侯之国,存在时间很短。三,后稷和不窋的后人形成的族群。他们从夏代就离开周原,迁入山林过戎狄的生活去了,但到商朝末期,又迁回周原(叔均后人曾经的生息之地),成为后世熟知的姬周族,并且灭商建立了周朝。

    • ⏱ 2023-11-29 21:20:03
  • 📌 周”字的甲骨文写作或,古文字学家认为,这是耕作的农田的形状,因后稷以来的周人擅长耕作,所以便用农田的造型来表示周。但这个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甲骨文是商人创造的,在商人眼里,西土的羌人是野蛮人,所谓周人的农业水平高也只是就西土的环境而言,和商王朝相比,他们的农业技术不值一提,商人不可能为远方蛮族专门造一个表示农业的字。

    • ⏱ 2023-11-29 21:24:01
  • 📌 大约是春秋以后,因为人们要创造更古老的帝王传说,叔均的地位又有了上升,成了神农。而在传说里,神农和炎帝经常被纠结为一个人,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从春秋始,人们创造的更古老的帝王传说(黄帝和炎帝)的素材主要来自后稷和叔均这伯侄二人,结果,后稷化身成了黄帝,叔均化身成了炎帝(神农)。甚至在有些版本里,黄帝和炎帝还成了兄弟,这又是后稷和叔均之父台玺关系的翻版。

    • ⏱ 2023-11-29 23:39:32
  • 📌 姜嫄生的这一对儿子,不仅分化成为两支周族,也被后世创造为黄帝和炎帝,成为整个华夏世界的共同祖先。这背后的原理是,自西周以来,姬周文化成为正统,他们的族源故事自然成为重新创作古史的首选素材。当然,其他东方部族的族源传说也会是素材,但地位远不如周族始祖化身那样处于核心地位。

    • ⏱ 2023-11-29 23:41:28

第十六章 成为商朝爪牙:去周原

  • 📌 不过,司马迁写《史记》时,商朝灭亡已经有一千年,他对商朝的描写难免会有些走样。在甲骨卜辞里,商人崇拜的并不是天,而是上帝;到西周,人们才把天和上帝等同起来。所以,还原到武乙时代,他殴打和射猎的是商人敬畏的上帝。

    • ⏱ 2023-11-29 23:47:41
  • 📌 商朝希望招募一个仆从部族,让他们定居到周原,充当商朝的附庸和马前卒。这才是姬周族来到周原定居的根本原因,因而也是周人灭商后不愿再提起的黑历史。

    • ⏱ 2023-11-29 23:49:52
  • 📌 在后世周人的史诗里,亶父被尊为“大王”(太王,古老的王),他迁居岐山之阳的周原,也被描述成周人“翦商”事业的开端: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诗经·鲁颂·閟宫》)

    • ⏱ 2023-11-29 23:54:28
  • 📌 新娘大任给季历和周族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她生了一个叫周昌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文王。母亲对儿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周昌成长的环境,肯定兼有商和周两种文化氛围,尤其是自幼就可以说商朝语言,书写商人的文字,甚至晚年还沉迷于占卜和易卦占算,这应该都和母亲带来的文化影响有关。

    • ⏱ 2023-11-29 23:59:31
  • 📌 “周祭”是商代第二十四王祖甲最先发明的,被董作宾先生称为商人的“新派”宗教。但祖甲死后,旧宗教迅速回潮,直到末代二王帝乙和帝辛(纣王)时期,新派的“周祭”才算正式确立下来。新派宗教甚至不仅称先王为“帝”,也称在世之王为帝,所以商朝末代两王的称号分别是帝乙和帝辛(纣王)。按照商人的传统宗教,这肯定触犯了天界上帝的独尊地位,几乎是大逆不道的僭越。

    • ⏱ 2023-11-30 00:01:28

第十七章 周文王地窖里的秘密

  • 📌 周昌开始脱离征战厮杀,由长子伯邑考和次子周发(后来的武王)更多地承担军事工作。

    • ⏱ 2023-11-30 09:18:19
  • 📌 伯邑考的名字比较奇怪。其实,这背后有很多隐情。他原名应该叫邑。“伯”,表示他是嫡长子,这是周人的家族排行用语(伯仲叔季);“考”,意为父亲,但伯邑考没有后嗣,实是后世周王室祭祀时对他的尊称。从这个不同寻常的称呼也可以看出来,他本应是周昌的继承人。

    • ⏱ 2023-11-30 09:19:07
  • 📌 伯邑考之死是商周关系的重要转折,让文王的翦商决心从此不可动摇。

    • ⏱ 2023-11-30 09:19:39
  • 📌 周昌对此还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他不仅学习商人的甲骨占卜,还改造了易卦预测技术,创作了《易经》文本。

    • ⏱ 2023-11-30 09:22:08

第十八章 《易经》里的猎俘与献俘

  • 📌 商与周的这种关系,从古公亶父晚年开始,历经季历和周昌两代人,甚至可能持续到灭商之前的周武王初年。同期的商朝,则经历武乙、文丁、帝乙(小乙)和帝辛(商纣)四代商王,跨度超过五十年。在史书和文献里,周人的这段历史被抹去了,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和这段历史一起被遗忘的,是商朝的鬼神血祭文化。自周朝建立,人们的记忆里便再也没有了那个血腥、恐怖而漫长的年代,“历史”成为一连串古代圣王哺育和教化群氓的温情往事。但即便如此,仍有些蛛丝马迹被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文王周昌创作的《易经》。周昌一直生活在暗黑的商代,没能等到商朝灭亡便已死去,但他在《易经》里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记录,其中就包括商人的血祭仪式和周族充当人牲捕猎者的经验。

    • ⏱ 2023-11-30 09:24:44
  • 📌 《易经》里为何会有这么多周人生活的真实记录?这便涉及周昌创作《易经》的目的:研究各种事物背后的因果联系,最终建立一套翦商的理论和操作方法。

    • ⏱ 2023-11-30 09:27:29
  • 📌 除了捕俘经验,《易经》的内容更多是有关如何捆绑和养活羌俘的,既要保证他们不能逃跑,也要让他们不至于因为伤痛和饥饿而死。暌卦九四爻中有“交孚”二字。甲骨文的“交”字,写作,像人的双腿呈交叉之形,所以“交孚”可能是指在押送途中宿营时,要把俘虏的双腿捆绑起来以防止其逃走

