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孩子学习的顶级心理学家
📌 最近10年,科学家和哲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并不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理解的那样,缺乏共情能力和道德意识,只拥有有限的感觉和知觉。相反,孩子不仅比成年人更善于学习,他们还充满了创造力,并且在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了一些道德意识
- ⏱ 2024-09-04 10:05:03
📌 高普尼克认为,相比于其他生物,漫长的童年就是人类专属的学习期,它使孩子成为全宇宙最高级的学习者。通过比较孩子和成人的意识,高普尼克得出结论:对所有人类而言,孩子是真理、爱和人生意义的最大来源。
- ⏱ 2024-09-04 10:05:26
引言
📌 对许多人力密集型企业来说,让员工努力获得某种特定的结果,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模式,这也是木匠、作家或者企业家的正确工作模式。你可以根据你制作的椅子、创作的书的质量或者盈利状况,来判别你是不是一个优秀的木匠、作家或CEO。
- ⏱ 2024-09-04 10:06:12
📌 婴儿期意味着亲密,那时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紧紧地拥抱着宝宝;而我们的成年子女就是,也应该是“外星人”了,他们是未来的居民。
- ⏱ 2024-09-04 10:07:33
📌 我们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关心自己的孩子。我们认为,自己孩子的幸福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甚至比其他孩子或我们自己的幸福都重要。我们可以,甚至应该毫不留情地推进这件事。想一想,一位可怜的母亲,住在一个贫民区,节衣缩食地将孩子送进一所好的私立学校,让他远远超出周围大多数孩子所能达到的水平。这是英雄主义,而不是自私或者愚蠢。
- ⏱ 2024-09-04 10:07:55
📌 事实上,孩子是通过玩耍来学习的。但他们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据定义,玩耍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设计的。然而玩耍在童年时期的无所不在,表明它一定有着某种特殊功能。
- ⏱ 2024-09-04 10:08:20
📌 许多道德观点和政治观点,特别是古典、保守的观点,都强调保留传统和历史的重要性。继续过去的文化认同,将自己置于传统之中,是一种令人满足的深层人性。当照顾者养育婴儿时,就是在传承传统。
- ⏱ 2024-09-04 10:08:59
📌 要理解我们与孩子的特殊关系,也许最好借用一个古老的比喻。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
- ⏱ 2024-09-04 10:09:21
📌 而当我们照顾花园时,我们为植物创造了一个受保护的培育空间。这需要大汗淋漓地努力付出,疲于耕地、辛苦施肥。正如任何园丁都知道的,特定计划总是会失败。罂粟长成了霓虹橙色而不是淡粉色,玫瑰没有顽强地爬上离地面不到半米高的栏杆,黑斑、锈迹和蚜虫永远也除不掉。
然而补偿是,我们最大的园艺胜利和欢乐正来自花园逃离我们的控制之后发生的事:当白色的鹤虱草意外地出现在黑色紫杉树前方的正确位置,当被遗忘的水仙跑到了花园的另一边,在蓝色的勿忘草丛中怒放,当那些本来应该牢牢固定在树荫下的葡萄藤在树丛中长成红色的风暴……
事实上,从更深的层次上说,这种“事故”正是优秀园艺工作的标志。- ⏱ 2024-09-04 10:09:49
01 “教养”是一种糟糕的现代发明
📌 与时俱进的是,中产阶级父母也开始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学习和工作上。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先忙碌若干年,再要孩子。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在学业和工作中习得的模式套用到养育孩子上:为孩子设立明确的目标,并相信他们可以被教导得越来越好。
- ⏱ 2024-09-04 10:11:16
📌 教养理论声称,父母行为的每项差别都会定向影响孩子今后的性格。是和孩子分床睡还是一起睡?是让孩子尽情哭闹到睡着,还是抱着他们安抚?是让孩子写作业,还是让他们尽情玩耍?每一种做法都对应着孩子长大后不同的脾气秉性。但我们并没有在实证研究中发现稳定、可预测的长期关联能够证实这一理论。教养实在是徒劳。2
- ⏱ 2024-09-04 10:11:47
📌 对中产阶级家长来说,“让孩子变成有用的人”的努力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焦虑、自责和挫败感;对孩子来讲,父母无尽的期望投下了朵朵压抑的乌云。
- ⏱ 2024-09-04 10:12:10
📌 “无序”是解答这一切问题的钥匙,也是本书的核心科学论点。无可辩驳,混乱是孩子生活的主旋律。
- ⏱ 2024-09-04 10:12:43
📌 人类拥有一个非常漫长的童年,比其他任何物种都要长得多。这并不是巧合,漫长的童年为我们提供了探索的良机。
如果孩子的天职是探索,那他们自然就会比成年人更加混乱。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孩子的混乱天性为人类的可进化性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在孩童时期,人类变化和探索的能力都达到了顶峰。- ⏱ 2024-09-04 10:13:40
📌 有些孩子很皮实,17在什么环境下都能茁壮成长,就像四处盛开的蒲公英;有些孩子则很敏感,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如鱼得水,在糟糕的环境下一塌糊涂。他们更像兰花,在精心照料下盛开,在无人理睬时凋零。
