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通史-傅乐成(上)》5星+

第一章 从史前时代到信史时代

  • 📌 旧石器时代又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的人类,可以“北京人”为代表;中晚期则各以“河套人”和“山顶洞人”为代表。

    • ⏱ 2023-02-03 00:18:15
  • 📌 根据研究的结果,北京人约生活在五十万年以前,那时华北的地面为红土所掩盖,现在厚达数十米至百余米的黄土层,那时还没有生成;甚至黄土层、红土层之间的砾石层,他们也没有见过。他们的身体,甚为矮小,男性的平均体高约一五六厘米,女性则只有一四四厘米。他们的四肢已与今人无异,但头部则大不相同。

    • ⏱ 2023-02-03 00:19:48
  • 📌 山顶洞人大概生活在两万五千年以前。

    • ⏱ 2023-02-03 00:20:13
  • 📌 既然北京人是中国史前最早的人类,那么他与河套人和山顶洞人是否即是中国民族的远祖?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悬疑的。因为我们无法肯定,他们与文字写成的中国历史,有无必然的连带关系。我们不但对从北京人到河套人和山顶洞人的人类演进过程毫无所悉,就连山顶洞人到黄帝这两个相隔两万年的时代,也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贯穿。如果站在现代人的立场,说他们是我们的祖先,倒也未尝不可,但若说现代的中国民族是他们一脉相传的后裔,从而认定中国民族在五十万年前就占有中国的土地,这种说法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假设而已。

    • ⏱ 2023-02-03 00:21:16
  • 📌 据相传的说法,黄帝大约是前2700年到前2600年之间的人,他继业已衰微的神农氏的后裔而兴起。除去若干神话,可述的事,是他修德治兵,在阪泉和涿鹿(均在今河北涿鹿县附近),先后击败了他的两大敌人炎帝与蚩尤,而被诸侯尊奉为天子。

    • ⏱ 2023-02-03 00:23:43
  • 📌 尧舜的“禅让”,是传诵千古的美谈。但这故事常为后人用作他们自己政治理想的实例,因之故事的本身无疑也跟着变得有点理想化。有人认为这也许是古代部落间的一种君位推选制,唐、虞、夏也许是三个比邻的强大部落(都在今山西省南部),由它们之间互推一个酋长,作为所有部落的共主。

    • ⏱ 2023-02-03 00:26:11
  • 📌 夏的年代,据后人推算,是从前2183年至前1752年,共四三二年。至于夏朝的版图,主要包括现在山西省的南半即汾水流域,和河南省的西部中部;西有今陕西省渭水下流的一部;东则大致在平汉铁路沿线一带,最盛时曾到今商丘一带;南到什么地方,则不得而知。

    • ⏱ 2023-02-03 00:27:07
  • 📌 从黄帝到夏朝末年九百多年的历史,因没有证物,只能称为“传说”而不能算作“信史”。所谓信史,必须“信而有征”,也就是说必须有当时的遗物可资与文字写成的历史相互验证。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这类遗物包括铜器、龟甲、兽骨等,甲骨上并刻有大量文字,经近人的研究,知道这种文字是商朝后期君主们占卜休咎、祈求福祚的记录,故又称作“卜辞”。卜辞上有时载着若干商王的名字,拿这些名字与西汉人所写的商王系统来对照,其间的差异甚少。至于商朝的前半期,因为没有遗物的存留,严格说来仍不能算作信史,但亦有若干地方已为卜辞所证实。

    • ⏱ 2023-02-03 00:29:53

第二章 封建帝国的兴衰(西周时代)

  • 📌 封建”两字,并无明确的界说。大体说来,封建社会至少要包涵两个条件:一是土地的再分割。就是由最高统治者的王室把一部土地分给高级的封君“诸侯”,再由诸侯把自己的一部土地分给他本身的封君“大夫”,土地至少要经过这样的两次割裂。二是权力的分化。每一级封君,要对上级称臣,并履行若干方面的义务;但对他自己的封土而言,他是经济上的地主,政治上的世袭统治者,在他的封土内拥有最高的权力,内政几乎完全独立。这两个条件,造成了若干阶级。王室和两类封君以下,尚有一种没有封土的士。这四个阶级,可统称之曰贵族。贵族以下是平民阶级,他们一方面是贵族政权下的被统治者,一方面又是附着于贵族土地的农奴或佃户。此外,贵族又拥有较平民地位犹低的奴隶。在中国史上,只有周代的社会,曾有这样层次分明的阶级,也只有周代的社会,可以说是封建的社会。

    • ⏱ 2023-02-03 00:34:20
  • 📌 周王以嫡长子为太子继承王位,太子的诸弟则封为诸侯,诸侯也以嫡长继位,而以余支为大夫;大夫也用相同的继承法,但余支已无封土,只列为贵族而已。凡王室、公室、氏室的长支,也就是有权继承君位的一支,叫做“大宗”,其余各支叫“小宗”。大宗永远是小宗的领袖,在各级贵族的宗庙里,大宗的灵位,是永远受祭享的,小宗则只限五世。

    • ⏱ 2023-02-03 00:36:57

第三章 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

  • 📌 所谓“春秋时代”,大致指东周的前半期,从周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元年,前722)起,至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止,凡二百四十二年。这个名词,来自《春秋》一书。这部书是鲁国的历史,据说是孔子删定的,其中所叙述的,便是这一段时间的事。所谓“战国时代”,是指东周的后半期加上东周灭亡以后的三十四年,从周敬王四十年(前480)起,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也就是秦国统一的前一年止,凡二百五十九年。在这段时间中,列国战争的方式,较前有显著的改变,战争规模远较以前为大,战况也更加惨烈,因此称之为战国时代。

    • ⏱ 2023-02-03 15:13:46
  • 📌 它们各据一方,而以中原的一批较小的国家作为争夺对象,这种争夺便是所谓“争霸”或“争盟”;能为中原多数国家所亲附拥戴的,便是霸主。当时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小国对霸国,也有若干义务,例如霸国对某一个敌方讨伐时,亲附它的小国,也要出兵助战;此外尚有经济上的供应。所以争霸等于说是争取军援和势力范围。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

    • ⏱ 2023-02-03 15:19:08
  • 📌 桓公于前656年,率齐、鲁、宋、陈、卫、郑、曹、许八国联军,首先伐蔡,蔡人溃败,大军乘胜侵入楚境,进抵陉(今河南汝州市南)。楚人不敢应战,请求会盟,联军乃退至召陵(今河南郾城县),在那里与楚人订盟。桓公伐楚时对楚的声讨,主要有两端:一是责楚不把祭祀用的包茅贡献王室,二是追究楚国对“昭王南征不复”一事应负的责任,这可看出桓公确是以尊王攘夷为号召的。召陵之盟后,终桓公之世,楚国不能得志于中原。

    • ⏱ 2023-02-03 16:59:42
  • 📌 重耳自献公末年逃亡,在狄居住十二年后,又周流于卫、齐、曹、宋、郑、楚、秦诸国者凡七年。秦穆公为报对晋的夙憾,并想进而操纵晋国的内政,乃于前636年乘晋内部不稳送重耳返国,晋人杀怀公而立重耳,是为文公。文公即位之初,正值宋襄公败死、楚国的势力严重威胁诸夏之时。文公以天赋的雄才,加上久经忧患的阅历,终能一举定霸,成为王室及中原诸国的保障。

    • ⏱ 2023-02-03 17:03:05
  • 📌 穆公的东进之路,终被晋所全力阻挡。穆公乃改变方针,尽力西向发展,并吞秦国西面的那些落后民族,结果灭国十二,辟地千里,成为西戎中的霸主。到他死时(前621),秦人已占有渭水流域的大部。自殽之战后七十年间,秦晋所发生的战争,据史册所记,共有十余次,但晋国终不可动摇。等到秦人再展其东进的雄图,已是二百数十年以后的事了

    • ⏱ 2023-02-03 17:11:00
  • 📌 邲之战后,楚人虽得志于一时,但未能动摇晋的根本,双方仍不时发生战争。宋国因介乎两大之间,在晋楚的角逐中,饱受池鱼之殃,因而在国际坛坫上,又添了宋人倡和的一段插曲。

    • ⏱ 2023-02-03 17:14:25
  • 📌 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召开列国“弭兵”大会,与会者十余国,会中楚以诸侯盟主自居,晋也由它。大会的决议,凡未附从晋或楚的国家,此后对晋楚应尽同样的义务。这是楚代表令尹子木的提案,经过修改而后通过的。订盟的计有十国,除晋、楚外,尚有宋、鲁、郑、卫、曹、许、陈、蔡八国,八国中前五国亲晋,后三国亲楚。楚以三国换取五国的亲附,自然占了便宜。亲

    • ⏱ 2023-02-03 17:17:25
  • 📌 吴的北上,第一个目标是鲁。前487年,吴大败鲁师,盟于泗水之上。其后又连续伐齐,威震北方。越王句践,则乘夫差兴高采烈之时,积极致力于生聚教训,准备报仇雪耻。前482年,夫差大会诸侯于黄池(齐地,今河南封丘县),鲁哀公及晋定公等皆亲自与会。就在这时,吴国传来越人攻陷首都姑苏(今江苏苏州市)的消息。夫差狼狈而归,与越人展开长期的战斗。结果夫差屡战屡败,终于前473年自杀,吴也灭亡,这时已是战国初期。至此长江下游地区,入了越人的掌握。越灭吴是一场划时代的战争,因为一举而灭亡一个头等大国,在春秋时代是没有的。

    • ⏱ 2023-02-03 17:32:16
  • 📌 韩、赵、魏又称“三晋”,晋国在春秋时本为国际局面的安定力量,既遭分裂,局面自然大变。三晋的国土处于所谓“四战之地”,它们的君主又是以攘夺兼并起家的,其好战自无疑问。战国时代的无数次战争,几乎每次都由三晋扮演主要脚色,它们简直变成制造混乱的中心。

    • ⏱ 2023-02-03 17:43:35
  • 📌 宣王(前319~前301),湣王(前300~前284)两代的经营,国势益盛。这时秦国已强,魏国大受其害,无力再起。因此齐秦便成了东西遥相对峙的两强。但两国之间,因有三晋的阻隔,始终未曾正面决战。与齐发生恶斗的,却是僻处东北的燕国

    • ⏱ 2023-02-03 19:32:47
  • 📌 秦虽时获小胜,但深以廉颇的战略为患。因而散布流言,使赵调换廉颇而代以赵奢之子赵括。赵括是一位军事理论家,实际上没有作战经验,他代廉颇为将后,立刻出击秦军。这时秦也秘密更换统帅,以白起代王龁。赵军出击的结果,竟为秦伏兵所袭,赵军被截为两部,各自筑垒而守。秦军一面包围赵军,一面征调河内地区(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赶赴长平,以遮断赵的救兵及粮道。赵军被围四十六天,食粮亏罄尽,屡次突围不成,最后赵括亲自率精锐出战,被秦军射死。赵军投降者四十万人,秦人只把幼弱者二百四十人遣回,其余尽行坑杀。总计此役赵军损失四十五万人,国力自然大削。这一战不但是赵而且是东方六国的存亡关键,赵国既败,六国的灭亡命运也大致决定。

    • ⏱ 2023-02-03 19:41:25
  • 📌 前247年,庄襄王死,子政即位,年仅十三岁。因此国政落于太后和她的情人文信侯吕不韦的手中。

    • ⏱ 2023-02-03 19:43:20
  • 📌 当时谣传赵姬离吕家时,已有身孕,政的父亲实际上是吕不韦,这事自然无法证实。子楚于前250年即秦王位,是为庄襄王,赵姬为王后,吕不韦也成为相国,并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庄襄王死后,他更利用政的年幼,独揽大权,并与太后重拾旧欢。这时秦国的东界,大致扩展到今东经114°附近,已掩有半个“天下”;东方各国,均已衰弱不堪。论理长平战后,秦国可以迅速的解决六国,但白起死后,秦国缺乏继起的将才;又因孝文王、庄襄王享国短暂,秦王政以冲龄践阼。这些事都无形中阻挠着秦国的对外发展,因此使秦统一大业的完成延迟了许久。

    • ⏱ 2023-02-03 19:45:08
  • 📌 前225年,秦军分两路进攻魏和楚。攻魏秦军由王贲率领,攻楚秦军由李信、蒙恬率领。同年,王贲军攻破大梁,杀魏王假,魏亡。李信则为楚军所大败,秦王改派王翦率六十万人攻楚。次年,王翦大破楚军,杀楚统帅项燕,楚人退保淮南。至前223年,楚国才告灭亡。

    • ⏱ 2023-02-03 19:49:05
  • 📌 综观六国的被灭,除了赵、楚还有些抵抗能力,其他国家简直像摧枯拉朽。六国既灭,亘古未有的大一统局面也随之出现。

    • ⏱ 2023-02-03 19:49:36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

  • 📌 据汉人的分类,春秋战国的各学派,主要共有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 ⏱ 2023-02-03 19:50:02
  • 📌 古籍曾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近人并考证墨子为鲁人。但他的个性及主张,绝不适于鲁国的环境,因此他的一生在宋国时为多。战国时,宋人以愚著名,大概宋人富于宗教性,心地质直,因此成为墨家的重镇。

    • ⏱ 2023-02-03 19:51:27
  • 📌 道家有的出于史官,但并非全出于史官。因为史官一方面可以看到官府过去的档案典籍,一方面为朝廷作纪录,自然可以造就出一些博识古今、深明世故的人,老聃便是一例。此外尚有隐士一类的达观厌世者,也被列入道家。这类隐士大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北部地区,这地区包括旧日的陈、蔡、许、邓、息、申等国一带之地,也就是周人所谓的“南国”。这地带在西周晚季文物殷盛,到春秋战国时,渐为楚所兼并。同时这地区与诸夏接境,楚与诸夏的战争,常在这个地区进行。受高度文化熏陶的人,又目击人世的惨变,自然会产生厌世的观念;但其文化素养,又驱使他们以“达观”来解决人生问题。像孔子周游列国时所遇到的长沮、桀溺、接舆等,以及后来的庄子,大致都是这一地区或其左近的人。

    • ⏱ 2023-02-04 00:07:41
  • 📌 仁也是孔子衡量人物的标准。他认为凡是言语说得过分好听颜色装得过分好看的人,很少能够得上仁;倒是刚强果毅质朴口钝的人,与仁还相近。他的弟子宰我,曾与他讨论“三年之丧”的问题,认为为父母守丧三年,学业为之荒废,不如改为一年。孔子问他如此是否心安,回答说:“安。”孔子说:“如果安,你便去做吧!”但孔子认为宰我不仁,因为他过分注重实利而忽略了情感。孔子另一个弟子颜渊聪明勤恳,外表却像是愚钝,孔子最欣赏他,曾对人说:“只有颜渊能连续三个月一心不违背仁,其他学生,只是偶尔能实行而已。”

    • ⏱ 2023-02-04 00:09:29
  • 📌 他的意思是,无论贵族或平民都应安守旧分,以使名实相符;僭越的诸侯、大夫、家臣,甚至不安分的平民,都应受到制裁,以期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界。他似乎尤其厌恶僭越的氏室,对季氏和齐国的田氏,均深表不满。他认为如果不正名,一切的政事都无法上轨道,刑罚与教育也都将无法推行,结果人民将无所适从。

    • ⏱ 2023-02-04 00:10:19
  • 📌 孟子的政治原理,大体承袭孔子,主张所谓“仁政”,也就是把“不忍人之心”扩充到政治精神中去。他以为政治的最高理想,在谋全人类的幸福。因此他对天子的世袭制度,表示怀疑,认为天子必须是德智双全的圣人,不应世袭,而应禅位于后圣。他对贵族阶级的地位及若干特权是承认的,但同时又认为政府存在的惟一理由是保障人民的利益。君主的临民,以爱护人民为条件,并非具有绝对的权威;残虐人民的君主,人民得起而诛之。这是他的“民贵君轻”理论的大要。他有几句有关政治的名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种见解是孟子以前的儒家所没有的。

    • ⏱ 2023-02-04 00:13:16
  • 📌 孟子对他们的批评是:“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杨子为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无论孟子对杨墨的批评是否公允,但他对儒学的光大,确有一番功劳。

    • ⏱ 2023-02-04 00:14:28
  • 📌 荀子的理论,显然与法家有接近之处,因为礼和法并无十分明确的界限,广义的政治制度,既可称为礼,也可称为法;而且两者同是一种对个人的外来箝制,不容选择和怀疑。因此他的性恶说和礼宪说,配合着当时的世局,渐而演变成战国末年的法家之学。换句话说,法家思想因吸收了荀子的理论,而更加充实完备。他的弟子韩非,便是法家的集大成的人物;佐助秦始皇推行法家政策的李斯,也是他的弟子。

    • ⏱ 2023-02-04 00:15:40
  • 📌 《老子》认为世上万事万物的进行,其所遵循的法则是“物极必反”和“祸福相倚”。凡是事物在某一方面发展到极致之时,也就是它走向相反方向的开始;因此,祸与福在轮流的变换着。一个人要想免祸,必须不要把福发展到极致,所以它教人谦卑逊让,知足寡欲

    • ⏱ 2023-02-04 00:16:51
  • 📌 战国时,儒家所讲究的礼乐,演变成只重形式而全无精神,有时竟像是诈伪。墨子的反儒,自然是对这种儒家教育不满的结果,但他反儒的工具,却得自儒家。

    • ⏱ 2023-02-04 00:18:21
  • 📌 儒墨理论的不同,至少有下列十点:(一)儒者认为亲亲的重要,在尚贤之前;墨子则纯主尚贤,认为圣王应惟贤是用,不党父兄。(二)儒者承认政治社会有阶级之分;墨子所主张的“尚同”,则含有平等之义。(三)儒者认为爱有等差,墨子则主张“兼爱”。(四)儒者把战争分为义与不义,赞成“义战”而反对不义之战;墨子则“非攻”,反对一切的攻战。(五)儒家虽反对过分的享受,但并不反对够水准的生活;墨者则主张绝对节用,恶衣粗食。(六)儒家主孝,连带主张厚葬久丧;墨子则主薄葬短丧。(七)儒者虽非自然论者,但不愿谈天道,对神鬼亦抱同样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墨子则把自己的理想托为“天志”,确信有鬼神。(八)儒者提倡音乐,仅反对其低劣者,墨子则主张禁绝所有的音乐。(九)儒家是宿命论者,虽然平时不谈“命”,但失败时则好委之于命,墨子则“非命”。(十)儒者卑视手艺,认为是“小人”之事;墨子则是机械巧匠,并利用机械实行其理想。

    • ⏱ 2023-02-04 00:20:35
  • 📌 墨子认为世上一切道德礼俗和制度的设立,应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为求“天下之大利”,而非谋少数阶级或一国的私利。所谓“大利”,即是使天下人均能丰衣足食,结婚生子。为达到此目标,所有的人均应过最低限度的生活;任何享受,均为掠夺。因此他主张节用,凡日常所需,无论饮食、衣服、宫室、器用,都必须加以节制。此外,如厚葬、久丧以及音乐的演奏,都与节用的原则不合,所以他也坚决反对。

    • ⏱ 2023-02-04 08:28:16
  • 📌 三家分晋后,魏国更首先变法,成为战国时代第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因此三晋的法家最多,秦国的富强,几乎全仗三晋法家之力。晋在春秋时,和秦国历代联姻,同时两国邻近,也许风俗有若干相同之处。到战国,三晋习染中土的奢侈,渐渐衰弱,而秦国反以新兴之国,利用三晋的法家,致国家于富强。

    • ⏱ 2023-02-04 08:29:29
  • 📌 商鞅有《商君书》二十四篇传世,但不是他本人的手笔。

    • ⏱ 2023-02-04 08:30:36
  • 📌 韩非是韩国公子,口吃而善著书,他和李斯俱受业于荀子。他鉴于韩国的衰弱,曾屡次上书劝韩王振作,未被采纳,因此退而著书,力攻时弊。后来他的书被秦王政看到,激赏之余,以武力逼迫韩国把他交出。韩送他入秦,但不久秦王政因听信李斯的谗言,把他下狱,终于自杀于狱中,这是前233年的事。

    • ⏱ 2023-02-04 08:32:04
  • 📌 战国末年,五德终始说已成为当时思潮的主流,并且作了当时列国诸王代周而兴统一天下的理论根据。同时谈这种学说的人,更混迹于儒家之中,许多方士和五行论者,竟都儒服儒冠。到汉朝,儒学中渗入大量的阴阳学,造成一个儒学其名阴阳学其实的学派,在两汉的政治社会上,大大的发挥了威力。甚至其后中国的一切信仰和方技,都多少受这种学说的影响。

    • ⏱ 2023-02-04 08:35:36

第五章 集权帝国的发展与倾覆

  • 📌 秦国中央政府最高级的官员有三,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掌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并兼掌监察任务;太尉则掌全国军事。丞相居首,御史大夫和太尉只是丞相的辅佐。但实际上政权集中于皇帝,丞相只是受皇帝的委托处理万机,他的任免,都操在皇帝之手。这三个官职,各有其绵长的历史渊源,它们都是从封建时代政府的官职演变而来。

    • ⏱ 2023-02-04 21:52:54
  • 📌 丞相有选用百官、执行赏罚和国家最高决策之权,大体说来,丞相的建议或请求,皇帝没有不听从的。丞相的重要僚属则有侍中、尚书、舍人等。

    • ⏱ 2023-02-04 21:54:05
  • 📌 太尉起源于战国时的尉,是封建制度破坏后继贵族而掌兵事的官,他们最初只是君主的侍卫,其后渐变为国家的军官。尉的地位最高者称国尉,掌全国的武事,白起便曾于昭襄王时充任此职,此外赵国也有国尉。太尉一词,可能始于始皇统一之后。他的职掌,是主持全国的兵事。地位和待遇,与丞相同,两者同是金印紫绶,但权力仍不及丞相。

    • ⏱ 2023-02-04 21:54:31
  • 📌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因为他是御史(即侍御史)的领袖,所以称大夫。御史原是君主近臣,本司记事之职,战国时益为君主所亲信,用以监察百官,为人主耳目,渐至变成纠弹官邪的风宪之官。秦设大夫以领袖诸御史,始皇称帝以前,就已有这个名目。到秦并天下,乃成为中央政府最高级的官员之一。御史大夫的地位,次于丞相,银印青绶。他的职掌是佐助丞相,监察百官

    • ⏱ 2023-02-04 22:11:02
  • 📌 秦郡大体是根据自然区域而划分的,一郡或两郡就是一个自然区域,它们多半以平原或盆地为中心,边缘则为山地或高地。这四十一郡所构成的整个秦帝国版图,东北到辽东半岛,北方包括今河北、山西二省和内蒙古、宁夏二自治区的中南部,西有今甘肃、四川二省的大部,南有今湖南、两广和越南的中北部。所有的边疆地区,都占有险要的地形,构成天然国防线。和周的版图比起来,其大小真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领土,到此已有个大致轮廓,秦的版图,也大致就是后来中国本部的范围。

    • ⏱ 2023-02-04 22:13:32
  • 📌 秦军除步兵外,尚有骑兵和水军。平时太尉掌理全国的兵事,战争时则另置将军,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将军有上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分,其下有裨将、都尉、司马等。战争结束,将军所统辖的军队即交还国家。此外政府并派人为监军,以监视出征的军队。