    • ⏱ 2023-11-30 09:30:27
  • 📌 六二爻为“系小子,失丈夫”,即捕获并捆绑了男童,但成年男人逃跑了。六三爻则相反,“系丈夫,失小子”。周人捕俘经常是偷袭羌人的部落和家宅,所以捕猎对象会有成年男女和老弱妇孺各种人。

    • ⏱ 2023-11-30 09:31:56
  • 📌 因为结怨太多,周族人也会遭到其他部落的报复,导致他们时刻生活在惊惧的警戒之中。这在《易经》中也有反映。比如,蒙卦上九爻曰:“不利为寇,利御寇。”意思是说,不利于入侵别人,但有利于防御别人的入侵。再如,鼎卦九二爻曰:“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意思是说,我的仇人生病了,无法来攻击我,占算的结果吉利。

    • ⏱ 2023-11-30 09:33:16
  • 📌 周昌先占卜:“殷商的箕子要驾临(周原),会被他逮捕吗?还是可以侍奉他?”接着,周昌又在名“斿尔”的地方占卜:“让南宫邰负责吧?”这条关于箕子的卜辞,学者一般解释为:周武王灭商后,箕子来到关中投降周朝时,周武王占卜应如何接待。但这种解释未必成立。据《史记》,箕子是商纣王的近亲(后世注家说是庶兄或者叔父)。在周武王伐商之前,箕子曾经触怒纣王,被关进了监狱,靠装疯才活下来(“乃被发佯狂而为奴”)。而据《尚书·洪范》,周武王灭商、进占殷都之后,“命召公释箕子之囚”,还当面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从《史记》和《尚书》的这些内容来看,刚占领殷都时,武王和箕子已经有交往,按理说不需要箕子舍近求远,再到关中投降一次。

    • ⏱ 2023-11-30 09:35:49
  • 📌 坎卦曰:“有孚,维心,亨。”意思是说,掏出俘虏的心脏,烧熟后献祭。心脏是人体供血中枢,古人对其非常重视,认为是人的心智和魂魄集中之地,最适合敬献神灵。比如,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的人祭仪式就最为重视剖心献祭。除了坎卦,《易经》其他卦也有用人心献祭的记载。《史记》亦记载,商纣王“剖比干,观其心”。看来,这种行为在商人献祭中比较常见。

    • ⏱ 2023-11-30 09:37:36

第十九章 羑里牢狱记忆

  • 📌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史记·殷本纪》)

    • ⏱ 2023-11-30 21:30:07
  • 📌 初六爻曰:“习坎,入于坎窞。凶。”“坎窞”,说明牢房是很深的地穴。殷墟考古发现过很多较深的储藏窖穴,往往宽一米多,深五六米,而关押犯人的可能会更宽大一些,并在地面加盖屋顶,有窗户给窖穴内的犯人投放食物。

    • ⏱ 2023-11-30 21:34:00
  • 📌 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胏”是骨头上的干肉;“得金矢”,是说居然吃出了铜箭头。这很可能说的是被射死的人牲的主要部位被烹饪献祭,下脚料(肉皮和筋骨等)则被送到监所充作犯人的食物,而且给犯人(候补人牲)吃的都是干肉,没有经过烹饪。“利艰贞,吉”则是说这一爻适合用来占算艰辛的生活,结果是吉利。到六五爻,内容还是吃干肉:“噬干肉,得黄金。”黄金指黄色的铜,应是被杀者身上佩戴的某种小铜饰。

    • ⏱ 2023-11-30 21:35:45
  • 📌 《史记》说,纣王曾讨伐苏国,苏国国君被迫将公主妲己进献商纣,结果妲己成了纣王宠妃。这个被迫贡女的说法,可能只是为了突出商纣好战且好色的独夫形象,未必可靠,但妲己确实来自苏国

    • ⏱ 2023-12-01 09:36:42
  • 📌 在后世的演义文学中,苏妲己是可怕的狐狸精,一心谋害周昌,而真实的历史很可能是,苏妲己才是让周昌获释出狱的关键因素。这段恩情对于周族非常重要,妲己虽背负诸多恶名而死,但周人夺取天下之后,武王还是重用了她的家人。纣王自杀后,商朝并未完全灭亡,周武王指定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继续在殷都担任商王。这个武庚很可能就是苏妲己生的。周人对苏氏家族的倚重,和后世的演义文学可谓大相径庭。

    • ⏱ 2023-12-01 09:22:09
  • 📌 至于周昌,他在狱中修炼的易卦占算能力,此时则在商人上层引起关注,经常有显贵请他算命。《易经》的六十四卦体系不涉及沟通鬼神和先王之类,不仅避免了僭越之嫌,而且解释空间也大。周昌又是来自西土的异族酋长,这种陌生的身份也可能会使商人对其颇有新鲜感。

    • ⏱ 2023-12-01 09:22:15

第二十章 翦商与《易经》的世界观

  • 📌 《易经》记载的猎俘和人祭完全超出了后人的想象,那么,周昌为什么记录这些?难道他就是想要写一本日记或者回忆录?卦爻辞纷繁杂乱的现象背后,其实是周昌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探索,通过卦象排列组合的变化,他发现,现有的世界秩序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改变的。尤为重要的是,商朝的统治也是如此。

    • ⏱ 2023-12-01 09:23:13
  • 📌 先说最古老的所谓伏羲“八卦”。有四对卦,分别是乾和坤,坎和离,震和艮,巽和兑;各有代表图案,被称为“卦象”,由三根表示阴阳的“爻”组成,一根直线代表阳爻,两段半截的线代表阴爻。

    • ⏱ 2023-12-01 09:25:35
  • 📌 再来说六十四卦。卦象由两个八卦上下重叠组成,一共有六十四种,都有六个爻。假如是两个八卦的乾叠加,就仍叫乾卦,以此类推。但不一样的八卦互相叠加,就需要起新的卦名了,比如,震下坎上,叫屯卦,卦象是;坎下艮上,叫蒙卦,卦象是。

    • ⏱ 2023-12-01 09:25:18
  • 📌 用草棍占算的阴阳八卦体系,和华北地区自龙山时代以来的甲骨占卜体系,是分庭抗礼的关系,很难说哪一种出现得更早,因为甲骨容易保存下来,但草棍占算不容易留下遗物。

    • ⏱ 2023-12-01 09:24:56
  • 📌 六十四卦的每个卦都有一条简短的解说词,这被称为“卦辞”;相对的,卦里的每个爻也都有一条“爻辞”。概而言之,《易经》是由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组成的。