- ⏱ 2024-09-05 10:12:08
📌 就像家长影响孩子一样,孩子也在影响着他们的父母。很多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是基因的差异,实际上是基因影响环境后的结果。如果你家老大比较胆小,老二喜欢冒险,你可能就会有意无意地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养育方式上的不同又会不断放大先天的差异。
- ⏱ 2024-09-05 10:12:21
02 童年,人类进化的关键策略
📌 养育孩子比狩猎技能更重要
- ⏱ 2024-09-05 10:13:24
📌 人类的孩子也是非常有效的社会学习者。很明显,他们比任何其他动物都更能立刻观察和模仿他人使用的工具,
- ⏱ 2024-09-05 10:13:40
📌 童年越漫长,智力越发达
- ⏱ 2024-09-05 10:14:05
📌 事实是,随着人类的进化,童年变得越来越长了。像直立人这样的早期人类已经能够直立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像今天的人类那样拥有这么长的童年。甚至最近有证据表明,10尼安德特人的孩子比智人的孩子成熟得快。
- ⏱ 2024-09-05 10:14:50
📌 事实上,人类的大脑在生命的最初几年是最活跃、最饥饿的。16即使是成年人,我们的大脑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当你只是坐着不动时,你身体里大约20%的热量会进入你的大脑。一岁大的孩子消耗的热量远不止这些,到4岁的时候,足足有66%的热量进入大脑,比其他任何发育时期都多。事实上,孩子的身体发育在童年早期就减慢了,这是为了弥补他们大脑的爆发性活动。
- ⏱ 2024-09-05 10:15:28
📌 对孩子精雕细刻终归是徒劳
- ⏱ 2024-09-05 10:17:03
📌 到目前为止,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教养模式对父母和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方法,这一点应该是显而易见的。照顾孩子、养育他们并为他们投资,对人类的繁荣至关重要。明确或隐晦地教导孩子无疑是重要的,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试图有意识地将你的孩子塑造成某种特定的样子是徒劳的,也会产生很强的自我挫败感。
即使人类能够精确地塑造孩子的行为以适应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样做也会产生反作用。我们不可能事先知道未来的孩子将面临怎样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我们自己的样子或者当前理想中的样子来塑造他们,可能会使他们无法适应未来的变化。- ⏱ 2024-09-05 10:17:24
📌 。我们对过去环境的许多适应,诸如我们对糖和动物脂肪的喜爱,在我们现在的环境中都没有帮助。
- ⏱ 2024-09-05 10:18:16
03 爱,持续进化的保障
📌 9个月的生理变化,与另一个生命共用身体的奇妙感受,以及生产时席卷一切如跑马拉松般的努力。我能感受到婴儿在产道中移动,这感受怪异又真实;我能感到大脑中涌动的狂喜,以及它释放出的种种化学物质。最终,我怀抱着温暖的小生命,他紧贴着我的身体。似乎,这种种唯有母亲才能体验的生理、情感与化学变化,塑造了舐犊之情。
- ⏱ 2024-09-05 10:19:37
📌 2012年10月8日,当我第一次抱起刚刚出生的孙子奥吉时,我与前一天的我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次,没有荷尔蒙的改变,没有胎动,没有身心巨变。但是,不久之后,熟悉的情感再次扑面而来。这是同一种爱,同样强烈,同样来得毫无防备。我感到自己可以为这个孩子付出生命。
- ⏱ 2024-09-05 10:20:48
📌 我去爱这第一个孙子,但在成功哄他入睡的那一刻,这些理由都凝聚成了实实在在的爱,强大又直接。无须经历怀孕和生产,这种爱就可以产生。母亲之爱和祖母之爱的区别,就像青春期时的爱情和成年后的爱情一样。15岁时,先有欲望,后有爱情;55岁时,则是爱情带来了欲望。当我是个母亲时,是先体会到对孩子的感情,再抚养我的宝贝;当我成为祖母时,是责任和承诺催生了情感。
- ⏱ 2024-09-05 10:22:17
📌 人类关爱孩子的“三面手”把我们与灵长类近亲们区分开来。第一种是配偶关系2。恋人在深爱对方的同时,也深爱着他们共同的孩子,父母皆是如此。第二种是祖母3这一角色。绝经期后,人类女性往往还有数十年寿命,这让她们可以照顾孙辈。这一现象在灵长类动物中绝无仅有。第三种被称为“异亲”4。我们在照看自己的孩子之外,还会帮忙照顾别人的孩子。
- ⏱ 2024-09-05 10:22:38
📌 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在性行为上是单一配对的,天鹅也不例外。关于DNA的最新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动物都有多个性伴侣。那么,好消息是(同样取决于你的立场),有一些物种会和交配对象共同生活,一起关爱幼崽。生物学家将其称为配偶关系。许多鸟类都是这样的,但这在哺乳动物中还很少见。在猿类中,只有长臂猿如此,剩下的就是人类了。
- ⏱ 2024-09-05 10:23:13
📌 对许多动物而言,它既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性之间。纽约中央公园的动物园里,就有一对著名的同性企鹅伴侣。
- ⏱ 2024-09-05 10:23:33
📌 比如恒河猴,在性交上毫无限制,雄猴和雌猴会与任何一个对象随意交配。红毛猩猩大多是独行侠,未成年的雄性红毛猩猩和母亲住在一起,成年后便离去,寻找自己的独处之地,它们会在交配时离开领地,寻找同样独来独往的雌性红毛猩猩。黑猩猩的性关系和社会关系则非常易变,雌性黑猩猩从不同的族群中搬进搬出,和许多不同的雄性交配。倭黑猩猩利用性交来平息紧张气氛,结交盟友,自娱自乐,并以此而闻名,所有这些行为的目的都跟繁衍毫无关联。同性交配也是无所不在。大猩猩族群中,一只雄猩猩和许多雌猩猩住在一起,也包括它们的孩子。但是,这只雄猩猩基本不会抚育幼崽,它的全部精力都用来控制雌猩猩和驱赶其他雄猩猩