    • ⏱ 2023-02-04 22:16:25
  • 📌 赵高因与蒙恬之弟蒙毅有隙,而蒙恬为扶苏所亲信,恐扶苏一旦即位,蒙氏得势,于己不利。这时始皇诸子,只有少子胡亥在侧,素与赵高相善,于是赵便劝胡亥自立,亥答应,赵又劝说丞相李斯,赞助此事,李为了长保权位,也愿效力。二人乃矫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对始皇的死,则秘而不宣,一直到始皇业已腐臭的尸体运到咸阳后,才开始发丧。胡亥也正式即位,是为二世皇帝,年二十一岁。他少时曾就赵高习法律,因此与高最为接近,即位后又受高的愚弄,首先杀掉蒙氏兄弟,并杀诸公子十余人。当他的皇位稳固之后,便立即纵情于声色狗马,在这方面赵高又是他的得力助手。他继续修建始皇时未完成的阿房宫,宫的位置在渭水以南,原定的规制广阔达三百余里,南抵终南山,北面直通咸阳;仅它的前殿,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至此,他要完成他父亲的未竟之志,其工程的浩大和役人的众多可以想象。此外,他豢养了无数的狗马禽兽,征取民间的豆粟刍槁以为饲料,弄得咸阳附近三百里内的人民,都没有粮食吃。

    • ⏱ 2023-02-04 22:19:27
  • 📌 尤以旧楚境的起兵者为最多,声势也最大,这自然不是毫无原因的。战国时,就政治社会而论,秦和楚是相反的两个国家。秦是彻底的军国,人民一切没有自由;但楚政则较宽,同时因地大人稀,人民的生活自由安乐得多,这可从楚国的文学作品中看出来。

    • ⏱ 2023-02-04 22:21:23
  • 📌 陈胜的势力,虽然大体被消灭,但各地的起兵者却越来越多。章邯率领着一支孤军,东征西剿,成为秦末的风云人物。最初他连获胜利,但燎原的野火,使他顾此失彼,扑救不暇,终致逼他走上败降之路

    • ⏱ 2023-02-04 22:24:07
  • 📌 这时项羽的军队共四十万,刘军只有他的一半,项羽本拟进攻刘邦,因邦亲来谢罪,才未成事实。接着项羽进入咸阳,他入城后首先所做的几件事是:屠城,杀子婴,收集财宝妇女以及放火烧秦宫室,据说这场大火达三月不息。这时的项羽,已俨然是天下的主宰,无人敢抗拒他。继而在火光血影中,他凭着个人的意旨,裂土分疆,建立起政治的新秩序。

    • ⏱ 2023-02-04 22:32:26
  • 📌 到年终,楚与汉和,约定楚汉中分“天下”,以鸿沟(在今河南荥阳市境)为界,东边属楚,西边属汉。楚则归还刘邦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氏,他们是于刘邦首次东征失败后为项羽所俘。约成后,项羽便罢兵东归。

    • ⏱ 2023-02-04 22:38:04

第六章 汉帝国的盛世

  • 📌 也许有鉴于秦的速亡,高祖对封建制是抱有限承认态度的,因此他采用封建与郡县并置的办法。但他对异姓诸王却非常嫉视,处心积虑要把他们消灭,而代以刘氏宗亲。这种想法的产生也很自然,因为异姓诸王大都久经战阵,擅长军事,其中不乏具有野心的人。同时他们各自拥有广大的地盘和雄厚的兵力,对中央政府,实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异姓诸王中,楚王韩信最为高祖所畏忌,因此成为第一个牺牲者。

    • ⏱ 2023-02-04 22:47:32
  • 📌 总之,到高祖临死,异姓王国除长沙王外,全为同姓所取代。为了防止异姓王国的再起,高祖曾与心腹大臣们举行过一次秘密盟会,会中订立一项重要誓约,即“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书称之为“白马之誓”。参加盟会的有高祖本人及大臣王陵、周勃、陈平等,吕后也可能参加。这次盟会没有公开的仪式,时间也无法考知,但其确实性则无疑问。尽管如此,在高祖死后不久,这誓约便为吕后所破坏。

    • ⏱ 2023-02-04 22:51:08
  • 📌 汉高祖于十二年(前195)四月去世,据说他享年六十三岁。子盈嗣位,是为惠帝。惠帝是高祖八子中的惟一嫡子,他生性忠厚,但相当懦弱,因此由他的母亲吕后主持国政。

    • ⏱ 2023-02-04 22:52:18
  • 📌 黄老学说(黄指黄帝,老指老子;战国人常好假借黄帝之名以立说,所谓“黄老”学说,实际上就是老子的政治论。)

    • ⏱ 2023-02-04 22:53:05
  • 📌 自秦统一直至汉初的二十年间,人民因处于暴政及战乱之中,财产及精力早已消耗殆尽,举国上下莫不希望获得喘息的机会,而道家的政治精神正合乎他们的心意。因此汉初实行无为政治,实有其情势上的必要。

    • ⏱ 2023-02-04 22:54:09
  • 📌 惠帝死于前188年,在位凡七年。其后吕后连续立了惠帝的两个幼子恭和弘为帝,二人各在位四年,都称少帝(前187~前180),而由吕后临朝称制。据说这两位傀儡皇帝,实际上都是外人之子。

    • ⏱ 2023-02-04 22:54:44
  • 📌 政变成功后,功臣们以少帝弘和惠帝其他几个封王的儿子,实际都是吕后取外人子而立的;他们既非刘氏之子,又怕他们将来为吕氏复仇,因而决定另立皇帝。当时齐王襄以高祖长孙,谋取帝位最力;但功臣以王舅驷钧横暴,恐再生事端,乃改立高祖的庶子代王恒。代王为人仁孝宽厚,母家薄氏也谨慎善良。九月底,代王到京即位,是为文帝。至于少帝弘等,则于代王到京的当晚,遭遇与诸吕相同的命运。

    • ⏱ 2023-02-04 23:01:58
  • 📌 诸国中最富强的要算吴国,辖有三郡五十三城。它的东境滨海,境内产铜,吴王濞(文帝堂兄)煮盐铸钱,因而国用富足;他并招致各地亡命之徒,密图不轨。在帝国内部,他可以说是中央政府的最大敌对势力,文帝虽然对他敷衍得相当得法,却不能消除潜在的危机。当时中央政府与诸王国的对立,俨然是秦与六国形势的重演。

    • ⏱ 2023-02-04 23:09:52
  • 📌 这方面,晁错建议景帝,采取硬性的削地政策,也就是随时找机会和借口来削除诸王国的支郡。他也曾料到会激起事变,但他认为诸国迟早要反,削地迫使它们仓猝发难,战争反易解决,要等它们一切准备妥善,局面便难收拾。

    • ⏱ 2023-02-04 23:14:24
  • 📌 汉廷则以周亚夫(勃子)为太尉,率兵击吴、楚;以郦寄、栾布分击赵、齐;并以窦婴为大将军,屯守荥阳(今河南荥阳市东)。但吴楚兵盛,景帝显然有些惊慌,袁盎便乘机献计,诛晁错以求诸侯罢兵。景帝从之,杀错后,并派袁盎出使于吴,以谋停战。吴王濞的谋反,已有多年,自然不会因此罢兵,谋和绝望后,景帝乃决心讨伐。

    • ⏱ 2023-02-04 23:16:56
  • 📌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前179~前157),景帝在位十六年(前156~前141);这四十年,仍是汉帝国储备实力的时代。对外与匈奴仍维持着和亲,内部除了一场为时甚暂的叛乱外,也大体是安定的。政治日有改进,诸侯王国的问题,总算在这段时间内解决了。到武帝即位,汉帝国的内部已没有问题,因而能专意对外。武帝凭藉着数十年培养的国力,开疆拓土,建立震古烁今的伟业。从这些地方看,文景时期,可以算得上是“治世”的。

    • ⏱ 2023-02-04 23:18:31
  • 📌 景帝死于后三年(前141),太子彻继立,是为武帝,时年十六岁。这位有为的少年皇帝,在他漫长的御宇期间,曾做过多方面的改革,汉朝从他开始,才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新朝代。他可以说是贾谊改革建议的实践者,诸如讨伐匈奴,分化诸侯,优礼大臣,专重儒术,改易历法,裁抑商人,惩戒游侠以及推广教育等主张,都为武帝所实行。

    • ⏱ 2023-02-04 23:19:21
  • 📌 诸侯王国经景帝的一番整顿,虽然实力大为削弱,但它们的领土,依然相当广阔。武帝听从主父偃的计策,于元朔二年(前127)颁布所谓“推恩之令”,准许诸侯王除以嫡嗣代立外,并可将土地分给其余诸子,由中央给予封号(侯),以其别属汉郡。这一来,诸侯王国越分越小,大都小于一郡了。

    • ⏱ 2023-02-04 23:20:36
  • 📌 武帝另外一件最值得称道的新政,便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2023-02-04 23:23:08
  • 📌 另外一种政治上的新气象,便是从汉初直到文景时代,丞相一职,几乎全由功臣或他们的子弟充任,别人无法染指,这个传统办法也被武帝所推翻。他用人不拘一格,他前后所任用的十三个丞相,有外戚,有儒生,有列侯,有退伍军人,有宗室,品类异常之杂,使政治呈现出蓬勃的朝气。

    • ⏱ 2023-02-04 23:22:56
  • 📌 武帝一生的行事,真是多彩多姿,但也充满了矛盾。他是尊崇儒家的,但他的好大喜功,穷极奢侈以及迷信神仙等,又无不与儒家思想相背驰。他招延才士常感不足,却又因小过而滥加诛杀。他有时表现得异常果敢,如痛惩匈奴及游侠;一方面却又非常怕死,时时提防别人的暗算。他有过人的聪明,但有时又被人愚弄如孩提,甚至造成巨大的惨案。他一生兴高采烈的致力于开边事业,最后却又在痛悔中结束。总之,在中国历代的帝王中,很难再找到像武帝这样一位矛盾人物。

    • ⏱ 2023-02-04 23:23:39
  • 📌 虽然他曾以儒家的公孙弘做丞相,但公孙弘实际也是文法吏,只是“缘饰以儒术”而已。当时的儒家,对于国家大事,尚谈不到什么决定作用;大体说来,武帝对儒家是尊而不用的。因此武帝时代的政治精神,外表像是文德并茂,实质却是刻薄严厉的

    • ⏱ 2023-02-04 23:24:29
  • 📌 武帝时代的丞相,只是摆设,实权却操在御史大夫手中,这现象到武帝末年,就更趋明显。当时御史大夫的人选,多是法家

    • ⏱ 2023-02-04 23:25:06
  • 📌 武帝于天汉二年(前99),以李陵率步兵五千人伐匈奴;征和三年(前90),又遣李广利率七万人北伐;结果都是全军覆没。因为国力的过分浪费,汉帝国的内部呈现出一片饥馑盗贼的乱象。据说武帝末年的全国人口,要较初年减少一半。武帝的迷信行为,也造成了巨大的恶果。武帝一向信奉神仙,他曾为招延方士,建筑神祠,花费了无数的金钱;至晚年,信仰益笃。他的主要目的,是祈求不死之药,这可看出他对人世的眷恋。正因如此,他深恐被人暗算,尤其畏忌有人以邪术咒诅他,最后他的这种心理,竟为方士们所利用。征和二年(前91)的“巫蛊之狱”,便是武帝受方士愚弄所造成的大悲剧。这一年,武帝身体不适,朝臣江充,上言武帝的病系有人埋木偶(即所谓“蛊”)加以咒诅所致。武帝命充治案,被罪而死的前后达数万人,江充素与太子据有隙,便诬告太子与此案有关。太子被迫发兵,杀充而反,与丞相刘屈釐所领的军队,大战长安城中,死数万人。结果太子兵败而死,皇后卫氏(太子生母)也因此事自杀。

    • ⏱ 2023-02-04 23:27:16
  • 📌 后元二年(前87)二月,武帝病笃,他立幼子弗陵为太子,并以霍光、金日磾(匈奴人)、上官桀等辅政。他本有几位年长的儿子如燕王旦、广陵王胥等,但多骄纵不法;而弗陵体健多智,因而立之。他事先并赐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死,以杜母后专政之源。立太子以后两个月,武帝便死去,这一着可以说是他最后的明智举动。他在位凡五十四年,享年七十岁。

    • ⏱ 2023-02-04 23:28:55
  • 📌 弗陵继位后,是为昭帝。他因年龄尚幼,无法亲政,由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官衔摄政。他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丞相变成了他的僚属,为汉代政治史开一特例。

    • ⏱ 2023-02-04 23:29:37
  • 📌 元平元年(前74)四月,昭帝死。他在位凡十三年,死时才二十一岁。他没有子嗣,由霍光决定迎立武帝孙昌邑王贺(昌邑哀王髆子)入统。贺继位后,淫戏无度,并且把原来昌邑国的官属征到长安,分典要职,因此激起汉廷大臣的不满。六月底,霍光以太后(昭帝皇后上官氏)的诏书把他废掉。次月,霍光又立武帝曾孙病已(后改名询)。病已是太子据孙,父名进,死于巫蛊之狱。当时病已降生,仅有数月,为廷尉监丙吉所救,交给他的祖母家史氏抚养,其后汉廷也恢复了他的皇室资格。他聪明好学,及长曾习经术,但也喜欢纵游任侠。到昌邑王贺被废,他由丙吉等推荐而继帝位,这时他年已十八,是为宣帝。宣帝的最初几年,仍由霍光专政。到地节二年(前68),霍光死,宣帝才得亲政。但霍氏的势力仍大,霍光的太太霍显、儿子霍禹、侄孙霍山等,都奢侈骄纵。四年(前66),霍氏谋反被诛,宣帝政治上的障碍,才完全驱除。

    • ⏱ 2023-02-04 23:33:51
  • 📌 宣帝以后,历经元、成、哀、平及孺子婴五帝,凡五十五年(前48~7),而后为外戚所篡。在这五十几年中,汉政虽然渐衰,但大体说来,仍不失为一个富强康乐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汉廷政治,有两个特点:一是儒家政治权位的提高,儒家出身的政客渐成为朝臣的主干。一是政权渐由外戚王氏一门所把持,王氏渐成为实际政治的最高领袖。这两种现象演变的结果,便是外戚王莽利用儒家学说和儒生的推戴,篡取汉室的地位。

    • ⏱ 2023-02-04 23:39:20
  • 📌 元帝少时即好儒学,他做太子时,曾因劝宣帝任用儒生而受斥责。到他即位后,便亲任萧望之和周堪,更由他们汲引了一批儒生刘更生、金敞等,同心谋议。此外,元帝更把博士弟子的员额,大加增添,武帝时博士弟子仅设五十人,宣帝末增至二百人,到元帝更增至一千人。因此儒家的政治势力,日益隆盛。

    • ⏱ 2023-02-04 23:40:48
  • 📌 竟宁元年(前33),元帝死,太子骜继位,是为成帝。帝舅王凤(元帝皇后王政君兄)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名义辅政,当时成帝已十九岁,本有亲政的能力,但因耽于酒色而委政于凤。王凤颇有长处,他执政后,广收人才,奠定此后王家不可动摇的政治势力

    • ⏱ 2023-02-04 23:41:16
  • 📌 王氏子弟大都骄奢淫逸,惟有王莽恭俭好学。他酷好儒术,衣着也如儒生,毫无贵戚的恶习;同时他谦身下士,广施财物,以致弄得家无余资。他不特得到几位伯叔父的赏识,朝廷大臣,也多与他往还,因此朝野推重,声誉日隆。绥和元年(前8)他任大司马时,只有三十八岁,却能选贤任能,勤于政事;皇帝的赏赐和封邑的收入,全分给部下及宾客,自身益加俭约。

    • ⏱ 2023-02-04 23:42:59
  • 📌 绥和二年(前7),成帝死,由他的侄儿欣继位,是为哀帝。哀帝祖母傅太后刚暴擅权谋,过问政事,与王莽不合。同年,莽被罢免。

    • ⏱ 2023-02-04 23:43:36
  • 📌 二年(前1),哀帝死。这时傅、丁两太后均已先死,王太后又成为宫廷的主人。她立即复任王莽为大司马,并由莽选定一位九岁的宗室中山王箕子(元帝孙)继皇帝位,是为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王莽进位为太傅安汉公,专决国政。四年,又加“宰衡”之号,效周公故事。到五年,那位年幼的傀儡皇帝突然死去,据说被王莽鸩杀的。

    • ⏱ 2023-02-04 23:44:52
  • 📌 平帝死后,王莽选了一位年仅两岁的宗室子婴(宣帝玄孙)为平帝嗣,而自为“假皇帝”,又称“摄皇帝”。他之加上皇帝的尊号,据说出于天意。因为平帝死后不久,武功(今陕西郿县东)县长浚井,得一白石,石上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他为顺从天意,才有此举。

    • ⏱ 2023-02-04 23:45:42
  • 📌 其后不久的一个黄昏,突有一位黄衣人出现于高帝庙中,他留下一个铜盒,然后离去。铜盒里有图和文字,大意都是说王莽应为真天子。王莽得知这个消息,亲到高帝庙拜受铜盒,然后宣布接受天命,即真天子位,改国号曰新。王太后虽表示反对,但为时已晚。至于那位送铜盒的黄衣人,名叫哀章,本是个无行游学者,却因此得到新朝极高的褒赏,位为上公。

    • ⏱ 2023-02-04 23:46:46
  • 📌 王莽以外戚代汉,是空前未有的事。他的成功,固然由于伯叔的余荫、姑母的奥援以及他个人的人望等;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助力,便是儒家。西汉时代的儒学,已渗入大量阴阳家的学说,儒生们常好以自然现象来附会人事的祸福。武帝时的董仲舒,曾以灾异劝武帝改善政治,后人群起模仿,以天变灾异为借口来攻击所不满意的人或事,成了儒生们的惯技。

    • ⏱ 2023-02-04 23:47:28
  • 📌 莽却以恢复井田为己任。他于始建国元年(9)下诏,把全国土地收为国有,更名为“王田”,不得买卖。限定男丁八口以下之家,占田不得超过一井,即九百亩,过限的田,须分给宗族乡邻。无田的人,由政府授田,授田的数目,虽没有说明,当是依井田制“一夫授田百亩”的办法。诏书中附带的另一项改革,是现有的奴婢,不得买卖。这办法的施行,自然要遭到重重的障碍,诸侯大臣以及庶民因买卖田地奴婢而犯法的,不可胜数。大概最后陷于无法推行的地步,终于始建国四年(12)解除禁约。经济方面的改革,着重于开发利源,增加生产,却也颇顾及到人民的生活。有些改革项目,是承袭前代而加以扩大的。例如国营专利事业,武帝时盐、铁、酒均由国家专利,王莽则扩大到连铜冶以及名山大泽资源的开发等,也都由国家独占。又如武帝时曾征收工商业货物税,王莽则扩大到征收工商业所得税,凡人民从事渔、猎、畜牧、巫、医以及养蚕、纺织等业的,均取其所得纯利的十分之一,叫做“贡”。关于增加生产,有两项主要办法,即征课荒地税和强迫劳动。凡是荒弃的田地或城郭中的空地,均须征税,无业的人,也得纳税,不纳者则由政府给予衣食,强迫劳动。

    • ⏱ 2023-02-04 23:50:19
  • 📌 此外,王莽并改革币制。武帝时,开始由政府铸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到他居摄时,更造大钱三种,与五铢钱并用。他即位后,定货币为六大类,即金、银、龟、贝、钱、布,计二十八品,严禁人民私自铸钱。以上各项制度均是始建国元年至二年(9~10)陆续颁布的,其施行的程度如何,不可确知;但币制的改革,曾造成金融上巨大的紊乱。此外铜冶与山泽的专利,均先后废除,想必也遭遇困难。据史书说,王莽喜欢讨论制度的条文和名词,但对最重要的实际政务,却不措意。官吏任用非人,大都贪污残虐,有些县竟长期没有首长。在这种政治情况下所推行的新法,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 ⏱ 2023-02-04 23:51:09
  • 📌 另一项改革,引起外族的背叛。王莽因仿效周代的封建制,分“天下”为九州万国,并废除所有的王号,凡从前受汉封为王的四夷君长,一律降号为侯,并改玺为章。匈奴单于大为不满,于始建国二年(10)叛,王莽派兵数十万讨之,连兵数年。人民苦于征发,相聚为盗,盗患以新帝国的北边为最甚。四年(12),王莽征发高句骊(在今朝鲜半岛北部)兵以伐匈奴,高句骊叛,屡寇东北边。同年西南夷的句町(在今云南通海县一带),也因贬号而叛,王莽屡次派兵讨伐,战事一直拖延了十来年,弄得西南为之虚耗,却始终不能获胜。

    • ⏱ 2023-02-04 23:52:04
  • 📌 (23)二月,大家拥立了汉室的另一支裔刘玄(縯族兄)为帝,改元更始。五月,更始拔宛(今河南南阳市)都之,而以王邑、王寻为帅的四十万新朝军也恰于此时来临。二王首先以十余万人围攻联军的据点昆阳(今河南叶县),刘秀引兵救之,大破莽军,王寻被杀,王邑率数千人逃回洛阳。这次战役震动了全国,各地纷纷举兵响应,群奉更始为主。王莽败灭的命运,到此已完全决定。接着更始遣军两路,一路进攻洛阳,一路从武关(今陕西商州市东)入,直指长安,沿途响应者益多。九月,更始军入长安,城中也发生暴动,结果王莽被杀于未央宫的渐台,死时六十八岁。历祚十六年(8~23)的新朝,至是倾覆。

    • ⏱ 2023-02-04 23:54:32
  • 📌 据当时人说,王莽具有超人的智力、辩才和威严,也有重大的缺点,诸如过度自信,一味复古以及猜疑部下等。这可算是比较客观的批评。东汉推翻王莽政权而建立,东汉人对王莽的敌视,自所难免。东汉史家对王莽的长处,一概抹杀,目之为虚伪邪佞;把他的取得帝位,归之天时。同时认为他的提倡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同为儒家的罪人。东汉以后的史家,大都承袭这种论调,有时更变本加厉,例如清人论王莽的为人,虚伪之外,更加以“奸而愚”的恶评。[参看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五]渐致使王莽变成不可饶恕的历史罪人。

    • ⏱ 2023-02-04 23:55:11
  • 📌 王莽的新法,是为整个西汉政治作一通盘的改革。战国中期,孟子即主张改革田制,西汉儒者虽也有不少主张均田的,但大都徒托空言。直到王莽,才使孟子以后三四百年的空论,见诸实行。他改革的勇气与理政的勤劳,都是少见的。他的新法,虽有若干处违背政治社会进化的原理(如建封、币制),但其中不乏针对当时的病象而制定的,其用意也大部是为救民的(如王田、五均、赊贷等)。这些地方,不能因他的失败而一概抹杀。

    • ⏱ 2023-02-04 23:58:30
  • 📌 战国时期,“禅让”思想大盛,但这种思想最后为秦国的“万世一系”思想所阻遏。到西汉,禅让思想又盛,王莽便是其力行者。虽然他取得皇位的手段有可议之处,但从若干事迹看来,他确以新圣自居。他的篡汉,除了为满足权位欲外,为实现他本人的政治理想与抱负,似也是原因之一。同时“让国传贤”的思想,也确实流行于西汉中期以后的士大夫之间。但因为他的失败,这种思想又告销歇。“禅让”一词,变成了一个权臣篡夺所借以欺世的手段。正因如此,“万世一系”的思想,遂又代之兴起,至清季而不绝。而后世帝王的“家天下”思想,也因而愈趋浓烈。