    • ⏱ 2023-12-01 09:27:26
  • 📌 从孔子时代以来,解读《易经》的著作很多,但因为没有甲骨文知识的基础,所以搞错了很多基本概念,这些“算命技术”自然也就成了无根之木。而用甲骨文和商代考古知识研究《易经》的,高亨先生可谓开先河者,他的著作《周易古经今注》就是只讨论文王的《易经》,而不涉及东周时人写的《易传》,以避免让后世的误解逆行侵入商代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本书算是在高亨先生开创的方法基础上的一种继续。

    • ⏱ 2023-12-01 09:29:54
  • 📌 不过,《易经》的卦并非都是军国大事,有些卦看上去只是些偶然的、彼此无关的日常小事,各爻之间也看不出,至少我们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关联。

    • ⏱ 2023-12-01 09:30:40
  • 📌 甲骨文的这些刻辞不太复杂,背后的原理也很简单,基本不涉及事物的因果关系:先是给诸神献祭并询问问题;然后,诸神的回答就会传递到甲骨的烫纹上;最后,占卜者将其解读出来。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单一的因果叙事:诸神的决定是因,表现到人间就是果,甲骨占卜是读取这种因果关系的工具。至于人类有时候占卜错了,那也是误读了神的旨意,错在人而不在神。

    • ⏱ 2023-12-01 09:31:31
  • 📌 但六十四卦则与此不同,它的原理更复杂。它认为,世间的一切并不都是由神直接决定的,而是各种事物会发生互相影响并形成一种因果发展的链条,其对应的就是卦里六个爻的阴阳顺序。换句话说,对于每一个主题的卦,周文王都需要找出与之相关的六个事件或现象作为六条爻辞,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因果发展链。而且,事物的因果关系不会只有一种模式。在某种环境下,甲是乙的原因,而在另一种环境下,则可能变成乙是甲的原因,甚至原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孤立事件,在另一种时空环境下也可能会发生联系。

    • ⏱ 2023-12-01 09:32:01
  • 📌 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可变的,六爻的不同组合对应着不同的卦象,哪怕只变换一个爻,也会变成另一种卦象,这就是“易”,变易无常。由此,六十四卦就是文王对可能性做出的六十四种探索和六十四个模型。或者说,文王是在用各种无常的可能性重新组织世界,重组头脑中的各种认知。

    • ⏱ 2023-12-01 09:32:27
  • 📌 《易经》中还有一处“含章”,出自姤卦九五爻: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以杞包瓜”的意义难解,但其重点是“瓜”;“含章”,传统解释是瓜上有花纹;“有陨自天”,是说这只瓜从天上落下来摔碎了。按照高亨的解释,姤卦九五爻是个隐喻,意思是说商朝就像是一只有花纹的瓜,不堪一击,落地即碎。

    • ⏱ 2023-12-01 09:35:12
  • 📌 《易经》并非文王专门编写的算命教材,而更像是他自己的练习簿,所以内容驳杂,有大量的私人琐事。从萌生翦商之念始,文王就反复将其代入和推算,并随时验证、修订和增补,希望总结出一套最精确的占算方法,而最终目的,当然就是在消灭商朝的战争里运用这套预测技术。

    • ⏱ 2023-12-01 09:35:49
  • 📌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乾卦里集中出现的意象是龙。从夏朝—二里头文化以来,龙都是王者的象征。初九爻的“潜龙勿用”是说,龙弱小,潜伏于水下,无所作为。这说的是商族崛起之前的状态,后面的龙则已经活跃在天地之间:“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九二爻和九五爻都有“利见大人”,可能是隐喻周昌或者周族两次见到商王并受到重视。九三爻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可能说的是周族人兢兢业业地侍奉商朝的状态,也可能是说商朝先王奋发有为时的状态。到上九爻的“亢龙有悔”,则已经可能是在说商朝虽已强大到极致,但其根基不稳固,埋藏着衰亡的隐患。

    • ⏱ 2023-12-02 21:59:53
  • 📌 上六爻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则可能是预言周与商最后的决战,隐喻商朝(龙)将喋血原野;最后的用六爻“利永贞”是结论,说明翦商事业大有前途。

    • ⏱ 2023-12-02 22:01:42

第二十一章 殷都民间的人祭

  • 📌 此后的三千年里,史家有关殷都的记载,大都只是些不准确的只言片语。而《封神榜》一类的小说,则试图用想象力描绘晚商那座伟大的城,甚至还经常把殷都和朝歌混为一谈。

    • ⏱ 2023-12-03 22:43:43
  • 📌 在殷都存世的二百多年间,商人族邑的人祭、人奠基和人殉坑越来越多。对商人来说,在聚会典礼上杀戮异族,不仅仅是给诸神奉献祭礼,也是让围观者获得精神刺激和满足的“盛宴”。比如,多处人祭坑留有蓄意虐杀的迹象,尤其当人牲数量不足,献祭者还会尽量延缓人牲的死亡,任凭被剁去肢体的人牲尽量地挣扎、哀嚎或咒骂。这种心态,跟观看古罗马的角斗士表演有相似之处。

    • ⏱ 2023-12-03 22:46:15
  • 📌 1958年,大司空村的考古还只是发掘了很有限的范围便匆匆让路给了棉纺厂的建设。由于被厂区叠压,此后的发掘工作非常零碎。

    • ⏱ 2023-12-03 22:48:21
  • 📌 所以,剩下的可能性就是,这些建筑的主人拥有较多奴隶,在建筑房屋时会使用一些奴隶的幼儿作为童牲。但即使一次搜罗十名婴幼儿也需要比较大的奴隶人口基数,考虑到C区几乎每座房子下面都有多名童牲,可见大司空村的贵族们保有的奴隶数量相当可观。

    • ⏱ 2023-12-03 22:49:19
  • 📌 祭祀坑H407,属于殷墟一期,时间上限是盘庚王在洹河北岸建都,最晚可能到武丁王在洹河南岸营建新王宫,坑内埋有四名成人和一名儿童的尸骨,能鉴定出两名男性和一名女性,其中,男性B的头和右臂被砍掉,儿童E的右腿被砍掉,不明性别的成人D的骨骼残缺更多。发掘者推测,这些被献祭者可能属于一个或两个家庭。同属殷墟一期的,还有尸骨灰坑H431,坑底有一具八岁左右儿童的尸骨,两条大腿被砍去,此外,坑内还埋有成年人的零碎肋骨以及各种生活垃圾残留。这些迹象表明,该坑并非严肃的祭祀坑,只是抛尸被虐杀者的垃圾坑。零碎的肋骨显示,附近居民可能有食人的习惯

