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3星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200

推荐序 家庭就像生命

  • 📌 我的导师李维榕博士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人是活在关系中的动物,在关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跳起了一个不断重复的舞蹈,跳得不顺利时,总以为是别人踩了你的脚,却不知道自己也掐着对方的脖子。”但愿发展中的个体和家庭,在遇到困难、遭遇挫折、出现症状、发生障碍的时候,都能从关系的角度看到自己和他人。
    • ⏱ 2024-10-29 00:59:09

前言 没有信念的陪伴,是没有意义的

  • 📌 没有信念的陪伴,是没有意义的
    • ⏱ 2024-10-29 01:00:29

第一部分 家的心理意义

  • 📌 头上有屋瓦,地上养着猪(豕),这便是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住所就无法定居,便不能称之为家。对于家庭而言,猪是财富的象征,是家庭富足的体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小康生活。由此来看,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家庭的物质基础,有房住,有肉吃,便是理想的家庭生活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家庭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家的心理意义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对家的心理需求的表达被逐渐外化。因为人们越来越发现,有房住,有肉吃,有时候却并不幸福
    • ⏱ 2024-10-29 01:00:59

正常的家庭过程

  • 📌 中国有句俗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问题其实并不是很容易找出对错的。在临床观察中我也发现,有问题的家庭背后有令人惊讶的相似之处:批评、指责、冷酷、紧张和控制是这些家庭的基调,但是这些让人不舒适的表达在家庭成员间是互为因果、相互塑造的。
    • ⏱ 2024-10-29 01:01:47

家庭的适应性

  • 📌 高中时常被男生追求。其中有一个男生,雪华也是有些喜欢的,便答应一起去肯德基喝可乐。结果,正好被父亲撞见,在餐厅里,父亲打了女儿,并大骂了她一顿,一周后给她办理了转学手续。雪华回忆那段经历时感到特别委屈和难过,她想不到大庭广众之下侮辱她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父亲。此后的雪华只顾学习,几乎不与家人交流,也很少有朋友。工作后踏踏实实,但是职位一直没有晋升。没有朋友,没有成就,没有爱情,没有未来,这成了雪华近10年的写照,她最终抑郁了。
    • ⏱ 2024-10-29 01:02:11

夫妻系统

  • 📌 人的心理活动源于原生家庭,夫妻适应是原生家庭模式适应性的延伸。

    • ⏱ 2024-10-29 01:02:28
  • 📌 一项很有意思的小调查显示,英国夫妻吵架的最常见原因是男士小便时不翻马桶盖,其次是某一方不随手关灯。矛盾的重点不在于是否翻马桶盖和关灯,而在于家庭中加入新的模式后原先的模式能否做出适应性调整。

    • ⏱ 2025-03-17 00:22:14
  • 📌 清晰的边界是保证关系中特定角色功能的关键。丈夫在父母面前言听计从、压抑谨慎,如果将这些压抑和不快发泄给妻子,或者借妻子不尊敬老人而大发雷霆,我们就可以说丈夫的界限不清,夫妻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在家庭中,所有关系的核心是夫妻关系,夫妻系统的边界清晰、角色功能发挥良好,这个家庭才会健康良好地运行下去。

    • ⏱ 2024-10-29 01:03:34

父母系统

  • 📌 父母的首要功能是养育,养育过程中与孩子的日常互动是孩子依恋关系建立的根本,互动中的心理和身体的接触是依恋关系建立的基本前提。父母不能和孩子充分接触可以说是当今社会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 ⏱ 2024-10-29 01:03:52

家庭冲突

  • 📌 当妻子无法在丈夫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和支持时,她只能紧紧抓住孩子,把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这种紧密的母子关系不是真正的爱和支持,是母亲失望、焦虑、忧伤的补偿,是对丈夫无法胜任的愤怒,是夫妻关系失衡的代偿
    • ⏱ 2024-10-29 01:04:36

家的心理意义

  • 📌 家庭成员间的愤怒和攻击,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种期待,期待被家人理解和接纳。