    • ⏱ 2023-02-04 23:59:21
  • 📌 更始在长安,因御众无方,政治甚为紊乱,反使百姓怀念起王莽来。刘秀在他的辖区中,则务行宽惠,因而深得民心。更始开始对他怀疑,召他还京,但他未从。接着他又击破流贼多股,兵众益盛。更始三年(25)六月,他正式独立,即皇帝位于鄗南(今河北高邑县),改元建武,仍以汉为国号,是为光武帝。这时更始所在的长安,因赤眉的进逼,已危在旦夕。

    • ⏱ 2023-02-05 00:00:42
  • 📌 光武是没有多大野心的,他少时游学长安,对于负责维持京师治安的“执金吾”的威风,甚为羡慕,认为能做到这样一个官,就可满足。同时他似乎又颇受老子学说的影响,时常阐发“柔弱胜刚强”一类的理论。他即位后的一切政治措施,目的只是在如何维持现状,也就是如何巩固他自身和子孙的权位而已。

    • ⏱ 2023-02-05 00:04:56
  • 📌 光武时代的政治,在手段上也颇承袭王莽时代的严猛,原则上则是保守恬退的,只以维持现状为满足。但缺乏进取与改革的政治现状,是无法长久维持的,尽管光武本人和其后的明章二帝都具有政治的才干和热诚,但东汉最初数十年的辉煌时期一过,帝国便步入衰运

    • ⏱ 2023-02-05 00:06:57
  • 📌 光武以后,紧接着是明帝(58~75)和章帝(76~88)时代,共三十一年,是东汉的盛世。这段时间,无论文治武功,都有巨大的成就。对外如窦固的伐北匈奴,班超的出使西域,都是史册大书特书的事,暂不在这里叙述。

    • ⏱ 2023-02-05 00:07:45
  • 📌 明帝名庄,光武第四子。他的性情比较苛察,但他即位后,颇能秉承光武遗教,尊重儒术。他曾亲赴太学,主持“大射”、“养老”等礼,为当时的盛举。

    • ⏱ 2023-02-05 08:18:03
  • 📌 章帝名炟,明帝第五子。他即位后,听从尚书陈宠的建议,除去残酷法律五十余条,政事务从宽厚,一扫过去的严切作风。同时轻徭薄赋,因之民生益臻充裕。至于对儒术的尊崇,更不让前人。他曾亲赴阙里祭祀孔子;也曾召集当时名儒,集会于京师的白虎观,讨论群经的异同;并命曹褒定汉礼一百五十篇;都是当时的大事。

    • ⏱ 2023-02-05 08:18:25

第七章 汉代的武功

  • 📌 武帝开拓事业的成就,又远过秦始皇;他不但尽复秦的旧疆,而其他若干秦人势力所不达的地区,诸如东北的朝鲜,西方的西羌、西南夷和西域诸国等,也莫不收入版图或夷为藩属;使汉的领土,较秦时约大了一倍。武帝许多次的开疆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则莫过于北伐匈奴,这种两雄相遇的生死搏战,是武帝毕生最艰苦的奋斗。战争的结果,终使这个塞北强国为之衰弊,在他死后不久便对汉称臣。他不但奠立了汉帝国的富强基础,也为中国历史写下光辉一页。

    • ⏱ 2023-02-05 09:46:21
  • 📌 到楚汉战争时,匈奴又崛起了一位雄主——冒顿单于。据近人考证,“冒顿”是“始”的意思,“冒顿单于”也就是“始皇帝”,这名号可能自“秦始皇帝”抄袭而来。[参看方壮猷《匈奴王号考》(载《燕京学报》第八期)]冒顿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他北服丁令(匈奴别种,居今西伯利亚叶尼塞河Yenisey上游一带地),东灭东胡,西破月氏,臣服西域(今新疆及其以北和以西之地)三十余国。并继续南侵,把丧失于秦的河南地全部恢复,并夺取中国西北的若干关塞。东北的燕、代等国,也经常受其侵扰。给予中国的威胁之大,是可以想象的

    • ⏱ 2023-02-05 09:47:07
  • 📌 高祖死后,冒顿对汉益加轻视,曾写信向吕后求婚。吕后虽震怒,但对他无可如何,惟有婉言辞谢。文帝时,汉对匈奴继续采用和亲政策。文帝六年(前174),冒顿死,子稽粥立,是为老上单于(“老上”为“二世”之意),汉再以宗女妻之。但匈奴并没有严格的守约观念,仍随时入寇,甚至它的堠骑有时竟窜扰至长安附近地区。汉只能作被动的防守,而不敢大规模出击,这固然由于畏惧匈奴武力的强大,而国内政局的不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 ⏱ 2023-02-05 09:49:06
  • 📌 自此以后,汉廷放弃诱敌深入的战略,改采主动的出击。元光六年(前129),武帝以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四将,各率骑兵万人,分路出击匈奴。结果只有卫青一路略有斩获,公孙敖与李广均为匈奴所败,损失颇重,但这只是战争的开端

    • ⏱ 2023-02-05 09:50:48
  • 📌 甘露三年(前51)正月,呼韩邪来朝,进谒时自称落臣,宣帝赏赐甚厚。次月,汉遣呼韩邪归国,把他和他的部众,安置于五原郡的近塞地区。从此匈奴沦为汉的藩属,这荣耀是武、昭、宣三代八十余年间用无数生命和金钱换来的。

    • ⏱ 2023-02-05 10:29:56
  • 📌 自宣帝时匈奴称臣于汉,北边清静者达六十余年。直至王莽始建国二年(10),因改易匈奴单于的印信而激起叛乱,于是边祸再启。匈奴因长期的休养,实力大为增强;因此王莽虽屡派大军讨伐,始终未能奏功,反把人畜繁衍的北边,弄得一片荒凉。

    • ⏱ 2023-02-05 10:31:40
  • 📌 章和二年(88),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南匈奴单于想乘乱并北匈奴,因而请汉出兵伐之。永元元年(89),汉遣窦宪(太后兄)、耿秉率骑兵三万八千出朔方,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当在今蒙古杭爱山附近),斩名王以下一万三千余人,获畜类百余万头,匈奴投降者前后达二十余万人。

    • ⏱ 2023-02-05 10:33:15
  • 📌 元封元年(前20),越人杀余善以降。武帝以闽地险阻,屡生叛乱,为求一劳永逸,把闽越地区的人民,也全部迁到江淮之间。东瓯与闽越,经过武帝时代的两次大迁移,其地的空虚荒芜,可想而知。因此终两汉之世,这地区未再发生大乱。惟有南越,到东汉时再度掀起兵端

    • ⏱ 2023-02-05 10:37:25
  • 📌 建元三年(前138),武帝遣张骞通使西域,以便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但他刚离国境,即为匈奴所获,被拘留了十来年,才乘机逃出,西至大宛,然后至大月氏。

    • ⏱ 2023-02-05 12:41:28
  • 📌 王莽时,西域诸国多背叛新室而归附匈奴,当时的西域都护,局促于龟兹,仅能自保。到王莽败灭,西域乃完全与中国隔绝。光武时,西域诸国苦于匈奴的重敛,多愿附汉,请求再置都护。光武以国家新定,同时匈奴强盛,无力与之争衡,不允恢复。其后终光武之世,汉始终未曾经营西域,西域诸国距汉最近的鄯善、车师等,都投降匈奴,因而西域成了匈奴的囊中物。其后匈奴分裂,西域附属于北匈奴,诸国有时受北匈奴的胁迫,寇扰河西地区。

    • ⏱ 2023-02-05 12:47:46
  • 📌 明帝时,因讨伐北匈奴,才开始再度经营西域。永平十六年(73),窦固伐北匈奴,屯田于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市),命部将班超等出使西域。超等先到鄯善,北匈奴使者也接着到来,超率吏士三十六人,乘夜袭杀匈奴使者及其随从一百数十人。鄯善王慑服,愿纳质属汉。同年,班超又威伏南道的强国于阗,并为北道的疏勒立王。于是诸国多遣质子来汉,与汉隔绝了六十五年的西域,至是复通。十七年(74),汉以窦固、耿恭等击破不从汉命的车师。此役后,汉复置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以镇抚诸国。

    • ⏱ 2023-02-05 12:48:21
  • 📌 章帝建初元年(76),汉决定放弃西域,遣兵迎回被围的汉军,罢都护及戊己校尉,西域乃再与汉绝。当时班超在疏勒,也被召返国,但疏勒人因畏龟兹的侵略,不放他回国。班超乃留在疏勒,凭他个人的威望,维护着一部分亲汉的国家,更利用他们的力量,发展他再定西域的雄图。

    • ⏱ 2023-02-05 12:49:15
  • 📌 顺帝阳嘉(132~135)以后,朝政日坏,西域各国对汉也渐趋骄慢,它们相互攻伐,汉已不能维持西域的和平秩序。此后更转而侵犯汉的官吏,桓帝元嘉二年(152),西域长史王敬为于阗所没,便是一例。次年,车师也叛,汉对它始终没有办法,于是西域又无形中脱离了汉的羁勒。

    • ⏱ 2023-02-05 16:46:33
  • 📌 汉代中国丝的主要顾客是大秦(即罗马帝国)人,西域便是中国丝输入大秦的主要孔道。这条商道西方人称之为“丝道”,大致以敦煌为起点,出玉门关,至楼兰,经“北道”的乌垒城和龟兹、温宿、疏勒等国,然后逾葱岭,经大夏、安息、条支,过今地中海而至大秦,这是当时世界最长的交通线。但当时的丝绢并非由中国人直接运到大秦,而是分若干段转运的,主要的丝绢掮客是大夏、安息等国人和地中海各海口的腓尼基人,中国的丝经由他们的转贩,才落入大秦人手里,因此中国商人并不知道他们出售的丝,最后运到什么地方

    • ⏱ 2023-02-05 16:47:26
  • 📌 他的信徒称他为释迦牟尼(“能仁”之意),又称佛陀(一作“浮屠”,觉悟之意)。他死后约二百年(周赧王时),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国内大兴佛法,派遣僧侣四出布教,其布教范围,南到今斯里兰卡、缅甸,北到今中亚细亚。

    • ⏱ 2023-02-05 16:48:39

第八章 汉的制度与学术

  • 📌 汉初的官制,大体因袭秦代,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仍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汉人称之为“三公”。丞相仍是全国官吏的最高首长,掌理国家的大政;其他重要官员的职掌,也与秦时没有多大出入。所不同的,只是有若干官名更动,并且新添了一些职官而已

    • ⏱ 2023-02-05 17:09:04
  • 📌 高祖即帝位后,以萧何为丞相,末年改丞相为相国,仍以萧任之。惠帝时,曹参继任相国。惠帝五年(前190),参死,汉取消相国,改置左右丞相,名次以右丞相居先。文帝二年(前178),撤销左右丞相,改置丞相一人;其后直至哀帝时,始改名为大司徒。丞相金印紫绶,秩万石

    • ⏱ 2023-02-05 17:10:08
  • 📌 汉代御史大夫的权力甚大,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他转达,显然对丞相具有监视与制衡的作用。同时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因此其权力有时甚至超过丞相。像景帝时代的晁错,武帝时代的张汤、赵禹等,皆以御史大夫掌握重柄,其故即在此。秦时御史大夫尚有领导侍御史纠弹不法的责任,汉时侍御史另属御史中丞,专司监察,与御史大夫已不相干。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成帝末,更名大司空,秩同丞相。哀帝时,一度复旧名,但不久又称大司空

    • ⏱ 2023-02-05 17:11:56
  • 📌 汉代官吏的等级,以所食俸米的数目而定高下。最高者为三公,皆为万石(西汉御史大夫为中二千石)。其下有中二千石(如九卿)、真二千石(如王国相)、二千石(如郡太守)、比二千石(如郡都尉);再下又有千石、比千石、八百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等阶级。但每月实际所得的俸米,则要大打折扣。最高的万石,每月可得俸米三百五十斛(斛与石同,均为十斗。汉制官级则称石,实发的俸米则称斛)。最低的一百石,则仅得十六斛。俸米以外,并有俸钱,也以官级的高下而定其多寡。

    • ⏱ 2023-02-05 17:14:16
  • 📌 武帝既于内廷决事,丞相因位尊望隆,不便随时召入内廷,因此皇帝与丞相无形中疏远起来;而经常襄助皇帝处理国事的人,乃是一部分特许出入禁中的朝臣,以及经常侍从皇帝左右的士人和宦官,如侍中、尚书、散骑、中常侍、给事中等。这批人便形成了所谓的“内朝”,内朝的领袖便是武帝本人。内朝已决定的事,交给丞相去办,因此丞相渐变为听命于内朝的执行官,失去参与国家最高决策的权力。内朝的尚书原属少府,本是皇帝的一个私人秘书组织,其首长为尚书令,秩不过千石。但因有宣示诏令和阅读章奏的权力,乃渐变为发布命令的机关。武帝以后,尚书的权力益大,成为当政大臣所必兼的职务。

    • ⏱ 2023-02-05 17:15:56
  • 📌 东汉光武帝因鉴于西汉外戚的僭窃,不设辅政将军;同时为了皇帝更彻底问政起见,把大权集中于内朝的尚书,于是相权更形低落。东汉时,丞相改称司徒,掌考课民政建议制度等事;御史大夫改称司空,掌营建及水利;太尉改为常置,掌全国兵事的考课。总之,东汉的“三公”,已差不多是“坐而论道”,而尚书渐成为实际的最高行政机关。到灵帝时,尚书成为一个独立机关,称“尚书台”或“中台”,但名义上仍属少府。

    • ⏱ 2023-02-05 17:18:23
  • 📌 东汉光武、明、章三朝的外戚,均谨良守法,诸帝也不委以国政,因此无专擅之事。到和帝以幼冲即位,窦太后临朝,任其兄窦宪为大将军,重演外戚专政的故事。其后和帝渐长,与宦官郑众合谋,诛灭窦宪。既而和帝封郑众为侯,常与议事,于是宦官的权势,随之兴起。此后的汉廷,变成外戚与宦官的角逐场,直到亡国而后已。

    • ⏱ 2023-02-05 17:19:33
  • 📌 尚书首长的尚书令,原由士人充任,但武帝有时以宦官典尚书事,改称为中书谒者令,有时亦称中书令,所以汉代的尚书令与中书令,只是同职而异名。宣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任职中书,典掌机要,权势煊赫,曾于元帝时谮杀大臣萧望之等。成帝时,复以士人任之,称尚书令;于是宦官的权势大衰,而成外戚独盛之局。但假若不是王太后坐镇后,全力支持王氏,而她本人又年寿长久的话,宦官在西汉可能再度抬头。西汉的宦官必须充任中书令,才可握权;东汉的宦官则只作中常侍,便可问政。中常侍一职,也是沿袭秦的旧制,为皇帝侍从亲近之官,多以宦官任之,但有时也以士人参其选。到光武时,乃一律以宦官充任,其时中常侍的员额不过四人。和帝时,宦权渐张,乃增至十人,益受亲任。而尚书已渐变为行政机关,反与皇帝疏远。到桓灵二帝时,中常侍们愚弄皇帝,操纵着整个外朝,他们的贪污不法,直接促成东汉帝国的乱亡。

    • ⏱ 2023-02-05 17:21:45
  • 📌 人口则有户一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零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是西汉人口数字的最高峰。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全国共县、邑、道、侯国一千一百八十。人口则以桓帝时为最多,永寿二年(156),全国人口凡户一千六百零七万九百六十,口五千零六万六千八百五十六。

    • ⏱ 2023-02-05 19:27:35
  • 📌 汉代的兵役年龄,从二十三岁开始。凡及龄壮丁要负担两种兵役,一是充“正卒”,一是屯戍,期限各为一年。正卒在本郡服役,划分兵种,施以训练。屯戍又可分为两种:在京师或王国都城屯戍的称“卫士”,在边郡屯戍的称“戍卒”。服役期满后,役男即可返乡务其本业,但仍有随时应召服役的义务,直到五十六岁才可免役。

    • ⏱ 2023-02-05 23:27:12
  • 📌 至于军队的调发,其权操在中央政府。国家有事,由中央下令调兵,太守发兵,而由都尉率领;王国则由相发兵,中尉率领。至于中央下令时所颁的信物,高祖时用羽檄,是一块长一尺二寸的木简,上插羽毛,表示疾速。文帝时,以虎符及竹使符调兵,虎符是铜制的虎形,竹使符是五寸长的竹片,上刻篆书。两种符都是分成两半,一半存于中央,一半存于郡国,中央欲调某郡兵,则派使者持符前往征调,太守勘验属实,然后发兵。但这办法只限内郡,边郡因情形特殊,太守有自行发兵之权。汉代太守对军事所负的责任甚大,如有过失,即可被劾为“乏军兴”,其罪重则死,轻则免;

    • ⏱ 2023-02-05 23:32:18
  • 📌 采“以夷制夷”的政策,用这些降胡从事对外的战争,他们最后竟成为中国军队的主力。这种现象,较诸西汉国人的雄风,相去何远!它已显露出汉人尚武精神的没落以及汉帝国的危机。

    • ⏱ 2023-02-05 23:34:40
  • 📌 总之,两汉的田租,大部时间都是三十税一,税率可谓极轻;但一般贫苦佃农除交纳公租外,尚须交纳私租给地主,这种私租的税率,西汉时竟高到50%。

    • ⏱ 2023-02-05 23:37:03
  • 📌 各郡国课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是为一“算”;每算之中,须缴六十三钱于司农。商贾及奴隶加倍征收。当时这项税款的用途,是治办兵器车马。惠帝时,女子年至三十犹不嫁的,须课五算。

    • ⏱ 2023-02-05 23:37:59
  • 📌 族也就是秦的“夷三族”,犯者本人及其亲属均须同处死刑。“三族”一说为父母、兄弟、妻子,一说为父族、母族、妻族,当以前说为是;因为景帝时晁错被族,便是“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至于族刑的执行,据说是“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见《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其残酷可谓达于极点。吕后元年(前187),曾诏除“三族罪”,但景帝时的晁错,武帝时的李陵、江充,以及东汉献帝时的董承、韦晃等,均被族诛,所以族刑在两汉始终没有废除。

    • ⏱ 2023-02-05 23:59:23
  • 📌 两汉的儒家,虽然推崇孔子,同时也受阴阳家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们的学说,充满宗教的迷信色彩。例如京房《易》专重卜筮,大小夏侯《尚书》也喜谈五行之说。武帝时,董仲舒治《公羊》,著《春秋繁露》一书,其中也有不少离奇的话。成帝时的刘向,治《谷梁》,也数以祸福附会其说。总之,他们都认为天降的祥征或灾异,全是受人事的影响,与人君的贤愚勤怠,尤有密切的关系。当时的儒家便经常用这种论调来攻击时政,蔚成一时的风气。到西汉末年,更有所谓“谶纬之学”的出现,内容更为怪诞。

    • ⏱ 2023-02-06 09:26:22
  • 📌 总之,从惠帝到景帝的五十几年,是黄老思想最流行的时期。到武帝提倡儒术,黄老的政治思想开始消沉,但另一方面他崇信神仙,于是阴阳家一流的方士,也随之兴起。方士与道家本有久远的渊源,老子在古代名人中又是最具神秘性的,因此方士们便多自托为道家。但他们已不知老子的政论为何物,只知以神仙丹药猎官诈财而已。

    • ⏱ 2023-02-06 09:31:33
  • 📌 到武帝时,乃有最伟大的史书出现,那就是司马迁的《史记》。

    • ⏱ 2023-02-06 21:07:47
  • 📌 天汉二年(前99),李陵降匈奴,迁为陵辩护,被处腐刑。其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巨制。《史记》最初叫“太史公书”,到魏晋时代才简称《史记》。内容包括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二千六百多年的史事,总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 ⏱ 2023-02-06 21:08:31
  • 📌 另一部史学杰作是《汉书》,这部书的作者是班固(超兄),实际是班固和他的父亲班彪、妹妹班昭合作而成的。班彪曾采集武帝以后的史事,作“后传”六十五篇,以续《史记》。彪死,固于明帝初年奉诏续父书,至章帝建初中,始大体完成。和帝时,固曾为大将军窦宪幕僚。永元四年(92),宪以专横伏诛,固也被牵连,死洛阳狱中。而遗稿散乱,且有一部分尚须增修,乃由班昭续成,名曰《汉书》,计前后费时三十余年。《汉书》叙事起于高祖,终于王莽灭亡,共十二世,二百三十年。其体例除把“书”改为“志”,及不列“世家”外,其余全仿《史记》。而从高祖到武帝一段的史实,也多采自《史记》。但其叙事以朝代为限,是中国断代史的始创;

    • ⏱ 2023-02-06 21:15:17

第九章 汉的衰亡与三国的分合

  • 📌 从和帝起,宦官开始抬头,与外戚角逐政权,而于桓灵时代(147~189)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他们的贪污残暴,造成汉帝国内部好几次巨大的动乱,诸如党锢之祸,黄巾之乱,以及军阀们的称兵等。而武帝以后历代迁移至帝国边区的若干外族,至此也趁机向帝国内部发展,最后竟致使整个北部和西部的边区,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外族中为患最烈的是羌人和鲜卑人,为抵御它们,汉廷必须屯重兵于边地,结果产生了不少军阀。若干军阀更利用胡人组成精强的军队,这象征着汉人的尚武精神已日渐消失。内忧外患,促使这个庞大帝国,走上瓦解之途。

    • ⏱ 2023-02-06 21:16:25
  • 📌 东汉一代,有四个皇帝是自外迎立的。因为皇帝幼冲,自然造成太后的临朝,东汉临朝的太后,竟达六位之多,于是又造成外戚的专权。东汉的外戚,在才能方面,远逊于西汉的外戚,而专横骄奢则远过之。皇帝年幼时,固可以由母后和外戚任意摆布,但到年龄渐长,对外戚感到不耐时,便借宦官的力量来排除外戚。外戚和宦官,便经常沿着这个公式斗争。

    • ⏱ 2023-02-06 21:17:13
  • 📌 就皇帝的立场而言,外戚权大时,可以威胁皇位,宦官则绝无做皇帝的资格,充其量只是贪污不法而已。同时宦官又经常与皇帝接近,自然比较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外戚的权位,常因皇帝的更易或母后的死亡而发生变动,宦官则不大受上述情况的影响,地位较外戚为稳固。因此在双方的多次斗争中,宦官常能获胜。

    • ⏱ 2023-02-06 21:18:19
  • 📌 东汉外戚宦官的斗争,始于和帝时代。和帝名肇,为章帝后宫梁氏所生,章帝后窦氏无子,肇于建初七年(82)被立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肇即位,年仅十岁,由窦氏以太后临朝。太后以其兄窦宪任侍中,权任日重。未几,宪因擅杀汉宗室都乡侯畅,率师击匈奴自效,立功归来,拜大将军,因而益加专横。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得幸于太后,对和帝图谋加害。和帝知其谋,于永元四年(92),与宦官郑众定计,以兵大举捕杀窦氏党羽,并逼宪及其诸弟自杀。和帝念郑众之功,于十四年(102)封众为鄛乡侯,他是汉代宦官封侯的第一人。