    • ⏱ 2023-12-03 22:49:58
  • 📌 祭祀坑H310(殷墟三期)则保留着更恐怖的一幕。这座坑的坑壁陡直规整,里面埋有一具被砍掉两条小腿的尸骨,趴在坑壁上——很可能他被扔到坑内的时候还没有死,甚至试图爬出去,直到以这种姿势被活埋。

    • ⏱ 2023-12-03 22:50:33
  • 📌 H278(殷墟四期)是一座规范的祭祀坑,也保留着虐杀的现场。坑中埋有一具成年男性尸骨,怀中紧抱一具幼儿尸骨。成年男性被从腰部砍断,下半身和上半身并排放置,大腿和小腿被紧密折叠在一起,脚跟紧贴骨盆;上半身只剩头部和残缺的两臂,颈椎、肋骨和一只手被砍掉,但他仍用残余的胳膊紧抱幼儿。幼儿的小腿和小臂也都被砍掉。显然,在面临杀戮时,这名男子不愿交出幼儿,杀祭者也不愿立刻杀死他们,而是逐次砍掉他们的腿脚,更对这名成年男性实施了剔剥肢解

    • ⏱ 2023-12-03 22:50:54
  • 📌 大司空村的发掘报告给我们展示的,不只是商代人祭的血腥,屠剥人牲固然是献祭者给诸神和自己加工食物的过程,但献祭者似乎也喜欢观赏人牲被剁去肢体后的挣扎、绝望和抗争。献祭是一种公共的仪式和典礼,从这种血腥展示中获得满足感的,应该不只是使用刀斧的操作者,更还有大司空村从贵族到平民的广大看客。

    • ⏱ 2023-12-03 22:54:22

第二十二章 纣王的东南战争

  • 📌 该墓使用了六人殉葬。棺木右侧的A是一名少女,头被砍下,人头位置放了一件青铜甗,里面盛着她的头颅

    • ⏱ 2023-12-04 09:17:54
  • 📌 为何要把人头放在蒸锅里,难道是蒸熟的吗?通常,殷墟出土的其他人头大都是光润的棕黄色,头骨断茬呈锯齿状,但刘家庄北M1046铜甗里的这颗却颜色灰暗,断茬整齐,说明人头已经被蒸熟。在这之前,考古队曾在王陵区M259贵族墓发现随葬铜甗中装着人头,但当时没有在意,认为它可能是偶然掉落进去的。而刘家庄北的M1046再次出现这种现象,说明殷都确实有蒸食人头的做法。

    • ⏱ 2023-12-04 09:18:06
  • 📌 一位叫“无敄”的夷人首领成了商朝俘虏,被纣王“宜”和“咸”。“宜”,甲骨文字形像案板上放着切碎的肉,即剁成肉酱;“咸”,甲骨文字形像钺和一张嘴,表示剁肉吃。看来,这位“无敄”和“梅伯”的下场一样,被剁成肉酱吃掉了。

    • ⏱ 2023-12-04 09:22:35
  • 📌 尸体旁边大都有一小块石头,他们可能是被石块击打头部而死,很多头骨有裂痕和破损。

    • ⏱ 2023-12-04 09:25:35

第二十三章 姜太公与周方伯

  • 📌 文王周昌一度靠易卦预测技能受到纣王的赏识,他在殷都的儿子们应该也颇为显赫。甚至,他可能就是在这里结识他的事业合伙人吕尚,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姜太公”的。但是,随后发生的伯邑考被杀祭事件,成为商周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周族不可逆转地走上了灭商之路

    • ⏱ 2023-12-04 09:26:37
  • 📌 有一天,他在渭水之滨垂钓,因遇到周文王而受重用。文王说,“我家先君太公(文王祖父亶父)在世的时候,一直盼望可以有你这样的人振兴周邦”,所以,称吕尚为“太公望”,所谓“吾太公望子久矣”。这里的“太公”并非指吕尚,而是文王的祖父,只是后世将错就错,衍生出“姜太公”以及知名度较低的“吕望”这样的称呼

    • ⏱ 2023-12-04 09:27:43
  • 📌 从战国到秦汉,有不止一种文献提及,吕尚曾经在殷都当屠夫,有人说是屠牛,也有人说他只是“屠佐”,也就是屠夫的助手,地位更低。不过,秦汉时人已不知殷都在何处,结果就写成了“朝歌”:“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

    • ⏱ 2023-12-04 09:28:58
  • 📌 这样,我们也就能理解商王为何要频繁地举行杀牲祭祀了,这不仅是向诸神和列祖列宗贡献餐食,也是满足王族成员酒肉之欲的盛大宴会。从武丁朝的甲骨卜辞可见,商王动辄举行数十甚至上百头牛的大祭祀。而《史记》记载的商纣王的荒淫无度和酒池肉林(“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其实正是典型的商王祭祀场面,并不专属于纣王。

    • ⏱ 2023-12-04 09:30:54
  • 📌 《史记》记载,在周昌的臣僚向纣王进贡大量礼物后,纣王开恩赦免了周昌,为表忠心,周昌又向纣王贡献了一块“洛西之地”,于是,纣王赐周昌弓矢和斧钺,授西土征伐之权,称号为“西伯”。

    • ⏱ 2023-12-04 09:33:12
  • 📌 《史记·殷本纪》还说,周昌获释之后,“献洛西之地”请求纣王不再使用“炮烙之刑”,“纣乃许之”。这实乃后世的一种道德叙事,并不符合当时的规则。纣王时期的一大特点是,不仅杀祭异族人牲,也用商人贵族献祭。前述殷墟后冈H10祭祀坑就埋有数十具贵族尸体,而且填土中亦有大量炭灰和烧过的骨头。此外,还有史书记载的纣王杀戮王朝重臣并让人吃掉的行为,所谓“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

    • ⏱ 2023-12-04 09:34:48
  • 📌 这自然会在商人显贵和周族等附庸上层引发极大恐惧,形成纣王残暴的种种传闻。然而,到西周后,人们已经忘记商人的鬼神血祭文化,只剩纣王个人的种种荒淫故事保留了下来。