- ⏱ 2024-09-05 10:25:31
📌 日本小说《源氏物语》所描绘的年代,男性以拥有多个情人为荣,这本书的主人公也不例外。然而,他曾后悔道:还不如只和妻子在一起,那样人生还可以简单些。可见,倭黑猩猩的交往策略也并非十全十美。在不同的年代,人们给无拘无束的性爱起过许多饱含希望的新名字,从自由性爱、开放婚姻到现在的多角恋爱,却依然无法解决嫉妒和不安全感这两个令人绝望的古老问题。
- ⏱ 2024-09-05 10:26:03
📌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只有当父亲们确认了这个辛苦养育的孩子是自己的,这个策略才会有效。配偶关系就像男女之间达成的遗传学契约,伴侣间的忠贞让男性的付出更可能作用到携带自己基因的孩子身上。同时,这份额外的父系投入也让携带着女方基因的孩子更有可能茁壮成长,拥有更长的发育期。
- ⏱ 2024-09-05 10:26:55
📌 有一个笑话说,女人会花前30年寻找她的希斯克里夫,再花后30年尝试逃离他。作为一名有幸生长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美国女性,在避孕药问世之后到发现艾滋病之前的短暂时光里,我确实感受到了自由性爱和单纯性愉悦的吸引力。
- ⏱ 2024-09-05 10:27:51
📌 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热烈、浪漫的爱情都是短暂的,真正的配对情感虽然并非众所周知,但确实是一种更持久的伙伴关系,是婚姻式的情感而不是求爱式的情感。而且,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夫妻之爱和我们对孩子的爱最相似,而且在我们对孩子的关怀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 ⏱ 2024-09-05 10:28:26
📌 妇女在分娩时,身体里充满了催产素。给人们施用催产素似乎能使他们更具信任感,更愿意分享和合作。
- ⏱ 2024-09-05 10:28:38
📌 人类的女性为什么在停经后还会继续生活二三十年?
答案可能是良好的营养和医疗保障所致寿命的延长。但实际上,化石上的记录和对觅食文化的研究表明,那时的有些女性在更年期之后也还一直活着。因为童年时期的死亡人数减少了,我们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更长。一旦我们度过了童年,差异就不那么显著了,在觅食社会中,一个年过30的女人很可能会活到60岁- ⏱ 2024-09-05 10:30:22
📌 人类学家克里斯滕·霍克斯提出了她所谓的“祖母假设”。祖母为早期人类儿童的成长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贡献非常大,让更年期具有了进化意义。当婴儿特别需要照顾时,帮助拥有相同基因的孙子、孙女可能比自己生育更多孩子更好。
- ⏱ 2024-09-05 10:30:36
📌 事实上,数学模型表明,在一个有婴儿需要照顾的世界里,进化制造出了许多绝经后的祖母。19如果只有少数女性活过了更年期,并利用这段时间照顾孙辈,那么她们的基因就更容易传播。最终,绝经后的祖母成为常态,而不是例外。
- ⏱ 2024-09-05 10:30:52
📌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的爱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只爱“这个”婴儿,而不是其他所有婴儿?对于生物学母亲来说,答案似乎很明显,因为这个婴儿携带着她的基因。但是正如我们所见,人类婴儿受到生母之外的许多人的照顾,包括许多与他们没有直接关系的人。即使是父亲和祖母也无法完全确定他们所照顾的婴儿就是自己亲生的。对于大多数照顾婴儿的人来说,照顾的行为本身就会创造出彼此的联结关系。
- ⏱ 2024-09-05 10:32:56
📌 我们爱孩子的原因不是出于孩子本身,而是出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因为爱孩子才照顾他们,而是因为照顾他们,所以爱他们。
- ⏱ 2024-09-05 22:28:48
04 边看边学
📌 再强大的计算机也无法与最弱小的人类婴儿相匹敌。
- ⏱ 2024-09-05 22:44:18
📌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远超我们的想象。这项研究中更引人注目的发现是,这种学习很少是通过刻意的教授来实现的。
- ⏱ 2024-09-05 10:33:33
📌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你的孩子可能比你还了解你。孩子会注意到父母行为的细节,有些连你自己都没意识到。比如说,学龄前的孩子会注意到你说的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干什么的”,还是“让我来展示给你看,这是干什么的”。
- ⏱ 2024-09-05 10:33:55
📌 如今,当中产阶级成为父母时,他们往往具有很多在校学习的经验,但几乎没有任何养育经验。因此,当父母和政策制定者从科学家那里得知孩子的学习潜力时,经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大人应该用学校教学的方式,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但实际上,身教胜于言传。
- ⏱ 2024-09-05 10:34:51
📌 可笑的是,在校学习是一个非常现代化和本土化的发明。我们所熟知的学校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崛起的直接结果,至今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科学研究表明,学校以外的社会化学习要更为复杂,也更为基础。这类学习行为在进化上更加原始,在孩子的发育上出现得更早,也比学校学习更为普遍。在很多历史时期和文化传统中,它们都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由于我们的文化怪癖,中产阶级父母和他们身边的养育文化只了解关于学校的一切,却对其他类型的社会化学习知之甚少,直到他们自己有了孩子。- ⏱ 2024-09-05 10:34:21