    • ⏱ 2023-02-06 21:21:42
  • 📌 和帝死于元兴元年(105),皇后邓氏无子,乃以诞生仅百余日的庶子隆继位,是为殇帝,邓氏也以太后临朝。次年,殇帝死,又立章帝庶子清河孝王庆之子祜,是为安帝,年十三岁。邓太后仍临朝,太后兄邓隲,以大将军辅政。

    • ⏱ 2023-02-06 21:21:38
  • 📌 安帝太子保,非阎后所生,延光三年(124),江京等与阎后共谮废保为济阴王。次年三月,安帝死,阎后迎立济北王寿(章帝子)子北乡侯懿为嗣,自以太后临朝。并以阎显为车骑将军辅政。显乃贬死耿宝,并排除若干异己而独专大政。同年十月,北乡侯死,显与太后秘不发丧,更征王子入立。而宦官孙程、王康、王国等十九人,突然发动政变,迎立废太子保。太子即位后,是为顺帝,年十一。阎显和江京等都在这次政变中被杀,太后也被迁于离宫,孙程等十九人则因功都封列侯。这是东汉外戚宦官第二次火并。

    • ⏱ 2023-02-06 21:23:49
  • 📌 顺帝死,太子炳继位,是为冲帝。帝年仅二岁,由梁太后临朝听政。太后虽信用贤臣李固、杜乔等,但不能约束梁冀,以致政治始终没有起色。次年,冲帝死,太后迎立渤海王鸿(章帝曾孙)之子缵继位,是为质帝,年仅八岁。质帝性聪慧,对梁冀的骄横颇为不满。本初元年(146),梁冀鸩杀质帝,改立河间孝王开(章帝子)之孙蠡吾侯志,是为桓帝,年十五,仍由梁太后听政。继而梁冀杀李固、杜乔,威势益盛。当时诸梁皆封侯,冀妹又立为桓帝后,国事无大小,皆由冀专决。而梁后也恃兄姊之势,奢侈嫉妒。和平元年(150),太后归政,不久死去。梁氏的势力虽未动摇,但桓帝对梁氏的不满,则日渐加深。

    • ⏱ 2023-02-06 21:27:29
  • 📌 延熹二年(159),梁皇后死,桓帝与中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定议,以兵围梁冀府邸,免其大将军职。冀即日自杀,诸梁皆弃市,大臣受牵连而死者数十人,单超等五人则因功同日封侯。自此以后,桓帝不再信用外戚,而惟宦官之言是用,宦官乃成为实际政权的掌握者。

    • ⏱ 2023-02-06 21:28:25
  • 📌 同年,桓帝死,窦后遣使迎河间孝王开曾孙解渎亭侯宏入嗣,是为灵帝,年十二岁。窦后以太后临朝,并任窦武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傅,委以国政。二人征召海内名贤,于是李膺、杜密等又复进用。至此外戚与朝士相结,与宦官的敌对更尖锐化。

    • ⏱ 2023-02-06 21:40:09
  • 📌 朝廷善类一空,外朝完全入了宦官的掌握,灵帝也一直被宦官欺蒙了二十多年。灵帝于熹平五年(176)曾再申党禁,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兄子弟的在位者,均免官禁锢。直到中平元年(184),黄巾乱起,才大赦党人。

    • ⏱ 2023-02-10 08:52:41
  • 📌 中平六年(189),灵帝死,皇子辩继位,是为少帝,年十四。辩为何皇后所生,灵帝生前以辩轻佻无威仪,欲以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协继承帝位,但事未决而病笃,乃以协托付于宦官蹇硕,当时硕是西园八校尉的统帅。皇后兄何进时为大将军,蹇硕本拟诛进立协,以事泄未果。及少帝即位,何太后临朝,何进以大将军辅政。

    • ⏱ 2023-02-10 08:55:19
  • 📌 袁绍又劝何进尽去宦官,进与何太后商议,太后不允。绍建议召四方猛将至京,以威胁太后,于是进乃征召驻守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夏县北)的董卓率部来京

    • ⏱ 2023-02-10 08:56:13
  • 📌 何进召他来京,他立即就道,同时上书数宦官之罪。当他尚在途中,京师已发生巨变,宦官因情势危迫,乘何进入宫与太后议事的机会,把进杀死。接着袁绍等领兵进宫,杀宦官二千余人,中常侍张让、段珪等携少帝和陈留王协等数十人乘乱出奔,北逃至黄河岸,张让等为朝臣所逼,投河自杀。群臣奉帝返宫,而董卓也适于这时赶到。

    • ⏱ 2023-02-10 09:10:03
  • 📌 董卓到京后,吸收了何进的部众,又吞并骑都尉丁原所统的骑兵,声势大振。汉以卓为司空,掌握国政。九月,董卓以陈留王协贤,欲废少帝而立协。袁绍反对废立,弃职逃往冀州,卢植也因持异议免官,其余廷臣莫敢不从。于是少帝被废为弘农王,由协即帝位,是为献帝,年九岁,何太后则被酖杀。

    • ⏱ 2023-02-10 08:58:05
  • 📌 袁绍自逃亡冀州后,董卓因他具有号召力,怕他生事,乃以他为渤海郡太守。他便利用这个职位,招兵聚粮,准备讨卓。其时关东州郡,多想起兵,都与他联络。献帝初平元年(190)春,关东各州兵起,举兵者除袁绍外,尚有绍堂弟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河内太守王匡、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乔瑁等。曾任典军校尉的曹操,也逃出洛阳,随张邈参加讨卓的大军。大家共推袁绍为盟主,绍并自号为车骑将军。

    • ⏱ 2023-02-10 08:59:15
  • 📌 同年三月,董卓徙献帝于长安,并放火烧洛阳城,尽驱官民数百万口西行,积尸盈路,极人间之惨。董卓本人则留屯洛阳毕圭苑中,以备御东方。献帝到长安后,政务全委之司徒王允,允虽表面事卓,暗中则维护汉室。

    • ⏱ 2023-02-10 09:01:50
  • 📌 董卓回长安后,又滥杀官民,弄得人情汹汹。三年(192)四月,王允等与董卓的爱将吕布合谋,于上朝时把卓刺杀。既而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张济等,因王允不下赦令,内怀疑惧,自陕起兵西攻长安。六月,长安陷落,王允为李等所杀,吕布则率数百人乘乱东逃,至此献帝再度落入军阀的手中。

    • ⏱ 2023-02-10 09:01:18
  • 📌 次年,李傕杀樊稠,与郭汜相攻,并劫献帝居其营中,放火把长安城烧光。郭汜则劫留公卿多人为质,双方大战,数月不息。同年六月,双方经张济的调解,罢兵言和。

    • ⏱ 2023-02-10 09:02:53
  • 📌 建安元年(196)七月,献帝返洛阳。其时洛阳残破,州郡各拥兵不服,群臣饥乏不堪。董承因与韩暹等不合,暗召驻兵于许(今河南许昌县)的兖州牧曹操,操乃率兵赴洛阳,表奏暹等之罪,暹惧而出奔。八月,曹操迁献帝于许,汉以他为大将军,从此他成为汉廷的实际主宰。

    • ⏱ 2023-02-10 09:03:57
  • 📌 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是雄踞河北的袁绍,他自领冀州后,声威益著。而幽州的公孙瓒,也于初平四年(193)杀刘虞,雄霸一方。这两大势力,时常发生冲突,争战不已。献帝东逃时,有人劝袁绍迎帝都邺,他未听从,因此大好机会落到曹操手中。建安元年(196)献帝都许后,曹操以袁绍势强,把大将军位让给他,而自任行车骑将军。绍也因受公孙瓒的牵制,无暇南顾,因此一时相安无事,但彼此的猜忌则日益加深。

    • ⏱ 2023-02-10 09:06:30
  • 📌 同年,陶谦死,临死把徐州牧让给奉公孙瓒之命来援徐州的刘备。次年,吕布为曹操所败,张氏兄弟也被消灭,布乃转投刘备。建安元年(196),刘备与袁术相攻,吕布乘机夺取徐州,自称徐州牧,居下邳(今江苏邳州市东),而以刘备屯小沛(今江苏沛县东)。

    • ⏱ 2023-02-10 09:08:47
  • 📌 建安二年(197),曹操征张绣,绣降,既而复叛。同年,袁术称帝于寿春,自号“仲氏”。他与吕布交恶,为布所败。其后侵陈(今河南淮阳县),又为曹操所败,从此势衰。次年,曹操遣将灭李傕(郭汜已先为部下所杀),关中粗定。而吕布复与袁术和好,遣兵击刘备,备走依曹操;操擒杀吕布,遂取徐州。

    • ⏱ 2023-02-10 09:13:05
  • 📌 四年(199),袁术无法自立,欲北依袁绍,曹操派刘备邀击之,术走还寿春,气愤而死。同年冬,张绣也投降曹操。至此,黄河以南的割据势力已大体为曹操肃清,而袁绍也于这年春天讨灭公孙瓒于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当时袁绍据有冀、幽、并、青四州,地广兵多,成为曹操的最大威胁。五年(200),双方正面冲突,发生所谓“官渡之战”。这一战是曹氏政权的存亡关键,也是曹操统一北方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大战。

    • ⏱ 2023-02-10 09:23:12
  • 📌 袁绍死,部下拥立绍少子尚,尚长兄青州刺史袁谭,屯兵黎阳,因不得立而与尚有隙。同年,曹操渡河攻谭,尚率兵赴援,鏖战数月。次年,袁氏兄弟败走还邺,操遂取黎阳。接着袁谭又与袁尚互攻,谭败奔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九年(204),袁尚攻袁谭于平原,曹操乘机取邺。次年,操攻杀袁谭于南皮(今河北南皮县)。十一年(206),操攻袁绍甥并州刺史高幹,幹败死,遂取并州。袁尚于曹操拔邺时投奔其兄幽州刺史袁熙,既而熙因部下叛变,偕尚投奔辽西乌桓。次年,曹操击乌桓,熙、尚又投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度子),均为康所杀。至此,袁氏完全消灭,北方大致为曹操所统一。

    • ⏱ 2023-02-10 19:58:35
  • 📌 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寄寓于襄阳城西的隆中。他曾与刘备分析世局,认为中原与东吴已无发展的余地,惟荆、益二州有可乘之机。如跨有荆、益,内修政理,外与孙权结好,一旦时事有变,荆、益同时出兵北进,则霸业可成。这番话成为此后刘备建功立业的准绳。

    • ⏱ 2023-02-10 20:01:07
  • 📌 当时曹操所统军队约二十五万人,而刘备、周瑜的兵力总共不过五万人。十月,曹操自荆州南下,与吴军相遇于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当时操军已有一部感染时疫,因而初战即告失利。既而瑜军以火攻烧操军战船,延及岸上营落,操军大溃;加以饥疫,士卒损失大半。曹操于是派将分守江陵(今湖北江陵县)、襄阳,自己引兵北还。战后,刘备乘机夺取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今洞庭湖以南地区)。这场战争是曹操毕生未有的军事上的大失败,也是孙、刘二氏兴亡的关键

    • ⏱ 2023-02-10 20:02:45
  • 📌 备虽取得四郡,但名义上仍隶属于孙权,且北扼于周瑜,并非独立的局面。次年,瑜死,孙权以鲁肃代领其兵。肃劝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共拒曹操,权从之,于是南郡亦为备接管,从此才开始有个独立地盘。

    • ⏱ 2023-02-10 20:03:24
  • 📌 此外西北的韩遂、马超(腾子),也于十六年(211)起兵,反叛曹操。先是操于伐刘表前,曾派人游说马腾归朝,腾至京师,操以之为卫尉,而以超统腾部曲,但韩遂割据如故。十六年,操遣兵讨张鲁,韩马疑为袭己,乃举兵叛,屯据潼关。既而为操所败,奔回凉州,马腾则于次年为操所诛。十八年(213),马超再度举兵,杀凉州刺史韦康,复据陇右。同年,韦康部下杨阜起兵讨马超,超败奔张鲁,因见鲁不足有为,乃于次年转投刘备。其后不久,韩遂也为部下所杀。

    • ⏱ 2023-02-10 20:05:24
  • 📌 韩马既败,曹操于二十年(215)亲击张鲁,鲁降。二十二年(217),刘备进兵汉中。次年,操亲自击备。二十四年(219),刘备大败操军,遂取汉中。其年七月,备自立为汉中王。至此“三分天下”的形势,乃大体完成

    • ⏱ 2023-02-10 20:05:59
  • 📌 十九年(214),皇后伏氏因不满曹操的专横而被杀。次年,献帝以操的第三女为后。二十一年(216),曹操进爵为魏王,以钟繇为魏相国。这时曹操已是汉帝国事实上的皇帝,他却公言没有做皇帝的意思,并暗示要留待他的儿子去做。

    • ⏱ 2023-02-10 20:06:55
  • 📌 二十四年(219),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同年,关羽自江陵北伐,攻樊城,大破曹操军。继而围襄阳,兵势益震,曹操甚至想徙许都以避之。但孙权乘关羽围攻襄阳之时,命吕蒙袭取江陵,关羽的后方重镇既失,军心大乱,因而溃败,羽为吴军所杀。至此刘备的荆州地盘,全为孙权所得,双方于是结下深仇。其后,曹丕代汉,刘备也于魏黄初二年(221)三月称帝,改元章武,国号仍用汉,是为昭烈帝。后世通称刘备所建的汉为蜀汉,以别于它以前的西汉和东汉。

    • ⏱ 2023-02-10 20:09:45
  • 📌 陆逊突令士兵火攻汉营,诸军同时并发,汉军大败,损失数万人。刘备逃归永安(今重庆奉节县东),黄权在江北无法退回,不得已降魏。十一月,吴蜀又复交通使。四年(223),刘备病死永安,他临死把太子禅托付于丞相诸葛亮,禅即位,是为后主。

    • ⏱ 2023-02-10 20:10:43
  • 📌 初二年(221)刘备伐吴,权又向魏称臣,受魏封为吴王。次年,魏命权遣子入侍,他不从,乃建元黄武,临江拒守,并与蜀复交。终因境内蛮夷未平,仍卑辞求恕于魏。五年(224),魏文帝亲自伐吴,至广陵(今江苏江都市东北),遇暴风而回。次年冬,再度伐吴,仍无法渡江。

    • ⏱ 2023-02-10 20:12:09
  • 📌 太和二年(228),孙权以陆逊大破魏将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潜山县东北)。次年,孙权称帝,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并与蜀汉结盟,约定灭魏之后,中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四州属吴,兖、冀、并、凉四州属汉;并平分司隶部地,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西南)为界。

    • ⏱ 2023-02-10 20:13:05
  • 📌 以现在的地区来说,曹魏的版图,大致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等省的全部,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湖北等省及朝鲜的一部。吴的疆域较魏为小,它据有东汉交州的全部,荆、扬二州的大部。后又分出交州一部土地,设立广州。包括今日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等省的全部,湖北、安徽、江苏、广西等省的一部及越南的东部。蜀汉的版图最狭,它仅辖有汉十三州中的益州,虽然也有凉州的设置,但只有东汉凉州的南隅之地。蜀地包括今四川的绝大部(吴国西部的建平郡在今四川省境内),以及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一部。

    • ⏱ 2023-02-10 20:14:42
  • 📌 晋统一后的人口较一百二十五年前的东汉桓帝时,少了三千三百九十多万,平均每年减少二十八万人。但也可以看出,蜀灭之后,原来魏蜀二国地盘中的人口,在急遽的增加着。

    • ⏱ 2023-02-10 20:16:25
  • 📌 魏没有诸葛亮、顾雍一类的政治家,但曹操本人长于治国,他生前政治已颇有基础,后人不过遵循他的旧轨而已。但曹操的治术颇有缺点,例如他用法严峻,有时诛杀过滥。同时他对人才的选拔,重能力而轻品德,这一点他曾屡次公开宣言过,因此魏的政治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对后世也发生若干不良的影响。

    • ⏱ 2023-02-10 20:17:36
  • 📌 魏因受吴蜀的牵制,对于寄居边塞的降胡,始终未能尽心管理。因此,胡人得以自由发展,种类日繁,渐向四处扩张。原居于边地的汉人,受其侵迫,四散流徙,于是边郡人口为之大减,整个北边,变成胡人的殖民地。其后胡人不停地向内地蔓延,终于西晋末年,爆发不可收拾的大乱

    • ⏱ 2023-02-10 20:18:48
  • 📌 孙权个人便与山越周旋四十年,因有此内忧,以致无力大举北伐,且不得不向魏称臣。到山越弭平,孙权已到暮年,不能再有所作为。但他的讨治山越,开发南方,对后世的贡献甚大,后来晋室便在孙吴的地盘上,建立起偏安的政权。

    • ⏱ 2023-02-11 20:22:23
  • 📌 蜀汉后主刘禅自魏黄初四年(223)即位后,诸葛亮以丞相辅政。后主为人忠厚平庸,政事无大小都取决于亮。这时荆州已失,亮的兴复汉室的计划已遭到严重的顿挫,但他仍不灰心,一面与吴修好,一面整军经武,待机伐魏

    • ⏱ 2023-02-11 20:23:15
  • 📌 诸葛亮六次伐魏,后人称之为“六出祁山”,事实上蜀军是三出祁山,二越秦岭,尚有一次在秦岭以南待敌。他的师出无功,主要由于受地形的限制。从蜀地出兵北伐,必须翻过广阔的山区,交通困难,粮食不易携带,因此蜀军常以粮尽而退。同时他指挥作战,过分持重,不肯出奇制胜,以致每次出兵,魏人事先都有准备。魏方的将领曹真、司马懿又都是优秀的军事人才,而魏的坚守战略,也非常正确。此外,他在军事行动方面,也显然与吴人没有很好的配合。但魏人对他是畏惧的,他是司马懿的生平劲敌;他死之后,蜀汉尚有三十年的安定,可以说是他的遗惠。

    • ⏱ 2023-02-11 20:26:06
  • 📌 自诸葛亮死后,蜀汉未大举北伐者达二十年。直到蒋、费先后死去,姜维才得遂夙志。维自魏嘉平五年(253)开始北伐,攻战连年,功业不立。这时后主信任宦官黄皓,国政渐坏。景元三年(262),姜维自前线还成都,请杀黄皓,后主不允。维惧而返回防地洮阳(今甘肃临潭县西南),要求种麦于洮阳附近的沓中,不敢再回成都,从此与中央发生显著的裂痕

    • ⏱ 2023-02-11 20:29:07
  • 📌 景元四年(263)八月,魏大举出兵。由钟会任统帅,以邓艾、诸葛绪各率三万人进击姜维,钟会自率十余万人越秦岭直捣汉中。出兵之前,朝臣连邓艾在内,多以为蜀不可伐,唯有钟会认为必克,劝司马昭出兵。昭以其不畏敌,乃付以伐蜀之任。蜀汉的兵力,约共有九万人,姜维统领的约五万,其余四万,分守各地。当时姜维远屯边地,不能统筹全盘战局,因此魏军最初进展甚速。同年九月,钟会攻下汉中,姜维闻讯,引兵南退,扼守剑阁(今四川剑阁县北)。

    • ⏱ 2023-02-11 20:29:56
  • 📌 后主派诸葛瞻(亮子,后主婿)率兵拒敌,战死于绵竹(今四川德阳市北),魏军进逼成都,后主乃降。姜维闻诸葛瞻败,自剑阁撤军,还救成都,途中得到后主的命令,也投降钟会,于是蜀汉灭亡。蜀亡后,姜维犹力图复国,他见钟会怀有野心,因而劝会造反,自愿为其前驱。他的本意是等会反后,再伺机杀会以复国。钟会信之,于咸熙元年(264)陷杀邓艾,反谋益亟,并欲杀诸将以亲信代之。因此将士愤怒,攻杀钟会,姜维也在这次事件中罹难。后主则在这一年被迁往洛阳,受魏封为安乐县公。

    • ⏱ 2023-02-11 20:36:39
  • 📌 蜀灭后的两年,司马氏篡魏,建立晋朝,这是司马氏世专魏政的结果。司马氏的得势,自司马懿始。

    • ⏱ 2023-02-11 20:37:16
  • 📌 三年(239),明帝死,少子齐王芳继立,年八岁。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真子)受遗诏共同辅政。芳即位后,以懿为太傅。

    • ⏱ 2023-02-11 20:38:48
  • 📌 曹爽才调平庸,喜尚浮华,但好接近文人,当时名士如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都为他延揽,委以重任。司马懿无法与爽抗衡,乃称病家居,阴谋图之。嘉平元年(249),懿乘爽随帝芳外出,勒兵逼爽去职,继而族诛爽及其党羽。这次事件,是魏廷文人与军人的一场斗争,司马懿获胜后,魏的政权落入军人的掌握,魏室也开始步上灭亡之路。

    • ⏱ 2023-02-11 20:40:29
  • 📌 司马懿死后,子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师及其弟昭,均有才干,且已久握军权,因此司马氏的基业,并不因懿的去世而受到影响。嘉平六年(254),师疑中书令李丰与帝芳有密图,因而杀之,并诛与丰亲善的朝臣夏侯玄及后父张缉,张后也以牵连被废。帝芳甚感不平,欲杀师而不敢发。同年,师与弟昭勒兵废帝,更立明帝侄高贵乡公髦,年十四岁,并改元正元。

    • ⏱ 2023-02-11 20:41:46
  • 📌 甘露二年(257)四月,诸葛诞又叛。诞因与夏侯玄厚善,玄等既死,又见王凌、毌丘俭相继诛灭,也心怀疑惧。及至再督扬州,便阴谋叛昭。昭闻其谋,征诞返京。诞乃聚众十数万人,据寿春而反,并遣使求援于吴。昭挟帝髦及太后督诸军二十六万人讨诞,吴以文钦等三万人入寿春援诞,继而魏军围寿春,吴军多有降者,诞势大衰。次年正月,诸葛诞以意见不合杀文钦,势益孤弱。二月,魏师克寿春,诸葛诞被杀,吴军余众也全部被俘。

    • ⏱ 2023-02-11 20:43:40
  • 📌 扬州再定后,司马昭权势益盛。甘露五年(260),魏以昭为相国,封晋公。帝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五月,帝髦亲率宫中僮仆,出宫讨昭,昭党贾充麾军迎战于宫门,帝为充部下成济所杀。昭以太后令宣布帝髦“罪状”,废为庶人,并归罪成济而族诛之。接着昭迎魏宗室常道乡公璜(燕王宇子)于邺,更名奂,入即帝位,是为元帝(又称少帝),时年十五。是年并改元景元。蜀汉灭亡后,司马昭又于咸熙元年(264)进爵为晋王。次年八月,昭死,子炎嗣为相国、晋王。十二月,魏元帝“禅位”于司马炎,炎即位后,是为晋武帝,改元泰始;魏元帝则被尊为陈留王,居邺;这是汉魏“禅让”故事的重演。

    • ⏱ 2023-02-11 20:46:07
  • 📌 称帝后,最初以长子登为太子,正始二年(241),登死。次年,和立为太子。继而和与其同母弟霸各树党羽,渐成对立。嘉平二年(250),他废和为庶人,并赐霸死。同年,立幼子亮为太子,年仅八岁,并以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以辅之。这件事成为日后政治上的乱源。