    • ⏱ 2023-12-04 09:35:32
  • 📌 伯邑考被杀祭,未见《史记》等比较正统的史书记载,主要见于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 ⏱ 2023-12-04 09:41:36
  • 📌 但是,根据考古和甲骨文展现的商人的宗教祭祀实践,伯邑考被烹杀和吃掉却又是完全正常的。有学者认为,纣王把人肉酱赐给臣下,是商人传统的一种结盟(兼人祭)仪式,这次把伯邑考的肉酱赐给周昌,应当是册封周昌为“周方伯”典礼的程序之一。

    • ⏱ 2023-12-04 09:43:10
  • 📌 艮其背,不获其身”,则应当是说伯邑考的背部被剖开。当时的“菹醢”,要先肢解,再把一些肉质较好的部位剁成肉酱。

    • ⏱ 2023-12-04 09:46:57
  • 📌 无论怎样,伯邑考被献祭,对于他的父亲和弟弟们来说,是一次极为惊悚的经历,但纣王显然对此深表满意:周方伯家族为商朝的先祖诸神贡献了祭品,还和献祭者一起吃下祭肉,一定会获得先王诸神的福佑。换句话说,在纣王看来,周邦正在从蒙昧走向开化,在商朝的天地秩序里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位置。

    • ⏱ 2023-12-04 13:22:53

第二十四章 西土之人

  • 📌 吕尚垂钓渭水遇到文王,是旅程的结束。周人需要隐瞒吕尚来自殷都的事实,必须给他制造一个更安全的来历。这可能是垂钓故事的由来。在文王的翦商事业中,吕尚加盟最晚,却是最重要的智囊谋士。《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吕尚给文王提供的主要是用兵的权谋和从内部颠覆商朝的分化瓦解之策。

    • ⏱ 2023-12-04 13:25:01
  • 📌 帝乙和帝辛(纣王)两代商王曾革新商族传统宗教,把先王甚至自己抬升到“帝”的地位。对此,周昌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在他的观念中,上帝高居天界,和尘世中人,哪怕是商朝先王或周族先公都不能有丝毫混淆。从这个维度说,周昌更像是推行了一场比较彻底的“一神教”改革。

    • ⏱ 2023-12-04 13:27:26
  • 📌 在称王的同时,周昌给自己定了“文王”的尊号。用文和武作为王的称号,也是从商朝模仿而来。

    • ⏱ 2023-12-04 13:29:42
  • 📌 在《圣经·旧约》里,以色列长老摩西带领族人逃出埃及之后,多次获得犹太教上帝的当面指示,使以色列成为上帝的立约之民,把族人带往上帝的应许之地。文王周昌自殷都返回之后,则把商人的上帝阐释成普世的上帝,从而使自己成为上帝在周族和人间的代言人。这两位通神者都改变了各自的文明;所不同的是,摩西是把上帝和特定族群绑定,文王则是解除上帝和特定族群的绑定。

    • ⏱ 2023-12-04 13:29:58
  • 📌 文王对于“飞鸟”的奇怪态度,应该和商族人对鸟的崇拜有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认为,鸟是商族的保护神,为上帝传递消息的信使,所以在甲骨卜辞的记载中,商王经常用牲畜及人牲向“鸟”献祭。而这显然会让心存翦商之念的文王产生疑心和恐慌,把飞鸟视作凶险的信号,所谓“飞鸟遗之音”,即是担心鸟类会察觉到自己的谋逆行为,并用某种方式传递给商纣王

    • ⏱ 2023-12-04 13:33:02
  • 📌 在商朝上层,文王的内线应该不止箕子,如前文所述,可能还有苏妲己和王子武庚,但《易经》中并没有出现他们的名字,至少没有公然出现。这也可能是文王用了某种后人看不懂的隐语来指代。相比于箕子而言,苏妲己和武庚更需要保密。

    • ⏱ 2023-12-04 13:35:25
  • 📌 从现代人的视角看,文王周昌为翦商而推演的“理论”,或许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一,宗教的,即他对商人“上帝”概念的重新诠释和利用。文王的身份类似犹太教的摩西、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身兼部族政治首领与神意传达者两重职能。二,巫术的,即他在《易经》里对商朝施展的各种诅咒、影射与禳解之术。在上古初民时代,这些行为往往和宗教混杂在一起,不易区分。三,理性的,或者说世俗的,即各种“富国强兵”的策略和行师用兵的战术。

    • ⏱ 2023-12-04 13:36:03
  • 📌 文王受命第六年,灭崇侯虎的崇国。在史诗《皇矣》中,崇国受到了上帝的诅咒,他命令文王:“召集你的同盟,集合你的族人,带上你攻城的钩梯和冲车,去攻打崇国的城墙!”

    • ⏱ 2023-12-04 21:31:29
  • 📌 攻灭崇国当年,文王在崇国境内的丰地营建了新都城,位于老牛坡遗址以西50公里处的沣河西侧。比起周原,丰京更容易控驭关中盆地,也更便于进攻东方的商朝。征服多个方国后,周族人也就变成了统治阶级,被征服者缴纳的贡赋足以养活他们,故而也就可以从农牧业的劳作中解脱出来,一心操练战争技能。

    • ⏱ 2023-12-04 21:32:35
  • 📌 文王留给儿子的,是一个和十年前完全不同的周邦,它已经占领整个关中,可能还有晋南和河南地区的一部分,此外还有若干个方国盟友以及隐藏在殷都宫廷里的纣王反对派。但即便到此时,周邦和商朝也还没公然决裂,纣王也还在容忍,甚至是纵容这个西陲番邦的种种危险行径。孔子曾说,周邦已经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二,但还是臣服于殷商,这可以叫“至德”!