    • ⏱ 2024-10-29 01:05:49
  • 📌 家庭通过顺应与分离塑造了我们特定的心理领域与交流领域,即自我性(selfhood)。家庭是归属感和分离感两种要素混合与配伍的场所,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与他人相处,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们对自己的认同往往来源于我们对原生家庭的认同。
    家,给予了我们生命的底色,但不是生命中所有的颜色。如果我们执着于通过改变原生家庭或他人的态度,来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份执着其实就是与家庭成员或他人在重复早年的互动模式,没有形成充足的分离感。
    腾飞和他的家庭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家庭能否在顺应和分离两个维度上做出较大调整,是腾飞的自我性最后搭建成型的机会,也关系着这个家庭的健康发展。母亲说,她马上退休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学心理学,帮助儿子。这位母亲还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理解孩子,即使孩子用如此剧烈的方式希望获得独立,也没有改变母亲与他的互动态度。我对这位母亲说:“很高兴你能有自己的生活规划,但是,学心理学是为了你自己,不是为了帮儿子,当你和你老公不需要帮助了,你儿子可能也不再那么愤怒了。”让母亲将目光从已经成年的儿子身上转移,多关注自己的生活,多在自己的婚姻上用心,允许和要求丈夫多多参与家庭互动,是腾飞自我性重新建立的开始。

    • ⏱ 2025-03-17 00:22:46
  • 📌 作为已经成年的家庭成员,我们需要学会从原生家庭角度理解自己,而不是将自己的成长受挫全都归咎于原生家庭。我

    • ⏱ 2024-10-29 01:07:24

家庭中的病情转移

  • 📌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精神病学家就发现了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当病人开始好转的时候,家庭中其他成员可能会变糟,就好像这个家庭需要一个有症状的人一样。家庭治疗先驱唐·杰克逊(Don Jackson)曾经治疗过一个患抑郁症的女性,当她开始好转时,她的丈夫却抱怨他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当她的情况继续改善时,丈夫失业了。最后,这位女性完全好了,她的丈夫却自杀了。在这样的家庭互动中,就像玩捉迷藏的游戏,谁生病

    • ⏱ 2024-10-29 01:09:13
  • 📌 重要,只要有人扮演这个角色就可以,这种现象被称为“病情转移”(shifting disturbance)。更为常见的病情转移发生在家庭中的孩子身上,他们常常被标签化为“有问题的孩子”。

    • ⏱ 2024-10-29 01:09:19

家庭关系的健康评估

  • 📌 原来是孩子在学校受到了同学的霸凌,被勒索,感到害怕,便回来和父母说。但父母的反馈竟然是,一定是你的问题,不然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父母觉得男子汉遇见这些问题不算什么,想给他一些挫折教育。此后,这个孩子就开始肚子疼,不愿上学,到处就医。
    • ⏱ 2024-10-29 01:11:14

如何让家庭更健康

  • 📌 :每周在孩子面前夸奖你的伴侣1~2次。
    • ⏱ 2025-03-16 00:35:57

婆媳冲突

  • 📌 终于有一天,妻子和婆婆爆发了冲突,妻子指责婆婆强势独断,想让她明白这个家谁做主。婆婆也不甘示弱,我给你做家务、打扫卫生、带孩子,任劳任怨,你竟然这么没有良心。

    • ⏱ 2025-03-16 12:49:26
  • 📌 婆媳之争本质上是两个女性在家庭中的权力之争,是新家庭独立必然要经历的。

    • ⏱ 2025-03-16 12:49:37
  • 📌 当妻子和婆婆发生冲突时,成熟的、分化好的丈夫会一方面极力安慰妻子,理解妻子,但是又不卷入她们的冲突,鼓励婆媳自己解决问题:“你有什么不满就直接和我妈说吧。”“妈,你对她有哪些不满意可以直接告诉她。”当传话筒的丈夫或者妻子,容易卷入三角化,有冲突的双方却没有直接对话,这样就形成了三个人之间的冲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其实,他们拉你卷入,不是真的要解决问题,而是“争夺”你这个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人的支持。

    • ⏱ 2025-03-16 12:51:03
  • 📌 如果一个家庭中,婆媳问题突出,那么需要解决的一定是夫妻关系问题。请记住,家庭的核心是夫妻关系,而不是纵轴的亲子关系。

    • ⏱ 2025-03-16 12:51:20

读书笔记

本书评论

读完了,打赏休息一下吧。