📌 我们向这些孩子展示了如图4-1所示的设置。孩子们在桌子上看到一辆玩具车,车的两端各有一个盒子,中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闪光玩具。当实验者将玩具车沿着桌子移动并撞到一个盒子时,玩具就会亮起来;当按照相反的方向移动并触碰到另一个盒子时,则什么也没发生。实验者将这两种情况分别重复了几次。
这些24个月大的孩子最后模仿了那个有效的行为而不是无效的行为,他们很快就将汽车撞向了正确的盒子。更重要的是,甚至在玩具亮起来之前,他们就会朝它看去,好像在期望它亮起来。这一行为似乎没什么了不起,但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你所期望的,类似镜像神经元的那种自动反应。- ⏱ 2024-09-05 10:36:10
📌 幼儿并不只是模仿任何发生了的行为,他们模仿的是导致有趣结果发生的行为。这种模仿行为也超越了试错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实际上并不需要亲自尝试两种方式,他们从实验者成功和不成功的尝试中很快就学到了知识。
- ⏱ 2024-09-05 10:36:21
📌 孩子会通过模仿来弄清楚工具是如何使用和工作的。他们只模仿有效的行为,不会模仿无效的行为。但他们并不会模仿他们看到的另一个人所做的一切,甚至不会模仿他们看到的另一个人所做的一切有效的行为。他们只模仿故意的行为。他们试图重现演员想要做的事,而不仅仅是动作本身。
- ⏱ 2024-09-05 10:37:24
📌 在一个实验中,3岁的孩子18试图打开抽屉。抽屉或者很容易打开,或者很难打开。然后,他们看到当另一个人按下一个按钮时,抽屉会立即弹开。与没有尝试过打开那个比较难打开的抽屉的孩子相比,尝试过的孩子会更愿意模仿通过按按钮打开抽屉的行为。可见,孩子不仅考虑了其他人做事时的效率,还考虑了不同做事方式的效率。
- ⏱ 2024-09-05 10:37:48
📌 孩子可能特别善于思考不太可能发生的可能性,而成年人因为已经知道了大量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信息,反而更依赖于通过已知的信息来分析问题。
- ⏱ 2024-09-05 10:38:25
📌 仪式是一种自身毫无意义却具有重要社会功能的行为。通过严格的规定和执行极其具体的操作,你可以识别出你是谁,以及你属于哪个群体。
事实上,你可以通过参加合适的仪式而成为一个不同类型的人。我穿着一件滑稽的婚纱,戴着戒指做了很多需要精心构思的事情,于是我成了一位妻子- ⏱ 2024-09-05 10:39:25
📌 仪式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们没有普遍的因果关系。它们之所以有效,恰恰是因为它们脱离了普通的效率原则,这种原则在我到目前为止谈到的实验中解释了孩子的模仿行为。我曾经犯过一个严重的错误,在口渴并且特别想喝茶的时候参加了一场日本茶道表演。要知道,只有当你不指望必须得到有用的结果时,茶道的仪式之美才更容易被欣赏。
- ⏱ 2024-09-05 10:39:19
📌 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照我说的做”
- ⏱ 2024-09-05 10:40:03
📌 但是对孩子来说,观察和模仿技术娴熟的父母和其他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无论这些行为是用小汽车撞东西还是用头撞盒子,是制作玉米饼还是砍柴,是烹饪还是园艺,是照顾孩子还是与成年人交谈,是喝茶还是使用叉子,都是如此。孩子不仅从其他人身上学习,还要学习了解其他人。观察他人采取行动的方式可以教会孩子有许多不同种类的人,也可以帮助他们决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 2024-09-05 22:28:05
05 边听边学
📌 年幼的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轻信别人,更容易让说话者在这种不确定中获益。但即使是4岁的孩子也并不是简单地相信别人,他们会通过观察这个人有多自信来区分他们的可信程度。
- ⏱ 2024-09-05 22:31:54
📌 其他实验表明,即使是4岁的孩子也会注意到某人的可信程度。18假设你向孩子展示两个人给一些熟悉的物体命名,比如叉子和勺子。一个人说出正确的名字,另一个人说出错误的名字,把叉子叫作小刀,把勺子叫作叉子。然后你给孩子看一个奇怪的小工具,那个之前正确的人说:“这是一个fep!”而那个之前错误的人说:“这是一个dax!”即使3岁的孩子也会说这个小工具是一个fep。他们相信之前正确过的人,正如他们相信自信或知识渊博的人,或是专家,或是他们最爱的人一样。
- ⏱ 2024-09-05 22:32:13
06 边玩边学
📌 婴儿可能比成年人更适合做科学家。成年人总会关注那些已知的东西,而忽略那些可能会动摇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的东西。
- ⏱ 2024-09-05 22:36:51
📌 玩耍与其他基本的欲望,比如对食物、水或温暖的需求并不相同。只有当其他基本需求都得到满足时,动物才会开始玩耍。当动物感到饥饿或压力特别大时,玩耍行为就会减少。笼统来讲,玩耍就像童年一样,是建立在环境的安全性与内心的安全感基础之上的。
- ⏱ 2024-09-05 22:38:07
📌 看到自己深爱的、可爱的儿子们互相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甚至看到他们跟朋友们打架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当那些可爱的孩子耐心地向我解释,但我就是不明白的时候,又该如何反应呢?只要稍微转一转眼珠,他们就会向我保证,在小男孩的世界里,打打闹闹是友谊最明确的标志。