    • ⏱ 2023-12-04 21:33:28

第二十五章 牧野鹰扬

  • 📌 继位后短短数年,武王周发就攻灭了殷商王朝。而决定这次王朝更替的“牧野之战”,闻名千古。但后人很少知道的是,武王对于翦商事业其实高度紧张。成年后,他一直患有严重的焦虑和精神障碍,也许是青年时代的殷都之行和兄长的死对他造成的刺激太过强烈(这是史书缺乏记载的一环),使他后半生都无法摆脱失眠和噩梦的困扰。

    • ⏱ 2023-12-04 21:34:19
  • 📌 武王最信任的臣僚,首先是岳父吕尚,自然由他继续担任武王之“师”,负责和商朝有关的一切事务;其次是弟弟周公旦,武王的主要助手。

    • ⏱ 2023-12-04 21:35:21
  • 📌 还有一次,武王梦到翦商计划泄露,纣王大怒,从梦中惊吓而醒,再次派人叫来弟弟周公旦,对他谈起了心中的恐惧,说盟友实力弱小,还没做好准备,周邦现在无力和商朝展开决战,当初父亲称王及反商的计划会不会过于不自量力。

    • ⏱ 2023-12-04 21:36:00
  • 📌 兄长周发频频被噩梦缠绕,但周公其实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尝试用梦来缓解。他宽慰周发说,母亲大姒曾梦到殷都生满荆棘,这是上天降下的商人将亡之兆,所以,虽然上帝享受了历代商王的祭祀奉献,但他不会因这种小小的实惠而偏袒商王。

    • ⏱ 2023-12-04 21:36:38
  • 📌 武王讲话还强调了商纣的一个罪行,说他不愿举行祭祀,从而得罪了上帝和商朝历代先王: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遗厥先宗庙弗祀。……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上帝弗顺,祝降时丧。这就是莫须有的指控了。纣王继承的正是其父帝乙制定的常态化“周祭”制度:用固定的祭祀日程表祭祀历代先王,哪怕王不在京城,也会有祭司代为奉献祭品;上帝(原本)只是商人的神,即使帝乙和纣王的“周祭”里没有安排上帝,但按照商人的宗教理念,奉献给先王的祭品自然有上帝的一份。但武王必须指控纣王不敬神。因为在上古时代,这是最大的罪恶。既然要把商纣定义为万恶的独夫,他就肯定有这一条罪状。由此,周武王的“反叛”便有了宗教合法性:他是代表天上的上帝和诸神(历代商王)惩戒纣王,正所谓:“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

    • ⏱ 2023-12-04 21:39:13
  • 📌 商王杀重要人物献祭时有一套完整流程,剖胸取心和熏烧献祭发生在中间阶段,最后才把人牲剁成肉酱。伯邑考当年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完整过程。还有些史料记载,连比干怀孕的妻子也难逃一死,甚至腹中胎儿还被扯出来让纣王检视:“纣剖比干妻以视其胎。”看来,纣王杀贵族往往是全家,在《泰誓》里,武王就是这样抨击他的:“敢行暴虐,罪人以族。

    • ⏱ 2023-12-04 21:40:17
  • 📌 商纣末年,殷都贵族们已经处于一种难以置信的恐怖之中,因为即便在以鬼神血祭为常态的商文化里,也少有纣王这种热衷用显贵献祭的做法。可能这才是商朝失控和灭亡的直接原因,周人的威胁原本不值一提。

    • ⏱ 2023-12-04 21:40:54
  • 📌 商军主力毁于牧野一战,武王的西土联军则只有轻微的损失,而且还获得商人“谋逆”部族的投诚。在史书中,这些与周人暗通款曲的商人氏族一直隐藏在迷雾中,从未被列举出姓名。

    • ⏱ 2023-12-04 21:45:00
  • 📌 此时,纣王已随败兵逃回殷都,然宫廷秩序已荡然无存,他也没有了纠合兵力再战的信心。不过,纣王采取的是另一种对抗方式,傍晚时分,他登上储藏宝物的“鹿台”,把贵重玉器堆在身边,佩戴五枚“天智玉”,点火自焚而死。

    • ⏱ 2023-12-04 21:45:34
  • 📌 纣王焚身而死,后世人大都将其理解为一种走投无路的自绝。其实,按照商人的宗教理念,这是一场最高级的献祭——王把自己奉献给了上帝和祖宗诸神。商朝开国之王成汤(天乙)曾经试图这样做,而商纣王则首次实践了它。纣王曾给诸神贡献过王族和方伯,现在他贡献了自己,带着人间最珍贵的宝玉升往天界,成为具有上帝神性的“帝辛”,然后,他自然要给叛逆的周人降下灭顶之灾。

    • ⏱ 2023-12-04 21:46:02
  • 📌 纣王的两名宠妃已上吊自杀,其中一个是妲己。没人知道她们是否自愿。按照同样程序,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将其头悬挂在小白旗下。

    • ⏱ 2023-12-04 21:47:06
  • 📌 四月二十二日庚戌,清晨,武王在殷都周庙举行盛大的燎祭。乘车驾到之后,他站在宗庙南门外,由史臣向上帝宣读献祭的通知,请上帝莅临飨宴。先是给一百名“大亚臣”(纣王死党,高级武官)换上专门的祭服(“佩衣”),由武王亲自献祭。执行的方法是“废”,就是砍断手脚,任其在血水中翻滚、哀嚎——他们的叫声要上达天听,这样上帝才会满意地享受祭品。

    • ⏱ 2023-12-04 21:50:03
  • 📌 换句话说,在翦商的过程中,武王自己也完成了商化。

    • ⏱ 2023-12-04 21:50:31
  • 📌 王位兄终弟及,这在商朝很常见,武王有这种考虑也不算出格。但武王的兄弟很多,都已经接受过翦商战争的锻炼,而周公旦并不以勇武著称,为何会被武王选择为继承人?可能主要是因为他的自信:周公对上帝和鬼神有自己一套基于“德”的理解,曾无数次用这套理论宽慰从噩梦中惊醒的兄长。

    • ⏱ 2023-12-04 21:52:16
  • 📌 儒家经典《尚书·金滕》载,在武王病危期间,召公奭和毕公高提出,应当为武王举行祭祀,请天界的周先王们施加福佑,延长武王的生命。但周公反对,认为不应当让先王们为此忧心。然后,周公却在私下举行了另一场祭祀,而他自己就是候选的祭品。

    • ⏱ 2023-12-04 21:52:39
  • 📌 周公的这次自我献祭仪式,看上去奉行的并不是周公自己提倡的神用“德”衡量人间的理念,而属于典型的商人宗教逻辑:凡人用祭品(包括物品和人)奉献给神,以换取神的开心。也就是说,在面临重大而艰难的抉择时,周公的做法更保守,或许他认为,更古老的宗教观念可能更灵验,也更实用。周公把自己献祭给诸神,和纣王走投无路中的自焚原理相似,但他并没有当场自杀,而是“归俟尔命”,等待诸神接走自己。这简直是对诸神法力的某种试探,很难说他虔诚地奉行了商人的宗教理念,反而有些侥幸和“伪善”。不过,这只是刚刚对宗教萌生怀疑的周公迈出的第一步,这时的他还未建构起一套新的世俗道德逻辑。