    • ⏱ 2023-02-11 20:48:34
  • 📌 嘉平四年(252)孙权死,他称帝凡二十四年。太子亮继位,是为废帝,诸葛恪以太傅辅政,权势日隆。恪是诸葛瑾子,诸葛亮侄,他的才气干略,为当时所称,但刚愎自用,好矜己凌人。他辅政后,一心效法他的叔父,力谋北伐。同年,魏人以孙权死,乘机伐吴,进攻巢湖上的东兴堤(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恪亲自率师救东兴,大败魏军,魏军死者数万人。恪自这番胜利后,甚有轻敌之心,谋大举出兵,众议反对无效。次年,恪发兵二十万伐魏,围攻合肥。合肥守军仅四千人,吴人攻九十余日不下,因时逢盛暑,士卒多染疾疫,恪不得已退师,吴军损失达万余人。

    • ⏱ 2023-02-11 20:49:25
  • 📌 孙亮与之合谋,于宴会中杀恪。事后亮以孙峻为丞相,峻为人淫暴,较恪尤横。甘露元年(256),孙峻死,从弟孙綝继之辅政。綝辅政后,傲狠嗜杀,多行无礼。次年,诸葛诞据寿春叛魏,綝遣军援诞,损失惨重,百姓皆怨。孙亮也于这一年开始亲政,对綝多所诘问,綝乃称疾不朝。三年(258),亮欲诛綝,事泄,綝废亮为会稽王,改立孙权的另一儿子孙休,是为景帝。孙休即位后,对孙綝深为疑惧,同年十二月,休杀綝,距离休即帝位,不过两个月。

    • ⏱ 2023-02-11 20:51:05
  • 📌 咸熙元年(264),也就是蜀汉灭亡的次年,孙休死,他临死把幼子灵托付给丞相濮阳兴及左将军张布。但吴人鉴于蜀的覆亡,思立长君,那时太子和及废帝亮均早已死去,于是兴、布迎立太子和子乌程侯晧。晧即位不久,便荒淫骄暴,以致朝野失望,兴、布二人也均为晧所杀。

    • ⏱ 2023-02-11 20:52:24
  • 📌 王濬上疏略谓孙晧荒淫凶逆,应从速征伐,如一旦晧死,更立贤主,则成强敌。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七十,死亡无日,良机一失,难以再图。[王濬疏见《晋书》卷四二《濬传》]至此晋武帝才决心出兵。

    • ⏱ 2023-02-11 20:53:52
  • 📌 孙晧派丞相张悌率军渡江迎战,大败于牛渚(山名,今安徽当涂县西北),悌战死。继而王濬自武昌顺流东下,直抵建业,孙晧出降。自晋出兵到吴亡,前后不过五个月。从汉献帝初年起,中国陷于战乱分裂者九十余年,至此又告统一。

    • ⏱ 2023-02-11 20:54:45

第十章 五胡乱华与晋室偏安

  • 📌 平吴后,更纳孙晧姬妾五千人入官,自此掖庭殆将万人。无限的旖旎风光,销尽了他的精力。他本人对当时的现状,似乎也非常满意,每次宴见大臣,总爱谈家常闲事,对国家大事却不感兴趣,其实晋帝国在许多方面都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 ⏱ 2023-02-11 20:55:30
  • 📌 另一种颓风是奢侈,这种风气也有其渊源。曹操和魏的文、明二帝,以及明帝以后的曹爽,都以豪奢著名,渐至蔚成风气。而晋武帝的酒色自娱,对于这种风气更有推动助长之功。虽然他曾屡次下诏提倡节俭,但他本人不能以身作则,结果自然是徒托空言。晋初的贵戚公卿,莫不以奢侈相尚,有时达到悖乎情理的程度。石崇是当时朝臣中的首富,据说他的财富,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经常遣人劫掠远使客商而来的。他有姬妾百余人,僮仆八百人,在金谷(今河南洛阳市西北)建立别馆,极花木园池之盛,日与友朋游宴其中。他曾与外戚王恺(武帝舅)斗富,恺做紫丝布步障四十里,他便做锦步障五十里,类此的荒唐举动,不一而足

    • ⏱ 2023-02-11 20:59:14
  • 📌 太熙元年(290),武帝死,太子衷继位,是为惠帝。惠帝赋性低能,武帝时即有若干朝臣,认为他不堪承继帝位。当时武帝同母弟齐王攸,甚有名誉,朝野倾心,但武帝终不能舍子立弟。由于惠帝的愚暗,乃有皇后贾氏乘机擅权乱政的事。

    • ⏱ 2023-02-11 21:01:06
  • 📌 到惠帝即位,诸王与杨骏、贾后便成为政治上的三大势力,各有其相互间的矛盾,随时可以酿成巨变。首先爆发的是贾后与杨骏的冲突,贾后怀有预政的野心,但为骏所抑,无法如愿,因此势不两立。于是贾后利用诸王的力量,与骏为敌。当时汝南王亮(武帝叔)都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今河南许昌县),贾后教他举兵讨骏,但他不从。贾后改与都督荆州诸军事的楚王玮(武帝子)谋商,玮欣然允许,自求入朝。玮入京后不久,即勒兵诛骏及其党羽,死者数千人,杨太后也同时被废。杨骏死后,贾后征汝南王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共掌朝政。不久,亮以专断为贾后所不满,楚王玮也与亮有隙,于是贾后又利用玮杀亮及卫瓘。接着贾后又借“专杀”的罪名诛玮,然后以张华、裴頠与后兄贾模共同辅政。这些都是元康元年(291)的事,从这些事,可以看出贾后手段的毒辣高强。

    • ⏱ 2023-02-11 21:04:31
  • 📌 太子遹为惠帝妃谢氏所生,素受贾后嫉视。太子幼有令名,及长渐不好学,贾后更遣宦官引诱他奢靡嬉戏,因此名誉日衰。太子又与后党贾谧不合,谧在贾后面前谮毁太子,于是贾后谋害太子之意益坚。最后太子在她的巧妙布置下,以“谋反”的罪名被废为庶人,太子母谢淑媛也因而被杀。

    • ⏱ 2023-02-11 21:06:01
  • 📌 永康元年(300),太子遹被徙置于许昌,太子无罪被废,朝野愤怒。贾后党赵王伦(武帝叔)时在京师,用其心腹孙秀计,怂恿贾谧劝后早除太子,其本人则准备于事后以为太子报仇为名,因而废后,以增威望。同年三月,贾后果遣人毒杀太子。四月,赵王伦遣齐王冏(齐王攸子)率兵入宫废后,并诛贾谧及贾氏亲党,张华、裴頠也都被害。其后不久,贾后亦被赐死。政变成功后,赵王伦自为相国,阴谋篡位。但他素性庸愚,而致大权旁落,受制于孙秀。秀贪淫嗜利,毫无远略,因此政治益坏。八月,淮南王允(武帝子)于京师起兵讨伦,失败被杀,夷灭者千余人。继而孙秀又以齐王冏在京师,有所顾忌,乃出冏镇许昌。但不久便因赵王伦的称帝,激起了更大的战乱。

    • ⏱ 2023-02-11 21:07:27
  • 📌 赵王伦于永宁元年(301)称帝,改元建始,并尊惠帝为太上皇,迁之于洛阳城东的金墉城。伦称帝后,孙秀专执朝政。当时齐王冏镇许昌,成都王颖(武帝子)镇邺(今河南临潼县西),河间王颙(武帝堂弟)镇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均为当时的雄藩。同年三月,冏首谋讨伦,与颖、颙及常山王乂(武帝子,后封长沙王)等同时举兵,进逼洛阳,伦迎战失败。五月,禁军将领王舆,攻杀孙秀,废伦而迎惠帝复位。既而诸王兵至,诛伦及其党羽,总计此役双方战死的士卒近十万人。

    • ⏱ 2023-02-11 21:15:19
  • 📌 光熙元年(306),东海王越等得王濬援兵,势力又盛。河间王颙杀张方乞和,越不许,遣军西进,连下洛阳、长安,颙逃走,越军乃奉惠帝还洛阳。颙于越军去后,复还长安,但关中皆服于越,颙仅保城而已。成都王颖则于军败后,辗转返邺,为范阳王虓所拘,其后为虓部下所害。同年十一月,惠帝食饼中毒而死,太弟炽继位,是为怀帝,

    • ⏱ 2023-02-11 21:21:28
  • 📌 从元康元年(291)起,到光熙元年(306)止,这幕惨剧的演出,前后达十六年之久,而以永康元年(300)以后的几年为最高潮。史书称它为“八王之乱”,八王是指: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和东海王越。

    • ⏱ 2023-02-11 21:22:26
  • 📌 到怀帝即位,诸王的兵争虽然停止,胡族的侵迫,又接踵而来。终致十年以后,晋室中央被胡人赶到南方去

    • ⏱ 2023-02-11 21:23:30
  • 📌 晋惠帝末年,胡族大举叛乱,史家名之为“五胡乱华”。所谓五胡,是指匈奴、羯、鲜卑、氐、羌,也就是当时胡族的主要种类。它们都是从西汉和三国时代陆续迁入中国的。它们原都降顺中国,中国政府为便于保护管理,迁之于边地。其后它们因中国衰乱,渐向内地扩张。东汉时,政府常以胡人为兵;三国时的魏蜀,也常利用胡人与对方为敌;胡人愈强,国人的尚武精神也愈衰。到晋,胡人种类繁衍,益向内逼,北起今辽东半岛、内蒙古及甘肃省,南至今河北省东北部,山西省中南部,陕西省北、西、南部和四川省北部,都是胡族的繁殖之地;对于晋帝国的中心地区,形成半包围形势。北方的重要战略地带,大都在胡人的势力范围之中;晋室的首都,处于胡人势力的直接威胁之下,充分暴露出危机;有识之士,早已引以为忧。

    • ⏱ 2023-02-11 21:24:49
  • 📌 五胡于晋惠帝末期开始大规模的叛乱,十余年后便掩有整个北方。从惠帝永兴元年(304)匈奴刘渊称王起,下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北魏统一北方止,在这一百三十六年间,它们陆续在北方建立了十几个国家,与南方的汉族传统政权相对峙。其间汉人也曾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几个小国,但它们只是胡族世界中的一种点缀而已。史家把这段时间在中国境内,汉族传统政权版图以外的地区中所建立的国家,统称为“十六国”。这些国家大部为胡族所建,汉人所建者仅有三国。

    • ⏱ 2023-02-11 21:27:46
  • 📌 十六国的名称,是匈奴所建的前赵、北凉、夏;羯所建的后赵;鲜卑所建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羌所建的后秦,氐所建的前秦、后凉、成(即汉),和汉人所建的前凉、西凉、北燕。十六国中只有前秦曾一度完全统一北方,但为时非常短暂,此外始终处于分裂的状态中。在同一时间内,常有两个以上的国家并立,但从无十六国并立的事。事实上在此期间兴起的国家,并不止十六国,例如鲜卑所建的西燕、辽西、代(北魏的前身),氐所建的仇池以及汉人所建的冉魏等,都不在十六国之列。这是因为十六国据地较大,国祚较长,并且遗有较多史料的缘故。十六国本身不但经常相互攻伐,其中若干国并与南方的晋发生过多次战争。其后晋为宋所篡,北方也继而为鲜卑人的北魏所统一,历史乃又步入一个新阶段。

    • ⏱ 2023-02-11 21:29:02
  • 📌 同年,李流死,众推李雄为首,罗尚攻之,失败而逃,雄遂入成都。永兴元年(304),雄自称成都王。光熙元年(306),改称皇帝,国号成。晋适值诸王交兵,无力远伐,于是梁、益、宁三州(今陕南、四川及云贵一部地)尽陷。但李氏据地较偏,尚未能牵动大局,因此史家通常以匈奴刘渊的起兵,为胡族叛乱的开始。

    • ⏱ 2023-02-13 22:41:20
  • 📌 曹操分匈奴为五部,部帅皆姓刘,刘豹为左部帅,居于泫氏(今山西高平市)。晋武帝时,刘渊继父位,武帝以之为北部都尉,惠帝初,渊进为五部大都督,统领五部。时成都王颖镇邺,以渊自随。永兴元年(304),王濬、东嬴公腾攻颖,渊请还部发兵击敌,颖许之。渊到部后,即叛晋独立,继而自称汉王,都左国城。怀帝永嘉二年(308),刘渊称帝,并徙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 ⏱ 2023-02-13 22:42:23
  • 📌 永嘉五年(311),怀帝因愤东海王越专横,密使将军苟晞讨之,越忧愤而死。太尉王衍等奉越丧还葬东海,石勒自许昌追之,大破晋军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晋军将士十余万,无一得免,王公大臣,也悉数被俘,晋室武力,至此等于全部丧失。这时洛阳饥困,百官流散,刘聪乘机遣军攻洛阳,晋军连战失利,洛阳遂陷,怀帝被俘。

    • ⏱ 2023-02-13 22:44:37
  • 📌 六年(312),晋安定太守贾疋、冯翊太守索琳及安夷护军麹允等起兵,攻下长安,刘曜败逃。疋等乃迎立秦王业(武帝孙)为太子,建立行台。次年,怀帝遇害,凶耗至长安,业即帝位,改元建兴,是为愍帝。其后刘曜连年西攻,至建兴四年(316),曜复攻长安,晋兵穷食尽,愍帝窘迫出降。这时晋帝国的北方已大部沦陷,只有三数地区,犹为晋守。

    • ⏱ 2023-02-13 22:48:23
  • 📌 太兴元年(318),刘聪死,子粲继位。粲好酒色,委政于司空靳准。既而准勒兵杀粲,尽灭刘氏。时刘曜在长安,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市西南),闻讯后均发兵讨准。石勒兵先至平阳,靳准为部下所杀,其乱遂平。刘曜则于东行的途中称帝,次年,还都长安,改国号为赵。石勒与刘曜不合,也即赵王位于襄国,与曜离绝。

    • ⏱ 2023-02-13 23:13:14
  • 📌 整个关东地区,全为石勒所有。他西与刘曜相持于河洛,南与晋对敌于淮北,声势日盛。

    • ⏱ 2023-02-13 23:10:10
  • 📌 。晋成帝咸和三年(328),石勒自率军与曜战于洛阳城西,擒曜杀之。曜被杀后,赵太子熙次年率百官奔上邦(今甘肃天水市西南),关中大乱。石勒遣石生取长安,石虎取上邽,杀赵太子。五年(330),石勒即帝位,国号仍用赵。勒为胡族雄材,剽狡绝人,因此能以羯胡小种,独霸中原。他以汉人张宾为谋主,稍知治体,对“衣冠华族”,尚能尊重。这时除凉州张骏(寔子)乘机自立,受晋封拜外,整个北方几乎全为赵有。史称石勒的赵为“后赵”,以别于刘曜的“前赵”。

    • ⏱ 2023-02-13 23:11:43
  • 📌 咸和八年(333),石勒死,子弘继位,以石虎为丞相。次年,虎废弘杀之,自称“居摄天王”。咸康元年(335),虎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三年(337),又自称“天王”。他既得志,穷极奢侈,恣意杀戮,因此政治日坏。穆帝永和五年(349),石虎称帝,不久死,子世继位。同年,世兄遵杀世而夺其位。既而大将石闵杀遵,立虎庶子鉴。

    • ⏱ 2023-02-13 23:14:29
  • 📌 闵汉人,本姓冉,因为石虎养子而改姓石。自胡族入据北方,其君主虽从汉制,自称皇帝,但常另设大单于,由子弟充任,以统领其族,这可看出胡汉双方的不能调和。当时石闵专政,深受汉人拥戴,但胡人不为所用,于是闵乃奖励汉人诛杀胡羯,前后凡杀二十余万人,这件事更显出汉人对胡人的仇视。

    • ⏱ 2023-02-13 23:15:15
  • 📌 永和六年(350),石鉴谋诛石闵,事败为闵所杀。既而闵即帝位,国号魏,复姓冉。这时石虎之子祇在襄国,也称尊号,胡人的拥兵者多应之,屡与闵战。次年,石祇为其将刘显所杀,石氏的势力全灭。但就在赵魏交兵中原混乱之时,辽东鲜卑慕容氏,也乘机向南发展,冉闵在消灭石氏后,接着便与这个强敌遭遇。

    • ⏱ 2023-02-13 23:32:29
  • 📌 成帝咸和八年(333),慕容廆死,子皝嗣。皝于咸康三年(337)自称燕王,迁居龙城(今辽宁朝阳市)。次年,后赵主石虎遣军来扰,为皝所败。既而皝灭辽西鲜卑段辽(务目尘曾孙),数年之间,辟地千里。穆帝永和四年(348),慕容皝死,子俊立。及后赵乱起,俊乘势南进。于六年(350)遣师拔蓟(今北京市大兴区西南),以为都城。八年(352),慕容俊遣其子恪攻冉闵,闵与燕军战于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东北),兵败被擒,斩于龙城,燕人继而取邺。同年冬,俊即帝位,国号燕,史称“前燕”,并迁都于邺。前燕地盘,主要为辽东及关东地区。南在淮水以北与晋对峙;

    • ⏱ 2023-02-13 23:34:24
  • 📌 时赵魏交兵,洪思底定中原,然后西取关中,事未行,为其部将鸩死。其子苻健继立,乃率众入关,攻占长安。次年,苻健自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八年(352),苻健称帝。晋将桓温来伐,健拒退之。继而健平定关中,基业遂固。永和十一年(355),苻健死,子生继立。升平元年(357),苻生堂弟苻坚弑生自立。坚爱好儒学。即位后,兴修学校,表彰节行,并委政于汉人王猛。猛富于韬略,为政明肃,专意于劝农讲武,因此国势大强。苻坚颇有“混一四海”的念头,这时秦东有燕,西有凉,南有晋,北有鲜卑拓跋氏的代,都是他要“混一”的对象。

    • ⏱ 2023-02-13 23:38:40
  • 📌 四年(369)冬,秦遣王猛率师伐燕。次年,秦军连取洛阳、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大败慕容评于潞川(即今浊漳河),斩俘十五万人。继而秦军围邺,慕容及慕容评等出奔龙城,为秦所获,于是燕亡。秦灭燕后,又于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攻灭仇池氐杨氏。

    • ⏱ 2023-02-13 23:40:46
  • 📌 重华自称凉王。其后凉内乱相乘,国势渐衰。晋哀帝兴宁元年(363),重华弟天锡杀重华子玄靓自立,奉表于晋,晋仍以之为凉州刺史。及秦克仇池,天锡惧而称藩于秦。秦遣使命天锡入朝,天锡不从;秦伐之,天锡迎战失败,遂降秦。张氏的凉,史称“前凉”。秦灭凉后,立即遣将伐代。代为鲜卑拓跋氏所建,拓跋氏世居北方,不通中国,因其俗以索辫发,故又称“索头部”。

    • ⏱ 2023-02-13 23:42:20
  • 📌 苻坚遣兵伐代,擒什翼犍,于是代亡。其后苻坚又遣吕光伐西域,击平龟兹,降者三十余国。至此,北方完全为前秦所统一。对于南方的晋,苻坚也屡次入侵,但最初尚非大举进犯。康宁元年(373)秦灭仇池后,立即遣军南下,取晋梁、益二州(今陕西省南部及四川省地)。其后又于太元四年(379),取晋西部重镇的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俘晋梁州刺史朱序。至此秦的版图,大致掩有今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全部,及内蒙古、宁夏、新疆、四川、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的一部,幅员的辽阔,在五胡所建的国家中是空前的。

    • ⏱ 2023-02-13 23:43:46
  • 📌 太元三年(378),王猛死,猛临死曾指出晋为中国正统,且国内安定,难以征服;鲜卑、羌则为心腹之患,宜渐除之;但他忽略了这番忠言。五年(380),苻坚以诸氐种类繁滋,效法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把武都等郡氐人十五万户,分别迁至全国各冲要地区,以苻氏宗亲领之,如古诸侯。他的原意,也许是在镇压汉人及其他胡族,但结果大大分散了他的基本力量。此后他积极筹备大举南侵,终致发生了太元八年(383)的淝水之战。

    • ⏱ 2023-02-13 23:44:58
  • 📌 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反于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以讨刘隗为名。沈充也起兵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响应王敦。元帝下诏讨敦,并征戴渊、刘隗入卫京师。王敦进至建康,先攻江防要塞的石头城(今南京市内清凉山上),守将周札降。继而敦攻入建康,刁协、戴渊等被杀,刘隗逃亡后赵。谯王承起兵拒敦,也失败而死。从此王敦专制朝政,元帝几至不保。同年冬,帝忧愤而死。

    • ⏱ 2023-02-13 23:46:41
  • 📌 元帝死后,太子绍继立,是为明帝。王敦萌篡位之志,乃于太宁元年(323)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县),自领扬州牧,积极布置。明帝为人英武,他与大臣郄鉴等,共商讨敦之策。次年,王敦染重病,明帝得知,乃决心讨伐,并召诸州军入卫。敦因病不能将兵,乃以钱凤等率军攻建康,并以其兄王含为元帅。双方隔秦淮水对峙,政府军乘夜袭击,王含大败。王敦闻败,不久死去。继而诸州援军大至,叛军攻城,屡次失利,王含乃烧营夜遁。其后,含及钱凤等均先后被杀。王敦虽谋叛,但王导并未附逆,仍受晋室重用,因此王氏依然是江左高门。

    • ⏱ 2023-02-13 23:47:30
  • 📌 太宁三年(325),明帝死,太子衍继位,是为成帝。王导、庾亮等同受遗诏辅政,明帝后庾氏以太后临朝。庾亮为太后之兄,时任中书令,颇专朝政,他忠于晋室,一意以强固中央为事。

    • ⏱ 2023-02-13 23:48:49
  • 📌 咸和二年(327),晋征苏峻为大司农,峻不从,与祖约相约,共举兵诛执政。于是峻反于历阳,渡江而南,直攻建业,晋军连战皆败。次年,苏峻陷建业,劫持成帝,自专朝政。

    • ⏱ 2023-02-13 23:50:30
  • 📌 东晋自江南立国后,曾发动多次的对外战争,大都失败而回。虽然北方的战乱曾给晋人不少重光故土的机会,但晋人未能把握时机,全力反攻。当时除少数苟安的士大夫外,晋人莫不希望早复中原,他们普遍抱有一种思想,认为谁能驱逐胡虏,谁便有称帝的资格,这种思想在东晋中末期尤为显著。

    • ⏱ 2023-02-13 23:52:29
  • 📌 当刘曜、石勒混战之时,元帝曾遣祖逖北伐石勒。逖,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永嘉之乱,他率亲党数百家南来投效,元帝任以官职。他常有恢复之志,自请率师北伐,元帝乃于建武元年(317)以他为豫州刺史,相机进取。但元帝仅给他少数廪给,不予武器,命他自行募兵。这固由于晋室的财力不充,但元帝对他似乎也有些歧视。他北上后,沿途收募流民,势力日强。同年,克谯(今安徽亳县)。此后三年,他经略河南,攻下浚仪(今河南开封县西北),自镇雍丘(今河南杞县),黄河以南皆附。石勒来攻,屡为他所败。他与勒隔河为界,听任互市,以是公私丰赡。正拟进攻河北,而元帝于太兴四年(321)以戴渊为都督,镇淮阴,并以他归渊统辖。他以戴渊并无将略,恐不能合作,意甚怏;又闻王敦与刘隗不合,内乱将起,因而感慨发病。同年,祖逖死,部众由其弟祖约统率,约御众无方,为石勒所迫,退屯寿春,终为叛逆。王敦久蓄逆志,因畏逖不敢发,及逖死,遂举兵反。总之,祖逖的北伐,可以说是功败垂成;他的死,对东晋政局,也有深巨的影响。其后晋虽仍有多次的北伐,但像祖逖那样忠义奋发的军事统帅,已不可复得。