科学证明我的孩子们是对的。在人类儿童中,早期的打闹游戏与长大后更好的社交能力有关。5当然,这种相关性可能指向很多东西。也许正是因为拥有社交能力才让这些孩子有更多机会与其他孩子玩耍。- ⏱ 2024-09-05 22:40:29
📌 成年后的老鼠与成年人一样,忘记了如何玩耍。又或者,它们只是太忙了,在成年老鼠的赛跑中疲惫不堪,这一切都是在迷宫中奔跑时无法实现的。因此,只和成年老鼠生活在一起的幼鼠也不会有太多打闹玩耍的机会,尽管它们确实有很多其他的社会接触。因此科学家便将这些老鼠与那些以同样方式饲养但会与其他幼鼠玩耍的老鼠进行比较。
- ⏱ 2024-09-05 22:41:29
📌 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指出,优秀的科学家应该对与自身理论相矛盾的证据更感兴趣,而不是对能够证实自身理论的证据更感兴趣。这些孩子似乎听从了波普尔的建议。当他们看到与自己的理论正相反的证据时,便被吸引着去做实验,只不过他们是通过玩来进行的。
- ⏱ 2024-09-05 22:43:15
📌 如果孩子不会因为困惑而假装,他们为什么要假装呢?其实,假装与人类的另一种特殊能力密切相关,即假设或反事实思维能力,即思考世界可能存在的其他方式的能力。反过来,这也是人类强大的学习能力的核心。
- ⏱ 2024-09-05 22:43:44
📌 有些假设可能比其他假设更有可能是正确的,但没有一个是绝对正确的。当我们说相信一个假设是正确的,我们真正的意思是,到目前为止,这是我们最好的猜测。
- ⏱ 2024-09-09 22:31:56
📌 如果新的假设能更好地解释所有的证据,包括旧的和新的,那我们可能会认为它更有可能是真的。它将取代我们以前暂定为“真理”的想法。
- ⏱ 2024-09-09 22:32:06
📌 探索新发现的第一步是发现你目前的假设是错误的。但这一过程还有另一个阶段,即穷尽思考其他假设。
- ⏱ 2024-09-09 22:32:25
📌 用这种反事实的方式思考对成年人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力量。反事实思维对了解世界至关重要。为了学习,我们需要相信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可能是错误的,并想象世界将会如何不同。
- ⏱ 2024-09-09 22:33:13
📌 从内心的角度来看,我们追求性是为了寻找快乐,而孩子只是个副产品。但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却是相反的:繁殖才是最终目的,而我们在性方面的快感只是促使我们达到目的的诱因。
- ⏱ 2024-09-09 22:55:37
📌 与有意地教孩子相比,实验者“不小心”弄响管子的情况下,孩子会玩得更久,他们尝试了更多不同的方式,发现了更多玩具的“隐藏”特征。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孩子对他们所受的教育非常敏感,但教学似乎阻碍了孩子去发现玩具所能提供的一切其他可能性。孩子更愿意模仿老师,而不是自己去发现事物
- ⏱ 2024-09-09 23:30:35
📌 第一,有一个重要的来源于动物研究的教训。玩耍是人类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会出现,孩子们甚至在恐怖的纳粹集中营里也会玩耍。不过当然,在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中玩耍时,孩子们是最活跃的。
- ⏱ 2024-09-09 23:32:15
📌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让孩子自发、随机、自主地玩耍有助于他们学习。但进化故事的另一部分是,玩耍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满足的乐趣,它是父母和孩子快乐、欢笑的源泉。如果没有其他理由,玩耍时的纯粹乐趣就足够了
- ⏱ 2024-09-09 23:34:04
07 边练边学
📌 和父母一样,教育工作者对于学习和发展的认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往往是不准确的。事实上,他们有着同样的问题。误导人的观点是,教育应该把孩子塑造成一种固定模式的成人。标准化考试的显著普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所学校的工作就是培养孩子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 ⏱ 2024-09-10 09:57:29
📌 在实践中,学校教育最终是致力于达成任意的甚至是武断的目标,比如考取高分、获得第一等优异的成绩以及进入下一阶段的学校。
对养育的误解不仅与对学校教育的误解相一致,两者间还相互作用。在一个学校教育是成功关键的世界里,父母的责任不可避免地变成了确保孩子在学校取得成功- ⏱ 2024-09-10 09:57:53
📌 从6岁到青春期的这段时期与更早的婴儿时期和童年早期一样非常不同。从狂野、疯狂、富有诗意的学龄前儿童,到心智健全、头脑清醒的七八岁儿童,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地球上可能没有比你8岁的孩子更理智、更清醒的生物了。
- ⏱ 2024-09-10 09:58:17
📌 婴儿和最聪明的成年人一样擅长探索式学习,甚至婴儿可以做得更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似乎越来越擅长掌握式学习。
- ⏱ 2024-09-10 09:58:57
📌 婴幼儿会注意到任何有趣和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因此而学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学习越来越多地指向特定的目标。掌握式学习需要一种可控制的专注力,而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不可能的。
- ⏱ 2024-09-10 09:59:22