    • ⏱ 2023-12-04 21:53:24

第二十六章 周公新时代

  • 📌 辅政期间,周公平定了叛乱,还实行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来巩固新生的周王朝,比如,拆解商人社会,分封周人诸侯,等等。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但后世已经完全忘却的举措,就是废止商朝的人祭文化。

    • ⏱ 2023-12-04 21:54:58
  • 📌 周公带兵东征,首先指向殷都。史书没有记载战争过程,只提到殷都发生了大混乱和溃败,“三监”被俘虏,为首的管叔周鲜被处死,蔡叔、霍叔被褫夺封爵,终身囚禁;商王武庚则逃亡到北方,被追兵杀死。

    • ⏱ 2023-12-04 21:57:00
  • 📌 而蜚廉则在失败后逃到海边,仍被追杀,最后族人被周朝强制迁徙到西土,后来繁衍出秦族和秦国。

    • ⏱ 2023-12-04 21:57:51
  • 📌 商王朝虽然已经成了历史,但周人对商朝和历代商王依然又恨又怕,谁又真的知道他们会不会在天庭中降祸人间,而掘其墓、扬其尸则可能会切断他们干预人间的途径,况且在商朝的统治下,周人经历了数十年的恐怖,也背负了巨大的良心之债,捣毁商王陵寝或许能让他们稍微缓解一些。周公这一代人承受的负担,沉重到无法载入文字。

    • ⏱ 2023-12-04 22:01:57
  • 📌 某些次等墓葬中曾出土零星的劫余物品,其中就有近一吨重的“商后母戊鼎”,由此推理,王陵中应该有更加巨大且精致的青铜器。但在后来,无论西周、春秋,还是更晚时代的遗存,都没有发现如“商后母戊鼎”级别的商代重器,也没人描述过它们。我们已经无法知晓它们去了哪里,或许周人出于忌讳和厌恶,把这些掘出的青铜随葬品熔化成了铜锭或者铸造成了其他铜器。

    • ⏱ 2023-12-04 22:02:40
  • 📌 到下半年,新洛邑基本完成,官方名称为“成周”。有人说,这名字可能寓意周朝的成就,也可能和成王的尊号有关。与之相对,镐京(丰镐)被称为“宗周”,因为资历更老一些。岐下的周原则单称为“周”,是最古老和狭义的周地。

    • ⏱ 2023-12-04 22:05:36
  • 📌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在周公辅政时期,周人中已经形成某种明确的“政治正确”:不能批评商人的宗教文化,更不能记录商人曾经的血祭行为

    • ⏱ 2023-12-04 22:07:03
  • 📌 那么,成王叔侄到底是对什么行为如此愤怒?本书认为,应当是商人群体还残留的人祭、人殉和人奠基等遗风。考虑到成王归途中曾在洛阳停留,应该是当地殷商移民的人祭行为让他感到无比震惊

    • ⏱ 2023-12-04 22:10:02
  • 📌 他告诫周封:“在我们西土,文王曾经专门教导,只有祭祀的时候才可以喝酒,而且不能喝醉,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西土之人都没有酗酒的恶习。醉酒误事,让人丧失礼仪,荒废工作,还变得凶狠、残暴、不怕死;特别是很多人在一起喝酒,臭气会直达天庭,诸神很不喜欢,而这是商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

    • ⏱ 2023-12-04 22:24:02
  • 📌 形式上的商王朝也不复存在,但周公认为仍有必要保留商王室的世系,决定让纣王一位庶出的兄长微子启继承商朝,都城定在商丘,是为宋国。这里是成汤王灭夏之前的旧居,如今作为商朝传人之国也比较合适,因此商朝的王族后裔主要就聚居在宋国。

    • ⏱ 2023-12-04 22:26:26
  • 📌 宋国国君不能再称王,地位比武庚时期也更低,但仍享有一些特殊的礼遇。比如,在西周朝廷的各种典礼上,宋国国君不需要和其他诸侯国君一样叩拜周王,时人称为“于周为客”,意为做周朝的客人。这是周王室对商王室后裔的优待。

    • ⏱ 2023-12-04 22:27:20
  • 📌 《史记》还记载:“(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 ⏱ 2023-12-04 22:28:37
  • 📌 但武王在灭商后一年多就去世了,他规划的很多分封事业还没来得及实施,然后便是“三监之乱”和周公再度征服东方。因而,册封诸侯的活动在周公主政时期才真正大规模铺开。

    • ⏱ 2023-12-04 22:29:06
  • 📌 这就是西周初年的“大分封”,周人称之为“封建”:“建”是建立国家;“封”字的来历有些曲折,它的本意是人工筑起土堆,但当时尚属草昧时代,诸侯国之间并没有明晰完整的疆界,只是在交通要道筑起一座大土堆代表国界,所以“封”就是给诸侯划定统治疆域。

    • ⏱ 2023-12-04 22:29:21
  • 📌 伴随着周人大分封运动的,是广泛而持续的民族融合。由此,新的华夏族逐渐成形。这和周人传统的“同姓不婚”(族外婚)习俗有直接关系。周人的“姓”是区别种族血缘的概念,它承认不同的族群血缘有区别,但又认为各族群是平等的,不仅可以,而且必须互相通婚。

    • ⏱ 2023-12-04 22:32:27
  • 📌 商族人本来没有“姓”的概念,也不流行族外婚,但被周人征服后,商族人骄傲的自我意识被彻底打碎,与统治者周族通婚自然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优待。周王室以及周公后裔的鲁国,都经常和商王后裔的宋国通婚。

    • ⏱ 2023-12-04 22:33:00
  • 📌 新兴的周文化,是西土周族传统文化和商文化的融合:一,它继承了商人的文字体系,但部分语言习惯来自周族;二,它继承了商人的“上帝”观念,但又逐渐将其淡化为含义模糊的“天”;三,它严厉禁止商人的人祭宗教,拉远人和神界的距离,拒绝诸神直接干预人间事务;四,周人谨慎,谦恭,重集体,富于忧患意识,这些都成了新华夏族的样板品格。

    • ⏱ 2023-12-04 22:33:54
  • 📌 到春秋时期,很多周人诸侯国已经消失,大多被周边邻居甚至自己的兄弟之国吞并。最先靠兼并膨胀起来的是晋国,最初分封时,它还只是运城盆地中各姬姓诸侯中的一个,并没有受到格外优待,所以也没人会预料到它在四百年后的急剧扩张。