    • ⏱ 2023-02-13 23:54:30
  • 📌 石虎遣将南寇,攻陷邾城(今湖北黄冈市西北),移镇之事,乃不果行。次年,亮死,弟翼继其位。翼亦有北伐之意,康帝(成帝弟)建元元年(343),他上表请移镇襄阳,以伐后赵;朝议不许,但他违诏北行。次年,晋将桓宣败于丹水(今河南淅川县西),继而康帝去世,翼以国遭大丧,乃自襄阳还镇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西)。穆帝(康帝子)永和元年(345),庾翼死,临终表请以其子爰之继其位。中书令何充素与庾氏不合,改以徐州刺史桓温为荆州刺史,督西部诸州军事,从此荆州又成为桓氏的禁脔。

    • ⏱ 2023-02-14 09:00:12
  • 📌 桓温灭汉而还,声威日张,朝廷甚忌之。时会稽王昱(元帝少子)当国,以扬州刺史殷浩有盛名,乃引为心腹,欲以抗温,因此双方猜疑益甚。永和五年(349),石虎死,北方大乱。晋室以褚裒率三万人伐后赵,大败于代陂(当在今江苏沛县境),狼狈退还。桓温屡请北伐,晋室不准,其后晋室以殷浩经略中原,以抵制桓温。

    • ⏱ 2023-02-14 09:00:54
  • 📌 十年(354),桓温上疏数殷浩之罪,晋不得已废浩为庶人,从此内外大权,皆归桓温。同年二月,温率师四万人伐秦,自武关(今陕西商州市东)入,大败秦军于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进抵长安以东的灞上。既而秦悉锐师出战,晋军战败,又以缺粮,只好退兵,此役晋军损失二万余人。

    • ⏱ 2023-02-14 09:01:51
  • 📌 升平五年(361),穆帝死,由成帝子丕继位,是为哀帝。兴宁元年(363),晋以桓温为大司马。次年,又加扬州牧。三年(365),温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县),自此晋室等于入了他的掌握。同年,哀帝死,弟琅玡王奕继位,是为废帝。这时北方的秦和燕均趋强盛,洛阳也于此时为燕所据。太和四年(369),桓温率步骑五万人自姑孰出发,北上伐燕,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后,转入黄河,由水路进军。燕军迎战大败,晋军继进至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燕以慕容垂迎战,桓温数战不利,又闻秦救兵将至,而粮食将尽,乃烧船自陆路奔回。晋军沿途遭燕军追杀及秦军邀击,几至全军覆没。桓温的两次北伐,都因粮尽退兵,为敌所乘,而致大败,可知桓温是以孤军击敌,并无后援。晋室中央决不与他合作,必使他失败而后快,因为假使桓温一旦成功,晋室也将不保。事实上桓温确有做皇帝的念头,他准备平燕归来后便篡位的。所以就晋室的立场来说,它之不协助桓温北伐,也自有其苦衷,但复兴大业,却因而断送。

    • ⏱ 2023-02-14 09:03:27
  • 📌 桓温自枋头兵败后,声名顿挫。他的幕僚郗超,建议废晋帝以立威,温遂于太和六年(371)亲赴建康,以褚太后(康帝后)旨,废帝奕为东海王,而立丞相会稽王昱,是为简文帝,并改元咸安。同年,温杀废帝三子及若干政敌,并降封废帝为海西郡公。温废立后,仍还镇姑孰,遥制朝政。简文帝形同傀儡,时以废辱为忧。咸安二年(372),简文帝死。帝嫡子早逝,庶子昌明及道子均幼,因此桓温本望帝临终传位与他,以酬其翼戴之功。但帝遗诏仅命他辅政,而以昌明为太子继位,是为孝武帝。温大失所望,于宁康元年(373)入朝,京师人情汹汹,惧有非常之变。

    • ⏱ 2023-02-14 09:07:38
  • 📌 孝武帝即位后,谢安等执政,安为人沉着有识量,为时望所归。太元二年(377),桓豁死,安以桓冲为荆州刺史,又以谢玄(安兄子)为兖州刺史,镇广陵(今江苏江都市)。当时淮南江北一带,民风强悍,玄受任以后,募兵于江北,不数年而成劲旅,号“北府兵”。他以刘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当时苻坚正盛,当遣兵南寇,牢之御之,战无不捷。从此中央军力,始趋强大,外重之局也逐渐改观。

    • ⏱ 2023-02-14 09:07:08
  • 📌 这时前秦业已完全统一北方,苻坚决心大举伐晋。太元七年(382),坚集议出兵事,群臣均表反对,惟慕容垂赞成。坚自以兵力强大,必可获胜,因而力排众议,于八年(383)大举出兵。是年八月,他以苻融(坚弟)督慕容垂等军为前锋,自率大军随行。此外,幽冀的兵南下彭城(今江苏铜山县),梁益的兵沿长江、汉水顺流东下。总计出动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九月,苻坚到项城(今河南项城市东北),后队的凉州兵才到咸阳(今陕西泾阳县)。苻融统兵三十万,先至颍口(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准备南攻。晋以谢石(安弟)为统帅,与谢玄等领兵八万人以抗秦军,当时晋举国震恐,惟有谢安力持镇定。

    • ⏱ 2023-02-14 09:07:38
  • 📌 谢玄派人要求秦军略向后撤,以便渡水决战。苻坚想趁晋军渡过一部时以铁骑冲之,因而应允。但秦军一退,无法停止,于是晋军渡水,急击秦军。苻融被杀,朱序又于阵后大呼秦军已败,秦军立即崩溃,四散奔逃。谢玄等直追至青冈(今安徽寿县西北),秦兵死者大半。晋军遂克寿阳,朱序及前凉主张天锡也自阵前逃归。苻坚单骑逃至淮北,是时秦诸军皆溃,惟慕容垂所率三万人独全,坚往投之,垂以其军卫坚,始得逃回洛阳,沿途收合离散,共得十余万人。从这一次战役的经过看,秦军在数目上虽具有压倒的优势,但显然是乌合之众,部分将领如慕容垂等,又可能观望不进。同时秦军并未全部到达战场,与晋军作战的,大致只是苻融的三十万人。加以晋的北府兵骁勇善战,因而秦军不敌。此外,苻坚意气骄盈,他本人实无亲临前线的必要;而他的临阵自作主张,命令后退,更是最大的失策。这一战对晋来说,实在是晋室甚至整个汉族决定历史命运的一战。晋时,汉族在南方的势力仍未十分深固,江南尚未完全汉化,汉人为数不多,蛮人仍有相当的势力。如果此战胡人得胜,则不但晋室倾覆,整个汉族也可能长久受胡人统治,无以复兴。但晋室的获胜,并未能重光故土,胡族仍然窃据北方,而占整个汉族绝大多数的北方汉人,为胡族统治,先后达三百年之久。在此期间,胡汉的血统,相互融合,胡人风俗和外国宗教,也大量为汉人所接受;终致使汉人在体质与精神上,无形中发生巨大变化,渐至形成一个新的汉族。

    • ⏱ 2023-02-14 09:09:59
  • 📌 苻坚自淝水战败后,国内胡族,纷纷乘机独立,各据一方,从此北方又陷入分裂的状态。自太元九年至十一年(384~386)的三年间,北方先后兴起了七个国家,就是羌人的后秦,鲜卑人的后燕、西燕、西秦,北魏和氐人的后凉、仇池。

    • ⏱ 2023-02-14 09:11:33
  • 📌 太元九年(384),慕容垂率二十万人,长驱攻邺,苻丕坚守,数月不下。后因晋遣军援丕,垂乃解围北走。当垂攻邺,慕容弟泓时任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长史,闻讯东奔,集鲜卑数千人,屯于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东南)。平阳太守慕容冲(弟),也起兵叛秦,既而与泓并力,西攻长安。途中泓为谋臣所杀,冲继立为“皇太弟”,继续西进,秦军屡败。冲遂据长安西北的阿房城,于同年末称帝,史称其国为“西燕”。

    • ⏱ 2023-02-14 21:02:53
  • 📌 太元十年(385),慕容冲屡攻长安,城内大饥,苻坚以太子宏守长安,自率数百骑出奔五将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继而宏亦出奔,慕容冲遂入长安。苻坚至五将山后,姚苌遣将擒之,不久遇害。这时苻丕在邺,欲西赴长安,行至晋阳,始知苻坚已死,遂发丧即皇帝位。而镇守勇士川(今甘肃榆中县东北)的秦将乞伏国仁,也于苻坚死后宣告独立,自称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国仁本陇西鲜卑,其父司繁,受前秦封为将军,世镇勇士川,至是自立,史称其国为“西秦”。至其弟乾归,迁都于金城(今甘肃皋兰县西南)。同年,仇池氐帅杨定(杨纂族人),也乘机自立为仇池公,并称藩于晋。

    • ⏱ 2023-02-14 21:05:08
  • 📌 太元十一年(386),北方局势益趋复杂。这一年,慕容垂称帝于中山(今河北定州市),国号燕,史称“后燕”。慕容冲为部下所杀,燕宗室慕容永率鲜卑男女四十万人东返,至闻喜(今山西闻喜县西南),闻慕容垂称帝,不敢再进,乃自立为河东王,称藩于垂。鲜卑东行后,姚苌遂据长安,即皇帝位,国号秦,史称“后秦”。同年,苻丕为慕容永所败,南奔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晋军邀击杀之。慕容永遂进据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即皇帝位,史仍称其国为“西燕”。苻丕死后,其族子苻登即帝位于南安(今甘肃平凉市),与姚苌相持。此外又有两个新势力在这一年兴起,一是鲜卑拓跋珪(什翼犍孙)称代王于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既而改国号曰魏,史称“北魏”或“后魏”,以别于三国时的魏。一是氐人吕光据姑臧(今甘肃武威市),称凉州牧酒泉公,史称其国为“后凉”。吕光本仕前秦为将,淝水战前,苻坚派他讨定西域,及归,苻坚已死,光乃自立。

    • ⏱ 2023-02-14 21:07:37
  • 📌 孝武帝将人愚柔,即位后不久,即宠任其弟琅玡王道子(后徙封会稽王)。淝水战后,权威日盛,谢安受其排斥。十年(385),安出镇广陵(今江苏江都市),以避其逼。同年,安死,道子专权益甚。道子好酒色,又信浮屠,穷极奢侈,以致嬖幸用事,贿赂公行。十三年(388),谢玄又死。朝廷连续失掉这两个柱石,政事益不可问,于是内乱接连而起。而北府雄兵,也落入野心家之手,作为操纵内乱的资本。但到晋末,北府兵曾再度扬威于北方。

    • ⏱ 2023-02-14 21:10:38

第十一章 南北朝的对峙

  • 📌 二十一年(396),孝武帝为其贵人张氏所弑。太子德宗继立,是为安帝。安帝天资愚钝,至于不辨寒暑饥饱,因此道子益形专横,王国宝兄弟,也参预朝政,大树威势。安帝隆安元年(397),王恭上表罪状国宝,举兵讨之,殷仲堪亦遥相呼应。王恭的武力,亦即旧日的北府兵。北府兵自谢玄死后,由刘牢之统领,此时牢之正隶王恭麾下。道子以王恭兵强,不得已杀国宝兄弟,并深自引咎,二镇之兵始退。

    • ⏱ 2023-02-14 21:12:56
  • 📌 王恭再度举兵,并与殷仲堪及桓温的少子桓玄联合。玄原袭父爵为南郡公,其国在荆州境内,他席父兄累世之威,在荆州甚有声望,他本人又素具雄心,时思乘变而起。至此乃与仲堪响应王恭,并推恭为盟主。

    • ⏱ 2023-02-14 21:15:15
  • 📌 而刘牢之为元显收买,还击王恭,恭为晋擒杀。既而西军进至石头,刘牢之率军驰援,仲堪等大惧,因而与中央讲和。晋廷以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殷仲堪仍为荆州刺史。次年,桓玄袭杀杨、殷,并吞荆、雍,遂兼有三州之地。

    • ⏱ 2023-02-14 21:16:26
  • 📌 隆安二年(398),泰为会稽王道子所杀,恩逃入海。次年,恩集众自海岛攻陷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晋以司马元显及刘牢之讨之,恩复入海。五年(401)孙恩率十万人,浮海掩至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东南),建康震骇。刘牢之遣部将刘裕自海盐(今浙江海盐县)入援,大破恩众,恩浮海北走,又为裕所破。于是恩势大衰,刘裕也自此渐露头角。

    • ⏱ 2023-02-14 21:17:48
  • 📌 牢之屯军溧州(在建康东南),阴有异志,竟率众降桓玄,于是玄得顺利进入建康。桓玄既至京师,杀司马元显、尚之等,并徙道子于外,接着便解除刘牢之兵权。牢之又欲叛玄,部下不从,牢之自杀。晋以玄为太尉,专制朝政。同年,桓玄出镇姑孰,以诸桓布列要津。他最初颇有兴革,但不久便豪奢纵逸,政令无常,因此渐失人心。次年末,桓玄称帝于建康,国号楚。安帝被废为平固王,迁于寻阳(今江西九江市)。元兴三年(404),北府旧将刘裕、何无忌、刘毅等人自京口起兵讨玄,合众千余人,大败玄军,遂入建康。桓玄逃至寻阳,挟安帝西走江陵,纠集旧众,再度东下,又为刘毅败于峥嵘州(今湖北鄂州市东)。玄再回江陵,拟奔汉中,途中为人所杀。次年,安帝自江陵东返建康,荆州的桓氏余孽,也于是年被完全肃清。

    • ⏱ 2023-02-14 21:21:08
  • 📌 义熙六年(410),卢循乘刘裕北伐南燕,与其将徐道覆分途北进。道覆取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循自巴陵(今湖南岳阳市)顺流东下,与道覆合兵,大败刘毅于桑落洲(今江西九江市东),乘势直趋建康。时刘裕已回,屯兵石头,循等进战,失利而退,刘裕自率众追之。次年,晋杀徐道覆于始兴(今广东韵关市),循奔交州,亦被杀,其乱全平。

    • ⏱ 2023-02-14 21:22:16
  • 📌 八年(412)亲伐刘毅,毅兵败自杀,荆州遂定。次年,刘裕又遣军讨伐蜀地的割据势力谯纵。纵本益州部将,乘桓玄之乱而起,于义熙元年(405)据成都,自称成都王,并称藩于后秦。至此裕遣朱龄石攻之,纵兵败走死,蜀地再定。此后刘裕又消灭若干政敌,内部完全廓清。他本可轻易的取代晋室,但他为了名正言顺的称帝,仍遵循桓温故事,发动气吞万里的北伐。

    • ⏱ 2023-02-14 21:32:30
  • 📌 刘裕于篡晋之前曾有两次北伐,一次是义熙六年(410)的灭南燕,一次是十三年(417)的灭后秦,这是东晋对北方胡族国家作战所获的最大胜利。虽然刘裕所收复的土地,在他生前即有一部分丧失,在他死后更全部为后人丢掉,但其辉煌的战绩,仍炳耀史册

    • ⏱ 2023-02-14 21:32:59
  • 📌 淝水战后的三年间,北方先后兴起了七国,即后燕、西燕、后秦、西秦、北魏、北凉、仇池;前秦仅保今陕甘交界处一隅之地,其余土地都被他们瓜分。八个势力,相持了九年

    • ⏱ 2023-02-14 21:34:21
  • 📌 慕容德(垂弟)称燕王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既而徙都于广固(今山东青州市西北)。四年(400),德称帝,史称其国为“南燕”。义熙元年(405)德死,子超继立。慕容宝自奔龙城后,为部下所杀,内乱不已。五年(409),后燕将汉人冯跋自立为天王,史称其国为“北燕”,于是后燕亡。

    • ⏱ 2023-02-14 21:36:34
  • 📌 刘裕于灭南燕后的数年间,致力于内乱的戡定。内难既平,刘裕的权位已固,乃于义熙十二年(416)再度北伐,目标是关中的后秦。这时南燕已灭,南凉主秃发傉檀(乌孤弟)也于十年(414)为西秦主乞伏炽磐(乾归子)所灭,北方十国,只剩其八。后秦因屡为夏所败,国力大衰,又值其主姚兴新丧,其子泓在位,懦弱多病,因而刘裕乘势伐之。裕出师后,连克许昌、洛阳,秦人大震。十三年(417),后秦内乱,国势益危。晋将王镇恶、檀道济等攻潼关,沈田子、傅弘之等攻武关,长驱而入,进围长安。秦军拒战屡败,姚泓出降,斩于建康,后秦遂亡。

    • ⏱ 2023-02-14 21:38:11
  • 📌 十四年(418)冬,裕命义真东归,为夏军追及,全军崩溃,于是关中之地,又告失陷。而裕部下的百战精锐,也大部丧失,从此南方武力,渐趋不振。裕以一时无力再度北伐,乃亟谋篡晋。同年,他鸩杀安帝,立帝弟德文,是为恭帝。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篡晋自立,国号宋,是为宋武帝,改元永初。恭帝则被奉为零陵王,一年后被害。宋立国后,国史上的南北朝时代开始。但北方仍是列国并立的局面,要待十九年后,北方才完全为北魏所统一

    • ⏱ 2023-02-14 21:40:01
  • 📌 北魏自拓跋珪于淝水战后崛起,国势日强。其后连破后燕,版图大扩。他于晋安帝隆安二年(398)称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是为道武帝。他性情残忍,恣意杀戮,于义熙五年(409)为其子清河王绍所弑。同年,珪长子嗣诛绍而立,是为明元帝。明元帝在位期间,南朝的宋建立。

    • ⏱ 2023-02-14 21:45:33
  • 📌 三年(422),明元乘宋武帝之丧,南侵宋河南地。次年,明元帝死,子焘继立,是为太武帝。当时北方国家,关西尚有西秦、夏、北凉、仇池,关东则只有北魏和北燕,共计六国。此后北方的统一工作,便由拓跋焘来完成。

    • ⏱ 2023-02-14 21:47:23
  • 📌 元嘉十六年(439),魏师伐之,北凉亡。北凉是“十六国”中最后灭亡的一国,因此史家常以北凉灭亡的一年为北魏统一北方的一年。但事实上,仇池杨氏,直至元嘉二十五年(448)才完全为北魏所平定。

    • ⏱ 2023-02-14 21:48:49
  • 📌 魏初最受倚任的北方世族是清河崔氏,其族有崔宏者,东武成人(今山东武城县西),曾事道武帝,任吏部尚书等职,典掌机要,草创制度,甚受倚任。宏子浩,历仕道武、明元、太武三朝,曾于太武时为司徒。世族在南北朝的社会里,均有其崇高地位,为大众所瞻依。魏室的宠络世族,自是收拾人心的好办法。总之,魏人的统治北方,除了武力控制外,还采用“以汉制汉”的策略。

    • ⏱ 2023-02-14 21:51:12
  • 📌 所谓南朝,是指宋、齐、梁、陈四朝,它们均建国于中国南方,都建康(今南京)。南朝时代是从宋武帝代晋的一年(420)起,到陈后主降隋的一年(598)止,共一百七十年。北朝包括北魏、北齐、北周和隋平陈前的一段时间,从魏太武帝灭北凉的一年(439)起,到隋平陈的一年(589)止,历时一百五十一年。

    • ⏱ 2023-02-14 21:51:59
  • 📌 南北朝的疆域,因双方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不时发生战争,所以国界甚不固定。大体说来,北朝的版图是北至阴山南北的沙漠,东北至今辽东半岛,西至今甘肃西部,南与南朝接界。南朝则大致保有三国时吴蜀两国之地。南北国界虽时有变化,但大部时间,大致以淮河为界。至其变化的情形,总括说来是“越变越南”。宋初,南北国界在黄河以南,即今山东、河南等省的中部;西则以秦岭为界。自宋明帝(465~472)起,下至齐梁时代,国界退至淮河两岸及襄阳一带,即今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北部。梁末,失陕南四川,云贵地区继以沦丧。但长江以南的其他地方,仍为陈所有。

    • ⏱ 2023-02-14 21:53:42
  • 📌 南北朝时代人口的流动,非常剧烈,这是南北共有的现象,而以北朝为尤甚。这种人口流动,事实上是两晋时代汉族与胡族大迁移的延续。流动的主要原因,可分以下数类,几乎每类都与战争有关。一类是国与国之间,在战争时期,俘掠对方的军民,迁于自己境内,以充实力量。二是某些地方人民以勇悍著称,或其地多豪右强族,由政府把他们迁于易于控制的地方。三是以移民充实都邑或形胜之地。四是因某地过度残破,不可复守,而将当地人民迁到他地。从西晋末年起,直至南北朝,这些类型的人口迁徙,从未长期停止过。结果造成人口的内流现象,人口过度集中于内地,边地的人口,因而单弱。

    • ⏱ 2023-02-15 21:09:50
  • 📌 永初三年(422),武帝死,太子义符继立,是为少帝。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等辅政。少帝性好嬉戏,所为失德。羡之等乃于景平二年(424)以皇太后令废帝为营阳王,继而弑之。武帝次子义真亦以交游名士,为羡之等所忌,于少帝被废前不久被杀。当时武帝三子宜都王义隆镇荆州,羡之等迎之即位,并出谢晦继续镇荆州,以为声援。义隆入立后,是为文帝,改元元嘉。徐傅二人仍执国柄,甚为专肆。文帝乃结北府名将檀道济,于元嘉三年(426)诛徐傅,并以道济讨灭谢晦,于是内外皆定。

    • ⏱ 2023-02-15 21:16:28
  • 📌 文帝性宽仁,亲政以后,仍承武帝的俭德,力戒奢侈。并委任王华、王昙首等人,轻徭薄赋,澄清吏治。虽屡有外战,但军费出自府库,力避扰民。因此国内安定,百姓蕃息,蔚为南朝初期的盛世,史称“元嘉之治”。元嘉凡三十年,但二十七年(450)后,因大举伐魏,不得不重赋厚敛,既而魏人南侵,元嘉之政遂衰。宋武帝死后不久,黄河南岸的洛阳、许昌等地,相继陷于北魏。文帝即位后,颇有恢复之志。

    • ⏱ 2023-02-15 21:19:05
  • 📌 此次北伐失败后,宋的府库空虚,一时无法再举,以是与魏人相安者十余年。元嘉二十二年(445),魏出兵寇掠淮泗以北,自此边境再扰。文帝也以国力渐充,再谋北伐。

    • ⏱ 2023-02-15 21:19:32
  • 📌 元嘉三十年(453),宋文帝以其太子劭造作巫蛊,与廷臣谋废之。事为劭所知,与弟始兴王濬合谋,勒兵入宫弑文帝,并杀徐湛之、江湛等,然后自立。其时文帝三子武陵王骏方督军讨缘江蛮,军次五州(今湖北蕲水县西),闻讯遣柳元景讨劭,四方州郡,多举兵响应。元景率军东下,大破劭军于新亭(今南京市江宁区南),骏乃于新亭即皇帝位,是为孝武帝。既而诸军克台城(建康宫城),擒劭杀之,濬及劭党亦均伏诛,内乱遂定。刘宋诸帝对其皇室本身,有两大疏失之处,一是不注意教导皇子,一是猜忌宗室。武帝文帝,均以不善教子弟,而致祸乱相乘。文帝以后,宋室昏主迭出,其原因也大半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良。至于宋室的骨肉相猜,从文帝起,也是无代无之,这与宋室家教似也有密切的关系。文帝时,彭城王义康(文帝弟)以权势过盛为帝所忌,于魏人南下时赐死。孝武帝为人荒淫猜暴,即位之初,即杀其弟南平王铄。帝叔南郡王义宣,久镇荆州,帝淫其诸女。义宣愤恨,遂于孝建元年(454)举兵反,事败被杀。次年,孝武以细故杀弟武昌王浑;又忌弟竟陵王诞,命其出镇广陵(今江苏江都市东北)。大明三年(459),诞反,移檄远近,扬露帝丑。帝杀诞亲属左右在建康者千余人,并遣兵灭诞,杀广陵士民数千人。