📌 学徒训练需要艰苦的练习。一个日本禅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柳十郎(Matajuro)14的学生,他迫切希望受到剑术大师伴藏(Banzo)的教导。伴藏让他去厨房准备蔬菜。第一天,当柳十郎在厨房切萝卜时,伴藏突然出现,毫无预兆地用一把大木剑猛击他,没有任何解释。这种情况一连持续了好几个月,每次伴藏的出现都出人意料。三年后,柳十郎在厨房的时候永远保持警觉,双脚时刻警惕,随时准备躲避。直到那时,伴藏才宣布柳十郎可以开始训练了。当然,柳十郎后来成了日本最伟大的剑客。
- ⏱ 2024-09-10 10:01:06
📌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John Galbraith)说,他最受好评的神来之笔,一般都出现在第九稿左右。
- ⏱ 2024-09-10 10:01:26
📌 服用迷幻药21如裸头草碱的人的大脑活动与婴幼儿的大脑活动有相似之处。与典型的成人大脑相比,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的大脑就不那么协调了:不同的大脑区域更加独立,负责执行功能的额叶区域的控制力更弱。这就好像药物以某种方式引导你的大脑回归到一种类似学龄前孩子大脑的状态。
- ⏱ 2024-09-10 10:02:38
📌 当药物在安全、受保护的环境下被控制使用时,确实实现了一种灵活性、探索和学习,而这种灵活性、探索和学习可能在更清醒的情况下是无法获得的,而这正是婴幼儿的强项。
- ⏱ 2024-09-10 10:02:55
📌 对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与父母的关系是他情感生活的中心。弗洛伊德的理论在现代发展心理学中受到了彻底的质疑,但弗洛伊德关于“家庭浪漫”的基本观点却非常有力。孩子与母亲和父亲之间的强烈依恋,这些俄狄浦斯戏剧的来源,仍然是每个学龄前孩子生活中令人惊讶的一部分。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很有道理的。学龄前孩子的生活,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深刻的依赖性。对他们来说,与照顾者的关系实际上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 ⏱ 2024-09-10 10:03:40
📌 然而不知何故,在短短几年内,人类的孩子就必须将强烈的家庭依恋转变成截然不同的、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上。
- ⏱ 2024-09-10 10:03:54
📌 在假想同伴和无尽的假装游戏中,学龄前孩子通过玩耍来探究他人心智的可能性,学龄孩子关注的则是一个社会群体是如何组织的。孩子们从一个人的假装游戏转移到有规则地玩集体游戏。24
- ⏱ 2024-09-10 10:04:27
📌 对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来说,教养模式已经导致他们过上了被过度安排的生活,包括学校的正式课程、课外活动以及家庭作业,甚至连社交生活和探索也被严格地控制和安排着,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塑造他们。孩子继续把他们的自主探索塞进忙碌的生活中,但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对于那些不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来说,公共空间的消失更具破坏性。他们没有获得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用于探索,以及和同龄伙伴们一起做实验。富裕家庭的孩子生活在学校的教育和被控制的世界里,而贫穷家庭的孩子则生活在一个混乱而被忽视的世界里。
- ⏱ 2024-09-10 10:05:15
08 科技与孩子的未来
📌 模仿比创新更容易。但倘若人类只是模仿上一代,那就得不到发展,所以每一代人都会创新。棘轮或者说单向轮的比喻,指的就是人类可以将祖辈的新兴发明当作常识,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创新。
棘轮的比喻同时也反映了孩子和成年人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一项新技能是痛苦又缓慢的,需要很强的专注力,而孩子却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新知识。- ⏱ 2024-09-10 10:08:00
📌 把文字这种看似随意的符号变成让人身临其境的体验正是人类大脑最神奇的地方之一。神奇之处在于,大脑的阅读能力是人类最近才有的创新。我们的大脑起初并不会阅读。8
- ⏱ 2024-09-10 10:09:14
📌 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在进化中已经变得能够处理对称的形状了,例如,字母“p”和“q”或“b”和“d”。猴脑虽然能区分垂直线、对角线和水平线,但对向左和向右的线条总是有着相同的反应。毕竟,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总是四处移动的,杯子左边的手柄从另一个方向看过来,就变得朝右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和成人在区分这些对称的字母时会很困难,也解释了我们神奇却令人费解的“镜像阅读”和“镜像写字”的能力。许多孩子甚至能够自发地逆转单个字母甚至整段文字。- ⏱ 2024-09-10 10:10:15
📌 斯特鲁普效应(Stroop Effect)9。假设我给你看了用红色墨水印刷的“蓝色”这个词,并问你这个词是什么颜色的。比起问你用蓝墨水印刷的“蓝色”,你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回答,而且你很有可能会回答“蓝色”,而不是正确的“红色”。因为阅读是完全自动的过程,想要只注意它的颜色而忽略它的含义,是很难做到的。
- ⏱ 2024-09-10 10:10:48
📌 苏格拉底说:
如果人类学会了这项技能,就会在灵魂深处植入健忘的种子。他们会依赖写下的东西而停止使用记忆。他们不会再从内部本身,而是从外部获取记忆。它记录的也不是记忆本身,而只是提醒而已。用它来教导你的学徒绝对是不明智的。因为,你告诉他们许多事,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他们看似掌握了很多,但实质上却一无所知。于是,人类失去了智慧,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成社会的负担。- ⏱ 2024-09-10 10:12:00
📌 苏格拉底担心阅读和书写会损害人与人之间带有互动性、批判性的对话,而这对反思极为重要。你无法和字符对话或者问它们问题。你很可能会认为一个观点是正确的,只是因为它被写了下来。
- ⏱ 2024-09-10 10:12:05
📌 乔治和奥杰斯同时也将父母们对互联网最普遍的担忧和焦虑进行了分类,并发现没有证据能支持他们的这些观点。真正的问题却是大多数父母都没有想到的,那就是LED屏幕会损害睡眠,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 ⏱ 2024-09-10 10:13:49
📌 互联网会让人丧失专注力,这是对互联网的另一个担忧。对成年人来说的确如此,因为已成年的我们专注力有限,保持专注的模式也很难改变。所以对很多从小把专注力放在阅读上的人来说,用看书的方式来浏览网页会非常不适应,因为你很难忽视网页上所有令人分心的事物。但正如我们所见,如今课堂上要求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也是近代文化的产物,优点与缺点并存。
- ⏱ 2024-09-10 10:14:12
📌 父母,特别是祖父母,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给下一代提供文化历史感和延续性。如果失去了和历史的联系,那我们的下一代就会失去很多东西。为人父母,而不是教养子女,是成为一座桥梁,沟通起过去和未来。
- ⏱ 2024-09-10 10:14:45
尾声
📌 想想很多家长都在选择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上犹豫过。读公立学校也许对家里每个人都好,而上私立学校也许只对孩子一个人有好处。那么,按照功利主义里“最大效益”的逻辑,我们应该选择公立学校。但家长自发的道德感会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这最终也许会促使他们选择私立学校。
- ⏱ 2024-09-10 10:15:26
📌 同样,康德的道义论也并不适用。照顾孩子是大善的行为,但它不是、也不应该是普世的命令。许多人可能深深关爱着他们自己的孩子,但对社会上的儿童问题却漠不关心。当然,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照料。
- ⏱ 2024-09-10 10:15:45
📌 人生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没有人能够面面俱到,在每个方面都做到完美。决定不要孩子的人也能够在不贬低养育孩子价值的前提下,探索人生其他方面的价值。决定不要孩子的英国作家、20世纪女性运动的先锋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6有如下智语:“永远不要假装那些你没拥有的是不值得的。”
- ⏱ 2024-09-10 10:17:03
📌 为人父母后,你的自我会被扩大,里面包含了另一个人,也就是孩子的价值观和兴趣,即便他的价值观和兴趣与你自己的完全不同。但是当他的价值观和兴趣既是你的、又不是你的时,你要如何权衡或是协调呢?
答案就是,永远别想有简单的答案。伯林指出,当价值相互冲突时,我们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尽全力做到最好。没有绝对意义上“最好”的决定。我们需要面对并接受内疚和后悔,以及随之而来的安慰。- ⏱ 2024-09-10 10:18:23
📌 全职妈妈的缺点非常明显,这导致女性不能体验到事业带来的满足感,也使得妇女和孩子完全依赖于男人,让她们变得十分脆弱。同时,这也将男人与孩子以及对孩子的照顾隔离开了。当其他原因导致的离婚变得愈加普遍时,这个缺陷就尤为明显。如果获取孩子成长所需资源的唯一办法就是凭借法律来强迫不满的前夫,那就会使得单亲家庭的孩子备受伤害。
- ⏱ 2024-09-10 10:19:24
📌 这个变化对孩子来说是灾难性的,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来说。在狩猎采集或农业社会中,整个群体的人都在照顾孩子。在传统“核心家庭”里,至少有一对夫妻为孩子提供着关怀和资源。但在现在的美国,孩子的抚养通常只取决于一个单亲妈妈,她要在全职工作之余来照顾孩子。于是就有了恶性循环,贫困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下一代也很有可能得不到基本资源的保障,不断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化。
- ⏱ 2024-09-10 10:19:44
📌 幼儿园应该是给孩子提供养料的花园,让他们不论贫富都可以在其中茁壮成长。与许多中产阶级父母脑海中所想的相反,幼儿园并不是雕琢孩子成功的第一步,也不应被当成为孩子上学所做的准备,因为养育孩子并不仅仅是为了要让他们在各种奇怪的考试中获得高分。
- ⏱ 2024-09-10 10:20:48
📌 我们对待老人的方式就像我们照顾孩子一样,是一场缓慢演化的无形灾难。无论你曾是个多么好的孩子,去任何一家“辅助设施机构”或“养老院”拜访你的父母都会让你感到十分心痛。我们无法为自己所爱的人提供一个有尊严的归宿,同时担心这是否也会是我们未来的命运。
- ⏱ 2024-09-14 19:24:18
📌 《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这部电影追述了居住在北极圈的原住民,一个因纽特猎人纳努克和他的家人在地球上最恶劣的气候下,用自己的狩猎和采集技巧努力生存的故事。