    • ⏱ 2023-12-04 22:35:50
  • 📌 后世周人认为,这套礼乐文明是由周公创立的,到孔子的儒家学派出现后,“周公制礼作乐”的观念则更加流行。其实,周公当政时最关注的是新兴周王朝的各种军政大事,如废除血祭、拆分商人和大分封等,还来不及注意过于细节的层面,所以礼乐制度实则是在西周朝逐渐积累和规范起来的,到春秋乃至孔子的时代都还在继续发展。

    • ⏱ 2023-12-04 22:38:00
  • 📌 到周幽王时期,贵族诸侯间的派系之争则更为激化。周幽王试图疏远那些长期得势的姬姓和姜姓诸侯,利用另外一些诸侯国的力量废黜了来自姜姓申国的王后以及王后生的太子宜臼,引发了周朝的激烈内战。随后,北方犬戎部落受邀介入,结果关中和镐京在混战中沦为废墟,幽王被杀。在晋和郑等诸侯国的支持下,平王宜臼迁都洛阳,幽王倚重的诸侯则被逐一消灭。

    • ⏱ 2023-12-04 22:38:54

第二十七章 诸神远去之后

  • 📌 西周遗址也更符合后世人观念里的“正常”标准:人死之后,安静地躺在属于他(她)自己的或大或小的墓穴里,有或多或少的随葬品陪伴,但不再有为他(她)献祭的大量尸骨。更严谨一点说,后世人的这种“正常”观念,正是周人开创的。

    • ⏱ 2023-12-04 22:39:51
  • 📌 到春秋中期,商朝灭亡四五百年后,周王室的权威已不复存在,各诸侯国的自主性空前增加,关于人祭的暗黑记忆也开始浮出地表,甚至变成个别诸侯国的官方行为。

    • ⏱ 2023-12-04 22:42:35

尾声 周公到孔子

  • 📌 但周灭商后,以杀戮和人祭为特色的华夏旧文明戛然而止,取代它的,是周公营造的新华夏文明。周公消灭了旧华夏文明及其相关记忆,打破了族群血缘壁垒,让尘世生活远离宗教和鬼神世界,不再把人类族群的差异看作神创的贵贱之别。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

    • ⏱ 2023-12-04 22:46:34
  • 📌 在三千年前的古人类文明中,只有华夏独自走出了神权的掌控,成为一个“异类”。这是一种过于早熟的世俗文明,一直持续到今日。

    • ⏱ 2023-12-04 22:46:48
  • 📌 但事实上,周公最重要的工作是消灭商人的人祭宗教,以及与之配套的弱肉强食的宗教价值体系。他不仅阻止了周人模仿和继承这种宗教文化,也在殷商遗民和东夷族群中根除了它。尤其关键的是,周公还抹除了与商朝人祭有关的记忆,甚至也隐藏了自己禁绝人祭行为的种种举措。这是为防止人祭宗教的死灰复燃和卷土重来,也是为掩盖周人曾为商朝捕俘人牲的那段不光彩的历史。

    • ⏱ 2023-12-04 22:47:38
  • 📌 孔子和儒家最推崇周公,而周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源头。周公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主要源于对人祭宗教的恐惧,以及消灭人祭宗教的需要。这是后人从未堪破的秘密。

    • ⏱ 2023-12-04 22:48:26
  • 📌 因为周公掐断了神对人间的直接干预,这意味着华夏世界不会再有主导性宗教,以神的名义颁布的道德律条(如摩西十诫、佛家五戒)也无从产生,所以周人必须另行寻找一套用于世俗生活的道德原则。这种世俗道德的原理,是“推己及人”,也就是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考虑,从而决定自己对待他人的方式。在《诗经·小雅》中有一首《巧言》:“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翻译为白话就是,世间的伟大秩序啊,是古代圣人规划的;别人心里怎么考虑的,我设身处地想一下也就知道了。再到春秋晚期,孔子则用了一个字来定义人和人之间的道德标准,这便是“仁”。他的学生樊迟问他仁的含义,孔子曰:“爱人。”

    • ⏱ 2023-12-04 22:49:24
  • 📌 周公的办法是对《易经》进行再解释,具体方法则是在文王创作的卦爻辞后面加上一段象传进行说明。象传不再鼓励任何投机和以下犯上的非分之想,全是君子应当如何朝乾夕惕,履行社会责任的励志说教,和文王卦爻辞的本意完全不同。比如,乾卦的象传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象传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远比文王卦爻辞清晰易懂,而且富于积极和励志的色调。

    • ⏱ 2023-12-04 22:51:19
  • 📌 孔子虽是鲁国人,但他的先祖出自宋国国君家族,所以他是商人后裔。

    • ⏱ 2023-12-04 22:52:27
  • 📌 至于《易经》,孔子虽然很精准地选择了文王而非春秋时流行的其他版本(如本书所述,文王的《易经》隐含的商末往事很多,周公的《象辞》其实是对文王原意的掩盖和曲解),但却继续奉行周公的原则,在给弟子讲授《易经》时,尽量避开商末的真实历史,重点从《易经》文本引申出宇宙秩序和社会伦理。这些讲授被他的学生整理成《文言》《系辞》《说卦》《序卦》等篇章,与周公《象传》合编在一起,被称为《易传》(对《易经》的解释)。文王的《易经》和之后的《易传》,则被后人合称为《周易》。因此,要还原文王时代的历史,必须研究文王《易经》本身,而非《易传》,这样才能避免周公和孔子刻意制造的误导。

    • ⏱ 2023-12-04 22:59:45
  • 📌 周公在事实上扭转了历史进程,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孔子则把这一切文本成果汇总起来,形成盖棺定论的“六经”经典,传递给后世:华夏文明的源头就是如此,再无其他。

    • ⏱ 2023-12-04 23:00:10

后记

  • 📌 有一次,和研究生同窗、对摄影和影视造诣较深的曲直兄聊天时,又说起了商代人祭,他便推荐我去看梅尔·吉布森的《启示》(2006),一部关于阿兹特克文明的人祭题材的电影。

    • ⏱ 2023-12-04 23:02:31
  • 📌 也许,人不应当凝视深渊;虽然深渊就在那里。

    • ⏱ 2023-12-04 23:06:31

读书笔记

第二十一章 殷都民间的人祭

划线评论

  • 📌 祭祀坑H278平面图与局部照片 ^225207353-7NbTbHXmw
    • 💭 怀抱婴儿被卯图
    • ⏱ 2023-12-03 22:53:37

本书评论

读完了,打赏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