    • ⏱ 2023-02-15 21:38:17
  • 📌 大明八年(464),孝武帝死,太子子业继位,是为前废帝。帝时年十六,由江夏王义恭(文帝弟)、柳元景等辅政。废帝嗜杀无道,景和元年(465),校尉戴法兴以专擅被赐死,诸大臣内不自安,柳元景等密谋废帝而立义恭,事泄,帝自率兵讨杀义恭及元景。帝又诛杀若干大臣及宗室,没有被杀的宗室诸王,也备受侮辱。这时晋安王子勋(孝武帝子)为江州刺史,废帝忌之,子勋遂起兵反。既而湘东王彧(文帝子)与帝左右寿寂之等弑帝,彧继位,是为明帝,改元泰始。明帝即位后,子勋不服,传檄声讨,宗室诸王之出镇各地者,多起兵响应。泰始二年(466),子勋称帝于寻阳(今江西九江市),明帝遣沈攸之等讨灭之。明帝为人猜忌凶狠,子勋败亡后,又尽杀孝武帝子十余人,兄弟被杀者亦有数人。总计武帝九子,四十余孙,六七十曾孙,死于非命者达十之七八。

    • ⏱ 2023-02-15 21:57:04
  • 📌 泰豫元年(472),明帝死,太子昱立,是为后废帝,时年十岁,由袁粲、褚渊等辅政

    • ⏱ 2023-02-15 21:59:10
  • 📌 废帝渐长,凶狂失德。当时建平王景素(文帝孙)负有盛誉,朝野归心,深为帝亲戚及左右所忌。元徽四年(476),景素据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起兵,失败被杀。自休范之乱平定后,萧道成权势日隆,阴有篡位之志,密与帝左右相结。次年,废帝为左右杨玉夫所弑。道成入宫,处理后事,迎立安成王准(明帝子),是为顺帝,并改元升明。从此道成乃得独揽朝政。

    • ⏱ 2023-02-15 21:59:49
  • 📌 道成篡宋后,改国号为齐,是为齐高帝。他为政颇务节俭,且崇尚儒家言,因此南齐初期,宗室猜忌杀戮之风,远不如宋世为烈。建元四年(482),高帝死,太子颐继位,是为武帝。武帝在位十一年,政俗甚美,史称“永明之治”。他对宗室也颇能保全,其同母弟豫章王嶷,高帝时几立为太子,但他对嶷仍能友爱,使之保功名以终。他的缺点,则是奢侈,例如后宫竟多至万人。永明十一年(493),太子长懋死,武帝立其长子昭业为皇太孙。同年,武帝死,昭业继位。

    • ⏱ 2023-02-15 22:01:33
  • 📌 永泰元年(498),明帝死,太子宝卷继位,他狎昵群小,荒嬉无度。永元二年(500),齐将崔慧景据广陵叛,直扑建康。豫州刺史萧懿,时屯兵小岘(今安徽合肥市东),闻讯立即入援,击斩慧景;但萧懿为宝卷所忌,竟于同年被杀。萧懿弟雍州刺史萧衍,久蓄异志,闻懿死乃举兵反。雍州当今湖北省北部地,因系南北兵冲,故军力甚强。次年,萧衍奉荆州刺史南康王宝融为相国,既而宝融即帝位于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是为和帝。帝以衍为征东将军,率兵东下,所向克捷,直抵建康。宝卷遣军十万,结阵于秦淮水南,为衍所破。宝卷为将军王国珍所杀,衍遂入建康,追废宝卷为东昏侯。齐以萧衍为梁王,掌握国政,衍乃诛杀若干宗室,以为篡位的准备。中兴二年(502),衍废和帝为巴陵王而自即帝位,是为梁武帝,并改元天监,于是齐亡。

    • ⏱ 2023-02-15 22:05:31
  • 📌 梁武帝初年,正值北魏宣武帝在位,其时魏室已自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迁都洛阳,鲜卑人正展开大规模的汉化。魏的国势,看来虽仍甚昌盛,但实际已开始走下坡路。其时南北国界,已移至淮水以南。

    • ⏱ 2023-02-15 22:07:23
  • 📌 大通二年(528),魏孝明帝死,国内大乱,魏宗室元颢奔梁。武帝乃立元颢为魏主,以陈庆之率兵送之北归。颢等北上,克复洛阳,终以孤军无援,未能成事。元颢为魏人所杀,庆之间道逃回,梁军全覆。但此后武帝仍不放弃利用降人的念头,终致造成末年的侯景之乱。

    • ⏱ 2023-02-15 22:14:16
  • 📌 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他的前期,为南朝的盛世,但到晚年,政治日见腐败。他晚年崇信佛法,为政过于宽大,因此刑典废弛,纪纲不立。当时全国的僧尼道士以及他们所收养的徒众,数目几占全国户口的一半,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他们都不负赋役,使国家财政,蒙受极大的损失。

    • ⏱ 2023-02-15 22:15:12
  • 📌 中大通六年(534)后,魏分裂为东西二国,战乱益烈;而武帝佞佛益笃,不再积极的从事外战,只寄望于北方降人的来归

    • ⏱ 2023-02-15 22:15:37
  • 📌 二年(551),侯景亲自率军西上,攻湘东王绎,为王僧辩败于巴陵(今湖南岳阳市),遁回建康。景亟谋称帝,乃废杀简文帝,改立豫章王栋(武帝曾孙),不久废栋称帝,国号曰汉。次年,湘东王绎命王僧辩等东击侯景,会始兴(今广东韵关市)太守陈霸先于溢口(今江西九江市西),然后联兵东下。先是霸先于台城陷后,起兵讨景,遣使诣绎,愿受绎节度,至是引兵来会。西军大破侯景军于姑孰,直逼建康。景亲自拒战,兵败欲东逃入海,途中为人所杀,其乱乃定。侯景既灭,湘东王绎遂即帝位,改元承圣,是为元帝。帝仍都江陵,并遣人杀豫章王栋,以绝人心。其时武陵王纪(武帝子)为益州刺史,亦拥兵称帝。承圣二年(553),纪伐江陵,元帝求援于西魏,擒纪杀之,益州遂为西魏所有。次年,萧詧引西魏兵伐江陵,杀元帝。西魏迁詧于江陵,立为皇帝,史称其国为“后梁”。西魏仅给詧荆州之地三百里,并派兵加以监视,而襄阳亦为西魏所有。

    • ⏱ 2023-02-23 21:50:25
  • 📌 太平元年(556),北齐来侵,渡江逼建康,为霸先所败。次年,霸先废敬帝自立,国号曰陈,改元永定,是为陈武帝。陈新承大乱之后,不但国土残破,文物储积都损毁一空;虽能乘北方分裂勉强立足于江南,但从此国势不振,直到为北朝灭亡而后已。

    • ⏱ 2023-02-23 21:52:54
  • 📌 魏太武帝于宋元嘉二十九年(452)为中常侍宗爱所弑,其太子晃已先死,晃子濬年幼,爱乃立太武庶子南安王余。余以宗爱专恣,欲夺其权,又为爱所弑。同年,朝臣刘尼、源贺等拥濬继位,是为文成帝,遂族诛宗爱。文成帝在位十三年,于宋明帝泰始元年(465)死。太子弘继立,是为献文帝,年十二,丞相乙浑专政。次年,太后冯氏(文成帝后)诛乙浑,临朝称制,既而归政。献文好黄老浮屠,于七年(471)传位于太子宏而自称太上皇。宏即位,是为孝文帝,年仅五岁。

    • ⏱ 2023-02-23 21:56:15
  • 📌 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冯太后死,孝文始得亲政。他可能受冯太后的熏陶,倾慕汉化,颇有“大一统”的思想。时魏的版图,已扩至淮水以北,其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距离魏的南境过远,且酷寒多风沙,人口稀少,又无漕运,不宜于南进的推动。因此他想迁都洛阳,又恐臣下不从,乃议大举伐齐,胁众南下。十一年(493),孝文率步骑三十万南下,止于洛阳。次年,遂定都之。魏的若干制度,本系参酌汉制而成,但孝文认为鲜卑人汉化的程度,尚不够彻底,因此迁都以后,遂即展开大规模的汉化运动。当时洛阳是北方汉化的中心,自然也是推行汉化的最好环境。在他迁都后的三年中(494~496),曾颁行许多有关汉化的措施,其重要者如下:(一)禁止胡服。当时胡人衣狭而短,汉人衣宽而长,至是他本人袭服汉族帝王衣冠,一般士民也须着汉服。(二)禁止胡语。凡士民三十岁以下者均须屏绝“北语”(即鲜卑语),俱从汉音;官吏北语于朝廷者免官。(三)改变度量。改用长尺大斗,均依汉制。(四)推广教育。设国子学、太学及四门小学于洛阳,并征求天下遗书,以充秘阁。(五)禁止归葬。凡迁居洛阳的鲜卑人,死即葬于河南,不准还北,于是南迁者均改籍贯为河南洛阳人。(六)改变姓氏。改拓跋氏为元氏,其余功臣旧族,亦均改之。孝文帝的汉化,大大提高了鲜卑人文化和生活的水准;但另一方面也使鲜卑人沾染了不少汉人的毛病,诸如奢侈、文弱等,这些缺点,在孝文身后,都逐渐暴露出来。孝文迁都后,除了在国内推行大规模的汉化运动,对外便是接二连三的伐齐。

    • ⏱ 2023-02-23 21:58:12
  • 📌 (514),魏以高肇率师攻梁、益州。次年,宣武帝死,朝臣于忠等迎立宣武次子诩,是为孝明帝,年仅六岁。高肇闻讯,中途回师,至洛阳后,为于忠所杀,而忠行为亦多不法。孝明年幼,由生母胡太后临朝。太后汉人,性情淫放,逼幸清河王怿(孝文帝子)而以之辅政,并信用妹夫元叉及侍中刘腾。她本人生活奢侈,崇信佛教,在洛阳大修寺院,加以赏赐无度,靡费极多。既而元叉等与清河王怿结怨,于普通元年(520),与刘腾合谋杀怿,并幽胡太后,由是二人专权,威震内外。叉好酒色,腾好财货,因而朝政益乱。四年(523),刘腾死。明帝与胡太后密谋黜叉,丞相高阳王雍亦参其谋。六年(525),太后复临朝,贬元叉为民,不久赐死。从宣武帝到孝明帝初期的二十余年,是北魏衰乱的起点,政治与社会风气,在这段时间中,业已腐化不堪。奢侈之风,弥漫着整个首都,王公大臣,类皆穷极豪华。仅高阳王雍一家,便拥有僮仆六千,妓女五百,贵族的豪富,于此可见。至于他们财富的来源,当然离不开贪污。风气如此,纪律自然废弛。禁军官兵,因受文臣排抑,曾掀起变乱,公开杀戮大臣,朝廷亦不敢深究。胡太后再度临朝后,仍信用嬖宠,并与孝明帝不合,政治益形恶化。魏中央政府虽萎靡至此,但屯戍北边诸镇的少数鲜卑人,因汉化程度较浅,尚保有其原始的朴勇性格,因此魏的北方与首都,渐变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区。这两个区域,由隔阂而致对立,终致造成魏帝国空前的内乱。

    • ⏱ 2023-02-23 22:02:33
  • 📌 明帝欲去太后幸臣郑俨、徐纥,乃于梁大通二年(528)密召尔朱荣入京。荣以高欢为前锋,行至中途,帝又诏止之。于是郑俨等与太后害帝,迎立临洮王世子钊(孝文帝曾孙)即位,年仅三岁。同年,尔朱荣举兵南下,中途潜迎长乐王子攸(献文帝孙),奉以为帝,是为孝庄帝。继而长驱渡河至洛阳,杀王公朝臣二千余人,并沉胡太后与幼帝于河。

    • ⏱ 2023-02-23 22:05:21
  • 📌 孝庄内外受迫,亟欲图荣。梁中大通二年(530),荣复至洛阳,孝庄伏兵袭杀之,荣从弟世隆,帅荣部北遁。荣从子兆,时为汾州(治所在今山西隰县东北)刺史,闻变移据晋阳。尔朱世隆至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尔朱兆来会,共推长广王晔(太武帝太子晃之曾孙)即帝位。继而兆轻骑掩袭洛阳,囚孝庄帝,送晋阳杀之。三年(531),尔朱世隆等以晔无人望而废之,改立广陵王恭(献文帝孙),是为节闵帝。

    • ⏱ 2023-02-23 22:06:57
  • 📌 东魏自孝静帝徙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高欢自为相国,并以长子高澄掌政,还镇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此后屡与西魏交兵,洛阳附近的黄河南北地区,便是当时的主要战场,双方各拥有一部分善战的北边鲜卑,因此一时难分高下。

    • ⏱ 2023-02-23 22:11:47
  • 📌 以整个的人力物力而论,西魏远较东魏为差,比南方的梁也有逊色。至于精神文化的凭藉,东魏承受北魏孝文帝汉化以来的文明,梁则是中国正统文化之所在地,都非荒残僻陋的关陇地区所能及。因此宇文泰也制定一套政策,以弥补这些缺憾。一方面设法建立关中地区的文化正统地位,以祛除其辖境中人士在文化方面的自卑感;一方面设法使其麾下的北边鲜卑保有其勇武的性格,并使胡化的汉族军人继续保持其胡化,而不受汉族文弱风气的熏染。

    • ⏱ 2023-02-23 22:12:46
  • 📌 西魏文帝死于梁简文帝天正元年(551),子钦继立,是为废帝,因谋诛宇文泰,于梁元帝承圣三年(554)为泰所杀。弟廓继立,是为恭帝。泰死于梁敬帝太平元年(556),他专西魏政事达二十三年之久。在他专政期间,东进虽无大功,在南方则大有收获。他曾乘梁末内乱,首取梁益诸州,继而杀梁元帝,立萧詧以为附庸。他死后,世子觉继之当国,自称周公。次年(557),觉废恭帝,自称天王,国号周,是为孝愍帝。南方的陈,也接着建立。孝愍即位后,堂兄宇文护辅政,甚为专擅,大臣赵贵、独孤信,均为护所杀。同年,孝愍谋诛护,反为护所害。护改立宁都公毓(宇文泰子),是为明帝。明帝继位时仍称天王,至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始称帝。帝才识明敏,于陈文帝天嘉元年(560)为护所鸩,帝临死传位弟邕,是为武帝。

    • ⏱ 2023-02-23 22:24:51
  • 📌 周武帝则为人英明,他的初年,仍由宇文护专政,他对护一味隐忍,使之不疑。其时突厥已灭柔然,雄踞塞北,护曾于齐武成帝时联突厥攻齐,虽遭失败,但齐损失亦大。陈宣帝太建四年(572),周武帝诛宇文护,始得亲政。而齐名将斛律光适于同年因谗被杀,齐势顿弱,于是周武帝决心伐齐。

    • ⏱ 2023-02-23 22:33:50
  • 📌 太建七年(575),周武帝下诏伐齐,数路出兵。武帝自率六万人攻下河阴(今河南孟津县东),齐人迎战,值武帝染病,周师乃退。次年,武帝又自将伐齐,先占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齐后主自率十余万人来攻,为周所败。周师继进,齐后主传位于太子恒,自邺东逃,既而太子恒亦逃,周师又顺利取邺。后主及太子逃至青州,为周军擒获,于是齐亡,北方乃再度统一。

    • ⏱ 2023-02-23 22:37:49
  • 📌 废帝于光大二年(568)为安成王顼(文帝弟)所废,顼自立,是为宣帝。宣帝欲恢复江北失地,于太建五年(573),遣吴明彻率师十万伐北齐。当时北齐内政不修,又以与周屡次作战,国力大衰,因此陈师一出,江北诸郡,次第克复,寿阳亦为明彻攻下。及至太建九年(577),齐灭亡,宣帝欲乘势进取徐、兖,仍以吴明彻统军北伐。次年,陈师围彭城(今江苏铜山县)。其时齐地已尽为周有,周急遣王轨救彭城,大败陈师,明彻被擒。十一年(579),周师克寿阳,尽取陈江北之地,陈人乃又划江而守。至此,陈已朝不保夕,但因周新主的荒乱,暂时挽救了陈的危运。

    • ⏱ 2023-02-23 22:54:06
  • 📌 自北魏末年北边鲜卑叛乱,造成东西魏的分裂,高欢、宇文泰各拥有一部善战的北边鲜卑,作为创业的资本。但这类北边鲜卑,为数不多,而大部汉化的鲜卑,业已积习难改,不任兵事。其后,东西经常作战,鲜卑官兵渐至不敷应用,因此不得不借重汉人。齐文宣时,曾简拔汉人的勇武者戍守边境。周武帝时,周境的汉人已有一半当兵,至其末年,周的军事将领更以汉人占大多数。同时政治实权也潜移到汉人手中,鲜卑人只是担任位高爵显的一类官职。周末朝廷中的文武两批汉人,大都拥护杨坚,他可能平日即是汉族官员所暗中拥戴的领袖,代周当是蓄谋已久的事。

    • ⏱ 2023-02-23 22:57:47
  • 📌 隋的平陈,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自西晋永嘉之乱,中国境内的分裂战乱达三百年之久,至此隋文帝再造统一之局,并下开李唐的盛世。同时若不是他以汉人(虽然是累世胡化的汉人)篡周而统一,则首次征服中国的外族,极可能是鲜卑人的北周而不是蒙古人的元,这件事甚为后来的民族主义史家所称颂。

    • ⏱ 2023-02-23 23:02:29

第十二章 南北朝的社会

  • 📌 桓氏自桓荣(明帝时人)起,一家三代,为五帝师。东汉中叶以后,累世公卿之家益多,如弘农杨氏自杨震起,四世为太尉,袁氏自袁安(和帝时人)起,四世有五人为三公。这种士大夫的传袭势力,造成所谓“门第”,在社会上有其特殊地位,已颇具南北朝世族的雏形。

    • ⏱ 2023-02-23 23:07:18
  • 📌 九品中正制为陈群所创,乃是一种政府选用人才的制度。其办法是政府于每郡设小中正,每州设大中正,各以在中央政府任职且才德充盛的当地人充任。先由小中正区别其辖区中的人物,定为上上至下下九等,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后以上司徒;再由司徒核实,然后付尚书选用。此制最初的用意,是在谨慎选才,以矫汉末滥选之弊,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恃其家庭地位及社会关系,本易获致名誉,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贵,徇私舞弊,以是权门在这种制度下占尽上风。此外魏时大臣子弟,不必由中正推举,即可任官,如钟毓(钟繇之子)十四岁即任散骑侍郎。而寒士的进身之阶,则完全操在中正手里,他们自然没有与权门抗衡的力量。这制度演变到最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 ⏱ 2023-02-23 23:09:13
  • 📌 世族为了保持高门的地位,因而高自标置,不与寒门为伍。对于婚姻,必选择门户相当之家,如南朝的王谢二家,便经常联婚。世族与寒门通婚,在当时是骇人听闻的事。梁武帝时,侯景初降,武帝对他竭力笼络,所求从未拒绝。惟独对景的求婚王谢,无法答应,命他“于朱张以下访之”。这可看出南朝世族对婚姻的重视,即皇帝也不敢为寒门做月老。

    • ⏱ 2023-02-23 23:16:17
  • 📌 侯景在寿阳时,因请婚于王谢,梁武帝不许,景怒曰:“会将吴儿女以配奴!”似乎早已立意要对南方世族加以打击。到他南下攻陷建康后,便恣意摧残世族,掳掠杀戮,无所不至;世族倾家荡产,流离死亡者不可胜数。此外侯景并解放奴隶,优予官赏,往日的阶级次序,至此完全颠倒错杂。而南方土著大姓,平日对侨姓积怨已深,自此也乘机而起,到处聚众为乱。南朝的社会组织,经此严重的破坏,再也无法复原。

    • ⏱ 2023-02-23 23:22:36
  • 📌 这与隋的废除九品中正,改行科举有莫大关系。因为在科举制度下,平民可以考试得官,寒门仕进的机会大增,世族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自然动摇。但世族具有数百年的传统力量,重门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加以隋至唐初,科举制度尚不十分发达,因此世族仍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社会上重视门阀的风气,至唐代中叶依然存在,直至五代,世族的势力才完全消灭。

    • ⏱ 2023-02-23 23:25:08
  • 📌 当时北方人的粮食以豆麦为主,多用以做饼;南方人则以米为主,用以做饭及粥。平民佐餐之物,大都以盐菜为主。中国古代,习惯上惟有官宦和老年人才可食肉,普通人则颇少能有此口福,南北朝时代仍保有这种习惯。至于肉食,则北方以牛羊为主,南方以鹅、鸭、鸡、彘、鱼等为主。贵族馐馔的丰腆精美,与平民饮食的粗劣,成为极显明的对照

    • ⏱ 2023-02-23 23:27:31
  • 📌 中国最早的货币,当属商代的贝;金属的币,可能起于东周初年。战国时的货币,列国并不一致,例如周秦用圆钱,三晋用铲形钱,齐用刀形钱。到秦国统一,一律采用方孔圆钱,文曰“半两”。汉高祖时,以铜量不足,改铸三铢钱。武帝时改铸五铢钱,铜质及铸工均佳。其后王莽改易货币,金融大乱,光武时,又复五铢钱。东汉末董卓在洛阳时,曾铸大量的小钱,以是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曹操当政时期,复用五铢。魏文帝时曾废铜钱改用谷帛,流弊甚大,明帝时乃复铸五铢钱,此外吴蜀均曾铸大钱。东晋时,南方钱币缺乏,通用孙吴旧钱,民间也时有私铸。

    • ⏱ 2023-02-25 01:15:32
  • 📌 当时的海上交通,也很便利。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地区,与南朝的首都建康,均可由海道交通。今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高丽诸国,以及日本地区的倭国,皆向中国遣使入贡;百济、倭国且均受过刘宋的册封。南海诸国如林邑、扶南,及天竺(今印度)等,皆曾与南朝有外交或商务的关系。当时有所谓“昆仑奴”者,是南洋群岛土人被掠卖为奴的,其人肤色甚黑,到中国的颇多。又有所谓“昆仑舶”,是昆仑人所操的船舶,时来中国贸易。由此可见当时南海诸国与中国交通和商务的频繁。

    • ⏱ 2023-02-26 22:42:54
  • 📌 佛教自东汉初年正式传入中国,但当时社会安定,佛教并没有多大的发展余地。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民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因此佛教乘虚进入中国思想界。两晋南北朝的三百年间,佛教大盛。其发展虽曾遭遇若干顿挫,但其传布则始终未曾停止,佛教的若干重要宗派,也于此时萌芽。