电影中,纳努克给他刚学会走路的儿子制作了一个玩具小雪橇。父子俩都在雪中尽情玩耍,这一幕对于像我这样的加拿大父母来说非常熟悉。让我们思考一下这看似毫不起眼的举动。试想,在时间和物质上都仅能维持生计的情况下,这父子二人却拿起雪橇玩耍了起来。然而纳努克清楚,对于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人来说,在冰雪中的顽皮探索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而生活在最富有国家的我们,却还没有明白这一点。- ⏱ 2024-09-10 10:22:21
后记 为人父母是在一系列矛盾中寻找平衡的艺术
📌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迈步向前,却把所爱的逝者留在了过去。回忆、故事、照片、视频……所有我们为了怀念他们所做的努力,似乎都把他们进一步推向了逐渐流逝的过去。我们无助地看着祖父母和父母的身影、年轻时的自己甚至是自己孩子天使般的美丽面孔,慢慢消失在过去里。
- ⏱ 2024-09-10 10:23:16
📌 作为父母,我们也会经历一种对未来的俄耳甫斯效应。作为孩子的父母甚至祖父母,我们都会看着他们无可挽回地走向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未来。这是个简单的事实。我不会有机会看到奥吉40岁以后的生活,我也无法猜测那种生活会是什么样的。但是,即使我不会到达那里,但奥吉会,所以我的一部分也会随着奥吉传达到未来。
- ⏱ 2024-09-10 10:23:31
译者后记 别再“焚琴煮鹤”你的孩子了
📌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育儿书。
如今市面上的育儿书,大多是讲方法的。从如何让孩子听话、如何让孩子学习好,到怎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怎么跟孩子读绘本……用本书作者的话说:“亚马逊网站上的教养类书籍就有大约6万本,其中大部分在标题里都有‘怎么’‘如何’‘方法’等这些字眼。”这些书当然有用,其中很多书也确实能帮助父母解决问题,但是,育儿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正如美国学者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所画的这张“黄金圈法则”(如图9-1所示),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其次是“怎么做”,最后才是“做什么”。解决了核心问题,外围的问题如高屋建瓴,自然水到渠成。- ⏱ 2024-09-10 10:24:47
📌 这本书好就好在,它直接讨论了“为什么”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育儿?孩子为什么如此的奇异混乱?为什么如此奇异混乱的孩子,我们还那么爱他们?
- ⏱ 2024-09-10 10:24:59
📌 越外层越容易改变,越内层越难以改变。知识、技能的学习当然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总比把一个人从固定型思维纠正为成长型思维,或者培养一个人的坚毅、创造力容易。但是,最难的还是改变一个人的心理内核。
那么,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最重要的心理内核,却是父母最不重视的,而最容易在人生中学习、改变,并且受到心理内核和特质风格严重影响的外在表现,却仅仅因为最容易被评估,就得到了父母最大的重视。- ⏱ 2024-09-10 10:25:54
📌 父母在育儿中就出现了大量本末倒置的行为。本来应该是外层为内层服务,利用外层来构建更好的内层,比如利用学习过程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进而使他有一个更高的内隐自尊,但很多父母却选择了牺牲内层,来达到外层的速成。
比如用有条件的爱去操控孩子,他弹钢琴就笑逐颜开,他玩泥巴就面色铁青。这样倒是能促使孩子多弹钢琴、远离泥巴,因为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他宁愿放弃自己的兴趣也要争取父母的爱。一直用这样的抚养方式,可能会让孩子赢得钢琴比赛,但也会让他降低自尊、迷失自我- ⏱ 2024-09-10 10:26:19
📌 进化让我们更享受、更喜欢、也更擅长做园丁式父母,因为园丁式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比木匠式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更有优势。木匠式父母要把孩子按图纸打造成一个工艺品,但哪怕图纸设计得再精妙,父母的打造手艺再精良,都只是在塑造孩子的外在表现。为了把这一层雕琢得毫厘不差,父母必然会伤害到孩子的特质风格和心理内核。园丁式父母则致力于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有爱、安全的环境,在孩子发展得明显有问题时,他们也会剪裁,但基本上是支持孩子随着内心本性去发展的。
- ⏱ 2024-09-10 10:27:01
📌 焚琴煮鹤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你相信你的孩子是瑶琴,还是木柴?是仙鹤,还是肉鸡?木匠式父母往往出于恐惧和焦虑,他们害怕孩子一旦输在起跑线上,就会一辈子落后,如果没有好的外在表现,就会一辈子痛苦。他们以为疾风劲吹,会吹倒木柴,却不知瑶琴会在风中吟唱;他们以为洪水漫灌,会淹死肉鸡,却不知仙鹤会在水上起舞。
- ⏱ 2024-09-10 10:27:37
📌 孔子曰:“君子不器。”把精气神十足的君子培养成呆头呆脑的器具,难道不是世间最大的焚琴煮鹤吗?
- ⏱ 2024-09-10 10:28:14
读书笔记
06 边玩边学
划线评论
📌 成年后的老鼠与成年人一样,忘记了如何玩耍。 ^225207353-7TZe7OMaw
- 💭 成年后的老鼠与成年人一样,忘记了如何玩耍。
- ⏱ 2024-09-05 22: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