    • ⏱ 2023-02-26 22:44:18
  • 📌 中国僧侣第一位入天竺求经的,则为法显,他于晋安帝隆安三年(399),自长安西行,经三十余国,至中天竺(今印度北部),游学数年,于义熙十年(414)自海道返国。佛教教义有大小乘之别,小乘专修个人,大乘则兼度他人。最初传译至中国的佛经,多属小乘,至晋安帝时,天竺僧侣鸠摩罗什受后秦姚兴的敦聘,前来长安,才开始传译大乘经典,并校正旧译之误。一时译经之风大盛,佛教也自此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宗教。

    • ⏱ 2023-02-26 22:45:36
  • 📌 史载梁武帝时,仅建康一地即有佛寺五百余所,僧尼十余万人。而北魏孝明帝末年,寺院竟多至三万余所,僧尼二百余万人。由于佛寺的兴建,建筑雕刻的技术也大为进步,尤以魏代对佛像的营建,工费极大。如文成帝时,曾铸释迦立像五座,各长一丈六尺,共用赤金二万五千斤。又如北魏累世在龙门山(即伊阙山,在洛阳城南)镌刻石佛,为数极多,高者达六七十尺,形态不一,备极工巧。据说其造像法传自师子国(今印度锡兰岛),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

    • ⏱ 2023-02-26 22:46:50
  • 📌 律宗于东晋末年传入中国。佛教经典,统分经、律、论三部,佛的教法曰经,佛的教诫曰律,弟子学者研习经律而有所著述曰论;统谓之“三藏”。

    • ⏱ 2023-02-26 22:48:26
  • 📌 两晋南北朝时代的佛教虽日见盛行,但当时的佛学大师多着重于佛经的翻译和教义的传播;至于发挥佛理,推陈出新,则功效不宏。所以当时虽有宗派萌芽,但基础尚不稳固。直到唐朝,信仰的狂热已减,一二流的思想家群趋佛学的研究,宗派才大为兴盛。

    • ⏱ 2023-02-26 22:49:18
  • 📌 道教与佛教在北方同时盛行,因此双方屡次发生冲突。魏太武帝、周武帝的两度灭佛,都与道教有关。崔浩世奉天师道,因劝太武帝信道,遂有灭佛之举,其后更演为剧烈的政治斗争。太武太子晃笃信佛法,师事沙门玄高,高为崔浩及寇谦之所谮杀,于是太子晃深怨崔浩。其后崔浩以修国史事,开罪鲜卑,为太武所族诛,太子晃颇有构陷的嫌疑。[参看牟润孙《崔浩与其政敌》(载《辅仁学志》十卷一、二期合刊)]周武帝的灭佛,则系利用道士张宾之说,因沙门争之,乃并罢道教。南朝因道教的势力不敌佛教,因此没有发生剧烈的冲突。

    • ⏱ 2023-02-26 22:51:06
  • 📌 图谶的怪说,自汉朝以后,渐渐衰微。但到南北朝时,若干君主仍然拿它来骗人。尤其是开国的君主,在其决意篡夺之前,必然拿图谶来自抬身价;一般谄佞的臣下,更以为君主造作图谶为猎官的捷径,例如萧道成及萧衍篡位时,均有臣下陈献符谶,可见这种风气的弥漫。北朝也是如此,魏时所制作的若干图谶,荒谬处可令人喷饭。

    • ⏱ 2023-02-26 22:52:34
  • 📌 东汉时代的儒学,着重于烦碎的考据,已无义理可言,使思想界几乎变成真空状态;而儒者所讲究的名节礼法,也渐流于虚伪;都不足以餍学者之望。二是政治的黑暗。东汉末年,宦官军阀无恶不作,国事已到绝望地步,自然为有识者所不满。因此乃有两种反动思想发生,一是崇法务实的申韩思想,一是率性自然的老庄思想。

    • ⏱ 2023-02-26 22:54:10
  • 📌 西晋时代,清谈之风竟蔓延到政治舞台上去,当时不少的达官贵人,一方面手握重权,一方面大谈玄理,把两种相反的事物糅合在一起,造成西晋政治上的种种怪相。从晋室南渡直到南朝时代,清谈竟与一般世族的日常生活无法分开,这种风气对政治的影响是苟且偷安,不务实际;对社会的影响是造成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观。王羲之所作的《兰亭序》,充满人生哀乐相随的感慨,足可代表当时一般人的心理。东晋南朝的始终不能恢复故土,不能说与这种风气无关。

    • ⏱ 2023-02-26 22:56:20
  • 📌 南朝帝室惨变之多,与佛教有相当关系。佛教的主张出家,便是背弃伦理,根本否认血统上的情感。另一方面,佛教虽然戒杀,但有超渡冤魂和赎罪的办法,为杀人者作护符;甚至有在杀人之前,先烧香火,以赎罪愆的,齐明帝便惯做这种事;似此自然无法止杀。

    • ⏱ 2023-02-26 22:58:25
  • 📌 另一种风气是过度的功利主义。南北朝可以说是一个重功利轻仁义的时代,这种风气由来已久。当时的士大夫,大都不讲操守。南朝士大夫所最重视的,是门第和既得权位的保持,对改朝换代,则漠不关心;至于在位者的贪污好货,更属常事。北朝自魏孝文帝以后,风气渐坏,贵族们的贪污腐化,愈演愈烈,到北齐竟弄到官商不分的地步。社会上也弥漫着重利之风,所谓“财婚”,便是最好的例证。至于这段时间中杀父弑君的事特多,自然也是功利思想扩展到极致的结果。

    • ⏱ 2023-02-26 23:56:43

读书笔记

第三章 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

划线评论

  • 📌 魏突然与赵联合,夹攻知氏。结果知伯被杀,其族尽灭,土地也为三家所分割。这时已是战国初年,三家也自此有了国的形态,事实上它们在此时已完成分割晋国的工作。 ^225207353-7FKEEaSc2
    • 💭 喊赵薇,分了晋
    • ⏱ 2023-02-03 17:36:27

划线评论

  • 📌 政治方面,春秋时代还大体维持着封建制度。当时周王室虽已衰微不堪,但诸侯中尚有打着“尊王攘夷”旗号的霸主。各国的内部,政权仍然操在贵族手中。若干诸侯国的大夫阶级,虽然强横,有的甚至与公室对立,但还没有取公室而代之的事发生。到战国便大不同,封建制度渐趋崩溃,王室不再为人所尊重,列国也发生强大氏室对公室的地位篡夺的事。 ^225207353-7FKvrslFg
    • 💭 封建只存在于西周?
    • ⏱ 2023-02-03 15:15:54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

划线评论

  • 📌 墨子认为世上的一切祸乱,起于人与人的冲突,推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人类之自私而不能相爱。所以他主张“兼爱”,要人捐弃成见,爱人如己,不因亲疏而分等差。惟有如此,才能免除盗贼与战乱。他的兼爱论并不以品性或情感为出发点,而着重于效果,他认为“兼相爱”的报偿是“交相利”。 ^225207353-7FL5go0tj
    • 💭 心理学大师墨子
    • ⏱ 2023-02-04 00:22:52

划线评论

  • 📌 宋人以愚著名,大概宋人富于宗教性,心地质直,因此成为墨家的重镇。 ^225207353-7FKNtNlww
    • 💭 宋襄公?哈哈
    • ⏱ 2023-02-03 19:51:19

第五章 集权帝国的发展与倾覆

划线评论

  • 📌 始皇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墓和阿房宫,每次役使七十万人。因兵员不足,乃又强迫征发本可不服兵役的人,诸如商人、罪犯、赘婿,以及“闾左”等(闾左是居于闾门左边的人家。秦制,人民富强者居于闾之右,贫弱者居左)。秦兵的战斗力也因之大为衰退,因此到末年叛乱一起,便无法收拾。 ^225207353-7FMteAVR2
    • 💭 倒插门惹谁了
    • ⏱ 2023-02-04 22:15:33

划线评论

  • 📌 太尉起源于战国时的尉,是封建制度破坏后继贵族而掌兵事的官,他们最初只是君主的侍卫,其后渐变为国家的军官。尉的地位最高者称国尉,掌全国的武事,白起便曾于昭襄王时充任此职,此外赵国也有国尉。太尉一词,可能始于始皇统一之后。他的职掌,是主持全国的兵事。地位和待遇,与丞相同,两者同是金印紫绶,但权力仍不及丞相 ^225207353-7FMrUiFkm
    • 💭 太尉掌兵,不及丞相。
    • ⏱ 2023-02-04 21:55:16

第六章 汉帝国的盛世

划线评论

  • 📌 最初赤眉首领樊崇等投降更始,更始封他们为侯而不给国邑,因而复叛,窜扰黄河以南地区,其后更西向进攻长安,途中并立了一位年少的汉宗室后裔刘盆子(城阳王刘章之后)为帝。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汉为“东汉”或“后汉”,以别于建都长安的“西汉”或“前汉”。 ^225207353-7FMAgLl97
    • 💭 西汉的首都是长安,东汉是洛阳
    • ⏱ 2023-02-05 00:02:57

划线评论

  • 📌 总之,王莽是实际政治的失败者,也是复古思想的殉道者。他在政治舞台上所表现的一切,虽然最后都归幻灭,但实在是不平凡的 ^225207353-7FMA3YWn5
    • 💭 这里评价很高了
    • ⏱ 2023-02-04 23:59:49

划线评论

  • 📌 王莽的行为,看来确似有些“伪”,也有些“愚”。事实上,西汉的伪风,并不始于王莽。武帝以后,士大夫好以儒术掩饰其劣行,日久形成伪风,至元成时代而极盛,王莽不过承袭此种伪风而扩充之。最初他以伪获得名誉,得意之余,乃至无往而不伪。其后他以伪取得帝位,而终又以伪失之。至于说他愚,则只是一种错觉。他有他的政治理想,同时他的变法,也决非愚人所能了解。但他缺乏政治才能,以致失败;他不但迷信复古,而又事事行之以伪,因此看来令人有愚的感觉。 ^225207353-7FMzSZWJb
    • 💭 有本书,祥瑞,记得看。
    • ⏱ 2023-02-04 23:57:06

划线评论

  • 📌 王莽的好儒,倒是真的。他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但这些思想已非孔孟之道的真面目,而大部是些荒唐的迷信和迂谬的复古论。他之喜欢人们向他献符瑞,以及篡位后许多“开倒车”式的措施,都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 ^225207353-7FMzkIG4L
    • 💭 开倒车,2023年哈哈
    • ⏱ 2023-02-04 23:48:40

划线评论

  • 📌 宣帝时代的政治,既不迂缓,也不严酷,堪称汉政的极致。政治人才之盛,也为历代所少见。而汉的强敌匈奴,也因天灾内乱,对汉屈服。甘露三年(前51),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这是前世未有的殊荣。此外赵充国的平羌乱,也卓著勋绩。汉帝国的隆盛,至此达到最高峰。 ^225207353-7FMytkCSl
    • 💭 和罗马碰一碰
    • ⏱ 2023-02-04 23:35:31

划线评论

  • 📌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书称之为“白马之誓”。 ^225207353-7FMvBCdme
    • 💭 牛逼我的哥
    • ⏱ 2023-02-04 22:51:45

第七章 汉代的武功

划线评论

  • 📌 至于北单于的踪迹,若干史家推测,他先到今中亚细亚,会合诸部,势力复振;其后日益盛大,渐向西侵,5世纪中叶横行欧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Attila),便是北单于的后裔。 ^225207353-7FNfCFLxA
    • 💭 中国混不下去,就润出去
    • ⏱ 2023-02-05 10:34:23

第八章 汉的制度与学术

划线评论

  • 📌 谶是一种预言式的文字或图画,以诡奇的隐语道出未来的大事。纬是取与经相辅之意,乃是假托经义以推究灾祥的书,书名繁多,大都充满神话。谶纬大都出于当时人之手,而伪托为古人的制作。这种神话思想的流行,到王莽时达到最高潮。 ^225207353-7FOHtIH9Y
    • 💭 推背图?
    • ⏱ 2023-02-06 09:26:22

划线评论

  • 📌 太尉于秦时,掌全国武事。至汉,已不能握有军事全权,但其位望的尊崇并未稍减,地位与丞相等,同是金印紫绶,秩万石。又因实权不大,而致时废时置。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废太尉官。元狩四年(前119),改置大司马,但也只是一个虚衔,用以加在将军号上的。到东汉才又恢复太尉官,职权方面也不同于前。 ^225207353-7FNFBCC5z
    • 💭 大司马是领兵的
    • ⏱ 2023-02-05 17:11:07

第九章 汉的衰亡与三国的分合

划线评论

  • 📌 十二月,魏元帝“禅位”于司马炎,炎即位后,是为晋武帝, ^225207353-7FX3lJEua
    • 💭 266,司马炎的儿子666
    • ⏱ 2023-02-11 21:13:41

划线评论

  • 📌 这是汉魏“禅让”故事的重演。 ^225207353-7FX1A88qv
    • 💭 哈哈,汉到魏,魏到晋,都是正统
    • ⏱ 2023-02-11 20:46:42

划线评论

  • 📌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死于洛阳,太子丕嗣魏王位。同月,汉改元延康。十月,献帝“禅位”于曹丕。丕即位后,改元黄初,国号仍曰魏,是为魏文帝。十二月,魏徙都于洛阳。献帝则于禅位后被封为山阳公,直到魏明帝青龙二年(234)才死去。 ^225207353-7FVsJcGkb
    • 💭 曹丕正宗的
    • ⏱ 2023-02-10 20:07:51

划线评论

  • 📌 建安二年(197),曹操征张绣,绣降,既而复叛。同年,袁术称帝于寿春,自号“仲氏”。他与吕布交恶,为布所败。 ^225207353-7FULNVFrM
    • 💭 睡人嫂子,岂能不叛
    • ⏱ 2023-02-10 09:12:27

划线评论

  • 📌 袁绍公孙瓒以外的重要割据势力,尚有吕布据徐州(今江苏省北部一带地),袁术据扬州(今淮南江北一带地),刘表据荆州(今两湖一带地),孙策据吴会(今太湖流域一带地),张绣据宛(今河南南阳市),刘障据益州(今四川省一带地),张鲁据汉中(今陕西省南部一带地),公孙度据辽东(今辽宁省一带地),韩遂、马腾据凉州(今甘肃省一带地)。下面略述他们割据的经过。 ^225207353-7FULsiOLJ
    • 💭 刘备三兄弟呢
    • ⏱ 2023-02-10 09:07:07

第十章 五胡乱华与晋室偏安

划线评论

  • 📌 至此秦的版图,大致掩有今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全部,及内蒙古、宁夏、新疆、四川、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的一部,幅员的辽阔,在五胡所建的国家中是空前的 ^225207353-7G0fPcrCs
    • 💭 前秦统一了北方
    • ⏱ 2023-02-13 23:44:11

划线评论

  • 📌 建武元年(317)冬,愍帝遇害于平阳。次年三月,他即帝位,改元太兴,是为元帝。从此晋室偏安江左,与北方的胡族国家相对峙。史书称武帝至愍帝一段时间的晋室为西晋,元帝及其以后的晋室为东晋。西晋始于武帝泰始元年(265),终于建兴四年(316),凡五十二年。 ^225207353-7G0cYuEfK
    • 💭 西晋,266,司马炎儿子666,东晋,317,司马睿北京买房赶上新政策
    • ⏱ 2023-02-13 23:00:40

划线评论

  • 📌 张方杀乂,纵兵大掠而回,颖也班师返邺。继而颖等迫惠帝废太子覃,而以颖为太弟,兼领丞相,并以颙为太宰。
    颖得志后,恣意刑杀,僭侈日甚,司空东海王越乃与禁军将领及长沙王故将等谋讨伐之。同年七月,越等挟惠帝讨颖,并复太子覃位。越军北进,大败于荡阴(今河南汤阴县西南),惠帝为颖军所俘,被留于邺,越奔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既而都督幽州诸军事王濬,并州刺史东嬴公腾(越弟)联兵讨颖,进逼邺城,颖拒之不胜,乃挟惠帝南奔。这时河间王颙已遣张方据洛阳,闻颖与惠帝南来,遂拥之赴长安。帝西迁后,颙专朝政。同年冬,颙废颖,改立豫章王炽(武帝子)为太弟。 ^225207353-7FX3JSO76
    • 💭 太子,太弟,不间断重复
    • ⏱ 2023-02-11 21:19:38

第十一章 南北朝的对峙

划线评论

  • 📌 宣帝时,坚历居高位,但帝对他甚为忌视。太建十二年(580)五月,宣帝死。近臣刘昉、郑译等与杨坚有旧,见静帝幼冲,而坚有重名,乃矫诏命坚入总朝政。坚应命出任右大丞相,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宇文氏政权便轻易的归于杨氏。
    杨坚专政后不久,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总管尉迟迥举兵讨坚,关东诸州,纷起响应。既而郧州(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市)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总管王谦也相继起兵。这时杨坚所能控制的地盘仅有关中,他以韦孝宽、王谊等分别进兵平乱,至十月,乱事全定。乱后,又尽杀周室诸王。次年二月,杨坚废静帝自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从他专周政到称帝,前后不过十个月,他之所以能迅速篡位,与周末军政大权潜移于汉人有关。 ^225207353-7Gfq73PqN
    • 💭 隋朝,杨坚领着581胡八一,挖大运河
    • ⏱ 2023-02-23 23:01:20

划线评论

  • 📌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高洋废孝静帝自立,国号齐,是为文宣帝,东魏遂亡。文宣在位十年,初年颇有作为,国势甚强。其时突厥初兴于漠北,文宣亲击突厥降之,与西魏战,也常致克捷。但六七年后,嗜酒淫佚,凶狂暴虐,与前判若两人。他末年酗酒成疾,委政于朝臣杨愔,愔颇明治术,政业得以不坠。 ^225207353-7GfnztmCh
    • 💭 北齐对应南梁,南朝也有齐,乱
    • ⏱ 2023-02-23 22:22:31

划线评论

  • 📌 孝武帝欲除高欢,乃与关中镇将贺拔岳相结,待机而动。高欢恐岳为患,于中大通六年(534)使秦州刺史侯莫陈悦杀岳。孝武以宇文泰统岳军讨悦杀之,遂以泰镇关中,恃为外援。贺拔岳、宇文泰均为尔朱荣旧部,泰起家武川,也属于北边鲜卑。同年,孝武下诏数高欢之罪,欢率师南下,孝武西奔长安,投宇文泰。欢追之不及,乃立清河王亶(孝文帝孙)世子善见,徙都于邺,是为东魏孝静帝。孝武至长安,以宇文泰为大丞相辅政。既而泰弑孝武,改立南阳王宝炬(孝文帝孙),是为西魏文帝。至此魏正式分裂为东西两国,两国政权,也分别落入高氏和宇文氏的掌握。 ^225207353-7GfmNxQZS
    • 💭 北魏后期也真乱
    • ⏱ 2023-02-23 22:10:43

划线评论

  • 📌 太清元年(547),东魏大将侯景以河南地来降。其时梁与东魏和,边境无事,廷臣多不主纳降,武帝不从。于是封景为河南王,并遣兵北攻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东魏以慕容绍宗赴援,大败梁师。次年,侯景亦为绍宗所败,南下夺据寿阳。既而武帝用朱异之计,欲送还侯景以与东魏和,事为景所知,乃举兵反,南下历阳(今安徽和县)。梁以临贺王正德(武帝侄)御之,正德暗与景通,迎之渡江。景率众直逼建康,正德又开城门纳之。梁以羊侃守台城,景不能克,乃奉正德即位,自为丞相。三年(549),景以各地援军相继而至,伪表求和,以阻援兵。梁与之盟,但不久景又毁盟,猛攻台城,终于攻陷。景乃废杀正德,自为大丞相,专制朝政。而武帝为景所制,忧愤成疾,困饿而死。太子纲继立,是为简文帝,实际已等于傀儡。 ^225207353-7GflfH333
    • 💭 梁请东魏神容易送神难
    • ⏱ 2023-02-23 21:47:06

划线评论

  • 📌 昭业即位后,宗室萧鸾(高帝兄子)辅政。昭业行为放荡,但不若宋两废帝的凶残。萧鸾阴谋篡位,于次年遣人入宫弑昭业,追废为郁林王,改立其弟昭文。自此萧鸾权势益隆,未几鸾又废昭文为海陵王,自即帝位,是为明帝。明帝得志后,即大事屠杀宗室诸王 ^225207353-7G3bO5QGS
    • 💭 齐家怎么也这样啊
    • ⏱ 2023-02-15 22:02:51

划线评论

  • 📌 明帝为人猜忌凶狠,子勋败亡后,又尽杀孝武帝子十余人,兄弟被杀者亦有数人。总计武帝九子,四十余孙,六七十曾孙,死于非命者达十之七八。 ^225207353-7G3bsn4WM
    • 💭 这家对自己怎么这么狠
    • ⏱ 2023-02-15 21:57:30

划线评论

  • 📌 孝武帝为人荒淫猜暴,即位之初,即杀其弟南平王铄。帝叔南郡王义宣,久镇荆州,帝淫其诸女。 ^225207353-7G3aeEKz8
    • 💭 孝武帝你还是人吗
    • ⏱ 2023-02-15 21:38:51

划线评论

  • 📌 元嘉三十年(453),宋文帝以其太子劭造作巫蛊,与廷臣谋废之。事为劭所知,与弟始兴王濬合谋,勒兵入宫弑文帝,并杀徐湛之、江湛等,然后自立。其时文帝三子武陵王骏方督军讨缘江蛮,军次五州(今湖北蕲水县西),闻讯遣柳元景讨劭,四方州郡,多举兵响应。元景率军东下,大破劭军于新亭(今南京市江宁区南),骏乃于新亭即皇帝位,是为孝武帝。既而诸军克台城(建康宫城),擒劭杀之,濬及劭党亦均伏诛,内乱遂定。 ^225207353-7G39iTxHz
    • 💭 杀父很正常
    • ⏱ 2023-02-15 21:24:37

划线评论

  • 📌 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篡晋自立,国号宋,是为宋武帝,改元永初。恭帝则被奉为零陵王,一年后被害。 ^225207353-7G1Ekuhdo
    • 💭 刘裕,搞死东晋皇帝爱你,420
    • ⏱ 2023-02-14 21:45:01

第十二章 南北朝的社会

划线评论

  • 📌 南北朝的社会,有着严格的阶级区划,大体说来,可分四个阶层:上者为士人,其次为平民,再次为部曲,最下为奴隶。士人阶级中又有世族(亦称“士族”)与寒门之分,世族是社会的最上层,也是政治权位的把持者;而世族本身,又分若干等级,高下分明,不容混淆。他们的地位,是经社会公认和政府承认的,有时虽君主也不能加以更易。至于寒门出身的士人,虽然也有参预政治的机会,但他们的社会地位与声望远较世族为低,宦达的机会也远较世族为少,同时他们也永远不能升为世族。平民也就是从事农工商业的大众,他们虽是政治上的被统治者,但各有其独立的生业。部曲是大族豪门所豢养的家丁庄客,他们是豪族的寄生者。此外南朝有所谓“兵户”,也就是被政府勒令当兵的人家,大半出身于奴隶和罪犯,他们的地位已与奴隶相差无几。东晋时人民的丁壮大都依附豪强,政府因需要兵员,时常有发奴为兵或以罪犯为兵的事。到宋时,更强逼这类士兵世袭,因此有所谓兵户。至于真正的奴隶,则更是绝无自由可言。 ^225207353-7GfqmRgYI
    • 💭 寒门竟然不是最低的
    • ⏱ 2023-02-23 23:05:13

本书评论

读完了,打赏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